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杜尚访谈录》读后感1500字
《杜尚访谈录》读后感1500字
巴尔的摩子弹
这本书开篇有一句杜尚的话: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刚开始,不是特别理解,总体感觉杜尚此人,刻苦、有才,但也特立独行,反叛一切。但是随着阅读的继续,快到书的后半部分,才慢慢理解了这句话,才开始更加喜欢杜尚,更加了解了他的伟大,他对西方艺术史的革命的卓越贡献。严格来说,我觉得杜尚是一个哲学家,但是他用他的绘画和“现成品”来表达他的哲学思想。他的思想,比如:“艺术的真理是不存在的,我什么都不信,因为相信使人产生幻想。你必须扬弃美和丑的区别,扬弃高低的等级,因为,所有美丑高下都是人为的相对标准,而人们又如此习惯于把相对性当绝对性去维护后果必是让人心有了定见和陈见,然后导致我们本该自由无碍的心被束缚住了”.这句话给予我很大的震撼,他怀疑一切,怀疑理性,怀疑所有规矩,因为这一切都是人为设定的。他甚至怀疑科学,因为科学也只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设置的一些规矩,并不一定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任何一成不变的东西都是可变的,任何标准都是人为的。就像书中所说,“他的作品里找不到自我,他是无我的”,他是达到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的境界的。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认识,觉得艺术是高不可攀的,搞艺术的人都是天赋异禀的天才,然而杜尚说,艺术是与其他人类活动无二的事儿,艺术并不比其他人类活动高尚,搞艺术的人也是普通人。这是多么诚实的表达!在所有人都为自己从事艺术而沾沾自喜、自觉高人一等的时候,杜尚彻底地揭开了艺术神秘的面纱,告诉世人:生活的过程、生活中的事件就是艺术。你无论做什么都可以都可以被视为创造性劳动,你无论是什么人都可以视自己为艺术家。这个境界正好是禅宗主张的视生存为艺术的境界。这样,就等于告诉所有人,不用仰视艺术、神话艺术,每个人的生活就是艺术,每个人都可以是艺术家。这让我想起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很薄的一本书,然而全书都透着诚实的语言,详实而准确的记录,反映了江村的农民生活、生产、人际关系等。令人信服。也许,无需多少技巧,也不论在哪个领域,最诚实的东西一定是最好的,最能打动人心的。
“从建立到守成,然后排斥异己,僵化”.艺术历史的整个过程都是这样一个主题的反复变奏。杜尚用一句话预示了艺术的未来,也明确的表达了他反艺术,反一切规矩的思想,“艺术等于吸毒”、“ 一切立规矩的企图都是错”,“现成品”的出现则把杜尚让艺术非艺术的意图表现得更加彻底了。“这只能说明,一个美丽的思想,一个高超的境界,自有一种低档不住的魅力,它不需要自我彰显,鼓噪吹捧,()这是真理的品格。那么,反过来说,一切自我彰显,鼓噪吹捧的东西,差不多是自身薄弱的补救。这个理解应该不会错的”.杜尚只是一个非常单纯的人。这是他一贯的行为方式。可是他最为单纯的行为方式在世人眼中却有着不可解释的神秘性。
反传统在现代已经算不得什么,差不多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时髦风气,绞尽了脑汁推陈出新,是现代艺术家们心机与精力投注的重心。然而,反艺术这一步却谁也不敢迈出去,连毕加索也不敢。但真正论起来,杜尚艺术的本质要放到哲学的意义上去看,他一直坚持要把艺术变成思想的表达。
他不仅摆脱了艺术的局限,也摆脱了做人的局限。至此,更加能理解他“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这句话,画成为服务于思想的工具,不再是取悦视觉的东西。把艺术全盘否定之后往哪里去?艺术是什么?艺术应该是生活。他说:反艺术和为艺术其实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对杜尚来说,真正的自由是无可赋形而不附着于任何名称的。
艺术是有限的,而非艺术是无限的。放下一切:对理性的依赖,对自己的期许,对人类的看重,对世界的目的。这是豁达的人生。
可是,杜尚的人生又有谁能模仿,对当今的人有多大的借鉴意义?恐怕也没有多大意义。他思想的高度是常人不能及的。他对世人最为可贵的还是诚实,让人们对艺术有了除昧,有了新认识,甚至也让我们思考,如今的科技进步,人类文明就一定是好的方向吗?毕竟,我们还远没有认识这个宇宙。在他将这一切打破后,艺术该向什么方向发展?答案是,生活就是艺术。
第二篇:三国演义读后感(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
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二、「的芦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
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
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
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
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三国演义读后感专题:http:///s/sanguoyanyi 发表99
第三篇:导师访谈录读后感
《导师访谈录》读后感
这本书记录了学生对新加入学院导师团导师的访谈。通过对导师的采访,分享了导师求学,行医,成长的心路历程,深切体会了导师在服务中医药事业发展,致力于学生培养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与奉献。学姐学长的笔触所体现出的导师对事业孜孜以求,对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阅读这本书对我的心灵也是一次净化。
导师们一直把中医比作一个宝库,等待着后人揭开它的封存,让它可以闪闪发光。而作为中医青年学生,继承中医靠的不是固守,而是推广和发扬,“发皇古义,融会知新,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中”。相信同学们会牢记老师们的告诫,在研究探索中医及其经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老师们教导刚刚接触和认识中医的医学生,要想进一步的探究及深入了解中医,前期需要全面搜集大量文献资料、医案医语、古代各家文化等各类资料,可以去走访名医故居和博物馆,亲身感受一下。之后就是资料的梳理和整合。学会提炼学术思想和总结临床经验,会是一大挑战。不同学派有着其独特的学术观点和用方用药方式,都是值得我们探索的。
医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最多的是医学知识,也就是“术”,而要真正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仅仅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医疗环境的日趋复杂给临床医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导师们教导我们引导学生树立‘医学是一种神圣的使命’的医学信仰,并将‘自省、专注、慈悲’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
老师们在每次采访中的讲话都会触动学生们的心灵,“人文关怀也是医生的能力之一”“永远要记住,病人是‘全身赤裸’地站在你们面前,一定要注重人文关怀”,采访的学生纷纷表示导师们的这些话语让他们真正地感受了“医者仁心”的魅力。
包括学姐张涵瑜在后期吐露出真情实感:“讲座上播放的每一个镜头,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让我印象深刻,随着视频里情节的发展,我的大脑迅速地运转,到了关键的时候我都要想想,如果换作是我,我会怎么做?我该怎么做?我做的每一个决断会给病人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总之,不光是想到对这个病人我要用什么药去处理,还会真的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在言语和医疗行为上谨慎对待,因为作为医学生,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医好自己的病人,不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我都会顾及„„这样的采访对我的帮助真的很大,非常棒!”在导师们看来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对于急危患者,任何一名医生都会挺身而出,没有时间去想“该不该”。
就是这些优秀导师们的身教示范,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大医精诚和仁心仁术’的真谛,也油然产生了对自己选择的这份职业的热爱和敬畏,通过了解老师们的事迹加深了对医学的理解,我便尝试着用‘心’去体会医学大家们的信仰,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很感谢老师们不仅给予我们学业上的指导,更让我们从医生经常面对的‘情理法’问题中,体会到真正的‘大医精诚’。
传:传递、传授,承:托着、接着、继承。传承是我们对于学问、技艺、教义的延续与发展,自古及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师徒传承。因此,导师们的谆谆教诲尤其重要。
导师强调作为一名中医青年、一名医务工作者所需要具备的责任和担当,并希望同学们在医学道路上能够拥有足够的勇气去迎接未知的挑战,在挑战中磨炼意志,在困难中茁壮成长,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人才。林琳和宋莉君老师分别从自身学生工作出发,表达了对同学们的关切与不舍,鼓励大家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压力,处理好升学以及就业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困难。
导师还教导我们,所谓“大医精诚”,医者不仅要医术精湛,还得有良好的品行,心怀治病救人之仁心,不因为患者贫富的差别而区别对待,更不能贪图财利,而失去医者之德行。另外传承中医药,“师古”是必须的。向古人学、向前人学是学习和传承中医药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墨守成规、依葫芦画瓢地学,而是创造性地学习,这样才能使中医药在传承的基础上快速发展。
我自己也是有所感悟: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会经常受到他人的帮助。但有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去感激和回报,尤其是对待身边的人。作为在校大学生,担当的意识更应该时刻谨记。从思想和行为上,我们都应该勇于担当。做好份内的事情,犯错时敢于认错、善于反思,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不断成长。
成为优秀的医生很难,但并非遥不可及,我们不仅要拥有过得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怀揣一颗仁爱之心。对于每个中医人来说学医是终生的事业,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忍耐来自内心的不安和焦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勇往直前,享受其中的乐趣,并且在乐趣中成就自我。
对于读研这个问题,老师表示,读研只是诸多选择中的一个,制定真正适合自己学业、职业发展的规划才更为重要。他们鼓励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合理安排好学业与学生组织、休闲娱乐的时间,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因此我们要牢记前辈们的经验及教训。我们要通过老师们的点拨,端正自己的行医姿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见和重拾那些也许零星散落在不引人瞩目角落里闪闪发光的中医魅力。
作为一名医学生,以后或许会把悬壶济世挂在嘴上,但是通过跟导师的交流,觉得应该把救人放在心里。医生这一神圣的职业需要并且值得我们为之付出一生的心血,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随着祖国医学的日益强盛,我们中医学生拥有比往日更多的机会为其发展添砖加瓦。就像顾院士激励我们的那样:挑战经典,挑战权威,挑战自我,挑战未来。拥有未来的我们要奋发要向上要不负前人的殷切期盼,把中医发扬光大!
原来的我对医学道路有着些许的迷茫,但是通过这次的阅读,我看到了医途的艰苦,感受到了失败的可怕,但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心中多了份坚定,道阻且长而志不移。
因此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绝对的成功,不应有任何失败可以侥幸地出现在我们的词典中。尽力而为,尽全力去学习,去思考,去突破……正如一位老前辈所说: 挑战经典,挑战权威,挑战自我,挑战未来。拥有未来的我们要奋发要向上要不负前人的殷切期盼,把中医发扬光大!
当我们穿上白大褂后,就应当以此生去践行那四个大字:大医精诚。
第四篇:《杨澜访谈录》读后感
《杨澜访谈录》读后感
前段时间,我读了《杨澜访谈录》一书,此书以社会各界精彩人物,精彩话题为特色的访谈类书籍,它关注人的性格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与文度,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揭示“历史背后的历史”,更在对过去的反思中透射出人类智慧的光芒。
人的故事,最能引起人的共鸣,人的故事,最能丰富人的内涵。《杨澜访谈录》带你走入那些个性鲜明的心灵世界,描述了社会各界精英在平谈生活中体现的社会责任感。通过阅读本书,使我掌握许多精髓,深有感触。
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不但为访谈中各种人物事迹感动,更为作者杨澜为取得第一手资料而不畏追求而感动。我觉得这是敬业责任的根本,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那么容易,光环的背后原来都是汗水和泪水。一个人只有脚踏实地做事,才会敬业,才能对工作有责任感,才能在自己的普通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做为一名交管总站工作人员,我们要感谢那些为了事业的辉煌夯实坚实基础的前辈们,我们要感谢那些带领单位朝着更好方向发展的领导者们,我们要感谢那些奋斗在第一线为事业默默无闻作出贡献的同事们。对此,我们要学会每天提醒自己,为现在所处的环境和机遇,为能遇到这样的领导、同事而感恩。读了这本书后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一定要成为一个懂得踏实工作,爱岗敬业的工作者。
单位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搭建了良好的工作平台,我们只有把责任装在心里,学会承担,踏踏实实做事,才能做到无愧于心,才能始终保持积极地工作态度,朝着自己的目标去不断的努力。责任在肩,身体力行,我们都要懂敬业、负责任,成为单位最需要的优秀工作者。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第五篇:《明星生活访谈录》读后感
最近看了一本书,明星生活访谈录,主要讲述是电影《爱情呼叫转移二爱情左右》里面的主要女主角大龄女青年与十二位型男之间的爱情故事,而这本书主要内容是一个记者采访这十三位明星的对话记录,对话内容是他们的生活中的故事,女主角是林嘉欣,男主角有邓超、范伟、古巨基、黄渤、黄磊、黄小明、林申、陆毅、聂远、苏有朋、佟大为、张峻宁,看完这本书我了解到了明星们的生活,他们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也是付出了很多,看到他们的爱情宣言更是体会到他们对爱情的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