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4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第一篇:七年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探究:通过播放草原风貌,介绍蒙古族独具特色的衣食住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学生在看、听、想、议中去发现、探究影响草原民歌的因素,从而进一步了解内蒙民歌的风格特点,特别是“长调”的特点。

通过看、听、唱、对比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蒙古族民歌的纯美,通过学生的才艺展示以及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已不多见的现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美化家乡的情感。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二、体验蒙古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三、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对内蒙民歌风格特征的把握;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旋律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体验 导入新课

播放《天堂》,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提问: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那就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板书课题)提问:大家熟悉的蒙古的地方特色有哪些?

二、简介乐器 马头琴

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欣赏 《蒙古人》 马头琴演奏

三、欣赏蒙古的歌曲

1、欣赏《牧歌》

《牧歌》是一幅有着丰富色彩的美丽画卷,是一首赞美家乡美丽富饶的赞歌。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舒展、宽广,速度较慢,有颤音及很长的拖音。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播放录音)

提问:通过聆听,你认为什么是无伴奏合唱?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我们刚才唱过的《牧歌》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无伴奏合唱就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演唱方式上前一首独唱,后一首是合唱。无伴奏合唱比独唱更能表现出草原的空旷、一望无际,给人的感受更加丰富„„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知识介绍蒙古族人民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及蒙古人的性格,并谈一谈地域文化与其民歌的联系。

内蒙古独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犷热爱艺术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们独特的音乐形式„„ 提问:你认为蒙古民歌有哪些特点?

长调: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宽广;旋律中有颤音及下滑音,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3、播放《万马奔腾》体验蒙古族短调音乐的魅力。

四、延伸

提问:为什么昔日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现如今在内蒙已不多见?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草原、草场沙化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我们国家正在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沙育草等措施„„

五、课堂小结

六、知识拓展

提问:我们国家还有哪些地方有草原?那里风土人情、民族性格、文化艺术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请同学们在课余的学习中认真去捕捉、去思考。教学反思

当前,流行音乐冲击着学校的音乐课堂,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通过《辽阔的草原》这一课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1、充分体现学科本位。音乐是听觉及实践的艺术形式,要让学生在充分的听和唱中感受作品本身的旋律特征,为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征作铺垫;同时,在学生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再唱歌谱,降低了学习难度。

2、注重音乐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探究、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体验内蒙民歌的独特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多次采用提问、及时评价等方法及学生积极主动的才艺展示,多方位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反应强烈。

4、采用对比法、情景再现法、联系实际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二篇:高中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官网:nm.zgjsks.com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高中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感受到作品所塑造的草原的形象美和意境美,获得愉悦的情绪,继而产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与追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草原民族音乐的形式与特征,并能用语言简单表达自己的感悟。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能够哼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体验民歌的魅力。难点:了解草原民族音乐的形式与特征,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等。

四、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

播放蒙古歌手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提问:你们能听出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作品吗? 师生总结:这是一首我们在小学阶段曾经欣赏过的歌曲。它表达了蒙古牧民为自己生长在草原上,生活在牧民家庭感到骄傲和自豪,以及对蒙古家乡的热爱之情。听着这首悠扬的《蒙古人》,我们又一次进入了音乐的王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由、舒缓的心境,去领略草原那独特的民俗,去倾听蒙古族那跳动的音符。让我们现在就走进音乐的世界,开始今天的蒙古之旅。

(二)新课教学 1.简介内蒙古

提问:同学们对蒙古族有什么了解? 师生总结:内蒙古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蒙古族又称“马背上的民族”,总体而言,蒙古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草原民族开阔的胸襟在他们身上一览无余。同时,蒙古人的历史充满了苍凉、悲怆的艺术之美,这些特点在蒙古族民歌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2.初步感知

教师播放长调《辽阔的草原》的音乐,请学生聆听并思考: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特点?

官网:nm.zgjsks.com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师生总结:《辽阔的草原》是一首爱情题材的民歌(情歌),表达了蒙古族人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思念爱人,担心爱人像辽阔草原上的泥沼一样难以捉摸。

这首歌曲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在多处出现了装饰音。这种旋律形态具有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特点。其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字少腔长,节奏自由而悠长,是蒙古族音乐草原风格的标志。

3.介绍长调

提问:根据蒙古族牧民的生活习性,大家思考长调是怎么产生的呢?请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师生总结:长调是蒙古族牧民在长期的游牧过程当中,触景生情,即兴创编而成,无垠的草原,广袤的苍穹,养育了长调,我们不难想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在没有任何现代通讯设备的条件下,来长调来述说心中的喜怒哀乐,是最好的方式了。演唱长调是自由的、即兴的,一首歌在不同的歌手那儿有不同的演绎。“长调歌后”宝音德力格尔老师在20世纪50年代她也带着这首歌曲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节,赢得金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4.再次聆听

聆听宝音德力格尔的原声回放,提问:为什么用“长调”来表现“辽阔的草原”?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长调具有舒展悠长的旋律,节奏自由,恰当的表现期盼和美丽的遐想,善于表现辽阔草原的意境。用长调来表现辽阔的草原,不仅与音乐特点有关系,而且跟长调产生的根源也息息相关。《辽阔的草原》是“长调”的典范之作。

5.分析长调的演唱技巧

再次聆听歌曲,并思考:长调有其特殊的演唱技巧,与平时我们听的歌曲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生总结:气息绵长,有颤音,这种颤音在蒙古族称为“诺古拉”,可译为“波折音”,是一种特殊的发音技巧形成的旋律装饰,即发声时,配合口与咽腔的复杂动作,发出类似颤音的抖动效果,一般抖动两三次。“诺古拉”对形成蒙古长调的独特风格具有重要作用。

6.哼唱歌曲

教师范唱,请大家跟着一起哼唱这首内蒙长调,感受一下游牧民族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生活的场景。

官网:nm.zgjsks.com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三)巩固提高

欣赏《嘎达梅林》,与《辽阔的草原》进行对比欣赏,思考:这两首歌曲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师生总结:

(四)课堂小结

蒙古族的歌曲悠长、亲切,沁人心脾,既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出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我们共同了解了蒙古族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音乐文化。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多关注民歌,多听、多唱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让这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永远放射出不灭的光辉。

官网:nm.zgjsks.com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五、板书设计 辽阔的草原

长调:旋律悠长、节奏自由、字少腔长 短调:句幅较短、节奏整齐、字多腔少

以上就是高中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更多关于内蒙古地区教师考试详细资讯请随时关注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

第三篇:《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范文

设计思路

《辽阔的草原》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音乐教材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是一节以学习蒙古族民歌为主,其他教学方式相互配合的综合课。通过对《牧歌》的学唱以及对无伴奏合唱《牧歌》的欣赏,让对地域性民歌特征不甚了解的七年级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在教学设计思路上体现了“体验、探究、升华”的教学方式。

体验:在歌曲的教学中,让学生用听唱法直接学唱歌曲,有利于学生感受、体验、掌握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和风格。对于歌曲的处理,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感受和理解,为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作好铺垫。

探究:通过播放草原风貌,介绍蒙古族独具特色的衣食住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学生在看、听、想、议中去发现、探究影响草原民歌的因素,从而进一步了解内蒙民歌的风格特点,特别是“长调”的特点。

升华:通过看、听、唱、对比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蒙古族民歌的纯美,通过学生的才艺展示以及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已不多见的现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美化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和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2、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3、通过学生眼睛与心灵的对话,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民歌的学唱及对内蒙民歌风格特征的把握;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旋律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体验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师: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生: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到了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老师要带我们去看内蒙古大草原,听魅力无穷的蒙古族民歌……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板书课题)

2、学唱歌曲

听:播放《牧歌》。

师:请谈一下你对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生:《牧歌》是一幅有着丰富色彩的美丽画卷,是一首赞美家乡美丽富饶的赞歌。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舒展、宽广,速度较慢,有颤音及很长的拖音。

再听:再次播放《牧歌》。

师:你认为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第1、2小节与第5、6小节、9、l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即:XX│X·X

听唱:(第三次播放)请学生轻声和着伴奏哼唱旋律。

再唱:让学生自主选择分别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领唱、对唱、表演唱等形式熟悉巩固歌曲。

唱谱:歌曲唱熟之后,请学生集体视唱歌谱。

在演唱中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歌唱时的呼吸、换气、咬字吐字、长音的拍数、力度的把握、演唱的情绪等。

二、探究

1、欣赏

听: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播放录音)

师:通过聆听,你认为什么是无伴奏合唱?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我们刚才唱过的《牧歌》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生:无伴奏合唱就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演唱方式上前一首独唱,后一首是合唱。无伴奏合唱比独唱更能表现出草原的空旷、一望无际,给人的感受更加丰富……

教师补充:……

再听: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进一步感受无伴奏合唱的音乐魅力)

2、播放草原风光的影片

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知识介绍蒙古族人民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及蒙古人的性格,并谈一谈地域文化与其民歌的联系。

生:通过谈论与相互补充得出初步的观点。

3、探究结论

师、生:内蒙古独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犷热爱艺术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们独特的音乐形式……

三、升华及延伸

1、升华

师:通过学唱和欣赏,你认为蒙古民歌有哪些特点?

生: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宽广;旋律中有颤音及下滑音,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师:为什么昔日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现如今在内蒙已不多见?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草原、草场沙化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我们国家正在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沙育草等措施……

师:今天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

2、延伸

才艺展示

师:有了这么多收获,大家愿与老师一起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我们对草原民歌以及家乡的热爱吗?

师、生进行才艺展示。

知识拓展

师:我们国家还有哪些地方有草原?那里风土人情、民族性格、文化艺术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请同学们在课余的学习中认真去捕捉、去思考。

教学反思

当前,流行音乐冲击着学校的音乐课堂,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通过《辽阔的草原》这一课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1、充分体现学科本位。音乐是听觉及实践的艺术形式,要让学生在充分的听和唱中感受作品本身的旋律特征,为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征作铺垫;同时,在学生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再唱歌谱,降低了学习难度。

2、注重音乐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探究、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体验内蒙民歌的独特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多次采用提问、及时评价等方法及学生积极主动的才艺展示,多方位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反应强烈。

4、采用对比法、情景再现法、联系实际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四篇: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

《牧歌》教学设计

棣花中学

谢莎

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和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2、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3、通过学生眼睛与心灵的对话,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民歌的学唱及对内蒙民歌风格特征的把握;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旋律的影响。

教法与学法

创设情境—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教学资源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草原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师: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生: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到了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老师要带我们去看内蒙古大草原,听魅力无穷的蒙古族民歌„„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

二、学唱新曲,歌唱草原 听:播放《牧歌》。

师:请谈一下你对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生:《牧歌》是一幅有着丰富色彩的美丽画卷,是一首赞美家乡美丽富饶的赞歌。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舒展、宽广,速度较慢,有颤音及很长的拖音。

再听:再次播放《牧歌》。师:请大家再仔细感受一次。生:„„

听唱:(第三次播放)请学生轻声和着伴奏哼唱旋律。

再唱:让学生自主选择分别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领唱、对唱、表演唱等形式熟悉巩固歌曲。

在演唱中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歌唱时的呼吸、换气、咬字吐字、长音的拍数、力度的把握、演唱的情绪等。

三、听赏乐曲,赞美草原

1、欣赏

听: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播放录音)

师:通过聆听,你认为什么是无伴奏合唱?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我们刚才唱过的《牧歌》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生:无伴奏合唱就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演唱方式上前一首独唱,后一首是合唱。无伴奏合唱比独唱更能表现出草原的空旷、一望无际,给人的感受更加丰富„„

教师补充:„„

再听: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进一步感受无伴奏合唱的音乐魅力)

2、讨论

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知识介绍蒙古族人民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及蒙古人的性格,并谈一谈地域文化与其民歌的联系。

生:通过谈论与相互补充得出初步的观点。

3、探究结论

师、生:内蒙古独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犷热爱艺术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们独特的音乐形式„„

四、心的升华,保护草原

1、升华

师:通过学唱和欣赏,你认为蒙古民歌有哪些特点?

生: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宽广;旋律中有颤音及下滑音,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师:为什么昔日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现如今在内蒙已不多见?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草原、草场沙化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我们国家正在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沙育草等措施„„

师:所以我应该怎么做? 生: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家乡。师:今天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

2、延伸

师:我们国家还有哪些地方有草原?那里风土人情、民族性格、文化艺术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请同学们在课余的学习中认真去捕捉、去思考。

教学反思:

第五篇: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内容:

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

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3.学吹坚笛:《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学会用坚笛吹奏《蒙古小夜曲》。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第1、2小节与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节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3.采用跟随录音比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旬接唱等方式进行。

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二)欣赏

1.《牧歌》

(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霍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播放录音。

(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万马奔腾》

(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2)播放录音。

(3)参看教科书第33页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

(三)音乐表现──吹竖笛

1.画出这首乐曲的拱型旋律线。

2.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

3.自己练习5分钟,看谁先学会,看谁吹得好。

4.以不同方式抽查。

5.鼓励学生创作一条相关旋律或长音,与之形成对比。

6.尝试着练习两声部的重奏。

下载七年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辽阔的草原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时间:2009-12-27 13:48:54 来源:作者:说 课 稿说教材我选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

    辽阔的草原

    target="_blank" title="狗狗娱乐搜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和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2......

    2017山东教师招聘:高中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精选5篇)

    高中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来源:教师招聘网 时间:2016-09-13 17:30:08 高中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感受到作品所塑造的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及设计思路 《辽阔的草原》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音乐教材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是一节以学习蒙古族民歌为主,其他教......

    辽阔的草原教案

    教学内容: 1. 歌唱教学:简单的复习《牧歌》 2. 欣赏教学: a. 声乐曲欣赏:蒙古族民歌《牧歌》独唱和无伴奏合唱欣赏,哈萨克族民歌《我们的新毡房》 b. 器乐曲欣赏:马......

    辽阔的草原教案

    独特的民歌风 ----辽阔的草原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民歌的民族风格; 2.认识“长调”和“短调”民歌体裁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调”和“短调”......

    《辽阔的草原》教案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歌曲《牧歌》 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

    初一年音乐优质课 辽阔的草原教案

    初一年音乐优质课 辽阔的草原教案 初一年音乐优质课辽阔的草原教案 《辽阔的草原》 教学内容: . 歌唱教学:简单的复习《牧歌》 2. 欣赏教学: A. 声乐曲欣赏:蒙古族民歌《牧歌》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