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谈老师也需要讨好孩子-班主任工作心得
班主任谈老师也需要讨好孩子
文/人本快乐健康阳光
“讨好”其实是改变老师的“施者”心态,去关注孩子成绩以外的东西,他的生活习惯、他的兴趣爱好、他的个人喜好等等,让他们感觉到真正被尊重。
中国的传统教育里,就师生关系而言,历来主张“师道尊严”,可能大多数时候,老师是被“讨好”的对象。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早已经颠覆了这一传统思想和传统做法。孩子也是人,孩子也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尊重孩子就是尊重教师自己。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看起来就挺有个性,而且倔强得很。以前表现很好,也总被我当典范为大家做示范。一次大课间出操,唯独他不听老师的要求,站在原地转来转去甩绳子,我担心很容易甩到别人,假装生气地拿过他手中的跳绳。男孩故意跟我作对,拳头里的绳子攥得紧紧的。见他不示弱,我便换招,语重心长地说:“以前老师可都把你当榜样的,都向你学站小士兵。你还想不想当榜样,让小朋友都向你学了呀?”他想了想点头。“那你立正的时候该怎样?”男孩不用我教,站得相当有气势。我朝他竖了竖大拇指。
接下来的每次大课间,这小男孩又回到从前的榜样作用,站得最直,喊得最响亮。
不要以为对孩子“示弱”就很掉架子,正因为把架子放下,说孩子心眼里听得进去的话,才能打通心和心的阻碍,也才能让交道打下去,讨好孩子,只是一种方法,如果能达到目的,何乐而不为?
爱面子的孩子“私聊”胜过当众批评:成绩优秀、思想成熟、内心敏感,这样的孩子,往往爱面子。新生代班主任、采荷一小的蒋蓉班上就有这样的男生,“孩子自尊心很强,其实他内心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了,但如果老师当众批评,他反而会觉得老师不理解他。”蒋蓉说,有一次这名男生做错事,她选择“特事特办”,把男生约到办公室“私聊”了很久,和他约法三章,如果还有下一次,那就一定公事公办。结果,男孩子爽快答应了。蒋蓉说,像这一类学生,给予他们一点小小的“特权”,他们会觉得自己被尊重了,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当然,不可能每次都为了顾及他们的面子而不批评他们,这会让孩子失去抗挫折的能力。”
新接班讨好孩子建立情感基础:这个时候,要“讨好”的对象就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整个班级了。小学班主任徐岚带过几届学生,每次带完六年级毕业班,回到一年级带新班的时候,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班上的孩子打成一片。“新班级,老师和学生互相不了解,在这个重要的磨合期当中,老师要快速让孩子们喜欢并接受自己。”徐岚说,孩子们都喜欢那种讲课有趣、语言幽默、亲和力强的老师,而在平常和学生的相处当中,老师要努力和孩子们做朋友。如果是中途接手一个新班级,挑战会更大。“尤其是学生对前任老师很留恋,很难喜欢上现任老师,这种时候更要‘讨好’学生。”徐岚说,“讨好”是为了建立情感基础,当磨合期过去之后,这个角度的“讨好”可以适当减弱。
第二篇:也谈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
也谈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
【摘 要】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学校教育的任务相当迫切,其中班主任工作尤其重要。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班主任工作,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 班主任工作 对策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使职业学校如沐春风。如何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服务型人才成了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职业教育中的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科教学的辅助,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就业和社会教育的桥梁。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面对社会需求,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以造就大批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学生的心理问题过去常常被忽视,主要表现在教师经常将学生心理层面上的问题行为误认为道德层面上的问题,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爱护。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显着,部分职校学生的心理不够健康,主要是由于心理障碍,职校生大多来自“中考落第”者,他们普遍存在自己是“失败者”和“被遗弃者”的心理,认为自己将来是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的人,这种自卑心理,使他们思想处于苦闷境地,学习缺乏信心,严重地阻碍着自己的进步、成长。此外,在职校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娇惯,使他们形成依赖,自傲,冷漠,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
面对职校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强非智力品质的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乐观的情绪,对生活充满信心,开朗向上。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心理卫生讲座、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消除身心发展变化带来的困惑,克服学习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优化人际关系;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指导学生就业、创业。
二、要注重自身修养,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1.过硬的文化专业素质
文化专业素质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资本。班主任具备了良好的文化专业素质,就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教育学生才有说服力。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大多为“双师型”教师。一方面,他们要精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熟悉其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向。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以满足职业教育培养兼有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的人才的需要。
2.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教育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职业教育,探索教育规律,处事公道,爱岗敬业,有献身职业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还要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3.较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班主任工作负担重,时间长,头绪多,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班主任要注意锻炼身体,合理饮食,按时作息,保证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同时,作为班主任还应拥有健康的身心,一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的班主任,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开拓视野的良师,也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班主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搞好班级工作、建立和谐班级是很
1重要的。
三、运用正确方法,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
问题学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对象,也是职业学校班主任最关心最烦恼之事。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教育者要对每个学生充满期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而对于问题生,班主任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工作中给差生更多的关心、体贴和帮助,坚持用心去教育学生。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直接关系到班集体建设和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要注意策略。要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必须利用问题学生的问题所在,是学习差,还是品行差,还是仅某方面差,他们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才能对症下药,同时,班主任还必须将德育和心育结合起来,以提高转化成效。问题学生的问题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德育层面,也涉及知、情、意等心理层面,有的甚至涉及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传统德育工作采用说服教育、批评与表扬等方法,往往难以有效地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只有结合心理辅导的方法才能对症下药,提高疗效。如可采用倾听,情感表达,认知调整等技术。
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行就业指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引导中职毕业生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正确的走向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班主任应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排除错误职业理想的干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教育学生把个人愿望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选择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又能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职业和单位。其次,班主任还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及时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最全面,同班上的各科教师有密切联系,同学生家长保持着经常的接触,所以在就业指导方面有特别有利的条件。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除了要贯彻就业指导的基本原则外,还要注意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提高就业指导的业务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指导计划,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职业指导工作。
总之,职校班主任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改变策略和工作方法,不断适应工作的新要求,推动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使中职学生更好地、更全面地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边界谈-班主任工作心得
班主任工作边界谈
文/王晓春
中小学教育界有一个十分流行的口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然而,这个口号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实际,一直没有深究。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人将这个口号当作直理,以为事情果然如此。于是校长就用这句话打压班主任,只要学生教育不见成效,就肯定是班主任的问题;于是班主任就陷入了焦虑,学生教育不见成效,他们一方面觉得委屈,另一方面又挣扎着用仅有的几招加大力度和学生较劲,其实也知道自己是在白费力气。班主任即使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上,也完不成任务,因为此任务本身就没边。这不仅是教育万能论,而且是教师万能论,明显地经不起验证。
我以为这种教育万能观念是班主任工作整体水平长期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班主任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道理很简单,一个没有边界的事情不可能科学化(科学观念中有鲜明的边界意识),人们做一件没有边界的事情肯定充满随意性、盲目性,肯定会做大量的无用功,最后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这是很多班主任的切身感受。
正确认识自我我在网上和网友关于教育边界问题有过两次讨论。
第一次讨论是由美国的“高考”作文题引发的。
当时,有一位方老师在“K12·语文论坛”上发了一篇题为“美国的‘高考’作文题”的帖子:
中国的高考刚刚结束,大家可能会很感兴趣:美国的SAT,就是有点像中国的“高考”的全国统一考试,作文题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来看几道题(选一):
3.背景:当今的年轻人受到的教育大部分不是来自学校。他们的教育来自家长、同伴、老师,甚至是街上的陌生人。他们受的教育,来自他们看的电影、听的歌、看的表演、读的课外书、参加的工作、参加的运动队,等等。学校的教育虽然也很重要,但不过是他们受到的教育的一小部分而已。
任务:你认为你受到的教育基本是来自学校以外吗?为什么?自己拟定题目写一篇文章。
看了方老师的帖子,我在论坛上发了一篇题为“正确认识自我”的回帖,认为上述作文题中的说法,不大可能在我国的考试中出现。我们这里比较流行的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谁干什么谁就说什么伟大、光荣、重要、作用巨大。教育工作者怎么可以说自己的作用只是“一小部分”呢?这不是矮化自我吗?
前些日子我到一个中学去给老师讲课,就遭遇了这样的指责。我谈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大于学校,谈到遗传的作用不可忽视,谈到教师工作是有边界的,不赞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提法,扫了一些人的兴,让他们很反感。其实我的话是有根据的,而他们的反驳,据我看颇为情绪化。
我们有些老师就是这样,他们需要的是好听的话,而不是实话。而等到传媒批评教师工作的某些失误的时候,他们又变调了,这时就不说教育的力量多么伟大了,他们会埋怨体制,埋怨领导,埋怨家长,埋怨学生,摆出很无辜、很无奈、很无助的样子,完全是另一副面孔了。
这些老师也不想想,既然你把学校的作用捧得那么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你大包大揽,你能耐那么大,孩子出了问题不找你找谁呀?如果你早就老老实实承认学校的作用只是一小部分,别人还会苛求你吗?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是科学,我们就应该尽量避免在教育的性质、作用问题上使用诗歌语言,少煽情;应该不夸大,不缩小,正确认识自我,老老实实认定自己的作用范围,踏踏实实做力能胜任的工作,这才是科学态度。
不要把别人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
第二次讨论是关于教师的责任问题。
在“教育在线·班主任论坛”上有一位署名“红房子”的老师发了一个“我不愿做一个树人的罪人”的帖子:
我们班有个孩子A,让人头疼。从别的学校转过来时,家长就告诉我,他在那所学校里待不下去了。我也没有细问,因为这必定是伤心事,他们不愿被提及。孩子到了这个班级,我一厢情愿地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可是,一次又一次,学生的表现令我几乎放弃,但我总不愿意去做一个罪人,尤其是树人的罪人,这种责任谁也承担不起啊!
起初,孩子是打遍班级无敌手,我一方面教育他,一方面让其他孩子不要与他一般见识。众多家长反映,我才批评了这个孩子,随之而来的是他家长爱理不理的表情和不冷不热的话语。有时真让我受不了。有时想想,反正又不是自己的孩子,管那么多干什么!但是责任心总驱使着我不要放弃。
孩子的作业完不成,问原因,像个哑巴,只会摇头、点头。有时气极了,打电话告诉家长,让他们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家长只答应,却不照办,第二天仍然是没交。有时在课堂上,我责令他赶快写作业,他总会编出“老师,我头疼,我头晕”的话来搪塞,我也不知道他是真疼还是在装疼,就让他休息着。这样一次又一次,孩子身上的毛病越来越多,又有家长在背后撑腰。我该怎样办?我该如何和这样的家长沟通?请王老师指点迷津!
看了这个帖子,我发了一个“答红房子老师”的回帖:
您提供的材料太简略了,我无法判断他是怎么回事。
请告诉我孩子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和教育风格,孩子是谁带大的,他的成长史,他现在几年级,他的各科表现及学习成绩。
另外,您说“我总不愿意去做一个罪人,尤其是树人的罪人。这种责任谁也承担不起啊!”,这话我很不赞成。孩子又不是您一个人教育出来的,有那么多人在影响他,凭什么他教育不好要您一个人负责任?这没道理。您只能负您该负的那份责任,请您不要把别人的责任也揽在自己身上,那样只能破坏您的心理健康,对工作没有丝毫好处。
教师工作是有边界的。
教师是学生一生的指导者,但不是学生一生的承包者。
恕我直言,想承包孩子的一生,看起来好像是责任感特强,其实是自我中心——对自己的作用估计过高了。学生怎样度过一生,首先是他自己的事情,某个班主任不过是他的很多帮助者中的一个而已。对许多孩子来说,我们只是一个过客。
我发现,很多老师不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就是“太把自己不当回事了”,在两个极端摇摆。希望红房子老师避免这两个极端。
教育孩子应该是教师配合家长
不久,红房子老师给我回帖:
王老师,看了您的发言,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并不是想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我只是希望能通过我的微薄的努力,让孩子有所进步,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顺利。毕竟我目前可以得到您的指导,也可以得到您的建议。
这个孩子现在已经十岁了,今年上四年级。他的家长一个做生意,一个开了社区门诊。他们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由于孩子小时候体弱多病,家长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就行,不指望他的学习成绩怎么样。以前的考试成绩大部分是不及格,经常受到老师、同学的讽刺、挖苦,所以不得不离开那个环境。转入新学校以来,家长仍然是那样的观念,丝毫不配合老师的教育。
孩子喜欢撩逗别人(他以前学跆拳道,现在又改学国标舞了),不管是对男生还是对女生,都爱动手动脚。我只要一进教室,学生立即就围一大堆来告状,每天光听到他的名字就不下百次。针对此情况,我曾经向家长反映,希望他们能对孩子讲讲道理,让他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我也在班级里教育学生要关爱他,多帮助他,这样他就会感觉到大家的诚意,进而和大家好好相处。可是很遗憾,没有明显的教育效果。对待这样的孩子,我真是头疼。
请王老师为我指点迷津!
红房子老师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教育孩子,教师与家长,究竟应该谁配合谁?
红房子老师说,“家长仍然是那样的观念,丝毫不配合老师的教育”,这种说法在中小学很常见。老师们总是说家长应该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多数家长似乎也认可这种说法。这反映了我们教育的一个特点: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中心,家长要帮助老师完成学校的任务和指标。
其实对一个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总的来说,前者更重要一些。家庭教育不但是基础性的,而且是全程性的。孩子的命运基本上是由家庭教育定调的。学校是干什么的?学校只是在孩子成长的某一阶段给家长帮忙的,学校只是“有限责任公司”。要说“配合”,其实是教师配合家长教育孩子,现在倒过来说,好像老师反成了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家长倒退居二位了,这是不正常的。教师不要抢家长的风头,不要把无限责任扛到自己的肩膀上,破坏自己的心理健康。我们只是受国家委派,帮助家长教育好他们的孩子,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和人才。我们不能代替家长,我们不是孩子一生的承包者。
比如红房子老师说的这个十岁男孩,“家长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就行,不指望他的学习成绩怎么样”,这是人家家长的一种战略构想,我们有什么必要非得跟他对着干?人家有权作这样的选择。有的家长认定自己的孩子平庸点好,平庸快乐,教师若愿意向“立大志”方向作引导,当然也可以试试,但如果人家酷爱平庸,那就让他平庸好了,又不危害社会。你老师何必自作多情,非让人家成龙成凤?我们只是帮忙的,一定要搞清自己的定位。
因此,在给红房子老师的回帖中,我不仅写了上述意思,而且我建议他有机会对这个男孩的家长说下面的话:
“您打算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您的自由,我们不想干涉。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职业良心要求我们对您提一点忠告:您对孩子的期望值似乎太低了。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孩子精力充沛,不用在正经事上,必出事端。现在您的孩子节外生枝的事情已经不少,发展下去,您想让他‘健健康康就行’这个目的恐怕达不到,这条底线您守不住,因为不进则退。您的孩子现在才十岁,就已经成了问题学生,将来前途堪忧,希望您到时候不要后悔。另外,学校是有纪律的。您的孩子我们尽量教育,但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仁至义尽之后,如果他还是不改,对不起,我们就要执行纪律了。还有,这个孩子攻击性很强,已经引起了广大同学和家长的不满,矛盾日益尖锐。我们尽量缓和矛盾,但是不排除学生或家长可能直接找您交涉。希望您有个思想准备。再说一句直率点的话,孩子是您的,我们学校只是管他一段时间,而您是要陪伴他一生的。孩子从来没有砸在学校手里的,但是却完全可能砸在家长手里。请您三思!”
我发现许多老师喜欢把什么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精神可嘉,但未必明智。我们都不是神仙,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本领估计得过高。
教师要树立边界意识
我与红房子老师在网上的讨论,引起了众多关注。不久,一位署名“bnuwwx”的老师在“教育在线·班主任论坛”上发帖:
王老师,你真是太厉害了!
我觉得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应该由专业的心理老师来辅导,毕竟我们不是万能的。开学初,我们班有个住宿生不能适应高中生活,坐在教室里就呼吸困难,经常胡思乱想,每天都要打电话回家,非常的想家,一紧张就啃自己的指甲,她每个指头都只剩下半个指甲了。
我开始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所知道的方法进行疏导,不知聊了多少次,花了多长时间,当时感觉很好,回头依旧。后来我就联系学校的心理老师,聊了几次之后,学生明显好转,期中考试还在年级进步了一百多名。
所以,别把所有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即使是班主任,我们首先也是人,然后是老师,教学是根本,然后才是班主任,是管理者。王老师,我这样的理解,对吗?
对于这位老师的提问,我的回答是:教师要树立边界意识。
我们有很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习惯于把学生的什么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结果弄得焦头烂额。他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事实上做不好的事情上去了,浪费精力,浪费感情,其结果是本来能做好的事情也耽搁了。
这是缺乏战略思考的精力分配错误。
为什么会这样呢?
你总会听到这样的解释:“老师太爱学生了,太负责了,太敬业了。”
这种解释我同意,但是我觉得不全面,我们不能只从正面解释这种“大包大揽”现象。我以为,教师这样做,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不清醒的表现,是缺乏科学思维方式的表现。他没有“边界意识”,盲目扩大自己的责任。过分内疚,迷信“爱”的力量,见错就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都是缺乏边界意识的表现。
科学都是讲边界的。你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它都会很清楚地告诉你,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不是什么,它会明明白白地划定自己的边界,绝不大包大揽别人的事情。比如,数学就拒绝研究“什么是爱”这样的命题。它不是不承认这个题目存在,而是说,这个问题应该由别人去研究,它在我的学科边界之外。这看起来似乎缺乏“雄心”,其实是一种严谨,否则你跑到我的学科来,我跑到你的学科去,就会造成混乱,谁也深入不下去。当然,也有所谓边缘学科,那是横跨两个以上学科的,但是它一定说得很清楚,我涉及的是哪个学科和哪个学科,它绝不乱跨,绝不“乱爱”。科学总讲“界定”,界定其实就是划定边界。
教师如果具有边界意识,他就会很清醒,很镇静,而不是每天急急挠挠地和学生较劲。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不是重点,什么事我能应对,什么事我只能交给别人去办……也就是说,他知己知彼,工作不盲目,心里不焦虑,他把精力集中在确实能做的事情上,不浪费感情,尽量少做无用功。当他听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校园无小事”这种话的时候,他能明白,这是宣传鼓动口号,不是科学结论;当他遇到确实教育不好的学生的时候,他只会总结经验教训,尽力而为,而不会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公平地说,有些孩子的问题确实需要专家来处理,或者由公安机关来介入,人们本不该要求班主任拼小命或拼老命,奋力去解决,正像器官移植那种大手术不能要求县医院完成一样。大家的工作都是有边界的,不能漫无边际,谁也不能提没有科学依据的要求。
所以,树立边界意识,对于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对于教师工作的专业化,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意义。我们也呼吁教育行政部门认真研究和界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范围,少提一些漫无边际的、云山雾罩的、胡乱煽情的、经不起推敲的口号,以免误导教师,无端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
再来看一个例子。
这是新华网上关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讨论中,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的好心学生不能读懂》:
现在的学生感情冷漠,你把心掏给他们,他们不但不感谢,反而嫌弃。在我的眼里学生就是孩子,需要老师全方位的呵护,但结果却让人心寒。
班上有一个学生的父母感情不好,妻子没有工作,一切依赖丈夫,疑心丈夫有外遇,因为信任就向我倾诉。为了挽救濒临破裂的家庭,给孩子一个安宁的大后方,我把孩子父亲请到学校,跟他谈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并且让他保证不做破坏家庭的事。当时他态度非常诚恳,临走还感谢我对孩子的关心,可不久我在外面遇到了学生父亲和年轻女人很亲密地在一起。我意识到危机随时可能出现,就将此事告诉了孩子的母亲,希望一同阻止危机。然而,孩子的父亲竟然当着我们的面承认了一切,并且提出马上离婚。孩子的母亲精神崩溃了,杀了丈夫,自己也被送进精神病院……孩子一下子成了孤儿,我能不管吗?我向全校师生发出了捐款倡议。当我把钱交给孩子时,他不但不感谢,还把钱甩到一边,恨恨地说:“你已经将我害得家破人亡了,为什么还要继续毁我?”
我真的越来越不明白现在的学生了,他们的心离我很远,无法靠近。每年做班主任我都很投入,但却从没有得到过学生的好评,是学生难教育还是我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我以为,这位老师(李XX,13年教龄的班主任)虽然是好心,但是不懂得班主任工作的边界,导致教育行动越位,帮助变成了干涉。家长有外遇,这是人家的私事。教师扮演道德警察,实在太莽撞了,超出了教师的职责范围。事实也证明,教师的干预并没有解决人家的家庭危机,反而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出了人命。此后,教师不但不反思自己的失误,反而责备孩子冷漠,合适吗?孩子的反应事出有因。做工作应该投入,但不是这么个“投入”法,这属于“介入”了。
李老师只会埋怨学生不能读懂自己的好心,请问:李老师读懂孩子父亲母亲的心了吗?读懂孩子的心了吗?一个也没读懂。所以,恕我直言,李老师是一个相当主观、相当自我的人。要先学会读懂别人,再要求别人读懂自己。爱不能强加于人。
这个例子说明,如果我们不能对班主任讲清楚他的职责范围,而一味鼓吹笼统的“爱”,他们中的有些人会乱来的。
界定班主任职责范围非常重要
前面说过,我希望教育行政部门认真研究和界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范围,我觉得这很重要。社会不能把教育的担子全压在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身上,这不但不公平,而且实际上效果并不好。
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边界,我有以下几点具体意见。
1.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片面问责班主任
教育常识甚至社会生活常识都在告诉我们,影响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而且成绩如何首先是他自己的事情,因此,给班主任布置学生学习成绩指标是没有道理、没有科学依据的。上级只应该检查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确、教育行为是否规范、教育工作是否敬业,而不应下达什么及格率、优秀率指标。如果出于教师评价的需要,确实要看学生成绩(因为学生成绩与教师工作能力确有一定相关性),那也要经过专家论证,绝不可以由某位官员主观敲定。只要教师努力,只要教师水平高,学生升学率就高,或者反过来说,学生升学率高,就一定证明教师有水平,这种看法是偏颇的。果真如此,重点学校为什么还有“生源大战”?为什么要抢好学生?说明谁心里其实都明白,事情不完全决定于教师。
2.问题学生应分三级处理
我主张把问题学生分成三级: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的问题生当然要由班主任教育,中度的问题生学校政教处和心理教师就应该介入,至于重度的问题生,则不应该责成学校解决,更不应责成班主任解决。比如:品德型的重度问题生应该送工读学校(建议立法,不能完全由学生及家长自愿),心理型重度问题生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习惯型重度问题生应该进特许学校(一种公办的特殊学校,教师经过专门培训),个性非常特殊、很难适应普通学校的孩子也应送特殊学校,辍学生教育应该有社会工作者和警察介入,等等。总之,该谁管谁就应该管,不能让班主任包揽一切,不应让普通班主任去勉为其难地做专家的事情。这个问题后面讨论问题生教育的时候还要说。
3.问题家长的工作,社区和公安机关应该介入
问题学生的后面往往有问题家长和问题家庭。(班主任工作心得)我主张把问题家长也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重度的家长应该主要由社区社会工作者和公安机关做工作,一般班主任对付不了他们。
经过这样的剥离,班主任的工作范围和边界就比较清楚了,这样他们才可能把精力集中在真正的工作重点上,集中在班级多数学生身上,才可以少做无用功。这才符合科学精神。
4.学科的课堂纪律和学生成绩,不能片面要求班主任负责
学科的课堂纪律主要应该由科任教师负责,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如此。有些科任教师动不动就找班主任:“看你们班的学生考的这成绩!”或者课上发生不大的事情,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的,也动辄请班主任到场,或者把学生轰出教室去找班主任。这不但给班主任增加了不合理负担,而且会降低科任教师威信,妨碍科任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学校应该出台有关规定,给科任教师做工作,尽量防止这类事情。
5.非关班级管理的事务,不能随便交给班主任
有些事是该学校总务处办的,比如报到、买保险、订杂志之类的事情,不应该交给班主任办。什么都交给班主任,班主任真成“二家长”了,而且这对教育学生也不利。一切都找班主任,会造成学生的垂直思维。很多学生长大以后缺乏横向联系能力,眼界狭窄,遇事只会找顶头上司,与这种过分的垂直管理有关。中小学学生横向联系能力最强的反而是一些问题生,可惜他们的横向联系起的多是负面作用,这是不正常的。相比美国学生每日不断地横向流动(教师不动学生动),我们的管理模式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第四篇:读《也谈“班主任”》有感
读《也谈“班主任”》有感
左雅
这篇《也谈“班主任”》可以说与我平日的工作是息息相关,因为我也是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所以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格外认真。在平时的工作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像我这样的年轻班主任能够立刻进入角色的少之又少,有时候真的是让人焦头烂额,不知从何下手!总是在思考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班主任?而这篇文章确实给与了我不少的经验之谈。
在我看来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责任人,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班主任直接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所以作为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勤与学生沟通,勤与同科任老师了解,勤向学生家长联系,从而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不使问题和矛盾扩大和激化,不给管理工作留下隐患。在处理问题时对全班所有同学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能有男女之别、贫富之别、亲疏之别,对学生成长要全面关注。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生理心理,要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对待表现不好或者成绩不佳的学生,首先要抱有正确的态度,要正确地看待和评价。他们的“后进”并非一成不变,在他们身上也会有潜在的闪光点。不能一味的去批评学生,要多给这些学生肯定的行为和语言。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善于寻找和挖掘其上进的火花。一旦发现,就要充分肯定,大力扶植。要尽一切可能树立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调整心态,使他们的优点和积极因素发扬光大。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到受益匪浅,我明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太多的学习、太多的努力。没有谁能够一下子就具备成为优秀班主任的所有素质,也没有谁可以一下子赢得所有学生的喜爱和同事的敬重。任何一位能够被称为
“优秀”的班主任,必定是在漫长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在不断的摸索和碰壁中成长起来的。我这名年轻班主任现在应该做的,是不断探索,积极进取。终有一天,也会看到自己闪光的足迹。
第五篇:魏书生老师班主任工作慢谈
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慢谈的读后感
今天又学习了魏书生老师关于如何进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著作,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学习魏书生老师的著作了,每次学习都会有新的收获,但以前的报告只停留在欣赏和享受上,听的时候很热闹,听的中间很受启发,但听完后没能消化吸收,变为自己的东西,过一段时间也就烟消云散了。这一次学完后同样思想和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不过这回学习的时候我一直在反思如何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下面就报告给我的启发和我的一些新想法叙述如下: 首先是我的理念有了以下的转变:
一是由专制到民主的转变。在以前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始终觉得班主任就是班级的至高无上的管理者,班级制度由班主任定,班委由班主任定,班里的大小事物由班主任来处理,学生只能生活在班主任严格而又宽大的翅膀下生活,时间越久,学生们的包围圈越小,自由性越来越少,自主性越来越差,最后只能变成班级的“造反者”或是温顺的“乖乖者”,而班主任也会越来越累,越来越烦,对学生的态度越来越差,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我想这是哪一个班主任也不愿看到的,但事实上很多班主任都在干这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听了魏书生老师精彩的报告,首先让我看到了他非常民主的一面,他始终把自己看作班级学生的服务者,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坚信每位学生心理深处都是班主任的助手,在他眼里每个学生都是班主任的副班主任,他的班里普通学生能做的事班干部坚决不做,班干部能做的事班长坚决不做,班长能做的事班主任坚决不做,班里无论大小事物都有人做,形成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好的氛围,每个学生都成为了班级的主人,都有发言权,都有决策权,每个人都充满了当家做主人的自豪感。用魏书生的话来说,“民主有无穷无尽的财富”。我以后会牢记这一点,并贯穿在班级管理的始终。
二是对待人生,对待社会,对待学生观念的转变。首先魏书生老师说:“经常看人家的长处,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好处”,“要找准平常心,这样当你成功时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了不起”,这些话真是智者醒世名言,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必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很多老师经常在生活中迷失自己,很难做到像魏书生老师那样冷静的反思自己,完善自己,从而一天天在无谓的烦恼中老去,失去了实现自己价值的宝贵机会。人如果能像魏老师说得那样,把自己看成小小星球上的一个小小的微生物,就会活得很轻松,就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其次,“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从为学生角度出发就不会埋怨学生,还有“善待学生最重要的是解救自己”,“用感恩的心来对待后进生”,爱打架,不听话,学习差的学生原来都是我们头痛的对象,在魏老师眼里居然成了宝贵的财富,不能不让人佩服他那宽广的胸怀和看问题智慧的角度。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想我会把他的看问题的理念和为人处事的方式和对待学生的方式活学活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魏老师靠拢。其次是班级工作上的一些想法:
一是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扬民主,要让学生敢说话,敢表达,勇于参于班级的决策,科学分配,让每个学生在班级里都有自己分管的事情,把权力充分下放到每个班委和学生,尽量始每个学生都充满当家做主人的自豪感,树立为人人为班级,班级为人人的想法。比如在每次开班会的时候,每个同学可以说说班级当中现存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并把任务下放到人,形成相应的处理措失和落实办法。班级中现在着个别学生爱乱丢垃圾,不讲卫生,有个别学生往走廊的墙上踢脚印,自习课上偶而有说话的现象,上课时还有不认真听讲爱乱说话的现象,这些问题都可以和学生们商量从而形成办法,分配到人。
二是班主任工作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多想点子,多和全班同学商量,最后在大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最后形成制度,然后形成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