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主义》读后感(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16:0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要主义》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要主义》读后感》。

第一篇:《精要主义》读后感

《精要主义》读后感

原创: 沐禾童心

一本书的精华内容,浓缩起来可能就是一两句话。但是作者们却用一本书的篇幅来给你讲诉这一个道理。

有时候我也会想抄抄捷径,看看别人写的读后感或者书籍简介不就了解了吗?但是每当我这么做时,我都会以搜到一些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对我来说却是不痛不痒,过目就忘的大道理而告终。人生汇成一句话可能也就是那么一两句,何况一本书。大道理于我们就像一口要吃下的大胖子。俗话说,大道理都懂,但却不一定能过好这一生就是这个意思。

今天这本精要主义,也是如此。如果用一句话概述这本书,讲的就是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要的事物上。

但是作者就是要把这句话揉碎了掰烂了讲给你听。今天读完整本书,我也想通过写写读后感加深自己的理解,将这些大道理拆碎了,才能慢慢消化成自己的营养。首先来拆分一下这句浓缩的话。

一,你是否重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80%都是被浪费掉了?很多人都听过帕累托原理,80%的成果是由20%的努力产生的。对于不重要的多数,和重要的少数,我们该怎么区分?特别是现在互联网时代,随便刷个微博刷个抖音,一两个小时眨眼就过去了。互联网社会信息高度过载,有太多东西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如果我们不安排自己的时间,就会被别人安排。找到你的二八定律是实行精要主义的前提。

二,你的重要事务都是些什么?你是怎么定义你的重要事物的?很多人对自己要求是很精进的。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为了适应社会,我们都希望掌握不同的知识,技术,我们忙于工作,试图八面玲珑,却又深感疲惫。停下来问一下自己,这些事值得我投入时间和精力吗?世间事务机会之繁多,远非个人时间和资源所能及。其中甚至不乏很多非常好的机会。但是面对这些,我们能否进行真正的权衡取舍并做出艰难的决定。

三,精要事物需要你的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音,只有少数事情价值非凡。花心思精力去辨别,是属于磨刀不误砍材工。淘汰非精要主义不仅是心智的训练,也是情感的训练,比如必要时候对大多数的社会压力说不。

四,留出空白,阅读思考。比尔盖茨的故事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灵感。他是经常性的从日常工作中抽离出一个礼拜,仅仅为了阅读和思考。即使在公司发展最繁忙的阶段。我们留出一周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每天你是否可以留出半个小时的空白时间,仅仅是阅读,不是博客,微博,新闻,网络文学,而是真正的经典文学。这些书会给我们启迪,让我们看到不同的可能性。能够激励我们去颠覆关于何事最重要的种种固有见解。有的人认为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有自由而又无用的灵魂。有人看重出世的平淡。而有人看重滚滚红尘一定要趟这一趟。适时抽身,为自己创造思考和探索的空间,阅读一下别人的人生百态,退一步更能看清局势。

五,精要主义不是事事都机关算尽,不是功利主义,功力主义的人是认为,对自己没用没意义的就是非精要事件。但是精要主义是真正懂得自己内心的人。也许游戏(不是单纯指网游)是没用的,但精要主义者知道,游戏能够改善很多问题,在游戏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更加活跃,行为更加灵活且富有创造性。游戏鼓励我们探索,拓宽思维,增强我们的好奇心,更是我们繁重生活中的解压药。也许睡眠在一些功利主义者心里也是无用的,是一种浪费,他们以睡的更少而自豪,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但精要主义者知道,充足的睡眠是为了更长远的健康,和更好的专注力。

六,活在当下。当你已经清楚自己的规划。那么抛开其他的外界影响,专注当下。

但是当你有很多任务需要完成,你既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你认为这些都是你当下应该做的事,但却无从下手时该怎么办?停下来,深呼吸。问问自己“此时此刻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不是明天最重要的是什么!甚至也不是下一个小时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此时此刻!

让那些争抢你注意力的事在这个筛选中一一被划掉,留下你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当你的清单变得单一而确定后,你便不会被那些还没做的事而感到焦虑不安了。很多人忙碌一整天后却经常感到碌碌无为,对未来迷茫,对当下焦虑。皆是因为从来没有想清楚自己的精要事物是什么,也没有真正的专注于当下。他们要么对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念念不忘,要么沉浸在未来的挑战和机遇里。却错过了当下和此时此刻。

最后,精要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你早已过度填塞的生活中的又一个增加物。成为精要主义不是一朝一夕,大多数人也不是非此即彼,要么是非精要主义者,要么是精要主义者。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两者皆有。但一旦当我们成为了精要主义,我们便会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当别人事事应承,满口答应时,你发现自己说的”不".当别人侃侃而谈时,你细心聆听。当别人在聚光灯下争名逐利时,你却甘做冷板凳,知道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等待发光的那一天。当别人热衷于美化自己的简历,你却正忙于一砖一瓦的构建有自己意义的事业。当别人喋喋不休时,你却一笑而过。当别人为了他们的事业甚至和孩子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时,你却知道孩子的童年是多么的珍贵,远比那些金钱名利重要的多。当别人活在忙碌而又忙乱的生活中时,你却过着一种有效率,且极具满足感的生活。

精要主义虽说强调的是做的更少。但是,在如今高度负载的社会,做的更少,但更好反而需要更强大的内心,这无异于一场平静的革命。

第二篇:更少,但更好---《精要主义》读后感

更少,但更好---《精要主义》读后感

杨国琴

这几天的朋友圈又多了这样的言论:只有1个月2017年就结束了,整天忙忙叨叨的,但感觉计划的清单一个也没完成,好焦虑。然后大家一通附和点赞。说实话这也是我的心声。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你只是用战术上的努力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放弃你的无用社交”等,这些微信朋友圈流行的鸡汤文章,其实和我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精要主义》讲的是一个道理:即精神上的断舍离、专注于最重要的事。

精要主义者认为几乎一切都不重要,极致的追求“更少,但更好”。要从繁杂的生活中,过滤筛选出真正重要的事情。切记贪多求全、事事应允,而是主张只做必做之事。

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的信息获取、物质选择、各种机会和挑战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及的丰富,每个人都拼命地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让自己的人生更成功,结果大多数人都陷入了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精要主义》这本书提供了一些方法,帮助大家摆脱穷忙的状态。

下面与大家分享我印象深刻的三条:

一、探索: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Yes,就是一个肯定的No.精要主义者只接受前10%的机会,放弃不错,等待“最好”。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抽点时间,哪怕每天15分钟给自己留一个空间和时间,有机会探索和思考,只有适时的抽身和脱离,你才有机会看清全貌,放眼全局,而不是纠缠于细节。最最重要的一点,千万不要为了做事牺牲你的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能够帮助你看清机会,选出最值得做的事情。

二、排除:敢于坚定的、拒绝地、优雅地说不,只答应真正的要事。

说“不”需要勇气,但只有对一些事情说“不”,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提前设定好自己的边界、并做充分的沟通,一方面可以减少直接说“不”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自由。要知道,人生中一半的麻烦源于答应的太快,拒绝地太慢。而对于一些机会事情,慢慢的我们发现我们做错了,也要有勇气止损。不要对自己说“为什么现在要停止,我已近投入了这么多了?”而要问自己“如果不是之前已经有投资,我现在愿意在这件事情上投入多少”。

三、执行:小处着手、养成习惯、一步一个台阶、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任何事情,我们可以把它分解、小处着手,提前准备、努力追求重要领域中每一个微笑但平实的进步。而且要尽量把做事养成了一个个小小的习惯,这样我们执行起来会毫不费力从而坚持持久。要专注于当下,一次只处理一件事情,不要回忆过去,也不要考虑未来,专注于处理当下最重要的那件事。

精要主义的核心思维不是教人再多做一件事的方法,而是教你只做必须的事情。要重视自己选择的能力,更多努力不一定带来更多收获,“更少、但更好”可以,有的时候要拒绝一些机会,包括好机会,拥抱真正的契机。

亲爱的们,什么是你真正重要的事情呢?你找到了吗?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精要主义者,不要在琐碎中无足轻重,要自律的追求更少,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大的确定性、更强的掌控力、更多的途中之乐,过一种真正重要而有意义的生活,过一种了无遗憾的生活,过一种简单的生活,而不是别人口中眼中朋友圈中貌似成功的生活。

第三篇:专业主义读后感

专业主义读后感

看完了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书中对什么是专家进行了经典的阐述:专家是要控制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专家必须具备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和适应矛盾的能力。

《专业主义》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专家都无一例外地将顾客放在第一位,而通过考虑顾客的顾客,可以把目标领域扩展到其他行业,这就为重新审视现有的方法提供了契机,并且有可能赢得机会,为直接的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

专家需具备的4种能力中,我最关注的是讨论的能力。因为讨论的能力不同于其他能力,他可以通过后天锻炼而取得提升。全通的团队是年轻,有朝气,渴望成功的。讨论是我在团队管理中最经常用到的方法。通过讨论,群策群力,了解团队组员的思路和新想法,促进问题的解决和项目的进展,但是之前的讨论是不成体系的,是粗放的,看了《专业主义》,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讨论,我有了新的认识:

避免对企业发展无益的讨论。多人的讨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引导,往往会脱离讨论的本质,偏离讨论的主题。而一片祥和,自吹自擂,夸夸其谈,对上司的吹捧和追随的行为也是要坚决予以禁止,提倡沉默并不一定是“金”,缺乏事实基础与不符合逻辑的意见,以保持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发言以及随声附和的态度为众人所蔑视,提出反面意见或疑问则要受人欢迎。

讨论要符合逻辑。逻辑思考的基础在于建立假说,之后以事实为依据对假说进行验证。讨论中的提问和反驳都必须符合逻辑,否则就会陷入诡辩的境地。讨论伊始,我们就必须对讨论的主题进行验证,确保符合逻辑;符合逻辑的提问,是不能隐瞒自己的想法或歪曲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需要机智的提问,同样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反驳的目的不是击倒对方,而是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是为使讨论进行得彻底而充分。符合逻辑的反驳首先要“守”住自己不受到攻击;其次攻“破”对方逻辑的薄弱之处,指出对方目标的错误;最后双方共同“离”开最初的讨论,转移到最佳境地。

在通读《专业主义》全书之后,很多内文标题的提出和正文的阐述我并不能够理解,常常感觉读起来很吃力,无法理解。佛说“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我自己有个误区,就是希望能够从书上,从其他人身上汲取可以直接拿来用的经验,其实真正要点亮自己心灵的火,是源于自我内心的。

专业主义读后感

第四篇:《中国文化精要解读》读后感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也许是世界公认的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在我看来中国文化的确如此,但作为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中国人来讲,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不能只止于此。中国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本书详尽叙述了中华五千年的概况,从中华文化的起源谈起,重点介绍影响后世较深的中国古文化,阐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和一些古文化常识。先秦时期,事实上也是中国人思想最活跃的时期,无数朴素的思想交织出智慧的火花,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我们而言,比较有名的孔孟、老庄、墨子等,他们思想既对立又有相容,真的需要我们花时间去好好学习和研究。孔孟是儒家的代表,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实为安身立命之根本。孔子的落脚点在于人的自我修养,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是温和的,这也是他的理论背后世推崇及统治阶级利用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文化在不断经受着来自世界各国文化概念的冲击,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不断在提升。对于当代对中国文化的褒贬不一,我觉得是由于对传统文化的模糊,文化要从小抓起,在文化精髓的氛围下才能够好的继承和发扬。做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一员,主要是通过一些经典诵读向幼儿介绍并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在平时工作中也经常遇到幼儿出现一些“语出惊人”的怪语言,这时会引用《弟子规》里“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来向大家解释,这样既是教育引导了小孩也是弘扬了中国优良文化。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经世致用的重要体现。

第五篇:《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

《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政2012级 朱元辉

我看这本书不下三次了,但对书中的内容还是一知半解,可每看一次,心中的满足感却是不同的。这也是我对此书的第二次读后感整理,其主体内容并非简单介绍此书的基本理论,而是选择个人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反思与讨论。

初次看到此书,是在家乡某地新开的图书馆里。它蓝色的封面上有对此书的基本介绍:“它引导人们思考,为什么生命和意识是理解宇宙真实本质的关键?”学术界也将其肯定为:“对宇宙新理论的奠基之作。”而我喜欢本书,除了它所解释的理论和探讨的问题是我感兴趣的,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人们真正的思考,真正的对生命有新的认识,真正的让你学会怎么活好当下。

由此书引发的回忆 “老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行星运行的轨道大多数都是椭圆的?你能给我基本解释一下有关宇宙大爆炸的相关理论吗?”在高中物理课上,我曾今这样问过老师,他沉思片刻后说道“你的问题真有意思,不过这和我们讲课的内容或与考试有什么关系吗?如果你喜欢研究,我们课下再讨论!”于是,物理老师就把这些问题一带而过,因为课后几乎找不到他。到了上生物课,我又问老师:“请问细胞核是如何像大脑一样控制细胞器的?”然后老师说:“我们先把课堂任务完成,等私下我给你找些资料,你自己看看。”后来就什么都没了,或许是生物老师太忙,我三番五次的问,但每次都被忽悠了,于是我肯定的告诉自己:“其实老师也不懂这些问题!”所以我决定弃理从文,至少文科老师能回答我这样的问题:“为何自然选择人类的存在,我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然后老师以睿智肯定的目光看着我,说道:“意识产生之前,很多事物都存在于概率波动状态,而人就是不小心从无数的概率中出现了,这是偶然中的一个必然结果,而既然有了人类,我们该做的就是把握当下,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比如现在面临高考,所以你存在的意义是好好学习,至于学习后又干什么,你自己决定吧。”

老师的话让我感到危机四伏,要是我在问,他的解释一来让我倍感学习的压力,二来更让我满头雾水,或许不问,我还会更清楚些!但内心还是很佩服老师的:原来懂哲学的人就是把大家都能看懂的东西说的鬼也听不懂,但你又不得不崇拜他,因为他就是比你智慧比你渊博,只怪自己学识浅薄,不明白其中的精髓罢了。

不知为何,一个文科性思维的我却总喜欢研究一些偏理科性的东西,但就是喜欢,一旦爱上了就没办法,所以现在就找一些平衡性的,既兼理又从文的东西去了解(比如意识)来到大学,求知欲更强了。我去听了一场有关于宇宙基本理论的科普型讲座。听课中,一直有学生提问,我记录几个比较有意思的片段: 一个男生问:“讲师你好!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宇宙大报纸之前是什么吗?”只见讲师胸有成竹的回答道:“大爆炸之前,没有时间,时间只能跟物质和能量一起产生,所以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就像你问在地球上,北极的北边是什么一样!” 而某人又问:“那能说一下正在膨胀的宇宙要膨胀到哪里去呢?”讲师还是胸有成竹义正言辞的回答道:“你不能在没有对象的定义之前就有空间的概念,所以我们描述宇宙必须使它与自身的空间一起进入到一个更大的尺度中去。如果用‘从外面’看的方式去想象宇宙,也是错误的,因为宇宙之外什么都不存在,所以这个问题也毫无意义!”那个学生移动了一下他的眼镜,点了点头,台下的听众们给了激烈的掌声,于是没人提问了,每个人都假装学到了真正的知识。

可是我猜一下,就连这个讲师自己,在他独自静思的时候,至少也有那么一会儿,对大爆炸是什么而感到大惑不解。连他自己内心深处都会意识到,虚无中永远不可能有什么东西产生出来。

二、对此书的基本认识

人们对宇宙的理解似乎走进了死胡同,直到最近我们才认为知道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但实际上,宇宙的百分之九十六,是由暗物质和暗能量构成,并且科学家们对它们是什么几乎一无所知。现在人们接受了大爆炸学说,而其学说里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为什么宇宙精心呵护着生命?用传统的理论是难以回答这个问题的,所以本书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如果不考虑生命和意识,我们当前关于物质世界的理论是无效的,也绝不会使它有效。本书提出,经过数十亿年无生命的物质过程后,迟来的和次要结果所产生的生命与意识,绝对是我们理解宇宙的基础。这个新观点就是“生物中心主义”。是的,一个简单但却激进的观点常常撼动知识的基础。“世界不是平的”这一惊人发现,挑战并最终改变了人们对自身的感觉和与世界的关系,就像对十五世纪的多数人来说“地球是由岩石构成的圆球”这一概念是荒谬的。而此书也完成了世界观的一个转折,他用革命性的观点把这个星球“倒转”过来,是生命创造了宇宙而不是相反,说实话,我对他的基本理论不是特别的肯定和理解,我觉得生命和意识起到了推动宇宙发展的作用,但他的观点却带我打破了关于生命、时间和空间甚至死亡的观念,他让我相信生命是不朽的,伟大的,神奇的。他让我用新的眼光和方式观察、认识真实的世界。

“意识”意识是十分令我着迷的,在哲学中,人们把意识定位为一种大脑或精神的活动,它是大脑的产物,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反映,但我并不满足于这种解释,因为我更好奇你脑子里的一群分子是怎样使意识产生的?或许此问题正中科学界的下怀,因为现代物理学什么都没解释,而生物学也在为此苦苦研究。落日的美丽景观,恋爱的奇迹,对美食的偏好„„意识是怎样从物质中产生的,科学对此无法作出解释,这也吸引着我不断对其深入的研究,也许最终我仍无法给自己一个答案,可追寻真理的过程却是幸福愉快的。此时,先把这个问题摆在一边,让我谈谈读这本书后我对生命的新认识。

一开始,世界上有什么?我们的科学对生命的解释很多,能解释的甚少。在家乡,我吃过晚饭后,往往喜欢到田地里走走,感受清风和落日前暖暖的阳光,就在那个时刻,我才仿佛感受到生命的真实存在,尤其是看到夕阳把半边天的云都染成花朵的那一刻,我看到的阳光就好似天空洒下的无数珍宝,你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生命是如此的美好!” 我往往是太阳落山了才回家,渐渐暗淡的天色使步行小道有些若隐若现,池塘虽有蛙声阵阵,但你依然觉得一切都很平静,我放缓脚步,好好听听这夜间生物对黑暗的演奏!灯光亮起来了,那是在杂草中闪烁的萤火虫,我好奇地请走过去想抓住一些,可他们的灵敏度超出我的想象。但在杂草的根茎处,仍有几点微弱的光在闪着,我觉得这一定是它们小小的分卵,它的身体中存在一种原始属性,就像五亿年前从寒武纪的海洋中爬上岸的某种三叶虫那样。现在我和那些萤火虫,是彼此进入对方世界的活物,从根本上讲,一直有联系,但我不知道,我与萤火虫这个小小的互动与宇宙中的其他某两个物体的互动是否不同,难道这种原始的小虫子只是原子的另一种聚集——蛋白质和分子的旋转,就像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那样?这种聚集是否能用机械的逻辑的来理解呢? 就是这种简单的巧遇,使我不仅通过意识的彼此纠缠而与萤火虫产生了联系,他更体现出了某种神秘的和暗示性的东西,我无法解释这种东西,他似乎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乔治•伯克利所说的那样:“我们能感觉到的,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感觉。”我不知道是否如此,我站起身走开了,笼罩在这些萤火虫小世界上的疑惑也消散了。

生命的普遍性质就是好好活着,珍惜每时每刻,去做我们该做的,但其特殊性质又经常使我们思考做这些事的意义和目的。人们往往很难理解自己的一些遭遇,但是事出必有因,只是我们太多时候不愿接受自身的某些东西,正如大多数青少年失恋后不冷静思考这场恋爱一开始就不适合彼此,可他们却喜欢把错误归结于自己的相貌、地位或对方一些微不足道的缺点上。想要看清生命,就需要看到生命的特殊性,我觉得它就是你的精神!

它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超越了死亡!但对现今的人而言,有多少人真正明白何为时间何为空间,有多少人能坦然面对死亡?人们只把这一切视为一种利用工具,利用久了反被其变成“笼中鸟”,在此不做任何世俗性的批判,因为我要谈论的是一个有关于生命的没好话题!

“人们的精神不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而完全毁灭,他的某些部分将永生。” ——本尼狄克特••德•斯宾诺莎:《伦理学》 宗教可以不断讲述死亡后的种种经历,但我们何以知晓那是真的呢?物理学告诉我们能量永远不灭,我们的头脑·心智及其对生活的情感都由电能操控,因而这种能量与其他的一切那样,绝不会消失和终结,这种说法在理性上是非常美妙和充满希望的,但我们增么肯定我们还能体验生命的感觉呢?当今的科学世界现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提出解脱之道,或许我们没有那个必要去理解这些。永生是一个让人迷恋的观念,但这个观念并不表示时间或空间上的永久存在,而是你精神所体现出的一种影响力,能将这种伟大的影响力扩大并感染给后人,难道不是一种永生?在你活着的时候只是多了一份“自我感知”的实体存在感,可对别人而言,你也是意识对客观实在的一种反映,而且并非所有对此有永久反映。这么说或许过于冷漠了,但正因如此,生命才需要你选择那些能让自己活得更充实更精彩的事,所以选择强大精神的影响力,这至少使你永远活在那些爱你的人的生命中。

也许说这么多仍没有确切提到该如何具体的把我和运用生命中那些美好的特性,因为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不同的,但说了这么多后你是否对自己的生命有新的思考?最后只能用爱默生的话来总结了:

“倘若我们在她(自然)面前衡量我们的个人力量,我们极易感到命运弄人。但若我们将自己与工作融为一体,就会感到自己充满了劳作者的心灵,清晨最初那一片宁静就会驻留于我们内心,我们会感到重力和化学深不可测的力量,而高居于这一切之上的,则是以最高形式先在于我们的生命。” 对此书的读后感总结

因为书中涉及的深度并非我短期就能参透的,所以对此书的各种感想都随心而发,对书中的具体内容也就不作过多解释!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些,该书或许无法使你读完就能接受作者(罗伯特•兰扎——美国)的观点,但他却带你游走了一段关于宇宙·生命·意识同万事万物关系的旅程,而最终他又让读者回到原点,感受当下。可此时此刻你会发现,你观察到的世界与以往相比有大不相同,这就是我读《生物中心主义》的感受。结语:你所见到的,并非是真实的。我们感觉是真实的东西是一个与我们的意识有关的过程。(生物中心主义第一原理)

下载《精要主义》读后感(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要主义》读后感(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主义读后感1000字

    专业主义读后感(一) 大前研一是亚洲知名管理学家,这在西方管理占据管理理论主流的情况下,很不容易。按道理哪里经济越发达,商业活动模式越活跃,哪里应该出第一流的管理学家。因为......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黄水利《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中的价值观和基本原则不胜枚举,每一个原则都可以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联想。但是诚如德鲁克所言:“因为管理涉及人们在......

    《个够主义》的读后感

    关于“个狗主义”的一点思考我们要谈论一个时代和一个群体的精神,必然要涉及到那个时代和那个群体的文化。是文化塑造了人,是文化塑造了精神。西方个人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是离不......

    专业主义之读后感[定稿]

    专业主义 ----读后感 有幸拜读了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初次阅读就深感体会良多。许多原创性以及富于启发的思考路径,给我很大的启迪。也确实发散了我的思维。 大前研一——......

    专业主义读后感(最终定稿)

    何谓专家 ——《专业主义》读后感 相信许多人和我有一样的见解,我们通常所说的的专家,一般就是指具有某种专业知识的人才,或者说是专门从事某种职业并在职位上小有成就的人。然......

    邓小平主义读后感(共五篇)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邓小平文选》的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邓小平一生中思想的最精髓对中国影响最大的部分,无疑是《邓选第三卷》。里面收录了邓小平一九八二年至一九九二年的......

    及格主义 读后感[推荐阅读]

    “虎妈教育”的思考——读《及格主义》有感 罗沐天 今年,我利用假期休息的时间阅读了一本书——《及格主义》。《及格主义》是教育家方柏林的著作,讲述了教育完美主义让很多中......

    《极简主义》读后感4000字

    《极简主义》读后感4000字张生【前言】今年开学前,别人给我推荐了这本书—《极简主义》,我买来一读之后很是认同,也践行了一些书中所讲的道理。今特整理成读书笔记,以和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