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民国往事》有感

时间:2019-05-15 16:0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民国往事》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民国往事》有感》。

第一篇:读《民国往事》有感

读《民国往事》有感

樊孔飞

我平时喜欢读一些文史性的书籍,特别是关于历史人物的书籍。最近读了小说《民国往事》一书。对于民国那段历史来说,或许只有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的那段话最为贴切:“这是睿智的时代,这也是蒙昧的时代;这是笃信得时代,这也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天,这也是绝望的冬天……”书中主要是讲述的是,在民国这个**迷失的年代,当国武夫的野心萌动,从直皖的利益纷争,再到直奉的硝烟战火,成就了民国政治血腥与残酷。军阀的刺刀、文人的风骨、江湖的血色,交织成一段光明与黑暗的民国岁月,谱写了民国时期影响历史进程大人物的人生浮沉。

在书中众多大人物中,有一人使我颇感兴趣。他以20余人的“保险队”起家,后接受朝廷招安,从营长到团长再到师长,巅峰时期麾下将士超过40万之众;他出身贫寒,十余岁即亡命江湖、挣扎半生,天命之年却几乎统治大半个中国;他能为一己野心发动惨烈的内战,屠杀革命烈士,也能大兴教育、修建铁路;他和日本侵略者互相利用,最终却命丧皇姑屯……这位经历传奇、一生功过难以评说的人物就是民国时期奉系军阀的掌舵人,有“东北王”之称的张作霖。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乳名老疙瘩,出生在奉天省海城县。父亲叫张有财,是当地一个小商人,经营一个小杂货铺,收入也比普通农民高一些。可惜其父染上了抽鸦片和赌博的恶习,杂货铺很快就倒闭了。由于家庭穷困,张作霖无钱读书,但是有一位好心的老师帮助了他,这位老师名叫杨景镇。就这样,张作霖读了一段私塾。在这里,他打下了初步的文化基础,这在他的一生中是十分重要的。张作霖知道感恩,他后来当了民国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不忘旧谊,特地请杨景镇到沈阳来,在家里开设了私塾馆,张学良就曾跟他读书。不久,张有财在赌场遭遇仇家报复,不幸丧命。得知父亲被害后,年仅十三四岁的张作霖和二哥张作孚拿着一杆借来的土枪,翻墙进入仇人王家报仇,没想到被王家一个女佣发现,混乱中土枪走火,女佣被当场打死。二人只得翻墙逃走。张作霖杀了人,只得跑到母亲王氏的娘家躲避。由于王氏的娘家也不宽裕,几乎揭不开锅,张作霖一咬牙离开家人,只身去江湖上闯荡。他先以做小生意为生,在街上卖过包子、烧饼,还学过木匠、打过零工,最终流落到高坎镇,在一家大车店给人打杂。

当时关外的大车店里住的都是来往的客商,东北地域辽阔,一般的客商全部骑马或赶大车。这样一来,大车店除了照顾客人外还要找专人照顾牲口。照顾牲口的工作由一个伙计负责,这名伙计算是个半吊子兽医,张作霖刻意与其交好,学了不少治疗牲口的本事。之后,张作霖凭借自己的兽医知识开了一家牲口店,生意也做得不错。但好景不长,他很快就进入了当地官府的视线,成了官府的肥羊,敲诈勒索的事常有发生。一来二去之下,本小利薄、生意艰难的牲口店也倒闭了,张作霖再次沦为无业游民。就在此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屡战屡败的清政府为了捍卫东北这个“龙兴之地”,开始在关外大量招兵,走投无路的张作霖只得加入清军混口饭吃。他投入了老将宋庆的毅军之中,当了一名普通的骑兵。由于张作霖作战勇敢,很快就被提升为班长、排长。然而,随着清军在旅顺的全线溃败,招募来的新兵一哄而散,张作霖也带着几个月的军饷回了老家。不久便和娶了赵家庙地主赵占元的二女儿赵春桂(张学良的母亲)为妻,过上了自己的小日子。

当时东北地区刚刚经过战火荼毒,散兵游勇、土匪横行,老百姓为了自保,纷纷成立了民团,赵家庙也成立了一支20多人的民团。由于缺乏军事人员,张作霖的到来让这个小民团找到了主心骨,在正规军当过排长的张作霖很快成了民团的头领。在他的精心训导下,民团多次打败了前来骚扰的小股土匪,很快声名显赫,周边的村庄看到赵家庙的民团厉害,纷纷派人加入,张作霖的部下很快就扩充到100多人。这时,张作霖又惹下了大麻烦,他在清剿土匪时,和当地有名的大土匪金寿山发生了激战,由于寡不敌众,赵家庙民团惨败,张作霖携带家眷率众突围。突围后,他本想投靠土匪首领冯麟阁(后来的陆军28师师长),没想到在路过八角台时,当地土匪头子张景惠仰慕张作霖的为人,把自己的全部人马交给张作霖统领,就这样张作霖开始了自己的土匪生涯。经过两年多努力,他手下已经有500多人马,并将自己的队伍称为“保险队”.在此期间,张作霖几次遇险,当时有个叫海沙子的土匪势力很大,张作霖知道自己实力不如对方,便提出双方单对单决斗。决斗时,两人同时开枪,结果张作霖手臂中弹,海沙子则被打中头部,当场毙命。这样海沙子的部下都归顺了张作霖,海沙子的副手,后来的热河主席汤玉麟也加入了张作霖的麾下。张作霖的实力更加大了,成了辽西四大土匪中响当当的“北霸天”.力量壮大后,张作霖不愿再过土匪或保险队的生活,他一心想要漂白,成为名正言顺的正规军。眼看东北地区土匪横行,无力剿匪的清政府心急如焚,当时的盛京将军增祺出了一招妙棋,收编土匪大土匪。这正给了有心招安的张作霖一次机会,张作霖率领数百手下,在八角台商会会长张紫云的推荐下进行了收编,增祺任命他为巡防马步游击队管带(营长),开始了他正规军的生涯。

1904年到1905年,日本与俄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利益,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生了日俄战争。突如其来的战争让东北顿时大乱,张作霖却从中看到了机会,他见风使舵,游走与两个国家之间,从日俄双方都捞取了大量的好处。日俄战争结束时,张作霖的部队已经扩充为马步五营,他本人也被任命为五营统带(团长)。1905年年底,清政府再次下令清剿东北的土匪武装,张作霖率部首先击溃了大土匪头子田玉本,将其手下1000多人全部收编己用。之后又设计以招安为名诱杀了辽西巨匪杜立山,挤走冯麟阁。1908年,时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又把剿匪得力的张作霖调到辽宁西北部的通辽、洮南一带,去剿除被沙俄收买的蒙古叛匪。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将白音大赉击毙,生擒牙仟,并打败了陶克陶胡。后来追击陶克陶胡800里,一直将陶克陶胡赶到蒙古国。危害东北边疆多年的蒙患解除了,打击了蒙古分裂主义分子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张作霖功不可没。因为剿匪有功,张作霖一路高升,被任命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旅长)。

在张作霖的政治生涯中,他于1911年智进奉天省城,是一大手笔。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东北革命党人张溶、蓝天蔚等新军将领进行响应。时任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为了压制新军,紧急调动巡防营旧军入卫奉天。张作霖闻讯后,急忙率领部下赶赴奉天,为赵尔巽助威。赵尔巽对张作霖感激涕零,不但为张作霖补充军火人员,还任命张作霖为军政部副部长,巡防营务处总办。作为回报,张作霖设计诱杀了张溶,挤走新军将领蓝天蔚,帮助保皇派暂时稳定了东北的残局。1912年,北洋军阀首脑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张作霖立即投靠了袁世凯。同年9月,张作霖被任命为陆军二十七师师长,成为东北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军阀武装。1916年,称帝失败的袁世凯众叛亲离,张作霖趁机将袁世凯任命的亲信,奉天督军段芝贵逐出奉天。同年6月,袁世凯也一命呜呼,称帝前后总共历时83天。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与段祺瑞控制了北京政府,正式任命张作霖为奉天督军兼省长,地方军政大权落入张作霖手中。1919年7月,张作霖又以武力夺取了吉林、黑龙江的控制权,形成和直、皖两系鼎足而立的局势。

成为一方诸侯后,张作霖并没有像一般军阀那样迅速腐败,他励精图治,积极进行地方建设。军事上,他任命杨宇霆为参谋长,积极进行军队改编,扩充人马;民政上,他任命王永江为财政厅长,进行全面财政改革;经济上,在东北地区开办了大批工厂、矿厂;交通上,成立东三省交通委员会,统一建设和管理东北铁路;教育上,从财政经费中拨出款项,修建初等中学、高等中学、东北大学。从1903年到1930年28年中,中国其他地区对外贸易额仅增长3倍多,而东北则增长30倍;从1921年到1931年,东北地区共自建10条铁路,里程共计1500多公里,占中国铁路总长度的10%,充分促进了东北的发展,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一度达到小康。

有了东三省作为基地,张作霖的野心并未满足,反而将目标又投向了关内。1920年,直系和皖系军阀之间爆发战争,张作霖和直系联手,共同对付皖系,最终,皖系大败,其控制的热河、绥远、察哈尔等地成了张作霖的战利品。可没等硝烟散尽,奉系和直系因为地盘划分产生了矛盾。1922年,直奉大战爆发,结果奉系大败。为了和直系控制的中央政府对抗,张作霖一面宣布东北独立,自任东北保安总司令;一面对军队进行整编,建立了陆海空三军,强化军事训练,为与直系大战做准备。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打响。这次张作霖吸取教训,他联合了广州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孙中山和皖系首脑段祺瑞结成反直同盟,又秘密策划了直系猛将冯玉祥倒戈,终于大败吴佩孚。奉系的势力一度扩张到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份,成为北洋军阀中最强大的力量。

就在张作霖志得意满之时,一场巨大的危机向他袭来。1925年11月24日,奉军“五虎将”之一的郭松龄在滦州通电谴责张作霖穷兵黩武,誓师反奉。由于郭部是奉军中精锐的精锐,所以其起兵后势如破竹,轻松占领山海关、锦州等地,主力直逼沈阳。当时张作霖在沈阳一线的兵力只有六七万,无法抵抗郭军,张作霖甚至开始收拾金银细软准备逃往大连。这时日本关东军趁机提出扩大东北地区的侵略权益。作为交换,日本将出兵武力解决郭松龄。12月23日,郭军和张学良率领的奉军在巨流河展开决战,由于有日本人的帮助,粮弹两缺的郭松龄先胜后败,郭松龄夫妇被俘就义。

然而,北洋军阀的时代终究要过去。1926年,广东革命军正式举兵北伐,吴佩孚、孙传芳等新老军阀连战连败,奉系成了北洋军阀们最后的救命稻草,此时北方的共产党也积极开展革命。1926年11月,张作霖在天津召开会议,孙传芳、吴俊升、张宗昌、寇英杰、刘镇华等十六人推举张作霖为安国军总司令。12月1日,张作霖宣布就职,登上了北洋军阀总盟主的座椅。随后,为了镇压北方的革命运动,张作霖命令北京军警残害了李大钊等革命领袖,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华北。1928年初,蒋介石统率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各路军北上,直逼京、津,奉军很快全线崩溃,张作霖眼看大势已去,决定全军撤回关外。而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场针对他的刺杀正在蓄谋之中。

1928年5月17日,日本趁张作霖还掌控北京中央政权之际,派公使芳泽向张作霖递交日本政府照会,要求张作霖兑现其在郭松龄反奉时承诺给日本的权益,否则日本将以武力干涉。面对芳泽的的威逼恫吓,张作霖勃然大怒,宣称自己从来没有过什么承诺,这让日本人恼羞成怒。6月3日夜,在张作霖返回沈阳的前一天,芳泽再次求见张作霖,进行最后要挟。然而张作霖根本不见他,会客厅内的芳泽还听见隔壁的张作霖说:“我豁出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也不能出卖国家的权利,让人家骂我是卖国贼,叫后辈儿孙也都跟着挨骂,那办不到!”然后又用用高八度的声音大骂日本人。这终于让日本人下定决心除掉张作霖。6月4日凌晨5点,张作霖的专列行至奉天西郊的皇姑屯车站,穿过京奉路与南满路交叉出的铁路桥时,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佐启动了爆炸装置,张作霖所乘的专列被炸毁,黑龙江督军吴俊升被当场炸死,张作霖身受重伤,被送回大帅府,数小时后身亡。据说张作霖在生命最后一刻,头脑还很清楚,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赶快通知小六子(张学良),把部队拉回关外,准备和小鬼子干。”张学良随即将40万奉军全部撤回东北,日本未敢继续袭击。就这样,从绿林起家,统治东三省十余年,巅峰时统治大半个中国的军阀张作霖结束了他复杂而传奇的一生,终年53岁。

张作霖虽然死了,但世人对其的评说却观点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张作霖是“民族英雄”,另一种观点则说他是“卖国求荣的军阀”.我本人则更倾向第二种观点。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

一、重义气,知恩图报

张作霖之所以能成为一方霸主,和他周围有一帮铁哥们为他卖命是分不开的,如汤玉麟、张作相、张景惠等,这些人在张作霖当土匪时,就一直跟随他打天下,而张作霖掌控东北时不忘旧情,都得到了提拔重用;

二、东北经济发展成就卓著

张作霖做为东北边疆大吏,尤其是铁路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他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更是可圈可点,建立了多所学校,特别是东北大学的成立,这所大学在当时师资水平极高,像章士钊、黄侃等著名学者曾教书于此;

三、治家严谨,家风好

张作霖对于子女的教养非常严格,培养出了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张学良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不向日本人屈从,与南京政府达成协议,宣布东北三省归属国民政府,东北易帜,全国在形式上得到统一,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千古功臣”;

四、在对外关系上,始终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

在张作霖执掌东北军政的十余年间,国家内忧外患日趋严重,作为封疆大吏,他能在日俄两大强邻觊觎间,苦于周旋,竭力保国为民,我们应该看到,他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盖棺定论,他无愧是一个爱国的中国人。

第二篇:读《民国大学》有感

怀念民国教育

——读《民国大学》有感

曾秀琴

民国,是一段不长的历史,却对现代中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从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短短的三十八年时间,史称“民国”.这是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历史岁月。军阀混乱、日军侵略、国共战争,战争的阴云一直笼罩着神州大地,人民生灵涂炭,国家四分五裂,经济一蹶不振。就是在这么悲凉的环境中,民国培养了无数的大师,为新中国贡献了一大批经天纬地的栋梁之材。

近段时间在读《民国大学》一书,书中的文章都是民国的教育大家、文学大家、经略大家、各行业的翘楚写的,可以说是原汁原味的民国风味。这些大师们讲述的都是亲身经历,他们有的以校长身份写办学思想、写学术自由、教授治校;有的以教师身份写校长办学、教师治学、学生追求学问;有的以学生身份回忆当年校长、教授风范,回忆校园生活,还原民国开放、自由、勇于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的大学风气。用书中的观点概括,即,“校长是可以作主的”,“教授是可以治校的”,“学生是可以不听话的”;校长像校长——有自主办学权,有思想,有公心“,”老师像老师——有学术自由、治学自由,有本领,有骨气“;”学生像学生——以追求学问为天职“;”学校像学校——鼓励师生学术自由,勇于追求真理,也欢迎旁听生来听课学习,真正是没有围墙的开放的大学“,”图书馆像图书馆——藏书全体开放,欢迎所有人都来读书“.这样的民国教育之风范,才是教育应该追寻的前途。

我们今天的校长,也应该像蔡元培一样,用智慧、用公心、用思想、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办学,敢于”举贤不避亲,举贤亦不避仇“,只要你有真本事,只要你能真正做个好老师,就敢聘用你。

我们今天的老师,也应该像李大钊一样,用骨气、用良知、用人格、用本领去治学,去教学,追求学术自由,并且教会学生勇于追求真理。

我们今天的学生,也应该像当年北大学子一样,以追求学问为天职,并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继承”五四运动“之爱国精神。

我们今天的学校,也应该像民国的北大一样,打开门办学,只要你想听课,都无任欢迎你进入课堂听讲;不管你是北大的”正取生“还是”偷听生“,只要你肯交作业,教授一定会认真批改并辅导。

……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曾经深深地刺痛了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良心,也刺痛了社会发展的敏感神经。

是啊,我们今天的教育,国家已经投入了够多的钱,设施设备现代化了,崭新的教学大楼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拔地而起,教授老师们的学历也一年比一年高,义务教育早已实现了免费,再加上整个国家是国泰民安,经济腾飞,这么好的环境,为什么教育质量竟然还比不上战火纷飞的民国,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吗?

难道仅仅是教育的责任?

社会有没有责任?

家长有没有责任?

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有没有责任?

教育是个系统的专业工程,同时亦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和千家万户幸福的大事,教育出了问题,不仅教育自己要反思,全社会都应该反思。我们每个人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到底做了哪些有益的事情?或者是做了哪些损害的事情?比如说,社会是否真正做到了尊师重教?教育的价值是否真正被体现?

我想,关于教育,想说的话还有很多。

但我今天,只想遥想民国当年,怀念民国教育;也好好想想,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老师、做家长、做公民。

第三篇:读《往事》有感800字

读《往事》有感800字

作者:冰心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往事,每个人的往事也都不同。闲暇之余读了《冰心的散文全集》,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冰心写的关于自己的“往事”,这篇文章更让我知道,母亲永远是最疼爱我们的人。

文章主要讲述了两个与故乡庭院莲花有关的往事,第一件事是月夜祖父说到园里开三蒂莲时,家里添了三个孩子。

第二件事写了作家看到莲花在风雨中遭到摧残时的心境,看到白莲凋零时的沮丧,看到红莲被风雨侵袭时的无奈、怜惜这让作家在窗前徘徊,是母亲的呼唤,莲叶对红莲的遮蔽,让作者“不宁的心绪散尽”,心里充满感动,进而想到母亲是荷叶、孩子是红莲。当心中的风雨来袭,只有母亲才能为孩子遮掩。

八年了,她没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庭院里有许多的莲花,有三蒂,四蒂,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半夜里,他听见繁杂的雨声,早晨是浓阴的天。她从窗内往外看时,那朵白莲已经谢了,那朵红莲却开的满满的。突然间又下起了雨,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雨点打的左右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台阶去,也无法可想。

过了一会,她看见红莲旁边的荷叶正好覆盖在红莲上面……她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未退,红莲不动了。雨点不停的下,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集了流转无力的水珠。

她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蔽的天空下的隐蔽?”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母亲对我们伟大的爱。

文章读完了,我也被深深的感动了。她把荷叶比做母亲,母亲为她遮风挡雨,这就是母亲伟大之处。我觉得母亲是座山,能承受众多的压力;母亲是条河,能冲洗我心中无限的惆怅;母亲是片天,能包容我的一切过错。

人人都说母亲是世上最伟大的,这话一点也不错,我觉得母亲就像太阳,温暖的照耀着我们为你;母亲像园丁,辛勤的培育者我们;母亲像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其实,父母对我们的爱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总是默默的付出,让你感受到温暖,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潘博

2018年9月4日

第四篇:读《细说民国创立》有感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

书籍名称:《细说民国创立》

指导教师:袁炎林

专业班级:10信管2班

姓名:黎志满

学号:20103056021

42011年 ——读书笔记11 月27 日

《细说民国创立》读书笔记

老百姓怕官。

清朝到了晚年,太不成话。

高高在上的是皇帝,压在下边的是老百姓,中间是官。皇帝是天子,老天的儿子。他受命于天,不是老百姓选出来的,用不着对老百姓嘘寒问暖。皇帝有权向老百姓抽税,没有义务替老百姓做事。官,夹在皇帝与老百姓中间,狐假虎威。用皇帝的名义刮饱了回家乡买田。讨小老婆,或是搬到上海、天津、汉口、大连等等地方的外国租界里住,在金迷纸醉的十里洋场之中鬼混到死。

这反映了封建统治的腐败,民不聊生,作为大多数的老百姓饱受剥削,其后做出反抗也是必然的。官的威权,在清朝晚年,依然很大。但是官的威信,早就被洋人扯得粉碎。

官愈大,而所丢的脸愈大。最大的官,姓李名鸿章,官居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一位姓李的,俯首贴耳,甘心在中国人打赢了法国人以后。向法国人赔不是。他失掉自信心,不相信自己能应付得了法国人以及其他各国的洋人,不相信中国能抵抗得了法国或任何其他各国。他的做官的秘诀是:化大事为小事,化小事为无事。

结果,他把清朝时代的中国,化大国为小国,化小国为无国。

这段话体现了清朝统治者的软弱和腐败,大大打击民族自尊心。

孙中山先生被尊称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他不是神。他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他是老百姓之中的一个。他的先世,自从清兵入关以来,一直务农为业。因此,他既不是贵族。也不是所谓“世家子弟”,只是一个善良的农夫之子而已。他读了书,然而并未赶考,既非秀才,更不是举人。他到过外国,却不是政府派遣的留学生。然而,他伟大。他的真诚,感召了成千成万的爱国志士,唤醒了四万万同胞的灵魂。他献身于革命,始终如一。大公无私,百折不回。

因为真诚,他没有一刻懈怠;因为真诚,他没有一刻不焦思苦虑,谋求革命的成功,因此而笃学精研于积极行动之中,获得了高深的学问;这高深的学问综合了中外古今的知识,结晶为三民主义,演绎为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及知难行易的哲学,民生中心的历史观。

中国没有他,未必没有一次革命,然而那革命未必能推翻清朝,更未必能建立中华民国。

反映出孙中山平凡但伟大之处和高尚的个人情操,体现出他的爱国热诚和肩负救国救民的民族大义的责任心,也体现了他为人民为民主鞠躬尽瘁的精神,这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

兴中会的革命宗旨。全文如下:

“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强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欲扶大厦之将倾,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仰诸同志,盍自勉旃!”

很好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发人深省,振奋人心,激发众人的救国热情。同时也体现出兴中会的目的是光复中国,救国救民。有正确的革命宗旨,才会有正确的行动拯救中国。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是慢慢地形成的。幼年,他在私塾里读中国古书,便已倾慕汤武。十一岁的时候,他遇到一位太平天国的老兵,对他讲清兵人关以后的残暴行为与洪秀全的轶事,给了他很深刻的印象。在檀香山意奥兰尼书院的几年,他吸收了关于西洋文明各国的知识,也亲眼看见了檀香

山政府的种种设施,与清朝的种种腐败恰好成为对比。第一次回国以后,在皇仁书院读书之时。正当中法战争以后,清廷不惜割地求和,使得他不再对清廷抱任何期望,而决心从事革命。他自己在“孙文学说”的“有志竞成”一章里说。“予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决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之志。”正如孙中山年少而有大志一样,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此而努力。乙未(1895年)广州之役,是孙中山所亲自领导的十次起义的第一次。

孙中山留在伦敦,住了几个月,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去了五十七次,研究各国的革命史与各国现状。他深切地感觉到。西欧各国虽则已经有过相当成功的政治革命。但是社会问题仍有待于解决。中国不该仅仅有一次政治性的革命,应该一劳永逸,除了谋求国家富强与民权发达以外,还要实行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于是创造出三民主义。

山田良政和郑士良等人走失。他不认识路。语言不通,再加上形貌究竟与中国人不同,不久便被清军捉住,杀了。他是日本志士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

有感于日本志士为中国人民的无私牺牲,实在值得我们敬仰。

南洋公学的风潮,对于上海以及全国各地的学生们所施的影响很大。这是“**”,而实际上也是“革命潮”。潮的力量,足以推动停滞在港湾之中的大小船只,足以唤醒酣睡着的人心,使得稍有了解的人更加坚决,稍有倾向的人顿增勇气。潮,而且会越卷越大,把成千成万,数不清的不知不觉的群众,卷入了革命的巨浪之中。

作为有思想觉悟的学生,总是作为社会变革的先锋。知识分子就应该这样,因为自己掌握真理,所以要奋不顾身地警醒世人。当代学生亦要有这样的风范。

这便是哄动中外,空前绝后的《苏报》案。政府向平民告状,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清廷的威严,被这件案子戳破。革命的思想,从此代替了维新、保皇、立宪,而成为主流。这让我知道腐败的清政府,无所不用其极,也就是这样的压迫,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和促进了革命的发展。这进一步说明了只有真真正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戴。

自从在欧洲比、德、法三国,有不少的留学生自动要求孙中山领导革命以后,孙中山知道革命思想已经深入留学生以及内地一般读书人之心,到了可以重新发挥组织的力量之时,于是才决定从事革命分子大团结的运动,而冯自由与程家柽便在日本作了准备,于是孙中山一回到日本,中国同盟会就顺利地诞生了。

正如《民报》发刊辞是三民主义的最早文献,这《民报》纪元节庆祝大会演讲辞便是五权宪法的最早文献。孙中山主张,在袭自英美宪法的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以外,增设“考选权”与“纠察权”。

体现孙中山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他能按照中国的国情制定主张。

在革命的历史中,有过很多牺牲性命的人。像吴樾这样明知必死而勇跃以赴的,才真正是烈士。他的死,唤醒了华北的民心。也惊破了清廷君臣的胆,增加了革命同志的勇气。正如他自己在遗书中所说:“子愿予死后,化一我而为千万我,前者仆,后者起,不杀不休,不尽不止,则予之死为有济也。”

中国历史上有过许许多多这样有着大无畏精神的人,他们值得我们敬仰,也就是这样的人,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五千年不倒,这使我深有感触。

在丁未黄冈之役前两次的起义,是乙未年广州之役与庚子年惠州之役。后此七次的起义,是丁未年七女湖之役、防城之役、镇南关之役;戊申年钦州之役、河口之役;庚成年广州新军之役、辛亥年广州三月二十九之役。

丁未防城之役,是中国革命史上,革命军第一次占领了县城。

秋瑾被选为浙江分会的会长。冬天,一部分留日学生因反对日本政府的“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而回国,秋瑾是其中最激烈的一人。回国以后,她在上海与易本羲等几位同志办成了中国公学;也发行了《中国女报》月刊。

秋瑾就义之时,年纪才二十九岁。

巾帼不让须眉,我们的女同胞也一样有远大的抱负和敢于赴死的精神。记得在鲁迅《药》这一篇文章里有对她的描述,实在是让我痛心。

从安庆到合肥,要穿过桐城、舒城两县。当他(熊成基)走入合肥境内之时,一千多人只剩下不到一半。清廷从河南调来了姜桂题的骑兵三四百人对他追击,被他打败。然而,总兵田中玉的大部队,却不是他所能应付。况且。他固守了不扰民的原则,对沿途的村镇秋毫无犯,军誉是好极了,所带的粮食却越吃越少,子弹也用完了。甚至在自己的行列之中,竟有人企图杀他领赏。他灰心之余,下令将革命军解散。

倡导自由民主的革命党人就应该坚守这样的原则,熊成基为我们树立了模范。

他(倪映典)一马当先,一手高擎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大旗,一手挥动指挥刀,领导大家前进。吴宗禹派出管带童长标走来劝降。他责备童长标:“你受过清廷几年的气,为什么也甘心作奴隶?”这童长标也是安徽人,而且加入过同盟会,却是一个恬不知耻,甘心作奴隶的小人!

两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应该像倪映典一样,为革命始终如一,而应该反对童长标这种见利忘义的小人。

同盟会的同志,在革命工作上照倒是各干各事,互守秘密,非共作一事之人则绝不将秘密公开。倘若不如此,秘密就很难保持。

七十二烈士的名称,是专指潘达微同志经手葬在黄花岗的烈士的数目而言。潘达微于此役刚刚结束,清吏仍在多方搜捕革命党人之时,不避危险,挺身而出,向几个善堂一再接洽,要求他们准他自己筹款买地买棺,感动了这些善堂的董事。

有感于七十二烈士的悲壮。同时对潘达微的义气和大无畏精神深感敬佩。

在各省革命同志难以数计的屡次起义之中,惟有湖北同志在辛亥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所发动的武昌起义,一举成功。然而,这成功并非偶然。

当城上部队扎稳了阵之时,熊秉坤城下部队已经败退到了津水闸。熊和马荣、伍正林等人商定:挑选四十名敢死队。这敢死队顷刻之间便已组成。

敢死队顷刻之间证明了革命党人敢于赴死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铭记。

张振武、李翊东、甘绩熙等闻放弃武昌之言,群抗声曰:‘头可断,武昌不可弃。’振武并以手枪示大众曰:‘有再言弃武昌者,当以此饷之。’全体掌声如雷。

以鲜血捍卫革命成果,可歌可泣!

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阴历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于就职时宣誓。誓词是:“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自誓。”

历尽艰辛,中华民国成立,我很是感动。孙中山的誓词体现了他为国为民的精神始终如一,他的伟大情操实在令人敬佩。

其实我很早之前就想对民国创立的历史作一番仔细的了解。因为我觉得,民国的创立是中国的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性的交替,他带给我们的影响同样是划时代的。我们可以看到,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姑且不论后来的军阀割据。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的是更自由,更简约的生活方式。人民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权利,他们的劳动成果不再被剥削。而民国的宗旨,是创立一个大同社会,这一点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也是我乃至多数人的愿景。因此我阅读了《细说民国创立》一书,力求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探究其中的革命精神和感人至深之处,同时也探究一下民国最后之所以失败的原因。

全书以历史事件的方式,讲述了清王朝的覆灭和辛亥革命的过程,于细节中透露事件的前因后果,发人深省。作者叙述力图详尽,令读者真正了解其中的细节。最让我惊奇的是,作者在叙事的同时,尽力地把参与这件事的人的名单都弄清楚,我觉得这是难能可贵的。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逝去英灵的尊重。

由于本书注重描述事件本身,所以我从书中描述的细节中,深深地感受到革命党人的伟大和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革命志士为救国救民舍生取义,前赴后继的精神深深地使我感动。同时,通过对事件的了解,我觉得我仿佛就像真正回到了那个年代,对当时的社会以及辛亥革命的过程有了全面的系统的了解。

此书使我获益良多,一方面它让我细细地领会了伟人孙中山先生和多位仁人志士的风采,使我的思想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他让我理清了关于辛亥革命这一段历史的历史脉络,填补我的知识空白。我也借着此书体会到革命的艰辛和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会更认真积极,学习好本领,在现今社会里,以正确的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扬辛亥革命的精神。

经典名言:

老百姓饱受教训,便流行了两句口语:

“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P2

亟拯斯民于水火,欲扶大厦之将倾。P9

潮的力量,足以推动停滞在港湾之中的大小船只,足以唤醒酣睡着的人心,使得稍有了解的人更加坚决,稍有倾向的人顿增勇气。P57

革命是一件大事业,基于责任心而出发的一种不求近功、不求速成的行为。P128

譬如草木,不得雨露,必不能发达。我们之自由树,不得多血灌溉之,又焉能期其茂盛?我今早死一日,我们之自由树早得一日鲜血。早得血一日,则早茂盛一日,花朵早放一日。故我见望速死也。P179

醉虚名而忘实祸,其罪通于天也。P197

就性格而论,选锋都是一些知有国而不知有家有身、以必死的决心争取革命胜利的志士。P204 革命的行动,在本质上是九死一生,拼命的事。事前,不妨小心筹划,期其必成;到了时急迫,也只得以生命为赌注,成败在所不计,顾不得了许多。P211

死中求生,惟先决死。能舍一部分之死,或可得全部人之生。P229

历史的事实。从不单独存在。此一事,必有彼一事为因。甲事,也常常与乙事、丙事、丁事等等同时并发,或略有参差。P242

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P345

第五篇:读《民国总统档案》有感

读《民国总统档案》有感 中国的皇帝制,沿袭了2132年,其间一共出现了408位皇帝。中国过去的历史一直都是以皇帝为本,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于是,自嬴政统一天下自封为第一位皇帝后,中国2132年的历史就只上演两幕戏:一幕是夺取皇位,一幕是捍卫皇位。

然而封建制最终被取代,中华民国建立,在终结帝制之后,短短38年,有八个人坐上了大总统的宝座。《民国总统档案》让我了解了这段历史。

你或许知道中国历史上出现过408位皇帝,却未必了解末代皇帝的之后的八大总统。因为这些总统,时间里被妖魔化得太厉害,以至于除孙中山外,余下的总统就等于“军阀”,“反动”,翻开历史书,或者是语文课本,都会看到这些总统被批判的体无完肤。然而事实的真相并不是这样。

《民国总统档案》为杨雪舞所作,2011年8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共379页,280千字。全书由八个部分构成,分别讲述八位总统的生平以及作者点评。

帝制终结者孙中山

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三民主

义的倡导者,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中国国民党总理,他

被中国国民党成为国父:作为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开启共和终结帝制“革命的旗帜”,他被中国共产党称

为“革命的先行者”,“中共的老师”。穷其一生,他只

为一件事而努力奋斗,那就是:起共和而终帝制,振兴

我中华。(摘自原文)

孙中山先生的事迹不必多说,各种影视作品中经

常出现,历史书上对孙中山的评价也较为正确。

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就是推翻皇帝,然后自己做

皇帝。千百年来没有改变过。然而到孙中山这里却彻底

改变了,他要终结帝制,让民主在中国扎根。

按照书中的说法,它主要有三大功劳:

第一,他建立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

第二,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统治,实现了政治体制的的大变革。是当时的中华民国为亚洲第一个共和

国;

第三,他成功改组了国民党,实行了国共合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今中外的许多伟大人物,大都是有功有过,二孙中山却是个例外,纵观他的一生,有什么过,他是历史上少有的有大功但没大过的人物。这让后面的七位总统望尘莫及。

孙中山为了推翻清王朝,将大总统之位交给袁世凯,虽是无奈之举,不过孙中山是为大局着想。而且其本人也确实没有很强的权力欲望。他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国家,至于谁来做总统,他并不在乎。不过这也是迫不得已,北洋大臣袁世凯手握重兵,革命军的实力远远不如袁世凯,一直打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他与袁世凯会面后也确实认为袁世凯“可与为善,绝无不忠民国之意”,黄兴也认为袁世凯为“今日中国第一人物”。只不过这个袁世凯让他们失望了。

袁世凯刺杀宋教仁而后称帝,孙中山依然领导“二次革命”,旗帜鲜明地反对袁世凯。

孙中山先生为人称道的还有他与宋庆龄的爱情故事。

“二次革命”

失败后孙中山最

坚定的追随者宋

耀如随他一起到

了日本,之后宋庆

龄也去了日本,就

在宋庆龄到日本

不久,她的姐姐宋

霭龄要回上海与

孙祥熙结婚,于是

宋庆龄替代了姐

姐,成为孙中山的秘书。孙中山仅比

宋庆龄的父亲宋

耀如小三岁,受到

了各个方面的压

力。孙中山与宋庆

龄都表现的极其

执着,最后冲破了

重重压力,走到了

一起。对此,我深

受感动:执着的爱

爱情可以冲破一

切!同时也让我明

白要对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爱情,有一种执着,有一种不顾一切为之奋斗的精神!

个人评价:(均为本人个人看法)

人格魅力:五星

政治能力:四星

军事才能:三星半

一代枭雄袁世凯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引人

注目,最让人争议,说起来最为尴尬的人。有人因为他编练新军,倡导变法,提议废除科举制度,逼迫清帝退位等大

胆地称赞他为“改革派人物中的第一

人”,“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也有

人因为他戊戌告密,镇压革命,复辟帝

制,出卖国权而斥责他为背信弃义的小

人,卖国贼等。然而纵管他的一生,他

还是功大于过的。

袁世凯背负一生骂名,主要就是

因为他倒行逆施,复辟帝制。

袁世凯年少时跟许多热血青年

一样,怀有远大的志向,再加上机缘巧

合,与出众的政治才能,最终成为影响

全中国的大人物。

他的生平我不想详细描述,只是说一些比较感慨的地方。他年轻时参与了平定壬午兵变,并立了大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对宗藩国实施保护,此后国力衰弱,有心无力了。

他有很强的军事才能,他的政治能力更是登峰造极。他出卖过自己的恩师李鸿章,出卖维新派,逼清退位。

顺便说一下李鸿章,李鸿章由于甲午战败,成了替罪羊签订了《马关条约》。这在历史书中都有提到过,记忆力好的同学应该还能记得赔了多少两白银,开放多少个地方为通商口岸等等。于是历史就将李鸿章定为卖国贼。可是我觉得事实并不是这样。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当时甲午战败,李鸿章的北洋基本上都打没了,还有什么资格跟人家谈条件。如果不签的话,好,接着打,看看你清王朝还拿什么打,到那时可能就不是白银和土地的问题了。这种问题不是他能解决的,拒不签字,李宗仁做过这事,后面会提到,结果百万大军过长江,把国民党赶到台湾去了,当然这是后话。李鸿章的历史我不是特别清楚,有空的话也会读一下他的传记。不过就我所知,他不应该背负骂名,还有慈禧。他们所倡导的洋务运动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他们也是一心想把这个国家治理好,只不过当时的清政府已是无药可医了。

小学时看过一个电视剧,忘记名字了,那部电视剧就把李鸿章,慈禧,荣禄,袁世凯等人描写成正面人物,尤其是袁世凯,甚至有男一号的气派。不过当时这部电视剧很多人谩骂,因为把那些人演的太正派了。我也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只是对历史较感兴趣,读的书,了解的资料也有限,但是我觉得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应该以不同的角度审视历史人物,功过自由史学家来评说,但是不要因历史书和影视作品对某些人怀有偏见。

扯得有点远,还是说袁世凯。袁世凯的很多举动都被人们认为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这一点,袁世凯心里也很明白,他不是十恶不赦的坏蛋,他也有自己的良知,只是,时代要求他这样做。那个波澜起伏的晚晴政局,不找棵坚实的大树是很难生存下去的,更别提仕途的发展。成功的政客几个不是靠弄阴谋玩手段上位的。汉高祖刘邦,大家都知道,就是个无赖吗!唐太宗李世民,我就不提他弄死他哥的事了。所以,对于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在某些程度上,还是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

袁世凯练兵很厉害,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每月他都亲自给官兵发饷银,这在那个电视剧中也看到了,这一方面让官兵知道饷银是他袁世凯给的,另一方面也杜绝了层层克扣的恶习。

袁世凯镇压义和团运动。说到义和团我又想扯远点。历史书对起义大多是持支持态度的,学到义和团这段好像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云云。可四处破坏教堂,攻击教民,滥杀无辜,拆毁电杆,破坏铁路,这也是他们干的啊!前些日子

挺大物老师说过有些起义时很邪恶的,我懂了,据说唐代的黄巢还有吃人的事,不提了。

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袁世凯同许多地方督抚一样,得到清政府的命令:率军拱卫京师“勤王”!袁世凯,用现在的话来说,很纠结!久经沙场的袁世凯很清楚,与十一国宣战,必败无疑。作为一个地方巡抚,又手握重兵,不“勤王” 慈禧饶不了他,出兵的话,只会毁了这只既是国家又是自己的精锐之师。最后他采取了两面讨好的奸猾之计。最后的结果就是慈禧和列强都很看好他。不得不佩服他的政治能力。当然,想骂他也是应该的。毕竟这种行为很不江湖,可是,那些政客们又有哪个江湖呢!梁启超的说法很有道理,袁世凯“善变”,出了是他心中没有一个让他相信的主子,另一个是他心中没有一种坚定地人生信仰。在当时的环境影响下,袁世凯除了权力,似乎在没有相信过其他。也正是个原因,使功大于过的袁世凯背负了一生的骂名。

对于这件事的评价是:袁世凯在清政府对十一国宣战前后一系列诡诈的行动,对中国人民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袁世凯如果真不顾一切地按照慈禧的宣召书行事,也不可能是中国反败为胜,而只会扩大战争。最后结果,好一点是《辛丑条约》赔款数额大大增加;差一点是慈禧与光绪落入联军之手,成为他们的傀儡政府。

对于作者的评价,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袁世凯一生最大的两件事就

是当总统和做皇帝了。历史书上说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确实

是这样。当时袁世凯拥兵自重,革

命军根本无招架之力。于是双方和

谈,孙中山承诺只要袁世凯逼清帝

退位,大总统之位“虚位以待”。袁

世凯最后当上了大总统,如果就这

样结束了他也会得到应有的历史评

价,可是他这个时候脑残地想做皇

帝!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

结果众叛亲离,连自己的亲信段祺瑞,徐世昌,冯国璋也反对他。当了80天皇帝,退位了。退位不到两个月,忧愤成疾,死翘翘了.╮(╯▽╰)╭

到此我还想多说一些,有人说袁世凯有很大的野心,包括这本书的作者也是。我倒不这样认为。我觉得人的欲望是随着他的地位与权力的上升而慢慢壮大的。袁最初确实是想保家卫国,胸怀天下,只不过他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导致他的野心膨胀。最后不得善终。就如同一个高三学生本来只想考个普通本科,结果成绩越来越好,模拟考试到六百八九十分,他当然会想:我要考清华!曹操也是这样,最初也是个热血青年,看过曹操传的都知道曹操年少有为,一心报效国家,讨伐董卓时,大多诸侯按兵不动,挚友两支部队冲到最前,一个是孙坚,一个是曹操。后来迎献帝到许,把献帝都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只是最后权倾朝野,又平定了北方,自己实在是太牛了,窜汉了。他还好一点,至少活着时没有称帝。

袁世凯是个有争议的人,不管怎么争,对中国人民而言他是一个功大于过的人,推动了中国历史向前迈进的人。

从袁世凯的个人能力来说,他有任事之才,治军之能,为近代中国难得的务实干练之臣。

他的功劳主要有:一,废科举;二,建新军;三,办实业;四,高举立宪大旗。(摘自原文)

个人评价:

人格魅力:二星

政治能力:五星

军事才能:四星

(未完待续)

下载读《民国往事》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民国往事》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往事如歌》有感

    当我打开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的第一页时,又一次看见了那几个熟悉的字——往事如歌。这是曾获得过“文心杯”全国中学师生作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的一篇文章,这又是一个非常感人的......

    读往事并不如烟有感

    历史的温度 ——读《往事并不如烟》有感 历史是有温度的。历史的温度就在于偶尔它会让人感觉温暖,有时也会让人感到彻骨的寒意。它总能留给我们不尽的沉思和启示。当然,历史的......

    读《白垩纪往事》有感(5篇范例)

    读《白垩纪往事》有感六年级一班 张洲贤《白垩纪往事》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书。这本书收集了作者刘慈欣的多部作品有:《梦之海》、《地球逃亡》、《白垩纪往事》……其中,我最喜......

    民国政府与洛阳的往事(5篇)

    民国政府与洛阳的往事1932年,日本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政府惊慌失措,立即于1月30日迁都洛阳。洛阳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今老城青年宫广场一带......

    读《红尘往事堪回首》有感[精选]

    世上有贤明雄霸的英雄,也有聪明惊艳的红颜。长期以来,我们并不吝啬对男性、对英雄的赞美之词,而女性往往成为了陪衬,更以外在的艳丽成为其主要特征。其实,古今以来,女性所展现的光......

    读陈染《与往事干杯》有感

    读陈染《与往事干杯》有感 陈染是个不同凡响的女性作家,作为一个清醒的女性写作者,她以个人的身体和心灵体验歇斯底里般地撞击着她所认为的关于女性的种种幻想,扰乱着主流文......

    读《朝花夕拾》有感:往事如花,花如梦

    往事如花,花如梦——读《朝花夕拾》有感戚子乾 郑《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回忆录,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一组组生活画面,呈现在......

    读《北平组曲》有感:极致美丽的民国

    极致美丽的民国——读《北平组曲》有感题记:这是一本描述美好爱情故事的小说,这也是一本重现风云激荡民国时期的历史小说,书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以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学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