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第十周教案(含5篇)

时间:2019-05-15 02:2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数第十周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数第十周教案》。

第一篇:二数第十周教案

第六课时 几百几十的加、减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4、8、9、10、11、12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以及相应的估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

1、能熟练计算几百几十的加、减法。

2、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进行加、减法的估算。教学难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练习题的情景图,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式卡。教学过程:

一、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题。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650,200,160,280,450,以开火车的方式要求学生连续计算 60+200-160+280-450,集体评价订正。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直接填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4题。

(1)大屏幕出示第4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怎样列式?(2)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0—150=150(度),教育学生要保护自己的视力。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第10题。

(1)大屏幕出示第10题的情景图,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题意,独立列式解答,并指名学生 上台板演。

(2)集体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算式?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评价订正。

三、技能训练。

1.完成练习二十第11题的估算。

先让学生独自估算,将结果写在书上,然后指名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引导其它学生评价该生估算是否合理,使学生理解估算策略的多样性。2.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1)完成练习二十第8题。

大屏幕出示第8题情景图。引导学生分析出本题中的隐蔽条件:“小朋友已看的页码是142—143页”,进而一起估算出结果。(2)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

大屏幕出示第12题情景图,先让学生独立估算。学生估算结果后,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如,矿泉水比冰棍卖得多,第二天矿泉水要多进些。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巩固、深化知识的掌握。

四、练习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02页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及大屏幕出示相关的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准备学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完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

们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二、基本训练。

1.练习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仿照第2题的形式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然后2个同学一组,相互出数,相互计算。

三、技能训练。

1.集体研讨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1)大屏幕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2)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3)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可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

学生了解到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复习总结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请你口述一遍1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学生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教学内容:

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统计

(一)教学内容:统计

(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学生会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简单的分析数据。难点: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及15以下

16

~20

21~25

26~30

31及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及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及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到激趣探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统计

(二)教学内容:

统计

(二)(教材第109、110、111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播放录像)同学们请年,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究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统计表(记录单)

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2)组织学生第一次记录:

记录完后,问:在观看录像时,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 交流完说明用画“正” 字的方法又快又方便。(3)第二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问:全部记清的同学举手?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产生了困难,因此顾此失彼。)

讨论:怎样记录才能又快又准确呢?

强调说明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5)汇报后,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2、学会制作统计图。(1)分组讨论:

如果用每个 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格?

太麻烦了,怎么办呢?

讨论后得出结论:用1个 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很好地突破了难点。(2)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先让学生独立绘制,指名上台涂色绘制,然后共同订正。(3)在书上完成例1统计图1、2、3小题,指名口答。

(4)组织讨论:20分钟后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老师充分放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交流合作带来的成功。

三、形成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四|、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课后从小组为单位调查班里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促进。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15—118)单元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找规律

教学内容:课本第115—11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循环排列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教学准备:

给每对同桌学生提供3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1、观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

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漂亮,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a、每行有几种瓷砖?

b、这几种瓷砖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1)学生交流(2)揭示课题:找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

2、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

3、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或别人好的想法说一说。[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1、如果你是小小建筑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美丽图案?老师和同学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请大家设计一些有循环规律的图案。

2、展示:□○★△、△□○★、★△□○、○★△□

3、让学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图形应当怎样摆。

生:这图形是后面的向前循环移动一个位置,所以应该是□○★△,与第一个图一样。

4、出示练习题:a、一只鸭子头像和两只鸟的头像循环排的

b、看书第115页,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四、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规律? 提高练习:

出示小黑板:

1、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2、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3、1234、4123、3412、。

教学反思:

第二篇:第十周法制教育教案

第十周法制教育教案

湛 昆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导课

二、新授

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

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 生:、、、、、(一)提高警惕

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1.播放影片

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板书:警惕)

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a.活动:小组讨论 b.指名汇报

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 过渡:由于小丽在思想上没有提高警惕,落入了魔掌,现在她非常后悔,向我们发出了求助。同学们,请你帮小丽想想办法: 1.小组活动 2.指名汇报

3.(播放影片)我们来看小丽是怎样逃脱的。(板书:智慧)

4.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根据环境和情况不同,办法也不同。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断录像。(出示录像)

5.师:老师这里有一份材料,你们觉得他做法可取吗?(出示:一个生命随风而去)生:、、、、、师:遭遇不法分子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力量悬殊大的,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及脱身。两害相权取其轻,保住最大利益。师:我们是否就这样宽恕、姑息他们?那该怎么办?(板书:法律)6.介绍《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三、拓展

1、你有遭遇过不法侵害的经历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该怎么做?(出示课件)

2、师总结:(出示课件)通过今天的学习,使大家懂得,在不法侵害发生前,我们要提高警惕,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在不法侵害发生后,要用法律保护自己。只有我们多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本领,积极地去保卫自己的平安,大家才能平安地学习,平安地生活,平安地成长!

3、播放音乐,齐读儿诗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二、主要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

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小结: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将来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法制教育

教学目标:

当前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小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本节课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学过程:

1.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2.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4)犯罪的类型复杂

3.学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4.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社会的因素(2)家庭的因素(3)学生的心理因素 5.相互交流

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 6.布置作业

本周大家就本节班会课写一篇周记,谈谈自己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第十二周法制教育教案

湛 昆

一:知识技能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情感教育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结合上节课相关内容,到当地派出所、法院少年法庭或少年犯管教所作一次社会调查。调查内容:近年来当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司法机关在保护未成年人(包括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

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中学生有些什么希望,中学生应怎样配合司法保护。

二、把收集材料,在班上进行交流.三、教授青少年自我保护二十招

第1招

警惕“黄狼”入室

健康第一,高尚情趣。抗拒诱惑,抵制黄毒

第2招

学会独处

独自在家,不必害怕,管好自己,安全潇洒

第3招

现代居室内的安全

现代居室,空间有限,安全规则,牢记心间

第4招

不要轻易“打”“听”

要打电话,先问费用,量入为出,全家安宁

第5招

正确对待宠物

宠物可爱,不可迷恋,狂犬病毒,预防在前

第6招

预防20世纪“新瘟疫”

艾滋病毒,可以预防,洁身自爱,永保健康 第7招

餐桌上,噎着怎么办

食物噎住,压腹咳出,细嚼慢咽,麻烦免除

第8招

求助“快速突击队”

紧急危险,求助莫慢,快拨110,转危为安

第9招

久戴耳机有害无益

保护听力,少用耳机,音量适度,轻松惬意

第10招

“电老虎”屁股摸不得

电是老虎,不可糊涂,预防触电,请教父母

第11招

火里逃生

防火须知,勿当儿戏,火警电话,不可忘记

第12招

未成年少女自护

少女合群,防止无助,冷静机智,勇敢自护

第13招

学会使用家电产品

家电便利,用前学习,合理使用,遵循规律。

第14招

电脑与自护

电脑神奇,积极学习,你是主人,莫做奴隶。

第15招

招谨防铅中毒

铅会毒人,慎选器皿,装修防铅,处处小心。

第16招

把好你的“健康之门”

爱牙护牙,防止龋齿,断牙可植,就医及时。

第17招

注意厨房中的安全

厨房学艺,细心有序,边学边做,安全第一。

第18招

安全使用煤气

煤气危险,用毕即关,注意通风,防患未然。

第19招

不做小烟民 吸烟成瘾,疾病缠身,健康自尊,不做烟民。

第20招

面对校园暴力

不卑不亢,自卫适当;对症下药,人人舒畅。

第21招

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学法懂法,依法行动;合法权益,应当力争。

第22招

守护好你的“司令部”

保护大脑,谨慎用药,精神卫生,至关重要

第三篇:二数教案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

(一)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 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 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 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 个数也用除法计算。

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 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 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 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 有两种,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 有几个另一个数。因此,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这两种应用 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不同点是 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

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关键: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计算应用题。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例

1、例2,练习三的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 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2.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 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

5)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4 = 5

被除数

除数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各部分名称。(教科书第21~22页练习四的第7—10题。)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复习除法的读法)(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

15÷3=5(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20÷5=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4)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

9÷3=3(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9题。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 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 朋友在这里”。也可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学反思:

第四篇:二数 第五单元 教案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数松果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

2、培养孩子迁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建立“数一数”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问题探究

师: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1.你打算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2.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提问:指着第一堆松果提问,这堆松果有五个,是1个5,一共

是5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4.提问: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问,这两堆松果有两个五个松果,是2个5,一共是10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5.谈话: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你有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吗? 3.引导学生整理口诀

4.组织学生多种形式背诵口诀

四、实践应用

第1题:对口令 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2.老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 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

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7页

板书设计:

数松果

1×5=5

2×5=10 3×5=15

4×5=20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5×5=25

5×6=30

5×7=35 5×8=40 五五二十五

五六三十

五七三十五 五八四十 5×9=45 五九四十五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做家务

学习目标:

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编制2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小明家今天中午来了客人,吃饭时 该怎样来放筷子呢?

2、学具操作、自主探究

1).谁来说说怎么来放筷子。

引导学生知道“一双”就是 2 根筷子。2).摆一摆

用小棒操作,一边摆放,一边说:一双筷子是2根,二双筷子是4根„„ 3). 填一填

填好得数后,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

整理2的乘法算式,4).尝试编出有关2的乘法口诀。

3、练一练 1).用一句口诀来算2道算式。2).在表中,把1,2,5 —9分别与2相乘,将得到的数画上圈。3).算一算。

4、游戏

一个人有几只手,有几个手指? 4人有几只手,有几个手指? 8人有几只手,有几个手指?

5、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课间活动

第四 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

学习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

编制3的乘法口诀,并会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主题图,小明在装三轮车的时候,发现了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 1辆车有几个轮子?2辆呢?——边说边填表。

二、学具操作、自主探究

用小棒操作,一边摆放,一边说:一个三角形用3根,二个三角形用6根„„

1、填一填

填好得数后,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

2、整理3的乘法算式,尝试编出有关3的乘法口诀。

看一看,想一想,3的乘法算式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3、练一练

用一句口诀来算2道算式。

算一算。

过河。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

三、数学故事

淘气买书。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故事的情节,独立思考,说说淘气应还给阿姨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

你是用什么办法来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

第五课时 小熊请客

学习目标:

1、经历4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体验运用口诀的优越性;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4的口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问题情景的探索,使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连加算出得数,编制4的乘法口诀;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找规律记忆口诀,使学生会用口诀解决问题。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4的乘法口诀的得出与掌握。

难点:熟练运用口诀完成表内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谈话:小熊家的红果树丰收了,他要做成糖葫芦,一串4个,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小熊怎么也想不出来?谁能帮帮他?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一串需要4个红果,两串需要多少个?3串、4串„„呢? 学生一边数数一边填表。

2、能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制出口诀吗?

3、组织学生独立列式、编制口诀、全班汇报 学生独立列式,编制口诀。教师板书

4、谈论总结熟记口诀方法。

三、实践应用。“说一说”“连一连”

学生组内练习。

独立完成连线任务。

板书设计:

小熊请客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第七课时 回家路上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采用你问我答数学游戏方法,让学生提问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谈 话:同学们,动物学校开学了,学习一天后大家高高兴兴地回家,你们

看,他们在回家路上多高兴!

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提问:回家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花,小河,房子,树„„

2、谈话:根据图上景物提出问题。学生提问,解答问题,小组交流汇报。板书: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4×4=16(只)„„

三、实践应用。“练一练”

完成练习1、2、3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

回家路上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 3×4=12(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6=12(朵)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3×3=9(只)„„

第八课时 练习三

学习目标:

1、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巩固已学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题意并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口诀,背诵口诀:

(1)师与生对练。

(2)生与生对练。

二、练习设计。1、42页第一题,利用已学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小明买的物品及价格。

(2)提问:你能区分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是体育用品吗?

(3)指名学生说。

(4)提问: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钱?买体育用品花了多少钱?

(5)指名学生说。2、42页第3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24页第2题。

(1)看图说图意。

(2)怎样选出冠军?

(3)指名学生汇报结果。4、42页第4题。

游戏。5、25页第5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一 3×3=9(元)5×3=15(元)8×2=16(元)

第九课时 机动练习课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乘法口诀所产生的经过,熟记2~5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各数相乘。

3、初步学会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4、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运用口诀进行表内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并进行估算。

难点:

1、熟练运用口诀。

2、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宣布练习内容。

学生明确目标

二、基本练习。

说说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举例子说明。1、2~5乘法口诀。

2、表内计算。

3、根据图画提问。

4、解决问题。

5、估算。

三、巩固练习。

1、补充口诀。

二五()()四十六

三九()()三得九

五七()()五二十

2、看口诀写算式。

五六三十 四九三十六

()()

()()

3、口算。

2×5= 8×5= 9×4= 4×7= 3×6= 6×2=

4、一个盘子装4个苹果,5个盘子装几个苹果?

四、课堂小结。

第十课时 机动练习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乘法口诀所产生的经过,熟记2~5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各数相乘。

3、初步学会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4、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运用口诀进行表内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并进行估算。

难点:

1、熟练运用口诀。

2、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宣布练习内容。

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二、基本练习。

1、填空。

5×()=25 7×()=21()×4=36()×2=26 9×()=18 3×()=27

2、找朋友。

9×4 18 3×6 5×7 16 8×2 6×3 35 4×9 2×8 36 7×5

3、想一想下面的计算对吗?

(略)

4、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略)

三、巩固练习。

填一填。

()×()=5()+()=6

四、课堂小结。

第五篇:三年级写字教案第十周

校本课程《写字》课教案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教师:邓玉花

班级:三·一

周次:第十周 教学内容:掌握钢笔基本笔画的写法。教学目标:能正确书写基本笔画。

教学重点:学习书写横折、横折钩、横撇、撇折。教学难点:学习书写横折、横折钩、横撇、撇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让学生说说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用钢笔练习写出。

2、师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内容

1、认识的特点和写法。

“折”画也和钩画一样,是附属在别的笔画上的。它经常在汉字中出现。折的变化多在于它的角度。

2、教师讲解折的写法,并作示范。

竖折:起笔稍重,顿而向处。到转折处向左上回笔再向右横出,咯顿而回锋。转折之处要有圆弧,富于弹性。竖弯折:起笔同竖画,到转折处要呈弯曲状,有弧度。收笔时要略顿而回锋。它像一只浮在水面上的鹅一样,弯处有圆弧,缓慢折过来。

横折:横折是先横后的,折角也成九十度,像人的胳膊弯曲一样。横折的竖略向左弯。它的写法是下笔同横法,折时作顿。

撇折:起笔重顿,用力向左下行笔。到转折处稍停,转笔快速向右上挑去。

三、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教学反思:

下载二数第十周教案(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数第十周教案(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十周德育课教案:交通安全

    (通知:请各班出一期以“文明出行,安全交通”为主题的黑板报)(11月6日晚自习检查) 第十周德育课教案:交通安全教育 德育目的:车祸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学生的生命和健康,为了预防和杜绝......

    小小班第十周教案

    小小班第十周教案 语言《可爱的小蝌蚪》活动目标:小精灵网站 1. 在老师的引导下,观看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 2. 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知道小蝌蚪是青蛙生的,长大以后会变成......

    第十周教学活动教案

    第十周教学活动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下雨的时候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及对话 2. 能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 活动准备: 雨伞、角色头饰、 活......

    新竹二小第十周值周工作总结

    新竹二小第十周值周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当炎热的夏天悄悄来临,新的一周正向我们走来。此时,面向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该以饱满的精......

    二数下计划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

    二年级语文教案 第十周(合集)

    14、“黑板”跑了 教学要求: 1学习默读课文,并能有条理的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

    小段主班第十周教案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下午第一节 表演游戏: 拔萝卜 第二次游戏 活动目标: 1.在多次感受的基础上,初步学会重复句,较牢固地掌握角色出场的顺序。 2.咬准字音:长、拔萝卜、婆婆、......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周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周教案 第一课时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