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学生文明意识,呼吁加强班级管理-班级管理
培养学生文明意识,呼吁加强班级管理
在2007年年初,吉林大学的一位教师在网站的帖子上有感而发,历数大学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上课说话、打手机、吃东西、发短信;迟到、逃课、考试作弊;打饭加塞,如厕不冲,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到处信手涂鸦,大庭广众下搂搂抱抱,把门关得蓬蓬直响,在禁烟的地方肆无忌惮地抽烟……一名学生考试作弊被抓,尽管考前他还信誓旦旦地签过“诚信考试协议”,但此刻,他却“很正经”的对抓他的老师说:“你毁了我一辈子。”
大学生文明程度处于较低水平,直接影响用人单位打分。大学生就业难,有些跟头就摔在细节上。以上现象是在很多学校发生的共性问题,反映出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文明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如不懂得基本的礼仪礼貌,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缺乏自律,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公德意识,不讲诚信,缺少反思精神等。虽然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不全在大学生身上,但现实一点讲,如果这部分学生不注意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的确会为其就业造成影响。搞了10多年招聘工作的吉林联通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张天华说:用人单位看重三条:学历、能力和思想素质。张经理所在的公司去年招聘时,考官在里面房间挨个面试,候选人在外面等候,一个学生始终在抽烟。当考官叫到他的名字时,这名学生叼着烟卷就过去了,走到房门口,才把烟掐掉,随手把烟头扔在地上。“我们当然没有录用:一是他需要靠抽烟来稳定情绪,表现他心理素质比较脆弱;二是他不尊重考官,不顾及其他考生的利益,不爱护公共卫生。”张经理说,“对素质的考察,往往就在不经意间”。
一次招聘会上,午饭后,一个学生满脸通红,一身酒气的走进了会场,转悠半天,到一位大学老师跟前询问,张口竟是一声“大哥”,旁边的用人单位代表不禁为之侧目。学生走后,用人代表直摇头:“这个学生怎么象个混社会的。再说,应聘对大学生来说,意味着人生的转折点,是相当重要、严肃的一件事,他竟然喝了酒来,丝毫不知节制,连‘要事为先’的基本处世原则都不懂,将来到工作岗位也难以胜任。”
曾有一位大学老师推荐了几位学生到一个副部长那儿找工作。这位副部长很热情的接待了他们。落座后,副部长亲自给同学们倒茶,没想到有人不客气的问:“屋里太热,有没有冷饮?”随后,副部长给同学们分发本单位的介绍材料,所有学生都坐在那里单手接过来,只有一个站起身,用双手接过这份材料。最终这名学生被留下试用,其他同学还不服气的问“凭什么留他?他学习又不是最好的!”副部长语重心长地对这些学生说了一句话:“因为职场上需要懂得尊重别人的人。”2006年国内16个省的高考状元纷纷报名香港大学,结果有11位我们认为的佼佼者在看似轻松的面试中被无情的淘汰掉了。
学校可能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但社会的墙壁是坚硬的。今天你怎么对待自己,生活明天就将怎样对待你。我们的家长,我们的班主任应该切记教育孩子:文明细节,关乎成败!
在这里,我提倡大家学习英国伊顿公学的教育取向。伊顿公学追求的教育精神和教育理念是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具有“绅士精神”和“贵族气质”的人。绅士和贵族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体现着良好的教养、气质、风度、大家风范,体现着对荣誉的追求,对国家的热爱,对个人尊严的扞卫,对他人出自内心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有人断言:决定英国未来的不是战场,而是伊顿公学的操场。
以上说的是学生生活中的细节问题,然而更有触目惊心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近几年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青少年盗窃、绑架、吸毒、斗殴等违法犯罪现象。据统计,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上升趋势。2007年在对成人黑社会人人喊打之时,两会代表又提出一个令人忧虑的事实:少年黑社会在某些地方已经露出苗头。有些学生有组织地搞地下帮会,按期交纳会费,有的组织还有会徽。他们一同偷盗,抢劫学生们的财物,甚至模仿电影里的黑社会手段绑架同学。在纯洁的校园里出现黑社会势力,而且主人公竟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在对此表示惊异的同时,人们不由想问是什么把青少年们应该拥有的金色时光染成黑色?专门从事少年刑事犯罪的法官尚秀云代表认为,青少年精力旺盛,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极易受外界影响。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重视经济利益忽视精神追求的趋势,这对人生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有很坏的影响,各种宣扬凶杀、色情、暴力、赌博的录象和色情网站更是他们步入歧途的引导者。身为国家一级律师的伍增荣认为,少年黑社会给社会、家庭和自身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他们会扰乱社会秩序,给同龄人带来伤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极易发展成为黑社会势力。
“加强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净化社会环境势在必行!”人大代表们发出呼吁。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他们成长中淡化公共意识教育,特别是与法律意识的影响不无关系。如果在学校里没有或不能接受法律意识的熏陶、启蒙和影响,那么走上社会难免会陷入各种诱惑之中,最终迷失方向而不能自拔。所以班主任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法制教育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知法守法,知荣辱,明事理。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公共意识,是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是学校德育应该破解的重要课题。作为文明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都应以合作的态度对待公共事务,扞卫社会的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学校德育是传播、培育文明意识和公共意识的主要渠道和阵地。其核心在于培养、教育学生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秉持社会公正和社会良知,把握自己的言行,进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内化效果。一个学生在学习和成才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强化自己的公共意识,使公共意识渗透在自己的行为与思维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品德和修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
因此,国家教育部于2006年8月31日出台了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我省也于同年12月11日制定了实施方案。方案中说: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本计划旨在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建立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制度,全面提高班主任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对于从整体上提高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班主任工作水平,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调查,数据显示,当时我们国民的幸福指数只有64%左右。1991年再次参加调查,这个幸福指数提升了,到了73%左右。这得益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和很多改革措施的实施。但是到1996年再参加调查时,发现这个指数下跌到68%。这是一件很令人困惑的事情,它说明,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有可能存在极为复杂的心灵困惑。更不用说我们的孩子衣食无忧,心理脆弱,再受到社会形形色色不良因素的影响,文明意识的匮乏、理想信仰的缺失,就给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也给我们的班主任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管理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而管理的重要性在于他有立杆见影的功效。企业提出:“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速度,向管理要质量。”教育管理也是如此。管理,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没有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对于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学生的前途命运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管理也是教育。而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管理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者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劣。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过程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师生互动过程,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在课堂或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就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维持课堂秩序的稳定,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以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在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的今天,不会管理的教师就是不合格的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管理的责任大于教学的责任!
第二篇:利用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安岳县人和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杨光英:
利用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论文关键词:班级管理 学生规则意识
论文摘要:“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规则意识,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今的教育,都崇尚培养学生遵规守纪。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作为初中生,国家也制定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作为一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好学生的规则意识。
一、规则意识的涵义
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那么,什么是规则意识?所谓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规则意识有三个层次,首先是明确规则意识的内容。比如说,不偷不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等等。拿排队作个比方:排队的次序是法治,每个人都可以排队是民主,那么每个人都愿意排队就是规则意识。没有这个意识,民主和法治都是空的。这个最基本的意识和人性与良心有关,和道德与信仰有关;但仅有规则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因为许多人并没有一个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所以,重要的不是知道规则的内容,而是自觉地习惯地遵守规则。规则意识的 这是为什么?因为学生的“游戏规则”是学生自己制定的,这些规则不是任何教科书上存在或者成人告诉他们的,不是别人规定的,也不是成年人代替学生制定的。这是学生自己规定的“游戏规则”,所以,他们能自觉地遵守规则,这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感与成就感,从本质上体现了规则的公平与平等性。作为班级的组织领导者,在班级管理中,尤其是在制定班级规则时,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哈马斯认为:“没有主体间的有效性就没有规则”。规则或规范不像事件那样发生,而是根据一种主体间承认的意义面有效的。这种联系的养分在于行为的意向性取决于“意义的统一性”,而意义的统一性则依赖于规则主体间的有效性。我的班规的制定,是让学生每人写几条鼓励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经过师生共同讨论、筛选、归纳确立,然后再决定执行。这样从规则的形成过程,达到了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又通过主体间有效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认识到规则、体验规则。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也是规则平等性的重要体现。能够激发学生遵守规则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在互相督促中,养成规则意识
班规制定出来,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学生自约力不强,往往会在不经意中违反班规,而班主任不可能时时刻刻和学生待在一起,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及时纠正。我就让学生互相督促,互相提醒纠正,帮助改正。并且在小黑板上写下表扬篇和耻辱篇,让好的得到及时的表扬,让学生有榜样可学,有反面可警醒。让学生逐渐养成“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良好习惯。
(三)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强化规则意识。
学校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认知也有其自身的规律。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规则,对于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的校规要求学生“不要践踏草坪,要爱护小树”。我就让学生自己亲手种草、植树,给草地、小树命名,并且轮流管理草地、小树,让学生在亲自参与中,树立起“爱护花草树木”的规则意识;针对交通安全与遵守交通规则,我班开展了“我当一天小交警”的主题班会活动,同时也开展了“交通事故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去感受规则、培养规则意识,进一步强化、提高规则意识。
(四)通过检查评价,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的形成 是遵守规则行为的前提。规则意识的形成有一个由他律到
自律的过程。严格检查和评价,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即内化为个人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班级管理时,必须建立起遵守规则的评价机制,首先师生共同讨论制定一套遵守班级各项规则的评分标准;然后定时或不定时地通过学生自评、相互评价、教师综合评价等方法进行测评;最后,学期结束时把每位学生的情况,向全班同学宣布并载入学生德育册中,作为学生评优受表彰的依据。实践证明,对于所制定的各项规则,进行严格地检查和评价,可以有效地避免班级的混乱局面,维持班级良好的秩序,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反之,如果只注重规则的制定,而忽视规则的检查和评价, 学生就容易违反规则,忽视规则的存在。不但不会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反而会让学生漠视规则。这样也会给班主任增添许多不必要的负担。当然,在检查评价中也要力戒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状况,应充分发挥对规则测评的激励、发展、教育功能。真正做到检查、评价是为了培养、提高、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当然,作为班级管理者,制定的规则必须明确、合理、必要和可行,既定的规则必须严格地执行。执行规则时应采用积极的方法,还应该抓住学生关键时期规则意识的培养和强化。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用规则来约束自己。
第三篇:班级管理的五种意识-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五种意识
1、团队意识——班集体就像一个家庭,全体同学和老师要共同维护家庭的形象和利益,有了团队意识,班集体就会产生凝聚力;
2、责任意识——学生在学校,既要学习知识,也要学习做人,学习是一种责任,做人也是一种责任,有了责任意识,学生自然会遵守规范;
3、竞争意识——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有了竞争意识就有了班集体进步的动力;(班主任工作)
4、效率意识——学习要讲究方法,要有良好的心态,因为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心态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证;
5、自立意识——要逐步形成一种自我教育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第四篇:班级管理经验交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班主任 上午好!
今天我是向各位班主任来学习的。论经验,我谈不上。我只是把我以往在班级工作中所想所做说给大家听,肯定各位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我说的话题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能清楚培养学生做管理能力主要指什么?主要是指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为核心,培养学生以班级主人翁的精神管理班级。一般而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思想管理能力,二学习管理能力,三日常生活和活动管理能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的工作中,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做管理能力。
一、相信学生能够管理好自己。
做班主任的班里的每一个事被亲自出马,采取“看管”似的工作方法。眼睛保健操班主任要看着。课间操要跟着,各项活动更离不开班主任,这样不仅浪费了班主任的大量的时间,而且会束缚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加学生如何打扫教室例子,课桌的摆放问题,垃圾筒的使用问题,值日班说,不放垃圾,只是用倒垃圾的。路队。)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让学生自己去做,要充分信任他们能力。相信他们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生做管理能力的培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主管、共管、自管。
1.教师主管阶段,在班主任接手新班或中途接班的时候,这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是确立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和影响力,这个时候班主任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把学生紧密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松散的班集体,逐渐以班主任核心凝聚成一个集体,或者使优良的班集体向更高的水平发展。(用你的风度影响学生:包括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师生共管阶段,这是创建优秀优良班集体、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阶段。在师生共同管理阶段,班主任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建立以班长为核心的管理机构,班级的一切事务,不能有班主任一人决定除了个别重要问题的决策外,一般班级日常事务,有班长和班委会承担,但是班主任只是出谋划策,在此阶段班主任要放手,培养发挥好班干部的管理作用。
3.学生做管理阶段,一般是在班级领导核心已经形成和并且巩固,集体健康也已经形成的时候,此阶段的班级教育管理要发扬民主,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更多的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让全班大多数学生在参加班级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增强主人翁意识,能力得到锻炼,思想境界得到了提高,可以让班上多数学生在班集体那负有一定的责任,如试行,当干部定期轮换制度等。
班主任动脑、动口指导学生干,要比自己动手亲自干重要的多。学生即使今天的学生又是明天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所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不仅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需要,更是教育面向未来的具体体现。
第五篇:硕士作业之班级管理中的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自主意识就是指主体具有不依赖于外在力量,而自由自主地支配自身一切活动的意识。具体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其次表现为一种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
综观教育的许多成功人士,他们都是在探索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的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卓然大成的。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实行全员参与管理,集体的整体力量才能得以凸现,个体的积极性和素质才能得到提高。管理者只有确认主体在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才能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个集体才能成为主体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者,而学生是班级体的主体,所以学生的自主意识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活力和灵魂。班主任要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建设班级集体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新课改理念重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提倡“自主化的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一环,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班级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本文的主要内容探讨作为班级管理核心和素质教育实施者的班主任,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的尝试。
一、引导学生制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班级管理制度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制定班级制度不仅是为了班级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更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学生的要求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根据班级的特点,首先打破了原有的少数班干部管理多数同学的局面,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管理:建立学生干部轮换制,把管理的权利还给每个学生。定期进行班干部竞选、试用评议和正式任命。鼓励学生自我推荐,参与竞争。让学生锻炼了自己,增加了胆量,增强了民主意识,每一位同学都体验到了当家作主的滋味。
三、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的责任和权利还给每个学生
定期让班干部把班级一周来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班干部职责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考核评定,接着负责不同班务的班干分别根据将自己记录下来的成绩和问题,依据班级公约对全班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考核,实施奖惩。
四、建设班级文化,把创造个性的任务还给学生
班级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象征,更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根据本班学生人才多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把教室装扮成既富有学习的书香气息,又富有少年儿童的蓬勃朝气的愉悦的场所。
五、发生干群纠纷,班主任公正裁决
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并不是代表老师就可以撒手不管了,他们毕竟仍是孩子,还需要我们把握方向。
六、尊重差异,发掘同学的潜能
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都是唯一的,他们相互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在班级建设中,不仅承认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关注个体差异,更把这种差异当作一种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七、导而不牵,引领学生走上自主之路
班级管理的另一特点便是它的“发展式半自治性”。所谓半自治性,是指学生作为参与班级管理、班级活动时,由于其角色意识水平的自治性倾向和依赖性倾向并存、其组织调控技能(如组织技能、平衡技能、协调技能、评价技能)的不成熟等原因,不能完全靠自身的力量管理班级,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班主任的力量进行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我针对学生自主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困难,予以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授之以渔,让其自渔。
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已经获得学校管理者及班主任的高度关注,相信我们秉承积极引导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且坚持以人为本,班级管理会变得越来越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