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当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正稿
浅谈当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思想、知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师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然而,目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处于滞后状况,要改变这种现状,学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关键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品质,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它包括对学生的兴趣教育、思维训练、创造教育、意志锻炼、性格教育、情感培养、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性培养等。
一、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在农村学校更是如此。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竞争的压力再加上他们发展与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使得他们的焦虑、抑郁、敌对、孤独水平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二)要使农村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少年强则国家强,对青少年的培养,不仅是要让他们学习知识、发展智能、增强体质,还要促进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化解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得到思维的启迪,学会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繁荣进步,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局面,首先要重视农村社会和谐健康氛围的创建。因此,在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务之急,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心理的形成,同时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净化农村社会风气,使他们能养成积极、理性的处事态度。
二、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问题
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还是一片正在开拓的领域,虽然有的学校已经开始起步,但是在观念上和现实中还有很多问题。
(一)教育观念依旧落后
目前,就农村学校来讲,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令人担忧。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许多农村学校从领导到老师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偏重智育,偏重分数,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很少甚至没有去关心学生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缺乏兴趣、情感脆弱、个性得不到健康发展等问题。老师们普遍忽视学生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做是针对少数问题学生的“治病”工作。
(二)对心理健康教育概念模糊,有德育化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德育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不同之处是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个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德育侧重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培养,二者不能相互替代。然而,大多数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一知半解,他们往往从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看问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耐挫心理培养”、“自信心培养”、青春期教育“、”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用德育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向了德育化的道路。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包括学习心理指导、能力培养与创造教育等。
(三)存在着心理学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限制
在农村学校里,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教师中普及率低,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少教师爱莫能助,束手无策。他们不是对一些心理问题无法解决,就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感到困难。于是,当学生心理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就习惯用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或是自己的行为准绳去做出是非、对错的简单判断,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另外,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如脾气暴躁,情绪反复无常,缺乏宽容忍让意识等等,这种不良的个体心理品质,对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四)工作过于形式化
目前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重形式,轻内容的阶段,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形同虚设。一些农村学校尽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但工作无成效,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一些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但基本无人问津;运用了心理测验表,但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而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致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华而不实、赶时髦的空架子。
(五)留守儿童增多,家庭教育缺失制约着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近几年随着农村家长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多,学生远离父母,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的父母忙于在外赚钱养家,无暇顾及子女。而祖辈主要所关心的是孩子吃饱了没,睡好了没,穿暖了没,很少关心孩子心里正在想什么,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心理上有什么压力.......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这一部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迫切。
三、解决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身体诸方面的发展。但不少农村学校却仍处于观望状况,究其原因,应试教育难逃其咎,追求高分已成为不少校长和教师办学的思想基础。当前,要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所有人都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都有极大的影响,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看待。
(二)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在各种素质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思想道德有思想品德课,文化科学有各科教学课,劳动技术有劳技课、身体有体育课,唯独心理素质没有心理课,这是很不合理的。因此,很有必要在农村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解决以下两大难题:第一,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仅仅依靠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第二,目前农村学校中受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训练的教师奇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引导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解决妒忌、多疑、敏感、抑郁等青春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心理态势。
(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
教师问题是制约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作基础,现在许多教师所具备的知识还十分有限,因此,在师范院校的支持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它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的成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时间内对农村教师进行系统的心理教育专业培训不大现实。教师的培训可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有计划、分步骤、有条不紊地开展,短期培训、教师自我进修相结合,使农村学校的教师尽早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能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的工作方法。
(四)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是农村学校的中心工作:如何有效地发挥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是实施心理教育的又一关键所在。学科渗透就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通过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在体育教学中,借比赛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五)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多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群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与同伴交往协作时所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并愿意与他人交往。另外,农村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心理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六)强化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方便的,由于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要比其它任课教师更熟悉自己的学生,这样就利于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第一时间为学生指点迷津,指引前进方向。在日常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心理教育方法,对全体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有效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在农村学校中,要注重将班级的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以形成坚实的心理教育工作基础和运行机制。
(七)优化心理环境,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教育作用
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环境所感染,因此,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学校创设的心理氛围中起主导作用的必然是学校中的教师。因此,教师的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影响。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教师要能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在师生的交往中,教师应和蔼、热情、宽容、耐心、作风民主、行为坚韧,同时具有令人愉快的神态;教师处理问题时应尽可能公平合理,有幽默感,关心学生,善于正面教育,有独特的教学才能。如果教师脾气不好,偏激,不公正,对学生漠不关心,要求不合理,或者对学生不友善,进行挖苦嘲笑等等,那么学生的心理也不会非常健康。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摒弃那种“严师出高徒”和“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要循循善诱,宽严并举,学会与学生交朋友。在传授学生学业的同时,多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方面的交流,在育人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是去简单地责备,而是能在分析中给予引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八)开展家庭心理辅导
家庭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对孩子的心理素质都有深刻、持久的影响。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不太重视,往往不注意家庭环境的建设,因此,农村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还应延伸到学生的家庭中。亲子沟通可以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表达爱心,能使子女保持心情愉悦,也可以配合学校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困扰。父母闲暇活动也要提高格调和品位,改变现在农闲时沉溺于打麻将、赌博等不良活动的状况,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另外,父母的言谈举止也要健康、文明,以促进孩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李敏.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06)[2] 李慧英,郭官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影响因素分析[J].集宁师专学报.2008(02)[3] 龚成彬,车艳.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与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08)[4] 陈朝栋,苏涛.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治途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04)[5] 罗宽国.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误区[J].教师之友 2000年07期
[6] 杨小青.农村初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困难与对策[J].教育探索 2003年09期
[7] 徐海军.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亟待解决[J].吉林教育 2006年Z2期
[8] 黄勇明,许丽华.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 2006年10期
[9] 杨建飞.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7年06期
第二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 关键字 前言
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概况 三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基本看法 四个人实例结合 结束语
摘要 本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归纳和分析,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理论基础、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且笔者将个人实例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相结合,提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看法。从而促进读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充实的动力。
关键字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内涵
发展
1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尤其是学生这个社会群体日渐呈现出更多的问题,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适应发展的社会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属于学校心理学的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成果,是心理学的应用和服务于教育行业的体现。由于学校心理学萌芽于1896年的美国,并且它的各个发展阶段的中心均位于美国。就此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起源于美国。而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提起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的更广泛的发展。本文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发展概况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使用越来越频繁的概念,泛指学校机构向学生提供的所有旨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知识和服务。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此概念而言,不同的学者强调的重点也有不同。刘华山在1998年出版的《学校心理辅导》一书中采用了心理辅导的提法。根据其心理辅导概念的内涵,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重点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方面的特征。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中,陈会昌认为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是应该运用心理病理学和儿童精神病学的。因此陈会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侧重点在于治疗方面。何少颖在《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因此何少颖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方面。
不同学者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有不同的看法体现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广泛而丰富的内涵。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它的内涵。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它,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期赋予他不同的内涵。就笔者个人而言,较为倾向于刘华山关于学校心理健康的观点。助人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内容。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主要分为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两个部分。3.1国外学校心理健康的发展
作为学校心理学最主要内容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萌芽于1896年的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韦特默创立临床和学校心理学。因此从1896年至1920年归为萌芽期。产生期为1920年至1940年。而1940年至1969年是其发展期。繁荣期是1970年至现在。在整个发展脉络中主要受到心理卫生运动的推动、心理测量运动的影响和职业辅导运动的贡献。
3.2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是发展的第一阶段,调查呼吁阶段。在一些对国内中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使国内学者开始对中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发重视,从而开展了更多的相关研究。为以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初步思想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发展的第二阶段,尝试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国内学者发起了心理咨询活动,使得心理咨询走进学校。
第三阶段是发展推进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实践之后,开始有了更大的发展。
4学校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在校学生。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总是难以避免出现一些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部分。4.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大的成果在于,使得国家、政府、学校都开始逐步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在逐渐向各个学校推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也日益丰富。使得学校心理学的理论内容和实践也更加充实。4.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获得了不少的成果。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4.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缺乏 环境 材料 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缺乏主要体现在教育设施环境、教学课程资料以及师资力量三个方面。
环境问题,相当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问题。在全国众多学校中,有机大部分学校没有合格的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据我对我们县(江西省分宜县)的调查,在六所中学中,仅有一所配备有一个单独的心理健康工作室。但是在该工作室中并没有合格的设施,并且极少使用。
教学课程的资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只有仅仅的几十年,时间较短。因此在此方面的相关书籍较少。在很多学校内,对于此课程的教学用书十分缺乏。
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以来,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始终被很多研究者所提到,国内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比较,我国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师资十分薄弱,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在数量上人才匮乏,二是在质量上,我国很多心理健康教师都很不专业,甚至没有得到资格认证。在这方面,很多研究者都有提到,其中,丁园园对中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比较:“在师资力量上,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是1:1500,而目前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属专业人才)总数才约4000人,相比之下,量的悬殊过于显著。在师资水平上,与美国学校心理学服务人员非硕即博的资格要求相比,我国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方面质的差距也是十分明显的。195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提出学校心理学家的最低条件是:教学资格至少有五年的教学经验,且具有大学水平的心理学专业资格。据调查,我国当前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团队干部、班主任、校医、政治课教师等,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难以很快提高,极个别教师甚至误导了这项工作的发展方向。”1
4.2.2政策和实施的不匹配
虽然政府一直倡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也要求各级学校应该配备适当的心理健康教师,但在实际上,由于没有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监管,纵使发生了各个地区发生了许多悲剧,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地位依旧低下,仍然没有受到领导、其他老师、学生以及社会的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学校里也被当成副课,甚至没有开设。在这方面,叶一舵指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政策导向与落实措施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这就导致各地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明确、具体有效的落实方案,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衔接存在问题。2
4,2.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的认识不清
无论是社会、学校甚至是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都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个别学生,而非全体学生。这是存在误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为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设定的。而是对全校的学生而开展的。正由于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种主动引导学生的服务,而成为了一种要求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的学校设置。这样的错误认知,导致学校心理健康的开展没有进展,甚至很难帮助到各个学生,与其的助人性相矛盾。另一方面,由于认识不清,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存在缺陷,使得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5.1增加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叶一舵提到“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评估,起到反馈、指导和
促进作用,也使心理健康教育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得到重视”2。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看,问题解决的基础一定是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政府,应该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实施有效地监管力度,而不是走过场走形式。并且须增加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使得学校有能力建设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拥有充足的课程资料,以及足够比例的教师资源。学校应该转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从之前的校园悲剧中,得出经验,将国家投入的资金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态度,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传授给学生,更要讲实践与理论结合,促进学生在健康中成长。
5.2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师资力量的建设
很多研究者都提出要抓紧培养专业师资,并加强对现有师资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这包括对现有专业教师的培训,也要对学校的其他任课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同时还可以对他们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使整个学校的教师队伍都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指导他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5.3增加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仅有国家和学校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是不够的。而是应该针对全民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使得学生、家长等都深刻的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推广手段主要有媒体的传播、学校的课程、老师的教授等。
结束语
以往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很多,涉及其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发展历史、发展现状研究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看法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1)丁园园.中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3).
(2)叶一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3,(7).
(3)余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4)梁次红。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5)张海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实践与探索。
第三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提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业论文提纲
2012~2013学(2)
2、撰写你的职业规划书
2014年2月25日~4月19日
拿起手中的笔,就不要再犹豫,为自己列一份职业生涯规划的纸质文字,也为自己立一份计划书,敦促自己按照每一个步骤执行下去,那么就有希望达到理想的彼岸。
1.列出你的规划期
职业规划依照时间不同可分为人生规划(一生的长度)、长期规划(l到12年)、中期规划(5到10年)和短期规划(5年以下)。依照时间次序进行思考与设计,我们应当确定最近一步的职业目标定在了什么样的时间期限之中。并且,还应当依照预期的进展情况划分阶段,以保证在每个阶段都可以尽量地保持斗志与活力。
2.进行现状的分析
这包括对于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社会经验、人际关系、职业潜力的研究,对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大环境的评估,以及对于相关组织(现在所处组织、未来期望组织等)环境、制度、文化、人员等的分析。
3.目标分析与分解
在充分认识到自身现状和发展情况的前提下,制定总体目标以及细致到各个执行阶段的具体目标,从而使每个阶段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如对于一个跨度为6年左右的中期计划,可将其目标阶段分解为每2年一个阶段。
4.任务分解与细化
思无涯,行有制。将任务细化到具有可操作性的步骤管理,将大大有利于提高执行度,从而巩固任务的完成。
5.综合全面的反馈
在规划设立初、规划执行中,不断积极接受来自本人、身边的同学或同事、亲人、朋友等的反馈意见,从而提高规划的客观性和实效性。
撰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激发其自主择业的信念,提高其职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1、总体要求
必须严肃认真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论文主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社会需求,从专业、就业、职业等方面进行个人职业规划设计、个人简历设计。论文提交材料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个人简历设计。
2、具体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需充分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并结合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发展要求,作为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和策略的基础。包括对自己兴趣爱好、价值观、优缺点、性格、能力、追求以及就业机会、职业选择、家庭和社会等外在环境的认识、评价。
(2)确立志向、设定目标。
需要考虑:我喜欢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可以做什么?我将做什么?想往哪一路线发展?能往哪一路线发展?可以从哪一路线发展?确定自二的职业目标,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目标。
(3)设定职业目标实现策略。
即为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而制定的可行性计划。例如:大学一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我认识拟定初步的职业方向;大学二年级学生可以围绕职业选择提高基本素质,打好知识基础;大学三年级学生要为提高全面素质和能力,考取相关资格证书而努力;大学四年级学生要注重求职技巧、工作技能的培养,要充分了解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为求职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4)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
例如:如何充分利用人才测评工具科学地认识自我?计划采用什么措施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提高哪些业务能力?采取什么办法开发自己的潜能?等等。
3.评分规则
(1)职业规划设计可以选用 Microsoft word、Microsoft Excel、Microsoft PowerPoint软件进行制作。
(2)论文要求内容完整、简明扼要,格式清晰,版面大方美现,创意新颖;能充分体现个性而不落俗套,文如其人,能充分展现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能充分展现职场新人的职业形象。
(3)论文将以思想性、创新性、真实性为主要评比标准,淡化文学性、艺术性。
(4)从简历的内容策划、版面、创意、美现等多方面进行评选。注意事项:
1、杜绝文章内容雷同、抄袭等现象,如有类似情况按零分处理。
2、坚决不允许在网络上下载相关内容的文章,否则一律按零分处理。
范文:陈志的职业规划书
一、大学毕业后的十年规划(2006年-2016年,20岁至 30岁)
美好愿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方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总体目标:完成硕士、博士的学习,进入XX著名外资企业;成为高层管理者 已进行情况:企业管埋专业,本科学生,正在某外企做实习生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十年规划)
1.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方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2.管理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的管理科学发展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管理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广阔。
三、行业环境分析和企业分析
1.行业分析:
目前实习所在公司属管理咨询类企业。由于中国加入 WTO,商务运作逐渐全球化,国内企业经营也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这类企业在近年来引进中国后得到迅猛的发展。
2.企业分析:
实习所在公司是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属股份制企业,企业领导层风格稳健。公司以“诚信、稳健、服务、创新”为核心价值现;十年来稳步在全球推广业务。目前在全球10余个国家、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本人十分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但公司事务性工作太过繁忙,无暇进行个人自我培训,而且提升空同有限。但总体而言,作为第一份工作可以接触到行业顶尖企业的经营模式是十分幸运的,本人可能在本企业实现部分职业生涯目标。
四、个人分析与角色建议
1.个人分析:
(1)自身现状:荚语水平出众,能流利沟通;法律专业扎实,精通经贸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敏捷,表达流畅;在大学期间长期担任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能力。
(2)测评结果(略)
2.角色建议:
父亲:“要不断学习,能力要强”;“工作要努力,有发展,要在大城市,方便我们退休后搬来一起居住生活。”
母亲:“工作要上进,也要注重个人生活。”
老师:“聪明、有上进心、单纯、乖巧”;“缺乏社会经验”。
同学:“有较强的工作能力”;“适合做白领”。
五、职业目标分解与组合职业目标:著名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1.2007年~2009年:
成果目标:通过实践学习,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理论。
学历目标:硕士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取得律师从业资格、通过英语高级口译考试。
职务目标:外企企业商务助理。
能力目标:具备在经济领域从事具体法律工作的理论基础,通过实习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接触了解涉外商务活动;英语应用能力具备权威资格认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发表5篇以上论文。
经济目标:在校期间兼职,年收入1万元;商务助理年薪5万。
2.2006年~2010年:
学历目标: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
职务目标:外资企业部门经理。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
经济目标:年薪 10万。
六、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每个阶段都有了切实的自我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特别是收入目标)我也不会觉得失败,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本身就是一件失败的事情。
七、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
1.差距:
(1)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2)作为高级职业经理人所必备的技能、创新能力;(3)快速适应能力欠缺;(4)身体适应能力有差距(5)社交圈太窄。
2、缩小差距的方法:(略)。
第四篇:(论文)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
论文
姓名:
准考证号:***********
工作单位:******** 时间:
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甘肃省陇西县*********邮编: *****
(联系电话:******)摘要: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应试教育理念等的限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不够,关注和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成才而言意义重大。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大力支持,需要老师的悉心关注与疏导,需要家长的重视与全心配合。
关键词:问题成因对策近年来,有关农村中小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不良事件屡见报端,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从业人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关注。如今,大部分中高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配置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这无疑都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有益举措。然而,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小学,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应试教育理念等的限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伴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及新一代小皇帝、小公主的诞生,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复杂,已成为亟待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我对当前农村小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
一.农村中小学生较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过于自我。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溺爱孩子的风气也与日俱增,家长们认为“再苦也不能委屈孩子”,因此他们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这使得从小被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们入学后仍希望周围人都顺着自己,一旦不如意就乱发脾气,大哭大闹。这些学生常常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人分享,团队合作意识较差。
2.孤僻心理。现在很多农村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而且不少父母因忙于打工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等老一辈看管。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大都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对集体生活不感兴趣。
3.厌学心理。调查发现,一个班内有接近10%的学生对学习抱有抵触甚至厌恶情绪。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害怕回答问题,考试顾虑重重。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小学生的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将责任归咎于老师。还有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就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4.自卑心理。一些学生因为家境、学习成绩、外表等原因而陷入自卑情绪,害怕被注视,不爱与人说话,但内心却渴望被集体接纳。他们往往害怕在公开场合做事,唯恐别人笑话自己、伤害自己,常伴随有沮丧、悲观、失望、不安等消极情绪,甚至自暴自弃。
5.逆反心理。面对家长和老师的劝导,很多小学生都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甚至故意和家长老师对着干。尤其是当其得不到重视时,便用恶作剧来显示自己,常常表现出与自己年龄、身份能力极不相称的幼稚行为。
6.自私心理。有些学生心胸过于狭窄,经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动不动就要找父母来为自己撑腰,一旦吃亏就郁郁不乐,而且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这类学生还表现出不关心同学,虚荣心强,缺乏责任感等行为。
7.怯场心理。一些学生平时在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但一遇到大型考试、重要比赛时,就发
挥失常。久而久之,其自信心越来越受打击,对重要场合逐渐生出抵触和胆怯心理。
8.焦虑心理。面对家长的过高期望和学校繁重的课业,有些学生感到压力很大,考试前头晕、心慌、紧张、焦虑,甚至大脑一片空白。他们对现实感到无能为力,对未来感到怀疑和迷茫。不少学生还坦言,非常讨厌大人们将自己与其他孩子做比较,这让他们郁闷和愤怒。
二.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初探
农村中小学生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既有社会和学校的原因,也有家长和老师的责任,还与学生自身的身心素质有关。
1.社会原因。当今社会,媒体信息泛滥,价值多元,学生自制力较差,分辨是非的能力弱,极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愈加激烈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早地把孩子们推向了前进的起跑线,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现阶段中国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大规模流动,带来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教育问题以及心理问题。
2.学校原因。在农村,学习成绩依然是评价学生和老师的主要指标,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得不到真正缓解。农村学校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另外,很多农村老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不能妥善疏导小学生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
3.家庭原因。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孩子的命运是很多农村家长朴素而坚定的想法,他们往往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不少农村家长忙于生计,根本无暇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谈不上及时跟孩子沟通。很多学生放学后是由爷爷奶奶负责看管的,老一辈更加溺爱孩,但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却不能了解。家庭中的不和睦因素等,也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不良影响。
4.自身原因。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还与遗传因素、气质类型等有关,有的学生天生乐观外向,有的狂躁易怒,有的敏感脆弱。另外,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心理不够稳定,易受外界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学生面临的问题不一样,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细心观察学生的举动,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三.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思考
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是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成才而言意义重大。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大力支持,需要老师的悉心关注与疏导,需要家长的重视与全心配合。
1.整个社会要确立和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要切实转变农村地区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全面健康成长的思想。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制度的保障、学校的正确贯彻、老师的积极引导以及家长的理解配合。
2.定期组织科学调研,全面了解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目前针对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而开展的科学全面的调查研究非常少,大部分研究源自老师的观察和体验,这难免使得相关结论的科学性和推广性受到影响。我认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定期对农村中小学生组织一定规模的科学调研,综合运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社会科学方法,发现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以报告的形式进行发布,让老师在教育中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的放矢进行引导,并以此提高家长及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
3.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农村地区学校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从
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机制。
4.在农村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通过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帮助中小学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5.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对小学生的心理疏导。比如,开发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乐趣;改善评价机制,多鼓励和肯定学生,有分寸地使用惩罚和批评措施;多与学生心灵沟通,及时化解他们心中的忧虑;多与家长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和家长一起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6.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重视孩子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及时疏导。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话,尊重孩子。要经常与学校沟通,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很多农村家长,只顾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将教育责任完成交付给学校,这种做法对于孩子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
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学校在教育理念、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的发展。农村家庭的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及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也使得农村的家庭教育难以与学校教育相匹配,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孩子所谓“全面发展”的要求。农村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复杂多变,面临更多的心理问题,但是却缺少必要的关怀和解决措施。关注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是中国教育的现实需要,是中国培育未来人才的需要。
第五篇:浅析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析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问题学生
心理因素在许多人举动中的作用很早就为人类所知道,但把心理教育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却是近代才有的。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兴未艾,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慢了一拍!
让我们先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些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现象之一: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现象之二: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谁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别进教室了!”第二天早晨,果真有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有的明知“进不了门”,干脆呆在家里不来了或逃学了。现象之三:老师对考试考槽了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真是没救了!全班的成绩都被你一个人拉下来了!”这个学生低着着,忍受着教师的指责和全班同学投来的“怨怒”的目光。现象之四:老师对反驳自己的学生说:“你这是什么态度?竟敢和老师顶嘴?你还想不想念书了?!”在老师的呵斥中,学生满腹委屈但不再讲话。现象之五:老师规定:“作业错一次,罚做50遍,再错,罚做100遍,依次翻番”。结果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因一错再错而老师又不给他“指点述津”,被罚做2000遍!这样一个近乎天文数学的庞大作业量,使这名学生再也不敢上学了!现象之六:一位学生因作业没完成,被老师用小树枝抽打左手心,导致学生的左手肿得像小馒头,家长要找老师论理,学生还极力阴拦不让家长去学校。.......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件,在农村小学,这些现象可谓见怪不怪,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不值一提”。而这些现象,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也可以说是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浓缩。这也导致农村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却得不到关注。
刚接手班主任时,我对学生的心里辅导和心里健康教育并不是很重视。但是面对不尽人意的成绩,我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摸底调查之后,发现班里的问题学生比较多。班里有些学生成绩不好,纪律不好,和同学几乎很少接触,但是一旦没有没有人监督,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出来了。这些人在很多老师和同学的眼里是名副其实的差生。别人都用一种鄙视的目光来看待他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提到我的工作到日程上来。为了学生的发展,我必须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
其实 “差生”之所以差,和家庭有很多的关系,父母得占一大半责任。孩子的生活离不开家庭,家庭的不和睦以及家庭的变故都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使孩子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久而久之在同龄人间便产生了自卑的心理。时间一久,这种长期的心理压抑便导致了心理的扭曲,进一步导致了各种悲剧的发生。我们班的李春从小没有父母,爷爷奶奶没有重视对孩子的行为规范的教育,生活中也缺少关爱,因此李春从小就跟从一些有偷盗毛病的小朋友,养成了爱偷盗的习惯。祁刚从小父母亲就常常吵架,家庭氛围很不好,父母有时两个人都长期在外地,把他托付给亲戚照管,孩子心里缺少关爱……班里这样的学生比较多,我对他们普遍存在不良习惯和“自卑、孤独、情感谈漠”的心理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有的学生成绩一般或不好,生活邋里邋遢,还有爱调皮的学生,他们受尽了老师的冷眼和训斥,成了教师的“出气筒”。在生理方面,有的有明显的缺陷,引起自惭形秽的心理。在智能方面,他们的智能水平低于常人,在学习与集体活动中经常处于落后地位,在家庭方面,他们的家庭有的社会地位低下,经济状况困窘或残缺,容易引起低人一等的心理。在教育方面,有些教师对优等生产生明显的偏爱心理,对于多数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普遍滋长了严重的自卑。差生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处于不健康的状态,他们渴望被温暖,渴望被重视,毕竟他们是孩子,成长需要大人的关注。
我常常教育班里表现优秀的学生孩子,要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哪怕他是被老师定性为“差生”的同学,也有值得你学习的长处,比如有的同学成绩一般,但体育很好,或者组织能力很强等等。要从另一个角度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势和特点,而不要过早地评定一个同学。每一个同学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每一个方面都有可能进步,如果我们同学过早地把他定性为“很差”,那么难免引起他的心理变化,在学习活动中就会丧失信心、丧失热情,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差生”就放弃与他们交往,孤独和寂寞是促使他们爆炸的催化剂,而且他们的品质也不一定就恶劣,心理也不一定就扭曲,或许我们还可以改变他们。因为许多本来被定性为“差生”的孩子,到海外求学之后,却学有所成,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好动、异想等等都成为优点,并且因为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最终获得成功,这是非常值得人深思的地方。
作为老师,我觉得应与家长多沟通,积极地发现差生的优点并发挥他的优势,引导差生融入集体中让他们与同学多交流,为集体办事,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被孤立的,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渐渐走出孤独,快乐地学习。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教师要用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要作到这点,需要我们老师多关注问题学生,淡化差生这一概念,不要伤害他们,从人格上尊重所有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可感情用事,要认识到只有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深处,萌发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
特别是要摸清这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形成如今学习局面的原因。帮他们认真分析成绩差的原因,深入到家庭和生活中,揪出形成问题的根源。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知道学生的心理症结所在,因材施教,做好他们正确的学习“向导”。给问题学生更多关爱。不能置之不理。而是更应该在生活上多多过问。这样做,会让学生感觉到学校生活的温暖,也增强了自尊心,非常有助于成绩的稳步提高。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的多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找出补救的良方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介绍有关杰出人物的文章,让学生深入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内心世界,体悟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情绪.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抓住教育奇迹,因势利导。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心理素质。
有人说: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