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

时间:2019-05-15 16:0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

第一篇: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

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

周小马

对王小波,此前有听说过,但是印象不深,对他的印象应该只停留在《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的作者上面,听人说起过他,他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其他方面更是一概不知。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室看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本书,封面的作者是王小波,书的封面还有一句话:去世20周年纪念版。

心想,这人什么时候都去世20周年了,可他的书我还没有看过,他的写作风格我还没有体验过,他的犀利文笔我还没有见识过,我得好好看看!

对“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个名字特别熟悉,总感觉我们似曾相识,可又说不出源头。直到晚上翻阅手机,查看微信朋友圈,才恍然大悟,噢,以前关注过一个新媒体(微信公众)大咖,他的名字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猫,是不是灵感来自于此呢?

本人有一个缺点,求知欲(也叫好奇心)特别强,于是说做就做,在网上搜索“一只特立独行的猫”,竟然还有一款游戏也叫这名,总之不管怎样,这些名字由来的灵感必然是来自于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毕竟这个名字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出现了。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和周先森通电话,讲到我正在看此书时,我们还互相调侃,看完之后,也要写一篇“一只特立独行的·····”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本书不是小说,是由多篇短文合编而成,有王小波以前的发表,有获奖感言,有为书做得序,总体来说就是在出名之前自己写的一些小日记,哈哈哈哈

不知是资历浅薄、学识不足还是静不下心、看不进去,总之,书没能看完,但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一篇我是确确实实的看完了,因为它就在开篇第一页。

篇中,讲的是农场里的一只猪,不愿意让自己成为种猪,背负传宗接代的使命,也不愿意成为肉猪(一种阉过的猪),好吃好喝享受一年,就成为他人口中的食物,它有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只自由自在,特立独行的猪!就算最后都要归于黄土,也一生足矣!

看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想到了自己,猪都尚能特立独行,为何我们不能做到独一无二呢?其实,在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就如同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可是,我们总是忘记了自己也是独一无二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看着他人的步伐,如学生时代时,很多人都不明白自己的未来是怎样的,看着有人考研,就跟着考研;看着有人参加公考,也报名参加;看着有人出国留学,也报考托福雅思··············到最后,我们看着的人,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们依然还在看着········

有一个成语典故:邯郸学步。

战国时候,一个燕国的年轻人,听说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潇洒优雅,非常好看,于是带上盘缠,不远千里到邯郸,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

他带上盘缠,跋涉千里,赶到赵国,踌躇满志地准备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在大街上,他看着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看得他眼发花,脚发抖,不知该怎样迈步子了。于是他决定跟在一个行人后面摹仿,人家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跟着迈左脚,人家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赶紧迈右脚。但他的两只脚没有协调好,差一点把自己绊倒。

这个行人走远了,他又跟在另一个行人身后亦步亦趋地学走路。别人走得随意优雅,但他学得磕磕绊绊,引得街上的路人都把他当做怪人,停下脚步看他,甚至还有人捂着嘴笑他。

就这样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的盘缠眼看就快花光了,他只好准备回家。此时的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姿,而且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忘了,竟然迈不开步子走路了。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四肢着地,爬着回去了。

这就是典型的忘记自己的独一无二,盲目的仿效学习,结果丢到了自己本来的本领。是不是后悔莫及!

其实,学习没有错,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用其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让自己做到真正的特立独行,独一无二!

如果完全照搬硬套,就会落得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下场,什么特立独行就更是遥不可及了。连一只猪都懂得的道理,难道我们还不能醒悟吗?

2017年8月23日笔

第二篇: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

可贵的猪精神

——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

这只特立独行的猪让人敬佩,无论是设计他人生活的人还是对别人的设计安之若素的人,在这只猪面前都无地自容。

这只猪无视规矩,做真实的自己。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还认识我们自己吗,还会倾听我们自己心灵深处声音吗?我们被一张张无形的网罩得身心疲惫,就像蜘蛛网上一只很小很小的飞虫,为了生,为了活,不停的在挣扎。对于这张网而言,我们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无力。挣扎显得那样的徒劳。所以我们只能接受,按照设计走完我们的人生。真羡慕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它无视人类给他设计的使命,无视同伴对他的看法。每天它跳出猪栏,到处游荡,有时还跳上房顶晒太阳,多潇洒,多个性。它活得太真实了,它知道自己做什么,想要什么。而我们顾虑太多,逐渐忘记了什么叫坚持。

这只猪勇敢无畏,做独立的自己。无论多少人想要捉住它,想要除掉它。他都无所畏惧,不做半步退让。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没有因为压力、强权而改变丝毫。我敬佩它,它能做独立的自己。而自称是猪生活的设计者、主宰者的我们在它面前是那样的愚蠢,那样的悲哀。可贵的猪精神,真是让我们汗颜。

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是爬行的,但精神是站立的。而我们是站立的,但精神是爬行的。

读书心 得

高一语文组:姜俊涛

第三篇: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11

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

第一次看大学语文教材,我就被这篇文章的题目所深深吸引,并且以前也听说过王小波,因此就决定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同于流俗,要敢于做不同于流俗,要做不守常规的“反潮流者”。我们要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要对人生价值取向和自由的选择作出深刻的思考。

猪,被人们当作愚蠢、丑陋化身的脏物,是要听从人类安排的、提供食物的机器,活着的目的无非是吃了就睡,多多长肉,那么卖相才好。人,则被认为是自然界最高贵的存在,是万事万物的法则,是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

可是有这么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惊奇了。作者通过“它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这一点又像是猫——所以它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后来,猪兄学会了汽笛叫,这个本领给它招来了麻烦。我们那里有座糖厂,中午要鸣一次汽笛,让工人换班。我们队下地干活时,听见这次汽笛响就收工回来。我的猪兄每天上午十点钟总要跳到房上学汽笛,地里的人听见它叫就回来——这可比糖厂鸣笛早了一个半小时”等等一系列描写,充分的展示了这只猪的特立独行。它超凡脱俗、玩世不恭,从不听从于人类的设置安排——它大胆的跳出猪圈,潇洒随意的游走;它喜欢自主婚姻,于是去其他村寨寻找好看的母猪;它善于模仿,于是乐意跳上屋顶,学汽笛声叫;它不屈服于人类安排的死亡,于是倾尽智慧去勇敢的斗争。最终,它取得了胜利,回归山林。试问有多少个人见过这样的猪呢?我就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猪。

通过猪与人的对比,我们不得不对人生价值取向和自由的选择作出思考。普通的猪的生活完全是由人类来安排的,叫它们配种就配种,生崽就生崽,长肉就长肉,这象征着我们普遍的生存处境。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一种力量,时时在企图左右我们的生活,为我们设计生活,安排命运,准备前途,决定去处?而大多数的我们却茫茫然然的跟着走,还自以为自己走的方向是对的,实际上确是对自己的未来一无所知。我们总是生活在别人设置的圈子和模式中,比如有些上班一族就每天按着工作制度完成自己的工作,按时上班下班,然后回到家中安然度过自己的空闲时间,毫无自己的想法,然后一辈子过去了,自己的经历就是这样一些平平淡淡的痕迹;还有就是我们学生,很多都按照父母给我们安排的路一直走,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然后工作、成家立业,人生就这样一步一个格子的走过来了,也没有说想要去完成自己的梦想或去勇敢的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但是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愿意这样过,毫无怨言,我们不懂得去解放自己,给自己适当的自由,这就更是悲哀所在了。

认真想想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愿意舍弃自由而甘于被安排呢?因为要想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比较困难的。对于人生而言我们总有着无数个追求,只要有一丝机会的存在,我们就会不断地为自己增添心中无数种渴望、希望与幻想。这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所驱,生存的目的就是能更好地享受一切,然而,无论你站在生活的那个层次,当我们真正的面对现实的生活时,我们所做的事却是身不由己,我们所说的话却是言不由衷,这是因为我们无法摆脱来自内心与外界环境的双重压力,迫使我们做些自己不愿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也许这一切都是冥冥注定的,我们无法自由而畅快的宣泄自我,无法做到特立独行。大家都向往自由,但是大家都知道自由只能自己一生的理想,它并不是在一条道路尽头等待着我们的花园。所以很多人只能一生都奔波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平淡的生活着。

再说也没有几个人有那头特立独行的猪般的勇气,因为在当今残酷的现实社会中要想特立独行是要付出代价的。“枪打出头鸟”,那只猪也不例外,“谁知这回是动了真格的,指导员带了二十几个人,手拿五四式手枪;副指导员带了十几人,手持看青的火枪,分两路在猪场外的空地上兜捕它”。像我们这样绝大多数的弱势群体又怎么能逃得过如此的折磨?只有少数的人才能作为幸运儿,像这只猪 “就这样连兜了几个圈子,它找到了一个空子,一头撞出去了;跑得潇洒之极。以后我在甘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

虽说要做到特立独行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但是通过读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做人不能同于流俗,要敢于做不同于流俗,”。猪,不愧是蠢物,逆社会之主流而行之,不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吗?为人者,且嗤之一笑。而人,又不愧是智慧的化身,他们既爱设置他人,也包括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贪欲,支撑那酒醉灯糜的生活。于是便有众多的人,在同类设置的框架下,或畏缩,或顺从,或苟且偷生。为了种种身外的利益、关系、人情,龟缩在一个干瘪的躯壳里,犹自津津有味地残喘。自由,弥足珍贵,猪尚且不顾一切的追逐,而有些人却偏不爱自由。如此看来,一些自诩为“法”的人们,为这些“蠢物”所耻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且不谈论别人怎样,就说自己吧。,不管以后生活和命运是否被冥冥中安排了,我都要努力的向我心中的这只猪迈进,努力的追求自己的心中所想。

第四篇: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和《沉默的大多数》有感

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和《沉默的大多数》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无论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还是《沉默的大多数》,这两篇文章均可浓缩为四个字“独立、自由”。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人们常常只有一种思想、一种体制、一种文化,这样的精神禁锢无非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空间不是自由的,思想也不是自由的,人的行为活动就更不是自由的,那么对于某件事的评价或是解决某件事的方法就会无可厚非地表现出一致性,而我们也就只能听到一种声音。

王小波所说的“沉默的大多数”,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在当时,“沉默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意味着“对信的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类似此话语还有“我向来不怕得罪朋友,因为既是朋友,就不怕得罪,不能得罪的就不是朋友,这是我的一贯作风。”乍一看,这两句话说得有理,其实仔细琢磨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只对信得过的人讲,这就说明说话的对象是受限制的;不怕得罪朋友及得罪的只是朋友,这又说明你的得罪对象是受限制的。而这两个“受限制”正说明了权利没权利、自由伪自由。所以在自由受很大程度上限制的年代,大多数人选择安身立命之法就是保持沉默。

这些沉默的大多数之所以缄口如瓶有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沉默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自有其特殊的价值观:开口是银,沉默是金,谨言慎行。这种价值取向源于当时的“和谐”社会需要静谧需要沉默。

王小波曾经也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书中他自己也有说过:家教和天性是我变得沉默的起因。他选择沉默是希望自己比较谦逊、比较朴实。话语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想要证明说话者本身与众不同,是芸芸众生中的佼佼者。因此他不希望在人群中显贵,做那名佼佼者。同时他觉得可以在沉默中可以学到点东西,而这些东西是好的。“因为话语即权力,权力又是个好意思,所以的确有不少人挖空心思要打进话语的圈子,甚至在争夺‘语权’。我是自愿放弃的,有人会不信──好在还有不少人会相信。进了那个圈子就要说那种话,甚至要以那种话来思索,我觉得不够有意思。据我所知,那个圈子里常常犯着贫乏症。”我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沉默也还不是不可取的。在那个圈子里讲那个圈子里的话,既没了自己的思想也没了实质意义,还不如不讲。

然而,你什么都不讲,便始终不可能有这个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改变某种状态。俗话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有时候,你保持沉默是想保住那尚存的人性。但是如果你一直保持沉默,很可能连那尚存的人性都随风飘远。我们知道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中有些人没能力或者没机会说话;还有些人有隐情不便说话;再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对于话语的世界有某种厌恶之情。如果这些人始终以沉默的状态活着,那么永远也说不出想说的话。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说道:“我也要挤入那个话语圈,虽然这个时而激昂、时而消沉,时而狂吠不止、时而一声不吭的圈子,在过去几十年里从来就没教给人一点好的东西,但我还要挤进去。”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的那只猪就好像是他自己的影子,也是成千上万个想要走出沉默圈子的人们的影子。一般的猪无异于两种生活主题:一是交配;二是长肉。其命运都是悲惨的,终究逃不过被宰杀的那一天。然而,就有这么一只猪,不甘于人对它生活的设置与安排。从名分上说,它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这一点又像是猫——所以它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它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跑出去谈谈属于它自己的爱情。它有自己的特长善于模仿,学汽笛声叫,极其聪明。所有喂过它的知青都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还说它活得潇洒。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立独行,最终还是招来了领导们的围攻,不过它还是很聪明地逃脱了。

被人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因为那意味着自由被扼杀;而人们往往对这样的生活安之若素,很难因此也很少特立独行如此猪者。我们也知道很多情况下因为我们的生活被迫做了种种设置,所以我们失去了自由,选择沉默也就不足为奇了。但社会规范走向极端便导致失范,人为的设置往往造成悲剧和荒诞。返璞归真,顺其自然才是动物世界乃至人类社会的大势所趋。这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方面代表了“个性”和“野性”,具有一种反对规范、无视律令的意义;另一方面,这头猪的个性和野性是长着獠牙的,只有反抗的姿态,匮乏反抗的意义。虽然这样,但它始终在争取和追求它的自由,这还是很值得赞赏的。正如文中最后所说:“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

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段话在无形中也讽刺了那些听之任之、安之若素的人。

王小波说:“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

或许他是开始得晚了,可毕竟开始了,让大家深醒了。对于一个人,能做到这样,够了!剩下的路,该由其他沉默的大多数去走。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给远在美国的朋友发了一封电邮:在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我觉得《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和《沉默的大多数》这两本书便是“自由主义”、“人权主义”最响亮的口号,不仅激起了知识分子对其的渴望和追求,更是让沉默的大多数去勇敢并努力地寻找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第五篇: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22

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

当时读罢这篇杂文,我不禁捧腹大笑:这的确是一只具有个性的猪,是带有王小波色彩的猪,或者说这篇寓意深刻的杂文,就是“夫子自道”——写王小波自己。我们虽未经历过“文革”那样的特定年代,但可想而知:一个人要保持思想上的独立是非常不容易的,更不用说行动上的标新立异了。

这篇杂文讲他年少下乡插队当知青时的所见所闻。那时,所有的猪都被大队统一喂养、管理,在集体猪圈里定时吃、睡,又定时被送进屠宰场,生死等等一切都早已被安排好,完全用不着猪倌们思想或操心。几乎所有的猪都听天由命,安分守己,听凭人类的主宰、安排,其中唯有一只猪特立独行,不服从这种主宰。它冲出猪圈,爬上房顶,在人们的追赶围捕之中,又冲出重围,跑进深山,终于成了一只自由自在的野猪——并且日后从它嘴中竟长出了尖利的獠牙。

但是这只猪没有,这位被作者恭敬地称为“猪兄”的猪,像一个游走江湖的侠士,用幽黑的目光划开猪类世界的漆黑帷幕,走着一条自在的燧石四溅的路。这个猪类世界的觉醒者,它的不同凡响表现在:像山羊似的敏捷,像猫儿似的轻巧,可以不费什么力气就刷新猪界的跳高记录。对于人类的不合理的举动,它坚决说不。准确的说,这已经不是一只普通的猪了,而是那个特定时代年轻人梦想突破时代的一种寄托,一个理想的化身。可是,正当的权利和欲望一旦不能有正常的发挥途径,往往就走向对抗,走向破坏,就像这只猪一样,其行动肯定不能被当时的环境所容忍,其命运也就很让人担忧。劫难是注定的,所谓枪打出头鸟,缩椽耐朽,猪兄由于学汽笛叫因此误工扰乱工作时间表。于是,一场杀身之祸,从天而降。但是猪兄没有死,而是逃逸了,它不会再吹自由的号角了,但它仍然特立独行。作者没有安排它死,而是活着,并且是光辉地活着,是永不征服地活着。这个明亮的结局,是作者的文化理想,也是我们的理想!

读完这篇杂文,我想了很多,甚至有种战战兢兢的感觉。经过几千年的筛选净化,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独立精神已经够少了,我们似乎已经习惯甚至喜欢被人设置,并且对于这种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所以中国的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说成是缺乏个性,没有创造力。但这是学生的错吗?那些还没有被世俗同化,独立意识刚在萌芽的学生,难道就该变成循规蹈矩的只会遵守规范的木偶吗?

我们的教育对所有学生都规定了一个统一的培养目标,不管你个人的天赋有什么特征,不管你的大脑结构是不是适合在数理化的学习上取得突出的成绩,你都必须无条件地按照学校的要求背书、背公式、做练习题,最后以出色的考分为学校争得荣誉。如果达不到这些要求,就一定会受到歧视,一定会被学校、老师、家长宣布为不堪造就的废物

在当今社会存在有太多的“共性”,而缺乏“特立独行”。比如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管是家底厚实的父母,还是工作辛苦的父母,甚至是一贫如洗的父母,他们都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好的教育而不惜一切代价。为了让孩子到一个好的学校,他们既出钱又处力,先花了用汗水换来的非常多的金钱,又四处托关系、送礼,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到一个好的学校里。但是读一个好的学校不一定是可以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找到一个还得工作不一定生活幸福;读一个好的学校不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所谓行行出状元,读书并不是唯一出路。而现在社会上却以读书为成才的唯一出路,由于这个“共性”让孩子们失去了本可以天真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让本可以思维万千的孩子被定局在一个框框中,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可以无限遐想的机会。也许偶尔会出现几个特立独行的孩子,可是由于社会不支持这种孩子,他们无法在社会上存在,在无形的压力下他们被同化了,不再是那么与众不同而是和大众一样了,本可以成为特立独行的人的人也在社会的压迫与“欺骗”下消失了。

可是每个人的智能结构都是不一样的呀!每个人都具有他独特的特殊禀赋或者叫做天性。记得丰子恺有一幅漫画,讽刺教育工作者总是用单一标准要求学生,就像园丁拿着剪刀剪切冬青一样,老师常常就是这样武断地把学生剪切得整齐划

一。我们应该意识到,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不仅是一个有关人格尊严的伦理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生理学问题。一个人的长处在于运动智能,我们却要求他非得学好几何学不可,另一个人的长处在于音乐智能,我们却要求他写出一流文章成为一个杰出作家,这样的要求不但没有道理,而且无知。我们既然不要求一棵杨树长成柳树,不要求一棵松树长成柏树,那么每一个学生就都有权利按照他自己固有的天性和禀赋发展自己,展现自己。

特立独行的精神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现在社会上存在有太多随波逐流的人了,他们没

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没有自己的为人处事的原则,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金钱与权力,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当今社会缺少逆行的鱼,却有太多的顺流的叶与排队等着做顺流的叶的人,作为未来的接班人的大学生应该做逆行的鱼,不管多幸苦,有多么多的苦难,都应该坚持住,应该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随波逐流,享受安逸与舒适。

因为这个缘故,我欣赏那只长出獠牙的无所畏惧的自由的猪!

下载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题记:把这篇粗糙的文章发上来,留个纪念。因为写过的全部文章好像就只有这篇留了底。 摘要:这篇读后感主要抒发了读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后的一些感想,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同于流......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有一群猪被主人统一喂养、管理,在集体猪圈里定时吃、睡,又定时被送进屠宰场,生死等等一切都早已被安排好。唯有一只猪特立独行,不服从这种主宰。它......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教案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教案 王小波 教学目标 1. 初识一位特立独行的自由思想者。 2. 领略以幽默笔触写作严肃题材的文章风格。 3. 引发对于人生价值取向和自由选择的思考。......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读后感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正如王小波是一个有趣的人。有趣在我看来是人的很重要的特质,虽然我自己不见得拥有。 首先我想给大家谈谈王小波这个人。出一道选择题:在每周只上一节课的人......

    读《一只特立独行的小猪》有感

    读《一只特立独行的小猪》有感——美好的自由原来一直有听说王小波这个人,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很犀利,很批判的作家,他的作品一直写的很露骨,给人一种十分强烈的感觉。其实,知道......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2000字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2000字原创: 阿夸王小波的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看完一个多月了,一直想写读后感又决定放一段时间去回看相关内容再写。这本书收录了很多王小波的......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700字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700字前不久,在负责采购党群服务中心阅览室书籍时,当时被书名吸引而选了这本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借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关系,借阅了这本书。《......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优秀读后感

    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这样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