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承家风,始于身正示范
传承家风,始于身正示范
说起“家风”,许多人认为它就是封建社会大家长制下所形成的一种精神枷锁,不少年轻人对此更是嗤之以鼻、不以为然,认为家风与当今社会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张扬背道而驰,殊不知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最初认知世界的观念,好的家风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们今后做人行事起到了典范作用。当今社会,家风建设尤为重要,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氛围的熏陶,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引导更是家风形成的土壤。为此,为孩子树立典范、立小家之规,是我们每一个社会人刻不容缓的责任,也是家风形成的必然要求。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文明传承的核心内容,也是我耳濡目染从我的长辈身上学习继承的优秀品质,更是我对孩子的要求。犬马尚知舐犊情深,况于人乎?试问一个人如若不懂孝道又何以为人?自汉代以来,我国便以孝廉作为察举取士的依据,卧冰求鲤、乳姑不怠更是那个时代涌现的感人事迹,教化感染了一代代人。而今,尽孝心依旧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风尚。我仍然记得母亲对于长辈的恭敬礼让,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日常生活的画卷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每一次吃饭必由长辈先开始,每一次饭毕定和长辈打招呼后方可离席„„至今回忆儿时情景,萦绕在我耳边的始终是母亲对于长辈的轻声细语和关切。母亲的孝不似那般浓烈却温馨绵长,她的一言一行影响了我,要我把这份爱传承下去。所以我清晰地记住了母亲在寒冬傍晚于灯下为我编织的毛衣的画面,父母之恩不可忘却,我于心中,于实处处处孝顺着父母以及孩子的爷爷奶奶,并将这些习惯在我的小家庭中延续下去,即使在思想观点发生碰撞的时候也一定委婉的和老人家耐心解说,从不在孩子面前与老人争辩。在我的家里,孩子从不吃独食,再好的食物也一定让孩子先分享给长辈,绝不在饮食上给孩子搞特殊化。学会分享是孩子在孝顺路上迈出的第一步,更是他真正学会关心别人的开始。孝,是我给孩子的第一件礼物。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宽容礼让是我一直努力践行并期望送给孩子的第二件礼物。家父勤劳朴实,兢兢业业地做着平凡的工作,从不落人口实。也许父亲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可他为人处世的礼让宽容一直影响着我,在每一次怒急之时我便会想到父母的宽容,作为女儿我亦不会为他们抹黑,于是我冷静下来化干戈为玉帛,结交了更多的朋友,收获了友情。这一点在为人母前不觉是福,而今有了更多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是父母给予我的馈赠,所以我将它作为家风传承的第二条送给我的孩子。除了言传身教,礼让芳龄,我也会有意识的从中国古典书籍中找出一些名言、典故让孩子自己读一读,然后由孩子和我分享这个故事,我们会在故事之后谈一谈故事的主人公,他的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和儿子说,你是妈妈眼里最好的孩子,你一定也可以像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成为一个宽容礼让、有胸襟的男子汉。在生活中,我有意识地带孩子在社区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如果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我也一定会让孩子与其他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我会告诉孩子“孔融让梨”,让孩子向先贤学习,砥砺前行。学会分享是快乐的,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自私、孤独,然后方能拥抱整个世界。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深知这个道理,让孩子不犯错更不现实,他唯有于一次次小错中成长,才能避免大错。每一次犯错,我都将其看做一个教育孩子帮助他成长的良机,我从不轻易急于打骂孩子,而是耐心的和他说道理,帮他分析事件的全过程,让他真正的明白自己错在何处。我也不会时时刻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批评自己的孩子,取而代之的是我会用一些孩子喜欢的经典故事主人公和孩子做比较,我会问他,如果这件事是他们在做,会怎么样?也会告诉他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勇敢的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如果孩子有浪费粮食、乱丢垃圾,对人不礼貌等行为,我会耐心的教导他应该学会珍惜,一粥一饭都是经过漫长的劳动凝结而成的,还会告诉他要爱护环境,要友爱他人。当然说和真正去做是两个概念,为了让孩子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身正示范。如果我犯了错误,比如因误解而责骂了孩子时,一定会和孩子道歉,然后告诉他妈妈也会犯错,可妈妈能够勇敢的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在犯错的时候不再像过去一样逃避,而是能够在犯错的第一时间找到我并说出自己错在何处,以后要怎么办。不过对于孩子同样的错误我也绝不轻饶,使他学会言而有信,真正做到知错能改。
作为一个80后的母亲我深知家风的传承在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在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老师的工作,这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家长去慢慢体会、琢磨。我想只要用心去做,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成为一个拥有真善美的有为青年。
第二篇:传承好家风,聚集正能量
传承好家风,聚集正能量
有一种文化,带着历史的芬芳,从五千年的文明深处走来;有一种精神如旖旎的春风,自血脉之初浩荡飘拂,延绵至今。它是儒家文化中的“诗礼传家”、“修身、齐家、平天下”,它是老百姓门板上镌刻的“忠厚传家永,诗书继世长”,它是历经时光洗礼的处事智慧,也是耳熟能详、代代相传的治家格言,它,就是-----“家风”。
悠悠华夏五千年,风流人物灿若繁星。在浩若烟海的历史中,注重家风是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氏家训》、《诫子书》、《勉谕儿辈》、《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孔融让梨”,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美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广为尊崇。
家风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久违的字眼。它是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它是家长的言传身教,是长辈的一声叮咛,它是植根于我们心灵深处,从未割裂的精神传承。
还记得,当我或爸爸妈妈有了一点点小病时,都会得到家里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当我放学回家,吃完饭做作业时,妈妈虽然不会我做的题,但她也会一边收拾餐桌,一边用关爱的眼光看着我做每一道题。这就是我们家的关爱之风。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这是祖辈的家训。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支出,这是经济节约;在洗手涂香皂时,我们会自觉地把水龙头关掉;家电不用了,也会有人主动把插销拔掉,这是能源节约;饭碗里的饭菜要吃干净,这是粮食节约。因为我们全家深知“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和“粒粒皆辛苦”的珍贵。
上三年级时,爸爸要求我多看书,一开始我有抵触情绪,可后来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爸爸妈妈也是每天都拿一本书看,有时会做做读书笔记。妈妈说亲子读书之风要辈辈相传!
一晃我上五年级了,也许是我爸爸妈妈要给我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天早中晚都给家里收拾一遍,看着我爸爸妈妈这么勤劳,既不忍心,也不甘落后,于是,我便帮着爸爸妈妈饭后收拾餐桌,洗碗,每天扫扫地,早上起来把被褥叠好,慢慢的,我收拾屋子的习惯养成了。勤劳之风在我心里悄然生根。
这就是我的家风,普普通通,没有古法门规,没有人生大哲理,却让我明白怎么做人,怎么让生活变得丰富、充实,而我就在这氛围中耳濡目染,一点点长大。
传承好家风,聚集正能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正才能民风淳,民风淳才能政风清。我们不仅要在家中延续,更要在社会中弘扬。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为着子子孙孙的美好未来,为着世界的温馨和谐,身体力行,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让中华美德的种子在华夏大地上开花、结果,世代相传!
第三篇:传承好家风 释放正能量
传承好家风
释放正能量
一支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好家风
释放正能量”。说到“家风”,在此和大家分享下什么是“家风”,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旧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是上辈人对下辈人的言传身教,是靠自身的行为影响下一代。
还记得2014年,央视掀起了一股采访“家风”的系列活动,引起了社会的不小反响与共鸣。在采访中,央视记者常常在街头随机地向每一个普通人发问:“请问你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我清晰的记得一位温州创业青年说,总结起来,家风就是:不啃老!不坑爹!受访者的回答各式各样,有的回答是艰苦奋斗,有的回答是清白做人,有的回答则甚至有些笨拙,词不达意。但这些朴素甚至有些笨拙的回答,却让我感受到了内心的震撼与感动,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正能量。
这不禁让我想,是什么触动了我的内心呢?是那些回答的内容吗?好像是,但又好像不完全是。我这样说,是因为这些回答内容众所周知,并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但并不是每一次听说这些道理,都会有这种类似的感触。甚至在有些
时候,当听到过多道德说教的时候,我们还会产生烦躁和反感的情绪。但是某一天,当看着电视里这些诚恳的脸庞的时候,我突然有些明白了:感动我的主要不是对于家风的总结,而是家风背后无言的实践。这些普通与诚恳的脸庞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人与家风。
我家的家风是孝顺之风。“孝顺”一个从古至今不曾衰弱的话题,林语堂曾经说过:“一个自然人必定会爱自己的女儿,但只有受文化熏陶的人,才会孝养父母。”这里的“孝养”离不开一个家庭原始的文化熏陶,一个人只有成长在“入则孝,出则悌”的家庭环境中,才会有孝养之心。
《增广贤文》里有这样一句话:“老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是啊!小乌鸦还懂得把食物吐出来给父母吃,羔羊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向母亲表示感谢,而我们有着复杂思维的人更应该如此。
我小得时候,在农村长大,因为我住的地方偏僻没学校,所以只能在姥姥家就读,早早离家,几个星期也见不到父母,当时在我心里的“孝顺”真的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觉得听话就是孝顺。因为从我记事起,爸爸妈妈就很听爷爷奶奶的话,他们从不和爷爷奶奶顶嘴,家里的大小事情,爸爸妈妈都会听取爷爷奶奶的意见。有时奶奶发脾气,爸爸总是陪着笑脸,不停的哄奶奶开心。事后还不忘教育我:“奶奶年纪大了,有时事情做得多,就会有脾气,我们要让着她。”所
以啊那个时候我以为听话就是孝顺。直到六年级老师讲解了《游子吟》,我渐渐懂了“孝顺”还有一句话叫:“想爸妈了!”也是这句话让“孝顺”这颗种子深埋在了心底。
中学时,那也许是我最叛逆的最不懂事的日子。不孝敬父母的事情时常发生。有时因厌烦父母的唠叨,常常与他们硝烟四起,有时因父母的训斥,常常赌气不回家......但有一件事让我彻底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顺。我初二那年夏天爷爷生了一场大病,一个夏天,父母都在照顾病重的爷爷,因为这场病爷爷去世了,父母在背后不知流了多少眼泪。这些我都看在眼里。就在这一刻,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也一定会像我得父母一样,做孝顺的女儿。而我心田种的那颗萌芽的“孝顺”种子经历风雨后再次茁壮成长。
大学时,我在沈阳读书。半年见一次父母,回家加倍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为家里打扫一次,为爸妈做一顿简单的午饭,和爸爸一起劳动,和妈妈唠唠嗑,这些简单的事情,却让爸妈感动许久。那时妈妈对我说:“孩子,你真长大了,已经学会体贴,孝顺父母。但要记住,孝顺的不仅仅是父母,还要关心,疼爱你的长辈,对于他们你同样需要孝顺”。青年的我用行动诠释了:“入则孝。”而幼年埋于心田“孝顺”的种子也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如今我已经工作多年,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让我在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中获取了营
养。让我能够拥有谦厚的生活态度。“孝顺”这颗种子也早已扎根于我的心里。
家风,正像“播下了一种行为,收获了一种习惯,播下了一种习惯,收获了一种性格,播下了一种性格,收获了一种命运”这句话。是啊,一种行为、习惯、性格、命运,成就了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我、而我们的国家是有千千万万个幸福的家庭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只要我们每个人认真遵守并践行自己的家风。千千万万个家风的传承才会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释放更多的正能量。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家,家国两相依。一玉口成国,一瓦顶乃家。“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好家风能纯民风、净社风、转作风、正行风、促党风、优国风。对每一个人而言,传承好家风、释放正能量,既是实现个人梦的理智抉择,也是助推中国梦的应有担当。
一个家庭能够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有两种,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目光短浅的人会觉得物质财富更重要,但他们恰恰忘记了,物质财富终会有消耗殆尽的一天,而精神财富,才能够薪火相传。家风,就是一个家庭,也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总书记曾经多次谈到“家风”建设,他曾说: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他还引用过一句话,叫做:其身
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当今的社会中,如何才能,其身正,不令而行?我认为,家风的力量至关重要。就像我的父母用他们的行为教育了我一样。好的家风,就是通过父辈们的言传身教,把正确的行为融入后代的心灵和修养当中,指引他们的行为,从而达到,“身正、不令而行”的目的。
家庭,作为社会的组成细胞,家风,即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也决定着国家的健康发展。有人曾经这样说:家风,是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家风建设关乎家庭,也关乎社会,一个家庭的美满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优良家风;同样,一个国家的兴旺与发达,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汇聚成的力量。优良的家风,就是满满的正能量,带领着一个国家,走向富强,走向昌盛。
工作至今,我感谢我的父辈,缔造了我们家淳厚清正的家风。我们今天谈家风,议家风,就是希望好的家风,释放正义强大的力量,指引我们的民族,更加兴盛富足,带领我们的国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最后我要说:
传承好家风吧,让它贯穿到我们生命中的每一环节,释放积极向善的正能量!
传承好家风吧,让它伴随我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释放文明和谐的正能量!
传承好家风吧,让它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释放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正能量!
我得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四篇:传承好家风 弘扬正能量
传承好家风 弘扬正能量
——大庆油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离退休管理中心
陈静宇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中,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家风是一种家庭文化,注重家风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我们一直提倡和践行传统文化。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传承好家风、传播正能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年初,大庆油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离退休管理中心组织开展了以家人、家事、家风、家训为主题的“家的故事”征文活动。
《我和我永远的妻子》
孟文成
妻子走了!带着对我的思念、对家的眷恋,带着对儿女的牵挂、对生活的向往永远离开了我们!
2005年冬,58岁的妻子突发脑梗塞住进了医院,经医护人员全力救治,虽然保住了生命,但永久丧失了语言和肢体功能,变成了一个植物人。那一刻,我心如刀绞,仿佛天塌了一般。曾经那个温柔端庄、心灵手巧、贤惠善良的妻子一病不起,看着她渴望生存的眼神,我老泪纵横。
《父亲的家书》
韩立民 我的父亲韩铁,一生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人真诚,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战士、老党员。
1939年,中华民族面临危亡之际,时年28岁的父亲已经成家,我当时才6岁,又刚刚失去母亲,特别需要他的呵护与关爱,但是他却毅然决然地赴延安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正确的一次选择。父亲参加革命后,我由几位亲属抚养。
1948年辽宁解放,此后多年他辗转多地任职,我与父亲虽不能时时见面,但书信往来未曾间断,父亲对我在生活与工作上的教诲,大部分来自于书信。
父亲在信中讲:“要爱党、爱国,坚定政治信念,跟党走,听党的话,要廉洁奉公,做一个好党员,教育好下一代。”这些满是时代烙印的话语,一字一句都是他的心声,是一个历经战乱的老党员毕生的信仰。而今想来,这一朴素信念,正与当下进行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相契合。我想,父亲泉下有知,也会觉得无比荣耀和欣慰吧。
父亲有一次在信中画了一幅图,一条道路,一头是宽广大道,写着:“走这条路的人一定具备高度政治觉悟,大公无私才能达到光明前程。”另一头是茅草小路,写着:“走这条路的人,必定存有私心杂念,胸无大志,自毁前程。”父亲的信函形象而意义深远,深深地铭记在我心中。我无时无刻不在警醒自己,只有心胸坦荡、爱党敬业,才能走在充满光明的康庄大道上。正是父亲的教诲,支撑着我走过人生的低谷,并始终保持着向上的热忱。父亲在另一封信中,对我们提出了“三个不许”的教诲:一不许做错事给党旗抹黑,二不许在工作生活中给单位领导找麻烦,三不许违法乱纪给家庭涂污点。父亲严厉又亲切的教诲,对我和我的4个子女都起到鞭策激励作用。父亲在晚年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无偿捐献遗体为医疗事业作奉献,不搞追悼会,一切从简。这一决定体现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使我们晚辈经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我们的思想得到净化与升华。1999年7月30日,89岁的父亲病逝。由于没有墓碑墓穴,每年祭奠父亲时,我们只好取出北京红十字会颁发的捐遗纪念证,在父亲的遗像前默默地表达思念之情。
我已到耄耋之年,但听党话跟党走的初心未变,那是父亲留下的闪光的家风,是家族的信念与荣耀。
《“三心”家风永传承》
周彦臣
我是一名有着42年党龄的党员,2003年退休后在社区做志愿者,十多年来义务为办好社区党员活动站、社区科普大学和加强未成年人教育,默默地发挥余热。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越发感到,自己之所以能够十多年如一日地在社区义务奉献,与有一个美满和睦的家庭是分不开的。
我自幼受祖父母与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始终牢记并传承“三心”家风——孝敬之心、善良之心、感恩之心。母亲总说:“儿子是党教育出来的„公家人‟,就该做公家的事,知党恩、感党恩、报党恩。”老伴更知我的秉性,她对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说:“老周退休了还能为社区、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感到活得更充实,比待在家里更有价值。再说了,孝敬老人和家务事有我呢。”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们也都把支持我参加公益活动视为对我的孝顺,鼓励我开开心心当好志愿者。儿子、儿媳甚至还把自家的粮油和自制的月饼拿给我,让我送给社区的困难党员。
孝亲敬老是我家代代相传的家风。老母亲生前逢人就夸儿子、儿媳孝顺。老伴当年嫁到我家时,知道我家不富裕,结婚当晚就把亲戚朋友给她的“礼金”如数交给了我母亲。她婚后孝顺我爷爷奶奶和我父母是出了名的。1965年,我祖母病逝时,家中困难,我父亲当时因为没钱给老人买棺材而愁得直哭,我老伴立即把从娘家带来的私房钱交给了公婆,我父母被儿媳的这一举动感动得热泪盈眶。孩子们在这些举动的影响下,也都注重“三心”家风的养成与传承,尊老爱幼、多行善事、心怀感恩,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在供水公司工作的儿子坚持为孤寡老人服务,为用户做好事,被单位选树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并被评为“大庆油田优秀共产党员”。
在孝敬老人方面,儿子、儿媳也做得很好。2010年5月,我老伴肾结石病发作,老寒腿也疼得厉害,儿媳见婆婆照顾太婆婆有困难,便主动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侍奉,我和老伴本来很担心儿媳照顾不了老人,没想到老人在她孙媳妇那里住得十分舒心。儿媳妇知道太婆婆喜欢吃饺子,便隔一天给老人包顿饺子。太婆婆小时候缺粮时靠吃鱼度日,所以后来一提吃鱼就恶心。但老年人经常吃鱼对身体有益,儿媳就买回鲅鱼,拌好调料给老人做鲅鱼馅饺子,老人不仅没吃出鱼味,还一再说“饺子好吃”…… 春去春又来,寒暑几十载。我们一家人接续传承“三心”的良好家风,始终坚持相互关心、敬老爱幼,全家一直温馨和睦、其乐融融。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要将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优良的家风传承到每一个家庭中,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第五篇:传承好家风 弘扬正能量
传承好家风 弘扬正能量
有那么一种精神在鞭策我奋勇前进,有那么一股力量在支撑着我徐徐前行,是它,教会了我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这,就是家的灵魂---家风。
总书记指出,“ 不论时代和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是呀,传承好家风,可以弘扬精神正能量。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它将给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子”。“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的例子充分说明了家风的重要作用。少年时期像是成长的幼苗,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和人格。孟母三迁,展现求知向上之志,造就儒家宗师;岳母刺字,铭刻精忠报国之情,培育爱国名将。良好的家风,是励志、修身的精神基石,是一生取之不尽,受益无穷的巨大财富。
传承好家风,可以弘扬廉洁正能量。在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中,有这样一批践行清正家风的楷模表率,他们以优良的家风促进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
有一天,焦裕禄的大儿子焦国庆打着父亲的旗号,刷脸逃票看了一场戏。焦裕禄知道后,严格教育孩子,并带着他重新补票,还专门针对这样的不正之风,制定了领导干部十不准。后来,焦裕禄的那句“带头艰苦,不搞特殊。”工作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成为了儿女们一生的信条。“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部长吴波,临终前两立遗嘱,要求把财政部分配给他的两单元住房归还公家。正是这些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家风家教,让家人亲属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继承优良品格,同时也促进和加强了党风廉政的建设!无论是少年、中年,亦或是暮年,家风总是温养着人的一生。而良好的家风,更·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传承好家风吧,让它贯穿到我们生命中的每一环节,弘扬积极向善的正能量!传承好家风吧,让它伴随我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弘扬文明和谐的正能量!传承好家风吧,让它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弘扬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