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式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19-05-15 12:3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订单式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订单式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篇:订单式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订单式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结合我校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与联办单位密切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在课程优

化整合、接模块编制专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做到与企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无缝对接,在课程模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手段上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关键词:订单式培养思路目标内容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教肓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如何适应市场,将企业需求成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如何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毕业生等都是当前各校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2004年10月,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研究实验小组,安排专人对学生就业岗位情况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进行调研,结合学校在师资、专业特色等方面的优势,初步提出了专业课程改革的实验方案,在旅游商贸类专业的基础上,开发出了“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

现代流通与服务业是近几年乃至今后几年中国重点发展的行业,而现代零售服务业又是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现代零售业顾名思意是指在现有市场经济活动中通过直接服务于终端顾客、满足其消费需求的过程来获取自身利润的企业群体,其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三大类:百货店(商场)、综合超市(卖场)、便利店(社区超市)。我国的现代零售业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后续空间非常巨大。而目前国内零售业市场中最缺乏的资源不是资金不是商品也不是供应渠道,恰恰是人力资源。因为一个百货店或一个超市(卖场)所需的资金、设备、场地等硬件设施不难寻找,但一群有经验、有理论、有思路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在这个新行业中是很难寻找到的。目前在国内经营的中外企业里的管理干部来源只有两个:从国内外竞争对手处挖掘和从基层员工中培养。所以现代零售企业从其自身的正常经营、扩张发展等各方面都己迫切需要社会为其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以利于他用最短的时间、较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使企业尽快地走上顺利经营、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而市场经营对某类人才的需求及社会上此类人才的缺乏恰恰是我们教育部门该尽导向责任和教育义务的最好时机。

有好的机遇,还得有好的企业来合作。校企联合办学,定单式培养人才,一直是学校追求的办学目标。企业有实力,有可持性发展、并热衷于学校教肓,是我们选择联办单位的必备条件。消息发出后,先后有时代超市、北京华联集团、好又多超市、金润发超市、金帝营销南京公司、美国通用磨坊食品有限公司、大洋百货、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中国联通南京分公司、南京宏图三胞连锁集团等企业前来洽谈,2005年6月,学校经过多方考查,最终选择了北京华联超市集团为合作伙伴,进行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的试点工作。

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是我校2005年根椐我国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趋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我省中职系统首开的新型复合型专业。它采取与企业密切合作,订单式培养的新模式。经过

近三年来的探索与研究,在不断吸收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在课程现,课程摸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及评价手段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零售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我们重点对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进行了改革和建设,以培养更多的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和社会适应性强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办学目标。如何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定单式培养,是我校这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与重点。这几年,我们大力学习借签先进的职教理念、职教模式,融合提炼、整合创新,探索具有行业特色和地方特点的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促进全体教师教育观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拉动学校课程体系整体改革,使我校的职教水平整体迈上一个新台阶。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坚持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运用工作实践中真实的任务、活动和主题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研究目标、内容与重点

1、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企业的需求为培养目标,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为现代零售行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服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构建与劳动就业市场紧密结合,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根椐现代零售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专业技术岗位的职责、任务,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以强化实践、突出技能训练、有效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个人潜能和智力类别的多样性,以及学生兴趣、爱好和职业岗位趋向的差异性,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满足其不同需求。

2、基本思路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点上试验与面上推广相结合、市场调研与课程设置相结合、课程改革与教师培养相结合、课程改革与产学研相结合。

3、主要内容

宏观层面:专业设置,课程模式,课程设置。

中观层面:根椐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微观层面:教学方法的改革,学习方式的改进,评价手段的修正。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个案研究法

3、经验研究法

4、对比研究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工作进程

1、充分调研,明确培养目标

2005年初,我校由商贸教研组组织部分教师采用企业走访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市场需求进行了调研,得出结论:随着现代零售业的迅猛发展,专业人才的需求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经过调研和几年的探索,初步确定“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掌握超市布局设计与运作管理模式,掌握商品采购、储存保管、促销与配送方法,从事超市固定资产维护与保养技巧,能熟练使用商场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能适应现代超市经营管理需要的初中级专业人才。

2、强化课程意识,确定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确立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提高学科探究能力,包括理解学科知识、技术与自身发展的相互关系,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倡导探究性学习,专业学习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相关专业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研究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确定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

研究“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把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规格,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提高就业质量为方向。学校和企业培训部门共同研究就业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以促进学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为本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核心目标。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道德力、学习力、创造力和就业力。

4、方案实施

1)、确定联办单位,根据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

“订单式”培养就是让学生课堂即得到工作经验、出校门就获工作岗位。“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目前没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如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是学校新办专业的又一道难题。为此,学校多次组织本校专业课教师及部分联办单位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调研,制定了既符合国家教育教学精神,又能切合行业规律,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教学计划,并在实施中不断修改与完善,以期培养出企业、社会、学校三方认可的合格的毕业生。

好的培养目标还需有完善的教学计划来实施。为此,学校在加强理论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同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传统的2+1教学模式(2年在校学习,一年生产实习)改为多段次教学见习与生产实习(第一学期1个月教学见习,第三学期4个月教学见习,第六学期5个月的生产实习)。从而达到了课堂教学与教学见习的有机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贱,在实践的基础再来提高课堂理论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与针对性,并对过去知识点掌握不够完善的地方提出了重修的要求。例如∶超市班在超市教学见习期间发现,连锁大卖场的管理己经全部实现电脑化管理,收银系统,库房管理系统,生鲜管理系统,AIC管理中心等无处不在运用。虽然他们在学校学习了计算机课程, 但哪点知识却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 因此, 同学们回校后强烈要求重修计算机课,并表示要努力,认真的学好它,为下次的就业打好基础。学校答应了同学们的请求。现在,同学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别提多高了

2)、课程整合优化

a、强化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工作

选择合适的教材是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无专业教材,且部分专业基础课的教材知识点也略显落后,为了适应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学校先后多次组织业内专家、本校专业课教师结合学校及行业内的特点,以企业培训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参考,先后编写了“商品陈列技术”、“连锁经营案例分析”、“超市美工”、“超市四季生鲜食品配置”、“ALC信息管理”、“连锁超市营销策划案例集锦” 等专业校本教材,在教学中发挥了作用,实现了学校所授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b、研究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其综合职业素质

俗话说:教有常法,却无定法,只要得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我校全面实施,直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诊断教学法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06年。学校加强了多媒体课件、教学设备的开发和应用,部分商贸类专业的专业课己全部实现了每堂课的PPT模式辅助教学, 不仅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增加了, 而且图文并茂的直观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轻松更牢固。例如我校专业课教师教授“商品陈列技术”课时,将学生在大卖场进行教学见习时的大量的进行商品陈列时的照片剪贴制作成PPT模式,结合理论进行教学,指出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传授正确的陈列原理及方法,整堂课的教学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这种诊断式教学方法在06年市级职校中青年教师赛课中获得了专家评委们的好评。

c、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以适应新专业、新教学模式的要求

随着现代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也需要不断更新。近年来,学校多次选派部分优秀教师深入相关行业进行培训,先后有多名教师获得高级营销师,高级电子商务培训师证书,成为了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美术教师通过学校安排,在联办单位北京华联超市美工策划部门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培训,初步了解并撑握企业策划、超市美工的所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在她当任的学校“超市美工” 课的教学中,专业技能实现了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她培养的学生在教学见习中有两人分配在美工组,他们制作的POP牌悬挂在超市的每一个角落, 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3)、实习训练的教学改革

深入实训与就业基地的研究,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变封闭式办学为开放式办学。教肓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实现培养目标、办出职业教肓特色的根本途径。实训基地的建设一直是学校的工作重点。与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实训基地,一是要有行业类龙头老大的地位,具有行业的代表性,二是要有一定的规模与实力,能整建制的(以班级为单位)满足学生“顶岗” 操作式的实习与就业。学校先后与金润发超市,北京华联超市,麦德龙超市、美国通用磨坊食品有限公司、中国联通南京分公司、南京宏图三胞连锁集团等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其中金润发超市瑞金路店曾一次安排三个班80多人同时“顶岗” 进行教学见习的活动,实现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个突破。同时,我校部分专业课教师,在学生教学见习期间,深入企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参与企业的营运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深得企业的好评与信任。2005年5月,受北京华联超市华东区总部委托,我校承担了北京华联超市南京地区三家大卖场生鲜管理经理培训班培训任务,十天的培训工作,从培训计划的安排,到培训讲师的授课内容及专业技能,都受到培训学员及委托单位的好评。从此,我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得到了行业内的认可。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的评估

(一)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和持续性评估,让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共同参与

学习与评价

多年来,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科学的评估,除了常规的教学学分制,德肓评估体系,还增加了教学见习评估及生产实习评估体系,每一次、每一年的见习、实训评估由学生自评,用人单位点评,指导老师评分,学生家长参与的方试,认真记录,存入学生档案,为将来推荐就业时正确的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依据。例如:06级超市经营管理班有6名学生在06年12月份的教学见习中因表现优异,被企业评为“优秀学员”,他们的考评记录及荣誉证书将被复印存档,用人单位将在他们毕业后免试(考试及试用期)录用。

(二)建立质量监控体系,成立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指导并参与教育教学工作

为了更好的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结合各专业特点,成立了由行业

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分顾问团和讲师团),定期到校指导工作,参与本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并从事部分课程的教学与讲座。例如,“超市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第四学期每周将按排三节选修课,邀请北京华联超市营运总监、采购总监、店长、人资经理,金润发店长、人资主任,麦德龙培训部主任,美国通用磨坊华东区总经理、销售总监等高级管理人员做为特骋讲师来校授课,讲授业内最新知识及技能,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全面考评学校的教学质量,严把质量关。

二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目前学校对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课程的改革,得到了学生本人,家长,用人单位三方的认可,用人单位在教学见习中发现了一些优秀学生,并提前预定了这些学生,毕业后如愿意留在企业,直接签约,免除实习期,并做为储备干部重点培养。学生及家长通过教学见习及生产实习,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及认知,并对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及时查漏补遗,在回校学习时有了更多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了教师愿意教,学生主动学的良性循环。

2008年9月

第二篇: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部在湖南的永州、湖北的武汉和江苏的无锡先后三次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已经被各界认同并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定位和必由之路。经过几年的探索,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订单式”、“2+1式”、“双定生”模式等。笔者仅就“订单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一探讨,希望能对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所启发。

一、“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纠正当前职业教育的偏差

行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然而,目前有些职业院校却盲目加大文化基础课程的比重,削弱职业技能训练,片面追求对口升学率。盲目加大文化基础课程的比重,其实是对职业教育定位的误解。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是面向更专门的技能教育,而不是研究性质的学科教育。学生从一进校门,就应该接受由专业人士跟踪指导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达到职业能力的提升。

(二)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订单教育最大的好处是:一方面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教育内容专一,在教育方法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来培养人才,学生一旦进入就业岗位,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另一方面减少了学生的就业压力,给学生吃了“定心丸”,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也能让学校在人才培养上避免盲目性而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工作。因此检验高职教育能否适应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就是要看学校培养出来的人能不能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做到“适销对路”,学校培养的学生能不能学以致用被社会、用人单位广泛接受,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三)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1.订单教育为我国职业教育注入了活力,为校企合作找到了最佳途径。其一,促使观念的转变。学校市场意识的增强,人才培养质量观也随之发生转变,更加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企业由此对职业教育有更深的了解和更多的信任,关注职业教育的程度会更高。其二,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由于订单教育是企业提出需求,培养自己的员工,所以企业非常关注人才培养的过程和质量,与学校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

2.实施订单教育对高职院校自身建设具有推动作用。校企合作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能促进教学的针对性。在专业建设中,学校要充分利用行业、企业优势进行校企合作。在课程设置中,要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对课程的结构、比例权重、内容的衔接等认真推敲,力争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相统一,探讨以模块形式组合课程,形成模块化教学体系。在课程开发方面,要及时将企业最新科技成果引入到专业教材,更新教材,充实授课内容,使课程、教材与当今先进技术保持同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3、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高职毕业生的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工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而这一优势的取得,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体系完备、运行良好的实训、实习基地,依赖于学校营造的实践环境。首先要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缩短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其次学校要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实习基地。第三,校企合作共同施教,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有力保证。

二、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在“订单教育”方面的尝试

(一)考察调研,找准校企结合点

学院为实现专业创新、教学改革以及和企业实现“无缝”结合的目的,学院先后两次派出人员到经济、教育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考察。通过考察了解到近几年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态势进一步扩大,对中层管理人才的需求旺盛,而接受过商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专门教育的人才极为奇缺。据此,学院在派人外出考察的同时,又进行准确定位: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性院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在输出人才上要更多地与地方经济结合。学院领导、教师了解到双汇集团“十五”规划中发展大商业的宏伟目标是在全国建设2000家双汇连锁店,于是抓住这个地方支柱产业的人才需求点,于 2002年6月达成了与双汇集团定向培养连锁经营与管理专门人才的合作办学协议。

(二)行业专家参与,反向设计,构建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我院与双汇集团签订了超市连锁经营与管理专门人才培养协议书后,设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参与下,共同开发双汇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按照反向设计的原理,以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应胜任的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目标,反向设计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可满足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技能训练框架。以专业方向、职业岗位为切入点,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人才目标的定位,然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能力分解,依据能力所需开设课程,最终形成实施性教学计划。

(三)校企合作,产学互动,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连接。

2002年9月,经管系从00级、01级和02级新生中选拔了 160名学生,组成了4个“双汇人才订单教育班”,特别针对00级、01级的情况,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采取了“校企合作,产学互动”的模式,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等教学内容主要放在学校完成,将职业技术训练和岗位技能培养放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去实施,而且采取了“短学时、多品种”的小模块课程体系。已开设的《连锁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双汇企业文化》、《双汇产品知识》、《盘点、防损管理与突发事件的处理》、《特色经营与生动化陈列促销》等课程,都是以讲座的形式,由双汇集团商业公司有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主讲,教学管理过程实行“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双循环互动教学模式,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与现场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结合起来,大力推行“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每学期都安排学生进店实习,从最基本的店员做起,一直到店长助理,实习过后,学生再带着问题回到学校,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实践的重要和理论的不可缺,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毕业之前还要被分配到各个双汇连锁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综合实习。如果遇到双汇集团搞大型促销活动,也要求学生参加。2004年元月,双汇集团培训基地由郑州迁入我院,双方合作由订单培养专门人才开始延伸到员工继续教育的层面。2004年 4月,双汇奖学金实施方案经万隆董事长批复,每年从双汇董事长基金中划出专款近八万元用于奖励订单班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经管系和双汇集团以双赢为目的,以共建为核心,以发展为根本,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四)毕业生信息良性反馈,促进校企进一步合作

2003年6月,首届双汇班40名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先后有14名学生成长为双汇连锁店店长,其他学生也都走上了不同的管理工作岗位,达到了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01级的40名双汇订单班的学生也已经全部在双汇集团就业,主要从事各种基层管理工作和营销管理工作。他们虽然毕业不久,却得到了双汇集团的认同,所以双汇集团决定扩大合作面,在2003级学生中又组建了4个“双汇人才订单教育班”,并决定在2004年将进一步扩大合作面,这使我们看到了“双汇人才订单教育班”的勃勃生机。

三、订单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一)找准订单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订单教育是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使学校、企业、学生实现“三赢”,既可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为学生的就业找到了出路。以双汇集团为例,其“十五”发展规划中要在全国建2000家双汇连锁店,这显然是一个战略性决策,这一战略性决策引发的必定是战略性的人才需求,又恰好与高职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方向相对应。而这正是我们能够与其合作的利益结合点。及时抓住这个利益结合点,是订单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也是订单教育保持规模发展的基础。

(二)促使高职院校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

订单教育在根本上不是订数量而是订质量和特色,实施订单教育摆在学校面前的是如何培养出真正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在实施订单教育两年来,全体教师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愈加感到原有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不能完全适应订单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其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相脱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仍然囿于“学科型教学体系”,对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特色没有真正显现出来。在学生教育和管理方面,行为规范和组织纪律教育、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明显有待于加强。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在教学上进行改革,不在管理上进行改革,订单教育就不可能有生命力。

(三)订单教育实施的过程是创立品牌专业的过程。

从实施订单培养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校企双方均投入了优秀的人力、大量的物力、财力以及其他必要的教育教学条件,对彼此双方合作培育的“产品”质量都负有相应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责任。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规格标准、专业与课程开发、管理与激励机制的运作都需要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把握到更多、更有价值的教研、科研课题,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和外延也得以逐渐丰富和拓展。因此,在实施订单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一定要抓住机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育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最终建立同类院校中的品牌专业。

总之,“双汇人才订单教育班”已形成了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了从传统教学体系到现代教学体系的转变,既打破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旧观念,又避免了纯技术能力观的新误区,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职业素质和能力素质,达到了突出职业综合素质、突出岗位应用技能、突出创新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第三篇:法律事务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法律事务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作者:吴国亮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7期

【摘要】高职法律教育作为法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主要培养法律职业辅助人才,包括司法机关的技能型法律人才、基层组织与社区的实用型法律人才、律师事务所中的辅助性人才。我校法律事务专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和探索,初步形成了“法院训练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法律事务专业闯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建设道路。

【关键词】法院训练营;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相当高的地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体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的选用订单教育模式在某方面转变了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导的旧观念,还可以为学校市场意识增添更多的途径,使教学改革逐步深化,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内容;有利于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一、“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我国高职法律教育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据麦可思调查公司统计,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因就业率低、对口就业率低等因素,2009年、2010年连续2年被评为“黄牌”专业。高职法律教育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因此,高职法律教育要冲出就业困境,破解专业建设难题,办出自身特色,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它是从用人单位对人才实际需要出发,按照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和标准,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工作,因此,参加订单班的学生就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因此,探索探究并实践应用法律职业辅助人才“订单式”培养,刻不容缓。

二、“法院训练营”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操作形式

“法院训练营”是指由高职院校与法院合作举办的、由在校学生轮流参加训练营,专门为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培养法律职业辅助人才的模式。法院负责安排我校学员校外顶岗实习、职业技能训练以及鉴定和推荐学员就业,学校则负责组织学生参加训练营,针对律师助理、司法助理和书记员岗位的专题技能培训。

我校人文学院每年组织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大

二、大三的学员参加“法院训练营”,每批30人,一年6批,学员在法院跟着书记员、法官以书记员助理身份顶岗工作,学习法律相关实务,完成档案整理与装订、汉字录入速度、法律文书处理、当事人接待、办公设备使用、旁听审案、卷宗分析、外出办案等8项技能训练任务,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于一体”。坚持“教学做于一体、顶岗训练就业于一体、校内校外于一体的”无缝对接,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顶岗

实习,岗位针对性强、工作环境相关性大和管理运营监控到位,从而创新了高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三、“法院训练营”模式的优势创新

法院训练营模式的优势在于:

(一)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拥有丰富的资源比如人力资源、案件资源及实践条件资源等,可提供大量的岗位让学生进行档案装订、速记等事务性工作的训练,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日常学习成果。

(二)在法院训练营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性质的诉讼案件,涉及的法律、法规最多,案件材料也最为丰富、齐备。而且无论是律师事务所、检察院,还是法律服务所、企业,要进行诉讼活动。因此,熟悉法院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能够使学生快速的适应法院的岗位所担任的职责,全面认知法院系统运营的工作模式及所处理的对象类型,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胜任基层工作,有利于其就业。

(三)法院训练营不仅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同时也解决了法院办案人员紧缺现状,从根本上增强了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四、“法院训练营”模式的运行效果

截止2011年1月,我校已成功运作了15期法院训练营,共有400多名学生参加(含218名毕业生),2009、2010两届高达55.8%的毕业生参加过训练营。2011年4月,我们对参加过训练营的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发放了218份调查问卷,共收回207份,问卷回收率为94.9%。调查结论是:第一,92.5%的毕业生认为“进入律师事务所、法院等单位从事法律类助理工作并不难”,88.4%的毕业生选择了自己目前的单位是“在法院、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工作(含曾经工作过)”91.1%的学员认为,“进入到法院、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律类助理工作’得益于“大学期间参加过法院训练营”。第二,90.3%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表示“非常满意”,98%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选择了“满意”。当问及“今后是否还愿意接受此类毕业生”时,98%的用人单位选择“愿意”。由此可见,以“法院训练营”模式培育的高职法律人才,社会认同度高。

因此,法院训练营培养模式的大胆探索与成功实践,在一定层面上提高了法院的教育水平,扩大了学生培训规模,而且从根本上增强了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加深了学生专业知识的牢固性,增强了学生面对社会重重问题能够随机应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较好地实现学校与订单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并促进了学生和用人单位间的“无缝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朝敏,何晓梅.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12).[2]邱浩,朱方来,张亚琛.关于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式培养”若干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02).[3]冯刚.新疆军区工程硕士订购式培养模式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4]赵淑英,张德江,金英姬,鲁永恒,韩巍.高校本科金融学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01).

第四篇: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张瑜、杨竞

“订单式”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采用订单教育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也是增强学校市场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效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企业所需人才能在订单培养集中批次得到解决,缩短企业培训时间,减轻企业“二次培训”的费用;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订单式培养不仅仅要重视数量,更注重质量,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较好地实现学校与订单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并促进了学生和用人单位间的“无缝对接”。“大唐委培班”是大唐国际公司与我校合作实行订单教育的企业冠名班,已经进行了两期实践,现将探索与实践中的感受与大家分享。高等职业院校采用“订单式”培养的目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专业技能为培养核心。订单教育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订单式培养”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深化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服务企业为宗旨,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为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急需人才;该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为学校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之路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订单式”培养是由学生、学校、就业单位共同合作,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企业参与制定人才规格、课程计划、评估考核标准,毕业后去企业工作的一种培养方式。“订单式培养”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大唐国际煤化工项目部参与制定签约学生的培训课程,将化工系的部分课程与煤化工专业课程进行了置换,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学校教师参与煤化工学科教学,为化工系开设煤化工方向的课程奠定了基础,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便利,更有

利于我校拓宽就业渠道,大唐委培班的订单式培养教育工作,是我校订单式教育探索的实例。

“订单培养”是校企共赢,相互选择的结晶

“订单式培养”是在坚持满足企业需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选择有实力并与校方有共识的“订单式培养”企业。应瞄准行业或领域寻找“订单式培养”企业,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增强学校抗御风险和长期发展的能力。企业也比较看中学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教学与管理水平。学校、企业、学生签订三方培养协议,以系为主体,选择有较大规模的企业按照企业要求,实施大规模的“订单式培养”,一般采取多专业组合或单专业岗位群式培养,企业在不同专业中挑选学生组班,开设企业需要的通识课程,学生的专业学习依然在原班级中完成;也可在与企业生产性质相关专业学生中组班,在已学的专业基础上改变专业方向,学成后为企业生产和经营服务。

“订单培养”学员的选拔与管理

根据企业用工专业需要在各方自愿的基础上择优录用“订单式培养”的学员,学校及各系在选拔订单培养学员时不得为了扩大规模强行组织学生参加;企业所选择的学员,应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并经学校担保,学习期满正常毕业并经企业指定的医院检查身体,合格后由企业接收。

定向培养学员在校期间的日常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定向培养学员单独设班的学校应指派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参与学员教学工作,选择管理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班级辅导员和班主任;进入企业或实习单位顶岗实习的学员,由企业委托的工程师和学校指派的教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学校委派或认可的教职人员应就学员在实习期间的学习、生活、表现等情况做出鉴定,并及时与企业沟通。

“大唐委培班”定期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员课余生活,提高学员品位和素质,经过近几个月的不断探索实践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如下的几个特色:

1、班级凝聚力增强;2,学员的整体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对企业认同感增强;

3、通过组织爱国主义活动、公益活动、请老师作针对性报告,学员思想觉悟、政治觉悟有所提高。大唐委培班逐渐成为我校订单式培养的一个亮点,得到了很多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我校大三的准员工还在学校接受培训,许多大二同学就已将自己的就业目标锁定在了大唐国际煤化工项目。

教学组织和专任教师的选派

订单式教学打破了以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方式,需要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同时任课教师也要有一个较大的转变。学校应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的思路设置基础理论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填充与职业岗位相关度高的项目化课程。由于“订单班”培养方式有别于普通班,因此应单列教学计划,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组织教学,使学生从毫无职业基础向胜任职业岗位转变。在教学形式上充分考虑现场应用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在教学内容方面,重视对与职业岗位相关联的课程进行选择,不仅要增加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还应融入企业的理念、文化;在教学方法上,应着眼现代社会职业岗位宽边缘、多接口的动态特征,考虑学生今后能够“适岗”、“应变”、“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实践教学赋予新内涵、新要求和新方式。充分利用企业设施和实际岗位,采取实习、实训、顶岗、现场教学、结合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和考核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大唐国际煤化工项目部选拔我校05级计算机控制和热工过程自动化10名学生做为大唐订单培养的仪表学员接受实训。其中7名正在天津接受工厂实践培训,提高实践能力。

订单式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提高订单式培养的质量,关键也在教师。应采取一定措施激励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以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要采取措施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途径有三种:

(1)利用企业的优势直接从企业请工程师充实到教学一线(2)订单培养企业安排校内教师到企业下场实习(3)聘任企业中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员来校兼课。学员质量考核与评价工作

“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质量评价也是一个新问题。校企联合办班的学生管理与考核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学校负责考核理论教学部分,企业负责考核实践教学部分。学生操行管理,学校侧重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考核,包括:成才教育、纪律教育和专业教育。企业侧重学生在实习期的间接管理,包括:岗位规程、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的教育等。“订单培养”的学生并非高枕无忧,校企双方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实行“滚动淘汰”。以每学期学生校内课程和企业所设课程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结合在校期间的表现和在企业实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达不到校企双方所规定标准的学生予以淘汰。大唐委培班,采取了多种形式约束和激励学员,辅导员与大唐国际煤化工项目部领导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大唐国际煤化工项目筹备处2008届委培学员培养规划》对培养对象实行淘汰机制,实现动态管理,约束学员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企业设立《大唐委培班学习成绩奖学金》、《大唐委培班CET4、CET6奖学金》等政策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追求卓越,进而激励学员。“订单式培养”因企业、专业等的要求不同在组班和管理等方面也会有所差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积极探索和完善,充分展示和打造我校的“订单式培养”的特色,营造良好的培养氛围,最终实现学生、企业、学校多赢的效果。

第五篇:“订单式”联合办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摘 要】本文根据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订单式”联合办学培养模式,总结出“订单式”联合办学的实施途径和保障措施,以便更好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进一步增强学院办好“订单式”联合办学的信心。

【关键词】煤炭行业;“订单式”联合办学;实施途径;保障措施

“订单式”联合办学模式指的是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同签订培养协议,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培养过程的管理,指派理论知识丰富和实践能力强的企业专业人员到学校兼课并指导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提供实训设备和场地,为学生提供部分或者全部学费、奖、助学金,学生毕业以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订单式”联合办学模式直接面向用人单位培养实用型人才,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彰显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点,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效果;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深受用人单位的重用。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从2003年开始,先后与彬长集团、陕西有色榆林煤业有限公司、德源府谷能源公司、永陇能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榆神煤炭公司、榆林泰发祥矿业公司、黄河建新煤业公司、延安市煤炭局、延安车村煤矿、神木县煤炭局、澄合矿务局、青海西海煤电公司、青海奥凯矿业公司等二十余家企业联合办学,累计“订单”培养6000余名煤炭专业急需的人才,学生毕业后按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生产第一线,在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校企共赢,可持续发展。

“订单式”联合办学模式的特点

第一,校企双方共同签订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学校和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变化、企业及学生的需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就需求结构(包括专业要求和数量规模)、确定岗位技能训练计划(包括订单企业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相关待遇(如奖/助学金、就业)等共同制定一个符合三方(培养方、委托方、受教育者)利益的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对“订单”的具体化和细化。这种人才培养计划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能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时间,甚至做到“无缝衔接”。

第二,利用校企双方教育资源,共同培养人才,根据“订单”的约定,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为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符合“订单”及职业岗位的要求,保证企业用人的质量,企业应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即不仅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而且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全过程。为此,校企双方都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有利条件,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更能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

第三,依据科学规律,灵活安排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由于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或企业可以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灵活地安排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既能学习到必要的基础知识,又能熟练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真正把“学”和“做”、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订单式”联合办学的实施途径

2.1 确定“订单”联合企业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的合作意向,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预测人才需求的类型与数量,以及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实训的条件等,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提供合作企业的信息平台。

在确定“订单”合作企业时,首先要分析企业的发展前景,选择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作为合作企业,保证“订单”培养的基础稳固;其次要考虑企业对“订单式”办学的积极性;三要考察企业的信誉度,保证合作联合办学能顺利实施;四要考虑企业的“订单”量,保证“订单”学生达到一定的规模,实现办学的效率和效益。

基于以上原则,学院经认真调研和细致筛选,在选择联合办学企业时将讲诚信、有实力、有规模、管理规范的企业合作作为联合对象,如彬长集团、延安明珠集团、彬县煤业总公司、陕西有色榆林煤业有限公司等煤矿企业。把培养对象选择为煤矿一线操作人员进行试点和探索,积累经验。多年的实践累计培养六千余名毕业生,顺利完成联合培养过程,树立了信心,实现了校企联合的目的。

2.2 建立校企联合办学领导机构

校企联合办学领导机构是校企联合办学的组织保障,成员由学校和企业主要领导组成,主要研究确立校企联合办学的指导思想、方式和步骤,相互沟通信息,领导校企联合办学的具体实施工作,建立和完善校企联合办学制度。

2.3 签订“订单”协议

在确立合作企业的基础上,校企双方本着“相互需要,互相依存,互惠互利,互相参与”的原则,签订订单人才培养协议。“订单”协议包括校、企、学生三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责权利,订单学生的基本要求,企业接纳就业的基本条件,学生奖励与违约惩罚等内容。2.4 组织和实施“订单”生源

秉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选择订单学生。校企双方借助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向社会宣传,让学生了解“订单”企业的基本情况,培养过程,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和基本待遇等,并认真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广泛组织生源,由于煤炭行业是高危、艰苦行业,对生源的身体状况要求高,甚至要求招收能吃苦的农村户口的男性高考落榜生,为培养能吃苦而留得住的人才打好基础,为此,学院组织大批招生人员到农村、偏远山区做宣传;对报名学生由学院和企业共同进行了严格审查,通过笔试、面试,体检、综合考评,从自愿报名的学生中甄选出符合“订单”企业要求的学生,组建“订单班”。

2.5 校企共同制定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特色教材

订单协议签订后,校企双方执行层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等,并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理实一体、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鉴定相统一的特色教材。

2.6 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和提高实践教学条件

首先,校企双方加大资金投入,遵循通用性、仿真性、开放性的原则,新建和完善校内专业实训室,改善实践教学条件,营造企业工作环境。其次,由企业提供实训条件、装备与合适的岗位,学生集中一段时间在这些岗位上工作,使基地能满足学生顶岗实训的要求。

2.7 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毕业后具有扎实的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独立或合作处理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顶岗,充实到企业的一线工作中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学校与合作企业采取“教师深入企业、企业专家进校园”的办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2.8 校企共建人才质量评价标准

人才质量是校企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优质高效,学院和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包括教学过程考核、课程考核、顶岗实习考核等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共同对学生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考核,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订单式”联合办学的保障措施

3.1 加强校企交流,保障订单的数量与质量

一方面,学校主动与企业沟通,听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良策,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另一方面,订单企业不断向学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企业生产中的难点,保证定制培养学生的数量,共同解决生产难题。

3.2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创建淘汰与奖励机制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创建淘汰与奖励机制,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效果。“订单式”人才培养增加了学生就业的稳定性,但难免有少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订单企业不满意等。因此,校企双方建立一套奖励和淘汰机制,对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校企助学金和奖学金的激励,对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表现差的学生,取消其“订单”资格。

3.3 校企深度联合,调整专业体系

充分发挥煤炭院校的办学优势,加强与煤炭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煤炭企业人才需求的信息,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组织专门人员对煤炭系统人才状况进行调查,掌握煤炭系统人才的基本情况,对煤炭企业人才要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煤炭企业人才需求结构、素质等进行分析,对重点煤炭企业、重点产煤县(市)人才需求进行重点分析,为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为制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方案以及更好更有效地服务煤炭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及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将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及时引入专业教材,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

3.5 树立以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本质上,是教育理念从“以教为本”到“以学为本”的转变。具体地说,如在教学目标上,不仅重视专业能力的形成,更关注学习者组织计划、判断决策、分析复杂系统以及相互合作、交流和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改变灌输式而施以项目教学;在教学组织上,给学习者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的权力;在教学评价上,以工作产品、解决疑难问题等作为学习结果检验的标准,使学习者有个性化学习和自我评价学习结果的可能,进而产生一种成功的满足。

3.6 落实工学交替、实现完整体验

订单式培养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在教学安排上,实行交替式在岗培训与脱产学习,如学生用约1/3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约2/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学生的身份既是学习者、也是工作者,重视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刻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完成生产任务所应具备的、符合工作需要的知识系统。

3.7 加强学生管理,提高联合办学效果

3.7.1 开展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职业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7.2 企业领导定期来访,实现校企文化融合。企业领导定期访问学员,通过座谈会、报告会、开学或毕业典礼等形式向学生宣讲企业文化,未来规划,深化了企业对在校学生的了解,激发了学生上进意识,为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培养人才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3.8 做好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跟踪管理工作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还应做好其到岗后的跟踪管理工作。这既是为学生进一步提供优质服务的具体行动,又是对用人单位负责。也是为进一步建立学校信誉,巩固和扩大校企合作,为下一步对员工培养培训的方向、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措施做好准备。通过跟踪调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培养的煤矿生产一线的人才,绝大部分都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能够胜任岗位工作要求,有很多已被提拔为班组长、中层干部,甚至处级干部。目前这些学生都与学院保持着密切联系。煤炭企业对我院优秀的学生培养质量、良好的信誉和周到的服务十分满意,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结束语

几年来,学院和煤炭企业在“订单式”培养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比如: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上存在目标不细化,以为新建煤矿都是在尚未建成的两年前就开始人才培养了,各工种各岗位尚未落实,只能以专业大类制定培养方案,所以造成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学生所学和所用不是十分对路等问题。尽管如此,经过这几年“订单式”培养的学生还是较为成功的,经过在煤矿企业调研,培养的大部分学生“留得住、用得上”,使部分煤炭企业消除了“人才流失”的疑虑。培养的学生充实到生产第一线,在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订单式培养拓展了学校办学的空间,有目的性的多渠道为煤炭企业培养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学生的学历、能力、技术、待遇都得到提高,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增强了学院办好“订单式”联合办学的信心,激发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勇气。

下载订单式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订单式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订单式生产管理和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订单式生产管理和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公司面临产品低价格、高质量、短交货期和多品种、少批量生产方式的外部竞争,加上内部管理费用的增加,......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办法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管理办法 一、 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流程的有效管控,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广泛推广,为了进一步推......

    燃气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实践与思考お

    燃气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实践与思考お 摘要: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专业内容突出。本文结合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城市燃气工程技......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doc(汇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作者:朱春辉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1期 [摘要]文章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及其法律关系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及其法律关系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_数学论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19 [摘要]我们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

    订单式教学

    “订单式教学”促进课堂改革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订单式教学指导”活动,11月15日至11月22日,小教部在孙立国校长、崔华主任的带领下,一行6人来到中......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曹 斌,姚 莹,李志方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在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有些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