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式作文实践活动”指导教案-word文档

时间:2019-05-15 02:2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研究式作文实践活动”指导教案-word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研究式作文实践活动”指导教案-word文档》。

第一篇:最新“研究式作文实践活动”指导教案-word文档

“研究式作文实践活动”指导教案

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 教学目标

1.认识写作中各种人称的特点。

2.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是读者感到真实和亲切。缺点是容易受到时空的局限,非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情就无法写进去。

为了突破这种局限,作者用“他”、“他们”的口吻,客观地把故事传达给读者,这便是第三人称的写法。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好处,是能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展现生活,便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弥补直接观察的不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同一篇文章中,两种人称不可混合使用,但却可以交替使用。课文《祝福》、《勇气》就是兼用两种人称的例证。人称转换必须有过渡的句子或段落,作出明确的交待,否则会引起思路的混乱。用这种写法,既能突破用第一人称所受的限制,又能使读者获得真实亲切的感受。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作文常有立足点摇摆不定、人称不统一的毛病,这种毛病甚至带有很大的普遍性。根除这种毛病的最好方法,第 1 页 还是“病例会诊”。鲁迅先生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都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学生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方可少走弯路。据此,本单元作文教学,可充分利用人称错用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具体方法可用提问、讨论、点拨相结合的方法,把单纯的写作知识灌注变为自主探求和实践训练的过程。为节约时间,教师课前应把“会诊例文”制成投影软片,上课时用投影机打出。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本第二单元写作知识《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它有什么优点和局限?试举例说明。

2.什么是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它有什么优点?试举例说明。3.在一篇文章中交互使用两种人类应注意些什么?试举例说明。

二、病例会诊与救治

(一)病例会诊之一 1.出示会诊例文(1):

第 2 页 “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太难了。我苦苦地思索看,还是一道题也不会做。豆大的汗珠顺着面颊流下来。我的头发胀,觉得天旋地转——咕咚一声我摔倒在地上,昏了过去。监考老师急忙跑过来把我扶起来。全班同学也都停住笔吃惊地朝我这里看。一时间教室里乱了起来。”

2.讨论:这段话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这段话先写我昏过去,接着又写昏过去之后的紧张场面。这就不能不让读者产生疑问:既然你昏倒了,怎么能看到这种紧张的场面?这样写会读者感到你在瞎编,不可信。3.讨论:怎样改正这个毛病? 如果是事后别人告诉你的,则应在文中加以说明,添上“事后我才知道”这样的话,就情通理顺了。

(二)病例会诊之二 1.出示会诊例文(2):

“星期三下午放学,我忘记把作业本带回家。吃完晚饭我到学校去取作业本,一进教室门,看到张华和刘明同学正在抄写黑板报。他们抄完黑板报,便兴冲冲地回家,消失在溶溶的月光底下。”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文章就这样结束了。2.讨论:这段文章出了什么毛病? 这段文字的毛病,是把第一人称“我”给丢了。文章结束了,但是“我”到哪里去了呢?读者无法理解。所以,用第一人

第 3 页 称所写内容一定是耳闻目睹的,而且“我”要始终在场,做到前后照应。

3.讨论:怎样修改这段文字? 可作这样修改:等他们写完黑板报,我和他们一块走出校门,看他俩消失在溶溶的月色中,我也快步迈向回家的路。

(三)病例会诊之三 1.出示会诊例文(3):

“我到浙江湖州老家去过暑假。一天,表弟李伟要我和他一块到水塘摸螺蛳。我们来到水塘边,表弟对我说,我自个先试试看。我摸了好大一会,一个也没摸到。他笑着说,我来摸给你看。他一伸手就摸一大把。我问:‘你怎么如此顺手?’他说:‘熟能生巧,我开始也摸不着,时间长了,就摸到一些窍门,原来螺蛳一般都附在沿岸的石块下或枯木腐草上。’我就专门往这些地方摸,一摸就摸好多。我望着满盆的螺蛳,心里高兴极了。” 2.讨论:这段文字令人费解,毛病出在什地方? 这段文字的病根,是人称混乱。该用“你”而用了“我”,该用“我”而用了“他”,该做必要的过渡交待而没有做。因而造成语意混乱。

3.讨论:如何理顺本文的人称关系? “我自个儿先试试看”,改为“你自个儿先试试看,“他就摸到一些窍门”,改为“我就摸到一些窍门”。在表弟的话

第 4 页 说完之后,加上一句过渡的话:“听表弟这么一说”。小结:初学写作,宜多练习第一人称写法,直叙自己的见闻和经历。在用第一人称时,“我”要一贯到底,防止人物关系错位;用第一人称只能写自己所闻所见,不能写自己见闻之外的事情。在练好写第一人称的基础上再练习第三人称的写法。在同一篇文章中,人称可以更换,但在一般叙述中人称不宜更换。在一篇文章中,有时由于叙述事情的时间地点发生了变化,需要变换人称,就一定要注意交待清楚,最好另起一段,并要有恰当过渡的句子(例如《祝福》、《勇气》)。参考题目

1.我的课余生活(用第一人称)2.一次难忘的经历(用第一人称)3.成长的感觉(用第一人称)4.一场精彩的球赛(用第三人称)5.《千尺幢救险》是第四军医大学一位同学讲述自己在华山抢险救人的情况,用的是第一人称。请你用第三人称改写这个故事。千尺幢救险

五月一日这天,我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游览西岳华山。大约早晨七点,来到了“太华咽喉”的千尺幢。这里的奇险名不虚传,仰面一条裂缝,从上到下镶嵌在陡壁上,上面开凿了一级一级的台阶,很像悬挂在云彩里的天梯。游人手抓索链,第 5 页 艰难地向上攀登。我们爬到千尺幢中段,突然听到一声惨叫,霎时,数不清的帽子、鞋子、提包、照相机漫天飞舞。我脑子里“嗡”地一声,意识到出事了。周围的一些游人,趴下身子,低下脑袋,双手紧紧地抓住索链,躲避这场突然袭来的灾难。突然有人大声呼喊:“快把人截住!快把人截住!”我什么也来不及想,放开手中的锁链,挺身站出来,伸出手臂挡住向下跌落的人。这时,一个中年人砸到我的头上,我只感到一阵疼痛,但我顾不得这些,急忙和另一个同学一起,把这位中年人紧紧抱住,沾了我俩一身鲜血。接着又传来一声惨叫,只见一个女青年又头朝下跌落下来,眼看就要撞下山崖。我失声大喊:“快抓住!”一边顺势抓她的脚,另一位同学抓她的头,总算把这位同志拉住了。

(这些文字把出事原因没交待清楚,改写时允许通过想象加以补充)写作知识

所谓人称,实质就是叙述的观察点和立足点。对于事件的经过或人物活动,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观察点,是无法把它叙述清楚的。

作者把自己当作故事的见证人以至主人公写进文章中,通过“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把故事传达给读者,这就是第一人称的写法。自传、日记、游记、书信等形式,大凡写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情,就经常用到这种写法。

第 6 页

第二篇:主题式阅读指导教案

小学语文中段主题式课外阅读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课外阅读

《小抄写员》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紧扣“爱”这一主题,以《小小抄写员》为例展开主题式课外阅读,通过对阅读篇目的疏理,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了解叙利奥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

2、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通过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让学生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3、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教学重点:

1.以《小抄写员》作例子,激发学生展开以“爱”为主题的课外阅读的兴趣。2.学会积累优美词句、精彩片段,并能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教学难点:

合理把握《小抄写员》的教学适度,长文短教,突出目的性。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课引入主题,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的第六单元是以“爱”为主题展开学习的,《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冰心也有句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关于爱的思想与观念,贯穿了每一个人的一生。”

今天,就让我们以“爱”为主题,开展一次主题课外阅读,一起去读读《小小抄写员》体会父子之间的爱。

二、品读《小抄写员》

1、初读课文,理情节

引导学生静静阅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桌互相交流,指名回答,教师帮助归纳:

小学生叙利奥长达四个月默默忍受父亲误解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邮签挣钱养家。

【设计理念:长文短教,把握文章重要内容是重中之重。】

2、品读课文,赏形象

师:了解了故事的大概内容以后,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故事,我们来开设一个论坛,讨论的主题有三个:叙利奥、叙利奥的家庭、叙利奥的父亲。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资料来解答。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共同探讨这几个论题。每个人只能说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语。

师生交流:(教师板书:叙利奥 家 父亲)

(1)、说说叙利奥的家庭,他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庭?

学生体会家庭的清贫和和睦。引导认识:出生在这样清贫的家庭,也许是不幸的,有时候也是幸运的,因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2)、能说说叙利奥这个人吗?

师:我们可以说一个词,一句短句。每个人的发言要简短,最好是片言只语,把机会让给更多的人。

引导理解:可爱,聪明,懂事,成绩优秀,有责任感,能为家人分忧,甘愿忍受家人的误解。

(3)、下面我们谈谈叙利奥的父亲吧。

很辛苦,很操劳,年纪大了,在铁路工作,晚上还要加班,对子女要求严格,也很爱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叙利奥,宁可自己辛苦,也不愿占用儿子的一个钟头,为叙利奥的不用功而焦急、伤心、痛心、失望、冷漠、绝望。

【设计理念:以论坛的形式展开讨论,旨在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程度。搭好框架,再由此长枝长叶,这也是学生认知记忆的一种方式。论坛的方式比较灵活,要求学生三言两语地发言,就是为了营造大家参与,全体关注的互动局面。】

3、悟读、谈感受

(1)教师出示片段,引导学生阅读,学习片段欣赏的方法。

(2)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进行自主阅读。

我们可以再次回头,看看手中的文章,找找看,什么地方的文字,让你的心随之“咯噔”一下,有了共鸣,有了想倾诉的愿望。把它勾画下来,并说说打动你的理由。(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圈点会让你收获更多。)

【设计理念:细究文本,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以宽松的交流方式,达到深度咀嚼的目的。读文章不仅要有大局观,也要关注细节。】

四、总结读书方法,引导学生以“爱”为主题,展开课外阅读积累 读一个故事:初读——理情节;品读——赏形象;悟读——谈感受 方法:圈点勾画法,写读书笔记

五、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你们已经学会了这次主题课外阅读的方法,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读书卡,请大家课下搜集有以“爱”为主题的故事,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展开阅读积累活动,去品味一个个充满爱的故事,并做好记录。我们下节阅读课将展开汇报。

六、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板书设计:

四年级第六单元以“爱”为主题课外阅读引导课

小小抄写员

初读——理情节; 叙利奥: 可爱,聪明,懂事,圈好词 品读——赏形象; 成绩优秀,有责任感,画佳句 悟读——谈感受 甘愿忍受家人的误解。写感悟

教学反思:

本次执教的主题式课外阅读引导课中,本人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扣,注重通过本篇例文交给孩子主题阅读的方法,让孩子做到在快乐阅读中学会积累语言材料。但在此次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目标的制定得过于宽泛,没有结合本课详实制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些欠缺;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及时的给予符合实际的肯定表扬,等等。

我想,这一次的反思将是我更好的开始!

第三篇:小学中年级主题式作文指导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7000字)

小学中年级主题式作文指导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黄 炜 陈 川(执笔)

【内容摘要】我们在小学中段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明显害怕作文,把作文当成一道“不可逾越”的大坎的孩子占的比重较大。而小学中段作文,是培养儿童作文兴趣的关键期,我们应想办法改变之。期间,“主题式作文”的理念,使我们深受启发。主题式作文以“主题为先导,与生活同步,与教材并行”,引入主题式作文教学,能很好地解决作文“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符合新课标精神。我们试着通过实践研究,以“主题式作文”的相关理念为指导,旨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探索作文教学新模式,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一是立足“主题单元”,提炼习作主题,淡化作文轨迹。通过整合和拓展单元文本,使作文主题更贴近儿童生活,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想象,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通过分解单元主题,步步为营,循序渐进,使习作水到渠成。二是紧扣儿童生活,锤炼习作主题,引导抒发童情。我们带领学生聚焦大自然,关注社会动态,体验校园生活,给学生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书写生活随记,积累写作素材,挖掘练笔的契机,使习作成为有源之水、有米之炊。三是优化思维过程,提炼习作主题,提升作文创意。我们引导儿童随文学习,推导思维方式;扩大阅读,积淀文化底蕴;领悟语言,验证思维过程,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作文思维习惯。四是突出对主题作文的评价研究。在学生完成主题作文的同时,我们倡导过程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选择相应的评价策略,让大多数儿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不管是从学生层面,还是教师层面,或是课程实施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中年级 主题式作文 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教语文难,教学生作文更难。小学阶段,到了三年级时,学生开始真正接触作文,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的心理上明显害怕作文,把作文当成一道“不可逾越”的大坎。像我们所带的班级,今年刚好是三年级,因为是刚开始写作文,学生的表现不是特别反感,但也出现很多不好的状况:①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讲得头头是道,但写出来的却逊色很多。②学生在下笔时,常常感到没有什么可写。③课堂上,还有些学生沉默寡言,丝毫提不起兴趣。④学生在写的时候,更多时候不是在写真人真事,往往一个学生讲过的事例,很多人都照着写,完全没有自我体验??批改着这些文章,我们不禁感慨:在新课程的改革中,作文教学如何发挥它的功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经过观察与总结,造成现今这种作文教学状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教师忽视习作前的指导。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许多教师为了“抓”出自己的教学分数,忽视对学生习作前应做的各项指导,投机取巧,布置学生大量阅读、抄录和背诵范文,以便考试时“编、抄、套”。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

2.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对写什么,怎样写,写得怎样,“主体”大多做不得主,总体上还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起草、誊正——教师批改——教师评讲”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往往受教材和“序列要求”的限制,所写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经常只能被动地去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这样很难引起学生作文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了最好的老师,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整个作文教学过程消极化,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从而毁灭了学写作文的内驱力,这必定会影响作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3.学生的观察力不强。人们一般认为“观察”就是“看”,其实不然,观察是多种感官参入的复杂活动。观察必须用脑去观察。观察一种事物,我们可以通过看、听、摸、闻、尝等手段,使事物给人留下真实、全面、深刻的体验。心理学认为,观察是思维的知觉,没有思维参入的观察不是真正的观察。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观察。4.学生不善于积累材料。小学生作文素材靠平时有意和无意的观察来获取,这就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在脑中形成表象,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式的观察,素材的积累当然不会多了。当今的作文教学中,更多的是教给学生运用业已存储在大脑里的生活素材,而不是教给学生通过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指观察现实,摄取活生生的生活素材。5.学生缺乏表达激情。小学阶段的作文题一般仅停留在学校和家庭圈子里,有些题目内容相似,有些题目多年不变且每年写一次,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来,更甚者,有些学生想表达的内容比较丰富,却不知道该如何取舍,而此时教师如若没有及时诱导,他就会不想去表达了,自然就写不出好文章来。

(二)研究的意义

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有多广。若我们忽略了身边常见的生活资源,习作之“源”就会枯竭;若我们不善于积累、内化语言,文本的资源价值就会不断地流失。选编为课本的文章蕴含着作者积极的人生观,情感因素渗透于文本的字里行间,文章结构典型、语言规范优美,在遣词造句上起到范例的作用,同学们的优秀文章更是贴近大家的习作水平,深入品读与自我比较,就会领悟到语言的艺术和习作的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品味。实践表明:不为表达而表达出来的语言,不是根据教材或教师的要求硬生出来的,而是在一定因素的诱发下自然生成的,它如汩汩甘泉清纯鲜活,充满生命力。主题作文的教学强化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而情到笔端不得不发,把内心体验通过作文外化,让学生自身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所经历的喜怒哀乐。久而久之,借助文笔抒发感情就会成为学生的优先选择和习惯了。让言语自然生成才是真正的作文。

“作文以主题为先导,与生活同步,与教材并行”是主题作文有效整合的目标导向。“让作文教学回归自然”是主题作文教学的追求境界。鉴于以上认识,我们进行了“小学中年级主题式作文指导的实践研究”。

(三)相关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相应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①大连瓦房店师范附属小学开展《“儿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实验》国外中小学作文训练也一直强调“丰富生活体验”。②美国将作文引进生活,教师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而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思考和准备,作文命题也以关注人生和学生未来发展为导向,追求真实与实用。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什么是“主题式作文教学”?即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对教材的阅读与延伸,通过对生活资源的综合与整合,提炼出某一主题,让学生能围绕这一个与其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主题连续完成一系列习作的过程,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主题”来自学生的生活。

2.一个主题,学生能完成三篇或三篇以上的习作。

3.习作教学的时间具有连续性,一个主题可连续用三天以上的时间来完成。

(二)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本课题正是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文本与生活的整合,确定主题式的习作,让学生在丰富的写作资源面前开始提笔。

2.窦桂梅主题教学理论。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并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3.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育体系。合作教学是一种与权利主义、强迫命令的教学观相对的、全新的教学观。它显著特点是:从尊重儿童的人格与个性出发,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师生真诚的合作中实现目的与手段、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深刻一致性。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原则、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并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和作文的热情,体验写作的乐趣。2.加强小学语文主题作文领域的研究,培养学生解决同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3.有效整合主题作文的“教学序列”,促发语言的自然生成,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4.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自编教材”,丰富作文训练的形式和途径,让作文教学回归自然,让借助文笔抒发感情成为学生的优先选择和习惯。

(二)研究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写作的主体,什么时候写、写什么、怎么写都应该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环境,并有针对性地做必要的辅导。2.积累性原则。学生的写作活动不宜过早地关注怎么写,首先要开掘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即强调积累。学生的积累包括生活积累与阅读积累两个方面。

3.开放性原则。教师要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学校、家庭、社会)融合在一起,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更广阔的领域。把作文与学生的综合活动、探究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开辟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采取多种措施,不拘一格地开展作文教学。4.激励性原则

鼓励学生观察事物,积累作文素材,大胆尝试,写放胆文;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评论他人的作文,为学生作文成功创造各种条件。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在本年级段开展研究,以学年为单位,在实验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四、研究步骤与人员安排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11——2009.02)学习有关理论,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确定活动方案和内容,收集和了解学生信息;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9.03——2009.12)全面展开研究,组织实施活动,分别从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写好课堂实录和课后反思;在实施中不断改进方案,补充内容。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01——2010.06)理论提升,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汇总各种研究成果,认真撰写研究报告,为下一轮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二)人员安排

课题负责人:黄 炜 负责全面规划、实施本课题,撰写阶段报告。

陈 川 负责实施课题,撰写阶段报告、结题报告。

陈韵悦 负责搜集资料、实施课题,撰写阶段报告

五、具体研究过程及成效

我们课题组成员针对预期目标,组员进行了分工,分别从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写好课堂实录和课后反思;并定期进行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在实施中不断改进方案,补充内容。我们开展这个课题做了以下工作:

(一)课题实施前的调查准备工作

活动初期,为了保证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我们进行了实验前期的诊测活动。及时收集了实验的资料与数据,并作出跟进分析。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习作兴趣及习作状态。

在活动开展之前,为了了解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态度,也为了了解学生个性的差异,以便确定合适的课题操作目标,我们从学生平时比较关心和接触较多的问题入手,对所任教的年级的两个班共50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表具体内容见附件)主要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解:

(1)平时你喜欢写作文吗?

(2)你认为写好一篇作文难不难?

(3)你喜欢上作文课吗?

(4)在你对老师在作文本上的评语采取的态度是怎样的?

(5)在写作时,你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收回有效问卷50份。通过统计,现状不容乐观:对习作很感兴趣的孩子仅有7位,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四;而认为写作很难的孩子有20个,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平时习作没什么事情好写,其中“对作文课感兴趣的孩子”只有8位,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六;另外数据显示,“对老师作文本上的评语采取的态度”是“经常仔细地看的”有36位,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二。

2、对学生写作现状的几点分析。

我们从以上的一些数据中可以看出:

(1)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度不高。被测中有25人表示对写作兴趣一般,18人则表示对写作毫无兴趣。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普遍觉得写作很难,难在没有素材,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造成如此的恶性循环。

(2)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度不高。被测中有20人认为上作文课没有兴趣,占了被测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分析原因是我们的作文课总是为了达到写作的目的,而常常忽略了儿童心理特征,为了写作而写作,把写作课上得比较单一,而缺乏生动的引领和模式的变换,给不了学生新鲜感,从而也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对写作的自由度比较重视。问卷调查中有21人表示喜欢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写作(自由命题),善于“我手写我心”,而不喜欢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的思维。从中也提醒我们研究的老师要重视引领学生挖掘身边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

(4)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比较重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也从调查表中发现,学生非常重视教师评价,教师在作文本或写作练习稿上留下的评语,学生们都会仔细地读,针对这个优势,我们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充分重视教师评与学生评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达到对学生习作的最有利指导。

3、对“习作”的思考。

通过问卷反馈的资料,了解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学生的需要。结合教师在授课中观察到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我们确定课题研究从三个领域着手:一是立足“主题单元”,淡化作文轨迹。二是紧扣儿童生活,提炼习作主题,引导抒发童情感三是优化思维过程,聚焦习作主题,提升作文创意。立足主题,紧扣生活,优化思维,三者密不可分。另外,还要注意作文教学评价研究。我们课题研究活动的目的就是激发写作激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体验写作的乐趣。

(二)小学中年级主题式作文指导的实践

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发掘语文教学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新教材,以“作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为教学手段,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探索语文教学新模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主要做了以下实践: 1.立足“主题单元”,提炼习作主题,淡化作文轨迹

①整合和拓展单元文本,使作文主题更贴近儿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新课标教材,巧用教材,挖掘教材,拓宽教材空间,努力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进入角色。人教版新教材配有许多课文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明、线条流畅;人物形象饱满,喜怒哀乐都跃然纸上,创造出与抽象文字表述相辅相成的、有一定质感、空间感觉的直观形象。教材图文的整合性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丰厚的资源,特别是新教材中大量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图恰好为学生训练表达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教师可巧用资源,尽可以充分利用主题图,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想象,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具体方法是利用新教材中意境优美的情境图(主题图)、适合儿童阅读的儿歌,并选取课外有关主题图、有关阅读资料,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个单元围绕“生命”这一主题展开,选编的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有一张主题图,描绘的是盲女孩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盲女孩安静仰起头来张望的和谐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一主题。《花的勇气》中的主题图描绘了维也纳草原上,冷雨中,千万朵小花冒了出来的情景,那冷雨中傲然挺立的小小身躯,让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我补充了一系列的主题图,丰富孩子的感官世界,孩子们有感而发写出了一批不错的作品。如王哲同学写的《生命 生命》:

你思索过吗,什么是生命?

有一次,我在花园的花坛边,看见一只蚂蚱,我饶有兴趣地把它带回家放进水盆里。可是这只蚂蚱一点也不消停,砰砰作响,闹的我不能安睡,翻到床下看它。它拼命扑着翅膀,挣扎着,蚂蚱这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家里有一盆牡丹花,收拾房间时,不小心把花盆打碎了,堆在墙角,不再理会。可是,几天后,我竟然发现新的枝桠长出来了。在没有阳光没有水的情况下,牡丹花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啊!这就是伟大的生命力。

从小我就听过张海迪姐姐的事迹:她身患重病高位截瘫,不能上学,她就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获得了吉林大学授予的哲学硕士学位。她学针灸,医好了许多患者的病。她翻译著书,一部部作品展示给人们。她不断地努力,不断的创造,以不完整的身躯,奏响一曲完美的生命乐章。生命予昆虫,予植物,予人,只有一次。因为一次更显得珍贵,我们应该珍惜生命,让它变得有意义,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此时,我们会发现“生命”这个字眼,在孩子们眼中变得如此具体,如此形象,孩子们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都感受到了生命的轨迹,深化了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②分解单元主题,淡化作文轨迹

我们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选择通俗易懂、经典优美的文章,提炼成文本教材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与作文的兴趣。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多读多写。如果我们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做到课课练,可以降低单元主题作文的难度。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写作的实际,把单元目标分解成一课一个阶段,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等到写时,已经可以水到渠成了。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为了使学生写出对自己最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我在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后,引导学生去诵读周恩来的诗词,让学生领略伟人的胸襟。在学习了《乌塔》这篇文章后,引导以《从<乌塔>想到的》为话题练笔,和我们的父母长辈进行交流。开展“我的成长故事”口语交际,最后开始写“成长故事”时有了文思泉涌之感。学生写出了《最难忘的事》、《不守信用的烦恼》、《兔肉》、《奇怪的音乐课》、《吹口琴》等形形色色的文章,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成长。如陈丰铖的《有趣的一堂课》:

上午,学校来了许多苍南少艺校的老师,来我们班开课。第一节课下课后,同学们坐在座位上都为下一堂课做好了充分准备。

“铃!铃!铃„„”上课的铃声响起了,大家端正地坐在位置上,等待着老师上课。只见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师拿着一个大袋子来到讲台桌前为我们上一节有趣的阅读课。老师先做了自我介绍,又问我们平时喜不喜欢看书?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喜欢!”老师叫班长给每人发一本书和一张纸。让我们看着这本书的封面,问我们从中看出了什么?我举起手来说:“书的封面上画着一只蓝鲸。”同学们各自做了回答。老师又让我们看背面,问我们:“年轻人为何要向蓝鲸发出挑战呢?”大家说了自己的想法。老师告诉我们:“其实是年轻人见一位小女孩双目失明,不想让这小女孩困境在黑暗之中,于是便向蓝鲸发出挑战,企图夺走蓝鲸的眼睛。”哦!原来是这样,大家终于明白了。时间飞逝,这堂课结束了。今天,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阅读课。从中也明白了如何保护动物,不要侵犯动物的家园,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得到安宁,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紧扣儿童生活,锤炼习作主题,引导抒发童情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的作文经常是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面壁虚造;说套话,人云亦云。许多孩子在写作文时根本就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因此,每次写作文时都非常头痛。实际上,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成为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学生人格素质的特殊载体,倡导“人如其文,文如其人”,在作文中写出童真、体现人性。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在作文中体现出童真呢?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可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够感悟事物的真谛。

①聚焦大自然

生活是一本书,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总能给人们启示。房角在风中飘忽的蛛网,使人叹服于昆虫的灵巧;门前古老的桂花,使人忘情于生命的繁华和不朽;操场“春风吹又生”的小草,同样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奥妙无穷的。自然界的一景一物、一花一草都是最真实最富有灵气的东西。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投入其怀抱,去领略大自然给他们的那份真切和朴实。学生自会有所领悟。如我让学生去观察大自然,学生写出了一篇篇的好文章。如林淑娴的《美丽的星空》:

今天,放学一回家就写完作业,吃完饭后,就去学习了。

过了一段时间,妈妈来接我了,我开心得不得了了。匆匆忙忙地整理完东西,和妈妈一同走在大街上,我抬头一望,不禁赞叹道:“啊!真美啊!星空!”看着看着,想起了明天的天气,就对妈妈说:“妈妈!你快看!今天的星星好多呀!明天是晴天吧?”妈妈点着头,微笑地说:“对呀!今天的星星很美!明天的天气也很好,不会像今天这么寒冷,耳朵、手都冻僵了!”

然后,我和妈妈一起坐在出租车上,我望着星空,看着那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就像珍珠一样,那么美;那一道道亮光,比钻石还亮还美„„在我的心中谁也比不过星星的位置,因为星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看见的星空比我昨天看见的星空更美!如此平凡的事物,在她的笔下竟变得如此美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②关注校内外动态

美国心理学家理斯基奈说:“世界太大了,而学校又太小了。”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习作的一个“大课堂”。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课堂学习,指导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时政,读书看报。如发生了青海玉树大地震,我组织学生时时关注事态的发展,关注救援情况,把事件引入课堂,举行了有关的班队活动。学生写下了自己的感想,虽然还很稚嫩,却是孩子们真实思想的流露。如朱烁州的《青海玉树大地震》。

有人曾说:“生活是一首歌,每个音符都要你自己去填写,如果你用多种音符来合奏她,那么,你将感受到五彩缤纷的生活。”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体验沸腾的现实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世界的光怪陆离。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都值得我们去好好品味,在学生笔下谱出了或轻松,或诙谐,或高昂,或惊喜,或失落的生活乐章,如《捕鼠记》、《“成功了”》等。更有甚者,从中直接获取反映社会风貌、人情风俗的材料,激起了热爱生活的情感,并鼓励学生以日记或游记的形式进行记录,从而为习作开拓鲜活的源泉。如赵育琇的《年味——在丽江》:

寒假,我来到了丽江,在丽江过了一个年。

天气很不错,晴空万里,在温州,好久没见着太阳了。来到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呀,还真是别有一番风情呀!小巷两边挂着灯笼小溪旁有人在放鞭炮,我也买了鞭炮。房子下有一些是砖,一些是墙,很古老,还有很多的客栈。虽然游人很多,但地面依然干净。

我们找到了一家叫“万春园”的客栈歇歇脚。在里面晒了大约40分钟的太阳,我看见一个50多岁的奶奶,在做一道百年好合的菜,我拍了照;又见一位阿太在做金元宝,我也想拍,可她说不能拍,这是要上坟用的。我很尴尬,关了相机。

就这样走啊走。7点了,天还亮的,我们去吃晚饭了。我们吃了一顿纳西火锅,有蘑菇,肉呀,菜呀,数不清的东西,这简直是人间美味。

火锅里还加了油汤,见锅里直冒烟,滚烫的,还有一些纳西人自酿的酒,大人们喝了一些,小孩也喝了一些啤酒,庆祝春节!还有一点金针菇,用特殊方法制作的,也有特殊的味道!

晚上,和大家看春晚。和同龄人一起过年,真是少有的快乐。

在丽江过年,阳光十足!美味十足!

让我们领略了丽江古镇的幽静,同时体会到了不同的过年习俗。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喜好,确定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掌握数据,在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处理信息后,学写调查报告。这样的实用性习作训练,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社会,而且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也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舞台和空间。

教学片段:《说茶》

学生:茶树长什么样?茶叶究竟是怎样制作的?

教师:你们真幸运,这阵子在我们温州正好举办“早茶节”,有空请你们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到“早茶节”上去看一看,访一访,对于这一问题,你们就会有答案了。

学生在“早茶节”上,亲手触摸了茶树,看到了手工制作扁形茶的经过,收集到了新鲜茶叶和经手工炒作后的茶叶,欣赏了茶道表演,采访了制茶工人、茶道表演艺术家„„展示成果时,有的以采访记录的形式呈现,有的介绍了制茶的过程,阮禾美同学在周记中写道“毫无生命力的茶叶在水的怀抱里仿佛一个个小精灵,它们跳跃、翻腾、游动,仿佛经历了盘古开天辟地般的轰轰烈烈,又归于山林幽谷般的宁静。你真想走进它们的世界,聆听它们的声音„„”

③留心校园活动

我们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收集信息,进行感悟,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之成为学生采撷灵感的来源。写以游戏为主题的习作前,展开一系列游戏活动:贴药膏比赛,运球迎面接力比赛,甚至是学生中热门的玩溜溜球比赛,真正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到乐趣,使学生对这一主题的习作感兴趣,并且有话可说。写出了《网鱼》、《“大显身手”》、《两人三足》、《567》、《捕鱼》等一系列好文章。如王鸽同学的《 两人三足》中这样写道:今天的体育课上,我们自由自在练习了一次“两人三足。”两个人怎么会只有三条腿呢?

这就必须考验我们团结一致的程度了。

我的搭档是郑艳慧。我们俩的技术可说不能小瞧哟。首先,我用红领巾把我和郑艳慧的脚捆在了一起,我幽默地说:“我们的技术说不定比该死的玉皇大帝还要好呢!”“一二一、一二一„„”我们齐声喊着口令,走路时像是跑步,跑步时却像是两个互相搀扶着的瘸子,好笑极了!

我们两个始终按捺不住想和别人比一比赛的冲动,向水宏利他们组发起了挑战。水宏利接受了挑战。三、二、一、go!”水宏利当起了裁判。我和郑艳慧走的就比他们快,况且,这次我们跑了起来。“哈哈哈哈„„”水宏利他们着急了起来,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差点笑掉了我们的门牙。

我一直盼望着比赛的那一天,希望我们能够大显神威一次,让其他人看得目瞪口呆,不禁赞叹我们的技术„„

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主题队会、文艺演出及各种竞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以不同角色投入,体验也不一样。让学生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并把在活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与人交流,写成自己的心情日记。如《第一次讲小英雄的故事》、《答案丰富多彩》、《学做广播操》等。这样,在不断地积累和体验中,学生收获到了习作的快乐。

再如现今的课程注重实践性,我们可以与其中学科的实践部分紧密结合,挖掘练笔的契机。如科学课上,布置了观察蚯蚓的任务,并让孩子们每天记一记观察日记。我知道后,灵机一动,这不是一次很好的练笔机会吗?我让孩子们每天认真观察蚯蚓,摸一摸蚯蚓的身体,闻一闻蚯蚓的气味,看一看蚯蚓的活动,设想几个和蚯蚓一起玩的游戏并真正玩一玩,感受与蚯蚓玩乐的新奇。一周后,孩子们的一篇篇观察日记新鲜出炉了。我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孩子们写出了一篇篇挺不错的科学小论文。如姜嫣楠的《蚯蚓的奥秘》:

蚯蚓,我赞美你,我赞美你不是因为你长长的,圆圆的,湿湿的,软软的,滑滑的,像过桥米线;我赞美你不是因为你没有腿,却依然能够走出非常有国际特色的一伸,一缩,一弯,一拱的模特步。蚯蚓,我赞美你,是源于我对蚯蚓秘密的研究。今天,我在树下发现了一条小得看不到的小蚯蚓,如果它弯成一个半椭圆的形状,那与我们的眉毛十分相像,于是,我小心翼翼的把这个“掌上明珠” 捧回了家。

提出问题:为什么蚯蚓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生存呢?

实验过程:

材料:4只蚯蚓,铅笔盒,水,土,纸巾。

下面就要开始做实验了。

第一个实验:研究蚯蚓喜欢在暗处,还是在亮处生活。

我先把铅笔盒的上面铺上纸巾,两边都放上一些土,再倒上水,让土保持湿润,把4只蚯蚓放在中间,结果发生了一件趣事:我用筷子把一条瘦瘦的蚯蚓夹到中间,它这个小布点居然在这个铅笔盒里扭动着身子跳起了芭蕾舞。我看着,不禁笑出了声。看看它会往哪边走。盖上一半,呈一半光明一半黑暗。过15分钟,打开盖子,你会看到,四只蚯蚓在暗处徘徊,一会把头钻到这,一会儿又钻到那了,真够调皮的。

这个实验证明蚯蚓喜欢在阴暗处生活。

第二个实验:研究蚯蚓是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还是干燥的地方。准备好了实验材料,我就把铅笔盒下层,铺上纸巾,撒上泥土,在一边倒上水,让另一边保持干燥。然后,把4只蚯蚓放在中间,之后,合上盖子呈全部黑暗,看看他会跑到哪边去。过了10分钟,你会看到蚯蚓全在湿润的地方歇凉,有些在挤来挤去,好像在对我土放得太少表示抗议呢!

这个实验证明蚯蚓喜欢潮湿的地方,实验结论:这两个实验告诉我们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实验资料: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还有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具阳光照射试验,蚯蚓阳光照射15分钟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

实验思考:做完这个实验,我不由地深思:既然我已经明白了蚯蚓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那么喜欢阴暗是因为外面有太阳,那潮湿又是为什么呢?

科学世界真奇妙,我要处处留心,挖掘更多的奥妙!

虽还不够精致,但孩子们总算向着科学小论文的写作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有了撰写小论文的信心。其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科学小论文的写作中去,写出了《摔不死的蚂蚁》、《同性相斥》、《小水流真奇妙》(习作附后)等文章。我抓住这一契机进行引导,孩子们又组成了四个科技实践小组,利用节假日开展科技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我引导孩子们将成果及时进行记录,写好活动心得,汇编成活动报告,如《关于水果电池的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④布置“生活作业”

生活中的习作主题其实非常丰富,我们可以根据节日、旅游、参观等一系列主题来布置生活作业,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可以根据中国传统节日来设计系列主题,冬至节让孩子与家人一起做做汤圆,体验团圆的气氛;中秋节,建议孩子背背写月亮的诗词,与家人共赏明月,这样不仅给孩子们积累了写作素材,同时也让我们这一代的孩子能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如陈丰铖的《元宵节》:

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又迎来了中国的传统风俗——元宵节。在这一天里,有些人在看花灯,有些人在吃元宵,还有些人在打老鼠眼„„

我家也不例外。早上,妈妈煮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麻心汤圆,吃着吃着感觉非常香甜可口。一口咬进去,皮软有弹性,芝麻都流出来了,又甜又清味,吃后满口都是香。

听老人们讲:“我们温州灯会时间一般是从正月十三开始,到十八整个灯会才基本结束,为期六天。”你瞧!街上、公园、树上,到处都挂着灯笼,好漂亮啊!到了晚上,灯点起来,游动的灯笼和闪烁的电灯汇成一片灯海,看得我眼花缭乱。“龙”是人民喜欢的神物,也是吉祥的象征,我们这里就流传着带有本地特色的“龙”的故事。涨桥头的“板凳龙”都用樟木雕刻着神话故事。山水风光,龙灯到时家家户户的人都出来看,特别是小孩对着“摇首摆尾”的庞然大物东摸西瞧,非常好奇。那场面非常的壮观!

今天的元宵节使我更加了解千年历史的传统风俗,我的心情简直无法形容,开心极了!

让我们感受到了吃元宵的滋味,体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还穿插讲述了当地的风俗,使人眼前一亮。

我们也可以根据国际性的节日来设计系列主题,如儿童节开展游园节日,体验儿童节的无忧无虑,自由奔放;母亲节,建议孩子做一做妈妈贴心的小棉袄,这样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喜悦,同时也为习作打开了一扇记忆之窗。如徐思思的《妈妈,节日快乐》(习作附后)写出了孩子内心的一丝感动,使人感受到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祝福。

⑤指导学生写生活随记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一个人如果在观察时记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进行写作就如鱼得水了。大文学家郭沫若就有随时记录的习惯。他曾在《跨着东海》中介绍说:“我睡在床上,把一册抄本放在枕上,一有新的想法,马上记录下来,居然也就录成了一个本子。”孩子往往喜欢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这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要求孩子对观察的结果有所记录,这不仅是对观察的总结,巩固观察到的知识点,而且是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我们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本子作为生活随记本,本子大小要适合放进口袋,随时可记,强调生活中有什么写什么,发生什么就记什么,不受时间、地点、字数、形式的约束,突出一个“随”字。正如作家冰心所说:“心中有什么,笔下就写什么,话怎么说,字就怎么写;有话则长,无话即短;思想感情发泄完了,文章也就写完了。”并且每个月要求学生整理一次。这种方法能改变以往的那种套写作文、无真情实感的现象,把学生引向生活,使习作成为有源之水、有米之炊。如《我们家的“点读机”》、《我家门口的“开心农场”》、《小麻雀》等等。其中,《我家门口的“开心农场”》就这样写到: 这块地不是我的,而是邻居家的小女孩的。那天,我在家门口发现了一大块塑料泡沫,里面全是泥土。呵呵,我想:肯定是邻居家的小女孩弄的。我觉得这样真好玩,就和邻居家的小女孩“协商”让自己也和她一起种植,并说出了自己的诱人条件:一包种子。小女孩同意了。我马上把科学学具里的种子袋拿出来,用一次性筷子戳好洞,和她一起把种子埋了下去。我期盼,小种子们,快快长大吧!这样你就可以变成美味的食品了!我沉浸在想象中:红豆汤、绿豆汤、玉米棒„„哇!好好吃呀!

嘻嘻,我家门口的农场好吧!只要你不偷菜,我随时欢迎你来参观哟!

让我们惊叹于孩子眼中的世界真是丰富多彩呀,这正是我们习作的真正来源。3.优化思维过程,聚焦习作主题,提升作文创意

①随文学习,推导思维方式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要求,把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作为语文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两个构件。语文教材不仅是语言的典范,而且是思维的典范。细心的老师不难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效仿训练。我们凭借着一篇篇课文进行训练,让学生看作者是怎样想和怎样写的,也就学到了作者思维的经验,获得了习作的能力。如学习了《盘古开天地》其中的一段: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大地东、西、南、北四极;??盘古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么美的文字,把它改变成诗不是更能体会其中的情感吗?在改编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以上的形式,发挥想象,试着写一写盘古的手指,变成了什么?盘古的牙齿变成了(),他的头发、他的心脏呢??以他的()变成(),从文本的仿写开始,那么学生的习作也就有了依托。

又如在教《燕子》一课时,我发现这篇文章有许多地方值得让学生进行小练笔。比如说:“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这一个拟人句,写得就很美,因此,在课堂上我重点介绍了这个拟人句。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拿出了燕子这篇课文中的第一句做为仿写例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练笔,我们先分析了这一句主要写了燕子的哪些主要外貌特征,得出先写羽毛、再写翅膀,后写尾巴。我先让学生针对()的羽毛,()的翅膀,()的尾巴,进行填空。在学生深刻了解形容词所起的作用后,再加上量词,如一()乌黑光亮的羽毛,之后尝试背诵。这样在层层递进的情况下,我们了解了本段的写法,我让学生自己进一步研究作者在后几个自然段中对于燕子静态以及动态特征的描写。

快下课时,我布置学生在课下完成仿写任务——自由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以描写它的外部特征为主,可以加入小动物动态以及静态方面的描写,完成本次写作。不久以后,学生交上的作文有很多,有的学生是观察自己家养的动物,有的写了教室里饲养的小金鱼。学生们都完成了这项作业,这让我非常地高兴。

互文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借助文本,促进学生言语思维的有效发展,当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宗旨。

②扩大阅读,积淀文化底蕴

阅读、积累、写作三者关系密切。阅读是吸收,积累是储存,写作是倾吐。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平时就必须多积累素材。其中阅读是做好积累最重要的一条途径。语文学习,读写不分家,读是写的源头,写是读不断积淀而涌流的涓涓清泉,两者相辅相成,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想倾吐得好,畅快淋漓地作文,就得注重平日的吸收和积累,不但要多吸收,多储存,而且要吸收得精当,储存得牢固。要用笔记,用脑记。我国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积叶成章”写的《辍耕录》,就可谓是积累与写作的成功的范例。由此可知,厚积而薄发;没有积累,尤其是没有厚积,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主题作文训练把积累写作材料、语言材料作为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不容忽视的,必须坚持不懈地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中的。

在积累材料时要求学生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积累语言时还要注意多摘记有文采的生动活泼的语言。大量阅读后,学生的读后感变得赏心悦目了,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有感》、《小水精读后有感》(附后)等。

③领悟语言,验证思维过程

学生读了那么多东西,积累了不少素材,但作文时就是用不出来,这可以说是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瓶颈。怎么突破这一瓶颈?袁微子曾说过: “作文有了材料,要从中选择,进行组织,讲究表达方法,推敲遣词造句。凡此种种,除了阅读,别无他法,而这种阅读又必须经教师指导,从中自己体会,自己获得。”因此,阅读教学既要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注重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而要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就一定要使学生明确课文的写作特点。因而,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写作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如第五册第二单元,这是一组名人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从小事中感受他们的不平凡,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教学时,我们先在单元的第一篇文章《灰雀》导读中推导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人物的性格特点是通过语言、行动、神态表达出来的,再在后两篇《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的教材里验证这种思维过程的有效性,以强化此类文体的学习方法。这一组单元整组教学,围绕主线设计摒弃了烦琐的提问和繁杂的环节,通过层次各异的品读人物言行、神态的语句,引领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与文本达成共鸣,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样做注重了过程与方法,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架设了一座从问题通向答案的桥梁。咱们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不但教给学生这类文体的学习方法,也使学生懂得了这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学生就会逐步养成良好的作文思维习惯。4.突出主题式作文教学的评价研究。

在主题式作文教学指导实践过程中,我们很注重作文教学的评价研究,倡导过程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具体选择以下评价策略:

①改革考试制度。重视纵向评价,淡化横向评价。以阅读、写作为主体,检测学生的识字量、用字量及作文的整体水平,取消划一的标准,引导学生与自己过去比较,发展的看自己。

②“我手写我心”优秀作文集评比。天天写作文好处多多,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很难坚持,而老师要篇篇精批,天天评讲也不容易。因此我们开展了循环作文制度,就是分小组写循环作文,五个同学为一组,共同使用一个作文本,每周先由各小组组长领头,一周内轮流每人写一篇作文。为了训练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我要求学生在写作文之前,首先对前一位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写出自己的看法与感受。这样,每天收上来1--2个小组,教师就可以带领孩子们慢慢品味,时间不多,效果不错。这个制度不但达到了开题报告中提到的“保证每个孩子的作品在一周内至少有一次在班上宣读”,而且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成果的同时了解了自己这篇习作的优点与不足。到学期结束让学生主编自己的作文集,评选优秀作文集。并积极鼓励学生投稿,把学生作文在博客上发表,让大多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③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把学生的学习成果(每一次的习作练笔)放入“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和自己的独特感受,考察学生的发展。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评价,并通过赠优美语段、诗句、名言等方式鼓励学生,也促进学生语言积累。

六、结果讨论

(一)初步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比较突出,而且影响力也比较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写作的兴趣有所提高,观察能力有所增强,写作思路有所拓宽,写作技巧有所改善。

①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所提高。

在前期我们设计问卷,修改问卷,发放问卷,统计问卷,对问卷作出分析;另一个方面教师在授课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然后将这两个方面的资料结合起来,了解学生的习作的现状。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习作现状有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为以后实验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两年的课题实施,我们再次以“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及能力的调查表”来对学生展开诊测。

主要调查的问题有:

1、你平时喜欢作文吗?

2、你认为写好一篇作文难吗?

3、你喜欢上作文课吗?

4、你在写作时总会有怎样的习惯?

5、你喜欢作文课的原因是什么?

收回有效问卷50份。通过统计发现;对习作很感兴趣的孩子从原来前测时的7位上升到18位,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六,上升了约二十个百分点;而认为写作很难的孩子也从原来的20位,减少到只有8位,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六,下降了二十四个百分点;其中“对作文课感兴趣的孩子”也从原来的8位,上升到25人;另外数据显示,问卷中“你在写作时总会有怎样的习惯”有20人选择了“写作时总是浮想联翩”,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而“你喜欢作文的原因”这道题选择“有写作欲望”有26人,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二。

通过对实验班实验前后写作兴趣的调查数据可知,实验后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明显高于实验前。那是由于人的兴趣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主题式作文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践,重视对写作氛围的营造,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

②学生的写作技巧有所改善。

经过两年的实践,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了提高,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审题,懂得了写作要从小处着眼,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事要写身边的小事,通过细节描写,努力挖掘这些小事里蕴含着的深刻意义;写人要写生活中平凡的人,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把人物写得生动形象。为了检测学生的写作能力,2008年11月,我让学生以一件难忘的事为主题进行写作。相隔一年半,今年5月份我又让学生以同一主题进行习作。希望通过两次习作的对比,看到课题研究对学生的影响。以下是邵漪然同学时隔一年半以同一件事为题材写的文章。

一件难忘的事

我是一个平凡的女孩,但是我很爱照相。每次出去玩我都会叫爸爸带上照相机,而我马上就会把照相机抢过来,据为己有。

那天又出去玩了,车子开到了目的地,那儿如同仙境一般,可美了。我高兴地拿着相机东拍拍西拍拍,来到竹林里给爸爸拍了一张照,来到花丛中给妈妈拍了一张照,后来我依依不舍地拿下相机给叔叔,叔叔给我们一家人拍了三张合影。

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拍三张?”

爸爸说:“是因为要以防万一,这样前一张拍坏了,还有后一张不是吗?” 我说:“那么是不是做什么事都要多做几次,以防万一呀?”

爸爸说:“是的。”

从此,我懂得了做事情要多做几次,这件事令我无法忘记。

作为一个刚开始学写一整篇文章的孩子来说,她已经表现得挺不错了,有头有尾,把一件事情也写清楚了。我们再看看她今年写的这篇文章。照相**

我是一个酷爱照相的女孩,我的相册中装满了我自己杰作,有笑得合不拢嘴的爸爸,有扭着秧歌的妈妈,有抱着洋娃娃的表妹„„我平时可宝贝它们了,我最宝贝的是三张爸爸、妈妈和我的合影,三张同个时间,同个地点拍的合影,看着它,当时那一幕幕就会浮现在我眼前。

那是一个周末,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坐车到雁荡山去玩了。车子开到了目的地,那儿奇峰怪石,瀑布飞泉,如同仙境一般,可美了。我兴高采烈地拿着相机一路走,一路拍,拍下了相依相偎的夫妻峰,拍下了飞流直下的大龙湫,还拍下了遥遥晃晃的小吊桥。我来到幽深的竹林里,给爸爸拍了一张照,来到芬芳的花丛中,给妈妈拍了一张照。后来我们决定在小龙湫前合影留念,我依依不舍地拿下相机递给叔叔,叔叔给我们一家人拍了三张合影。

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拍三张?”

爸爸说:“是因为要以防万一,这样一张拍坏了,还有另一张不是吗?” 我说:“那么是不是做什么事都要多做几次,以防万一呀?”

爸爸回答道:“是的,正是这样。你科学课不是要做实验吗?那你也要多做几次,以防万一,以防万一!”

我说:“我知道了,我一定会的。”

照相只要会用照相机就可以拍出照片来,但是也会有照片不清晰的情况出现,所以我们要多照几次。生活也是这样,遇事要不怕麻烦,多做几次。照相**虽然已经过去了,但“一张照片”和“三张照片”却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记忆犹新。

孩子的笔触朴实无华,但正是这份平平淡淡,娓娓道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成长。她写的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我拍照片一个镜头只拍一张,而为我们拍合影的叔叔却连拍三张,从这件小事中却得出了一个做人的大道理“生活也是这样,遇事要不怕麻烦,多做几次”。文章语句更加优美,开头,结尾写得比一年前精彩得多,还做到了前后呼应呢。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课题研究的魅力是无限的。

③拓宽了写作思路,优化了思维过程。

作文就是围绕某中心写作,反映现实生活。针对不少学生的作文内容雷同,思路狭窄的现象,我们这两年来,一直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观察大自然,接触社会,体验生活,拓宽学生写作思路。并努力教会学生从多条思路中,选择一条最佳思路进行构思,立意力求新颖、深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素材中,选择自己最有优势、最容易把握的素材,进行描述。

如今年3月学生学完了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后,我将单元主题进行了延伸让学生写写自己成长过程中得到的启发,获得的感受。题目自拟。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写从一件小事中获得的感动的,有写从一样物品中获得的启示的,有写从一句格言中得到的启发的,甚至有写从一组漫画中得到的启迪的,五花八门,奇特的构思层出不穷。

如李姗姗的《吵架之后》,写吵架后爷爷拿了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爷爷告诉我们:‘你们现在就像这根筷子一样。’说着‘喀嚓’一声把筷子折断。然后接着说:‘你们要像这把筷子一样。’爷爷使出最大的力气来折这把筷子,可是怎么折也折不断。”从这件小事中得到了一个大道理:团结力量大,只要团结,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如赵育琇的《小蚂蚁大启示》,讲我吃剩的糖引来了一只蚂蚁,我看着它翻越我的“大书山”,“它努力地向上爬,几次被我的捣乱弄掉了下去,但它试图找另‘一条路’,通往终点,但都被我堵死了。小蚂蚁并没有放弃,想尽办法,东爬爬西钻钻,丝毫没有气馁,我见它可爱又笨拙的样子,拿开了障碍物,让它爬了过去。它唤来了两只蚂蚁同伴,准备抬走这块糖,我吹了一口气。我本以为它会‘亡命我口中,’没想到它趴在桌沿上,没有死。它们又慢慢向终点爬去??”从小动物蚂蚁身上获得了启示:生活中挫折是难免的,遇到挫折要勇敢地面对,不放弃,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它。当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时,还可以团结同学。

再如徐嘉伶的《救命》,写“有一天,我看到一幅漫画,那黑乎乎的污水在向海洋逼近,一点点,一滴滴,啊!碰着海水了,再飞快地四散开来,‘嗖!嗖!’污水抓住了一个小虾,就不放,把小虾笼罩在污水当中,一分钟,两分钟??小虾慢慢死去,我仿佛听到了污水的冷笑:‘哈哈哈,你们这些自不量力的家伙,怎能比得过我这个来自陆地的海洋死神呢?’又说:‘不要骂我,是那个叫什么来着的?哦,对,他们叫人,你们找它去吧!哈哈哈??’”让我们从她的描述中得到了启迪:人们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可耻了!要改,一定要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看着学生那一篇篇与众不同的习作,我看到了“茅塞顿开”,看到了“柳暗花明”,看到了“出人意料”,也看到了“锦上添花”。

④观察能力有所增强,品尝到了写生活随记的乐趣。

学生认识到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懂得了带着童心去观察,养成了写生活随记的习惯,并且每个月会自己整理一次随记本,丰富了学生的体验。从而使写作改变了以往那种套写作文、无真情实感的现象,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如科学老师教学生做实验,学生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并记录到随记本中,我指导学生把记录整理成文,其中《摔不死的蚂蚁》、《蚯蚓的小秘密》参加了今年鹿城区科学小论文比赛。我抓住这一契机开展假日小队活动,引导孩子们将成果及时进行记录,写好活动心得,汇编成活动报告,其中《关于水果电池的科技实践活动报告》参加了今年的鹿城区科技实践活动评比(材料照片附后)。

⑤学会了自评和互评,增强了作文水平和鉴赏能力。

学生学会了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改变了以往被动的等待教师给予评价的现象。这与“学生写,老师批”的传统方法相比,在同样的时间内,加大了训练密度,增多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自我评价——从自己的文章中寻找问题和不足,相互评价——从别人的文章中借鉴优点和智慧。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达到褒贬互补、互通有无的效果。学生从作文到评改的整个训练过程,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即充分调动发挥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作文的浓厚兴趣。(例子见附件)

2、实践研究证明主题式作文教学,转变了教师写作教学的观念,形成了一定的写作教学的模式。

①各抒心扉,观念变

经过这两年的实践研究,我们的作文教学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写作理想“我手写我心”。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爱护“我”,尊重“我”,张扬“我”,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和作文的自由,去除那写作的条条框框,让心灵得到真实的跳动。只有这样,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才能真正寻得作文与生活的联系,认识自我,达成与他人的共识,破解与世界融通的言语密码,享受愉悦的体验。②步步为营,教法改

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摸索,我们逐渐形成了“螺旋式”习作教学模式。每教学一个单元,单元作文再也不是阅读教学的点缀,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根据学生写作的实际,把单元目标分解成一课一个阶段,步步为营,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由仿到创,螺旋式上升,等到写时,学生已是文思泉涌。

教学中我们养成了“先看后写,先做后写,先演后写”的教学作风。我们注重写作前的准备工作,指导学生去仔细观察,从观察中积累素材,做到先看后写;带领学生去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做到先做后写;创设真实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做到先演后写。这样才能营造和谐自然的写作氛围,使学生感受到作文不是什么难事,作文为的只是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如学写描写春天的文章,我刚开始教学该单元就布置了一个长达一个半星期的作业:请你观察春天的美景,记录春的信息。学生口袋里揣着生活随记本,走进了春天,记录春天的点点滴滴。沈笑盈撰写的生活随记《找春》一文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了春天的茶花园,听到了黄鹂鸟的歌声“远处黄鹂鸟正在唱歌,它的声音时而粗,时而细,时而清脆,时而低沉。”李怡萱撰写的《春的气息》让我们看到了一束束不起眼的小花开了,“一朵朵挺直了背,一阵微风吹过,犹如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翩翩起舞。”等到单元作文时,孩子们个个笔走游龙,从各个角度诠释着自己眼中的春天。阅读着这一篇篇出自学生们小手的文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春姑娘的身边,大家沉浸在情景中留连忘返。

如李怡萱撰写的《春雨》,让我们聆听到了春的节奏:

“沙沙沙、沙沙沙”春姑娘,你把小草叫醒,它们破土而出,好像在说:“春天到了。春雨姑娘您好!你把杨树公公叫醒了,杨树公公长出了嫩绿的小芽,让它们也来呼吸你释放出的新鲜空气,你又把迎春花妹妹叫醒了,它们从沉睡中慢慢苏醒,来欢迎你的到来,它们还在你的姐姐春风姑娘的吹动下和着你那“沙沙沙、沙沙沙”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了“迎春舞”。

“沙沙沙、沙沙沙”你的雨滴落到了小河中,“咚咚咚、咚咚咚”小河醒了过来,小河弹着乐曲来迎接你的到来呢!瞧!小鱼们拍着手来迎接你的到来,仿佛口中在说:“春天到了,我爱你春天,我又可以看到我的朋友了。”小松鼠听到你的呼唤:“春天到了,该起床了小松鼠。”它从床上跳了起来。你把豆点大的雨点打到了我家的窗户上,似乎在叫我看你如何将小花叫醒的。

春雨姑娘你唤醒了大自然,瞧!大家在向你挥手呢!

3、课程在实践中构建

构建有特色的语文“校本教材”。巧用资源,尽可以充分利用主题图,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想象,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具体方法是利用新教材中意境优美的情境图(主题图)、适合儿童阅读的儿歌,并选取课外有关主题图、有关阅读资料,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在编写过程中,我们留意身边现有的资源,随时收集学生优秀的作品设置为教材内容,不断地更新,不断地改进,使自编作文教材成为一本“会走路的书”。

七、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课题实施中发现,我们有时会拔高作文教学的目标,以后要时时提醒自己学生习作是表达个人思想的需要,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语言自由抒发、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内心体验,让学生的能轻轻松松的拿起笔书写自己稚嫩的心。

2、如何有效地提高“潜能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

3、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我们有时太过强调活动目的,使学生“因作文而活动”,这样活动就是形式,活动就是学生的心理包袱,会扼杀学生的习作欲望;以后还要努力做到“因活动而作文”,这样活动就像抽水的水泵,不断喷涌出习作的欲望和智慧的火花。

这次的课题虽然结题了,但课题研究不会因此而终止。作文教学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这条路上还有许多的迷雾,需要我们在一步步的实践中,拨云见日,扬帆前行。

八、参考文献: 1.王建辉《“主题式作文教学”初探 》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 2003年11期 2.秦建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初探》/《作文教学研究》/2006.2 3.王乐之《小学中年级作文儿童化观察的实践》/《教学与管理》/2006.9 4.张鹏举《个性化作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要写》/《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22日第5版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窦桂梅与主题教学》/6.周晓华《从循环日记开启习作的大门》

/.cn/showtopic.jsp?id=8945

第四篇:活动作文的实践研究

活动作文实践研究报告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课题组

执笔人

沈利敏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了一些总是不得不令人忧虑的现象,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子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丰富的作文内容”成了制约作文教学改革的瓶颈。应当从什么地方切入,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学生摆脱困境,爱上作文呢?基于课程理念的更新,我们想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来看待作文教学。根据小学生喜欢活动,喜欢玩的天性,我们想到了活动,提出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尝试改进小学作文教学。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开拓活动作文内容的选择,探索活动与作文训练的有机结合,构建活动作文指导的多元模式。

2、通过研究和实践,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愿意用自己的笔抒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实验措施和步骤

(一)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学校成立课题组,由特级教师吴育忠校长任课题组组长,教导处主任任副组长,实验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负责,加强小组的学习和管理。

(二)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

素质观: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习作兴趣。练习观: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习。

生活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为生活服务。

民主观: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训练,减少束缚,宽松习作氛围。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自主训练,主动发展。

(三)分阶段开展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

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作文教学文章,学习课题研究的目标,创造机会组织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并召开心得汇报会,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理论修养。

第二阶段

全面参与活动作文的探索,每位参加实验的教师上教研组级和学校级的活动作文教学研讨课,探索活动作文内容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和实施。组织活动作文教学体会交流活动。收集活动作文指导优秀案例。

第三阶段

重点研究探讨活动作文的优化指导策略。在大家尝试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围绕课题,集中集体智慧,设计活动作文方案,组织课题研讨周活动,让设计的活动的内容不断拓展,方案不断更新,习作指导效率不断提高。

第四阶段

课题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收集有关研究资料,汇编实验教师的论文、案例集,学生活动作文习作选。

四、课题实施取得的成效

活动作文的实践和研究进行两年多来,在反复的学习、实践、研究、探索、总结中,在活动作文内容的拓展,指导方法的创新,课堂模式的构建等领域,获得了不少的经验和体会,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活动作文的无穷魅力。

(一)拓宽了活动作文的内容空间

设计出符合活动作文特点的,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真切体验的活动方案,是做好活动作文指导的前提。两年多来,随着活动作文实践研究的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也开展起来,积累了很多的活动作文方案。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竞赛活动类

学生争强好胜,喜欢斗志斗勇,在竞赛活动中,不仅有学生的团队合作,还有胜利后的兴奋,失败后的沮丧,体验是丰富的,情感是真切的。这种竞赛有班队活动中开展的,如:一次辩论会、课本剧表演、争创校园迪尼斯记录„„有体育小型竞赛活动,如:一场足球赛、扳手腕、拔河、踢毽子、爬竿、百米决赛„„

2、趣味游戏类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生动有趣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玩的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极大的说的积极性和写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体验是真切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往往简单易玩、参与面广,它是活动作文指导课的载体,如:吹气球(羽毛)、逗笑、画鼻子、传话、组词成句、当模特„„

3、生活体验类

寄宿制学校学生很多的时间生活在学校,有每天必须的内务整理,折被、洗衣等,教室、寝室就是一个小集体,小家庭、小社会,利用特有的优势,我们开展了家庭生活体验活动:例如:当小小设计师,饲养小动物,包饺子„„利用节假日,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小鬼当家”一日体验活动、“我能行”体验活动„„

4、情感体验类

在活动作文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还设计出一系列以情感体验为主要目标的活动,体验“累”,体验“难”,体验“小心”„„如:保护鸡蛋宝宝、走“七桥”„„

5、学科联系类

大语文的教学观倡导学科间的融合,习作也不例外,劳动、美术课上的有趣又有审美意味的制作,溶制作和玩耍于一体,集智慧和创新于一身,正是习作的好材料。如:有趣的降落伞、树叶贴画、做张贺岁卡送给你„„

(二)总结了活动作文的基本操作要领

1、人人参与活动 教师要设计学生乐于参加的各类活动。把所有学生引入活动,让所有学生投身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观察,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获得真切的体验,接受活动的馈赠。

2、人人获得体验

活动作文以情感体验为中介,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愉悦,享受到快慰和满足,获得充分的情感渲泄。同时也经历紧张、沮丧,尝试失败和苦恼,磨练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使诸多情感体验成为学生乐于活动乐于习作的内驱力。

3、人人表达自己

作文以发展运用语言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描述活动的语言训练,使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与丰富学生的语言联系起来,与发展学生语言表现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学习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抒发情感体验的作文真正是学生心底流淌的旋律。

3、人人获得赞赏

同学们的一篇篇习作,因为有了具体的活动内容为基本素材,有了真切的体验为情感基调,所以学生的习作或多或少有生花妙笔,有各圈可点之处,或者是语言逗人,或者是描写生动传神,都能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和赞赏,在这个互相赞赏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和陶醉。

(三)丰富了教师习作指导的内涵

多年来的习作指导,教师们比较关注作文的技巧、章法的研究,也比较重视从教师的角度去指导遣词造句。活动作文研究中的指导,不仅仅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语言表达的指导,更有对学生的情感、兴趣、态度作文素养的指导和熏陶。活动作文习作指导的立足点是: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的个性表达。

(四)建立了“动态生成”的活动作文指导课堂新模式

由于我们开始就站得高,用新课程的理念作先导,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用变化、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作文教学。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再是纯作文技术操练,不再简单地传授作文知识。也不再是机械的“活动——指导——作文——讲评”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作文指导新形式。

1、欣赏交流式

这种活动跨越时间比较长,活动体验有长时间的经历,很复杂,不是几分钟就能完成。所以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活动体验后,课外完成习作,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交流活动过程,交流活动趣闻,交流活动体验,在点评学生的习作中,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例:

一位教师在班里开展了“照顾蛋宝宝”的活动。要求学生每人照顾一个生鸡蛋,这鸡蛋必须每天24小时不离身,看谁能照顾好它,使蛋宝宝完好无损。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去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有的给它穿上厚实的餐巾纸外套,有的让它住在一小盒子里„„结果有的在睡觉时压碎了,有的和同伴玩时疏忽挤碎了„„有的欢喜`有的伤心`有的后悔„„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教师在点评学生的习作中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欣赏学生的习作中肯定学生的成果,让学生获得喜悦.有的是活动失败后的喜悦,因为他递交了一篇好作文。

2、活动指导交融式

我们的活动作文指导课,不再是单一的先让学生尽情活动,然后教师提出习作要求,让学生写下活动情景。这样的课,学生往往是开心尽兴地玩耍,勉强无奈地撅着嘴巴作文。迫于老师的压力才提笔习作。实验开始阶段,我们也曾为此困惑。随着实验的深入,研究的加深,我们逐渐地找到了活动和习作的结合点,课堂的习作指导开始自然、自在地融入到活动之中。使活动和作文不再是两张皮,互相剥离,而是渐渐唇齿相依,水乳交融起来。

教师必须随着活动的进展,随机地进行生成性的习作指导。我们要求参与实验的老师心中有着这样一个信念:活动是为习作服务的,它是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是让学生练习有意的观察,是让学生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的。这样教师就能快速敏锐地捕捉到活动过程中习作指导的生发点,或者提问,或者抓住猛敲,成为在学生活动中的习作指导点。

有一位老师上了一堂活动习作指导课《跟着沈晨曦走进昆虫世界》。沈晨曦是班里的一位昆虫爱好者,笔下画的昆虫惟妙惟肖.爱捉昆虫,收集昆虫标本,是人人皆知的昆虫迷。教师利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上了一堂成功的活动作文课。

其中课堂上有两个活动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请沈晨曦上来摆个螳螂的姿势。他摆得酷似螳螂。同学们都笑起来。老师漫不经心地说,摆得像极了,谁来说说他怎么做的?学生立刻注意力集中到沈晨曦的手的动作,脚的姿势,面部的神情。

第二板块是:展示完沈晨曦制作的昆虫标本,让同学开眼界后,又介绍了沈晨曦画的一副昆虫画,上面画了很多的小昆虫。教师提问:你觉得他画得怎样?学生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作答。教师追问:哪一只特栩栩如生?为什么?学生立即注意起某只昆虫的眼睛、触角和薄如蝉羽的翅膀来。

3、任务驱动式

任务驱动式的活动作文就是让学生在完成某一任务的动力驱动下完成的习作指导训练形式。这种习作指导形式,学生的体验并非是在作文,而是为完成某种任务,作文已经演化为一种实际需要,所以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学生的写作过程是认真的,富有使命感的。所以这种习作指导,教师是以某种特定的身份出现,用需要的方式提出作文要求的。

例如:结合学校春季为每位学生订做校服之际设计的习作指导《设计校服》就是这种课型。课堂上通过和学生交谈,让学生说说每天穿的校服的优点和缺点,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穿校服的体验,然后教师以受后勤部陈老师委托的身份,向学生征求改进新校服的设计意图,目的想让即将订做的新校服能更受同学们的喜欢。在这样的跟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任务驱动下,学生跃跃欲试,劲头很足。纷纷用文字,用绘画,文字绘画并用等丰富的形式,向陈老师提起建议。很好地完成了习作任务。

4、系列习作式

习作作为一种练习表达的形式,它可以不拘一格,我们不再只把完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当作一种作文训练,一个片断也是,低年级的写一两句话也是。活动系列式,以活动为载体,更侧重应用文的训练。

例如:在开展秋游盐官(海宁观潮胜地)之前。让学生先拟定一份喜讯,告诉同学们这个好消息。再让学生写一个通知,告诉大家有关的时间,地点,内容,当时正值第一次寒潮来临,所以还要提醒大家的注意点。参观活动结束后,完成一篇参观记。

(五)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活动作文课成了学生的期待。学生对活动有一种期待,也是对作文有一种期待。活动作文的实践研究,为我校的作文教学引入了一泓活水,丰富的活动情景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给作文教学课堂带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六)学生作文充满了鲜活的灵性

活动作文不仅让学生有“米”可以“炊”,而且能把“米”巧“炊”。因为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鲜活的,是独具个性的,是极富变化的,写作是倾注真情的,所以学生的作文更是充满灵性的,这是让所有参与实验的老师最感欣喜的。教师在活动设计、活动进程、指导习作、习作评改等诸多过程中着力点都围绕这次活动作文的切入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习作评改中,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凡是能表达学生独特体验的段落、句子、词语都是肯定的文章的亮点,教师加以大大夸奖和渲染。因为这正是文章具有“灵”之气的妙点。因此,学生在这儿获得了成功,他会在下一次的习作中关注自己独特体验的表达,这就是我们同一次活动,而习作结果却是那样的各具特点,百花齐放。这一切可从我们选编的学生活动作文习作选中可窥一斑。

(七)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作文实践研究》课题的提出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从而带动了教学的全面改观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老师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作文教学观。老师们更关注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学生作文兴趣、意识和潜能的唤醒,关注学生终身需要的作文能力的获得。改变了作文教学日趋僵化的局面,使我们的作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使老师们尝到了作文教学改革的甜头,尝到了活动作文的无穷魅力。

五、分析和讨论

目前教材上安排的作文教学沿袭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命题,讲解文体和写作要求,分析写作技巧。)当学生欣喜于活动作文带来的愉悦后,在我们完成教材上的奉命而作时,怨声不绝于耳,都说这个不好写,没意思。如何能结合活动作文更好地完成教材上习作训练任务?

活动作文对教师的劳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有时也真有无“米”可下的感觉,更要教师有一双慧眼,有一个创新的脑袋,才能真正拓展活动作文的空间,开创为学生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以适应活动作文对教师的要求?

最初,我们制订实验方案时,曾经想形成一个活动作文的序列。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形成各个年段活动作文训练系列,成为我们寄宿制学校的校本习作训练教材?

以上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继续研究。

第五篇:初中生指导式作文评语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初中生指导式作文评语

七、指导式: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1、详略不得当!

2、你应该概括得更片面些!加油!

3、言语可以更活泼些!

4、尝试用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借景抒情,你一定能学会!

5、在作文的创新方面,还可以做得更突出些!铜陵教育网

6、字要写正,不出格。

7、我想,你作业的时间调配可能需要调整,我们可以商量一下。

8、眼到,心到,手到。你能做到!

9、沉住气,看清楚,写准确!你能做到!

10、大小一致,行款整齐。

下载最新“研究式作文实践活动”指导教案-word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研究式作文实践活动”指导教案-word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主题式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主题式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课题 研究方案 一、 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教案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教案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内容:《敲门》 活动目标:1、关注生活细节中渗融的惦念、关爱之情。 2、感受全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幸福。 3、能用多种方式表达爱......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方法实践的研究

    2011-2012第二学期教研活动总结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方法实践的研究 骆秀姗 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是不是用鼠标可以代替粉笔?大屏幕代替黑板?课堂上多提问几个“为什么”?加上......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陈梦龙一、课题提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从十二个方面对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教学提出了要求,仔细审读......

    关于动物的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

    关于动物的研究 六年级 一、活动背景: 动物,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更是他们童年的好朋友,电视里、大街上、乡村中,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孩子们的生活因为动物的加入变得生动有趣。......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研究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研究 马晓红、早期教育学院、2011级、学前教育[内容摘要]研究发现,目前幼儿家庭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教育知识缺乏、教育能力......

    学校德育自主教育实践指导研究

    学校德育自主教育实践指导研究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 法官乡中心学校课题组 王录斌 马景山 肖付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理论背景: 1、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精辟地......

    动宾式作文审题指导[精选]

    动宾式作文审题指导 一、动宾式作文题审题方法 动宾式作文题,由动词和宾语构成。这种命题方式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频频出现。如05北京《说“安”》,05天津《留给明天》,06湖南《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