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一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一、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说明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界定
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天堂”。传统课堂“重讲”,高效课堂“尚学”。要保证课堂在“尚学”下的高效,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优质化。只有保证课前、课中和课后三环节的精化、优化,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这里面既有教师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的优化——有效教学;也有学生学习态度、方法和过程的优化——有效学习。
所以,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从教与学的几个方面的有效性:
一)有效教学
1.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包含以下三点有效:
①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备课时制定符合课程实际和学生知识结构与认知能力的,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三维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
②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挖掘课程资源,恰当地将生活社会知识与学科知识点整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情绪和学习价值的目的;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③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经验背景和学习能力出发,创建能引发学生学习意向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围绕知识和能力目标,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目标的尽快达成。
【注释】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是教学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是实现有效备课的关键。
是否关注学生学习动机、是否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否增强教学和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否让学生“愉快”而“辛苦”的学习,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准则。所以,备课前研究教材、考纲和学情,研究确定最能驱动学生深层次学习动机:如趣味性(热爱喜欢)、表现性(显示能力)、成就性(学业进步)、功利性(获得奖赏)、避害性(逃避惩罚)等动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其操作步骤是:
(1)开展备课指南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教材、学情、考纲研究;研讨课堂结构、课堂知识点和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可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法。
(2)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个人的特点和所教班级情况进行备课工作。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情感体验,能整合课程资源和教材资源的教学设计:
①适合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②适合于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③适合于学生进行感悟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2.有效导学
在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的前提条件下,编制出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巩固与练习的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应具备以下原则:
①新知识与学生旧知识和生活社会知识紧密相联的原则
②按课程内容和教学顺序递进与知识易难递进的原则
③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保持知识系统和严谨性相结合的原则
④教学指令性要求与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反思相结合的原则
⑤新知识强化巩固与知识拓展延伸相结合的原则
3.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化和优化。
精化是指在满足课标考纲要求下,保证学科知识的覆盖性、强化性前提下,精选练习试题,尽可能的避免题海战术,避免知识点和题型重复,减少学生耗时的无效劳动,也抑制学生因“练”而生“厌”;优化是指满足试题难度、信度、梯度等指标的条件下,在练习题的选择和构成中,要尽可能考虑一下几点:①试题题型多样化。(各类不同题型、主观题与客观题搭配); ②吸收最新信息(含最新科技信息和中考信息)试题;③尽可能含有融入生活、社会等知识内容的试题;④具有一定探究性试题;⑤含有检测学生能力(阅读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等)的试题;⑥具有典型性的试题。
4.有效“讲授”
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意味着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至少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
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限于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和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5.有效“激励”
有效教学必须具有有效的对学生学习的刺激、激励机制。无论是教师的“激励性人格”,比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还是教学创设的兴奋、趣味、悬念、猜想等情境,都能起到激发、激励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作用。
有效教学中,教师总是能够积极期待每个学习者,对自己和学生怀有很高的成功期望。他们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所教内容,而他们也有能力帮助所有的学生学会。使他们在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有效教学中,教师总能创设出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课堂教学情境。它能促使学生产生想学、愿学、喜欢学的求知冲动。
6.有效“提问”并“倾听”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回应或回答,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它不是简单、直接、满堂回答的问题或者是过度开放漫无边际的问题。它应当是具有指向性、启发性、递进性的,能引发思维、促进探究的问题或问题组。
有效提问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7.有效组织
(1)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教师一定要组织好课堂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2)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授课时要调控。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3)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8.有效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多媒体技术只是提供多种信息素材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能代替板书或实验的功能,更不能不恰当地运用,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削弱课堂氛围,使课堂失去了灵魂。
二)有效学习
9.有效参与
它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有内涵的和有思维空间的场景活动(如分析、讨论、思考、实验)中,学生的参与面广、配合默切和思维度深。因为,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所以,学生的互动不是表面的、形式的、作秀式的参与,而应当是紧密围绕实现课程的知识技能目标,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只有这样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参与的有效性。
10.有效阅读
有效阅读是建立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之下,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的自我学习。它是对所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思考、总结、归纳、反思的自主学习,绝不是放任学生机械的、自由的、漫无边际的通读和泛读。因此,有效阅读的判断必须具备:①有无阅读引导材料和阅读思考指向;②有无关键知识的阅读提示;③有无学生自主思考总结的空间;④有无生生和师生交流的平台;⑤学生新知识的生成是否到位。总之,通过有效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分析思考的意识,训练他们懂得如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式,学会引疑、反思的一般规律。
11.有效思考
有效思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知识内容的思考具备:目标性明晰、专注程度高、发散思维强和兴奋点持久等四大特点。绝不是学生对问题的思维浅表化、形式化学习。学生是否进行有效思考是学生有效学习的核心,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指标。在高效课堂中学生的有效思考,取决于教师在课堂创设的教学情境、设计的问题和活动的引导中,能否构建起学生感兴趣的思维空间,能否及时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能否将学生形成的思维拓展到更宽更深的知识领域。
在高效课堂上,学生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是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的人;要培养学生成为善于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帮助他人,敢于质疑和交流的人。
(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
自从20世纪赫尔巴特提出主导的教学模式——“四段论”,以及以后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教学模式以来,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来回摆动。由于新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教学模式呈现出由从单一向多样化、由归纳型向演绎型、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1.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1)认识理论
①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认知心理学理论。
②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③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
(2)课堂学习理论和原理
①行为主义课堂学习观: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②认知主义课堂学习观:它强调扩展学习者认知结构、培养学生主动求知能力,突破了行为主义学习论者主要以动物的学习特点推及人的学习特点,形成新的学习观。
2.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提升学生学习内在动力为前提,以落实组织教学为保证,以优化课堂教学各环节(课前、课中和课后)为重点,以激活学生参与和师生平等交流为关键,以突出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为抓手,以促进知识的过手、拓展和迁移能力建立为目的。
二、“3+1课改”的内涵及要求
(一)“3+1课改”的内涵
“3+1课改”是以保障学生主体为前提,以追求有效教学为目的,以“3+1”课堂结构为核心,以三案合一为主要载体,以规范教学双边活动为保障的教学改革活动。
“3+1”课堂结构指:
自主学习——点拨归纳——自检互评——拓展迁移
遵循“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基本原理,特对课堂结构做如此宏观性、原则性和方向性的规定。“3+1”中的“3”是指“自主学习”、“点拨归纳”和“自检互评”等三个环节;原则上这是每节常规课必须的三个环节或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其顺序和比重可以灵活。“1”是指“拓展迁移”环节。根据学科或课程的不同,它既可以安排在学科教学课堂之中,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也可安排在学生自习中,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学科内容和任务。以下是对四个教学环节的解读:
自主学习——是指在学科课堂(教学时间)内,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完成将学内容的预习或学习(它包含阅读、观看、思考、探究、研讨、归纳、演算┅┅等活动)。这一学习是在有时间、有空间,有组织、有引导、有检测下的自主预习或自主学习。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班级,可以采用的形式如下:
(1)阅读式:学生根据导学案提供的信息资源(包含学生预习的辅助材料和预习提纲要求),对教材内容展开带着问题的自学,在自学习中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解答,同时形成自己的疑惑,与教师或同学交流讨论。
(2)情景式: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如:有关影视图像信息、数据信息、生活社会知识信息,以及可供学生参与实践的实验和探究的信息材料等等)和相关问题组,进行自主学习——观看、思考、分析、归纳,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对新概念、理论的认识,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3)归纳式: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对已经学习的知识内容,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自主总结归纳,梳理形成知识的系统和脉络,再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以上三种形式,(1)(2)适合新课教学;(3)适合复习课和新课的总结部分的教学。自主学习的不同形式,既可以作为整堂课的教学结构设置,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实施。
点拨归纳——指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根据学生预习中暴露、遗留和发现的问题,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师对疑难和重点进行点拨,对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这一过程中,既可以教师精讲为主,也可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以期点石成金,拨云见日。具体形式如下:
(1)学生讨论式:根据教师引导要求和学生自主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分小组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寻找解决问题方案、归纳概念、理论要点,生成小组层面的知识,教师参与整个过程,起辅导、点拨作用。分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或结论,教师再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准确的归纳总结生成更科学、严密的概念。对于某些学科知识(如人文性强的学科),不需要统一认识,允许不同观点共存。
(2)教师讲授式: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或逻辑性强的知识,学生自主学习中难度大、分歧较多或某类班级学生特点,可采取由学生生成问题,教师进行启发式点拨引导和教师精练讲授的方式进行。此类形式仍然需要注意结合学生情况,调动学生思维,实现师生在思维领域的交流互动,切忌给予式、灌输式的讲授。
以上两种形式中宜在理论性较强、知识密度较大的课程开展。
自检互评——指学生基本完成本节课的认知和理解任务之后,通过《导学案》中检测部分内容的完成来进行自我或相互的检测评价,这既是巩固强化,也是教学反馈。其形式为:
(1)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作业,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学生合作小组评价。通过学生交叉核对作业进行评价,增强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得到“兵教兵”、“兵学兵”、“兵促兵”的效果。它既促进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增进学习兴趣,又得到了巩固强化新知识的效果。
(3)教师集中评析。教师应在收集学生分组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影响知识认知的核心问题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点拨、点评。特别注意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和拓展思维的作用,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
拓展迁移——是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和与旧有知识进行整合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形成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拓展迁移的种类有:
(1)学生自我迁移训练:教师设计出具有启发引导性,联系实际、开阔视野的精选习题,供学生进行课内(少量典型试题)或者课外练习。在学生完成以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研究讨论,教师进行辅导点拨。
(2)学生对单元知识与旧知识进行知识网络的自主归纳、总结整理构建。
(3)联系社会、生活的拓展迁移:教师创设有效地面对社会和生活的实际问题情境,供学生独立或小组运用新学知识去研讨解决问题。这样使书本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以提高综合能力。
(4)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的拓展迁移:教师创设出所学知识向已经学过的其它学科知识进行拓展迁移。这样的适时地、有限度的拓宽、渗透,就可以把各个部分的知识像链条一样连结起来,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尽可能地将知识点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3+1课改”的具体要求
1.集体研究,形成指南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地方是:突出课堂学生的主体性变化、引入更广泛的课堂教学资源、实现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
这些变化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独立劳动能够实现的。它必须通过教师群体的合作交流和集体智慧来实现。所以,本次课改采取集中全校优秀教师,对每一堂课开展“备课指南研究”,形成准确的对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解读、聚集丰富的课程和教学资源、完善的课堂结构和知识点指导、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研究,为教师们再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奠定基础。
2.汇集资源,编制三案
课堂教学三案——教案、导学案、课后练习案,是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具备的三要件。为了保证本次课改的质量,为了减轻任课教师负担,三案的编制采取整合全校优秀教师资源编写导学案、课后练习案和教师个性化设计教案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工作。
(1)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点拨的重要辅助材料。它是课堂教学互动,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工具,必须认真设计,体现教改理念。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
●自学阶段: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设计,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的前提下,编制出学生用于课内完成,对将学内容进行预习准备的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简明。题量不应超过10分钟。
②激趣。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热情。
③台阶。为学生学习新知搭设台阶,便于理解和掌握。
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要求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
②与课程相关的旧知识、联系生活社会和其它学科知识的预习资料;
③为学生留有预习后的问题或困惑生成平台(即希望与老师交流空间);
④需要学生书面完成,且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的少量预习作业。
●点拨阶段: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设置的知识情景、问题和供学生学习思考的内容和点拨问题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预设性:根据教学内容,对重难点部分进行充分和精心预设,以备为学生解疑释问。这是学生常情,教学常理和教材常难部分的重合。
生成性: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预备和防备学生可能遇到的、表现的或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该部分在实际课堂中可能用到,也可能不用到。
调控性:教学内容既有计划性,又有生成性,教师要根据学生尤其是完成预习之中和之后的反应来适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取舍、比重和顺序。
教师的点拨教学要体现活动性和互动性,但点拨案中要保证这样的活动和互动具有可控性。
●检评阶段: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设计,在充分预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的前提下,编制出学生用于课内完成,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及需要进行“拓展迁移”教学环节课程的拓展迁移的情景、问题和练习题等内容。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适量。少而精,检测评价题量不应超过15分钟。
②适度。难度不能太大,迁移不能太强,检测评价题主要针对本节课的主要或重点内容,不需面面俱到,不必太难太活,以保证对当堂课的真实检测,并维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拓展迁移内容要能体现激发思维、延伸知识、应用实际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
③层次。分两个层次设计,前为基础题,学生全做;后为挑战题,学生选做,或选学生做。
④反思。应留有学生学习后的自我总结与反思。
(2)设计教案。(教师本人自主完成个性化设计)
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前提条件下,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基础与能力,进行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程序。
(3)编制课后练习案。
学校组织学科优秀教师,通过对各种练习题的筛选、配置,既考虑知识点的覆盖,再考虑信息广泛,又考虑难易梯度,还考虑题型搭配,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我校学生的精化、优化的课后练习案。
3.课堂教学,落实三段
无论是导学阶段、点拨阶段还是检评阶段,课堂教学要遵循如下原则:
(1)激励原则:激发兴趣,激发热情,激发自信。
(2)互动原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3+1课改”的推进原则和方法
一切改革都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策略,确保高效课堂的构建实施。
(一)“3+1课改”的推进原则:
全面推进,全员推进,全力推进。
1.全面推进。虽然是以课堂结构改革为核心,但同时规范教师备课内容,课堂教学和学科自习等等。
(1)备课活动:集全教研组之力,首先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认真研究教材、课标、考纲和学情,集思广益汇集优化的课程和教学资源,努力创设激励学生的教学情景,形成《备课指南研究》。在此基础上由本科课改工作小组精心设计《导学案》和《课后练习案》作为全年级所有学生共用。教师个性设计更多体现在《教案》上。
(2)课堂教学:①原则上绝大多数学科课程应采取“3+1”教学;②考虑到学科存在的差异性,即针对少数学科课程(如文科、艺体课程中人文性很强的教学内容)中,拓展迁移教学内容较少的情况,可采用“3”为主的教学。
2.全员推进。在试验年级推行改革,进行研究总结,通过对实施方案的修正完善,正式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全力推进:
①人力。组建管理机构,再管理机构领导下,集学校资源、教研组之力提前准备,集体研讨,逐渐培养,逐步铺开。
②物力。课改年级任何学科不再让学生统一征订外来任何教辅资料,所用教辅资料都是提前由学科工作小组提前编撰,学校负责付印。同时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资源,提供并搭建平台,紧密配合课改工作。
③财力。下拨课改专项资金。
(二)“3+1课改”的推进方法:
1.组建领导机构。学校组建课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开展教师培训。在课改小组领导下,开展课改年级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包括:理念培训和案例培训,重点在课改具体操作层面,如备课指南研究、教案、导学案和课后练习案案的编撰,以及课堂的实际操作等等。
3.构建本校课改评价机制。课改成效的评价应包含:学生学的评价和教师教的评价。构建两种评价机制是实现课改的重要保证。
4.着力检查落实。其中主要有:
检查课前三案:教案、导学案、课后练习案
检查课堂结构:自主学习——点拨归纳——自检互评——(拓展迁移)
检查早晚自习:保证晚自习教师监控答疑不讲少讲;保证早自习学生普遍大声朗读。
5.狠抓备课组活动。课改的一块基石——“备课组活动”。主要通过备课组研究活动,集体研究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课的基本结构、情境创设、课程资源开发、知识点处理等)概要,导学案的编写及运用,课后练习案的编选及运用,以及教案的侧重点及设计等等。
6.全员参与共同提高。本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采取,课改小组成员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较弱教师上过关课,整改教师上提高课的形式,掀起全校课程改革的热潮。
7.构建学生交流、反思和反馈信息平台。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提高。
在学习小组的组织构建中,应形成合作学习、成绩评价和收集整理学习信息的活动机制。
8.开展听课制度。课改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以及所有参与课改的教师互相听课,积极探索,注重积累,及时总结,以便不断修正方案,优化课改,为下一届课改,及全面推广课改和进一步深化课改做准备。
四、“3+1课改”的管理监督要求
以下是“3+1课改”实施的基本管理要求:
(一)课前管理
1.对实施课改的教师(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和领导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具体操作(含上示范课)的培训。
2.对实施课改的班级学生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具体操作的培训。
3.课改小组组织教研组对各备课组进行的备课指南研究、教师教案、导学案和课后练习题的设计情况进行抽查和评价。对存在问题进行指导,要求限期整改。
4.对组建的各个班级的合作学习小组工作情况,进行调研:①征求对教学的意见、建议;②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提出修改意见;③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针对合作小组工作情况对年级提出整改意见。
(二)课堂管理
1.对各学科、年级、班组组织自己的听课、评课活动作出具体的要求,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职能部门培训专职巡视人员检查。由课改小组对专职巡视人员进行培训,并会同教导处一起对课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巡视检查。
(三)课后管理
1.每周每科一次随机录像评课。每周每学科组织一次随堂教学课的录像反馈活动:每位教师首先自己网上观看录像,填写观察记录,并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与评价,形成文档;然后在备课组会上交流并上交文档;最后每个备课组推荐代表(一至二名)将本备课组的基本看法在教研组会上交流;并形成文档。
2.由班主任实施学生问卷调查。学校改革小组定期组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收集意见和建议。
3.对教学改革成绩显著的教师及时表彰、推广。每周公布一次优质的课堂教学,将其课堂教学录像挂在网上供全校教师观摩学习。
4.层层把关听课:①不打招呼听课;②学科组推进课,每天学科组听3—4堂课;③每周一轮听课(所有教师);④年级组长的检查课。
5.实行不合格整顿制度,跟踪听课三次不合格停课整顿。对长期存在问题,又无改进的教师进行惩罚(扣绩效津贴)。课堂一贯不合格教师下学期解聘。
6.每学期举办一次优秀课改教师经验交流会议,发放优秀教师津贴。每年学度评选一次高效课堂改革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7.建立学校名师制度,评选学校教学名师。
第二篇: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是提高我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结合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朗口中学、江苏东庐中学之课改经验,特提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提升教师,发展学生,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基本目标
回归课堂本质,让学生真正做课堂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当前,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根源在课堂。课堂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
三、改革重点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1.基本模式:20(5+15)+20(15+5(或10)),即教师授课时间不得超过20分种,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包括读书、解决问题、交流、展示、反馈、练习等,不同的科目与课型可作机动调整)。
2.基本操作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点拨、反馈、评价
①一到位:课标要求到位。
②二落实:知识教学要求落实,能力训练落实。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完全在于落实。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实在在地备课,实实在在地上课,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预习,实实在在地辅导学生,实实在在地练习,实实在在地考试等。
③三要求: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这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应该遵循的最根本的一条原则。为此,要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和师生关,要由教决定学转变为学决定教;由只研究教法转变为同时研究学生,由教法决定学法转变为学法决定教法,由只研究教的过程转变为同时研究学的过程;由学生围着老师转,转变成教师围着学生转,由学生被当作充塞知识的容器转变为课堂活动的主人;由教师在台上表演,转变成导演或帮手,所有这一切,都要通过练这条主线把它贯穿起来。
④三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统一。
⑤三组合:学生优中差搭配组合。
⑥三讲三不讲:讲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不理解的知识,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知识,讲学习的规律与技巧;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学探究能会的不讲,不要求学生会的不讲。
3.课堂结构要求:
①预习交流,思考设问(5分钟)
②确定难点,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疑难讲解,展现拔高(15分钟)
③全面消化,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5分钟)
④达标测评,检查验收,反馈提高(5—10分钟)
4、每天一节自习课的设置(消化、巩固当天内容,预习指导)。预习课是学习的开端,预习课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预习一般包括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学生自学课本—学生解答预习提纲—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对问题进行分配
合作—预习结果反馈、找出重点难点问题等环节。就整个课堂架构来讲,作为前置环节的预习无疑极端重要,预习环节抓落实,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
四、改革的载体
(一)教学案。
关于教学案涵义:即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内容,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案本,是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以教学案为载体,教学合一,能优化课内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学”、“教”、“练”的时间结构,从而优化导学策略,优化课内训练策略,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有效地质疑和释疑,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一,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合作编写教学案的过程,就是共享优质资源的过程,就是对新教师的培养过程,就是对骨干教师的提升过程,就是全体试验教师对课改的进一步深化认识过程。第二,能够真正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果。必要的学习负担是学生成长过程所必须的。过重的学习负担加剧学生厌学的心理。教学案可以替代学生许多课辅资料,减轻学生的书包,增加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因为教学案要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第三,教学案能够进一步体现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教学案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探究,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精讲多练,这就使得所有的学生包括后进生都有活有说,有事可做,这对于常态下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重要。
(二)教学案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全期教学案内容结集成册。
(三)教学案设计
1、思路:
①明确学习目标
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③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④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
2板块:
三大板块:学习目标、达标导学与达标检测、课后巩固与思考
(1)学习目标
①课标要求②教学目标(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重点)③预习要求
(2)达标导学与检测
①写出预习中发现的若干问题
②提一、二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知内容
③通过预习归纳本课时若干知识点
④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释疑解惑、⑤教师对“关节点”的分析点拨
⑥基础训练内容(一般要求)
⑦题型组合(分层要求)
⑧留白(师生的感悟与发现及问题)
(3)课后巩固与思考
①课后巩固练习
②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③下节课相关知识提前学习提示
④学后记:我的思考
(四)教学案编写思路:超前备课、集体备课,教师轮流执笔,骨干教师把关审核、反复推敲,形成共案,把教案、学案和分层次作业结合在一起。
(五)教学案使用: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前教师检查预习情况,课堂检查当堂学习情况。教学案每天至少回收两次,实现知识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
五、工作思路
1、先点后面,即先在初一年级数学、语文开始。
2、先起始年级后高年级,由起始年级开始,进行一轮循环后,更能总结其内在的东西。
3、强化学习,对参加试验的教师,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和知识储备是搞好这次课改试验的前提。
第三篇: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公文首页 | 报告总结 | 演讲发言 | 讲话致辞 | 心得体会 | 党建材料 | 百家争鸣 | 论文频道 | 法律常识首页→ 报告总结→ 计划方案→ 正文 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当前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然而学生却没得到应有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实施有效教学,需要我们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精髓,把握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计划:
1、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以个别优生的回答,当作全体的回答,以优生的速度决定教学的进程等。真正的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学工作计划《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教学民主的思想。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接受型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改变接受学习的现状,变为主动性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处理教材。正确使用研究性学习法,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布满求知欲和好奇心程。
2.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应和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合作者的关系,把自己当作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学习行为,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人格,对学生不正确的地方不要简单否认,要善于引导。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从内涵上来说,:
3.教学要有创新
创新教学,是现在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它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内容。要培养创造型的学生,就需要有创造型的教师。不断学习努力做到:(1)教学内容的创新,要改变考什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倾向,不唯书是从,增加课堂的信息量。(2)教学环节创新,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想方设法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它们主动的探究新知识。学生在积极主动教学活动过程中,既把握了知识,又学习了语言、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3)教学方法创新。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需要我们要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总结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经验。(4)教学手段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最优的教学手段,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最优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发展。一方面,要提高自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制作带有视听效果的课件,另一方面,要突破传统手段的束缚,在传统中求创新。(5)课堂练习的创新。课堂练习在巩固新知的同时,要有思考价值,要具有开放性。在学生方面,我们要注重通过自己的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善于呵护和引导学生的创新火花。其实,在一堂课中,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等,就可以称得上创新。不管是教还是学,只要有一点创新的火花,就值得肯定。
总之通过不断加强理论的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熟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有关规律。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目的。
第四篇:一农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一农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课堂是学校教育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核心。为了促进我镇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使广大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理念
1.课改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2、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培优辅困”,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要创造机会让尖子生的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知识视野得到扩大,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学困生,通过帮扶提拉,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3、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改革目标
1.总 目 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打造高效课堂.2.教师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
者,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引领能力.3.学生目标:做课堂的主人,做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4.课堂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5.成效目标:切实提高三效——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三、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1、学校要组建由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实施方案,并组织改革的日常工作。
2、本学年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将致力于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3、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扎实开展研究,努力提升学校科研水平。日常课堂教学任课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科研小课题进行,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改进。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现象、现实真问题的反思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总结提升”的过程,切实通过科研,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师专业发展。
4、补充完善学校“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精讲精练、轻负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纠正传统教学弊端,实现观念转化,明确课堂教、学双方活动时间,改革制定各学科不同课型旧有的课堂教学流程,形
成相对科学、固定的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人人参与“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精讲精练、轻负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体现精讲精练教学要求,对于疑点难点,教师要适度启发点拨引导,指点迷津,确保一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教师讲解、解疑时间不高于20分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探究、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5、强化对备讲批导考听评等常规教学过程管理
制定内容具体的备、讲、批、导、考、听、评等常规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机制(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开展随机抽签听课与优秀课评比相结合的方式,督促教师把工作重点放在日常教学上,把改革放在常态课上,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全面而细致地提出工作规范和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布置到位,检查及时,讲评有力,奖惩兑现”的原则强化落实。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对课内外练习的设计、作业布置与批改、阶段性考试与检测、综合性评价四个方面依照条例要求严格考核。确保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见成效,不留后患。采用纵比横看等形式和方法,使教学质量时刻处于严密监控之下,有效地保证学生成绩的巩固和提高。
6、重新制定符合高效课堂要求的教学评价标准,开展构建高效课堂达标评优活动。广泛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常态课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引路课、示范课,开展全员性的高效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坚持开展高质量的校本研训活动和小课题研究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交流,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师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7、完善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与任课教师签订课堂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依据高效课堂的要求再次对学生合格与优秀评价标准进行调整,将教学质量责任目标分解到班,分解到学科,明确到教师个人,坚持不懈地实施优生工程,不断巩固及格率,提高优秀率,为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期末依据每位教师完成教学质量目标的情况实行绩效工资的奖励。
五、活动安排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3月)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
2、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启动会。
3、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步把握其改革目的和要求。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4月至5月)
1、以学科组为单位,以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优秀课评比和讲三课活动。
2、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有效课堂教学的研讨学习,并进行交流。
3、以学校为单位组织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初步总结各学科前阶段工作成果。
(三)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6月至7月)
1、学校对初步构建的模式进行再实践,再研究,并全面推开。
2、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模式,以此引导广大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第五篇:2017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丰收镇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精神,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使课堂教学切实适应教育教学的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全面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以“整体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教师、学生的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目标
(一)总目标
开展有效的课堂教研究,构建“三五一”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品质。
(二)具体目标 1.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定教,以学论教,以学促教”的教学评价观,切实将课堂评价的关注点由“教”转向“学”,逐步实现“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把学生“学习快乐、素质发展、成绩优异”作为教学的追求,深入落实我校“让每一位学生成才”的办学理念。
2.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为化,激发学生学习本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落实“三五一”的教学模式,做到因学施教,因材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3.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通过课改,实现“每一个学生成才,每一位教师成功”的办学追求。(1)提升教师素质。通过课改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会科学运用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经过努力,使全体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自信进取,文明守纪。
三、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理论实践依据
一是“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基础知识和能力倾向各有差异的学生组成的学习机体(班级授课制)为前提,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细化,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时形成性评价(反馈),为不同学生设计“矫正学习”或“深化学习”,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掌握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方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是现代教学的新理念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教学理论是指教育者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头脑中存在这的有关教师、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质量等方面的诸种信念和理论的综合体。现代教学理念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是现实的理性反映,一旦形成,便成为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深层观念,并成为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的指南。我们认为,现代教学应确立一下三种理念①教学的互动性。②学生的主体性。③知识的建构性。
三是几所学校的教改实践启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施的目标教学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也给了我们很大启示。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四、“三五一”教学模式的内容及解读
“三五一”模式是一种以学习目标为导引,以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核心,落实教学环节为过程,以检测为主要评价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学习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学习。
“三五一”教学模式具体内容:
“三”指出示目标、研讨目标、检测目标。
出示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整节课的引领,学生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才知道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学习目标的要围绕着“三维目标”设置。运用恰当的方式出示,可以教师口述,或者使用小黑板、多媒体展示、书写在黑板醒目位置等。
研讨目标。是核心步骤,即围绕目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特点,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方法,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完成学习目标要求。
检测目标。督促、强化学习目标完成。可以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方式灵活多变,可以是教师面对全体学生的检查,也可以小组互助检测。形式随课堂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可以是课堂提问、集体探究展示,习题训练、情感体验等等。
“五”指落实五个教学流程。即“巧妙导入、有效研讨、练习检测、释疑总结、作业预习”等。
具体要求:
巧妙导入。导入是开课第一步,是引领学生走入学习情境的开端。方式可以运用以旧引新、创设情境、目标提示等方式进行。时间设计在三分钟左右,不可拖沓。
有效研讨。这个环节是落实学习目标环节,要求教师安排适当的组织形式,创设多种交流途径。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目标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可以采取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获取知识。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
练习检测。练习环节重点是检测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练习要讲练相结合,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练习内容要有精炼性、层次性、代表性。课上练习时间一般不低于15分钟。当堂检测题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释疑总结。课堂教学的总结要突出三方面:一是总结规律,主要是记忆规律、思维规律。二是归纳方法,主要是学习方法、解题方法和一般步骤。三是注意事项,主要是指出易错易混的问题,对内容相同或者相似的问题要加以类比、区别和辨析。
预习作业。作业布置要适量,个别科目,课内能完成的不留到课外。内容要体现代表性和层次性,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理解和巩固。
“一”指一个预习规定。
根据课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设计出一定的预习时间,科学进行跟踪指导。预习可以分为课上预习指导,以及课下预习课上具体要求。时间在5分钟以内。
五、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针对我校目前教学现状和突出问题,基于“三五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生本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本次课改重在改进生态环境、调控教学关系、规范课堂流程等方面。
1.营造生态环境
教师态度温和、精神饱满、平易近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对话创新,努力营造自由民主、积极向上、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材料、充裕的时间以及宽松的环境等保障,让每个学生都平等参与、安心学习。
2.调控教学关系
(1)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教师把生本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有效教学的行动中,真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教师讲(教师点拨)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把课堂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每节课学生活动时间(包括个人自学、小组互学、班级汇报等)”不少于20分钟,把学习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每节课检查反馈不少于5分钟。
(2)优化教法和学法。教法和学法立足于“如何教、如何学,如何更好教、如何更好学”的基础上。教法的选择有利于学法的形成,充分体现“三不教”要求: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仍不会的不教。积极培养学生“三要学”精神:多数内容要学生自主学,自主学有困难的内容要同伴合作学,合作学有困难的才要教师指导学。
(3)确立恰当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要明确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用学的目标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目标既体现课程标准,又符合学生实际;既科学简明,又吻合学科特点;既便于统整教学内容,又便于评估学习过程。
3.规范课堂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巧妙导入、有效研讨、练习检测、释疑总结、作业预习。具体要求同四。
六、实验方法 1.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意识、方法和存在困惑,掌握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策略的现状及改进。
2.行动研究法
在实验中进行经常性反思与探讨,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调整措施,直至解决问题。
3.经验总结法
阶段性收集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成功做法,提炼共性,进行概括逐渐总结出适合学校特点的经验。
七、实施步骤
1.成立相关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议。2.撰写课改方案,各学科据此制订实施细则。3.进行专题学习,转变观念。
4.广泛开展研修活动,通过聚焦课堂展示活动、公开教学与集体备课等,探索形成以“三五一”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积极引领教师改变教学结构,形成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5.部分实验教师尝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6.组织开展对外教学展示活动。4.评选和汇编教师课改优秀论文。
八、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组长:肖树春 副组长:李榕
组员:李中朋 董慧峰 王楷模 各组长
2.确立典型引路,保障课改有序推进。通过实验老师的带动,边改革,边实验,边总结,逐步推进。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课改软环境。首先,以读书活动为载体,构建“书香校园”,创造学习氛围;第二,以小组文化建设为契机,致力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第三,深化集体备课制度,及时解决课改问题,让“三五一”原则和生本教育成为教学设计和研讨的指导思想。
4.完善制度建设,加强部门对教学的评估与视导。教务处为主要责任职能部门,落实协调课改推进工作,负责课堂教学评估与视导、活动单的使用、集体备课、教学研修等工作;教科室发挥引领、参谋作用,组织开展学习培训、专题讲座、案例探讨德育处负责小组建设与评价管理等工作。
5.建立长效机制,施行绩效考核方案。一是继续加强日常教学常规督查,发掘学会学习优秀学生典型和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先进教师典型;二是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推广具有示范作用和价值的教学模式;三是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重视随堂课的调研分析,探索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四是科学评价教师教学实践,依托市相关规定,在评先、评优、评选、评职称等方面,向积
极投身于课改并取得成效的教师倾斜,引导鼓励教师深入实践,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为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为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争做贡献。
丰收镇中学
2018年3月1日
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丰收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