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写作教案 王洪玲
议论文写作教案: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授课人:王洪玲(寿光现代中学)
年
级: 高一
教案背景:
在《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中对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作如下要求:能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能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标点正确。书写整洁,行款规范。
高一学生年龄一般在16-17岁,长于形象思维;乐于发言;喜欢跟老师合作;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不同的班级有自己的整体学习风格,我所教的班级是特长班,班级气氛较为沉闷,但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因此比较适合讲授“议论文的观点”这一理论性较强的课题。
教学课题: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教材分析: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是首要要素,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我们对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大纲》的第十五章《议论文写作知识》中规定了议论文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议论文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议论文的要素。
第三节
议论文的议论形式。第四节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第五节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因此高一的学生初步掌握议论文的要素,了解议论文论点的重要性,就变得非常有必要。学习目标:
一、学会提炼一段议论性文字的中心观点
二、初步了解凸显观点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1、中心论点具有怎样的特点
2、凸显文段观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准确的提炼出文段的中心论点
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法
2、运用投影仪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延伸
一、问题思考:
(1)阅读文章,整合信息,给议论文的观点下定义。
(2)如何鲜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议论文的观点一般会出现在文章的哪些位置?
二、写作训练:
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翁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钱,你如何用它?‛乞丐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就可以买一部手机呀!‛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元钱呢?‛乞丐说:‚那我可以买一部车。这样我以后再出来乞讨就方便了,再远的地方也可以很快赶到。‛上帝很悲哀,这次他狠了狠心说:‚假如我给你1000万元呢?‛乞丐听罢,眼里闪着光亮说:‚太好了,我可以把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区全买下来。‛上帝挺高兴。这时乞丐突然补充了一句:‚到那时,我可以把我领地里的其他乞丐全都撵走,不让他们抢我的饭碗。‛
对乞丐的行为你有何感想?请写一个议论文片段,谈谈你的认识。
课内探究
一、导入新课
我们看下面一段文字,你能判断哪一句是它的观点吗? 常言道:勤能补拙。居里夫人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在10点钟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深夜。如果她不是惜时如金,能取得后来的成功吗?
总结:这段文字没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前面提出‚勤能补拙‛,后面仅谈居里夫人如何勤快,并未谈笨拙。
观点即议论文的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无论点,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没有灵魂就是行尸走肉。可以说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板书并放ppt展示)
二、检查预习:
1、语句释义: 古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文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居要‛一般是什么位置?
总结:把简要的话放在显耀的位置,这是一篇文章的警句。
2、怎样鲜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课本里的话回答)
总结: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判断明确,绝不含糊
3、关于乞丐命运的写作训练,展示并评点下列学生观点: 观点a、上帝就是上帝,乞丐终究是乞丐。坚持本色,要活出自我,将‚乞讨‛进行到底。观点b、文中乞丐没有远大理想(志向),永远只想到自己的老本行——乞讨。不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钱,生存下去。
观点c、乞丐墨守成规,固执,不知变通,有一大堆财富摆在面前,却想着仍去乞讨。一个人要有所进步发展,则必须要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有所改变, 改变思想就会改变人生。讨论:
学生甲:a观点有些负面、偏颇,不严肃,没有归纳出思想观点。
学生乙:b不够深刻,乞丐不会及时改变思维方式,并不一定没有远大理想。
学生丙:c正确。乞丐不会审时度势,不懂得把握人生机遇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老师补充总结:
犹太人的做法与之相反。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的人如果卖不掉豆子,他就把豆子拿回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以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也卖不出,那么就干脆让它长大,卖豆苗;而如果豆苗还卖不出,就再让它长大,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如果盆景还是卖不出去,那就索性将其移植到地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类似的遭遇,同样的机会,不一样的思想,演绎了不一样的人生。
总之议论文的观点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尽量做到立足全篇,突出中心。准确而深刻,新颖而积极,全面而不能偏激.(并展示课件)
三、合作探究:
(一)阅读所学过的两语段,体会‚如何使观点鲜明、突出‛。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2、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获得教养的途径》 讨论总结:
1、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自古以来,求学的人都有自己的老师。然后正面阐述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教师的作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从师的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择师的标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简要直接的提出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然后正面讲道理展开论述。
(二)阅读下列语段,探讨使观点鲜明、突出的论证方法。
1、马谡刚愎自用痛失街亭,关羽大意轻敌卒命荆州,历史用三个字简洁严正的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骄必败!
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3、北宋哲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种对社会、对历史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一种胸怀天下的责任。责任,就是对人负责,对事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因为有责任,所以要负责任。
4、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之后,终会占有蓝天。所以坚韧是成功的必要前提
5、‚我国字很早以前就有‘自强’一词了。《易经.上乾》说:‘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就是自己努力向上。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应具备的品质是:既不要自卑,也不要自负,而要自强。‛ 总结:
1、事例论证
2、设问法
3、引用名言
4、运用形象的语言
5、解释概念
四、有效训练:
(一)以‚责任‛为题写一个议论文的开头。要求:
1、必须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
2、字数100字左右。
3、小组互评,成果展示。
步骤
1、小组讨论选优(分组)
2、投影展示交流、评价。如下:
优秀开头展览:
开头一: 责任
滚滚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无数颗明星。责任使他们光芒四射,青春永驻。
短评: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语言形象动人。开头二: 责任
苏武,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者,伴着一群瘦骨嶙峋的羝羊,朝夕出没于广袤的北海,他挥舞羊鞭,紧握旌节,十几年来衷心不改,是责任,让他‚留胡节不辱。冰天又雪地,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旌落犹未还‛也正是因为责任,使他永垂不朽。我们要有责任心。
短评:人物形象丰满,通过引用历史故事的方法恰当地表明观点:我们要有责任心。
开头三: 责任
生活中有许多的责任需要我们来承担。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军人有保家卫国的责任,公安干警有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短评:事例简洁,句式整齐,富有气势。
课堂小结:
议论文的写作,首先要要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准确的观点是基础,是前提。否则谋篇布局、语言表达、情感内容就没了依托,即使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另外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来凸显论点,以起到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
教学反思:
王夫之说:“意犹帅也。“”帅胜则文胜,帅败则文败。”所以,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统帅,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写议论文首先要确定论点。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认识到鲜明的观点对议论文的重要性,也掌握了一些凸显观点的论证方法,课堂效果不错,课后经过调查,学生们反映这一节课接收到了比较系统的议论文知识。也明确了议论文的观点的提炼有三个要求:正确、新颖、深刻。
不足就是课堂气氛比预想中的要沉闷,积极性不高。我也存在指导不力的错误,当堂没有处理好的学生的问题,这会成为我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
第二篇:1王洪军——教案
第一课时
中国钣金王 ——记“创新楷模”王洪军
授课对象:11级高级数控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中国钣金王王洪军的感人事迹。、情感目标:通过本专题学习,使全体学生情感得到共鸣,并得以升华。3、行为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以王洪军为榜样,敢于超越、勇于创新,走技能成才之路。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王洪军勇于挑战、善于创新和奉献的精神。
难点:如何引导全体学生把本课所学的知识与其日常行为养成相结合,立志做“王洪军”式的技术人才。
教材处理思路:因为王洪军成才的事迹很贴近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与学生发展方向一致,所以学生倍感真实亲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本课教学中应紧密结合职业学校人才的发展方向,切实做到以学生成才为经,以学生需求为纬,不断提高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培养创新意识。教学过程:
今天,在这个明星偶像层出不穷的时代,技术工人同样也可以成为被追捧的明星偶像,因为他们同样充满魅力,从2008年开始,中国所有技工学校的教室里先后都挂起了两批十个技术工人的画像,他们的名字和他们传奇般的职业经历正被我们所熟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
由中组部、人力社保部等10部委联合开展的全国10大高技能人才楷模评选活动,全国技能人才10大楷模是国家各行业优秀技术工人、技能水平的巅峰奖项,是从已荣获“中华技能大奖”的高技能精英中选定的,获得者涉及全国各行业的近百个工种,该奖项每4年评选一次,本次是第二届。
用多媒体课件简要介绍十个楷模的辉煌成就,然后再一一学习他们的事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钣金王”王洪军 导入语: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同学们都知道哪些行业的行家里手?(许振超、李素丽„„)你们还知道在我们中国汽车界有个钣金王吗?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学习中国钣金王“创新楷模”王洪军的故事。
一、放录像了解CCTV“时代先锋”中王洪军的故事
教师总结王洪军个人简介:中国一汽大众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冷作工,高级技师,第十一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赛获奖者。敢于超越,勇于创新,研制出填补国内空白的汽车表面整修工具47种2000余件,创新123种轿车整修方法。
王洪军不是科学家,不是院士,也不是某个领域里的科技人员,身穿蓝色工服的王洪军只是一名普通的汽车返修工人。但是,2007年2月27日,王洪军凭借其发明的“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与众多科学家一起,登上中国科学技术殿堂的最高领奖台,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获奖证书,他是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位获得这个奖项的一线工人。与我国杰出的科研工作者并肩站在领奖台上的王洪军红着脸连声说:“真的没想到。”
作为全国一线工人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工友们都亲切地叫他“工人创新专家”。一向以要求严格著称的德国专家在评价王洪军时也说:“他是一个顶尖的技术人才。”自2001年以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几千万元。
二、速读课文2---25页,请简要概述王洪军的主要事迹
(可先在小组交流,再选代表在全班发言,之后老师再做点评,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抓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
1、请在文中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细节,并说说感动你的理由。(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楷模的精神)
2、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选出其中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示例:①、德国人能做的,中国个人也能做
②、中国工人也可以领跑世界
③、“不做就永远不行,做了总有一天能行”
④、学技术,来不得半点虚假,你糊弄它一时,它糊弄你一辈子。
三、创新时代呼唤涌现更多的王洪军
教育学生要干一行爱一行,1、学会自强不息,现实生活中,会面对很多困境,不要期待别人的帮助,自己碌碌无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自强自立的路来。
2、学会坚守责任。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一定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刻苦钻研。他坚守担当责任,在种种困难和压力下,不抱怨,最大限度地挖掘着自身的责任,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
3、学会无私奉献。在这些平凡的故事中,都可以看到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他们始终坚持自强不息,在平凡岗位上勤于钻研、勇于创新;比如。然而,这都源于对自身事业的满腔热诚与奉献精神。我们每个人应该共同遵循着同一条轨迹——奉献,将“乐于奉献”的精神浓缩进平凡的工作岗位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人生的价值,只要心怀一颗对国家的真诚奉献之情,平凡的工作也一样精彩。
他们的故事平凡却感人,他们的故事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与激荡。当他们用这种平凡的精神唤起广泛共鸣之时,更将激励起我们心中恒久期盼的那种对人生价值的憧憬与追求。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样一种精神,且在这种平凡的精神感染中奋起,前行。
教学反思: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从王洪军身上学到爱岗敬业,不服输,干一行爱一行的奉献精神,鼓励学生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坚定自己一定行。
第三篇:王玲湘老师
王玲湘老师《望天门山》一课引发的思考
在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大赛的《搭石》一课中,初次邂逅王玲湘老师,觉得她不愧为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在《望天门山》教学实录中与她再次相遇,觉得她又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探索者。王老师执教的《望天门山》可圈可点之处颇多,而最大特色便是讲解字理。《望天门山》全诗28个字,王老师一共讲解了8个字的字理,占了四分之一之多,而且都是学生早就学会的熟字。这样大面积、高密度地讲解熟字的字理,在阅读教学乃至古诗教学中都实属罕见,耳目一新过后,也引起了一些思考。
已经掌握的字义不必再行求索
部分汉字拥有字理,即音、形、义尤其是形与义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汉字理据体现了古人造字的原意,也是汉字最重要的特征。但由于时代变迁,许多汉字的音、形、义均已生变,有字理可言的只有一部分。在识字教学中根据汉字实际,在学生可以理解或接受的情况下,适当讲解字理,勾连起字音、字形、字义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识记。这时,讲解字理是手段,提高识字效率是目的。在古诗教学中,有些字看似熟字,但古今词义变比很大,而古义又恰恰是字的本义时,讲解字理,析形索义,对于正确理解词语,具有一定的意义。如,“昼出耘田夜绩麻”,“绩”学生虽认得,但古今意义完全不同,诗中用的又正是本义。“绩”形声字,“糸”是形旁,“责”是声旁,本来的意思是把麻搓捻成线或绳,后来表示成果、成绩。这时,讲解字理是手段,索求意义是目的。但需要索求的意义,一定是学生原来不知晓的,否则岂非多此一举?
在本课第一个环节“据形索义,识字解题”中,王老师这样索求“天、门、山”仨字的意义:老师出示“天”的甲骨文“”,问学生是什么字,学生异口同声误以为是“人”。老师说,我们先来看它的下半部分“”,是“大”字,是一个人张开双臂的形状,上面是圆圆的头。这个字本义就是头顶,头顶是人身体的最高处,于是字义引申指很高。接着出示甲骨文“
”,老师说,这是繁体字的“门”。左边一扇,右边一扇。单扇为“户”,两扇合为“门”。(板书:门)古装舞台戏没有门,用动作来表示(师模仿关门、开门的动作),这就是关门,这就是开门。然后出示学生一眼可识的“
”,板书后──
师:连起来读。
生:天门山。
师:不像天门山,倒像是小山丘。再读。
生:天门山 师:这才像天门山,从你们的声音和天门山三个字,想象一下天门山是怎样的?
生:天门山很高很高。
师:(笑)很高很高的山可以叫“天山”呀!天门山呢?(师强调“门”字)
生:有两座,一边一座,像门一样,又是很高很雄伟的山。
师:你们没看过天门山,仅从天门山这三个字中想到的。这就是汉字的美丽,既有情趣,又有意象。(出示注释1)天门山隔江相对,就像天设的门户,雄伟奇特。
“天、门、山”仨字,学生在入学之初甚至更早的学前就都学过,作为表示最常见事物的最常用字在随后无数次的复现中,四年级学生对其音、形、义已经了然,现在还需要这样大费周折地索求意义吗?其中“天”的意义要复杂些,从甲骨文“”中的确可求索出学生原先不知晓的“头”并引申出“高”之义,但此二义消失的年代以千年计,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言之含混,现在更不在《现代汉语词典》所罗列的8个义项中。在我国有多处景观被命名为“天门”,但大都没有“高”之义。在现代语言中,“天”绝不能直接表示“高”,在特殊语境里,它有时可能隐含着“高”,但这不过是附加意义,主要由“天空”附带而来,感受到此义的最佳途径应该也是从“天空”的形象中,而不是从“”的字形或“人头”之义中。在《望天门山》的语境中,“天门”是“天造”之门,而此义断断不能从“”的字形中索得。此“天门山”确实隐含着“高”,但感受其“高”别有更好的方法,无需通过索求“天”早已不存在的本义和引申义。
字理对“举象”的作用不应过高估价
王老师在上述教学片段中讲解字理的另一目的,旨在让学生从中想象“天门山”的样子,即“识字解题”。试想,想象天门山的样子,是直截了当地唤醒烙印于学生心中的“天”和“门”之形象还是转弯抹角地借助讲解“”和“”的字理来得快捷和有效?学生先是回答:“天门山很高很高。”在老师暗示和启发下才回答:“有两座,一边一座,像门一样,又是很高很雄伟的山。”这到底是字理发挥了作用,还是大脑中固有的“天”和“门”的形象发挥了作用?只要冷静思考,不难明白。舍弃对字理的迷恋和膜拜,我们换一种方式导入和解题──板书:天门。让学生说说“天门”会是怎样的门。答案可能是,大自然创造的门、神奇怪异的门、高耸入云的门、令人神往的门、上天之门等等。然后在“天门”后面板书“山”,说:“天门是大自然造就的门,它们或奇形怪状,或高入云端,神奇而美妙。在安徽芜湖西南长江两岸,有天门山。透过“天门”俩字,请你发挥想象,‘天门山’又会是怎样的山?”效果如何?非但不逊甚至更优,因为这样的解读更准确到位,而投入却大幅度减少,效益、效率都显而易见。
在本课第三个教学环节,老师又讲解了三个字的字理。老师出示繁体字“斷”,然后讲解:左偏旁是用“刀”割断两束“丝”之意,右偏旁“斤”是斧头,“断”字表示有力地砍断。展开你的想象,天门山是怎么断开的?学生有的说,天门山好像是被斧头砍开的;有的说,浩浩荡荡的楚江水把它冲开了。接着出示“开”的繁体“開”,并讲解字理:下部的“廾”是两只手。一双手把门闩拉开,门就开了。
在王老师自己整理的实录中,第三个教学环节小标题为“举象悟义,以景传情”,它显示此处讲解字理的用意──“举象”,即彰显意象。“以言造象,立象尽意”,这是诗歌艺术主要的手段和特色。因而,通过语言文字彰显意象,透过意象领悟情感意蕴,往往就是阅读诗歌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彰显意象?这首先需要明白两个问题:何为意象?意象又如何创造?
以言达意存在局限性,于是,文学家们就在言与意之间架起了桥梁──“意象”,以便于表达复杂的情思。其中“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客观事物的形象。“意象”也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彰显意象,是透过词语唤醒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在内心的表象,通过想象还原,活化出作品描绘的形象。在这过程中,外物在内心的表象远比语词重要,因为语词与意象毕竟只是间接关系,而表象与意象关系更直接。苏轼在《日喻说》中写道:“生而眇(瞎眼)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竹制的乐器,像短笛),以为日也。”试想,当这位“生而眇者”听到“白日依山尽”或“长河落日圆”时,他能还原出其意象吗?没有外物在内心留下的表象,意象彰显就无从说起。所以要让学生想象“天门山”的样子,就必须借助语词唤醒“天门”和“山”在他们内心的表象。当然,语词的作用也不可抹杀,因为那些表象也是由语词命名的。若学生内心的表象不足以想象还原最终促成意象的彰显时,教师的语言描述或多媒体就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其一。其二,词语作用虽有限,但其重要性又甚于字理。汉字字形有一定的形象性,但其形象化程度不可夸大,符号是所有文字的本质,即便是象形写意的古文字,也相当程度地抽象化和符号化,字形直接表示外物形象的汉字数量和程度都很有限。即便有些字形一定程度地显示外物的形象,借以彰显意象,却也容易被框定于字形,效果未必佳;而凭借词语,则有较大的想象空间,且具有个性化的色彩。如,“月”甲骨文作“”,字形显示外物形象的极致不过如此,但学生大脑中关于月亮的表象显然比这形象要立体、鲜活和丰富得多。有这样一段文字:“只见月亮像一个害羞的姑娘,羞答答地从一片乌云背后伸出半个脑袋,偷偷地向下窥探,发现没有什么动静,一扭身,出现在天空中。天空中就像挂着一盏明亮的灯,周围的景色都被镀上了一层银白色的月光。过了一会儿,‘月亮姑娘’便在一片乌云的簇拥下,隐没了。”也许你不能如此这般用语言完整、清楚地表述,但很多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月亮的或清晰或隐约的这种姿态,而这仅仅是心中明月百态千姿中的一种罢了。因此,比较而言,字理对于彰显意象,作用其实微不足道。
滚滚东去的长江以雷霆万钧之势,以不可阻挡之力,冲撞天门,使之中断,从而门户洞开„„“天门中断楚江开”,将浩荡江水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气势跃然纸上。这样的意象,这样的画面,非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心表象不能想象和彰显,岂是凭借“斷”是用斧头砍断“丝”,“開”是双手把门闩拉开,就能够想象和领会?断丝的斧头砍天门山,一双人手开天门,何其柔弱无力!若无后续的想象,这样引导,相去诗歌的意境何止十万八千里?不如先让引导学生了解诗句大意,再以“那样雄伟、高峻的天门山,居然被长江之水中断和洞开!那是怎样的长江?置身江边,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让学生想象长江势不可挡的气势。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因“断”和“开”都是熟字,它们在诗中的意义学生早已明了,讲解字理,唯能增加汉字文化知识,对于彰显意象便无能为力。在古诗教学中,试图以讲解字理来彰显意象,几乎是缘木求鱼。
“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回”字,一向存在“回转,改变方向”和“回旋,漩涡”之争,王老师将其理解为前者,这的确是更好的选择,但是王老师却出示“回”的象形字“旋的漩涡,这对于准确理解诗中的词义反而是一种干扰。
”,并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回 由于有些汉字同时就是词,或者字义与词义相关,有人偶尔尝试以讲解字理作为阅读教学中促进领会一些关键词深层意蕴的方法,若恰到好处,也有出人意料之效。如,《揠苗助长》中有“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一句,“焦”是生字。“焦急”是生词,同时又是理解农夫心情的关键词。教学时,出示“焦”的金文“”,告诉学生上面是一只鸟,下面是火,那么学生一下子就能领悟到“焦急”不是一般的着急,而是火烧火燎的急,是着急上火。古诗教学也是阅读教学,应该也有这种教学方法的有武之地。但此时讲解字理仍是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客观地说,阅读教学中可运用这种手段的地方,可遇不可求,因此,总体上此法并无太大用场。
额外的汉字文化传播不宜喧宾夺主
在阅读教学中包括古诗教学中像王老师这般讲解字理,对理解词义和解读文本虽无多大用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也学到了一些字理知识。这是语文知识,也是汉字文化知识。因而,笔者不揣浅陋,妄自猜测,王老师讲解字理,除了以此作为教学手段,是不是同时也将它作为目的,即在阅读中随机传承汉字文化呢?若是,偶尔为之无不可,但不宜提倡,尤其不宜过多、过滥,即使学生理解无碍,也是喧宾夺主。
首先,字理在语文素养中重要性有限。识字是为阅读和写作服务的,没有人将识字作为终极目的,古今皆然,举世皆然。这才是识字教学的本位。识字教学的做法,秦代之前不完全清楚,汉代至清代,童蒙就是将最常用的汉字,编纂成琅琅上口、便于记诵的文句,让孩子在反复的读背中认字,在反复的书法练习中巩固字形,没有哪个朝代的童蒙是讲解造字原意的。“五四”至今,尤其是建国以来,识字教学多样化,但讲解造字原意或字理的也很少。其根本原因是,不掌握古人造字原意或字理,并不影响阅读和写作,不影响运用母语进行交际。字理是古老的学问、传统的知识,是历史悠久的汉字学的本体知识。掌握字理,固然有文化传承的意义,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除了专门汉字研究者和汉字教育工作者,对于一般的人,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用处都不大。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不是培养专门汉字研究者,不是培养汉字学家,也不是培养汉字教育工作者。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试问周围语文素养极高的专家、学者和作家,他们中又有几人掌握了古人造字原意?更遑论其他。语文素养要素多元,语文知识不是核心要素,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才是。故,课程标准指出,“不必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对于大多数人,在其拥有的各种语文知识中,字理有之固然好,没有无大碍,绝非必不可少。语文教学中有比字理更重要的知识要学习,更有比各种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要历练。这也是历部语文教学大纲和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未将掌握字理作为教学目标或课程目标的根本原因。
其次,挤占规定任务的教学时间。基于母语教育的独特地位,世界各国都格外重视,国外小学阶段母语教育课时大多占所有课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我国只占五分之一,有些地方甚至不足六分之一。语文教学任务之繁重,由此可见一斑。课时严重不足,教学捉襟见肘,教学任务必然顾此失彼,所有一线语文教师都为此苦恼不已。在此情况下,还将时间过多地用于额外的汉字文化传播,这对于完成课标和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势必产生严重影响。以古诗教学而言,人教版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一篇课文安排两首古诗,四年级以上安排三首。按照现行课程设计,一篇精读课文为两个课时,四年级应在两个课时内完成三首古诗的教学。王老师在四年级用一课时完成一首古诗,已经超过正常用时的三分之一,这还不包括挤占其他教学任务的用时。每一篇课文,除了解读文本以外,还有识字教学和完成练习等任务。杭州地区学校使用人教版教材,该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安排《望天门山》,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有“楚、孤、帆”等,课后还设计了默写等练习。王老师在此地为四年级学生重上这一课,生字教学被免去。由于主客观原因,王老师回避了本来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腾出时间进行额外的汉字文化传播。而常态情况下,课标和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额外的汉字文化传播,孰轻孰重?谁主谁宾?我们必须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
语文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有巨大的空白等待我们去尝试、探索,去寻求答案。一个希望在此领域有所作为的老师,总是不愿重复他人和自己,探索、创新便成其不懈的追求。但探索要脚踏实地,更要理性反思,最主要的就是不断检视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有效。首先要有效果,即教学活动结果与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高;其次要有效率,即教学效果与教学投入的比值大。以此衡量王老师的讲解字理,新意有余,有效难说。相信王老师将在不断的理性反思中继续探索之旅,更期待着与王老师重逢于她的课堂,并看到她更多扎实有效的教学新举措!
第四篇:王巧玲工作总结
大三班教学工作总结
王巧玲
忙碌而充实的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自己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一个学期以来,有辛苦的付出,也有甜蜜的收获,我尽心尽责,投入于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更新,力求做到最好。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我与孩子们的感情也日益深厚,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我感到了莫大的快乐。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阅读教学方面
在本学期的语言教学中我将“爱的小脚印”系列的阅读作为语言教学的重点。在这一学期的教和学中,我在阅读教学上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
首先,通过谈话、提问、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出要学习的故事或者儿歌,然后通过孩子自主的阅读,来锻炼孩子们的读图能力,起初的时候大部分孩子们在这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不能完全读懂图的意思,但是通过一学期的训练以后孩子们的读图能力都有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孩子们观察细节。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观察,读懂故事的内容。形成了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后,孩子们对故事阅读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本学期我们学习到的8个故事,孩子们都能根据图片讲述出来。例如,在复习故事《“年”的传说》时,孩子们能捕捉到图片上的人们在看到“年”时恐惧的表情、摔倒在地、东西撒落在地上等这些细节。
在儿歌教学上,我采用了让幼儿自由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的方式,让儿歌的内容更容易被孩子们理解,更容易记忆,本学期我们所学的8首儿歌,孩子们读起来都朗朗上口,而且都能加上他们自己创编的动作。
二、建构式主题教学方面
建构式主题教学是我园教学内容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我主要承担其中的语言、社会领域的教学。该课程的目标以“儿童发展为本”为主旨,服从于每个幼儿全面地、和谐地、富有个性的发展,并将这一目标蕴涵于课程的一切活动之中。以主题为主线,并将“环境创设、家园共育、活动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都视为课程的组成部分。这一课程展示出幼儿的发展是在多种活动过程中进行的;是在显性和隐性的环境中诱发的;是在家园合作的影响下统一地连续发展的;更为重要的是“儿童是课程的主体”,因此,任何目标的达成,不是“外加”的,而是根据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在多种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幼儿自我建构而实现的。
因此,我在主题教学的过程中从不将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幼儿,而是通过逐步的引导让幼儿通过自我建构达到学习目标。教学活动中我经常会用到幼儿自由讨论,思考等形式,而不是直接将学习的内容或者正确的答案告所孩子们。我也很注重在一日活动中孩子们给我的每一个教育契机。例如,在学习“七彩世界”这一主题时,有一则故事叫“七彩虾”,故事要传递给幼儿的信息是尊老爱老的美德,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这一主题直接透露给孩子们,而是让孩子们从
讨论“如果你是小青鱼,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出发一步步让孩子们自己得出故事的主题。
三、美术、剪纸教学方面
在开学之初,我们班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在涂色、剪纸上存在很多问题,如涂色不均匀、大面积涂色没有耐心、涂色是容易涂到图形边线外面,没有掌握“短线密涂”的技巧等,在剪纸方面很多孩子在减去曲线上存在困难,检出的图形边缘不够光滑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美术教学时先从基本的涂色练习开始,每幅美术作业孩子们都要给画册上已有的图形涂色,然后在进行绘画。经过半学期的练习后,全班幼儿在涂色方面的进步特别明显,尤其是魏锦萱、谈得昊、芦菁等幼儿。
对于孩子们的绘画作品的欣赏,我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和孩子们共同商量出了在他们的作品上做的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例如:笑脸表示“画的真好”,哭脸表示“还要加油”,同时我还会给孩子们在作品上写上鼓励、肯定的语言,并读给孩子们听。因此,孩子们打自己的绘画作品交给我的时候都会很用心的看老师到底会给他写上什么,得到笑脸的孩子总会美滋滋的跑去告诉他的小伙伴们。这种激励的形式对我班幼儿绘画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对于剪纸方面存在困难的孩子,我充分利用家园共育的形式,让这些孩子回家后从最基本的剪直线开始练习,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我把这项练习称为“剪面条”,练习从剪直线的“拉面”过渡到弯弯曲曲的“方便面”,孩子们每天早晨都会把自己剪得“面条”带
到幼儿园展示给我。同时,我也会在区角活动的时候有针对性的让一些孩子坐到美工区进行剪纸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我班幼儿的剪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在新年到来之际,我和孩子们一起剪了许多不同图案的窗花迎接新年的到来。
四、健康教学方面
在健康教学方面,我认真按照教学计划上的内容完成所要求的健康教学内容,同时也注重孩子们在走、跑、跳、钻、爬、攀、平衡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利用户外活动的时间引导孩子们走平衡木、在冬季户外活动时带领孩子们进行跑步活动等。通过练习走平衡木,班上原本平衡能力很弱的几个孩子也可以再不用老师的帮助之下顺利的走过平衡木。
除了完成教学计划所安排的健康教学内容以外,我也很很注重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例如: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并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
例如,针对孩子们在整理衣服方面存在的困难,几乎全班幼儿都没有将秋衣塞到裤子里以保证肚子不受凉的习惯,我在孩子们起床的时候做示范教给孩子们这样做的方法和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经过几
天的提醒后,孩子们在起床、穿衣时会主动的互相提醒,每个幼儿都会把自己的秋衣塞到裤子里。
五、区角活动中的教育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也很重视区域活动对孩子发展带来的影响。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我们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投放活动材料,根据教学活动进展需要设计了一些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区域活动材料,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并及时增减活动材料。引导幼儿积极认真参与区域活动,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针对幼儿个别差异,兴趣、能力投放了不同难度的活动材料。例如:对于在剪纸方面有困难的孩子,我会有针对性的让他们多参加美工区的剪纸活动,并根据幼儿的能力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剪纸内容,是这些孩子的剪纸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在学习了关于月亮变化的知识后,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各种不同形状的月亮卡片,让孩子们进行操作,把停留在视觉刺激层面的知识转化成可操作的内容,使幼儿更加容易理解。
六、工作中的不足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以活动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在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中动脑、动嘴、动手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的能力。但是,由于我的教学方法是有限的,平时,我有时说话的语气不够生动,不够吸引幼儿,而且,在很多时候我的思维无法跳出成人思维的固定模式,不能更好的引导幼儿,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慢慢累积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更大的提高。
我还应加强业务钻研,及时反思,随时总结,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作内容,在工作中勤思考,努力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来年的工作中,这些都是我的努力方向,我将努力向先进教师学习,争取使我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2013演讲稿王玲
演讲题目:理想召唤行动生命绽放花朵
演讲教师:王玲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因为理想,我们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勇气,因而不再惧怕寻梦过程中的孤独、困难、挫折。
雨果说:“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拥有理想,人的一生才会变得充实和满足,人的心灵才不会荒芜、甚至枯竭。
伟人眼中的理想,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提高人生的思想境界。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也希望自己的人生精彩纷呈,有所作为。因而,我用理想筑起了那座通往学生心中的桥梁,整装待发,准备着在这片热土上奉献我的青春年华。为的是看着那一颗颗幼小的种子长成茁壮的大树,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有人说,教师像春蚕,只求奉献不求索取;有人说,教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还有人说,教师像人梯,让一代代新人踩着自己向更高更远处攀登。当我穿过了他面前的各色光环,真正走进他时,才渐渐理解了他的内涵,教师是普通的,平凡的,辛苦的,但教师却是充实的,幸福的,有爱存在的。缘于儿时对老师的崇拜,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特岗教师,从省城太原来到了我的工作岗位——岢岚二中。开始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刚开始,由于生活的不适应,我偷偷的哭过,也抱怨过,甚至有过离开的念头,是我的学生坚定了我的信念。那天,我生病了,发着高烧。放学后,同学们来宿舍看望我,一个个大红的苹果,一把把红枣放在了我的床头,要知道,那可是农村孩子的奢侈品啊!。那一刻,我流泪了。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比的慰藉,我毅然选择了留下。今天,我享受着这份职业带给我的太多的快乐,我爱我的学生,因为有了他们,我变得更加努力了,无论多么辛苦,同学们一声“老师,您好!”让我欣慰。每天清晨,当我站在教学楼上看到一个个学生走进校门,我的内心是无比激动。因为若干年后,这些学生将会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医生、军人„„一个个都变成了国家的栋梁。而我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有人说教育是阳光,温暖灿烂,如果说学生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那么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在温暖灿烂的阳光里灿烂开放。让每个学生都能聆听到花开的声音。作为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我要让每个孩子都要抬起头来走路,为自己而感到骄傲。
学生天真的笑容是最美丽的风景,学生的童言无忌更是快乐的源泉。学生给予我的幸福,这是我工作以来最大的收获。每当送学生走出校门,-1-
学生和我说一声声再见,那一刻是我最大的幸福。他们脸上的笑容代表了一切。孩子具有向师性,而作为教师的我,严格要求自己,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学生,给予他们最大的期待。
转眼间,工作已经三个多年头了。回首这段日子,有过辛酸,有过失意,然而,更多的是感动。有人说,儿童是书本,教师是读者,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他;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我相信我会认认真真去读懂他们,也能做好照料他们成长的园丁!
是啊,理想是水,能够浇出生命的苗;理想是苗,能够长出生命的树;理想是树,能够开出生命的花;理想是花,能够结出生命的果。
现在的我,每天在悦耳的铃声中走进教室,推开教室的门走上讲台,从讲台上望着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向他们问好,然后聆听他们真诚的回应。这就是我的一天,日复一日地积攒着这样的小幸福,然后沉淀为我教师职业的大幸福,我觉得,我选择了我热爱的事业。并要用我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圣洁。因为,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功利,就像“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一样。这就是理想对我人生的启迪: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只有挖掘自己灵魂深处的真诚
把握瞬间的辉煌
拥抱一片火热的激情
去装点生活的风景
我无悔于我的选择——青春无悔生命亦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