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要身正才能为范
教师要身正才能为范
教师的职业神圣而光荣,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会直接地影响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师只有爱岗敬业,廉洁从教,才能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并使之开花、结果。
廉洁是教师立身之本。只有廉洁从教,教师才具备道德上的感召力,才能深刻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
社会期望教师具有比其它行业更高的道德情操,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等方面,都要求教师能做出表率。不廉洁,贪欲多,就很难为人师表。教师清正廉明是从教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教书育人的品德基础,它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秉持一种神圣的感情和执着的献身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面临社会各种诱惑时,严格约束自己,廉洁从教,抵制不良风气,坚守人民教师的操守。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身正,在德育中尤为重要。其身不正,何以为师?教师是文明的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授业解惑”之人,更应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模范行为来感染、影响并规范学生。教师只有完善自身素质,才能让学生从高尚的人格魅力中吸取有益的营养。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过程中,天天和学生在一起,学生和教师的接触时间可能比与父母的还要多。孩子们在学校学习快乐吗?课上学得好吗?教师关心他们吗?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时,我能帮助他们吗?等等,这些都是家长惦记的。所以很多家长会想办法接近老师,甚至是给老师送礼。如果老师把全部的爱心给学生,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都喜欢老师,亲近老师,让家长能更放心把孩子交给老师,让家长觉得老师是那么地关心自己的孩子,工作是那么的负责任,教学方法是那么的适应自己的孩子,家长就不太会专门想到要怎样来接近老师,如何跟老师搞好关系,送些什么礼物给老师了。
“俭以养德,廉以养教”,作为教师,“心底无私天地宽。”,我将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以“廉洁奉献”的红烛精神教书育人,努力修养身心,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关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真心爱生如子,献身教育,做一名拥有爱心的廉洁从教的好老师,用博爱为学生撑起广阔的蓝天。
第二篇:教师从业 身正为范
身正为范
陈克强
实施素质教育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教育质量的高低也取决于教师。教师职业的特点是以人格塑人格的劳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和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充分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以德治国对于教育来说是百年树人的大计。做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必须强化自身的素质,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身正为范,为人师表。
一、身正为范需从思想观念上转变
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群体中在滋生、蔓延和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教书育人商品化,巧立名目乱收费用;对学生缺乏爱心,歧视后进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工作敷衍,不安于教育工作,忙于搞第二职业。凡此种种虽然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但在一定程序上损害着教师的声誉和为人师表的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妨害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师德建设极须加强。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劳动产品也是人,教师是以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鉴于教育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新时期的师德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代表先进生产力,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教育的根本落脚点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教育服务的新理念,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我们教育的工作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对待人生的根本出发点。结合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树立服务理念与服务意识,增强教师的师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高尚的精神塑造自我;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投身到教育工作之中,以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形象在学生心中树起人格的丰碑。
二、身正为范需在师德建设上加强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从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教育,教师的作用历来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汉代学者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江泽民同志再三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改革,师德建设已经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新的形势给师德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需要探索的迫切问题。教师在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是一个多方面、全方位的教育过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意志品质、人文素养、道德修养等,都涉及到“德”。教师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对国家道德文明建设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不仅需要有博大精深的学识,而且又要有德高望重的品行。
教书与育人是教育过程中同一目标的两个方面,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学习知识与学习做人的过程。教师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为传播礼仪文明、文化知识、推进历史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师德是教育之魂,教师要以德修身。《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要达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可见,强化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教师是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建设具有良好师德、师识、师表、师范的形象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所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适应市场经济新型人才的需要。
德高为师。教育工作是神圣的,教师是艰苦的,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教师需要付出情感、心血,这种付出绝不是劳动的付出,是以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为基础的。中国人民要达到“小康目标”,教育要适度超前,那么,教师必须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和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教师,要自觉地遵守师德同遵守其他领域的道德结合起来,同遵纪守法结合起来,成为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模范,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把道德、品德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品行,把“师德”体现在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廉洁从教、勤于育人的教育事业之中。
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师言、师表、师行、师德构成了教师的品格,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学生人生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德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师言具有文明示范、点播激励的作用,师言是最直接、最好的教育功能,平时学生最爱效仿老师的言语,语言是教师应该具有的一种基本功,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言语中得到启迪,激励学生积极上进,使用美的言语应该成为教育学生的艺术。师表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着装、仪表、举止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会形成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偶像,对学生产生尊师、敬师的效应。师表是一种无形的语言,学生会效仿老师应该如何打扮自己,形成扬长个性和谐的外在美。师行可以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世。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平时的行
为、处事都在影响着学生,学生的行为常常是教师行为的影射。教师的以身作则、行为示范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师德是教师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的统一,师德是教师素质 的集中表现。教师有了高尚的师德,才能忠诚教育事业,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良好的师德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德具有人格的力量,教育是教师用自己的劳动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工作。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
三、身正为范朝教师专业化发展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推动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教师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正朝着完全专业化方向发展。教师的工作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老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交往、共同发展,这需要教师率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学识、素质、能力,从教书匠成为专业的创新型、学者型、研究型教师。
学高为师。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成为学者型教师。首先,要有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意识。教师创造教育的意识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动力。当前我国教育正在进行新的课程改革实验,这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然,也同样带来了机遇,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改革要做出自己的抉择。一是教师应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充分认识到,如果不学习、不发展,将在社会发展和竞争中被淘汰,要树立忧患意识,把终身学习作为提高自己的途径。二是教师也应像学生一样会学习,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究,通过学习经验修正不足,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三是在学习的内容上,应突出教师职业的专业知识的特点,掌握教师职业的“双基”,即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特别是注意学习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方法等,使自己永远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四是作为教师应有广博的相关学科领域知识和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结构,同时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吸收、存储前沿学科知识与研究成果,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当前我国教育正在进行新的课程改革实验,新的课程在知识内容、课程结构、功能评价等方面有了重大的创新与改革,需要教师学习理解实施。教师在学习理解实施过程中,需要探索研究,反思修正,提炼升华,成为具有个性化的学者型教师。
技高为师。有人把教育看成一门艺术或一门科学,实际上教师职业确实需要较高的教育能力。如果我们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技能,那么,它是通过教师在教育过程积累经验、修正不足来提高的。教育是依据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同时教育又通过实践来创新教育理论,教师是教育理论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当今教师的工作已经从教书转变到育人、从教会知识转变到使学生学会知识、从使学生被动接受转变到主动创造,教育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技能。教师的基本技能表现在:一是运用一定的教育理论探索教育实践,把理论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中,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二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把传授知识与创新思维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是要有创新的精神,有较强的开展教科研的能力。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加强研究,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拓宽学科领域,提高执教能力,把学识、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升华为师技。无论把教学看成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教师的业务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需要,教师要掌握高技能,必须坚持创新,坚持学习,成为终身的学习者,成为具有个性化的研究型教师。
创新为师。教师职业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预示着教育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教育。”要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是创造型的。一是要求教师树立创新教育的信念,具有超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坚持在教育实践中创新,做学生创新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二是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和发展类型,要使学生树立起创新的信念。三是把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摆在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形成学校创造型人才培养的氛围。四是作为创造型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变抽象思维为发散思维、单一思维为多项思维、习惯思维为创新思维。这样做,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具有个性化的创新型教师。
学校要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需要创新型、学者型、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在促使学生发展成长过程中,被看成是比任何时期都重要的关键因素。“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等等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优良师德、师识、师表、师范。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为师者有不同的要求,但它具有内在继承性和稳定性。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青少年,教师劳动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开启心智和塑造人格的工作中。教师的德、能、识、技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关系着整个社会、关系着国家、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行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教育的社会功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教师职业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使教师的“为人师表,身正为范”,更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
第三篇:爱岗敬业身正为范
师德论文
一、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独立感,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师生相处融洽谐和的亲切感。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我感到欣慰。人的一生是应该有个明确的目的,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二、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
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因此,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的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为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可见,乐于把爱奉献给全体学生是我们必备的道德素质。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隐私。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任何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不允许教师粗暴批评、压制、体罚、训斥、辱骂、讽刺学生。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当学生受窘时,不妨说句解围的话;当学生自卑时,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痛苦时,应尽量设身处地地说些安慰话;当学生犯错误时,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
自己是犯错学生时需要听哪些话。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谈常要换位思考,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树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三、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和需要,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寻找适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身体素质好,成绩较差的同学,就鼓励他们在体育方面多下功夫,有特长的学生,就帮助他们选好目标,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学好专长,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适应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的竞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培养的跨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思想品德,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着眼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就要在教育实践中,把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劳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同等重视学科课、活动课的育人功能,把理论和实际、动脑动手结合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
合起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其他现象十分严重。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获取知识,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在课内外注意言传身教,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行为习惯。
四、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育中,教师往往总是把对学生真诚的爱用美好而礼貌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文明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古人说:“慧于心而秀于言。”教师语言美,则其心必然善良而正,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应做到举止稳重端庄,着装整齐清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要有堪为师表的高尚品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总之,我们应
做到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第四篇:学 高 为 师 身 正 为 范
学 高 为 师 身 正 为 范
——学习“孟二冬教授事迹有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句至理名言在北大教授孟二冬先生的身上得以充分体现,并用自己的生命和崇高信仰把大发扬光大。仔细品味孟老师的为人为师,能体会到他在平常生活中呈现的人格的魅力。孟二冬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他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他在悄悄地改写着英雄的概念,这些英雄就生长在普通的生活中。孟二冬的事迹唤起我们重新观察思考北大校园里学者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精神境界也得到提升。我想,这才是学习孟二冬教授的真正意义。
孟二冬教授是北大校园中一名低调的教师,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或重大影响的成就,从不抛头露面,连学术会议都极少参加,甚至可能系里有些老师还不认识他。但他在悄悄地改写着英雄的概念,这些英雄就生长在普通的生活中,平凡而真实,真诚而敬业。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高尚的品格。也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孟二冬是学问中人。学问中人是真正进入了治学境界的人,那种求知、求真、求实的状态,往往是不计功利的,虽然艰辛清苦,但一定很有乐趣,能获得特有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孟二冬教授曾在他的书的后记中透露了这样的心态:“在北大图书馆读书,是十分愉快的事情,虽不能偃仰啸歌,心亦陶然。” 孟二冬年轻时,有才华,如果到外面赚钱,或者到某个生活条件优越的单位去捞些外快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在现实生活中,做学问或是做学问的人,特别是人文学科已经被边缘化了,没有人会愿意去坐冷板凳,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早已让教人放弃了虚无缥缈的理想世界和精神追求。而孟二冬偏偏选择的却是比较艰辛清苦的学问之路,而且就做《登科记考补正》这样一个资料性的冷僻枯燥的课题。一做就是7年,几乎每天都要拎一罐水,到图书馆善本室看那些古籍胶片。学问对于孟教授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恰切地说是“职志”,是他的追求,他的理想,他的生活方式,也是他的人文精神境界。这是一种可以提升自己也提升他人的功德之选。
孟二冬是当代知识分子的高尚品格和健全人格
平时他是只穿运动鞋的教授”,他不是书呆子,平时非常喜欢体育,是中文系足球队的主力队员,还喜欢爬山。热爱生活,乐观进取,善待生命,这是孟老师的人生态度,人格气质。在孟二冬教授生命的底色里,充满着灿烂的阳光。正因为有这样健全的“底子”,所以他得知自己患了大病之后,并没有被击倒,而是很快接受现实,积极治疗,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孟二冬非常有爱心。孟二冬教授既能专注学问,又很有生活热情,他爱运动,爱植物,爱孩子,有好奇心,有童心。他对妻子、女儿那种爱,那种融洽的家庭关系,令人羡慕。他的人格心理都是非常健全的,所以碰到困境才能超越出来,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大勇来面对任何困难。在孟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高尚品格和健全人格。我觉得这也正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孟二冬老师为人师表,克尽职守,教学中有高度的责任感。孟二冬教授从日本教书回来不久,主动要求到石河子大学“支边”。到那里大约2个星期,就感到嗓子严重不适,平时他的嗓门很大,这时不得不使用麦克风了。后来医生要他“禁声”,但他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还是要坚持,上完最后一节课,孟老师在学生的掌声中踉跄走下讲台,咳出血来了。诊断后让医生大吃一惊。是什么力量支趁着一位身患绝症的普通大学教授呢?在这强大的力量支撑的背后,是一种爱,一种对学生对事业的强烈的爱。正是这样一种强烈的爱孟二冬教授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孟二冬教授的形象变得高大。这正是一位老师最为可贵的品质。
学习孟二冬教师的事迹,我感到的是平凡和敬业,理想和追求。这是一位当代知识分子应有的健全的可贵品质。也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学习“又好又快”,强化自己内功
3月24日,中国共产党临沂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临沂人民大会大会堂隆重开幕,市委书记连承敏同志向大会作了题为《站在新起点 实现新发展 建设富强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的报告。在报告中,连书记强调,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机遇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时刻关注区域间、城市间的竞争态势,时刻关注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刻关注民生、民情、民意,趋利避害,乘势而上,把临沂发展得更好更快、建设得更强更美、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足。
建设“大临沂、新临沂”,必须把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摆在首位。要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在鲁南地区实现率先发展。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着力培养服务业发展新优势,着力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抓好节能降耗和环保工作。
连书记指出,今后五年的主要战略目标:打造与人口大市相匹配的经济大市、“物流天下”的商贸强市、滨水生态环境优越的宜居城市、古今文化相辉映的文化名市。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倡导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文化,实践和谐思想,创建和谐机制,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打造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要不断的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加快民主法治进程,高度关注民生民情,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开展平安创建。
这个报告既展望了临沂美好的明天,又要求了各行业的责任。作为临沂的一分子,我要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来为临沂的创建服务。我认为教师抓好备课、上课这两项工作就可以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完成教学任务形成教学能力所作的一切准备工作。备课是教学工作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
备课时,要熟悉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研究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编写教学计划,从而为上课做好准备。课下的主要任务是通研教材,设计有利于学生学的教路和学路,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学,问题预测方便学生的学,创设情景引发动机开发有利于学的情商,批改作业鼓励成功,不足之处给予引领。在上课前进一步研究教案,熟悉教学过程,使课时计划得到落实。在上课后对课的反馈和总结,为进一步改进教学作好准备。应力求在原有的基础上精益求精。
上课时,通过对学生提问、或进行小测验等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利于新知识的接受。检查复习的内容可以是上一次课上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和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内容。课堂上,在问题的引导下看学生的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发现知识,在探究中感悟知识的真谛,在质疑中求兴趣,在训练中形成能力,在整合中求迁移。落实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兴趣,排除学习中的障碍。这样教师就能体现出“闲在课上,忙在课上;学生忙在课上,闲在课下”的教育新理念,这样才能可以达到向课堂要质量,实现学生在学习上质的飞跃。
另外,还需要做人上尊重他人,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做事上互相谦让,强调互谅;工作上,加强研究,强调合作;教研上互相学习,强调教学相长;师德上讲求高尚,强调人师;对待学生上讲求爱心,强调帮差促优。坚信学习他人等于提高自己,善待他人等于善待自己,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方便他人等于方便自己,理解他人等于理解自己,为难他人等于为难自己。(作者 孙琦)
第五篇:认识自己,才能为自己定位
认识自己,才能为自己定位
(1)认识自己
了解造成自己情绪困扰和人际关系不良的原因。
我的人际关系怎么样?
怎样改变接人待物中的缺点?
找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方法,使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甚至还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特点。
所谓的优点是任何你能运用的才干、能力、技艺与人格特质,这些优点也就是你能有贡献、能继续成长的要素。你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把你的优点加以利用。
(2)接受自己
人只能改变弱点而不可能没有弱点,对任何人来说,这句话都是对的。
(3)调整自己
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使自己处于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状态,不要只看到眼前的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知道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调整自己包括克服弱点,发扬优点,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乐观地工作和生活,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等诸多方面。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自己呢?
首先,用“比较法”认识自己:通过与同年龄的伙伴在处世方法、对人对事的态度、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人为镜”找出自己的特点,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条件差不多的人与其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是客观有效的。
其次,用“自省法”认识自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检查来认识自己。
第三,用“评价法”认识自己: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他人的评价比主观自省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如果自我评价与他人的评价比较相似的话,则可说明自我认识较好;如果两者之间差距比较大,大多表明自我认识上有偏差,需要调整。当然,对待他人的评价,也要有认知上的完整性,不可偏听偏信,对自己的认识也要恰如其分。
第四,用“经历法”认识自己: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及教训来发现个人的特点,因为成功和失败最能把一个人的性格、能力上的优点和劣势反映出来。
如果我不了解自己,谁还能了解我呢?是的,把一个人在整个人生中的追求弄明白,它会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无关紧要的。
对自己的态度、兴趣、能力、个性方面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就能进一步地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最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再为自己定位,定位就是定局。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为自己的定位找到一个准确的位置。只有不断地把自身的缺点改掉,认识自我,创造自己,把握自己,肯定自己,表现自己,超越自己,在各种努力的过程中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