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张济传》阅读答案解析

时间:2019-05-15 16:3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魏书·张济传》阅读答案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魏书·张济传》阅读答案解析》。

第一篇:《魏书·张济传》阅读答案解析

张济,字士度,西河人也。父千秋,慕容永骁骑将军。永灭,来奔。太祖善之,拜建节将军,赐爵成纪侯。随从征伐,累著功绩。登国末,卒。济涉猎书传,清辩,美仪容。太祖爱之,引侍左右,与公孙表等俱为行人,拜散骑侍郎,袭爵。先是,姚兴遣将攻洛阳,司马德宗雍州刺史杨佺期遣使乞师于常山王遵。遵以状闻,太祖遣济为遵从事中郎报之。济自襄阳还,太祖问济江南之事,济对曰:“司马昌明死,子德宗代立。所部州镇,迭相攻击,今虽小定,君弱臣强,全无纲纪。臣等既至襄阳,佺期问臣:‘魏初伐中山几十万众?’臣答:‘三十余万。’ 佺期曰:‘魏国被甲戎马,可有几匹?’臣答曰:‘中军精骑十有余万,外军无数。’ 佺期曰:‘以此讨羌,岂足灭也?’又曰:‘魏定中山,徙几户于北?’臣答曰:‘七万余家。’佺期曰:‘治在何城?’臣答曰:‘定都平城。’佺期曰:‘有如许大众,亦何用城焉?’又曰:‘魏帝为欲久都平城,将复迁乎?’臣答:‘非所知也。’佺期闻朝廷不都山东,貌有喜色,曰:‘晋魏通和,乃在往昔,非唯今日。羌寇狡猾,频侵河洛,夙夜忧危。今此寡弱,仓库空竭,与君便为一家,义所无讳。洛城救援,仰恃于魏,若获保全,当必厚报。如其为羌所乘,宁使魏取。’臣等欲分向扬州。佺期曰:‘蛮贼互起,水行甚难。魏之军马,已据滑台,于此而还,从北道东下,乃更便直。晋之法制,有异于魏。今都督襄阳,委以外事,有欲征讨,辄便兴发,然后表闻,令朝廷知之而已。如其事势不举,亦不承台命。’”太祖嘉其辞顺,乃厚赏其使,许救洛阳。后迁谒者仆射,报使姚兴。以累使称旨,拜胜兵将军。频从车驾北伐,济谋功居多。赏赐奴婢百口,马牛数百,羊二十余口。天赐五年卒。子多罗袭爵,坐事除。

(选自《魏书·张济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国被甲戎马 被:通“披”

B.治在何城 治:治所

C.夙夜忧危 夙:早晨

D.如其事势不举 举:发动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此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具体制度因朝代而异。

C.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代的县令。

D.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如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张济出身显贵。其父本为慕容永部下,后投奔太祖,颇受重用,被封为侯,后屡建功勋,并且荫及张济。

B.张济学问渊博,仪表堂堂,深受太祖喜爱。太祖不但召他侍奉左右,而且多次委以重任,后给予奖赏。

C.张济屡次出使,不辱使命。他曾作为常山王从事中郎出使襄阳,圆满完成任务;后来几次出使也合旨意。

D.张济能言善辩,口才极佳。在作为使者回复杨佺期时,他言辞得体,对答如流,终于打动佺期,搬来救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部州镇,迭相攻击,今虽小定,君弱臣强,全无纲纪。

(2)今都督襄阳,委以外事,有欲征讨,辄便兴发。

参考答案

10.(3分)D(举:成功。)

11.(3分)C(“相当于后代的县令”错误。地位要高于县令。)

12.(3分)D(“搬来救兵”错误。文中是杨佺期(晋)一方向张济一方(魏)求援。)

13.(10分)(1)所管辖的州镇,交替着相互攻击,如今虽然稍为安定,但君弱臣强,完全没有纲常法纪。(译出大意给2分;“部”“迭”“小定”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现在我镇守襄阳(做襄阳都督),被委任以对外事务,如果想要有所征讨,就立即可以调兵出发。(译出大意给2分;“都督”“委”“兴发”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张济,字士度,西河人。父亲张千秋,是慕容永的骁骑将军。慕容永被消灭后,张千秋前来投奔。太祖(拓跋珪)对他很优厚,任命他为建节将军,赐爵成纪侯。张千秋随从太祖征战,屡建功绩。登国末年去世。张济广泛阅读书传,思路清晰,能言善辩,仪容美好。太祖喜爱他,召他侍奉左右,他与公孙表等人都是使者,被任命为散骑侍郎,继承父亲的爵位。先前,姚兴派遣将领攻打洛阳,司马德宗的雍州刺史杨俭期派使者向常山王拓跋遵请求援兵。常山王把这一情况上奏朝廷,太祖就派张济作为常山王拓跋遵的从事中郎出使回复杨俭期。张济从襄阳回到朝廷,太祖问张济出使江南之事,张济回答说:“司马昌明死后,儿子司马德宗继位。所管辖的州镇,交替着相互攻击,如今虽然捎为安定,但君弱臣强,完全没有纲常法纪。我等到达襄阳以后,杨俭期问我:‘魏国当初征伐中山时有几十万军队?’我回答说:‘三十多万。’杨俭期问:‘魏国披甲的战马,可有多少匹?’臣答:‘京师军队精良战马有十余万匹,地方军队则不计其数。’杨伶期说:‘用这样雄厚的兵力讨伐羌人,难道不足以把他们消灭?’又问:‘魏国平定中山之后,迁徙了多少户到北边?’臣答道:‘七万余户。’杨俭期说:‘定都在哪个城?’臣答:‘定都于平城。’杨俭期说:‘有这么多的民众,这个城如何容纳?’又问:‘魏帝是想长久把平城作为首都呢,还是准备再迁都呢?’我回答说:‘这事不是我所知道的。’杨俭期听说朝廷不在崤山以东建都,面有喜色,说:‘晋魏两国互通和好,以前就是这样,不只是今天才这样。羌寇狡猾,频繁侵犯河洛地区,我日夜担扰。如今这里兵少势弱,仓库空虚,既然与您便是一家人,道义上应无所忌讳。洛城的救援,完全仰仗魏国,倘若获得保全,必当予以厚报。与其被羌人所占,宁愿让魏国获取。’我等想要取道扬州回京。杨俭期说:‘蛮贼四起,水路行走非常困难,魏国的兵马,已经占据滑台,由这里回去,从北路东下,就更为方便直接。晋国的法制,与魏国有所不同。现在我镇守襄阳(做襄阳都督),被委任以对外事务,如果想要有所征讨,就立即可以调兵出发。若事惰不能成功,也不承受朝廷的命令。”’并同意援救洛阳。张济后来迁任谒者仆射,授予胜兵将军。张济频繁地跟从皇帝北伐,百头,羊二十余只。天赐五年(408)去世。然后再上表奏闻,让朝廷知道这事就行了。倘太祖赞许他言辞顺理,于是重奖他这次出使,回使姚兴。因为他多次出使符合朝廷旨意,被谋划的功劳很多。被赏赐奴婢一百人,马牛数儿子张多罗继承爵位,后因犯罪被削去爵位。

第二篇:《魏书高允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高允,字伯恭,勃海人也。司徒崔浩以《国史》之被收也,敕允为诏,自浩已下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允持疑不为,频诏催切。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允曰:“浩之所坐,若更有余衅,非臣敢知。直以犯触,罪不至死。”世祖曰:“无此人忿朕,当有数千口死矣。”浩竟族灭,余皆身死。

高宗践祚,司徒等皆受重赏,允既不蒙褒异,又终身不言。其忠而不伐,皆此类也。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 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礼 敬甚重,晨入暮出,或积日居中。

有上事陈得失者,高宗省而谓群臣曰:“朕有是非,允常正言面论,至朕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言说,无所避就。朕闻其过,而天下不知其谏,岂不忠乎!汝等在侧,曾不闻一正言,不自愧乎?”遂拜允中书令。有司曰:“允虽蒙宠待,而家贫布衣,妻子不立。”高宗怒曰:“盍先言?今见用,方言其贫。”是日幸允第,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盐菜而已。

高宗重允,常不名之,恒呼为“令公”。“令公”之号,播于四远矣。高宗崩,显祖居谅暗①,乙浑专擅朝命,谋危社稷。太后诛之,引允禁中,参决大政。允曰:“臣闻经纶大业,必以教养为先。请制郡国庠序。立博士取博关经典、世履忠清、堪为人师者,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显祖从之。郡国立学,自此始也。允秋月巡境,问民疾苦。至邵县,见邵公庙废毁不立,乃曰:“邵公之德,阙而不礼,为善者何望。”乃表闻修葺之。劝民学业,风化颇行。后允以老疾,频表乞骸骨,诏不许。卒,年九十八,谥“文”。

(选自《魏书高允传》,有删改)

【注】“谅暗”,指帝王居丧时所住的房子。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B.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C.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D.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分值】3分

【答案】C

【解析】正确标点为: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译文:而高允的进谏之言,高宗从容静听,有时有冲撞冒犯之处,皇帝不忍再听下去时,就让身边的人将他扶出去。遇有不便当朝劝谏的话,高允就请求私下进见,高宗知道高允的心意,就在屏风旁迎接并等待他。

【解题思路】主要从意义上理解,其次对选项进行比较,使用排除法,另外还要注意官职名词。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先易后难。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等。本句断句几个动词是关键,准确把握主语。

【考查方向】文言断句。

【易错点】“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两分句之间容易断开,所以要准确理解文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本文中的“有司”与《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及《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一样,均指专职官吏。

B.封建时代皇帝亲临某处,叫“幸”;受皇帝宠爱,也叫“幸”。本文“是日幸允第”的“幸”与《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都含有这两个意思。

C.“庠序”,指古代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后泛指学校,如《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庠序”就是指学校。

D.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称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本文的“乞骸骨”和《张衡传》“上书乞骸骨”中的“乞骸骨”意思一样。

【分值】3分

【答案】B

【解析】B中“幸”,在本文“是日幸允第”的“幸”只有第一个意思。

【解题思路】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科举、官职等基本常识。古代文史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读一篇文言文,只懂得字面上的意义,只懂得词语常见的意义,是不能说读通一篇文言文的。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本题中涉及到的科举文化平时要掌握,它的等级考试及相关名称。比如,本文“是日幸允第”的“幸”与《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两个意思不一样,应该是指封建时代皇帝亲临某处,叫“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为人正直,敢于直谏。司徒崔浩因《国史》案被判灭族,高允进谏,认为崔浩对朝廷虽有触犯,但判罪过重,宜轻判。世祖最终听从了高允的建议。

B.高允尽职忠君,受帝礼敬。高允忠诚而不自我夸耀,很多情形都如此,并且得到皇帝高级别礼遇和尊敬,有时早晨进宫晚上出来,有时几日居住在宫中。

C.高允一心为公,清贫廉洁。高允身为高官,可家里贫穷得如同百姓一样,妻儿都无以为生,家中只有几间草屋、粗布被子和破旧棉袍,厨房中只有咸菜。

D.高允重视教育,劝民学业。高允认为治国大业必须以教育和培养为先导,建议在郡府设立学校;他巡视邵县时鼓励百姓学习问业,使风俗教化盛行起来。

【分值】3分

【答案】A

【解析】A项错在“世祖最终听从了高允的建议”。世祖只是听从了高允的部分建议,赦免了胁从者的连坐之罪,从原文“无此人忿朕,当有数千口死矣”“ 浩竟族灭,余皆身死”可以看出。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朕有是非,允常正言面论,至朕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言说,无所避就。(5分)

(2)乃曰:“邵公之德,阙而不礼,为善者何望。”乃表闻修葺之。(5分)

【答案】(1)我有过失,高允经常以正直之言当面辩论,说到我不乐意听的,都理直气壮地说,不加回避。(2)于是说:“邵公的贤德,使之受损毁又(不修复)对它不尊敬,行善的人还敬仰什么呢。”于是上表使皇帝知晓并(请求)修复邵公庙。

【解析】(1)偏义复词“是非”1分,“面”1分,“侃侃”1分,偏义复词“避就”1分,大意1分。

(2)“阙”1分,“礼”1分,“何望”1分,“闻”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司徒崔浩因《国史》案被拘捕,世祖下诏令高允撰写诏书,自崔浩以下共一百二十八人全部夷灭五族。高允怀有疑问而没有拟写诏书,世祖频频下令急切地催促办理。高允请求再次拜见皇上,然后再撰写诏书。世祖叫他前去,高允说:“崔浩所犯的罪,如果还有除著述《国史》之外的别的什么罪行,那不是臣胆敢知道的。(崔浩)凭秉笔直书对朝廷有所触犯,罪还不至于处死。”世祖说:“如果没有这人对我不满,就该有数千人死了。”崔浩最终被判处灭族,其余人仅身遭杀戮。

高宗即位以后,司徒等人都受到皇帝重赏,高允既没有受到特殊的褒扬嘉奖,又始终不发一言。他忠诚而不自我夸耀,都像此类情形。而高允的进谏之言,高宗从容静听,有时有冲撞冒犯之处,皇帝不忍再听下去时,就让身边的人将他扶出去。遇有不便当朝劝谏的话,高允就请求私下进见,高宗知道高允的心意,就在屏风旁迎接并等待他。高允得到很高的礼遇和尊敬,有时早晨进宫晚上出来,有时几日居住在宫中。

有人上书陈述治政得失,高宗察看奏章后对群臣说:“我有过失,高允经常以正直之言当面辩论,说到我不乐意听的,都理直气壮地说,不加回避。我认识到自己的过失而天下人不知他在规劝,这难道不是忠心吗!你们在朕左右,不曾听到一句正直的话,你们就不愧疚吗?”于是高宗任命高允为中书令。有官吏说:“高允虽然蒙受圣上恩宠,但家里贫穷得像百姓,妻儿都无以为生。”高宗怒道:“怎么不早说,现在被朕重用,才说出他家境贫困。”当天,高宗来到高允家中,只有几间草屋,粗布做的被子和粗麻做的袍子,厨房中只有咸菜而已。

高宗敬重高允,通常不呼他的名字,习惯称之为“令公”。于是“令公”之号传遍四方。高宗去世,显祖居住在守丧的地方,乙浑专权独揽朝政,图谋危及国家。太后杀了他,召请高允到朝廷参与谋断大事。高允说:“我听说筹划治国大业,必须以教育和培养为先导。请在郡府兴建学校。录用博士应是博通涉猎儒家经典、世代忠贞清白、能为人师表的人,学生挑选郡府中家世清白、品行美好谨慎、能遵循礼教的人。”显祖听从了他的意见。郡府成立学校,就是从此开始的。高允秋季巡视疆界,询问百姓疾苦。到了邵县,发现邵公庙塌毁而未重新修建,于是说:“邵公的贤德,使之受损毁又(不修复)对它不尊敬,行善的人还敬仰什么呢。”于是上表使皇帝知晓并(请求)修复邵公庙。之后,鼓励百姓学习问业,风俗教化很是盛行。后来高允因年老多病,屡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皇帝不许可。高允去世,年98岁,谥号为“文”。

第三篇:《三国志魏书桓阶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袁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表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时太子未定,而临葘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诔,前后恳至。

魏书称阶谏曰:“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又毛玠、徐奕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曾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以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馀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贼遂退。文帝践阼,迁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阶疾病,帝自临省。后阶疾笃,遣使者即拜太常,薨,帝为之流涕,谥曰贞侯。子嘉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桓阶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B.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C.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D.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汉代选举官员的科目,推举孝悌之人和廉洁正直之士。《陈情表》作者李密就曾被举荐为孝廉。

B.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

C.阼是指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的台阶,用来借指帝位。践阼,是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后指帝王即位。

D.古代等级森严,天子之死谓之“崩”。“薨”,是用来称诸侯或大官的死。普通老百姓的死称为“不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阶受孙坚的举荐入仕,后来孙坚战死,桓阶为了报答提携之恩,不惧危险,向刘表请求为孙坚治丧。

B.桓阶劝说太守张羡在官渡之战中支持曹操,并准确地预见了官渡之战曹操胜利、袁绍覆灭的结局。

C.毛玠、徐奕为人刚直少同党,对丁仪等不友好,多次出言攻击他们,全靠桓阶调解才保全他们。

D.曹仁被关羽围困,徐晃救援未成。曹操想亲征,询问群臣意见,群臣认为非亲征不能解围,唯独桓阶反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

(2)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

参考答案

4.A

5.D普通老百姓的死称为“死”。

6.C原文表述为“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因此应为丁仪对毛玠、徐奕等人不友好。

7.(1)您想要建立功业昭明道义,保全福禄远离灾祸,不应该跟他做法相同。张羡说:“既然如此,那么我倾向哪一方才行呢?”

(2)如今曹仁等人处于重重围困之中拼死坚守而没有叛变,确实是因为大王在远方为他们造势。

参考译文

桓阶,字伯绪,是长沙临湘人。长沙太守孙坚推荐桓阶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书郎,因父亲去世回到乡里。正赶上孙坚攻打刘表战死,桓阶冒着危难到刘表处请示参加孙坚丧事,刘表认为他讲道义而赞许他。后来魏太祖(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互对抗,刘表率领荆州来响应袁绍。桓阶劝说长沙太守张羡:“办大事不从道义出发,没有不失败的,所以齐桓公率领诸侯来尊崇周天子,晋文公驱逐了叔带来接纳周王。现在袁绍违反了这一点,可是刘表响应他,这是招致灾祸的做法。您想要建立功业昭明道义,保全福禄远离灾祸,不应该跟他做法相同。”张羡说:“既然如此,那么我倾向哪一方才行呢?”桓阶说:“曹公虽然力量弱小,但依仗道义而起兵,拯救朝廷的危难,接受皇帝命令而讨伐有罪的人,谁敢不服从?现在如果占据四郡据有三江之地来等待一曹公来到,为他做内应,不也行吗?”张羡说:“好。”曹操平定荆州,听到桓阶曾为张羡出过计谋,很惊奇,征召他为丞相掾,升任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任虎贲中郎将侍中。当时太子还未定,临茁侯曹植又有宠。桓阶多次在曹操面前说曹丕有品德,年龄大,应立为太子。公开说和密谏,前后十分恳切。魏书记载桓阶劝谏说:“如今太子仁义在你各个儿子中是最好的,名扬海内,仁慈圣明明达世情,天下没有谁不知道,然而刚刚大王拿曹植来问我,我确实迷惑不解。于是曹操知道桓阶恪守正道,更加看重桓阶。另外毛玢、徐弈因刚强不阿和不结帮派,西曹掾丁仪对他们很不友好,多次在曹操面前说他们的短处,全靠桓阶调解才保护了他们。曹仁被关羽围攻,曹操派徐晃前去救援,没有解围。曹操准备亲自南征,因此询问群臣。

大臣们都说:“大王要不快点走,就要失败了。桓阶独自说:“大王你认为曹仁等人遭到战事,能够正确处理吗?回答说:“能。“大王你是否怕他们二人不全力以赴吗?.回答说:“不。“既然这样,那么你为何要亲自出征?“我恐怕敌人势众,徐晃等力量不够。”桓阶说:“如今曹仁等人处于重重围困之中而没有叛变,确实是因为大王在远方为他们做后盾。处于必死之地,一定有以死抗争的想法。外有强大的援救。大王巡视六军以表示有余力,何必忧虑失败而亲自前往?”曹操认为他的话很对,驻军于摩陂,敌军后来撤退。曹丕登基,升桓阶为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封侍中。桓阶生病,曹丕亲临探问。后来桓阶病重,曹丕派遣使者加封太常,桓阶死,曹丕为他痛哭流涕,谥号贞侯。儿子桓嘉继承爵位。

第四篇:《魏书温子升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温子升,字鹏举,自云太原人,晋大将军峤之后也。世居江左。子升初受学于崔灵恩、刘兰,精勤,以夜继昼,昼夜不倦。长乃博览百家,文章清婉。为广阳王渊①贱客,在马坊教诸奴子书。作《侯山祠堂碑文》,堂景见而善之,故诣渊谢之。景日:“顷见温生。”渊怪问之,景日:“温生是大才士。”渊由是稍知之。

熙平初,中尉、东平王匡博召辞人,以充御史,同时射策者八百余人,子升与卢仲宣、孙搴等二十四人为高第。于时预选者争相引决,匡使子升当之,皆受屈而去。搴谓人日:“朝来靡旗乱辙者,皆子升逐北。”遂补御史,时年二十二。台中文笔皆子升为之。以忧去任,服阕,还为朝请。

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日:“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还京李楷②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夷甫惭德自是无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萧衍④使张皋写子升文笔,传于江外。衍称之日:“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恨我辞人,数穷百六。”阳夏太守傅标使吐谷浑,见其国主床头有书数卷,乃是子升文也。济阴王晖业尝云:“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杨遵彦作《文德论》,以为古今辞人皆负才遗行,浇薄险忌,唯邢子才、王元景、温子升彬彬有德素。齐文襄王引子升为大将军府谘议参军。子升前为中书郎,常诣萧衍客馆受国书,自以不修容止。谓人日:“诗章易作,逋峭难为。”

子升外恬静,与物无竞,言有准的,不妄毁誉,而内深险。事故之际,好预其间,所以终致祸败。又撰《永安记》三卷。无子。(节选自《魏书·温子升传》,有改动)

[注]①广阳王渊:元渊,广阳王。后文“东平王匡”,元匡,东平王;“济阴王晖业”,元晖业,济阴王。②李楷,字夷甫。③萧衍:梁武帝,姓萧名衍,字叔达。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还京/李楷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夷甫惭/德自是无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B.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还京李楷/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夷甫惭德/自是无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C.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还京李楷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夷甫惭德自是/无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D.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还京/李楷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夷甫惭德/自是无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中是尚书省中分掌各司事务的高级官员.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等,属员外级。

B.字是男子18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所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谦称自己称名,尊称他人称字。

C.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代表流派有儒、道等,也可用来代指百家著作。

D.熙平,年号。年号是古代纪年方式之一,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熙平”属后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子升学业有成。他勤学好读,博览百家,工诗善文;早年为广阳王元渊的下等宾客,后为文学家常景所赏识;东平王元匡等试选御史,温子升中选,始得良机。

B.温子升形象独异。他看似恬静,与人无争,言而有物,不妄毁誉,实则城府极深;先致力功成名就,后又无为官之愿}认为诗章易作而行为不羁难为。

C.温子升德才兼优。杨遵彦《文德论》称赞文人中唯邢子才、王元景、温子升等人有美德素养;温子升也在齐文襄王面前自荐,并担任了大将军府咨议参军。

D.温子升文名卓著。济阴王元晖业赞扬他的诗文已超过了谢灵运、沈约等人;其作品传至梁朝,梁武帝萧衍大加赞赏,让人模仿其文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作《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而善之,故诣渊谢之。(5分)

(2)台中文笔皆子升为之。以忧去任,服阕,还为朝请。(5分)

参考答案

4.D

5.B(“加冠”应为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6.C(文中有“齐文襄王引子升为大将军府谘议参军”,可见是齐文襄王引荐温子升担任的大将军府谘议参军)

7.(1)写《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到后很赞赏,故到元渊处感谢。

(2)台中文笔都是温子升所为。后以家丧离任,丧期满后,又应朝请任原职。

参考译文

温子升,字鹏举,自称太原人,晋代大将军温峤的后代。世代居住江左。祖恭之,刘义隆政权彭城王刘义康的户曹,避难归国,定居在济阴冤句,因而成为该郡县人。家中世代寒微。父温晖,兖州左将军府长史,行济阴郡事。

子升开始在崔灵恩、刘兰处受学,读书精勤,昼夜不倦。长大后博览百家,为文清婉。作为广阳王元渊的下等宾客,在马坊教众奴子书。写《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到后很赞赏,故到元渊处感谢。景说:“刚刚见到温生。”元渊很奇怪地问是怎么回事,景说:“温生是大才士。”元渊从此待温子升渐渐好起来。

熙平初年(516),中尉、东平王元匡广召善文辞之人,以充任御史,同时参加射策考试的有八百多人,温子升与卢仲宣、孙搴等二十四人中高第。当时参与选拔的人争相引决,元匡让温子升去应付他们,众人都受屈而去。孙搴对人说:“朝来吵吵嚷嚷的人群,都是子升把他们赶走了。”于是补御史职,当时只二十二岁。台中文笔都是温子升所为。后以家丧离任,丧期满后,又应朝请任原职。

正光末年(525),广阳王元渊任东北道行台,召温子升任郎中,军国文书都出自他的手笔。从此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回答迅速,对于元渊独沉思说:“他有温郎中,才辞可畏。”高车人战败逃散,珍宝到处都是,子升只取绢四十匹。等到元渊被葛荣所害,子升也被逮捕了。葛荣部下都督和洛兴与温子升是旧相识,送给温子升数十匹马,他到了冀州。还京后,李楷握着他的手说:“卿今免祸,足以使夷甫忏悔惭愧。”从此后,温子升没有了为官的愿望,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萧衍让张皋模仿温子升文笔,传文江外。萧衍称赞说:“曹植、陆机又生于北土。恨我辞人,白白有一百零六人。”阳夏太守傅标出使吐谷浑,看到其国主床头有书数卷,原来是温子升的文字。济阴王晖业曾经说:“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日方,我子升足以陵颜压谢,含任吐沈。”杨遵彦作《文德论》,认为古今文人都负才遗行,行薄险忌,只有邢子才、王元景、温子升彬彬有德行。

齐文襄王引荐子升为大将军府咨议参军。子升以前任中书郎,曾到萧衍客馆接受国书,自己不修举止,对人说:“诗章易作,行为不羁难以做到。”

温子升外貌恬静,与物无争,言而有物,不妄毁誉,而城府极深。每有大事,喜欢参预,所以最终还是祸及自己。又写有《永安记》三卷。无子嗣。

第五篇:《魏书明亮传》文言文翻译

明亮,字文德,是平原人。性情方正敦厚,有远见才干,从给事中的位子历任员外常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魏书明亮传》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魏书明亮传

明亮,字文德,平原人。性方厚,有识干,自给事中历员外常侍。延昌中,世宗临朝堂,亲自黜陟,授亮勇武将军。亮进曰:臣本官常侍,是第三清①。今授臣勇武,其号至浊②。且文武又殊,请更改授。世宗曰:今依劳行赏,不论清浊,卿何得乃复以清浊为辞!

亮曰:圣明在上,清浊故分。臣既属圣明,是以敢启。世宗曰:九流之内,人咸君子,虽文武号殊,佐治一也。卿何得独欲乖众,妄相清浊。所请未可,但依前授。亮曰:今江左未宾,书轨宜一。方为陛下授命前驱,拓定吴会。官爵陛下之所轻,贱命微臣之所重,陛下方收所重,何惜所轻。世宗笑曰:卿欲为朕拓定江表,揃平萧衍,揃平拓定,非勇武莫可。今之所授,是副卿言。辞勇及武,自相矛盾。亮曰:臣欲仰禀圣规,运筹而定,何假勇武,方乃成功。世宗曰:谋勇二事体本相须若勇而无谋则勇不独举若谋而无勇则谋不孤行必须兼两乃能制胜何得云偏须运筹而不复假勇乎亮曰:请改授平远将军。世宗曰:运筹用武,然后远人始平,卿但用武平之,何患不行平远也。亮乃陈谢而退。后除阳平太守,清白爱民,甚有惠政,声绩之美,显著当时,朝廷嘉其风化。转汲郡太守,为治如前,誉宣远近。二郡民吏,迄今追思之。卒孝昌初,赠左将军、南青州刺史。初,亮之在阳平,属相州刺史中山王熙,起兵讨元叉。时并州刺史城阳王徽亦遣使诣亮,密同熙谋。

熙败,亮诡其使辞,由是徽竟获免。二年,诏追前效,重赠平东将军、济州刺史,拜其子希远奉朝请。

【参考译文】

明亮,字文德,是平原人。性情方正敦厚,有远见才干,从给事中的位子历任员外常侍,延昌中,世宗处理朝政,亲自废除或提升官职,授予明亮勇武将军的职位。亮进言说:我本来担任的官职是常侍,此官职等级属于三清(北魏的官制等级。下文的浊与之相对)。现在陛下授予我勇武将军的职位,这个官位称号最浊。并且文官武职差异很大,请求更改授予我的官职。世宗说:现在是依照功劳进行封赏,不管是清还是浊,你怎么能就又用清浊之事作为借口而推辞!明亮说:有圣明的皇帝在,清浊得以区分。臣既然归属在圣明的您麾下,所以敢(把我不想当将军之事)启禀陛下。

世宗说:官吏之中,人都是君子,虽然文武官职称号差异很大,可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是一致旳。你怎么能够只想着与众不同,任意地用官职旳清浊来判定自己。你请求更换官职旳事不许可,还是按照刚授予旳官职。亮说:现在江南没有归顺,文字法度应该一致。我正想遵循陛下旳命令向前奋进,开拓平定吴郡会稽郡。官爵是陛下所不看重旳东西,卑贱旳生命是我所看重旳东西,陛下要收去大臣所看重旳东西,又怎能爱惜您认为不重要旳东西。世宗笑曰:你想替朕开拓平定江南,铲除平定萧衍,揃平拓定,非勇武旳人不能。现在所授予你旳官职,这符合你旳言论。你拿武官必备旳勇敢和武力来推辞勇武将军旳职位,这是自相矛盾旳。亮曰:臣想领受陛下圣明旳规划,事先筹划再决定行动,哪里需要借助勇气武力,才能最终成功。世宗曰:谋略和勇武这两个东西,本来就是关系密切、相互联系旳。如果勇而无谋,那么武勇不能单独成事;如果谋而无勇,那么谋划也不可能独自成功。必须二者具备,才能取得胜利,怎么能说单单只须运筹帷幄却不再借助勇武呢?亮曰:请陛下改授我平远将军旳职位。世宗曰:运筹帷幄而使用武力,之后远方旳人才能被平定,你用武力来平定,哪里担心没有施行平远旳志向呢。亮于是陈述谢意后退下。后被任命为阳平太守,操行纯洁惜爱百姓,治理百姓非常仁爱,声望高政绩优,在当时很突出,朝廷嘉奖他旳教育感化。转任汲郡太守,治理旳方法和以前一样,他旳美名远近传扬。二个郡旳民众官吏,至今还在追思他。孝昌初年死,朝廷追赠他为左将军、南青州刺史。当初,明亮在阳平任官时,归属于相州刺史、中山王熙,熙起兵讨伐元叉。当时并州刺史城阳王徽也派遣使者到明亮那里去,秘密地和中山王熙谋划起兵之事。

王熙事败后,明亮隐瞒了城阳王徽使者的言论,因为这城阳王徽竟然获免罪行。孝昌二年,朝廷下诏追述明亮以前的功绩,重新赠平东将军、济州刺史,授予他儿子希远奉朝请的官职。

附:阅读题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谋勇二事/体本相须/若勇而无谋/则勇不独举/若谋而无勇/则谋不孤行/必须兼两乃能制胜/何得云偏须运筹而不复/假勇乎

B.谋勇/二事体本相须/若勇而无谋/则勇不独举/若谋而无勇/则谋不孤行/必须兼两乃能制胜/何得云/偏须运筹而不复/假勇乎

C.谋勇二事/体本相须/若勇而无谋/则勇不独举/若谋而无勇/则谋不孤行/必须兼两/乃能制胜/何得云偏须运筹而不复假勇乎

D.谋勇/二事体本/相须若勇而无谋/则勇不独举/若谋而无勇/则谋不孤行/必须兼两/乃能制胜/何得云/偏须运筹而不复假勇乎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纪年方法。本文的延昌、孝昌都是帝王年号,后者如《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B.黜指官职的废除,陟指官职的提升。古代表罢免官职的词语还有罢、免、夺、削籍等,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还有拔、擢、晋、加等。

C.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江左即江东;表,外也,江表意即长江之外,泛指长江以南地区。本文的 江左和江表区域相同。

D.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天子为请,故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后奉朝请也用来指古代朝廷给予闲散大官优惠待遇的官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亮进言,请求改授清类官职。他担任员外常侍后,因被授予勇武将军职位,就进谏世宗说这个官职称号非常浊,并提出改换其它官职。

B.明亮有远识,更有运筹帷幄之才。在经过君臣一番勇谋之辩后,世宗暗示只要明亮运筹帷幄使用武力平定远方,就授予他平远将军职位。

C.明亮性情方正敦厚,誉名远扬。他治理过的州郡的民众官吏仍还在回溯往事怀念他,朝廷在他死后依据其生前政绩追赠他为左将军、济州刺史等。

D.明亮处事有城府,善于全身保人。中山王熙讨伐元叉,城阳王徽的使者到明亮处同熙秘密谋划,事败后,明亮隐瞒使者之事,城阳王徽由此免罪。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九流之内,人咸君子,虽文武号殊,佐治一也。卿何得独欲乖众,妄相清浊。(5分)

(2)后除阳平太守,清白爱民,甚有惠政,声绩之美,显著当时,朝廷嘉其风化。(6分)

参考答案:

4.C

5.C

6.B

7.(1)官吏之中,人人都是君子,虽然文武官职称号差异很大,可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是一致的。你怎么能够只想着与众不同,任意地用官职的清浊来判定自己。(6分)

(2)后被任命为阳平太守,操行纯洁惜爱百姓,治理百姓非常仁爱,声望高政绩优,在当时很突出,朝廷嘉奖他的教育感化。(6分)

下载《魏书·张济传》阅读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魏书·张济传》阅读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桃子兵法之魏书庞德传

    抬榇之悟——庞德 技能解析 马术——锁定技,当你计算与其他角色的距离时,始终-1。 距离始终-1,从主动使用牌的层面来说也就是使自己的【杀】,【顺手牵羊】,【兵粮寸断】有了更多......

    张建封传阅读答案

    篇一:张建封传阅读答案 篇二:张建封传阅读答案 《新唐书 张建封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来源:雨露网 2014-09-17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

    《宋史·张宪传》阅读答案

    《宋史·张宪传》阅读答案 张宪,飞爱将也。飞破曹成,宪与徐庆、王贵招降其党二万。有郝政率众走沅州,首被白布,为成报仇,号“白巾贼”,宪一鼓擒之。飞遣宪复随州,敌将王嵩不战而遁......

    张美传阅读答案范文合集

    篇一:张美传阅读答案 篇二:张美传阅读答案 张美传张美字玄圭,贝州清河人。年轻时善于做会计工作,初时担任左藏小吏,以强干闻名。三司上奏推荐,特补任本库专知,出任澶州粮料使......

    《明史辛自修传》阅读答案解析

    辛自修,字子吉,襄城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除海宁知县。擢吏科给事中,奏言:“吏部铨注,遴才要矣,量地尤急。迩京府属吏去者十之五,岂畿辇下独多不肖哉?地艰而事猥也。请量地剧易以除......

    《宋史聂昌传》阅读答案解析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始繇太学上舍释褐,为相州教授。因蔡攸荐,召除秘书郎,擢右司员外郎。 时三省大吏阶官视卿监者,立都司上,昌以名分未正,极论之。诏自今至朝请大夫止。以直龙......

    政协委员张小济(精选)

    政协委员张小济:可以适当增加进口奶制品 2013年03月03日 02:58 来源:现代快报 0人参与0 0条评论0 分享到:更 多 原标题:可以适当增加进口奶制品 张小济 现代快报记者孙兰兰摄 香......

    三国志·魏书十三节选原文及译文解析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