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税法学》(第三版)读后感1500字
《财税法学》(第三版)读后感1500字
小棍子
常听人说,快速了解某个陌生领域的方法就是找该领域权威专家最新版的教科书,仔细通读几遍,便会对该领域有基本的认识。亲身实践,果真如此。
刘剑文教授是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开辟税法多个领域的通说。例如“领域法学”“公共财产观”“治国理财观”等。去年囫囵吞枣看过他的采访集《税醒了的法治》和另一本教科书《税法基础理论》,也写过读后感。前期两本书的阅读使我对他的税法理念有个大概的了解,但苦于对税种缺乏全面地认识,只是功利地追求阅读速度,收获不大。
《财税法学》(第三版)是由刘剑文教授主编,熊伟、施正文副主编,李刚、徐阳光、杨小强、翟继光参与编撰的教科书,被列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此次拜读我还结合其他的书籍及法律条文进行配套学习,受益良多。
该书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财政法”部分与“税法”部分。其中“财政法”细分为“财政收入法”“财政支出法”“预算法”“政府间财政关系法”四个小章节;“税法”细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两部分。实体法部分又可分为“商品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三个小章节。大致的脉络是很清楚的。
钱是展开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对于国家来说,财政便是其展开一切活动的必要前提。倘若将国家比作人的话,财政是其体内经流不息的血液,供应国家的续存。有效实现财政的收入,合理分配财政的支出,一入一出间,国家的血液便通畅流通起来,筋骨便活络起来,国家便充满盎然的生机活力。
那么,如何有效实现国家财政的收入以及合理分配财政的支出呢?这便涉及到财政法制度的设计。财政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税收、公债、行政费用、国有资产收益、彩票等。然而,当前中国的财政中唯有税收的制度建立得较为完善,其他例如公债、行政费用、彩票、国有资产收益的制度建构仍显单薄,故而国家目前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税法来维持。本文在前五章对财政法学的内容做粗浅介绍后,马上移入下文的税法制度介绍,其理由便不言而喻了。
在前五章财政法中,我仅粗略进行阅读,对财政的收入、支出有个大致了解即止,并没有做深入的阅读。但在“预算法”章中,我看得较为认真。我先上网把预算法最新文本通读了一遍,再去图书馆找了一本逐条介绍预算法法条的通识教科书,结合法条进行配套阅读。因此对于预算法的相关内容,例如预算法的预算管理职权、预算制度的原则,预算的收支范围,预算管理过程,预算监督和法律责任都有大致的了解。
在税法章节中,每看到一个税种,我便上网找对应税种的法律条文进行配套阅读。例如,我在书中看到个人所得税,便上网去找“个人所得税法”,对照法条内容阅读教科书,相应印证,加深印象。以此类推,不断阅读,加强收获。
然而,令人遗憾的事实是,中国实体法的税种有18个,每个税种一部法律或者暂行条例;程序法有“税收征收管理法”,加上财政法部分的“预算法”,相当于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必须看懂18个税种法律,外加“预算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由于我刚入税法大门,全部理解对我来说完全是痴人做梦。我只能说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终于跨进了税法的大门,我知道了中国有18个税种,知道了什么叫做所得税,什么叫做商品税,什么叫做财产税;什么叫做直接税,什么叫做间接税;知道了各个税种的税基怎么算,税率是多少;知道了税收的征收管理程序;知道了发票怎么开;知道了现实生活中税收存在哪里问题;知道了每年人大开会所审议的预算报告怎么看;知道了什么叫做财政收入转移;中央税和地方税怎么划分,税是怎么影响各级政府的行政运作的。对于税法领域常识性的知识我有了大概的了解。
因此,我只能说,我利用一本经典的教科书,跨入了我一直想跨入的领域,并大致知道了税法的基本架构,该领域的设计思路。更难能可贵的在于,我终于知道怎么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快速进入一个陌生领域。
既然我推开门进来了,那么就仰首阔步继续往前走吧。
这学期,我一直把握着自己的生活节奏,应该没有比这更让我开心的事了。
第二篇:第三专题 财税与金融
第三专题 财税与金融
经济学第五、六课侧重于分配领域(全社会的集中性分配),介绍有关财政、税收和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单元应重点把握的知识有: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财政收入的四种形式;财政的作用;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储蓄的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本单元应注意对比的知识有:社会总产品与国民收入;纳税人既要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同时也要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债券与股票的比较;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的比较;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特点比较。
学习本单元知识可结合国家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在时政方面应重点结合扩大内需政策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关于金融问题,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下列内容可予以关注:
(1)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要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
(2)健全金融调控机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3)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本单元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从纳税人和储蓄者角度联系中学生实际所设计的开放性、研究性、探索性试题。比如设计一定的情境,要求考生进行合理的投资设计并说明理由。
第三篇: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会议议程
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会议议程
(9月24日-25日 西南政法大学)
一、开幕式(9月24日 8:30-9:00 维景酒店负二层长江厅)主持人:张怡(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致辞嘉宾:
1.付子堂(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2.张鸣起(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3.陈忠东(重庆市法学会秘书长)4.刘剑文(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合影+小憩(20分钟)
二、大会主题发言(9月24日 9:20-11:20 维景酒店负二层长江厅)主持人:徐孟洲(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少英(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主题发言(每人15分钟):
1.单飞跃(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经济法学当代变迁中的经验与教训对财税法学研究的启示
2.熊 伟(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财税法学科发展、专业研究的评估与展望
3.李炜光(天津财经大学教授):税收与市场经济
4.陈乃新(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增值税法的本质以及税收法治保障发展公平之研究——全面“营改增”背 景下税制改革的重点
5.徐阳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市破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税收债权理论反思——税务机关申请企业破产之正当性追问 6.陈 治(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财政可持续视野下预算控制机制的失效与应对 自由交流(30分钟)小憩(10分钟)
三、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会会议(9月24日 11:30-12:20,维景酒店负二层长江厅)
主持人:贾绍华(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1.理事会工作报告(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汤贡亮教授)2.监事会工作报告(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副监事长陈乃新教授)3.研究会财务预算及执行情况报告(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周序中教授)
4.增补理事、常务理事(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富强教授宣读候选人)
四、分会场研讨(9月24日 14:00-18:00)
(一)第一分会场:财税法基础理论与财政法治建设(地点:维景酒店负二层贵宾厅)
第一单元(14:00-15:50)
主持人:刘继虎(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史正保(兰州商学院法学院教授)
主题发言(每人10分钟):
1.胡天龙(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依宪治国背景下财税法学研究的范式转型
2.王 惠(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社会契约论对于我国财税法学研究之意义
3.马 晶(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财税法学研究中权利范式的生成与深化
4.王文婷(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讲师): 税法学方法论的迁徙--以对税法规范生成的研究方法为中心
5.陈国文(兰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亚当·斯密的宏阔视野对财税法作为领域法学的启示 自由讨论(30分钟)评议嘉宾(每人10分钟):
1.豆星星(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2.丛中笑(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小
憩(20分钟)第二单元(16:10-18:00)
主持人:高桂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
段晓红(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主题发言(每人10分钟):
1.任 际(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央与地方财政的权责划分与适度问题
2.冉富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国家汲取能力有限的法治逻辑
3.李玉虎(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央地关系下的地方税体系重构
4.王利军(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政府间税收利益协调的法律机制——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税收收入分配政策为例
5.程国琴(大学法学院法学院讲师):参与式预算的法理探源 自由讨论(30分钟)评议嘉宾(每人10分钟):
1.丁国民(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2.郝琳琳(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
(二)第二分会场:营改增与税收法治建设(地点:维景酒店负二层牡丹厅)第一单元(14:00-15:50)
主持人:陶广峰(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戴 芳(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
主题发言(每人10分钟):
1.华国庆(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论“营改增”背景下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法的制定
2.翟继光(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新加坡增值税立法及其对我国营改增的启示
3.席晓娟(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营改增背景下破解新型城镇化财政资金困局的路径选择
4.葛 静(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营改增”后的财政体制改革:假设前提与路径取向 5.师 璇(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营改增后旅游服务税收法治的困境与变革
自由讨论(30分钟)评议嘉宾(每人10分钟):
1.郝琳琳(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2.白晓峰(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小
憩(20分钟)第二单元(16:10-18:00)
主持人:刘映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教授)
张 松(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教授)主题发言(每人10分钟):
1.李黎明(黑龙江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税收保障地方立法宽框架思考
2.王鸿貌(西北大学法学院教授)跨国专利运营公司税收问题研究 3.龚 伟(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学系副教授):税法中的利益平衡—社会公共利益导向下的方法选择
4.丁国峰(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公共利益本位下环境税设置的法律问题探究
5.陆 佳(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全面“营改增”背景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自由讨论(40分钟)评议嘉宾(每人10分钟):
1.汤洁茵(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2.罗晋京(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三)第三分会场:财税法实务问题研讨(地点:维景酒店负二层杜鹃厅)第一单元(14:00-15:50)
主持人:滕祥志(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题聚焦1: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罪与非罪的辨析 案例介绍(每人10分钟):
1.王朝晖(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高级合伙人;注册税务师)2.许义娜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正反方辩论(80分钟)主持人小结(10分钟)
小
憩(20分钟)
第二单元(16:10-18:00)
主持人:龙英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法学院院长、教授)主题聚焦2:税务干部玩忽职守的罪与非罪辨析
案例介绍(10分钟):王本家(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正反方辩论(25分钟)
主题聚焦3:关税征纳中销售环境测试的证明责任辨析
案例介绍(10分钟):陈映川(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正反方辩论(25分钟)
主题聚焦3:限售股转让增税的税与非税辨析
案例介绍(10分钟):朱鹏祖(北京鹏祖税务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正反方辩论(25分钟)
主持人小结(10分钟)
五、开放式交流(9月25日 8:30-10:10 维景酒店负二层山峡厅)主持人:熊 伟(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第一单元(8:30-10:00)
主题聚焦:新时期财税改革的政策与法律问题 交流嘉宾:
1.朱大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2.熊文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3.周刚志(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4.杨小强(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5.叶 姗(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6.付志宇(西南交通大学财税研究中心教授)互动嘉宾: 1.丁 一(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 2.朱孔武(广东商学院教授)3.陈 晴(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小憩(15分钟)
六、青年学者论坛(9月25日 10:15-12:00 维景酒店负二层山峡厅)主持人:黎江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新民(西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教授)主题发言(每人10分钟):
1.叶金育(武汉大学法学院讲师、社会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环境税的法际互动与制度协调——以环境税、消费税与资源税协同规制为中心 2.杜 坤(西北政法大学法治陕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讲师):论政治问责视野下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完善——以《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为例
3.翁武耀(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增值税反避税若干问题探析
4.李慈强(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讲师):治理与协同:上海自贸区税务综合监管创新
5.王宗涛(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计税依据明显偏低无正当理由”条款的法律逻辑
评议嘉宾: 梁文永(常州大学中国财税法治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七、闭幕式(9月25日 12:00-12:30 维景酒店负二层山峡厅)
主持人:卢代富(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1.宣布第二届“中税咨询”财税法基础理优秀论文奖、第二届“中税咨询”青年优秀论文奖评选规则及获奖结果(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朱大旗教授)
2.2016年年会承办单位代表张怡教授发言
3.2017年年会承办单位代表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杨德敏教授发言 4.刘剑文会长闭幕总结发言
第四篇:法学著作读后感
法学著作读后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连温饱都不能解决,那么谈法律、谈政治是没有意义的。近代的西方法哲大家往往来自贵族家庭,这位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的孟德斯鸠同样是来自贵族家庭。优越的条件、良好的教育,让他有时间也有能力从事法哲等方面的研究。这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论法的精神》是他在1748年发表的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
一,法律与政体
首先政体如何与有无法治有着直接的关系。书中作者描述有四种原则:民-主、贵族、君主、专制,并提出了这四种政体的原则:品德、节制、荣誉及恐惧。专制政体意味着恐惧,由一个人按自己意志无法无天的领导统治;君主政体由单独一人执政,却遵循着固定和确立的法律;贵族政体特权掌握在一部分贵族手中,维持他人和维持自己这个团体的一种平衡,他们需要一种以品德为基础的节制;而民-主共和政体,权力由全体或者部分人民所掌握,不待说是有法治可言的。
其次,政体与立法权归属有重要影响。法律是上层建筑,为统治阶级所服务,用以统治国家的工具。民-主政体往往是“人民当家作主。”君主和贵族政体,立法权掌握在君主和部分贵族手上。至于专制政体,无法治又何来立法权。
此外,政体同样关系到法律的繁简、法律体系、法律内容等。
二,法律与自由
什么是自由?人民似乎认为是爱做什么便可以做什么,这是事实。但是,愿意做什么便做什么并不是政治自由。在一个国家里,即在一个建立了法律制度的社会里,自由所指的仅仅是下面一种情况:一个人能够做他应当做的事,但是不能够被-迫去做他不应当做的事。
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自由”,我们应当牢牢记祝所谓自由指的是做法律所允许的任何事情的权力;如果法律所禁止的事,一个公民也能够去做,那么他的自由便丧失了,这就是因为这个权力也会为其他人所拥有。
三,法律与自然地理环境
孟德斯鸠非常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作用,甚至认为这种作用具有决定性。
亚洲的平原辽阔;海洋划分出广阔的区域;而且,由于它的位置靠南,泉水很容易干涸枯竭;山顶少有积雪;河流比较窄,人们受到阻碍较少。
在亚洲,权力便必须要带有专制性质了。因为如果没有极端严厉的奴役统治的话,转瞬间便会形成一种割据状态,这是不符合地理性质要求的。
······
贫瘠的土壤和寒冷的气候能磨炼人的意志和性格,使人勇敢、坚强而一心捍卫自由。
所以,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首先要考虑这些因素。
四,法律与其他事物或现象
支配人类的事物有许多,如气候条件、宗教信仰、法律条文、施政纲领、先例、风俗习惯等。其结果是形成一种一般的精神。
作者在本书中多次提到了中国让我惊讶于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知识渊博,眼界开阔。中国千年的封建社会可以说受礼教支配。立法者们追求的是帝国的太平。在他们眼里维护太平的最好方法便是服从,而这种观念所指导下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乃至三妻四妾为主流社会所接受。我认为也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的长期存在性,严重影响到了如今的社会
第五篇:《中华民族法学》读后感
《中华民族法学》读后随笔
陈玫岚
民族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和交叉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法学,民族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狭义的民族法学是关于多民族国家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学说。它与民族学科的联系最为紧密。民族学科以民族问题为源泉,而民族法学同样以民族特点和民族问题为依托。
该书所讲的民族法是指多民族国家内部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而建立在氏族、部落、民族基础上的“民族法”通常称为民族习惯法,它是历史上的一种法文化,是民族法的源泉与基础。民族法只存在于多民族国家,因为民族关系是发生于多民族国家共同体中的一种族际关系。在单一民族的国家中,就没有民族关系的概念,国家政权也就无须制定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
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差异是民族法产生的根本性原因。从自然属性考察,民族是一个客观的社会存在,构成社会机体的独特细胞。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每个民族都是具有自己独特属性和独立结构的事物,民族结构包括经济结构、文化结构、体制结构等等,各个民族之间正是由于民族结构的不同而存在着巨大的个体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不可改变的,除非某一民族消失,只要有民族的存在,差异就会存在。差异产生矛盾与冲突。为了避免激烈民族斗争导致国家的分裂以及人类的消亡,民族法因运而生。
古代的民族法大多都是建立在不平等的民族关系之上,它是基于
某一个民族的利益而制定的,对于其他的民族是一种奴役关系,民族压迫与民族剥削占主导地位。但它对维护整个国家的利益以及社会的秩序的作用是巨大的,相对于毫无标准可循所导致的社会混乱而言,它的出现也许也是一种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古代民族法慢慢地向调整平等民族间的民族关系发展。
我国现在的民族法是建立在民族平等的关系之上。它所调整的民族关系是指各民族的相互关系,以及代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国家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它包括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相互关系,国家与散杂居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民族法所调整的民族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特殊性,国家作为义务主体是显而易见的,是否是权利主体有待研究。民族则既可能是权利主体,也可能是义务主体。
民族权利是指由法律规定和确认并体现在法律关系中的,我国各民族为实现民族利益而拥有或采取的,以其他人的法定义务为保障的法律手段。这句话包含着下列意思,首先,在我国,民族权利不是目的,是国家为实现或满足民族、国家利益而采取的一种分配的手段。第二、民族权利是一种集体权利,它的权利主体是民族而非个人,但它也没用否认民族成员个人的权利(可能的理解是:有了民族的集体权利,才会有民族成员的个人权利)。第三、民族权利必须是由法律规定或者确定的,是一种受国家强制力保证的法定权利。道德上或者社会学意义上的民族权利不属于民族法所保护的范围。第四、权利的主体是我国各个民族。第五、民族权利属于人权体系的一部分,是一
项基本人权。
对于侵犯民主权利的行为,国家将依法追究此类行为的法律责任。
所谓侵犯民主权利的行为,是指违反有关民族法的规定,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形式侵害民族权利,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一般来讲,它的构成要件由以下四要素组成,缺一不可:
第一、侵犯民族权利行为必须是损害民族关系的行为,即是违反民族法的行为。
第二、侵犯民族权利行为必须由作为或者不作为的形式构成。第三、侵犯民族权利行为者必须在主观上处于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状态。
第四、侵犯民族关系行为者必须在法律上适格,即必须具备法定的责任能力或者法定的行为能力。
侵犯民族权利行为的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及违宪责任。其中,宪法并没有规定违宪行为所应承担的违宪责任。
民族的渊源是指民族法的效力来源,即民族法得以体现的法律形式。我国民族法的渊源包括宪法中确立的调整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其他包含调整民族关系内容的基本法和法律、有关调整民族关系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自治法规、有关调整民族关系的地方性法规、国际条约中关于处理民族关系的规定。
由此可见,民族法律法规覆盖了各个部门法和各个层次的法律法规。它以宪法为统帅,以民族区域组织法为主干,由专门调节民族关系和含有调节民族关系内容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自治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法律部门和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一个体系。极具特色,别具一格。
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的民族法律制度主要有: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制度、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律制度、少数民族经济法律制度、少数民族文化法律制度、少数民族教育法律制度、少数民族干部法律制度、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法律制度、少数民族宗教法律制度等等。其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制度最具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这一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制度因素与法律因素的有机结合。
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制度集中体现在民族乡的创制上。
201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