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xiexiebang推荐)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
点击数:459 次
录入时间:2009-11-16 14:00:00 编辑:zss08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各个模块中都安排了科学探究或物理实验,这些物理科学探究或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生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最终使学生养成不畏挫折、乐于探究、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一、物理实验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
物理实验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精选学生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实验教学。例如,在《长度的测量》的实验中,给学生准备的实验器材是笔筒,让学生用游标卡尺来测量笔筒的内、外径和深度,把学生的日常用具变成了实验器材;在讲授关于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时,首先用手指把板擦按在黑板上,让学生判断出板擦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方向与板擦相对于黑板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总结出计算静摩擦力的方法:当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利用物体的平衡条件求出静摩擦力。然后让板擦沿黑板匀速下滑,并给出所用的压力和板擦与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学生会判断出板擦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方向与板擦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最后让学生总结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种计算方法:⑴当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利用物体的平衡条件求出滑动摩擦力;⑵利用公式F=μFN通过计算求出摩擦力。再如,演示反冲运动的现象时,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猫被反冲到空中的视频片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猫被反冲到空中的原因:猫、水管和水构成一个整体,当水向下高速喷出时,在内力的作用下,猫、水管要向反方向运动,猫被反冲到了空中。这些实验使学生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和与物理
学相关的领域,积极思考,并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生活中的这些问题。
二、物理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变革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教学必须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实践,满足他们的实践需要,保护和扶植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为了顺利完成知识内容,让学生在指令下机械地操作,使学生实验流于形式,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自主时间,满足他们的实践需求。
例如,在做研究单摆的实验中,让学生首先对不同的单摆分别测定30个周期的时间,通过学生的研讨,发现问题“:单摆的周期为什么会有很多种结果?”。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并总结出原因:测量方法的不正确、摆长的不一样等。通过讨论学生注意到了实验中的细节,这要比教师一味的讲解效果好的多。再如,在演示惯性现象的实验中,让学生演示从粉笔下抽出纸条,开始学生抽出纸条的速度比较慢,粉笔倒了。于是有的学生会提出用一只手将纸条拉平,用另一只手击打纸条的方案,于是实验成功了。学生只有主动地亲身参与实验教学,才能真正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才能学会主动交流与合作,才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三、物理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意志培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轻知识、重方法;轻结论、重过程”,更应当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今中外的科学家都是品质优秀、意志顽强,可以说意志品质、情感态度往往比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意志和情感的培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语言、行为、情绪情感的发展变化,在实验中和实验后要适时对其进行总结和评价。
例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纸片、粉笔头同时下落的情况,学生会有“重的物体下落快”的想法。再让学生观察“纸片与纸团”同时下落的实验,学生会想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无关”。于是学生会发现问题:“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无关,为什么会出现粉笔头比纸片下落快的现象呢?”。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空气的阻力作用非常小时,物体下落的一样快”的观点。此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总结:“我们现在知道了物体下落的规律: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无关,当空气的阻力作用非常小时,物体下落的一样快”。然后要对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想法的学生进行鼓励“: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向某某那样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提出“空气的阻力作用非常小时,物体下落的一样快”想法的学生,加以肯定“: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向某某同学那样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接下来向学生出示:粉笔头、纸团、钥匙、板擦、锁等物品,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通过“两个不同粉笔头”同时下落的实验“、粉笔头与纸团”同时下落的实验或“纸团与钥匙”同时下落的实验等验证上面的观点。再引导学生得出“没有空气时,纸片和其它物体下落的一样快”的推论。然后教师出示“牛顿管”验证上面的结论。最后进行总结:“今天,我们不仅学到了物体下落的规律即„没有空气时,纸片和其它物体下落的一样快‟,而且发现了自己的缺点,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克服自己的不足取得成功。”这让学生既享受了自己的成功,又学会了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充满勇气和信心,最终将科学的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意志情感。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广大物理教师作为实施实验教学教的主体、实验教学过程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新课程理念的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学生实践与传授知识、情感培养与教学进程的关系,成为新课程标准的拥护者和受益者。
第二篇: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能使学生在知识、智能、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在现在的新课程改革下,物理实验对科学研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授以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更多地让学生去思考:“我要做什么?我会怎么做?我为什么这么做?我还能怎么做?”。另外,从近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题来看,试题注重考查能力和方法,体现新课标要求,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开放性、拓展性、探究性和设计性等特点。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素质教育考试中提高实验的得分,成为我们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实验的转变
新课程方案将“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方面整合起来,作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研究制订高中阶段各个物理实验具体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实现知识、能力、态度有机整合的载体,并进一步形成高中物理实验学习的总体目标,为物理实验学习明确了方向。
1、“物理实验”提法的转变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将“物理实验”的提法变为“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使物理实验有了更广泛的含义。它包含“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处理、分析数据,形成实验结论和进行表达交流等一系列过程。
2、物理实验教学的转变
物理实验,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并且多给学生提供独立设计实验的训练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探索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授以学生实验的基本方法,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与物理规律、物理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完成实验探究过程。
3、新课标所要求的实验数目增多
以往的《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验中,必做的有19个,选做的有3个,共22个。现在《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必做实验有39个,范例有33个,活动建议17个,必做和选做总共有89个,很明显,新课标对实验数目的要求比以前大纲的要求更多。在必做实验的39项中,比较容易让学生动手做的大约有21项,在选做实验的50项中,比较容易让学生动手做的大约有13项,再加上像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这样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等等,比较容易实现的学生分组实验大约有40项。这充分说明了高中物理新课程比以往更加注重物理实验的教学。
4、新课程对实验要求的呈现方式不同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对实验要求的呈现方式上有所不同。对于必做、选做的演示和分组实验,在《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而《课程标准》则是以不同的行为动词对实验给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用“测量、测定、操作、会、能、制作、设计”等行为动词表示对独立操作的不同层次要求。用“观察、实验、探究”等行为动词表示对实验经历的不同层次要求。
二、影响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问题
1、过分迷恋现代技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得部分教师过分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使一些原本可以给学生演示或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却用多媒体来展示,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
2、程式化实验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或教材中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注意事项,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进行简单的机械操作去获取所要求得到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
3、试题实验
教师编制的大量实验试题,让学生用笔“做实验”,大量的物理规律和公式代替了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挫伤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使实验教学仍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
4、变学生实验为演示实验
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任务较重,部分教师为节约时间,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实验由老师一人包办,形成“教师演,学生看”的单一模式。
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仍然是白纸黑字的理论考,造成很多教师依然在有意无意地强化现成的规律与概念,强化解题技巧,甚至认为学生做不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做法,实验的作用并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加强。
三、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措施
1、吃透教材,注重方法
1.1、紧抓教材的基本实验,探索实验原理
物理实验的“灵魂”是实验原理,要让学生知道这个实验为什么这样做,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不这样做还能怎样做,那一种做法更好,更可行。这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一个关键。1.2、认识基本实验仪器的用途,正确选择和使用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是实验的工具,实验仪器的使用是实验的基础。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实验仪器主要有以下十三种: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称、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对这些常见实验工具不仅要知道其用途,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甚至要知道实验仪器的原理。
1.3、注重实验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有等效法、累积法、控制变量法、留迹法、图像法等,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常用的实验方法,这对学生准确把握和深刻领会实验是很有好处的。比如:在探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现有条件是无法直接测量碰撞前、后两小球的瞬时速度。但是,可以利用平抛运动的规律,把难以测量的瞬时速度转换为容易测量的水平方向的位移。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就用了等效法(用位移代替速度)、累积法(重复打了许多点)、留迹法(用复写纸留下小球落地后的点)等物理思维方法。
在实验中通过找各实验中的思维方法,并使这些思维方法深入学生的脑海中,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和解决陌生物理实验题的能力。
2、充分发挥教材实验的作用
高考物理实验,不是简单的照抄教材上的实验,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课本,要在弄懂课本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2《运动的合成》教学中,可把用来说明合运 动与分运动关系的教师演示实验,改成探究型实验,提出问题,让学 生用此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结论,可深入挖掘它的功能。探究问题如下: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什么运动?
(实验:在红蜡块匀速上升的同时让玻璃管水平匀速运动,用描点法判断)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与另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什么运动?
(实验:在红蜡块匀速上升的同时让玻璃管水平匀加速运动)③、同向或反向的两个分运动是什么运动?
(实验:在红蜡块匀速上升的同时让玻璃管匀速向上或加速向上时,红蜡块一定直线运动)教师对学生的结论和实验给予肯定之后,帮助学生规律整理结论。
3、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
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也是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能为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创造有利条件,利于学生接受。演示的形式不要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应变为“教师导,学生演”,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比如,在进行《力的分解》的教学中,为了演示重力的两个分力,可准备一把塑料长尺,将长尺成倾斜放置,再将黑板擦或粉笔盒放在尺子上面,物体沿尺子下滑的同时,物体压紧斜面的力使的尺子弯曲,这样演示的效果非常明显。象这种比较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来模拟物理过程,创设物理情景。
4、改“测量”、“验证”实验为设计型实验
在近年的高考物理实验中,设计型实验占有很大的比例,突出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迁移应用能力。设计性实验试题的背景多为新情景问题,其原理或方法源于教材。实验设计的关键在于实验原理的设计,它是进行实验的依据和起点,它决定了应选用(或还需)哪些实验器材,应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编排实验步骤.而实验原理的设计又往往依赖于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条件)和实验要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把“测量”“验证”型的实验变为设计型的实验,对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大有帮助。比如可将“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改为如下的设计性实验:
下面是五种不同测量电阻实验的分套器材,请根据各套器材设计不同的实验,且比较哪种方法测得电阻值较准确,分析其原因。
共用器材:待测电阻R(10Ω0.5A),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1)伏特表,安培表各一个,共用器材;
(2)伏特表两个,电阻箱一个,共用器材;
(3)安培表两个,电阻箱一个,共用器材;
(4)伏特表一个,电阻箱一个,共用器材;
(5)安培表一个,电阻箱一个,共用器材;
上述改进后的实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有效地巩固和应用了测量定值电阻的方法(①伏安法;②欧姆表;③替代法;④串联分压、并联分流法;⑤半偏法等)。
5、实验工具取源于生活,实验过程体现生活中的科学
物理实验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精选学生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实验教学。例如,在《长度的测量》的实验中,给学生准备的实验器材是笔筒,让学生用游标卡尺来测量笔筒的内、外径和深度,把学生的日常用具变成了实验器材。这些实验使学生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器材,把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物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起来,将难以理解的物理现象以及概念原理结合日常的生活体验进行讲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物理既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培养学生"见物思理"的学习意识。例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时,可从生活实例出发用实验来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实验1:让粉笔头和一张展开的纸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
(现象:粉笔头先落地,得出“重物比轻物落得快”的结论。教师强调指出这个结论与某些生活经验相符,进一步控制质量相等进行探究。)
实验2:让相同质量的展开的纸和纸团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
(现象:纸团先落地。否定实验1的结论,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张开的纸受到的阻力比纸团的大,下落快慢与阻力有关,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3:让质量不同的粉笔头和小钢球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
(现象:几乎同时落地。肯定实验2的结论)
实验4:抽去“钱羽管”中的空气,观察无空气阻力时物重不同的物体下落情况。
(现象:“钱币”和“羽毛”同时下落。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不是由物重决定的。)这个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相违,此时学生的情绪反映强烈,思维活动被引到了高峰,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和抽象,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6、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
教学中利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但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就很难做到或达不到效果。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
7、注重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实验教学是以科学、简洁、美妙的实验为主要手段的教学,实验有展示自然神奇色彩的魅力,这就为我们实验教学趣味性提供可行性依据。启发性与趣味性是紧密相连的,二者有机结合,就能吸引学生,这要求我们设计实验要内容典型、立意明确、仪器简便、操作简单、现象鲜明。例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时,设计“铁球碰鼻”的实验,将大铁球用绳子悬挂在教室天花板上,将铁球拉离平衡位置,让铁球刚好碰到鼻子,然后释放铁球,铁球摆过去,又摆回向学生“打”来时,会不会打到呢?结果是全班同学都虚惊一场,学生顺利“脱险”。这一实验把机械能守恒定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启发着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客观世界。
8、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
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时间,满足他们的实践需求。例如,在演示惯性现象的实验中,让学生演示从粉笔下抽出纸条,开始学生抽出纸条的速度比较慢,粉笔倒了。于是有的学生会提出拉纸条必须快速、水平的方案,于是实验成功了。学生只有主动地亲身参与实验教学,才能真正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才能学会主动交流与合作,才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第三篇:基于新课标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路径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路径
摘 要: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实验在物理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致力于在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就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现状来看,我国高中物理在实验教学方面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即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当前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解决思路。
一、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教学设备上的投入也随之加大,尤其是在购置物理实验仪器设备上。尽管大多数学校在实验仪器方面都进行了不小的改善,但仅仅只注重硬件设施而轻视实验设备的购置,使得在具体的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实验设备不齐全、实验器材数量有限,导致大多数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一现象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2.重理论而轻实验
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大多数教师仅仅只注重孤立的教材知识的讲解,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述实验原理,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内容,而不注重实验课程的开设。这极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
3.实验教学方法滞后
在当前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由于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了解不充分,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在设计实验教学方案时花费的时间较少,导致实验教学方法滞后,实验教学模式过于僵化,没有将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出来,也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思路
1.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物理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验性并重的学科,其问题大多是抽象难懂的。而实验教学能够将书本中抽象的知识点更加直观、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实验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
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这一实验中,教师可首先将学生两两分组,然后进行这样的实验:A同学手拿一只彩色画笔,B同学牵动一条宽约1cm的长纸带,使纸带在A同学的笔下沿着直线缓慢向前移动。此时,B同学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点击纸带(如每秒1次或每秒2次),比较一下A、B两位同学谁牵动纸带的速度变化最小,要求说明相邻两点的距离与牵动纸带的速度有什么关系。
2.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较为难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单方面地对教材进行讲授,而不注重实践,那么即便教师将物理知识讲得再通透,也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因此,采取实验教学极为必要。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将物理中抽象的知识结合实验展现出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
3.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模式的先进与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本着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原则,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认真设计实验教学方案,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而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同时,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建华.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7):84.[2]迟元宏.关于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策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24).[3]张绍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点滴体会[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5):43-44.
第四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读后感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读后感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读后感
书中提到,目前静电的利用以有多种,如今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复印等。
特别是以煤作燃料的工厂,电站,每天排出的烟气带走大量的煤粉,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严重地污染环境。利用进电除尘可以消除静电中的煤粉。如图1是静电除尘器的原理示意图。除尘器由金属管A和悬在管中的金属丝B组成,A接到高压电源的的正极,B接到高压电源的负极,他们之间有很强的电场,而且距B越近,场强越大。B附近的空气中的气体分子被强电场电离,成为电子和正离子,正离子被吸到B上,得到
电子又成为分子。
电子在向正极A运动的过程中,遇到煤气中的煤粉,使煤粉带负电,吸附到正极A上,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下面的漏斗中。静电除尘用于粉尘较多的各种场所,除去有害的微粒,或着回收物资,如回收水泥。
但是在《高中物理教材(必修加选修)第二册》静电的利用和防护一节中,只阐述了静电除尘的原理及原理图,却没有提供相应的演示实验,供学生观察思考。
众所周知,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的和提高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不得不重视物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终身学习中应有的作用。
于是,在我的教学中,尽可能的设计出一些装置简单,可见度大,直观性强,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进行有效教
学。
一.器材:500毫升可乐瓶,健力宝易拉罐,长约22cm、直径为粗的铝丝,感应起电机、铁架台、十字夹、自由夹、试管夹,蚊香、导线,火柴等.
(1)取下可乐瓶底座,用炽热的粗铝丝,在底座中央烫一个孔,再在周围烫几个孔.
(2)待铝丝冷却后,距铝丝上端5cm处穿入一3号橡胶塞,并在胶塞上方的铝丝端接一根导线,然后将其插入底座中央孔中.
(3)用剪刀剪下可乐瓶的半圆形底部.
(4)用剪刀剪掉易拉罐的上、下底.在易拉罐圆筒侧壁距一端处用铁钉钉一小孔,在小孔内穿过一根导线并接牢.
(5)将接有导线的圆筒放入无底可乐瓶内,把该导线从插有铝丝的底座上任一孔中穿出,并将此底座盖在可乐瓶底部.
(6)将组装好的简易静电除尘器固定在铁架台上。
(7)将两根导线接感应起电机的两个电极上.
二.操作及现象
(1)用试管夹夹住一段蚊香并点燃,然后置于可乐瓶的口部,片刻可见缕缕青烟从简易除尘器上部的小孔中冒出.
(2)摇动感应起电机,当摇动五六圈以后便见青烟顿时消失,不断摇动起电机,青烟不再冒出.
(3)停止摇动起电机,并让两电极接触放电,马上又看到青烟重新冒出.
(4)再次摇动起电机,青烟再次消失,可反复实验多次.
该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课堂演示效果非常好,学生普遍反映情绪高涨,充分调动了积极性。所以以后的教学课程要多加入实验演示,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实现了素质教育。
第五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睢宁县李集中学 沙兴群 *** 教学背景分析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十节的内容,从知识网络上看它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是本章也是所有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通过本实验的教学,将进一步巩固学生分析电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强化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与认识,同时通过实验误差的分析,让学生能用辩证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内容及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基本原理方法,体验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2)会用解析法和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并求解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3)结合实验原理对本实验进行误差分析,知道误差的来源与减小误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识回顾和原理讲解,让学生知道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原理与方法;(2)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使学生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实验结果的分析;(3)通过实验原理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实验误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会运用实验手段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技能,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培养严谨求实的态度和不断求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原理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教学难点: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误差来源及其分析。
教学器材
电流表1只,电压表1只,滑动变阻器1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干电池1节
教学方法 讲授、分组讨论、实验演示 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
1.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基本原理:原理如下图1所示。
(1)由U=E-Ir可知,测出几组U、I值,作出如图1-1所示的U—I图象,图线在U
轴上的截距为E。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电阻
图1-1 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两种变形方法
① 用电阻箱、电流表测定?——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
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R与I,应用,几组数据,求E与r各自的平均值。
②用电阻箱、电压表测定——①实验电路如图3所示
求出E、r。为了准确,可多测
U1EUr1R1用,求出E、r。多测几组数据分 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R与U,应U EU22rR2
别求出几组E、r的值,再利用平均法求出E、r,即为测量值。
2.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误差分析
若采用图4(a)或(b)电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由两次测量列方程为
若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对图4(a)电路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式中E、r为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真实值。
对图4(b)电路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教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