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阔的草原
target=“_blank” title=“狗狗娱乐搜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和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2、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3、通过学生眼睛与心灵的对话,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民歌的学唱及对内蒙民歌风格特征的把握;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旋律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体验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师: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生: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到了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老师要带我们去看内蒙古大草原,听魅力无穷的蒙古族民歌„„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板书课题)
2、学唱歌曲
听:播放《牧歌》。
师:请谈一下你对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生:《牧歌》是一幅有着丰富色彩的美丽画卷,是一首赞美家乡美丽富饶的赞歌。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舒展、宽广,速度较慢,有颤音及很长的拖音。
再听:再次播放《牧歌》。
师:你认为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第1、2小节与第5、6小节、9、l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即:X X │ X·X
听唱:(第三次播放)请学生轻声和着伴奏哼唱旋律。
再唱:让学生自主选择分别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领唱、对唱、表演唱等形式熟悉巩固歌曲。
唱谱:歌曲唱熟之后,请学生集体视唱歌谱。
在演唱中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歌唱时的呼吸、换气、咬字吐字、长音的拍数、力度的把握、演唱的情绪等。
二、探究
1、欣赏 听: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播放录音)
师:通过聆听,你认为什么是无伴奏合唱?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我们刚才唱过的《牧歌》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生:无伴奏合唱就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演唱方式上前一首独唱,后一首是合唱。无伴奏合唱比独唱更能表现出草原的空旷、一望无际,给人的感受更加丰富„„
教师补充:„„
再听: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进一步感受无伴奏合唱的音乐魅力)
2、播放草原风光的影片
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知识介绍蒙古族人民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及蒙古人的性格,并谈一谈地域文化与其民歌的联系。
生:通过谈论与相互补充得出初步的观点。
3、探究结论
师、生:内蒙古独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犷热爱艺术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们独特的音乐形式„„
三、升华及延伸
1、升华
师:通过学唱和欣赏,你认为蒙古民歌有哪些特点? 生: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宽广;旋律中有颤音及下滑音,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师:为什么昔日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现如今在内蒙已不多见?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草原、草场沙化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我们国家正在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沙育草等措施„„
师:今天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
2、延伸
才艺展示
师:有了这么多收获,大家愿与老师一起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我们对草原民歌以及家乡的热爱吗?
教学反思
当前,流行音乐冲击着学校的音乐课堂,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通过《辽阔的草原》这一课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1、充分体现学科本位。音乐是听觉及实践的艺术形式,要让学生在充分的听和唱中感受作品本身的旋律特征,为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征作铺垫;同时,在学生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再唱歌谱,降低了学习难度。
2、注重音乐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探究、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体验内蒙民歌的独特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多次采用提问、及时评价等方法及学生积极主动的才艺展示,多方位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反应强烈。
4、采用对比法、情景再现法、联系实际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新疆、西藏等草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的基本常识;对音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初步体验;初步了解民歌来源于生活。
年 级:初一
课 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多媒体电脑、课件、教学CD、钢琴(复印教材)
教学过程:
(一)教学礼仪
(二)今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听完以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是哪个民族的?(课件展示图片)
1. 请两名同学描绘一下这首歌曲所表现的画面。(说得非常好)这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歌》。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
2. 同学们说的对。但有没有同学能说说你是怎么知道这是蒙古的民歌?(请一两名同学谈谈)歌唱草原的歌曲就一定是蒙古民歌吗?还可能是哪儿的民歌?(引导学生说出四大牧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草原旅行,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
(三)展示课题《草原之旅》
(四)简介蒙古族(课件展示图片或录像)
如果你来到蒙古,蒙族同胞会先跟你亲切地说“塔、赛白奴”,“您好”。请同学和我一齐说一遍。然后给你端来可口的奶茶,请你吃烤全羊,让你一饱口福。再带你去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还会带你去祭拜他们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
(五)欣赏《赞歌》,这首歌曲分几段?各段是什么风格?这首歌中有一件很有特色的伴奏乐器,同学能不能听出来是什么乐器?
(六)小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课件展示)
(七)讨论与思考:
1.蒙古族哪种风格的民歌适宜舞蹈?
2.你能说说蒙古族长调民歌形成的原因吗?(讨论)
3.请两三位同学谈谈。
(八)简介马头琴
(九)听赏《万马奔腾》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首乐曲描绘了草原上的什么情景?
(十)听赏《新疆好》:
1.知道这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吗?
2.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3.歌曲里的主人公“玛依拉”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九)小结新疆民歌的特点(课件展示)
1.为什么新疆民歌会受欧洲音乐体系的影响,多用七声音阶?(讨论回答)
(十)小结藏族民歌的特点:(课件展示)
(十一)活动与参与:分小组竞赛。每答对一题将为你所在的小组赢得10分。
考一考:听音乐,判断它是哪个民族的?
(十二)民歌与现代流行歌曲(课件)
你能唱几首民族风格的歌曲吗?
(十三)今天,我们了解了草原上不同民族民歌的一些基本特点。知道了民歌的不同特点是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的不同而形成的。使我们对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了解更深入了一步。在西部开发的浪潮中,我们相信我们56个民族会更相处得更融洽,民族会更团结。
第二篇:辽阔的草原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时间:2009-12-27 13:48:54 来源:
作者:
说 课 稿
说教材
我选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居住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们的歌声像辽阔的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艺术更是丰富多彩,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草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根据教学设计,结合课标“感受、鉴赏、创造、探索”精神,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内容:
①学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赞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课件。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首先,民族艺术是从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中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绪,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所以,我选了一部分有关蒙古人民生活场景和精美画面在导课时播放,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历史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其次,根据学生好奇爱动,爱展示自我的特点,我采用了设置疑问,启发引导和评价激励的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动静交替、热情活泼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说学法
聆听法、小组活动法。
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我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培养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是培养学生表现和创造音乐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组活动法,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课堂气氛。
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后上题目: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
A、蒙古族
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
D、回族
E、成吉思汗
设置意图:通过观看声像具备的短片,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并通过讨论,师生交流引发学生联想,丰富学生有关草原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
在这环节中,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习俗及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宽广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摇篮,人们热爱草原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宽广的草原赋予人民宽阔的胸襟和豪爽热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声像辽阔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更是丰富多彩,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盅碗舞”、“挤奶舞”等。下面欣赏合唱《牧歌》。
二、新课
(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欣赏前,把学生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成吉思汗队”、“呼伦贝尔”。
提出问题:歌曲用什么声音,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
[播放乐曲]
听后讨论问题,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老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想象。僻如:歌曲纯粹用人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组合,不同的力度变化,展示出草原美丽辽阔的景象。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一起朗诵书上《牧歌》的歌词,共同回味合唱带来的美好回忆和联想。并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知识。
(二)学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
提出问题,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
宽广、悠长、深情,表现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
1)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近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
2)跟琴唱歌词
要求学生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学完后,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励学生创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这样既练习了歌曲,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此环节,补充蒙古歌分长调和短调知识。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演奏时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乐曲]
找学生简单谈一谈乐曲表现的内容: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此环节只作欣赏了解。
四、创作与探索
播放背写音乐草原歌曲《赞歌》
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蒙古草原的美丽辽阔与生活习俗。比如唱歌、舞踏、美术、朗诵、模仿表演摔跤、赛马等,老师要行当地指导。
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表演,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此环节占课时比较长,约十五分钟左右。
五、结束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古草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蒙古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热爱草原,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蒙古草原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蒙古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热爱之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请学生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的信息。
省心范文网声明:
1、本网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作品全部来自互联网、百度和由网友提供,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2、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本站所提供的一切资料均共交流参考使用,如有其它用途,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第三篇:《辽阔的草原》教案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歌曲《牧歌》
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3、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牧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教学方法:
1、教法: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2、学法:聆听法、小组活动法。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播放短片(课件)
2、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 A、蒙古族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 D、回族
二、新课
(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课件)
欣赏前,把学生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等。
提出问题:(课件)
1、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的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没有伴奏,有不同人声组合,比单旋律原民歌表现力丰富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的感受(1)、作品营造了什么场景?
营造了“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辽阔景象(2)、作品揭示了人们什么心情?
揭示了草原人们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播放乐曲](课件)
(二)学唱歌曲《牧歌》
1、聆听范唱一遍。
思考 :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课件)
宽广、悠长、深情,表现了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
1)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近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课件)
2)跟琴唱歌词。要求学生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学完后,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励学生创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也可加上打击乐器。
4、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一遍。
5、补充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课件)
蒙古族民歌大体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旋律形态。长调民歌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1、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音色柔和浑厚,独具特色。(课件)
2、播放《万马奔腾》。(课件)同时让学生想一想乐曲的情绪、节奏、旋律怎样。简单谈一谈。
三、创作与探索
1、播放歌曲《草原赞歌》。(课件)
2、分小组进行表演,可以选用上打击乐器。
七、课堂小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古草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蒙古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热爱草原,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蒙古草原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蒙古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热爱之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请同学们课下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的信息。
宁
华
宁阳县第八中学
音乐教案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
第四篇:辽阔的草原教案
教学内容:
1.歌唱教学:简单的复习《牧歌》
2.欣赏教学:
a.声乐曲欣赏:蒙古族民歌《牧歌》独唱和无伴奏合唱欣赏,哈萨克族民歌《我们的新毡房》
b.器乐曲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飞骏图》
c.舞蹈欣赏:藏族民歌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细腻饱满连贯的声音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知识,认识马头琴的音色及二胡的音色
3.通过欣赏,了解哈萨克族.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和藏族舞蹈的特色
设计思路
1.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本节“辽阔的草原”的主题,引导学生细腻的无伴奏的歌唱《牧歌》和欣赏独唱及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学生体会草原宁静祥和的秀美
2.器乐曲《万马奔腾》(马头琴齐奏)和二胡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飞骏图》的欣赏体会草原热烈奔放的豪迈壮阔
3.舞蹈《北京的金山上》的欣赏了解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的风采
教学过程
1.导入: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介绍蒙古草原壮阔无比,生机勃勃,极目远望,田野相接的草原全景图。蓝天,白云,绿草,羊群,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此情此景令人神往我们为什么不歌唱一翻呢?
2.《牧歌》独唱欣赏,(注意歌曲中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连绵,语言明白如话,演唱者的演绎流露出的强烈感叹,赞美之意。
3.组织学生用细腻的饱满连贯有感情的演唱
4.《牧歌》已经被改编成为多种的舞台表演形式,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来听听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5.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
6.问题:表演方式有什么不同
a.无伴奏合唱就是没伴奏乐器,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
b.我们听的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是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c.该曲中用不同音色的组合营造了淳厚的音响空间,在歌曲表现上比原民歌有了扩展,由原民歌的“触景生情”扩展为“远景—近景—情景交融”三个层次。
d.曲子用合唱营造出“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场景,揭示了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的人们愉快的心情及其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7.《我们的新毡房》
a.哈萨克民歌的特点:常有附点,切分,连续十六分音符 等节奏形态在这个曲子中有体现采用变换拍子,旋律节奏自由,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此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图式可标记为;
引子 a(a+b)b(c+b)
b ab cb
b.该曲子的歌词显然与新社会党对牧民的关切与爱护有关联,这说明了一种现象,即许多的民歌的即兴性特点比较突出,歌者往往触景生情,即兴编词演唱。
8.前面我们欣赏的是歌唱的。接下来我们将要欣赏到的是由乐器演奏的描绘辽阔草原的乐曲。
a.提起蒙古族的乐器,大家都不难想到的是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演奏起来很有特点,虽然他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却像大提琴
9.同样的我们再来听听看看另外一个类似风格的但用的乐器是二胡。播放《战马奔腾》二胡曲,陈耀星作曲,乐曲描写守卫祖国边疆的骑兵战士苦练杀敌本领的情景,表现了他们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乐曲选用了群众所熟悉的进行曲音调以点题,并创造了两个富有特征的主题:第一主题音调激奋昂扬,节奏铿锵,精悍有力。第二主题富有歌唱性,表达了边防战士自豪的心声。
我们欣赏到的是作曲家父子两人一起合作的演出录象。
10.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听听陈军演奏二胡《狂野飞骏图》。风格及曲子的情绪也是类似。(视时间而定)
11.我们这节课都是在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大家都知道少数民族基本都是能歌善舞的,听完了紧张刺激的《万马奔腾》和《战马奔腾》后我们再换个口味,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感受一下藏族的民歌配上舞蹈又会给大家什么样的感觉,接下来请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第五篇:辽阔的草原教案
独特的民歌风
----辽阔的草原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民歌的民族风格; 2.认识“长调”和“短调”民歌体裁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调”和“短调”特点,判断“长调”与“短调”歌曲。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鉴赏了藏族和维吾尔族的音乐,了解这些民族独特的音乐魅力。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首音乐,请大家试着判断它是哪一个民族的?(放音乐)生:蒙古族
师:那么再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这个民族的了解和认识(比如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乐器、舞蹈、音乐、兴趣爱好等等)。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他们的民歌就是以这些文化为依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独特韵味。
蒙古族民歌有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光芒,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引出新课《独特的民族风----辽阔的草原》。
2.师:一首流传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蒙古族歌曲。这首歌的歌词表现了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
介绍宝音德力格尔。
接下来请大家鉴赏《辽阔的草原》,并从节奏、旋律、歌词句幅中来分析这首歌曲。(放视频)
3.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前面的问题。(板书)
4.师:那么同学们所了解的歌曲中有没有这样特点的蒙古族歌曲?那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首非常好听的蒙古族歌曲《鸿雁》。看是不是和我们总结的这个特点一样。(放音乐)
5.师:(放ppt)在蒙古族音乐里具有这类特点的音乐我们把它叫做“长调”。当然蒙古族的音乐除了长调还有一种和它特点相反的音乐,我们把它什么呢?(短调)
师:接下来请翻到书上的26页,拓展与探究的第二题。那么老师给大家演唱的《嘎达梅林》好不好?(放伴奏)
6.讨论《嘎达梅林》节奏、旋律、歌词句幅特点。(板书)师:(放ppt)像这一类的具有叙述性特征的音乐,我们就把它叫做短调音乐。
7.师:通过刚才我们一起鉴赏了长调和短调,那么你们更喜欢哪一体裁的音乐? 生:短调音乐
师:那我们来学唱两句好吗?(教唱一遍,让学生跟唱一遍)9.对“长调”和“短调”进行总结。(详见板书)
师:我们通过几首蒙古族作品的鉴赏,让我们认识了“长调”和“短调”这两种蒙古族音乐体裁。(放ppt)
11.师:根据我们今天这一节课所掌握的内容,下面老师给大家播放几首音乐片段,请大家结合长调和短调音乐的特点,试着判断他们是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拓展与探究
请同学区分以后几首那些为长调?哪些为短调?
《烟雾茫茫的山梁》
长调
《褐色的鹰》
长调
《金色圣山》
长调
《敖包相会》
短调
《森吉德玛》
短调
《成吉思汗的两匹青马》
短调
12.师:通过这个环节的判断,我相信大家都已经认识和理解到了长调和短调音乐的特点,(放ppt表格形式)
这两种音乐体裁在蒙古族音乐最具有代表性的。当然蒙古族音乐不仅仅只有长调和短调这两种,那么请同学在课后找一找其他的蒙古族音乐体裁,下节课的时候我们再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