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阔的草原——走进蒙古》教学案例
《辽阔的草原——走进蒙古》教学案例
背景说明:
本案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课教学以音乐审美为前提,以学生情感感受为主线,选择有代表性的蒙族长调、短调民歌,马头琴、舞蹈等音乐内容整合教材,通过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内容、欣赏、演唱、舞蹈、表演、竞赛等多种开放性教学手段的运用来了解蒙古音乐文化的相关知识马蹄会和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同时融合内蒙的风土人情等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对音乐文化与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之间的关系有所感悟和体验。情景描述及设计理念:
一、课题导入:
1、通过跟老师跳蒙古舞这样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简略了解内蒙古草原相关风土人情,创设欣赏环境。
3、出示课题:走进蒙古。
(设计理念:用走进蒙古采风的方式,来集结教材,创设情境,通过舞蹈和相关图片,让学生立即进入学习氛围,在开放的师生关系、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来初步了解和感受相关知识,激发探究兴趣。)
二、蒙古族歌、琴、舞相关知识赏析活动。
(一)、歌 导入:
师:蒙古人喜欢用各声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很多生活场景他们都用歌声来表现„„
(出示蒙古族祝酒歌等场景图片,导入蒙古民歌分类欣赏)长调民歌赏析
1、欣赏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了解长调民歌风格特点。
2、介绍长调民歌地域性风格分类知识,了解长调民歌相关音乐知识。
3、通过联系牧民生活实际、模仿演唱等环节,感受长调民歌的演唱特点,初步理解音乐与人文地理环境相关文化的关联。
4、听赏、演唱《牧歌》,进一步感受长调民歌的独特风格。短调民歌赏析
1、简介短调民歌相关知识,导入欣赏短调民歌。
2、欣赏短调民歌《森吉德玛》,听辨分析短调民歌与长调民歌的区别。
3、了解短调民歌风格特点的相关知识,拓展延伸至以后的教学。
(二)、琴
1、简介蒙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马头琴,了解马头琴相关知识。
2、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感受马头琴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二)、舞
1、出示蒙古舞蹈图片,简介蒙古舞蹈种类。
2、观看和模仿摔跤手跳的鹰舞片段,理解蒙古族舞蹈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3、学习挤奶、骑马等舞蹈动作,感受蒙古族舞蹈表演的特点。
4、跟随音乐自由创作表演蒙古族舞蹈
(设计理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以学生自主选择感受音乐为主,通过对蒙古音 乐的感受,分析和实践等开放性的审美活动让学生走进音乐,参与实践,丰富情感体验,逐步加深学生对蒙古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喜爱,并能初步感悟和了解音乐文化与人文地理等相关文化之间的关联。)
三、音乐开心辞典知识竞赛
1、开心辞典环节共设三组小组必答题和一个全场抢答题
2、教师充当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
3、各小组分别选题、答题
(设计理念:模仿开心辞典栏目的方式,将音乐课堂与社会上广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形式相联系起来,大大地开放了我们的课堂,让学生直接参与音乐实践,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进行相关音乐活动,从而有效的进行知识的检测、巩固、反馈和拓展。)
四、小结
1、教师结语:蒙古族的音乐是动人的,草原其他民族,如维族、藏族、哈萨克族„„的音乐也极富感人的独特魅力,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成小组,根据这堂课给你们的启示,“走进维族草原”“走进藏族草原”„„去看看那里辽阔美丽的草原。
2、在腾格尔《天堂》的音乐声中结束全课。(设计理念: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开放性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入,将教学内容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收集整理其他草原民族音乐资料的同时,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第二篇:辽阔的草原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时间:2009-12-27 13:48:54 来源:
作者:
说 课 稿
说教材
我选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居住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们的歌声像辽阔的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艺术更是丰富多彩,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草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根据教学设计,结合课标“感受、鉴赏、创造、探索”精神,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内容:
①学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赞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课件。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首先,民族艺术是从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中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绪,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所以,我选了一部分有关蒙古人民生活场景和精美画面在导课时播放,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历史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其次,根据学生好奇爱动,爱展示自我的特点,我采用了设置疑问,启发引导和评价激励的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动静交替、热情活泼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说学法
聆听法、小组活动法。
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我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培养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是培养学生表现和创造音乐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组活动法,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课堂气氛。
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后上题目: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
A、蒙古族
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
D、回族
E、成吉思汗
设置意图:通过观看声像具备的短片,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并通过讨论,师生交流引发学生联想,丰富学生有关草原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
在这环节中,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习俗及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宽广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摇篮,人们热爱草原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宽广的草原赋予人民宽阔的胸襟和豪爽热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声像辽阔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更是丰富多彩,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盅碗舞”、“挤奶舞”等。下面欣赏合唱《牧歌》。
二、新课
(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欣赏前,把学生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成吉思汗队”、“呼伦贝尔”。
提出问题:歌曲用什么声音,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
[播放乐曲]
听后讨论问题,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老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想象。僻如:歌曲纯粹用人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组合,不同的力度变化,展示出草原美丽辽阔的景象。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一起朗诵书上《牧歌》的歌词,共同回味合唱带来的美好回忆和联想。并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知识。
(二)学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
提出问题,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
宽广、悠长、深情,表现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
1)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近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
2)跟琴唱歌词
要求学生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学完后,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励学生创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这样既练习了歌曲,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此环节,补充蒙古歌分长调和短调知识。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演奏时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乐曲]
找学生简单谈一谈乐曲表现的内容: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此环节只作欣赏了解。
四、创作与探索
播放背写音乐草原歌曲《赞歌》
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蒙古草原的美丽辽阔与生活习俗。比如唱歌、舞踏、美术、朗诵、模仿表演摔跤、赛马等,老师要行当地指导。
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表演,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此环节占课时比较长,约十五分钟左右。
五、结束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古草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蒙古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热爱草原,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蒙古草原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蒙古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热爱之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请学生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的信息。
省心范文网声明:
1、本网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作品全部来自互联网、百度和由网友提供,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2、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本站所提供的一切资料均共交流参考使用,如有其它用途,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第三篇:辽阔的草原
target=“_blank” title=“狗狗娱乐搜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和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2、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3、通过学生眼睛与心灵的对话,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民歌的学唱及对内蒙民歌风格特征的把握;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旋律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体验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师: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生: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到了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老师要带我们去看内蒙古大草原,听魅力无穷的蒙古族民歌„„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板书课题)
2、学唱歌曲
听:播放《牧歌》。
师:请谈一下你对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生:《牧歌》是一幅有着丰富色彩的美丽画卷,是一首赞美家乡美丽富饶的赞歌。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舒展、宽广,速度较慢,有颤音及很长的拖音。
再听:再次播放《牧歌》。
师:你认为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第1、2小节与第5、6小节、9、l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即:X X │ X·X
听唱:(第三次播放)请学生轻声和着伴奏哼唱旋律。
再唱:让学生自主选择分别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领唱、对唱、表演唱等形式熟悉巩固歌曲。
唱谱:歌曲唱熟之后,请学生集体视唱歌谱。
在演唱中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歌唱时的呼吸、换气、咬字吐字、长音的拍数、力度的把握、演唱的情绪等。
二、探究
1、欣赏 听: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播放录音)
师:通过聆听,你认为什么是无伴奏合唱?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我们刚才唱过的《牧歌》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生:无伴奏合唱就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演唱方式上前一首独唱,后一首是合唱。无伴奏合唱比独唱更能表现出草原的空旷、一望无际,给人的感受更加丰富„„
教师补充:„„
再听: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进一步感受无伴奏合唱的音乐魅力)
2、播放草原风光的影片
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知识介绍蒙古族人民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及蒙古人的性格,并谈一谈地域文化与其民歌的联系。
生:通过谈论与相互补充得出初步的观点。
3、探究结论
师、生:内蒙古独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犷热爱艺术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们独特的音乐形式„„
三、升华及延伸
1、升华
师:通过学唱和欣赏,你认为蒙古民歌有哪些特点? 生: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宽广;旋律中有颤音及下滑音,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师:为什么昔日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现如今在内蒙已不多见?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草原、草场沙化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我们国家正在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沙育草等措施„„
师:今天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
2、延伸
才艺展示
师:有了这么多收获,大家愿与老师一起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我们对草原民歌以及家乡的热爱吗?
教学反思
当前,流行音乐冲击着学校的音乐课堂,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通过《辽阔的草原》这一课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1、充分体现学科本位。音乐是听觉及实践的艺术形式,要让学生在充分的听和唱中感受作品本身的旋律特征,为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征作铺垫;同时,在学生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再唱歌谱,降低了学习难度。
2、注重音乐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探究、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体验内蒙民歌的独特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多次采用提问、及时评价等方法及学生积极主动的才艺展示,多方位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反应强烈。
4、采用对比法、情景再现法、联系实际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新疆、西藏等草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的基本常识;对音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初步体验;初步了解民歌来源于生活。
年 级:初一
课 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多媒体电脑、课件、教学CD、钢琴(复印教材)
教学过程:
(一)教学礼仪
(二)今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听完以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是哪个民族的?(课件展示图片)
1. 请两名同学描绘一下这首歌曲所表现的画面。(说得非常好)这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歌》。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
2. 同学们说的对。但有没有同学能说说你是怎么知道这是蒙古的民歌?(请一两名同学谈谈)歌唱草原的歌曲就一定是蒙古民歌吗?还可能是哪儿的民歌?(引导学生说出四大牧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草原旅行,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
(三)展示课题《草原之旅》
(四)简介蒙古族(课件展示图片或录像)
如果你来到蒙古,蒙族同胞会先跟你亲切地说“塔、赛白奴”,“您好”。请同学和我一齐说一遍。然后给你端来可口的奶茶,请你吃烤全羊,让你一饱口福。再带你去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还会带你去祭拜他们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
(五)欣赏《赞歌》,这首歌曲分几段?各段是什么风格?这首歌中有一件很有特色的伴奏乐器,同学能不能听出来是什么乐器?
(六)小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课件展示)
(七)讨论与思考:
1.蒙古族哪种风格的民歌适宜舞蹈?
2.你能说说蒙古族长调民歌形成的原因吗?(讨论)
3.请两三位同学谈谈。
(八)简介马头琴
(九)听赏《万马奔腾》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首乐曲描绘了草原上的什么情景?
(十)听赏《新疆好》:
1.知道这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吗?
2.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3.歌曲里的主人公“玛依拉”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九)小结新疆民歌的特点(课件展示)
1.为什么新疆民歌会受欧洲音乐体系的影响,多用七声音阶?(讨论回答)
(十)小结藏族民歌的特点:(课件展示)
(十一)活动与参与:分小组竞赛。每答对一题将为你所在的小组赢得10分。
考一考:听音乐,判断它是哪个民族的?
(十二)民歌与现代流行歌曲(课件)
你能唱几首民族风格的歌曲吗?
(十三)今天,我们了解了草原上不同民族民歌的一些基本特点。知道了民歌的不同特点是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的不同而形成的。使我们对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了解更深入了一步。在西部开发的浪潮中,我们相信我们56个民族会更相处得更融洽,民族会更团结。
第四篇:《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范文
设计思路
《辽阔的草原》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音乐教材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是一节以学习蒙古族民歌为主,其他教学方式相互配合的综合课。通过对《牧歌》的学唱以及对无伴奏合唱《牧歌》的欣赏,让对地域性民歌特征不甚了解的七年级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在教学设计思路上体现了“体验、探究、升华”的教学方式。
体验:在歌曲的教学中,让学生用听唱法直接学唱歌曲,有利于学生感受、体验、掌握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和风格。对于歌曲的处理,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感受和理解,为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作好铺垫。
探究:通过播放草原风貌,介绍蒙古族独具特色的衣食住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学生在看、听、想、议中去发现、探究影响草原民歌的因素,从而进一步了解内蒙民歌的风格特点,特别是“长调”的特点。
升华:通过看、听、唱、对比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蒙古族民歌的纯美,通过学生的才艺展示以及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已不多见的现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美化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和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2、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3、通过学生眼睛与心灵的对话,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民歌的学唱及对内蒙民歌风格特征的把握;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旋律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体验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师: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生: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到了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老师要带我们去看内蒙古大草原,听魅力无穷的蒙古族民歌……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板书课题)
2、学唱歌曲
听:播放《牧歌》。
师:请谈一下你对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生:《牧歌》是一幅有着丰富色彩的美丽画卷,是一首赞美家乡美丽富饶的赞歌。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舒展、宽广,速度较慢,有颤音及很长的拖音。
再听:再次播放《牧歌》。
师:你认为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第1、2小节与第5、6小节、9、l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即:XX│X·X
听唱:(第三次播放)请学生轻声和着伴奏哼唱旋律。
再唱:让学生自主选择分别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领唱、对唱、表演唱等形式熟悉巩固歌曲。
唱谱:歌曲唱熟之后,请学生集体视唱歌谱。
在演唱中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歌唱时的呼吸、换气、咬字吐字、长音的拍数、力度的把握、演唱的情绪等。
二、探究
1、欣赏
听: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播放录音)
师:通过聆听,你认为什么是无伴奏合唱?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我们刚才唱过的《牧歌》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生:无伴奏合唱就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演唱方式上前一首独唱,后一首是合唱。无伴奏合唱比独唱更能表现出草原的空旷、一望无际,给人的感受更加丰富……
教师补充:……
再听: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进一步感受无伴奏合唱的音乐魅力)
2、播放草原风光的影片
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知识介绍蒙古族人民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及蒙古人的性格,并谈一谈地域文化与其民歌的联系。
生:通过谈论与相互补充得出初步的观点。
3、探究结论
师、生:内蒙古独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犷热爱艺术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们独特的音乐形式……
三、升华及延伸
1、升华
师:通过学唱和欣赏,你认为蒙古民歌有哪些特点?
生: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宽广;旋律中有颤音及下滑音,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师:为什么昔日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现如今在内蒙已不多见?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草原、草场沙化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我们国家正在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沙育草等措施……
师:今天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
2、延伸
才艺展示
师:有了这么多收获,大家愿与老师一起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我们对草原民歌以及家乡的热爱吗?
师、生进行才艺展示。
知识拓展
师:我们国家还有哪些地方有草原?那里风土人情、民族性格、文化艺术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请同学们在课余的学习中认真去捕捉、去思考。
教学反思
当前,流行音乐冲击着学校的音乐课堂,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通过《辽阔的草原》这一课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1、充分体现学科本位。音乐是听觉及实践的艺术形式,要让学生在充分的听和唱中感受作品本身的旋律特征,为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征作铺垫;同时,在学生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再唱歌谱,降低了学习难度。
2、注重音乐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探究、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体验内蒙民歌的独特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多次采用提问、及时评价等方法及学生积极主动的才艺展示,多方位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反应强烈。
4、采用对比法、情景再现法、联系实际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五篇: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
《牧歌》教学设计
棣花中学
谢莎
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和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2、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3、通过学生眼睛与心灵的对话,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民歌的学唱及对内蒙民歌风格特征的把握;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旋律的影响。
教法与学法
创设情境—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教学资源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草原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师: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生: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到了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老师要带我们去看内蒙古大草原,听魅力无穷的蒙古族民歌„„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
二、学唱新曲,歌唱草原 听:播放《牧歌》。
师:请谈一下你对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生:《牧歌》是一幅有着丰富色彩的美丽画卷,是一首赞美家乡美丽富饶的赞歌。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舒展、宽广,速度较慢,有颤音及很长的拖音。
再听:再次播放《牧歌》。师:请大家再仔细感受一次。生:„„
听唱:(第三次播放)请学生轻声和着伴奏哼唱旋律。
再唱:让学生自主选择分别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领唱、对唱、表演唱等形式熟悉巩固歌曲。
在演唱中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歌唱时的呼吸、换气、咬字吐字、长音的拍数、力度的把握、演唱的情绪等。
三、听赏乐曲,赞美草原
1、欣赏
听: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播放录音)
师:通过聆听,你认为什么是无伴奏合唱?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我们刚才唱过的《牧歌》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生:无伴奏合唱就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演唱方式上前一首独唱,后一首是合唱。无伴奏合唱比独唱更能表现出草原的空旷、一望无际,给人的感受更加丰富„„
教师补充:„„
再听: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进一步感受无伴奏合唱的音乐魅力)
2、讨论
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知识介绍蒙古族人民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及蒙古人的性格,并谈一谈地域文化与其民歌的联系。
生:通过谈论与相互补充得出初步的观点。
3、探究结论
师、生:内蒙古独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犷热爱艺术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们独特的音乐形式„„
四、心的升华,保护草原
1、升华
师:通过学唱和欣赏,你认为蒙古民歌有哪些特点?
生: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宽广;旋律中有颤音及下滑音,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师:为什么昔日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现如今在内蒙已不多见?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草原、草场沙化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我们国家正在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沙育草等措施„„
师:所以我应该怎么做? 生: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家乡。师:今天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
2、延伸
师:我们国家还有哪些地方有草原?那里风土人情、民族性格、文化艺术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请同学们在课余的学习中认真去捕捉、去思考。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