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5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2:4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第一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同学们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过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下面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计算方法算一算。43+5= 47+2= 6+51= 4+22= 43+50= 47+20= 60+51= 40+22=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要求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教师: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就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看我们原来掌握的计算方法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中适不适用。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7页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学生:从图中知道班上男生有23人,女生有25人。

教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23+25。

教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因为这是求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和。

教师:怎样计算23+25呢?我们还是先用计数器来计算,同学们用计数器计算已经有经验了,老师就不再提示,同学们自己计算。

学生用计数器计算,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

学生用计数器边演示边汇报:我先在计数器上拨上第一个加数23,然后在这个数上加25,先在个位上加5,再在十位上加2,这样我就知道23+25=48了。学生汇报到这个地方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要把5加在个位上,2加在十位上呢?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5是5个一,个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一,所以应该对着个位加;25中的2表示2个十,十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十,所以应该把2加在十位上。

教师:你们觉得在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时强调的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这个计算方法在这里适用吗?

学生:适用。

教师:所以我们知道在计算加法时要遵守的一个法则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师:我们用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的计算方法在计数器上算出23+25=48。除了在计数器上算,我们还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谁能说一说口算23+25应该怎样算?

指导学生说出口算23+25时,要先算20+20=40,再算3+5=8,最后把40和8加起来得48,所以23+25=48。

教师:看看第67页中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算的,他应用的是什么计算方法?

学生:小男孩使用的就是口算方法。

教师:书上这位老师告诉我们还可以用竖式算。同学们以前学过竖式吗?

学生:没有。

教师:现在老师教你写竖式。

(教师边说边板书)先写上第一个加数23,然后在第二排写第二个加数25,在写25时,请同学们告诉我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师:对了,第二个加数要写在第二排,而且写的时候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哪个同学来写第二个加数?

抽学生在黑板上写25,其他同学给他检查写得对不对,主要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

教师:现在两个加数写好以后,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写一个加号,表示两个数相加,然后在两个加数下面画一条线,把加数与得数分隔开。现在我们对齐相加,个位上3加5得8,在个位上写8,十位上2加2得4,对着十位写4。所以23+25得48。这样的竖式同学们会写吗?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27+21。

学生计算时,教师来回巡视,做必要的指导。抽一个学生进行板演,全班同学检查是否按竖式的要求写的,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结果是否加正确了。也就是要求学生从格式、方法、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检查。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一横排的题目。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小棒图,你觉得这些小棒在摆放时注意了些什么?

学生:这些小棒都是整捆小棒对着整捆小棒,单根小棒对着单根小棒这样摆放的。

教师:也就是说,这些小棒在摆放的时候,就注意到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注意到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教师:这样一齐,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两堆小棒的几个十和几个一。

教师:请同学们口算出它的结果,把算式填写完整。

学生口算后填算式。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43+42,51+33。

学生计算,抽一个学生进行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看第69页第2题,这是一个口算游戏,同学们明白这个游戏怎样做吗?

学生:这个游戏的做法是一个学生说出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另一个同学迅速地口算出结果。

教师:你们的理解基本正确,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个出题的同学,出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题一定是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都不进位的,也就是说个位上两个数相加的和要小于10,十位上两个数相加的和也要小于10,这样的题同学们会出吗?

学生:会。

教师:好,同桌的两个同学开展这个游戏。

学生游戏时,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

第二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教学内容:

课本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实例体会并优化计算方法。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咱们班有许多同学喜欢收集邮票,小梅和小星也不例外。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俩的收集情况,好吗?

二、探求新知。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并提出数学问题。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的好问题,现在我们就选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张?这个问题谁能用一个算式解答呢。

生:50-26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生:因为小星有50张,小梅有26张,只要从50里面减掉和小梅一样多的26张,就是小星比小梅多的几张。

师:**同学说得真棒!可是50-26该怎样算呢?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哪组想出的方法又多又好。

(生小组一内讨论算法)

2、反馈算法。

师:刚才大家讨论得十分激烈,相信一定想出了很多好办法,哪个小组一愿意先说说。生:我们组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我们先摆好50根小棒,5捆10根的。师:那你们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生:我们先从5捆小棒中拿走2捆,剩下3捆小棒,再从3捆小棒中拿出1捆,把它变成单独的10根小棒,从10根小棒中拿走6根,剩下的4根小棒和原来的2捆小棒合起来,就是24根小棒。

(让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板演分的过程)

3、请全体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

4、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了50-26=24,再看看用竖式该怎么计算呢?(1)理解个位是几减几。

“个位0减6,不够减”怎么办?引导学生回忆得出:从0根里拿6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出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0根合起来是10根再拿,所以个位是10减6。

(2)理解十位是几减几。

这时的十位上是几减几?引导学生回忆得出:5捆里拿走1捆后,只剩下4捆,十位上只剩下4,所以十位是4减2.(3)教师说明:为了不忘记从十位退1,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数上面点一个退位点。如

.0

-2 6

4

5、质疑

若有学生提出可以先从十位减起,老师不给予否定,应让学生讨论得出:十位减起比较容易出错,一般要个位减起。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突出退位的过程。

6.大家已经会计算两位数笔算减法了,笔算减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组织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组讨论:(1)个位够不够减,不够减怎么办?(2)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3)十位退1后,十位上要算几减几? 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笔算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2 请学生说说怎样列竖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3(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第3题。师:大家从图上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图书角一共有64本书。生:借走了28本。

师:同学们观察得认真,那么还剩多少本呢?大家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2)学生独立做题,后反馈。

四、总结并揭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想对大家说?

作业设计:

1、先判断下面各题是否要退位,再说一说差的十位是几.94

907

0

0

2、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1

8

5

8 7 4 2

0

9

8

3、动手做一做,有困难的可以用小棒摆一摆。43-25=

72-27=

35-8= 80-61=

67-39=

58-9=

4、聪明题。3 -

5□

5

第三篇:《两位数减两位数》说课稿

一、悟透教材和学情分析

1、这是小学二年级上册减法部分,本节教材安排了不退位减、退位减和运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部分,不退位减直安排了一道例题,退位减法安排了两道例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利用全校卫生评比所提供的信息引出求比一个数多(少)的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下面我来说一下退位减法方面的,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18至1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2、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知道了从个算起,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因此在讨论计算方法时,学生可以通过知识迁移,利用学过的加法计算的顺序解答。

二、把握目标

1、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4、重 点:理解笔算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5、难 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三、说教法、暗授学法

1.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教师首先播放羊村开运动会情景图,唤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习兴趣,之后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针对问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引发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算法,尔后通过直观演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2.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四、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实践应用的学习思路。首先创设羊村开运动会的情景,生,提出问题:喜羊羊比灰太狼多多少票?在学生尝试练习后发现:个位上6减8不够减,而学生前面所学的笔算减法都是够减的,这就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再进行恰当的讲解和演示从而使学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形成技能。

五、巧设程序、环环相扣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先播放羊村开运动会的情景图,并让学生找到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低年级的学生本身年龄小喜欢动画片,让学生深受感染,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他们的思维自然会进入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从而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也掌握了竖式的写法,所以这儿首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在练习中,学生遇到了困难:个位上6减8不够,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正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被唤起,开始进入深入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数学课程标准》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生展开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算法的多样化,以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教师演示退一当十及竖式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3、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次来设计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使所学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展开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冷静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积极思辨,在生生、师生对话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数学的乐趣。

第四篇:一年级《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期末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期末复习”的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二、复习。

1、出示第14题: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86-54=75+7=

43+28=85-58=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5题:用竖式计算。

16+53=32+29=93-42=86-17=

16+35=23+29=93-24=68-1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6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7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18+25=43(下)

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60-32=28(下)

然后独立完成提问和解答。

三、小结: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第五篇: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其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的算法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细心的计算习惯和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40+20=(你是怎么算的?)60+7=(你是怎么算的?)

12+5=3+40=50+50=11+8=30+60=80+6=

刚才咱们口算时,知道在计算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就是把几个十几个十合起来,在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时,就是要把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我们今天还要用这些方法学习新的知道。

(本节课是在数的组成基础上学习的加法,开课时就进行数的组成的复习,并归纳出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学生今天的学习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二、创境激趣:

1.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这幅图,老师要跟同学们发新书了。发了什么书?

你是在哪里发现数学书和语文书的信息的?

师整理信息:你能用这三条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要求数学书有多少本要怎样列算式?生:35+3=38

还能提吗?(生: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那该怎样列算式呢?(35+30=65)

(在研读教材时,最初的设想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直接提出的问题寻找信息,然后尝试让学生根据梳理出来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清思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刚才计算出35+3=38,你们同意吗?你是怎样算的?

会算的人小声说一说,其余的人拿出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

指名汇报:先摆三十五根小棒,再摆三根,把三根和五根合起来就是八根,再和三十根合起来就是三十八根。

师:五根表示什么,三根又表示什么?

我们就是要把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就是八个一,八个一再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三十八。

师:我们刚才都是把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就是先算几加几?再算什么?

还有谁会象他这样说一说。同位互相说一说。

(2)那35+30=65,算得对吗?拿出你们的小棒,一边摆一边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先摆三十五,再摆三十根,用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六个十,再把六个十和五个一合起来就是六十五。

师:把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生)

同位说一说。

(不会算的学生用小棒帮着算,会算的学生可以直接算,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有提高。在不断的提问和追问中,在小棒的直观作用下,让学生初步感受并理解为什么要把几个一要和几个一合起来,几个十要和几个十合起来。)

(3)咱们再来观察这两道算式,都是35+几,他们在计算时的方法一样吗?第一题先算的是什么,第二题先算的又是什么?

师小结:第一题我们是先把三个一和五个一合起来,第二题我们是先把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

(让学生观察两道例题的计算方法的不同,教师进行及时的.小结,这样的教学策略是这一节课必须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用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口算吗?

3.内化算法,揭示课题

书中61页做一做。

指名汇报。

观察上面的三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下面的三题都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今天咱们就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咱们知道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都是把几个一先加几个一,再和几个十合起来,而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都是先把几个十加几个十,再和几个一合起来。

(通过例题和做一做中的对比练习,适时地总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来一场口算比赛怎么样?

全对的人为自己奖励一枚智慧果,错了的,改过来也把智慧果奖励给自己。

(2)用咱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不光能正确口算,还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下一课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奠定基础的。

本单元教学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材由“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出教学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由例1和练习四组成。例1通过提出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98+25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着重解决“十位满十,怎么办?”紧接着例1教材以横式、竖式的形式出现了10到练习题。由于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100以内进位加法的笔算和口算,对加法的法则也有了一定的理解。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教师要加强联系,降低计算的错误率。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和的书写格式。

基于以上理解,结合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增强估算意识。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标准》提出: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改变枯燥的计算教学,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一)情境引入、学习新知

创设宋诏桥小学举行“慈善一日捐”的情境,出示3年级部分班吉捐款统计表:

班级

301

302

303

捐款(元)

67

29

58

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可以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①301班和302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②302班和303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③301班和303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④三个班级一共捐款多少元?

先解决第一和第二题

“慈善一日捐”是我校每个月都在举行的活动,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仅能学生体验到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也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通过先解决301班和302班,302班和303班一共捐多少元?以67+29、29+58两个算式来复习旧知。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的方法来记孙,并且让学生说说在笔算是要注意些什么,这样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于是我运用迁移的方法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1、计算67+58

(1)学生独立尝试笔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情况)

(2)总结方法

A:出示学生正确的笔算,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让学生知道正确的计算方法,着重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B:总结计算方法:个位7+8=15,在个位写5向十位进1,十位6+5+1=12,在十位写2向百位进1。

C:师进行演算,教学书写格式

(3)判别纠正

出示计算错误的学生算式,让学生进行判别。说说为什么错,错在哪里。

之前学生基本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计算。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类推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再采用讨论、比较等方式学习。这样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尝试练习

解决三个班级一共捐款多少元?由于1班和2班共捐了96元已求出,所以只要计算96+58。

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么算的,通过向别人表达计算的过程来达到进一步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

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地提升,让学生学有所用。

1、专项练习

2、基础练习

要求学生先不计算,连一连。反馈是要求学生说说你用什么方法做的。

这一题不仅重视估算,又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全面地发展。

4、发展练习

第二小题填出正确答案后,让学生说说加数的十位最小能填几?如果和是两位数加数可几?这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这部分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吧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10进1”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使完整地掌握笔算加法。例题的得数是整十数,“试一试”的得数不是整十数,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满10进1”的原理,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四点: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在100以内)。

2、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况能力。

3、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yu 结果。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小就养成爱学数学的好习惯。

(三)重点

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 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新的算法,问题的解决和算法的得出融合在一起,这样安排有利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讨论法 讨论、交流,学生易于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创设更多的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的机会,使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如: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去发现新知,构建新知,从而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以致用 叶圣陶先生说:“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在学完新知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增长智慧,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

安排20以内的口算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来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二)探索算法

学生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教具来演示满十进一的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用“满十进一这一步在竖式中怎样表示”来引出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试一试”并小结

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熟悉计算过程。通过与之前所学做比较得出课题进位加,并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四)练习与总结

在小结的基础上完成练习。在练习中有理论作为指导。最后做出全课总结。

(五)作业

安排了一道开放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0~51页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口算的继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萎、抽象,教材选择了服装店购物的事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整节课赋以活力生机。这部分内容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

3、重视学生个性化口算方法的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有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具体教学过程阐述如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连加、连减.

52+30+7 57-30-5

55+30+6 75-40-8

72+10+7 86-20-7

教师谈话导入

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习题,我们已经学过笔算的方法,今天, 们要学习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50页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提问: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这是平时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问题(1)。先出示问题(1):买一件半袖衫和一个书包要花多少元?

师生共同列出算式54+28。教师提问:不用竖式计算谁能很快算出结果?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教师板书不同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50+20=70 (元) 4+8=12(元) 70+12=82(元)

方法二.

54+20=74(元) 74+8=82(元)

方法三.

54+30=84(元) 84-2=82(元)

……

学生还可能有其它算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于鼓励。

紧接着教师总结:上面几种算法都是正确的.哪种算法最适合自己就可以用哪种方法,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记住先进行计算的结果,再进行第二步计算.

最后,做了相应的练习题: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 34+32 36+42 37+25

32+46 54+38 45+19 15+65

3、学习问题(2)。此环节的设计和“学习问题(1)”环节的设计一样,这样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具体如下:

(1).出示问题(2):一件半袖衫比一个书包贵多少元?

教师:你能不能自己列式并试着口算出来呢?

(2)、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

54-20=34(元) 34-8=26(元)

方法二:

54-8=46(元) 46-20=26(元)

方法三:

54-30=24(元) 24+2=26(元)

……

学生还可能有其它算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于鼓励。

(3).练一练

36-20= 52-10= 34-23= 98-76=

36-24= 52-18= 90-25= 42-39=

(三)巩固应用。此环节主要以完成教材上的练习为主,教材练习题的设计难易结合,既有计算题也有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不会感觉枯燥。

(四)归纳总结.

师: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自己认为好的就是最佳的计算方法.计算时要细心认真.

(五)说板书。我的设计既简单明了,又体现本节课重难点。设计如下: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54+28=82(元)

方法一.

50+20=70 (元) 4+8=12(元) 70+12=82(元)

方法二.

54+20=74(元) 74+8=82(元)

方法三.

54+30=84(元) 84-2=82(元)

54-28=26(元)

方法一:

54-20=34(元) 34-8=26(元)

方法二:

54-8=46(元) 46-20=26(元)

方法三:

54-30=24(元) 24+2=26(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加和减”的第一课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以及掌握了千以内笔算加法,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又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必要的铺垫。教材以学生自主尝试为主,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并在相互交流中,理解并掌握正确的口算方法。例题以学生们感兴趣的购买玩具为题材,以生活中到处可见的知识提出数学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标准》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细分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由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的制定: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的口算出结果。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采取创设情境,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安排学生在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通过观察,抽象出题目中所蕴藏的数学信息,由这些信息而产生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诱使其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讨论比较,互动合作的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具吗?今天啊,有两个小朋友自己去买玩具了,可他们在付钱的时候发现自己数学知识不够,不知道付多少钱,你们能帮他吗?(板书课题)

这一段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让小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在言语上,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放开胆子,去尝试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还用两个小朋友购买东西产生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学生求知欲望,顺利的引入新课的教学。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你们能口算出小男孩该付多少钱给这位阿姨吗?怎么列式,同学们分组讨论,把想好的方法跟同学们好好的说一说。指名问答,互相交流。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1)先算44+20=64,再算64+5=69;(2)先算44+5=49,再算49+20=69;(3)先算40+2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4)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60+9=69。只要方法正确、合理,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的表扬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新课程要求算法多样化,算法的最优化。在这儿,让学生们互相讨论,比较出最优秀的口算方法,教师加以总结。

师:这位小妹妹该付多少钱呢?如何列式呢?师板书。你们还能口算出结果吗?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1)先算44+30=74,再算74+8=82;(2)先算44+8=52,再算52+30=82;(3)先算4+8=12,再算40+30=70,再算12+70=82。对每一位回答出答案的同学都要及时表扬。

3、对比分析,提高能力

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小组讨论交流)

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对表现出色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算一算、比一比。(“想想做做”第1、2题)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都那么好,现在我们小组间来个比赛,看哪个小组算的又快又好。

(2)、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写。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比一比,算一算。(“想想做做”第4题)

(4)、估一估,算一算。(“想想做做”第5题)

(5)、解决实际问题。(“想想做做”第6、7题)

多媒出示第6题。

仔细看图,根据提出的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哪几条路?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先估算,在估计以后,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是怎么样想的,再算一算估计得对不对。

多媒出示第7题。

让学生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

小组交流,把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5、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小结: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6

【教材简析】

这个信息窗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加减计算的基础。运用海边活动为素材,主题鲜明有趣。借助孩子们喜欢的参观水族馆,使学生在整个信息窗学习中始终感受着大海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有效的解决了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时先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计算法则。同时也突出了本套教材“故事串”引发“问题串”的特点,把计算教学和实际应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学生感兴趣的海底世界为题材,创设情境,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策略目标:创设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能力目标: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从解决具体的事物抽象到数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数与符号感;

4、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情境,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与学生谈话,在前面我们在大海边做游戏,捉小虾,捉小蟹,从中还学会了许多数学知识,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青岛新建成的旅游景点看一看,看完了你猜猜这是哪儿?

2、引导学生说出猜出的地方,并说说自己是否喜欢。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到展厅看看。

3、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在两个鱼缸里有这么多漂亮的鱼。老师可以紧接着再启发学生,看到这些美丽的鱼,都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海底世界的情境,引出教材中的情境图“展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条件。]

二、主动探究,感悟新知。

1、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解决提出的有趣的数学问题。首先解决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2)引导学生列一个算式。(板书14+28=)

(3)引导学生思考用加法计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让学生估计一下鱼缸里的鱼,大约是几十多?(三十多、四十多)

(5)学生在小组内动手做一做,验证一下结果到底是多少。

2、合作探究,悟算理。

(1)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学具,(例如:小棒、方块、计数器等)学生可以用,也可以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小组内先商量一下,选择哪种学具帮助问题的解决。

(2)老师提要求,小组合作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进行交流,还可以把摆的过程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具动手实践验证结果到底是几十多,由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3、交流汇报,析算理

(1)教师引导学习小组汇报展示。把在小组内摆的过程用实物展台摆给大家看看。

(2)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是怎么把两部分小棒合起来的?单根的小棒满了十根怎么办?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能会一边摆一边说:摆好1捆4根,在它的下面对应着摆好2捆8根;先把单根和单根的合起来,也就是4根加8根,是12根,满了十,用皮筋捆成一捆放到成捆的那一边(演示捆成一捆的过程),然后还有2根单根的小棒,把4捆和2根合起来(用手演示合的过程),最后是4捆零2根,4个十、2个一,也就是42。

(3)拨计数器的小组重点指导,个位8个珠子加4个珠子后,即个位满了十个珠子再怎样拨?

(4)教师引导用竖式计算的同学说一说“1” 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计算时是怎么想的?

(5)教师根据同学说出的写竖式时应注意到什么,一边板书,一边进一步指导。思考刚才是先从个位加起,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学生动笔算算试试。找一名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结果都是42,从哪一位加起比较好?

4、归纳方法,明算理

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时候,可以从个位也可以从十位,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进位加法,做这样的题的时候,从个位加起比较好。

[设计意图:介于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认知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摆一摆,再抽象到数的计算,其中计数器的演示作为直观到抽象重要过渡过程,循序渐进,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使学生更好的明确了算理。]

5、仿例练习,用竖式计算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动手做一做,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我们解决了,还要解决右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打开书,做在书上。

(2)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和以前的计算题有什么不同?

6、揭示课题

(1)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2)在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都要注意什么?

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7、解决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

过渡语:同学们算的都很好,刚才我们游览了海底世界,参观了展厅,接下来我们到海滩上去玩一玩。

[评析:仿例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新知识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出示右边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1、猜一猜贝壳下面的数是几。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2、判断。

先独立思考,再举判断卡判断。

3、猜一猜,小海龟可能是几?

学生有可能会说出许多不同的答案,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生动有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体会到知识产生于生活情境中,又应用到生活中去。]

四、全课总结,升华知识

下课铃声响起,老师评价在这节数学课中,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有些贝壳想送给他们,了解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50个贝壳够不够,并试着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既是20以内数的加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探索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科书通过“图书馆”这一生活情境,提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问题,并且先借助直观模型,呈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是竖式的算法。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在课堂中通过动手操作、实物演示加强理解,但竖式的计算方法始终是计算的重要方法,因此本课中优化算法的同时要强化竖式计算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数学思考: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算理。

问题解决: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鼓励交流、学会倾听,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出多种计算方法并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正确完成计算。

四: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对运算能力提出的要求是: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基于此,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运用实物建构算理、运用算理沟通算法,突出竖式算法这种简洁的运算途径,同时凸显计算课教学中以练习为本的特色,力争通过多样的练习达到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其分为六个环节:

1、完成习题,复习铺垫;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建构算理,探究算法;

4、算法优化,小结提升;

5、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6、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下面我就以教学过程当中这六个环节为主线,来讲解本节课的具体实践,首先是第一个环节完成习题,复习铺垫。在这一环节,我准备出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两类习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顾“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格式,为后面的新知学习做足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借助教材主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个过程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我将从中选择出适合本课解决的进位加法问题出示,指名列示。

第三个环节是建构算理、探究算法,在这个环节中,第一步:我让同学们独立思考算法,试算28+4=,第二步: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算法,对每种算法进行评价。第三步再全班同学交流算法。学生可能用直观模型操作:比如摆小棒、摆方块、拨计数器,也可能口算,也可能列竖式等。不管汇报的是哪种算法,一定要让他们说出算理。如果说到列竖式这种算法,结合学生的口答及时板书,并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他们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一环节后完成“练一练”第1题,帮助学生巩固“圈一圈”的方法,强化“满十进一”的认识。

第四个环节是算法优化、小结提升,在学生交流各种算法后,再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这里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将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竖式计算联系起来,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接着再提出问题:“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竖式算法的简洁方便。这样做是为了关注学生的情感,既尊重了学生自主的选择,又增强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的意识,同时还强化了竖式计算的算法。这一环节后完成“练一练”第2题,及时巩固竖式算法。

第五个环节是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首先出示的是教材68页在图书馆这一主情境图下的第二个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刚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再次巩固竖式算法中“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的要点。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三题。这里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你自己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学了本节课后,请你试着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的自评,既关注学到了什么,又关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还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76-77“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本节课中,通过生活情境图,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加强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的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会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能有序的'表述计算过程。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自觉估算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成功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

本课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且能有条理地表述计算的过程。

本课教学难点:

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学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设计了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我都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担任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如在讨论算法多样化时,我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只是在他们表达不清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说明算法,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复习,谈话导入。(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学习过的加法。

2、出示主题图,提出加法的问题。用算式表示,从而引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第二层: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2、理解算理。

(1)直观演示,说明算理。

摆小棒:24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再把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

拨计数器:

(2)抽象方法。

师:如果没有小棒和计数器来帮忙,看到这些算式该怎样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算理: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师:谁能把刚才的口算过程说一说?

3、讨论:以上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个位相加都满十)

4、教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十时,不论两位数在前还是一位数在前,都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揭题:进位加法)

第三层: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圈。 学生独立填写。 反馈学生作业、总结。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计算第一组题后提问:观察这4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最后两组题的部分题。谈话:那你能用刚才的发现迅速地完成后面两组算式吗?

第四层: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小朋友今天学会了新本领,老师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想知道是什

么题目吗?(出示算式)

26+□=2□ 26+□=3□

提问: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这样的练习不仅仅对今天什么是进位加法学生有了明确的理解,同时也有了一定量的练习;而且这一环节还有着另一个目标,关注沟通—计算与探索规律相结合‘规律为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每次大1,和也每次大1’,使得这一环节的目标不显得单一,且加以整合。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9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46和47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辆汽车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用小棒和计数器操作,再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出示例题中三辆汽车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每辆汽车有多少个座位,能坐多少个乘客。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比较几道算式导入新课。在教学45+30的计算方法时,我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小棒和拨一拨计数器,自己探索。然后进行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对那些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的学生给予表扬)教师创设问题,如我们不摆小棒或不拨计数器计算时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自觉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在教学45+3的过程和45+30的过程类似。

接下来,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最后进行巩固练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91-92例一,练习十九第一题。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教材在91页呈现了二年级同学准备做船“去鸟岛”的热闹场景。图中给出了二年级四个班各班的人数和船的限乘的人数,为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提供了现实背景。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构建起适合自己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2)、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算法多样化,感受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二、教学设想

为了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以学生乘船去鸟岛春游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整节课赋以生机。

1、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探索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的引入以鸟岛美丽的画面,配以声音吸引学生,接着创设了去鸟岛参观的情境,观看鸟的动态的形象。在练习中,把枯燥的练习题变成了一分钟比赛的形式、鸟儿出题、购买鸟岛纪念品一系列有趣、有挑战性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好胜的心理,从而诱发他们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2、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呈个性化发展。

我们的教育要关注个性化学习,由于学生生活情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相同,所运用的方法必然多样化。因此,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设计合理的.“乘船方案”,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交流,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自己不同的想法。

3、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学中我们应把教材视为教与学的素材,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为素材,加工处理成连贯性的“情景链”,并从中赋教学所需的“问题串”,对教学中加法的处理作了适当调整,利用乘船的第二方案,按班级顺序上船后会出现什么情况,由学生提出相应两个问题后,尝试减法的口算方法。练习“一分钟比赛、小鸟出题、购买鸟岛纪念品”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的问题情境法和探究学习法。

4、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个人的学习效果虽然离不开他的智力因素,但非智力因素可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动力性质。因而在学习中,务必重视情感、态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做、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归纳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5、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本质上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如23+31,可以分解为:23+30=53,53+1=54。他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因此,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我注意渗透这种转化的思想,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三、教学程序

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4个部分:

●创设情景,激活原有的认知结构;

●合作探究,引导主动进行认知结构;

●巩固应用,强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

●拓展延伸,运用新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

这样的安排,参照了小学数学认知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产生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获得新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一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迎合学生依赖情境,产生学习欲望的学习心理,让他们在这个动态的场景中交互情感、态度,产生学习的需要。

以学生熟悉喜欢的春游为情境,嘉乐小学二年级四个班去鸟岛,怎样做船才合适?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自然就会得出两个班坐船去最好。那么哪两个班去最好 呢?又是学生必须得解决的问题?继而引出学生练出算式:23+31、39+32、39+31、39+23、32+31、32+23 这一系列的算式为两位数加两位数算法口算算法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也让学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目的性。

(二)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这一个环节是构建算法模型,优化算法多样的重要部分。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借助直观,产生算法。23+31,你会算吗?和同桌小朋友交流一下。

第二层次:展示交流、描述算法。估计学生会出现多种计算方法,20+30=50,3+1=4,50+4=54;3+1=4,20+30=50,50+4=54;23+30=53,53+1=54。

第三层次:归纳、提炼、优化算法。这里一是要缩小个体差异,二是尽可能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三是有效构建了算法模型。因此教师在此层次特意安排两个提问:“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算法?为什么?假定你是老师,你想推荐哪几种算法给你的同伴?为什么?”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构建数学模型。

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有一些困惑:教科书上在教学23+31=?和32+39=?时出现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在计算方法上该如何进行有效的优化。如何缓解这两种方法之间的矛盾。

(三)、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为素材,加工处理成连贯性的“情景链”,并从中赋教学所需的“问题串”,对教学中加法的处理作了适当调整,利用乘船的第二方案,按班级顺序上船后会出现什么情况,由学生提出相应两个问题后,尝试减法的口算方法。练习“一分钟比赛、小鸟出题、购买鸟岛纪念品”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拓展延伸

小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第二个加数35看成了53,结果算出来的和是76,你知道正确的得数是多少吗?( )+ 35= ( )+ 53=76

这一环节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也为下一节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做了铺垫。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11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61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例题通过分别求数学课本有多少本和一包语文课本和一包数学课本一共有多少本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种课本求一共有多少本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35+30和3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我提前让学生对新课进行了预习并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学生回忆了预习时在主题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归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喜好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并让学生运用昨天学习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计算。在教学35+30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我来当学生在学生讲解到比较关键的时候我以学生德身份提出问题,这时全班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很多同学都说了了自己的算法,虽然有的同学总结的不是很好,但是通过这一方法大大锻炼了学生总结,表达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有了前边当小老师的铺垫在教学35+3的计算过程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很高,我顺势让同桌讨论各自的算法并进行总结发言,看谁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到此学生更加深了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我还组织学生讨论“35+30和35+3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各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达到师生和谐相处和知识的渗透是润如细无声的境界。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属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例题以三个小朋友交流收集的画片为题材,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通过用小棒操作过程中将10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的演示,突出了口算中进位的算理,并引导学生有序地交流算法。在这基础上,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启发学生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进行有序的表达。“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圈小棒来计算,再次鼓励用不同算法。第2题先计算,再比较,发现规律,引导算法优化。第3题是解决实际问题,既练了口算,又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习惯和能力。

二、说学习对象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知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算法,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

3.情感目标:创设真实情景,初步感知数的计算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因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因此在课伊始,我设计了3个小朋友数画片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法:在教学中,当部分学生提出24+6、24+9等进位加法的时候,让学生利用学具小棒操作,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再通过反馈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法: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学完新知后,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算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的明白,学的快乐。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等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六、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我主要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如24+5的计算过程,这时引出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三个孩子玩画片的情境,他们分别有24张、6张、9张画片。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9+6,24+6,24+9,24+6+9。计算9+6时请生谈谈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再解决。

这里通过多媒体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从学生列举出的4个等式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学24+6:

提问:24+6等于多少呢?有困难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如果不需要小棒也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学生先独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时先请摆小棒的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先算4+6=10,即将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来一共3捆。再请直接口算的学生交流计算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最后进行比较提升:比较摆小棒和直接口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进行算法整合,确认算法,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24+9:

提问:你能算出24+9的和吗?请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及思考过程。这里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还可能有先算9+1=10,再算10+23=33。教师将这几种算法都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结,优化算法。这里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对比总结:

观察24+6和24+9这两题与复习中的“24+5”一题作比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得出: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上进一,这种加法是进位加法,并揭示完整课题。接着请学生解决24+6+9这一题,还可请学生编出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考考大家。

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先圈一圈,再计算(书上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

这里要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并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2.出示三组题(想想做做第2题):

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再独立完成其中第一组题,交流怎样才能算得快。然后让学生计算其它两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这里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沟通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游戏:

(1)小青蛙找妈妈(4人小组合作完成)。

给学生每人发一张小青蛙算式卡片,请他们小组合作根据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数,然后请学生把得数相同的贴到黑板上相应的青蛙妈妈下面。

(2)出卡片游戏(同桌2人小组合作完成)。

先由第一人随机出2张数卡,表示个位或十位上的数,如43;再由第二人随机出1张数卡,如8;然后两人抢答出得数并做记录,43+8=51。答的又多有对的就可以抢到一颗智慧星。

这里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练习,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反应能力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这样的游戏活动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爱玩、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创设购物情境,拓展应用:

多媒体显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价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车25元,皮球4元,积木38元。三个孩子分别购买了不同的物品,请学生帮助他们计算各自应付的价钱,并交流汇报;接着提出一个开放的问题:小朋友,你还想买什么,应付多少元。先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这样安排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进一步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让学生自己说说。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学生,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七、说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练习的情况来评估本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课后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来判断目标达成的程度。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13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91——92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形成,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以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重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节口算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学生对此已经比较熟悉口算的方法,我认为口算的方法一定会受到笔算的迁移作用,因此想到,学生的口算方法可能会相对单一,缺乏各种算法间的沟通与联系。所以有必要适时给学生介绍几种不同的算法,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也可借此感受计算教学算法多样化。

四、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安排,参照小学数学认知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交流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产生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获得新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五、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在大课间活动中,你最喜欢什么体育活动?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张老师带大家去体育用品商店看看:

出示:足球、篮球和排球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如果我想买两个球,你猜我会买哪两个呢?

生猜:

板书:篮球和排球

足球和篮球

足球和排球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引入,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习材料的形成来自学生,学生感到亲切,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1)师:如果买一个篮球和排球,我想知道一共要付多少钱?你能帮我算一算吗?

生:能、不能

师:为什么有些小朋友说不能呢?

生:价格不知道

随机出示32元和21元钱币

(2)谁会列出算式?

生:32+21=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提示:怎样才能改成已学过的的口算呢?32可以看成哪两个数的和呢?那么该怎样加呢?)

反馈:你是怎么算的?

生可能回答:

①2+1=3

30+20=50

50+3=53

他是怎么算的?你看懂了吗?(个位数加个位数,十位数加十位数)

②32+20=52

52+1=53

和他一样的请举手,你是怎么想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③32+1=33

33+20=53

师:他又是怎么算的?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口算。

【设计意图: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体会和经验为学生的表达奠定了基础。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希望学生在数学交流中不断地讨论、表达,在表达、讨论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数学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再出示两样:足球和篮球(39+32=)

师:如果要买这两个球,要付多少钱呢?谁会列出算式?

买这两个球,大约多少钱呢,我们来估一估

生估计

师:请你挑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并把想的过程写下来。

指名三人上前板演:

反馈:

①30+30=60②39+30=69③39+1=40

9+2=1169+2=7140+31=71

60+11=71

小结: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呀,说说你的理由?

3、出示:足球和排球(39+21=)

这两个球,要付多少钱呢?谁会列式?

请你挑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来算?

反馈:

【设计意图: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学生对于新知识必须有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把新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对此做出主动的反应,使新学习材料与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从而使新知识获得意义。这一个环节是构建算法模型,优化算法多样的重要部分。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借助直观,产生算法。通过出示人民币,问学生:32+21,你会口算吗?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第二层次:展示交流、描述算法。估计学生会出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三层次:归纳、提炼、优化算法。这里一是要缩小个体差异,二是尽可能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三是有效构建了算法模型。因此我在此特意安排了个提问:“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构建数学模型。】

4、指着三道题:看看这些题,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加法

生:这些数都是两位数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两位数加两位数

师: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一道是进位的,一道是不进位的

三、巩固练习

导入: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算式:哪几题是进位的,哪几题是不进位的?

1、出示:53+36=37+54=32+46=15+65=76+23=54+28=

指名说:

挑二道算一算?

反馈:你是怎么算的?

2、再看这两组题:

出示:34+56=45+22=

34+52=45+28=

挑一组算一算:

反馈:你算了哪一组?

为什么都是45加20几,得数却一道等于67,一道等于73呢?

2、师:用我们的新知识,我们去帮小鸟找家好吗?

(课件出示小鸟和房子图)算出得数,帮小鸟们找到自己的家。

43+15=25+39=25+34=37+56=

(1)挑一题算一算

(2)反馈:你算了哪一题,是怎么算的?

(3)还有一只小鸟丢失了身上的题,它家的门牌应该是几号呢?(63)

你猜小鸟身上可能有哪些算式呢?

(学生独立写得数是63的算式,然后再同桌小朋友互相检查计算结果。学生汇报后再问谁能有序地把这些算式写出来?可以写0+63、1+62……62+1、63+0)

3、解决问题

(1)商店里还有很多的玩具,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答:

用这些信息能解决哪些问题呢?指名说

用算式表示出来

反馈:你的问题是怎样的?猜猜他的算式是怎样的呢?说说是怎么口算的?

你的算式是怎样的,猜猜他的问题是怎样的?怎么算的?

(2)出示:48-23=,你猜他解决了什么问题?

机动:用100元去买小熊猫和小兔,够吗?

【设计意图:当学生的新知构建以后,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加强新知的巩固与应用,我设计了几个层次的练习:每个练习都有一定的目标,第一、二题让学生加深对这两类加法题的认识,并进行算法技能的训练,第三题是在运用新知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第四题是一题解决问题,旨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运用新知,让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效结合,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所在。】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

六、课后反思:

为了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4个部分:

第一,创设情景,激活原有的认知结构;

第二,合作交流,引导主动进行认知结构;

第三,巩固应用,强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

第四,课堂总结。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密切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从生活情境引入,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习材料的形成来自学生,学生感到亲切,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本节课利用了生活资源,把“去商店买球”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又如在练习的最后环节设计了“买玩具”这一学生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生活问题。

2、重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

计算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比较好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算法,并能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又相对简便的一种进行比较熟练地计算。因此,本节课我尽力让学生互相说一说的形式找出口算的多种算法,“你还有别的算法吗?”,但同时对算法也进行思维提升,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对比与优化,让知识本身及其中包含的学习方法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扎实基础,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几个强化口算方法的练习,如“帮小鸟找家”等练习。当然,积极地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更在于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希望学生在数学交流中不断地讨论、表达,在表达、讨论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数学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本质上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如32+21,可以分解为:32+20=52,52+1=53。他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因此,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我注意渗透这种转化的思想,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课题《发新书》,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让学生通过尝试和探索出多种算法,体验多种算法,然后比较出最好的算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更一步的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竖式的写法。重点:(1)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2)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达到正确完成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组织学生在前面计算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交流、讨论,达到对算法的优化,在通过“试一试”、“算一算”、“想一想”等形式达到知识的掌握。

三、说学法:

让学生通过尝试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先试一试,从试的过程中发现方法,再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出更多的方法,使学生的认知又有更深的挖掘,让学生给学生讲方法,反而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新知,又让他们自主地总结出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使用教材]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更一步的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竖式的写法。

[教材分析]

重点:1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2、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达到正确完成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教具:小棒、电脑、课件。

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流程]

一、基本训练

上课一开始,录音机里播放出节奏明快悦耳的乐曲,学生听到乐曲立即做好听算准备。接着录音机里报出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题,学生逐题写出得数。算完后,教师报答案,学生自己核对。在3分钟里完成20道题。

二、导入新课,探究新知:

1、显示发新书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让学生思考50本够不够是什么意思?说一说你的看法。

3、教师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明他们班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思考列出算式29+18=

4、教师向学生讲合作学习的要求,学生分组思考这道题有什么好办法算出来?

5、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交流。

6、学生汇报合作结果。

A竖式的方法。

(1)、|让一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说出列竖式的方法。教师板书:

29+18=47

29

+118

47

(2)、让学生观察这个竖式,你有哪些还不太明白?(突破满10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3)、请学生总结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列坚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编成一首儿歌:

进位加法要记牢,相同数位要对齐,

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是要进一。

B、摆小棒的方法。

(1)、摆小棒,并鼓励学生边说出自己摆的过程。

(2)、让学生比较摆小棒和列竖式这两种方法哪一种要简便?

C、口算方法的尝试:

(1)、请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口算方法?

(2)、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生1:10+20=308+9=1730+17=47

生2:29+10=3939+8=47

生3:30+18=4848-1=47

7、让学生再比较这三种方法哪一种要简便一些?说一说原因。

三、巩固练习:

1、+

森林医生:

37+16=4326+13=49

3726

+16+113

4349

(1)让学生先说一说这两道题错在什么地方?

(2请学生试着改正过来

2、让学生完成试一试里的习题。

四、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齐唱儿歌结束。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15

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整十数为基础,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既是前面学习的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求相同意义量的和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目标分析:

1. 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认识。

2. 学习后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 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预设理念:

创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的数学活动长期坚持,一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预设过程:

一、对口令游戏,巩固旧知。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 5个十是,5个一是,5个是和5个一是。

2. 20+30 20+3 50+30 50+3

二、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1.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兔姐妹俩住在小河边,一场大雨,河水冲跨了她们的小屋。猪大哥知道了,帮助她们修好了一间既结实又宽敞的房子。兔姐妹俩为了感谢猪大哥的帮助,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星期天,姐妹俩决定上山去采蘑菇送给猪大哥。她们走啊走啊,终于采到了很多蘑菇,兔姐姐采了35个,她还准备采;兔妹妹采了30个,她已提不动了。请大家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说出解决方法。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问题板书:(1)兔姐姐一共可以采多少个?(2)兔姐妹俩已经采了多少个?让学生说说两个算式35+3,35+30的口算有什么不同?

4. 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5. 集中汇报,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下载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教学目标: 一、认识技能 1.通过学生的摆小棒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一、复习35+20 34+5 26+30 54+2 学生口算后交流算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图: (1)学生观察,交流图意 (2)师:要求什么问题?你是怎......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全过程,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独立性。 3.......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案 教学内容: 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手段帮助学生......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4.估算初步......

    一年级数学下册_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反思_苏教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关键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注意两点: 第一,相同数位对齐......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http://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62页例2。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船场中心 洪艺文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p6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