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阔的草原—教学详案
《辽阔的草原》教学详案
一、教学目标
l、通过对蒙古族和哈萨克族民歌得的欣赏,感受蒙古族和哈萨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2、通过对比、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3、通过学生眼睛与心灵的对话,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对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的民歌进行欣赏,并认识他们的代表性乐器。用心感受大草原上的音乐的特色。
三、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我们现在来欣赏一段视频,感受一下草原风光。(播放《自由飞翔》4·15,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师: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生: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老师要带我们去看内蒙古大草原,听魅力无穷的蒙古族民歌……
四、进入新课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生活在大草原上的两个民族的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吧!(板书课题)
首先我将带领大家来了解一下蒙古族。内蒙古独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犷热爱艺术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们独特的音乐形式……
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我首先来了解一下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放幻灯片)
师: 我们来欣赏一首蒙古族的民歌《辽阔的草原》2·00。欣赏的时候思考一下,这首歌是长调还是短调?
(欣赏音乐)
请同学回答问题
生:略
对是长调。因为他的音乐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
师:我们现在来感受一下短调是怎样的。(放音乐《森吉德玛》 3·57)师:有没有同学知道蒙古族的代表乐器是什么?
生:略
(师:好那我们来看一张图片,看同学认识这个乐器吗?
放幻灯片)
师:好。我就来了解一下蒙古族的代表乐器——马头琴。
(放幻灯片)
(板书马头琴的构造)
师:现在我们来一首马头琴合奏曲《万马奔腾》2·24,在看的时候要仔细哦。老师等一下要提问的哦。看那位同学能回答出来。
(听音乐)
师:同学们知道刚才视频里面穿着黄衣服拉马头琴的是谁吗?看哪位同学认真看了的?
生:略
师:好。那老师来告诉你们。他叫齐·宝力高,著名的马头琴演奏家。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他的简介。
(放幻灯片)
师:了解完蒙古族,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草原上另外一个民族-哈萨克族。(放幻灯片)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哈萨克族的音乐文化。
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歌唱的民族,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只翅膀,哈萨克人的一生,始终在歌声和冬不拉的伴随下度过。
我们现在就来认识一下哈萨克族的代表乐器——冬不拉。(放幻灯片)
师:认识了冬不拉,我们现在来听一首歌曲。冬不拉弹唱《金色的阿勒泰》3·07在听音乐的同时思考幻灯片上的问题。
(放音乐)
(请同学回答问题)
师:好了我们再来听一边音乐,同学们拿出纸和笔和老师一起来直观的感受一下,这首歌曲是否呈现连绵起伏的山峦形状。3·07(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
五、知识拓展
师:我们国家还有哪些地方有草原?那里风土人情、民族性格、文化艺术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请同学们在课余的学习中认真去捕捉、去思考。
六、小结
师: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所上的内容。
第二篇:草原教学设计详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草原》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狗街镇华兴小学 教师:潘永宏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2、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这篇课文。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的哪些内容来写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课文的线索: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这篇课文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随作家代表团去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感受到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草地辽阔,有很多的牛羊,草原很大很美很绿等)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原去感受草原美景吧。(课件出示:草原美景部分)
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思考:
课件出示: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
“美”
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二、背诵联想,品味佳句
1、轻声读第1段。
2、想象画面:
哪句话描写的景物在你头脑里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请同学们一起跟着老师走进这美丽的风景里,朗读理解:(课件逐一出示三个句子带插图)
⑴ 电脑出示:“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⑵ 电脑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什么叫“一碧千里”(并 板书:一碧千里)。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板书:翠色欲流)
⑶ 电脑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电脑出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说说两个词语的区别?哪样更显柔美?
4、此时此刻,老舍先生有什么样的感受?
(被草原的美丽景色给吸引了、迷住了、陶醉了。)
5、既然草原这么的美丽、吸引人,就请同学们用最美的语言一起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领悟,感受情深
1、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课件出示问题: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电脑出示板书:热情好客)
3、课件出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课件出示:迎客、待客、联欢、话别。
4、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理解:课件出示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5、课件展现草原民族风情。
四、总结拓展,深化中心
1、“热情迎接、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
⑴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想象画面)
⑵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内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⑶此时此刻,要是你是在场的汉族兄弟,你会说些什么?
同桌互说,师巡视。
2、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课件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板书:蒙汉情深)
五、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草
原
┌风光美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美
└人情美 热情好客 蒙汉情深
第三篇:草原(详案) 精品教案
《草原》教案
五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学习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本课的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轻松愉快的寒假过去了,让我们带着全新的心情开始本学期的学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一组课文向我们展现的学习内容和提出的学习要求。
2、同学们,见过草原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想不想看看?出示图片,欣赏着草原风景,你想说什么?
学生交流:(景色美丽、草原辽阔)
二、整体感知
作家老舍先生笔下所描绘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草原》
现在请大家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看老舍先生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草原呢。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景色、蒙古人热情好客 板书:自然风光,民族风情。
(景、人)
三、学习景色部分
过渡: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景色展现出来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景色美丽的语句,并且想象这美景,可在旁边做一下批注。
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景色美丽的语句,做批注。小组交流:你从哪里感受到草原景色的美丽? 学生汇报,教师随机出示句子。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
学生谈体会、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感受再读出来。出示句子,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晴朗。
用“清鲜、明朗”能更贴切的表达出草原空气的新鲜和天空的辽阔、明亮。过渡:你还画了那些句子?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引导学生谈出草原的“绿”“大”。这个句子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出了草原的特点。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感受草原风景如画的美丽。从“翠色欲流”体会草原的绿,而且绿的有层次、不单调;从“流入云际”感受草原的辽阔。
过渡:身在如此优美的草原上,欣赏着迷人的景色,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呢?
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诗人复杂的心情都缘于这草原的美。出示句子,师生配合读句子:“既···又···既···又···”
草原如画的美景令老舍先生深深陶醉,就连骏马和大牛都沉醉其中。(出示句子: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出示图片,体会句子的意境。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再体会一番草原如画的美景。出示段落,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人情部分
过渡: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的。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通过哪些场景体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汇报: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1、蒙古人民是如何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的?从哪些语句能感受到这份热情?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引导学生体会草原人民此时的心情、感受扑面而来的热情。你能不能读出草原人民的这份热情?(指名读)一个人、几个人还不足以表达这份热情,让我们一起来读!2、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当时主客相见时的情形?请同学表演相见的场面。采访:你能听懂蒙语|汉语吗?你知道他在说什么吗?
感受蒙汉人民间的感情是相通的。男女生分别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3、走进蒙古包,主人是如何款待客人的?
除了丰盛的食物,主人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有感情的朗读“款待”部分。4、酒足饭饱,主客尽情联欢。此时都有哪些联欢的项目呢?你能结合文章和你对蒙族的了解说一说吗? 5、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他们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的握着···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学生汇报,互相补充。出示:准确的理解。
小结:辽阔的草原上,铺展着如画的美景;此时此刻更洋溢着蒙族与汉族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无论哪个民族,都是我们中华儿女中的一员,都深深的爱着我们美丽、伟大的祖国。(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第四篇:辽阔的草原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时间:2009-12-27 13:48:54 来源:
作者:
说 课 稿
说教材
我选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居住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们的歌声像辽阔的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艺术更是丰富多彩,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草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根据教学设计,结合课标“感受、鉴赏、创造、探索”精神,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内容:
①学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赞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课件。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首先,民族艺术是从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中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绪,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所以,我选了一部分有关蒙古人民生活场景和精美画面在导课时播放,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历史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其次,根据学生好奇爱动,爱展示自我的特点,我采用了设置疑问,启发引导和评价激励的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动静交替、热情活泼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说学法
聆听法、小组活动法。
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我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培养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是培养学生表现和创造音乐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组活动法,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课堂气氛。
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后上题目: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
A、蒙古族
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
D、回族
E、成吉思汗
设置意图:通过观看声像具备的短片,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并通过讨论,师生交流引发学生联想,丰富学生有关草原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
在这环节中,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习俗及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宽广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摇篮,人们热爱草原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宽广的草原赋予人民宽阔的胸襟和豪爽热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声像辽阔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更是丰富多彩,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盅碗舞”、“挤奶舞”等。下面欣赏合唱《牧歌》。
二、新课
(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欣赏前,把学生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成吉思汗队”、“呼伦贝尔”。
提出问题:歌曲用什么声音,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
[播放乐曲]
听后讨论问题,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老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想象。僻如:歌曲纯粹用人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组合,不同的力度变化,展示出草原美丽辽阔的景象。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一起朗诵书上《牧歌》的歌词,共同回味合唱带来的美好回忆和联想。并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知识。
(二)学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
提出问题,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
宽广、悠长、深情,表现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
1)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近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
2)跟琴唱歌词
要求学生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学完后,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励学生创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这样既练习了歌曲,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此环节,补充蒙古歌分长调和短调知识。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演奏时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乐曲]
找学生简单谈一谈乐曲表现的内容: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此环节只作欣赏了解。
四、创作与探索
播放背写音乐草原歌曲《赞歌》
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蒙古草原的美丽辽阔与生活习俗。比如唱歌、舞踏、美术、朗诵、模仿表演摔跤、赛马等,老师要行当地指导。
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表演,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此环节占课时比较长,约十五分钟左右。
五、结束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古草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蒙古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热爱草原,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蒙古草原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蒙古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热爱之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请学生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的信息。
省心范文网声明:
1、本网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作品全部来自互联网、百度和由网友提供,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2、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本站所提供的一切资料均共交流参考使用,如有其它用途,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第五篇:辽阔的草原
target=“_blank” title=“狗狗娱乐搜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和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2、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3、通过学生眼睛与心灵的对话,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民歌的学唱及对内蒙民歌风格特征的把握;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旋律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体验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师: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生: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到了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老师要带我们去看内蒙古大草原,听魅力无穷的蒙古族民歌„„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板书课题)
2、学唱歌曲
听:播放《牧歌》。
师:请谈一下你对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生:《牧歌》是一幅有着丰富色彩的美丽画卷,是一首赞美家乡美丽富饶的赞歌。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舒展、宽广,速度较慢,有颤音及很长的拖音。
再听:再次播放《牧歌》。
师:你认为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第1、2小节与第5、6小节、9、l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即:X X │ X·X
听唱:(第三次播放)请学生轻声和着伴奏哼唱旋律。
再唱:让学生自主选择分别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领唱、对唱、表演唱等形式熟悉巩固歌曲。
唱谱:歌曲唱熟之后,请学生集体视唱歌谱。
在演唱中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歌唱时的呼吸、换气、咬字吐字、长音的拍数、力度的把握、演唱的情绪等。
二、探究
1、欣赏 听: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播放录音)
师:通过聆听,你认为什么是无伴奏合唱?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我们刚才唱过的《牧歌》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生:无伴奏合唱就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演唱方式上前一首独唱,后一首是合唱。无伴奏合唱比独唱更能表现出草原的空旷、一望无际,给人的感受更加丰富„„
教师补充:„„
再听: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进一步感受无伴奏合唱的音乐魅力)
2、播放草原风光的影片
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知识介绍蒙古族人民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及蒙古人的性格,并谈一谈地域文化与其民歌的联系。
生:通过谈论与相互补充得出初步的观点。
3、探究结论
师、生:内蒙古独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犷热爱艺术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们独特的音乐形式„„
三、升华及延伸
1、升华
师:通过学唱和欣赏,你认为蒙古民歌有哪些特点? 生: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宽广;旋律中有颤音及下滑音,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师:为什么昔日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现如今在内蒙已不多见?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草原、草场沙化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我们国家正在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沙育草等措施„„
师:今天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
2、延伸
才艺展示
师:有了这么多收获,大家愿与老师一起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我们对草原民歌以及家乡的热爱吗?
教学反思
当前,流行音乐冲击着学校的音乐课堂,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通过《辽阔的草原》这一课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1、充分体现学科本位。音乐是听觉及实践的艺术形式,要让学生在充分的听和唱中感受作品本身的旋律特征,为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征作铺垫;同时,在学生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再唱歌谱,降低了学习难度。
2、注重音乐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探究、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体验内蒙民歌的独特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多次采用提问、及时评价等方法及学生积极主动的才艺展示,多方位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反应强烈。
4、采用对比法、情景再现法、联系实际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新疆、西藏等草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的基本常识;对音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初步体验;初步了解民歌来源于生活。
年 级:初一
课 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多媒体电脑、课件、教学CD、钢琴(复印教材)
教学过程:
(一)教学礼仪
(二)今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听完以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是哪个民族的?(课件展示图片)
1. 请两名同学描绘一下这首歌曲所表现的画面。(说得非常好)这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歌》。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
2. 同学们说的对。但有没有同学能说说你是怎么知道这是蒙古的民歌?(请一两名同学谈谈)歌唱草原的歌曲就一定是蒙古民歌吗?还可能是哪儿的民歌?(引导学生说出四大牧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草原旅行,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
(三)展示课题《草原之旅》
(四)简介蒙古族(课件展示图片或录像)
如果你来到蒙古,蒙族同胞会先跟你亲切地说“塔、赛白奴”,“您好”。请同学和我一齐说一遍。然后给你端来可口的奶茶,请你吃烤全羊,让你一饱口福。再带你去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还会带你去祭拜他们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
(五)欣赏《赞歌》,这首歌曲分几段?各段是什么风格?这首歌中有一件很有特色的伴奏乐器,同学能不能听出来是什么乐器?
(六)小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课件展示)
(七)讨论与思考:
1.蒙古族哪种风格的民歌适宜舞蹈?
2.你能说说蒙古族长调民歌形成的原因吗?(讨论)
3.请两三位同学谈谈。
(八)简介马头琴
(九)听赏《万马奔腾》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首乐曲描绘了草原上的什么情景?
(十)听赏《新疆好》:
1.知道这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吗?
2.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3.歌曲里的主人公“玛依拉”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九)小结新疆民歌的特点(课件展示)
1.为什么新疆民歌会受欧洲音乐体系的影响,多用七声音阶?(讨论回答)
(十)小结藏族民歌的特点:(课件展示)
(十一)活动与参与:分小组竞赛。每答对一题将为你所在的小组赢得10分。
考一考:听音乐,判断它是哪个民族的?
(十二)民歌与现代流行歌曲(课件)
你能唱几首民族风格的歌曲吗?
(十三)今天,我们了解了草原上不同民族民歌的一些基本特点。知道了民歌的不同特点是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的不同而形成的。使我们对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了解更深入了一步。在西部开发的浪潮中,我们相信我们56个民族会更相处得更融洽,民族会更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