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6:0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读后感》。

第一篇: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读后感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读后感

(一)看完这本书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但是现在要让我说出书中的内容,还是略有些牵强。书中文笔优美,很符合唯美传记。那天在新华书店,无意间翻阅到这本书,其实吸引我来看的不是书中的内容,而是书中的文笔。

从小开始的时候就迷上了措辞优美的文章,可能和小学的语文老师有关吧,还记得当年写作文的时候,都是按照语文老师的思路写作,想想那个时候,还真的是傻的可爱,明明没有发生的事,硬是在班上27个人的手里走了27遍,老师竟然还认真的批阅了,记得六年级的时候买了一本词语手册,背了些许成语,硬生生的把词语搬上作文里,还被老师叫上台上朗读,想想那个时候,原来自己也可以这么单纯。

时光荏苒,而今已快接近而立之年,无奈的在大城市的角落,默默的奋斗着,或许还配不上奋斗这个词,因为现在的自己还没有所谓的奋斗的思想,有的只是做好现在的工作的思想,对于未来还是一片迷茫,但相对于刚毕业,心中已经少了些许的浮躁,刚毕业,总以为自己可以做一番很有成就的事业,总是对于身边的环境有种莫名的反感,或许跟我从事的工作有所关系吧,不是机械式的重复,却胜似机械的重复,有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只有当你做的事,已经没有人可以替代你的时候,你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了,换句话说就是,优秀的无可替代。但是,事确不是那么容易的,刚毕业的时候想一口吃成胖子,却又不想去改变,怎么可能。时间是最好的证明,而在这一年,浮躁的心已经慢慢静止下来。

仓央嘉措,莫名的被五代**喇嘛选中,一切的证据都指向他,他是灵童转世,他的未来是一代受人尊重的**,但是,这却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只是和自己心爱的女生,一起游行天下,可是世事无常,命运注定他只能当活副,可是他不信命,他敢于突破,在他年幼的时候,单纯的以为念经只是自己的爱好,当明白真相后才知道,原来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

那一年,他还憧憬着娶她过门,却被告知,他要回行宫学习,他知道,他这一去,将不再会有回来的时候,有的只是诵经枯燥的教诲,还有每日莫名的接受众人的朝拜。世人皆以为他很光鲜,却不知他只是一个被人所控的傀儡,曾经的五代突然身陨,不想社会动荡,封锁了自己死亡的消息,这也为他人掌管政权留下了祸端,仓央嘉措,留下了他的情诗,他突破了自己**的境界,佛不是无情的,佛也可以有情,但他的情却是坚贞的。

或许人出生的命是不可以去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在这基础上最大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生下就认命,就不会有世人皆知的**——仓央嘉措。世人都道人定胜天,古人都如此认为,更何况现在的我们呢!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读后感

(二)最近两天看了白落梅的《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这本书以散文诗的笔法记载了六世**喇嘛仓央嘉措传奇而短暂的一生。其中穿插了很多作者个人的评论,仓央嘉措的生平线索不明显,更加不能说是他的诗传。现整理如下:

仓央嘉措被誉为情僧,他写了很多情诗。作为五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因为政治斗争一直到十五岁都生活在民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是读着经文、唱着情歌长大的。在藏传佛教史上,罗桑嘉措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平定战乱,重建布达拉宫,确立了格鲁派在西藏的统治地位。这是一个雄韬武略的人物,一位建功立业的英雄,接受万民虔诚的朝拜,同时也历经硝烟的洗礼。晚年他把政事交给年轻的第巴桑结嘉措。六十六岁的五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病逝于布达拉宫。但桑结嘉措为了稳定局势,决定秘不发丧,利用五世**的名义继续掌控政权。暗地里又悄悄查访、寻找五世**的转世灵童的下落,后来在喜马拉雅山南坡一个叫做门隅的地方,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门巴族。这里天蓝水美,草绿羊肥,乡情淳朴,民风奔放,远离尘嚣,与世无争。他们生活散漫,不拘小节,喝烈酒,唱情歌,生活幸福,恋爱自由。公元1683年,六世**喇嘛仓央嘉措就出生在这片美丽宁静的土地上一个小山村里普通农家,是家中的长子。据说出生之日,有七日同升,黄柱照耀异象,为莲花生转世。在他不满周岁的时候,桑结嘉措派使者告知他父母他们的长子是五世**的转世灵童,并且让他们死守这个天大的秘密。因此仓央嘉措从小就被安排在巴桑寺学习经文,经师都是桑结嘉措派去的得道高僧。但仓央嘉措从小就有一颗善感的心,他俊朗的面容上,少一份吐纳烟云的凌然霸气,多一份温和如水的眷眷柔情,深邃的双眸里,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忧伤。十四岁之前的他,和少年玩伴一起放牧羊群,嬉笑打闹,他热爱这片土地,眷恋微风中轻轻摇摆的野草,和邻村女孩悄悄私会。他们互唱情歌,热烈地表白心中的爱恋,无所顾忌。他的心愿就是和自己心爱的姑娘,守在这片熟悉浪漫的土地上,和一湾溪水,一剪白云,一片草滩,几只牛羊相依,平静度日,相安无事。他们一起放牧,一起写诗,生一双儿女,拥有世间最平凡的幸福。

1696年,康熙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从一个俘虏的口中得知五世**早已去世多年的消息,对桑结嘉措隐匿不报的做法非常愤怒,欲发兵征伐问罪。桑结嘉措极力镇定,一面与五世**筹划,尽快公布转世灵童的身份,并派使者将其接到布达拉宫,准备坐床大典;另一面发书函奏报朝廷,说明不发丧是遵从五世**的遗嘱,是为了稳定西藏政局,待尘埃落定时,再将转世灵童的身份告白天下。他措辞恳切,语调谦卑。康熙从大局出发,也只好作罢。十五岁的仓央嘉措来不及和乡亲邻里道别,来不及和心爱的姑娘说一句离别的话语,就被使者一路风尘地带到了遥远的拉萨。1697年10月,在拉萨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坐床大典。按照**转世的章程规定,转世灵童要年满18岁才能亲自主持政事。()因此所有的政事都将由第巴和**共同处理。每天他要读着枯燥的经文,参悟繁琐的佛法,经师对他格外严格,稍有松懈,都会引来第巴的严惩。他常常手捧经书,坐卧不宁,时刻想着如何才能脱离束缚,回归他往日的逍遥。但他毕竟是转世灵童,骨子里带着佛性和灵慧,学业突飞猛进。三年的忍耐,三年的修炼,三年的煎熬,终于迎来了十八岁,仓央嘉措从一个俊朗的少年长成一个睿智的青年。但桑结嘉措仍旧掌握着决策权,他只不过是个傀儡的**。仓央嘉措在等待和隐忍中又度过了两年。这时候母亲和邻里从遥远的门隅来看他,既给他带来了恍若隔世的惊喜,也带来了一个令他悲伤不已的消息:那个与他海誓山盟的姑娘做了别人的新娘。多情的**的心被这个消息彻底击碎,自从离开门隅,在布达拉宫这个美丽的牢笼里,只依靠着从前美好的回忆度日。他苦苦痴守的爱情,为什么变得那么微不足道?于是写下了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后来,扎西拉姆·多多写下了《见与不见》的诗作: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 相爱/寂静 欢喜

就在他经历失恋的痛苦之时,在一个不经意的日子里,发觉有一个小小的侧门无人通行、无人把守,通过这里可以抵达拉萨古城。在拉萨旧城区有一条八廓街转经道,东南角有一幢涂满黄色颜料的两层小楼,这就是著名的玛吉阿米(意为“圣洁的母亲、纯洁的少女”或“美丽的梦”)酒馆。仓央嘉措化名宕桑汪波,戴上假发,穿上华服,成为这个小酒馆里最风流倜傥的美少年。这里是年轻人的乐园,人们纵情欢乐,喝酒嬉闹,唱歌跳舞,恣意妄行,将炽热的青春演绎到底。这是一场无心的约定,夜来相聚,天明散去,谁也不问谁来自哪里,又将归去何处。也是在这里,仓央嘉措结识了一位美丽的琼结姑娘——达娃卓玛。一段爱情的别离,需要另一段爱情的填补。仓央嘉措注定要沉陷,这是他命中的劫难。姑娘温柔的笑容,撩人的眼波太过让人痴恋,纵然是**,也经不起这温柔的诱惑。在小酒馆女店主殷勤地撮合下,他们就这样夜夜相会,缠绵缱绻,难舍难分。每天他都在编排同一个情节,白天他是布达拉宫的**,漫步云端,俯看众生;夜晚他是拉萨街头的浪子,落入红尘,服食烟火。这一切他做得天衣无缝,知情的只有那条忠实的老黄狗。可是人在河岸走,怎能不湿脚。几个月的尽情欢乐,怎能万无一失。一个美丽的冬夜,漫天雪花飞舞,洁白无瑕。厚厚的积雪将回山的路淹没,雪地上留下一行深深的脚印,一头抵达庄严的佛殿,一头通往纷扰的世俗。无瑕的白雪泄露了他的多情,无法抵赖的罪证证实了拉萨街头的浪子宕桑汪波就是布达拉宫的**仓央嘉措。

他的多情任性成了拉藏汗用来对付讨伐桑结嘉措的完美借口。拉藏汗上书康熙,指出它违反清规、欺瞒众生的劣迹,并阴狠的道出这样一个全无半点修行的浪子,不可能会是雄韬武略的五世**的转世灵童,是桑结嘉措找来应付皇上的冒牌货,是他用来独揽西藏政权的棋子。之前康熙本来对桑结嘉措的行为就不满,现在不得不怀疑**的真实身份。但睿智的康熙并没有听信一面之词,派使者前往西藏查访。当使者看到气宇不凡、聪慧过人的**时,疑惑似乎有所更改。使者上书回报康熙帝:“此喇嘛不知是否是五世**的化身,但确有圆满圣体之法相。”并附上流传拉萨的**的情诗。桑结嘉措只好求助五世**,希望他会听从**的规劝。**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为仓央嘉措受比丘戒。仓央嘉措面容平静淡定,仿佛受戒的是一位与他毫不相关的僧人。跟随他身边的上师见他异样的神情心生不安。他的沉默犹如西边缓缓下沉的落日,带着一种遗世的孤独和寂寥的决绝。他要求还沙弥戒还俗,他无畏的眼神,有一种誓不罢休的决然。

桑结嘉措害怕了,害怕这个倔强的孩子做出至死的抵抗。他不能死,必须留下。拉藏汗听闻此事,亦匆匆赶来。制止仓央嘉措的决定,因为他担心仓央嘉措的离去,会令桑结嘉措有可乘之机。对于拉藏汗来说,这个有名无实的**并不是他的目标,只要击败桑结嘉措,对付他易如反掌。没有人知道,仓央嘉措是因为何种理由收回成命。他继续留在布达拉宫做他的**。朝圣者也并不会因为市井的传闻而减少,在他们心中,一个可以写出如此美妙诗句的情僧就是神佛的化身。相反,那些生动的情歌,在拉萨城的街头传唱得更加响亮。

从扎什伦布寺回到布达拉宫,仓央嘉措更加沉默。有一天,他向桑结嘉措提出去一次八廓街。桑结嘉措答应了他的请求,并秘密派人去了小酒馆,将达娃卓玛送回了琼结,命令她的父亲,为她物色对象,尽快嫁出去,否则将给整个家族带来厄运。所以,当仓央嘉措来到小酒馆的时候,结果可想而知了。

在拉藏汗还没有对桑结嘉措发起进攻的时候,桑结嘉措提前采取行动。1705年,他买通汗府内侍,向拉藏汗的饮食中下毒,但被狡猾的拉藏汗识破,奸细出卖了桑结嘉措。一场战争拉开了序幕。桑结嘉措输了,头颅滚落在拉藏汗脚下。这时,仓央嘉措对拉藏汗就没有利用价值了。仓央嘉措第一次觉得自己像佛,慈祥、平和、安宁、淡定、悲悯。前往布达拉宫的朝圣者络绎不绝,他们不会因为桑结嘉措的死而背离**,不会因为**多情放浪而对他失去敬意,更不相信拉藏汗散播的谣言,不会相信写出这样浓情诗句的人会是假的**,他们将至死将他拥护、爱戴。但是隐忍多年的拉藏汗已经迫不及待了,他派亲信,奔驰进关,向康熙报告,桑结嘉措意图勾结准噶尔人谋反,已被他处绝。并在书中历数仓央嘉措的种种恶迹,恳请康熙废除他,并要求重新寻找真正的**喇嘛,还西藏一个清明的盛世。康熙在夜半无人时,会偶尔翻看使者从西藏收集来的仓央嘉措的情诗,他几乎不敢相信,那些优美深情的诗句,会是一个禅坐在云端,本应了断一切尘念的**所写。康熙无意致仓央嘉措死地,但西藏政局需要稳定,他派侍郎赫寿进藏,敕封拉藏汗,赐金印一颗。废除仓央嘉措的**职位,命令将之“执献京师”.康熙明白,被废除的**成了拉藏汗的阶下囚,但依旧会被万民敬仰拥戴,以拉藏汗的个性,不会轻易放过他,要保其性命,解送至京城,实质上不能不说是对他的保护。但是大清皇帝的心意能有几人会意呢?

众僧不服,信徒不信,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将布达拉宫围个水泄不通。仓央嘉措没有等到拉藏汗的军队动手,就走出偏楼,平静地与拉藏汗对视,那双明澈的眼睛令拉藏汗莫名的心慌。他深刻地承认,眼前这位俊朗无比的青年,就是如假包换的**,但他必须除掉他才能统领西藏。平静的仓央嘉措看到跪满一地的众生时,泪水模糊了双眼。那一天阳光灿烂,但前来送行的民众立于风中,却感到刺骨的冷。当康熙的使者,还有拉藏汗的军队将仓央嘉措从布达拉宫押解出来,逶迤行至哲蚌寺时,一场蓄谋已久的行动就在瞬间展开。几十位僧众趁军队不备,快速冲上前将仓央嘉措从他们的队伍中解救而出。仓央嘉措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哲蚌寺的门已经被严实地关上。而其余的一些僧侣和信众立刻挡在门口,将哲蚌寺门前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寺外的蒙古军杀气腾腾,有强冲之势,然而数百名武僧林立寺门,诸多民众亦围在当中,不肯有丝毫的退让。拉藏汗全副武装的军队已经将哲蚌寺团团围住,僵持了半日,拉藏汗下令军队强攻寺门,诸多信众被他们践踏在脚下,无情的刀剑向无辜的挥坎而来。仓央嘉措不愿自己这一生多添罪孽,他走出寺院,束手就擒,但是还是太迟。仓央嘉措被押走时,众僧高呼佛号,流泪不止,信众俯首哭喊,惊天动地。

解送仓央嘉措的队伍是一支由汉、满、藏、蒙等好几个民族的人组合而成的。其中有很多蒙古兵,大多又是黄教弟子,他们对**心存敬意,他们对他一路上甚为照顾。可是毕竟是山迢路远,气候恶劣。带着刑具的**,住惯了华丽的布达拉宫,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怎经得住如此的颠沛流离。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当他们抵达青海湖草原时,病逝。《清史稿》记载青海湖就是他的埋骨之地。

关于仓央嘉措的死有很多传说,有人说他被一个好心的解差放了,从此神秘失踪;也有人说,他是被拉藏汗秘密杀害;也有人说,他被康熙囚禁五台山,抑郁而终。

后来一个叫阿旺伦珠达吉的僧人,据说是第巴桑结嘉措的转世灵童,是阿拉善出生的第一个转世灵童。他自称从小随仓央嘉措出家为僧,学习佛经。以后又赴西藏进修,精通藏文,修习显、密教法,佛学造诣很深,成为精通显、密教法的佛教大德,在藏区以拉尊班迪达著称。他写了一部《六世**喇嘛秘传》,又称《妙音天界琵琶音》。书中说仓央嘉措离开青海后,行踪遍及青藏高原,并周游了尼泊尔、印度、西康、蒙古各地弘法。仓央嘉措离开青海胡后,隐姓埋名,放逐雪域荒原。他从青海辗转四川,游历康定,又在峨嵋山盘桓数日,后来抵达康藏地区,还不幸染上天花。他吃过剩饭,睡过岩洞,衣不裹体,朝不保夕。但一路上,他济世救人,履行对佛祖的承诺。1709年。流亡了四年的仓央嘉措,从理塘经巴塘,秘密回到拉萨。他隐藏自己的身份,与哲蚌寺、色拉寺的上师相见,百感交集,欣喜万分。他们在一起闭关共修佛法。一年之后,离开拉萨,四处为家。1712年,三十岁的仓央嘉措来到尼泊尔加德漫都,瞻仰自在天男根。之后随尼泊尔国王前往印度朝圣。第二年四月,登上了当年释迦牟尼讲经的灵鹫宝山。据说在这座宝山潜修一日,胜过藏地一年。出了灵鹫山,还看到了印度每一百年才出现一次的白象。1714年,三十二岁仓央嘉措再次回到山南,在山南朗县的塔布寺修行,被当地人称为塔布寺大师。随后,据康熙之令送至西宁附近的塔尔寺。33岁时,又秘密返回拉萨。阿旺伦珠达吉出世。34岁,率拉萨木鹿寺12僧人至阿拉善旗,认识了阿旺伦珠达吉一家。35岁春天,前往定远营,晋见阿拉善阿宝老爷和道格甚公主,获准修建昭化寺。后随公主进京半年。36岁回阿拉善。54岁,自阿拉善迁青海湖摁尖勒,居九年。63岁时,又回阿拉善,10月底染病,第二年5月8日,在阿拉善承庆寺坐化,年64岁。1747年,肉身移到昭化寺立塔供奉。1756年,开始建造广宗寺,并将昭化寺全盘移至广宗寺寺址,至1966年,寺里供着六世**肉身塔。

附:《那一世》

那一日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你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听一宿梵唱,不为参悟

只为寻找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瞬

我飞羽成仙,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那一日,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只是,就在那一夜

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不负如来不负卿》

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目前,若将此心以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

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茫茫。

山头野马性难驯,机陷犹堪制彼身,自叹神通空具足,不能调伏枕边人。

欲倚绿窗伴卿卿,颇悔今生误道行。

有心持钵丛林去,又负美人一片情。

静坐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 不请情人却自来。

入山投谒得道僧,求教上师说因明。

争奈相思无拘检,意马心猿到卿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注:原文为藏文,此诗仅为后人翻译为汉语)

第二篇:《红尘路》读后感

《红尘路》读后感

麻际东

绿叶不需添色,鲜花不需加彩,因它本身就美。麻兆东的《红尘路》就是无刀削斧琢的小说作品。它反映了真实的生活,闪耀生活的朴素美。

生活的本身是美丽的,不需服饰,不用抹粉。作者运用了白描手法,不铺垫,不丢包,如同古代白话小说,慢慢叙述,娓娓动听。就像涓涓泉水向低处流淌,自然和谐。不靠华丽取胜,而靠真实动人。

《红尘路》告诉读者,爱情的可贵,在于真。主人公汪世农与温碧桃的爱情,几经破折,多受苦难,仍不弃不离,终成花好月圆,就是情真意切的赞歌。

回首历史的长河中,凡是情不真的爱情,皆酿就了悲剧。陈士美的爱情是权贵,《怒沉百宝箱》中的男主角李甲的爱情是金钱,西门庆的爱情是姿色…… 他(她)们爱的浮躁,爱的虚伪,因此,终成爱情悲剧的典范。

作者没有去写像王昭君把爱情和民族利益结合一起的伟大,而是抓住身边常见的普通人,写他(她)们的音容笑貌,写他(她)们的悲欢离合,写他(她)们的爱情真实,展示了中国人民朴素美丽的内心世界。

温碧桃,一位农村姑娘,爱上了同挖野菜的伙伴汪世农,一爱就是一辈子。汪离家进城报国,她孤身徒步跋涉,不怕腿肿脚烂,到几百里外的城市和他完婚。更可贵的是,汪被打成‘右派’,改造回乡,她毅然辞去教师之职,跟随受苦。她爱的专一,爱的执着,爱的朴实,爱的火热,爱的真执。忠于爱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作者写汪世农和温碧桃打不断,撕不烂的爱情,正是写中华民族的高贵品德。

小说是需要背景的。作者以“三反”、“文化大革命”为背景,把主人公的爱情放在惊心动魄的政治运动中,既刻画了人物,又展示了时代,可谓一箭双鵰也。首先有力的揭示了爱情的伟大而神圣,让读者清晰看到,爱情是一棵青松,不畏风雪雨霜。爱情是一条大河,源远流长,波浪澎湃。爱情是扑灭的火,是不涸的海。同时也让读者在欣赏政治运动的多姿多彩的同时,也看到了政治运中的阴暗——那种带着私利,上蹿下跳的小人嘴脸。

作为小说的主要手法是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作者的描写还有些欠缺,人物的刻画欠细腻,故事情节欠波澜,人物的性格没有充分展开。使人感觉只是故事的梗概。但这又有了好处,正如维纳斯的断臂,留下空白。作者言而不尽,恰恰给读者留下再创的天地。艺术向来是两者的事情,由作者读者共同完成。

《红尘路 》是一本反映真实生活的文艺作品,就像一块不经细雕的玉石,朴实无华,真真切切,闪耀扑素美丽的光辉。

第三篇:《净化红尘》读后感

《净化红尘》读后感

沐泥

《净化红尘》是诗人徐培初出版的第二部诗集力作,刚出版就特别赠我一本,并在扉页上留下刚劲漂亮的硬笔书法,叫我“雅正”,《净化红尘》读后感。当我看到这部由香港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还散发着浓浓的“油墨”芳香,我的第一感觉是受宠若惊,第二为作者辛勤劳动有了收获感到高兴。诗人徐培初是我至今还未蒙面的博客上交往的博友,神交挚友,昵称文曲星,是我尊称的老师。

在网上我经常读他的诗歌新作,时间长了,感觉他的诗有点特别,那就是字简意明,不矫揉造作,我慢慢的竟然喜欢上他的这一种诗风。他的诗歌是有感而发,不是无病呻吟。面对社会,有歌颂,也有鞭笞,面对生活,喜怒哀乐,更有自励,读后感《《净化红尘》读后感》。在博客上,我也因为读他的诗多了,给他写过几句:读你的诗,觉得你很仗义,后来读你的诗,觉得她简明,刻意。

《净化红尘》中的《大爱是逼出来的》、《钢一样的党兵一样的娘》、《忆故人邓丽君》、《三岔路口》、《离婚二重唱》、《一个病丑孩的呐喊》、《你我有别》、《祖辈父辈我辈》、《拖着书包上学堂》等很有思想,从诗中感受到作者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诗人,好多诗还赋有哲理。很有趣的是这本诗集共有诗歌191篇,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有关爱情的诗篇有40来首,我又因为他的诗歌有关爱情的比较多,我曾封他是爱神、爱仙、爱圣。这本厚厚的诗集读后感觉也有一些不足,如同湖北诗人刘不朽在《序》中写的,有些诗的韵味淡了点,但它不失一本让人读有所获的诗集,我受益匪浅,在祝贺的同时,希望作者将更多的好诗奉献给读者。

第四篇:《一粒红尘》读后感

《一粒红尘》读后感

NBB

关键词:青春系,Cinderella,撕逼,看起来不费脑。

我还机智地发现了富人和穷人之间的交流。

最开始是周六(26号)看的,当时看了前边一半被波动很大的剧情所吸引。后来收到“狗友”呼唤,要出去浪,还是忍不住带上电子书。实事证明,晕车的人,还是少带点东西。这两天中午也在断断续续得看,终于在这个中午被我给了结了。可是,我的梦不断,好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衣上班。

第一眼这个小说,感觉就是那种青春系的,散发着Cinderella的味道(灰姑娘逆袭成为白雪公主),还有男女、女女、男女互相之间的爱恨情仇,深度不大。哎,人有时候主食吃腻了就想吃一些鸭脖之类的小吃。行吧,说实话,是不用费脑子,还可以围观看热闹。

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以“我”叶昭觉的视觉讲述了几男几女的爱情和互相之间的友情。有的爱情已经破裂,有的爱情刚刚萌生,在这段红尘中,感情也是富有动态变化的。有的感情犹如灿烂夏花到冰凉秋水,譬如叶昭觉和邵清羽的友情;而有的则如雨后嫩芽慢慢萌发,从路人甲变为知己,譬如乔楚和张昭觉的友情、齐唐和张昭觉的爱情。有的爱情一往情深,只要你肯到来,我将驱逐身边一切鲜花,闵朗就这样吧把徐晚来捧到心间;有的爱情就是一笔交易,在发现男朋友出轨后,富二代邵清羽让前男友蒋毅当众归还自己的一切东西,践踏他尊严的同时,也暴露了两人之间维系的东西并不是爱;有的爱情则是飞蛾扑火,女神乔楚对闵朗那种苦苦投入,完全不顾闵朗只是在有所需求时才对其回应。

我不想理清其中的感情纠葛,因为本身这种关系的存在就不太成立。富二代邵清羽和收废品的别班女孩叶昭觉是闺蜜,校草简晨烨倾心于收废品的别班女孩叶昭觉,富二代齐唐对其貌不扬的普通中学生叶昭觉一眼十年,若干年后还清晰记得当时的路人甲气质的她。不过小说就是要高于生活嘛,何田田对徐晚来中学时泼自己奶一事耿耿于怀,处心积虑多年了解“敌人”,抢其男友。恩,好心累~~~~

人物的背景也差别很大,有富二代,也有赤贫之人,而这两种人还曾为闺蜜和挚友,有点脱离现实感,不过也是故事情节构思的需要。不同阶级之间的互动、流通也是现在人们普遍乐于看到的,也许是集体无意识,大家都不乐于见到阶级壁垒如铜墙铁壁,都希望打破它。我不知道最上层是怎么想的,反正我是希望看到生活的多样性、社会阶级的流动性,给人以希望,而不是寄希望于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看完小说,百度一下,竟然还被翻拍成了电视剧,来张海报,不作评价。原来小说还有第二部,然不想看了。。

备注:

1.小说随感,不要太认真。

2.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第五篇:在红尘里心事如莲随笔

这个季节,风吹思念

也许记忆,并不想萃取

那些伤感,至于那些情愫

或许是在不经意的麻醉里,疼痛的呻吟

离伤,已随莲的心思

溢出池塘,静坐于尘世之外

于心无杂念的意识里

寻求素心的境界,一纸禅念

随庙宇的钟声,飘出天界

如果说,修行的心思

还不够缜密

看看那些自由的生命

和悠闲飞舞的鸟儿,蝶儿

还有那颗一尘不染的心

已不在凡界里迷失

那些流年里的伤感,在喧嚣的尘世里,恒久冬眠

与其坚持不懈,倒不如

把僵硬的思想放开

在伤痛与愉悦之间

截取无欲无争的画面儿

一如满身清气的莲

是啊,那些伤痛,痛起来

欲罢不能,欣喜起来

又会开怀大笑,难道这仅仅是

造化玩弄于阴阳之间

红尘中,生命的起伏

会在预定的时间,花开花谢

繁荣和萧条只在一念之间

即使在北极之北,南极之南

生命也会像凤凰涅槃

有时候,一念之差

命运多舛,与生命的轮回

息息相关,一界繁花似锦

都是在为生命膜拜

时光飞转,乱红炫舞枝头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不如沉下心来,不为名利

不为离伤,还是看惯了

官场沉浮,一些杂念

一些灯红酒绿,早已飞出诗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只为素心禅念

下载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尘若梦读后感

    红尘有爱。卒读良久,多有感悟,又有动笔之念。吾与雪姐相识,缘于疏烟。其是因感于疏因清丽文笔,雍容态度,一见小文,竞引得文坛大家雪姐前来观注,吾亦因此寻迹而至雪姐博屋,自此幸结识......

    暑假里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电影《极品飞车》观后感 五(3)班陈乐章 2014年,风靡全球的极品飞车系列游戏改变成了一场电影,今年暑假我终于能如愿以偿地在家过把飞车瘾。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叫托比·马歇尔,他是......

    笑容在阳光里读后感

    笑容在阳光里读后感1 这真是一本具有魔力的书!从见到它的第一天起,我就对书里的秘密充满好奇;自从我翻开了它的第一页起,我就对书里的故事充满迷恋。小说关注的是一个鲜为人知......

    《在爱里相遇》读后感

    知道蔡颖卿老师的《在爱里相遇》,缘于诺敏的推荐,很感谢她的推荐,知道了蔡老师。诺敏是个超级能干的妈妈,虽然从未谋面,但能从她的言语里感受到干练、温柔、博学,还有淡定的风格......

    《原谅我红尘颠倒》读后感

    《原谅我红尘颠倒》这本书是我一位朋友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在此表示感谢!很喜欢!!说起这本书想起的第一句话便是:一副野猪猜地雷的模样,《原谅我红尘颠倒》读后感。当时笑喷我了,但是......

    印象最深的一个人(读后感)

    我的印象中,有亲爱的母亲,有严肃的父亲,有敬爱的老师......但她,却是我印象中最深的人。 一头乌黑的长发,原本整整齐齐梳理的头发,被早晨的风吹得凌乱;一双似乎疲倦的眼睛,在寻找着地上的......

    《在公司里扎下根》读后感

    《在公司里扎下根》读后感 我们的父辈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干一行爱一行”,他们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即使工资不高,也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可是,一些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人却认为这种......

    《在困难的日子里》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短篇小说,路遥写的《在困难的日子里》,《在困难的日子里》读后感。四十中的暑假作业就是要读一本书,还要做读书批注,由于我选的书很薄,到现在我已经读了两遍了,我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