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订单式教师研修模式探析

时间:2019-05-12 06:0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问题的订单式教师研修模式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问题的订单式教师研修模式探析》。

第一篇:基于问题的订单式教师研修模式探析

基于问题的订单式教师研修模式探析

【关键词】订单式教师研修进修学校

订单式研修用在教师培训中,表示教师研修基于地区或者学校的需求,用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根据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学校的发展需要进行培训的一种研修模式。这种形式的订单式培训也常常被称作基于问题的研修。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参与不同形式的训练和沟通,而农村教师受到所处地区环境的限制,很少有出去学习的机会,缺乏和外面的交往与协作,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很难提高。因此,这种基于问题的订单式教师研修,是农村教师进行培训的一个重要方式。

一、教师研修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研修和实际需求脱节。目前,国内中小学老师研修的主要方式仍然是命令式培训。这种形式的研修模式对不同地区统一实践、统一标准是有帮助的,但是各个地区在具体的项目规划、课程安排等方面缺少自己的思想,研修的内容不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批次接受培训的老师们的不同需要,高级老师在本身专业领域发展阶段中遇见的实际问题仍然不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2.教研和培训分离。基于历史等多重因素,不同地区的基本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教研办公室和教师培训学校大都是自成一派,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协作。随着新课程变革不断向前推动,教研和培训分离的很多问题不断凸显出来,一方面不利于当地培训资源的高效运用;另一方面教研后没有培训,导致教学研究缺少整体性和标准化,影响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

3.理论和实际相背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研修的主要目的是传播文化、推广新观念,这实际上是用学历来弥补教育的一种观念的延续,不能增强教师在现实操作中应对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研修大多数是采取老师面授和远程培训的方式进行,这类一次性的、基于任务趋向的培训,很多都和实际相背离,老师讲完课就离开,在培训前、培训中、培训中都不重视教师实际操作,致使培训的老师三分钟热度,回到学校中没有任何作为。

4.观念和行动相背离。当前,教师培训一直在提倡新观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采取不符合新观念甚至是相反的方式进行训练。例如,在培训中提倡老师在课堂上鼓舞学生积极发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教师培训学校却仍然采取传统的、老式的教学方式,专家们从头到尾都在灌输,受培训的老师很少有机会能够参与其中。

二、基于问题的订单式教师研修模式特征

1.以需求作为主要导向。这种模式重视在培训前进行调查掌握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综合认识到一线老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遇到的问题难点和自身专业领域的发展需要,从而根据他们的需要用“订单”模式规划培训内容和培训课程。这种培训模式有利于适应地区的发展特性,解决了以前命令式培训和实际需求脱离的问题,提高了培训的深度和广度。

2.以问题模式作为主要线索。这种模式把教师现实的专业领域发展问题作为纲要,经过培训,教师们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把研究、培训、使用融合在一起,进而增加教师对培训的兴趣并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虽然这种模式重视实际操作,但是并不针对理论,也不是所谓的实用主义,而是把教师的理论体系结构和实际相连接。

3.以应用作为主要宗旨。一线教师很多都是出于现实需要和工作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来进行学习的,因而他们的学习目标针对性强,期望培训能和工作内容息息相关,最好是拿过来就能够使用。“利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是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培训的内在动力。因而,这种模式重视绩效,抛弃以前的那种训练后不管不问和与实际操作相背离的做法,采用训练后跟随并指导的形式,着重把培训的观念和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培训的实际效用。

4.以研修作为主要形式。这种模式变动了以往培训重视讲解传授的形式,采用以研修作为主要形式的多样化学习手段,强调受?老师自发参加、沟通交往、情景体会、深思分享,将受训老师已经拥有的经验、理论增加到研修当中。在培训的过程中,受训的老师不但是受训者,而且是老师,更是积极的理论构造者和问题解决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的订单式教师研修模式,能够帮助老师开阔眼界,增加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在培训的指导下,教师的问题认识、研究认识显著强化,进而有效推动了教师在专业领域内不断进步。参考文献:

[1]齐放.研培结合――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2):6-8.

第二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办法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流程的有效管控,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广泛推广,为了进一步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进程的高效落地,特制订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与各高校开展的所有(学业中)“订单式”人才培养流程。

三、原则

1、面向市场、适应需要原则

2、课程设置以胜任为导向原则

3、平等协商、互惠互利原则

四、“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程序

针对我公司实际用人需求,与相关高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与校方进行“课程设置原则”协商的基础上,将企业文化导入、岗位实操专业技能等内容,根据需要共同编写为专业教材。最终,学生通过在学校、企业两个地点进行学习,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训等流程,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

为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顺利推进,必须对其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1、前期调研,选择合作企业

要圆满完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工作,首先就要选择良企为合作伙伴,选择那些专业对口、生源优质,特别是在行内享有广泛盛誉,且有合作愿望的企业的大专院校。这样,从源头上,保证我们的培养与选拔对象“苗红根正”。

2、与学院签定订单协议

在对大专院校进行综合评定并确立合作意向后,通过充分协商,公司、学院、学生按照审批程序正式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协议书的内容要涉及合作目标、合作原则、培养对象、培养时间、三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其他事项等,从法律上保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校企合作协议要注重维护公司利益,且不得损害学生权益,订单班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要求其个人购买10万元以上的意外伤害保险。

3、公开选拔订单班学生

校企精心组织和优化订单班的生源。学院协助公司,以专题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广泛的宣传,向学生全面、如实介绍企业的魅力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操作过程、工作岗位和基本待遇等,接受学生咨询。企业派出人员对报名学生进行笔试、面视,经过综合考核合格,组成订单班。订单班校企双方共同培养的期限不低于9个月。订单班组织完成后,要将组织情况和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报公司人资中心培训部备案。

4、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订单协议签定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遵照教育教学规律,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等。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务必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一定包括企业文化核心思想的宣传引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由公司相关部门、技术专家、学校教师等共同完成,我公司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部分专业课程教学。

5、课程与教材开发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必须积极开发适应订单班教育的课程。这些课程是按照我公司的实际岗位需要、企业文化、管理特点等确定的,体现了此一订单的要求和适合我公司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课程与教材开发是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开发过程应有公司专家、技术人员与校方领导共同参与。具体控制要求包括:深入了解和掌握我公司的工作岗位群的要求,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明确培养对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综合能力等;课程与教材开发方案,应与合作院校共同拟订,或由学院为主拟订并征求我公司培训部门的意见;课程与教材开发方案应具有前瞻性,尽量避免只注重“本本”的理论主义,但也要防止课程基础过于狭窄而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6、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顶岗工作)

实践教学(包括顶岗工作)是“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控制要点主要有:我公司与合作院校共同承担实践环节的指导

与组织;我公司要提供符合培养目标的工作实践岗位;实践教学环节时间不少于一学期。

7、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式,是校园招聘与可持续培养相结合的有效形式。这种形式,是建立在校企双方的高度信任的基础上的,这种信任必须缘于其实施过程中严格的过程管理。年终由我公司培训部牵头,组织组织相关业务部门组成“订单式”人才培养考核小组,对本开展的每一个“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考核。过程控制和评估的基本要求有:双方安排专人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班级进行管理;双方均切实履行培养协议;校方需协助公司面向学生开展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和问卷调查活动,针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公司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顶岗时间、岗位轮换等情况进行跟踪,建立顶岗学生的实训档案;技能水平、顶岗工作中的表现等必须作为学生学习考核的重点。

五、“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1、“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目标管理

在与专业对口的高校、学院建立合作关系的任务中,公司将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学院数、顶岗实习数、合作学院提供的学生数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考核指标。为完成这一任务,要求订单式培养的总人数不少于对口专业和专业群学生毕业生总数的二分之一。

2、“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组织保障

培训主管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第一责任人,“校企合作”负

责人是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直接责任人,校方骨干教师和公司技术人员是校企合作的中坚力量。“校企合作”负责人是公司与学院的直接联系洽谈人,负责校企合作协议的起草,校企合作项目的立项申报及实施,校企合作成果总结,校企合作资料的建档;培训主管负责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合作项目的初审上报,各学院校企合作的检查、指导、评价。

3、“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经费保障

符合“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原则和圆满完成“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各项程序,对于在双方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洽谈、调研、差旅、实施等费用,公司采取“以补代奖”的办法,按照订单班毕业生到我公司就业的学生数乘以每生补贴数计算补贴数额,学生就业数最终以订单协议单位与学生签订的就业合同数为准。每生补贴数额为每生补贴100元,补贴费用资金在公司财务列支。

**商学院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第三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及其法律关系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及其法律关系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提出了“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其内涵是高职院校与用人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全国11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大都推行了这一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多赢”。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40多家大型企业开展了“订单培养”,订单专业12个,占全院专业总数的50%;在校“订单班”30余个,订单学生3000多人,占全院在校生总数的33%,其“订单培养”的规模和质量均走在了全国、全省高职院校的前列,其做法和效果得到了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等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但是,就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如火如荼地推广时,有关人士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实践中的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学校和企业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和角色问题、“订单”的履行问题、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企业与学生的关系等等。为此,笔者希望通过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各主体及其法律关系的研究,探讨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法律主体地位,厘清三者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对该模式的实践起到积极意义,并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提供参考。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如前所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用人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 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该模式的具体操作是:(1)企业向学校提交需求计划和招生标准、培养目标(即用人“订单”)。(2)校企双方举行签字仪式,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明确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3)学校以企业名称冠名“订单”班,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包括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目标、考核办法等。(4)学校和企业利用各自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理论教学在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在企业进行。(5)企业与学校共建实验室,并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颁发奖学(教)金。(6)学校和企业共同对订单班毕业生进行人才质量评估,合格毕业者由企业按照协议约定落实就业。校企合作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五个“共”:订单学生校企共选、培养计划校企共定、教育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过程校企共监、学生就业校企共管。招生有两种方式,既可在新生中招收也可在老生中选拔。培养地点一般为“2+1”(即2年理论课在学校、1年实践课在企业)或者“工学交替”(即根据课程需要轮流在学校和企业交叉进行,如路桥专业的“秋去春回”)。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范围的界定

在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范围的认识上,学者意见不一。有的学者认为只存在两方主体,即学校和企业,学生只是客体;有的学者认为存在三方主体,即学校、企业和学生;还有的认为存在四方主体,即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其理由是:“主体”在法律语言中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是“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负有义务的人,通常又称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所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就是指在该模式包含的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负有义务的人。按照这一概念或者标准去衡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所有的人(包括学校、企业、学生、政府及其他),就可以明确该模式下的主体了。

首先分析学校。学校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角色和地位非常重要,不仅需要和企业方签定人才培养协议,也要负责对订单班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对企业的权利、义务由

其之间的协议约定,对学生的权利、义务由教育管理关系而生,所以学校在该模式中是当然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主体。

企业。由于该模式是校企高度合作的产物,企业在其中参与程度很深,按照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协议,不仅享有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权利,包括共同制定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目标、考核方式等,同时由于其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其主要负责实践性教学部分),且学生毕业后由其负责接收就业,又与学生形成了一系列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以企业也是该模式的重要主体。

学生。在学校与企业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时,学生的确是作为校企双方权利义务指向的一个客体,其不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但是,当学校与企业共同选拔学生组成订单班,并签订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时,互相约定了各自的权利、义务,学生在学校既要接受学校的教育管理,在企业实习时又要接受企业的教育管理,还享有在毕业时直接在企业就业的权利,无容置疑,学生也应该是该模式的主体。

政府。根据扬州市职业教育“订单培养”的实践经验,政府在该模式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牵线搭桥的作用。由政府成立专门部门,整合一地区的职业学校教育资源,通过组织各职业院校的就业机构和管理者走进企业,企业家走进学校等多种形式,架起学校与企业互通的桥梁,形成校企双方长期合作机制,推进“订单培养”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支持学校“订单培养”基础条件建设的作用。包括师资力量和实训基本建设。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政府在“订单培养”模式的形成过程中确实起着巨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只是体现在宏观上,是一种组织、引导和帮助作用,在具体的“订单培养”过程中,政府并不参与,不享有相关的权利和义务,所以笔者认为它不是该模式的主体。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法律关系的内涵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它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和法律关系客体三种要素构成。法律关系是一种意志关系,其主要特征有: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现的社会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所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法律关系作为一种具体的法律关系也必定是法律调整下的权利、义务关系。

首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法律关系是在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关系,“订单式”人才培养是该法律关系存在的时空条件。其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法律关系是涉及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利益的法律关系,学校、企业和学生是该法律关系的主体,三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该法律关系的内容。最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法律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法律关系集合体,它至少包含三对法律关系:学校与企业的法律关系、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和学生与企业的法律关系,每一对法律关系各有不同的内容和性质,比如学校与企业的法律关系主要是基于合同而形成的合作关系,而学校与学生的关系除了教育管理关系外还有其他关系,所以难以对该法律关系集合体的性质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只能笼统称为法律关系集合体。

为此,笔者认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法律关系是指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法律关系集合体。这一集合体至少包含三对法律关系:学校与企业的法律关系、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学生与企业的法律关系。

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

1、学校与企业的法律关系。学校与企业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对双方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进行约定,双方按照协议共同制定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目标,共同选拔和考核订单班学生,是一种基于合同而生的合作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范畴。

2、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学校在与企业制定培养计划后,就开始进入订单班的招生工作,学校进行宣传,学生自愿报名;然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联合选拔进入订单班学习,接受学校的教育管理,所以,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就至少包含两个部分:首先是订单班招生过程中的法律关系,学生基于自愿报名,学校和企业择优选拔,并在选拔后签订协议,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其招生结果完全是双方意思自治的结果,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合同关系。其次是学生进入订单后接受学校的教育管理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由于学校和学生的地位并不平等,所以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范畴。

3、企业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企业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包含两个部分:首先是学生组成订单班时与企业签订协议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范畴。其次是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性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形成的实习法律关系,由于其实习时间较长,并且领取一定报酬,所以学生与企业在实习期间的法律关系性质一直在学界有所争议,有的认为该法律关系也是一种教育管理关系,笔者认为,由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实习的特殊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民事教育合同法律关系在实习期间又带有劳动法律关系的一些因素,可视为准劳动法律关系。

第四篇:订单式教学

“订单式教学”促进课堂改革

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订单式教学指导”活动,11月15日至11月22日,小教部在孙立国校长、崔华主任的带领下,一行6人来到中南小学进行教学指导,指导的科目有语文、数学、汉语、朝文。历经一周的时间对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了二次听课与指导,在交谈中发现该所的教师朴实、真诚、上进、好学、虚心、求实、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的精神。并于11月22日举行了“订单式教学指导展示课”活动。出课的教师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凸显了本学科特点,此项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且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第五篇:订单式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订单式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结合我校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与联办单位密切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在课程优

化整合、接模块编制专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做到与企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无缝对接,在课程模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手段上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关键词:订单式培养思路目标内容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教肓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如何适应市场,将企业需求成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如何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毕业生等都是当前各校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2004年10月,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研究实验小组,安排专人对学生就业岗位情况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进行调研,结合学校在师资、专业特色等方面的优势,初步提出了专业课程改革的实验方案,在旅游商贸类专业的基础上,开发出了“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

现代流通与服务业是近几年乃至今后几年中国重点发展的行业,而现代零售服务业又是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现代零售业顾名思意是指在现有市场经济活动中通过直接服务于终端顾客、满足其消费需求的过程来获取自身利润的企业群体,其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三大类:百货店(商场)、综合超市(卖场)、便利店(社区超市)。我国的现代零售业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后续空间非常巨大。而目前国内零售业市场中最缺乏的资源不是资金不是商品也不是供应渠道,恰恰是人力资源。因为一个百货店或一个超市(卖场)所需的资金、设备、场地等硬件设施不难寻找,但一群有经验、有理论、有思路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在这个新行业中是很难寻找到的。目前在国内经营的中外企业里的管理干部来源只有两个:从国内外竞争对手处挖掘和从基层员工中培养。所以现代零售企业从其自身的正常经营、扩张发展等各方面都己迫切需要社会为其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以利于他用最短的时间、较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使企业尽快地走上顺利经营、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而市场经营对某类人才的需求及社会上此类人才的缺乏恰恰是我们教育部门该尽导向责任和教育义务的最好时机。

有好的机遇,还得有好的企业来合作。校企联合办学,定单式培养人才,一直是学校追求的办学目标。企业有实力,有可持性发展、并热衷于学校教肓,是我们选择联办单位的必备条件。消息发出后,先后有时代超市、北京华联集团、好又多超市、金润发超市、金帝营销南京公司、美国通用磨坊食品有限公司、大洋百货、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中国联通南京分公司、南京宏图三胞连锁集团等企业前来洽谈,2005年6月,学校经过多方考查,最终选择了北京华联超市集团为合作伙伴,进行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的试点工作。

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是我校2005年根椐我国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趋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我省中职系统首开的新型复合型专业。它采取与企业密切合作,订单式培养的新模式。经过

近三年来的探索与研究,在不断吸收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在课程现,课程摸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及评价手段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零售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我们重点对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进行了改革和建设,以培养更多的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和社会适应性强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办学目标。如何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定单式培养,是我校这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与重点。这几年,我们大力学习借签先进的职教理念、职教模式,融合提炼、整合创新,探索具有行业特色和地方特点的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促进全体教师教育观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拉动学校课程体系整体改革,使我校的职教水平整体迈上一个新台阶。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坚持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运用工作实践中真实的任务、活动和主题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研究目标、内容与重点

1、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企业的需求为培养目标,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为现代零售行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服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构建与劳动就业市场紧密结合,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根椐现代零售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专业技术岗位的职责、任务,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以强化实践、突出技能训练、有效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个人潜能和智力类别的多样性,以及学生兴趣、爱好和职业岗位趋向的差异性,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满足其不同需求。

2、基本思路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点上试验与面上推广相结合、市场调研与课程设置相结合、课程改革与教师培养相结合、课程改革与产学研相结合。

3、主要内容

宏观层面:专业设置,课程模式,课程设置。

中观层面:根椐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微观层面:教学方法的改革,学习方式的改进,评价手段的修正。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个案研究法

3、经验研究法

4、对比研究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工作进程

1、充分调研,明确培养目标

2005年初,我校由商贸教研组组织部分教师采用企业走访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市场需求进行了调研,得出结论:随着现代零售业的迅猛发展,专业人才的需求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经过调研和几年的探索,初步确定“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掌握超市布局设计与运作管理模式,掌握商品采购、储存保管、促销与配送方法,从事超市固定资产维护与保养技巧,能熟练使用商场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能适应现代超市经营管理需要的初中级专业人才。

2、强化课程意识,确定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确立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提高学科探究能力,包括理解学科知识、技术与自身发展的相互关系,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倡导探究性学习,专业学习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相关专业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研究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确定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

研究“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把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规格,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提高就业质量为方向。学校和企业培训部门共同研究就业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以促进学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为本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核心目标。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道德力、学习力、创造力和就业力。

4、方案实施

1)、确定联办单位,根据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

“订单式”培养就是让学生课堂即得到工作经验、出校门就获工作岗位。“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目前没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如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是学校新办专业的又一道难题。为此,学校多次组织本校专业课教师及部分联办单位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调研,制定了既符合国家教育教学精神,又能切合行业规律,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教学计划,并在实施中不断修改与完善,以期培养出企业、社会、学校三方认可的合格的毕业生。

好的培养目标还需有完善的教学计划来实施。为此,学校在加强理论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同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传统的2+1教学模式(2年在校学习,一年生产实习)改为多段次教学见习与生产实习(第一学期1个月教学见习,第三学期4个月教学见习,第六学期5个月的生产实习)。从而达到了课堂教学与教学见习的有机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贱,在实践的基础再来提高课堂理论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与针对性,并对过去知识点掌握不够完善的地方提出了重修的要求。例如∶超市班在超市教学见习期间发现,连锁大卖场的管理己经全部实现电脑化管理,收银系统,库房管理系统,生鲜管理系统,AIC管理中心等无处不在运用。虽然他们在学校学习了计算机课程, 但哪点知识却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 因此, 同学们回校后强烈要求重修计算机课,并表示要努力,认真的学好它,为下次的就业打好基础。学校答应了同学们的请求。现在,同学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别提多高了

2)、课程整合优化

a、强化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工作

选择合适的教材是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无专业教材,且部分专业基础课的教材知识点也略显落后,为了适应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学校先后多次组织业内专家、本校专业课教师结合学校及行业内的特点,以企业培训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参考,先后编写了“商品陈列技术”、“连锁经营案例分析”、“超市美工”、“超市四季生鲜食品配置”、“ALC信息管理”、“连锁超市营销策划案例集锦” 等专业校本教材,在教学中发挥了作用,实现了学校所授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b、研究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其综合职业素质

俗话说:教有常法,却无定法,只要得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我校全面实施,直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诊断教学法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06年。学校加强了多媒体课件、教学设备的开发和应用,部分商贸类专业的专业课己全部实现了每堂课的PPT模式辅助教学, 不仅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增加了, 而且图文并茂的直观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轻松更牢固。例如我校专业课教师教授“商品陈列技术”课时,将学生在大卖场进行教学见习时的大量的进行商品陈列时的照片剪贴制作成PPT模式,结合理论进行教学,指出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传授正确的陈列原理及方法,整堂课的教学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这种诊断式教学方法在06年市级职校中青年教师赛课中获得了专家评委们的好评。

c、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以适应新专业、新教学模式的要求

随着现代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也需要不断更新。近年来,学校多次选派部分优秀教师深入相关行业进行培训,先后有多名教师获得高级营销师,高级电子商务培训师证书,成为了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美术教师通过学校安排,在联办单位北京华联超市美工策划部门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培训,初步了解并撑握企业策划、超市美工的所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在她当任的学校“超市美工” 课的教学中,专业技能实现了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她培养的学生在教学见习中有两人分配在美工组,他们制作的POP牌悬挂在超市的每一个角落, 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3)、实习训练的教学改革

深入实训与就业基地的研究,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变封闭式办学为开放式办学。教肓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实现培养目标、办出职业教肓特色的根本途径。实训基地的建设一直是学校的工作重点。与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实训基地,一是要有行业类龙头老大的地位,具有行业的代表性,二是要有一定的规模与实力,能整建制的(以班级为单位)满足学生“顶岗” 操作式的实习与就业。学校先后与金润发超市,北京华联超市,麦德龙超市、美国通用磨坊食品有限公司、中国联通南京分公司、南京宏图三胞连锁集团等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其中金润发超市瑞金路店曾一次安排三个班80多人同时“顶岗” 进行教学见习的活动,实现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个突破。同时,我校部分专业课教师,在学生教学见习期间,深入企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参与企业的营运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深得企业的好评与信任。2005年5月,受北京华联超市华东区总部委托,我校承担了北京华联超市南京地区三家大卖场生鲜管理经理培训班培训任务,十天的培训工作,从培训计划的安排,到培训讲师的授课内容及专业技能,都受到培训学员及委托单位的好评。从此,我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得到了行业内的认可。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的评估

(一)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和持续性评估,让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共同参与

学习与评价

多年来,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科学的评估,除了常规的教学学分制,德肓评估体系,还增加了教学见习评估及生产实习评估体系,每一次、每一年的见习、实训评估由学生自评,用人单位点评,指导老师评分,学生家长参与的方试,认真记录,存入学生档案,为将来推荐就业时正确的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依据。例如:06级超市经营管理班有6名学生在06年12月份的教学见习中因表现优异,被企业评为“优秀学员”,他们的考评记录及荣誉证书将被复印存档,用人单位将在他们毕业后免试(考试及试用期)录用。

(二)建立质量监控体系,成立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指导并参与教育教学工作

为了更好的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结合各专业特点,成立了由行业

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分顾问团和讲师团),定期到校指导工作,参与本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并从事部分课程的教学与讲座。例如,“超市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第四学期每周将按排三节选修课,邀请北京华联超市营运总监、采购总监、店长、人资经理,金润发店长、人资主任,麦德龙培训部主任,美国通用磨坊华东区总经理、销售总监等高级管理人员做为特骋讲师来校授课,讲授业内最新知识及技能,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全面考评学校的教学质量,严把质量关。

二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目前学校对超市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课程的改革,得到了学生本人,家长,用人单位三方的认可,用人单位在教学见习中发现了一些优秀学生,并提前预定了这些学生,毕业后如愿意留在企业,直接签约,免除实习期,并做为储备干部重点培养。学生及家长通过教学见习及生产实习,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及认知,并对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及时查漏补遗,在回校学习时有了更多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了教师愿意教,学生主动学的良性循环。

2008年9月

下载基于问题的订单式教师研修模式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问题的订单式教师研修模式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doc(汇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作者:朱春辉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1期 [摘要]文章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

    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精选五篇)

    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张瑜、杨竞 “订单式”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采用订单教育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观念的......

    问题引领式”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引领式”课堂教学模式 小东门小学 胡秀珍 一、模式的名称:“问题引领式”课堂教学模式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问题引领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整体语文教学来看还存在着一大弊端:课堂上教师牵着学生走,大部分问题都是教师提问,学生答,一问到底,问的问题......

    订单式培养管理制度

    订单式培养管理制度 一、 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流程的有效管控,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广泛推广,为了进一步推动“订单式”人......

    订单式培养实施办法

    东营职业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 实施办法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有效途径,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升......

    订单式培养协议书

    人才合作培养协议书甲方: 乙方:为适应通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甲方根据“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结合湖北省“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试点教改项目要求,乙方根据企业发展、......

    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书

    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书甲方: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 乙方:昆明新正东阳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甲方针对乙方的人力资源规划的需求,双方共同制定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