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特点、问题
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特点、问题张凯欣
(心理系02级2班 35号)
摘要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人的“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在我们关注躯体健康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心理健康。所以,我们要积极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最低层做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特点和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素质教育 学生心理素质 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特点 问题
一、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21世纪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化。
随着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的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将普遍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青年一代是民族的未来,学校要为社会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从学校的层面上说,未来心理健康教育将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中,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存在,帮助每个学生发展自我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从学生的角度上说,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的学生会更加注重自身全面的发展,意识到全面发展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取得成功。心理健康教育必将由现在的少数实验学校逐步扩展到一般学校,由经济发达的地区逐步扩展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直至建立相应制度,步入正规化,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识。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
未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工作模式,实现可复制、可操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的最重要标志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美国教育家托马斯曾说:“一所好学校就是那种在其教与学中能成功体现对人、真理、正义和责任感尊重的地方。教育的这些首要的道德既是其自身目标,也是实现的手段,而忽略这些精神和文化品德的学校,无法使它的学生发展成精神、道德、社会、文化、审美、心理和体育等方面都健康的全人”。教师是直接体现学校职能的环节,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备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未来的社会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将有所提高。国家通过鼓励和引导继续教育,制定执教人员的专业标准,考核颁发资格证书,以及倡导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大力发展,将逐步建立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化。
和社会其他领域一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将越来越多地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信息的传递、运用、储存和管理。信息技术、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将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运行现代化。一方面,网络的覆盖面广,克服时间、空间的跨度及对信息处理的迅速、客观、准确性等特性远非人力可比。另一方面,21世纪网络将成为青少年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伙伴,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扩大心理辅导的层面,成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网络技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将发挥以下作用:对学生各种心理档案的立档、储存、管理和运用;实行网上咨询,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心理测验或直接向专家咨询;在网上对教师进行专业训训;建立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家系统,实现各地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齐全化。
如前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三层功能。初级功能,指治疗、消除学生已有心理疾病的功能;中级功能,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达到预防心理问题的目的;高级功能则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个体发展的最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始终坚持以达到这三级功能为目标,以实现高级功能为最终目标。现阶段,由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不成熟,一哄而上,良莠不齐,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估、指导,使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固有的功能。但是,随着社会、学校、家庭及青少年本身对开发心理潜能的了解和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将逐渐向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这一目标聚拢,学校将最大限度地集中教育的人力资源,给学生以更全面的影响。正如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说:“当今是个心理学的时代,心理学的新趋势是注重如何帮助健康的人发挥潜能。”从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到关注人的心理潜能的开发,是心理学成熟的标志,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熟的标志。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由非专业人员兼任到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本位化。在专家指导下,全校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针对全体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制订一个共同的目标及工作重点,通过全校性的教
育活动改善学生行动。(不能单靠少数专业辅导人员的努力和参与,而应投入全校的力量)
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方法:如将心理教育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和咨询机构;建立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教育网络等等。
二、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由于学校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不同、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教育硬件设施的多少等等,这一切都决定了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不同,形式各异,鉴于这种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估应全面客观,应重视教育过程、教育效果、重视发展,而不宜作简单的横向比较,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在指导、淡化评比。
由于心理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实施心理教育采用提供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辅导、建立心理档案等特殊的作业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不少学校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我们必须不断地总结和完善,并且加以推广,使心理教育进入每一所学校,进入每一间教室,进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是由于心理教育功能的全面性,心理教育就不能只局限于上述的专门作业方式,而应当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同时是心理活动的过程,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又必然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进行着心理教育。这就要求,一方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心理教育意识,能动地发挥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开掘心理潜能、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改进教育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以避免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制造学生的心理障碍,甚至引发学生的心理疾患。
当前减轻学生过重课外学业负担,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过重的课外学业负担,不单是压在学生身上,更是压在学生心上。学生埋头于完成各项庞杂而又不甚必要的作业,就难以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的关心,难以有舒展的胸怀和创新的精神。一些同志认为,在学生中一度掀起的对“还珠格格”的崇拜,实际上反映出年轻一代对敢作敢当,敢哭敢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性格的向往,反映出对受到压抑的现实不满的心态。这应当引起我们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理教育偏差的反思。
三、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发展迅速,但地区差别大。
十几年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研究到实践已经逐步开展起来,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从全国范围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很
不平衡,城市快于农村,沿海快于内地,有些地区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有些地方刚刚起步,有的甚至几近空白。即使是在一个地区,也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各校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
2.理论研究不尽人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尚未定型。
目前我国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大大滞后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对于诸如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相关概念的定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估手段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等问题,学术界至今尚无统一的看法。学校的教育实践得不到应有的理论指导,一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既未看清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必然联系,也没有弄清二者的区别,实践中常把二者割裂或等同起来。
3.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譬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心理测量常常是不可或缺的。但心理测量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使用者的资格有一定的要求。从对测量者、测量环境、测量时间、被试心境等因素的控制到测验工具的选用、使用以及对测验结果的解释,都必须采取规范、科学、慎重的态度。为了保证心理测量的客观、正确,量表和问卷常模必须是科学的,必须考虑其适用范围。然而,目前科学的评估技术应用不足,出现的某些量表缺乏科学依据,测试结果又大相径庭,测试缺乏信度与效度,仅凭这样的测试结果来断定学生心理显然存在诸多问题。此外,有的学校由未曾受过任何相关培训的学科教师兼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有的学校的心理辅导活动停留于一般的谈话,缺乏一定的咨询技巧。
4.形式多样,但缺乏规范。
当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多,形式多样,但有的学校东打一拳,西打一拳,看似热热闹闹,实则空忙一场。这是没有从整体上规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形成有效的运行系统,融入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去进行运转的结果。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属物,也不是临时性任务,而是一项有明确目标和内容的专门教育活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应该有专人管理,具有专业教师、专门课程,在专家指导下进行,注重其专业化和规范化。
5.专业人员匮乏。
这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个较大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师大、中科院心理所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心理教育教师培训班,但由于数量有限,仍很难满足实际需要。目前,有些高校已设立该专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但高校的培养模式及其规模显然无法即时满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因此,当前的当务之急是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对一批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向或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在职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以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急需的骨干人才。
总结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不能只理解为防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
康,更重要的是提高
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潜能的最大开发;其基本立足点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全体学生为服
务对象,应当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改善学生心理与行为目的,同时
要重视个别差异最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到每个具体学生身上;其宗旨是塑造个人完满的人格,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教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其目标的实现
有赖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及双边努力,不是教训人,不是替人决策,要发挥教师的主导
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作用,一现代心理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否则,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02年
[2]《中国教育学刊》
[3] 武妮娅《中小学教育必需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篇:我国当前分销渠道问题与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大市场,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市场经济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二十年基本完成了发达国家百年的历程,市场秩序混乱,商规不够健全,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渠道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是4p之一,还承载着更多的使命和职能。
有人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做过这样的概括:“中国市场有四大特点,一是大:市场容量大,市场发展空间大,区域差异性大,消费者需求变化大;二是乱:市场秩序乱,商业规范不健全,假冒商品多;三是躁:短期行为导向严重,大起大落,过度竞争,浮躁心理,短视惯性,销售唯量论;四是快:市场发展速度快,城市化进程快,消费增长快,消费者需求变化快,营销模式和营销理论变化快。
中国,这个博大、混乱、高速、持续的市场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市场,世界史上以前没有产生过,以后也不会再出现。
目前中国营销渠道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来自经销商,由于受几千年小农意识的影响,中国的市场经济,鼓舞个体经营,广大经商户化整为零,各行其是,宁为鸡头不为牛后,普遍存在经营意识落后,管理差,虽然近年来大有进步,但总体成分还是参差不齐;第二方面来自终端形势的变革,大型连锁、商超占据了主要终端和市场话语权,许多新营销渠道的诞生导致市场竞争加剧,渠道已经进入微利时代;第三方面来自企业,由于缺乏对分销渠道的统筹设计能力、调整和把握能力,理论指导和管理控制体系,导致许多企业的营销渠道是脆弱的,整个物流配送体系和管理控制体系处
渠道存在的问题很多,各种表象纷繁复杂,归纳总结起来有: 1.企业缺乏对分销渠道的统筹设计能力
企业身为制造商,却缺乏对渠道的统筹设计能力,许多企业不知如何进行合理的统筹设计,认为作为厂家就应该依照经销商——批发商——销售终端这样的传统渠道,只着重于对经销商的招商即可,可事实证明这样做销售额很难和产品质量成正比。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企业发展战略,不同的资源投入,不同的目标市场,应采取不同的渠道营销模式,实际上企业完全可以改变这种传统的惯性,缩短销售渠道,直接在销售终端下功夫,使销售终端得到更大的利润,同时也可直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缺乏对分销渠道的调整和把握能力
企业不愿意改变已经建成的渠道,因循守旧,该调整时不进行调整,结果使得经营越来越被动,问题也日积月累,越积越多。3.缺乏对分销渠道的理论指导和管理控制体系
企业缺乏对分销渠道先进有效的理论指导,使分销渠道过分依靠经验而缺乏正确的引导;同时对分销渠道的管理缺少系统的控制,过于放任自由,疏于规划。
4.经销商普遍经营意识落后、管理差 作为影响,普遍存在经营意识落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对渠道的控制管理能力,给市场的运营也带来了极大的阻碍。5.各行其是,宁为鸡头不为马后
经销商习惯于各行其是,宁为鸡头不为马后,宁可少赢利也不愿意受他人支配或与其他经销商协同经营。6.由于渠道促销和返利带来的窜货问题
企业为了长期保持与渠道成员的业务关系,往往会使用促销和返利等各种手段,但当这些手段使用不当或是使用过多时,就很容易引发窜货等相关问题,常常会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使企业的利润受损。7.经销商不具备对品牌的运作能力和市场的控盘能力
许多经销商目光比较短浅,只顾及销售产品产生的利润而不重视在其代理区域内对其经销产品的品牌进行推广和运作,使得渠道建设不系统和对整个区域的控制乏力。
8.经销商开发市场的运营能力不足、推广新产品缺乏积极性
经销商对产品的运营,包括对新产品的推广往往缺乏积极性。很多企业的新产品,都是自己组织力量去推广,经销商在这方面的配合往往是不够的,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企业通过大量广告和自身的推广运营才愿意花费精力去推销,因为此时才能保证赢利。9.渠道成员对厂家的忠诚度下降
许多经销商不能按照厂家的规范操作,甚至货销完了也不还贷款;而一些品牌厂家又不能以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待经销商,经销商政策由强势的品牌企业说了算,经销商没有话语权。
10.大型超市、连锁化发展带来复杂的零售终端管理问题。
有些大型超市、卖场“店大欺人”,产品的进店费,堆头费高得离谱,交易谈判条件不平等,目前还没有行业规范来约束。11.电子商务、网络团购、电视购物等新型的营销渠道应运而生,终端业态和营销模式的复杂性加大了渠道的管理难度。
我们不仅要看见我国营销渠道现有的主要问题还要把握中国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它有助于我们对营销渠道的系统理解,特别是要做好渠道的合理设计,有效管理与创新,就必须高瞻远瞩。
1.横向趋宽。即有多少传播渠道就有多少销售渠道。比如医药保健品,其渠道就远远不止医院、药店、商超、美容院、专卖店等,近几年兴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议营销(单层次直销)就把渠道做到了会场、目标消费者家中和炕头;以安利为代表的多层次直销公司更是把渠道做消费者的家中和消费中的心中,消费者已经成为利润分配中的一份子。
2.纵向趋扁。降低渠道成本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缩短渠道层次,因为,渠道层次越多,渠道费用就相对越高,甚至会发生不该发生的费用。比如,前段时间,我们在为一家企业做营销诊断时就发现,该企业的湖北省分销商在向襄樊发货时由于托运时的包装原因,多次造成了商品的破损,给生产企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因此,未来的渠道趋势,近期内,一级分销将会逐渐淡出,二、三级分销成为主流,然后也将淡出,最终将以终端渠道、单层次直销和多层次直销替代其他所有中间商,成为“企业—消费者”多对一或一对一式直销渠道。具体操作手法如:电话营销、电子商务、直接邮购、人员直销、社区直销、服务直销等。如药品和保健品企业的社区小型健康咨询活动,公园、广场中型免费检查活动,宾馆会议室健康讲座,专家全国巡回报告会,康复明星座谈会,康复明星趣味运动会,康复明星旅游度假活动等。这种渠道就是销售人员与消费者的沟通现场,没有任何的中间通路环节,不会出现货款积压和窜货问题。
3.向着多元化发展。即不仅采用一种途径,而是多种渠道并用,多条渠道并行。比如,我们曾服务的几家做企业品牌的制药企业就在建立分销渠道的同时,已开始开设自己的专卖店,并且在进行招商,有的还开始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开辟了网上购物渠道。4.向着细分化和个性化发展。直销就是一对一式个性化营销渠道,如安利、如新、中脉、天年等,通过对消费者数据细分,已经把渠道做到了不同目标消费者的炕头,甚至,销售人员已经成为了目标消费者家中的一名兼职成员,产品就在消费者家中、在会议现场、在街道、在饭馆等场所直接销售,只要是两个人可以交流的地方,都可成为销售渠道。
第三篇:当前我国广告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当前我国广告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一、当前我国广告发展的特点
1、广告媒体多样化
当前广告的媒体除了已有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路牌、纸巾盒、橱窗、霓虹灯、网络外,一切可以承载信息的载体都几乎被广告业开发起来,气体广告、人体广告、虚拟广告等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媒体异彩纷呈的刺激着消费者的感官。关于人体广告,它就是在人体上做广告。人体广告优点是投入成本少,在小范围如商场、社区内会引起轰动效应。有一次,我就在长春亚泰看到过人体广告,帅哥和美女们穿上了古装,分别扮演皇上和妃子们,纷纷带上金银首饰,吸引了很多顾客,这样的促销也提高了亚泰的销售额。
在此,我还想介绍一下植入式广告。《疯狂的石头》该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了大量的植入广告。前段时间很火的的《非诚勿扰》中也有大量的植入广告,甚至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宁浩(《疯狂的石头》总导演)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电影中植入广告是一种趋势,但导演也要捡合适的才能往里装。
2、广告手段新奇化
随着广告大战的不断升温,广告竞争的日趋激烈。广告表现手段花样翻新,奇思妙想创意无穷。轰动效应的产生,眼球经济的发展,广告起着巨大的推波助澜作用。在无意间听到某电视广告中反复念着这样一句广告词:“唯有毒品,让我上瘾”,听了吓我一大跳,待仔细一看才知道是:“唯有独品,让我上瘾”,而其中的“独品”竟是一种洗发水。这样“新奇”的广告词,走在大街上随便就能看见。
今年年初在北京出现了一则“你有二房吗” 的房地产广告,以前也出现了诸如用成语谐音的“好色之涂”的颜料广告。
3、广告人物明星化
当今是名人崇拜的时代。特别是年轻人在名人崇拜的时候,关心名人的一切,甚至是模仿名人,追随名人的一切,为了名人而疯狂。当前,我国各领域明星纷纷加入到商品宣传行业之中。因此,广告人物明星化,就成了当前我国广告业的突出特点。比如说体育界的姚明、影视界的葛优、歌唱界的罗志祥等等。大多数产品的广告都通过明星代言来进行宣传,很多产品也借助明星的宣传效应来走进千家万户。
广告也比较娴熟的使用名人效应,从而达到说服消费者的目的。
巩俐的微微一笑成就了美的电器的品牌。耐克公司聘请乔丹做广告,虽然付出了数亿法郎,结果树立了鞋类第一的品牌形象,有无数的人穿上了耐克。
日本洋某丝织品公司产品大量积压,一年只卖了78件风衣。后来听说美国主演《黑色闪电》的泰勒要来日本,于是和泰勒洽谈广告合作事宜,大量宣传“泰勒的黑色是流行的时尚”的广告,结果不到一年就卖了40000多件。
4、广告传播高频化
我在看电视剧时,打开各个电视频道,最先映入眼帘的几乎都是广告。最恼人的是,当你看电视节目正尽兴时,突然会跳出长达十来分钟的广告。1小时的电视节目,往往要插播一、二十分钟的广告。即使到深夜,广告也不会“休息”。由于广告过多,电视连续剧成了“断续剧”——只能断断续续地看。
5、广告制作高科技化
今天的广告创作,随着广告专业人员素养的提高,借助电子技术,各类专门制作软件的帮助,广告语言丰富多彩,广告画面绚烂纷呈,广告音乐活泼动听。高科技化使得广告更加吸引消费者,广告的传播更加明显。这一点,平时我们看广告时就能了解。
6、广告版面彩扩化
过去的黑白表现、单调形式已经渐渐成了旧时的回忆,怀旧之风俨然已经成了某种心理的情调需求。近年来,我国广告的版面不断增大,整版广告、几版连载广告、广告增刊形式已不再是新鲜的形式。无论哪种媒体,都在篇幅上想尽办法,以吸引消费者眼球。版面的彩扩化也成为我们广告的一大特点,五彩缤纷、万紫千红。
二、当前我国广告发展的问题
1、粗糙化
这一点在植入式广告中显示的淋漓尽致。上文我也提到了植入式广告,这是现代广告的一个特点。在电影《无间道》中,卧底警察梁朝伟一直戴着雷朋太阳镜,在导演眼中,它已经成为这个角色符号的构成部分。而在影片一开始,刘德华和梁朝伟坐在一家音像店里,共同试听由蔡琴演唱的老歌《被遗忘的时光》,将这套音响的品质做了全面描述。
所以,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认为,现在不是应不应该植入广告的问题,而是如何植入的问题,或者说是如何掌握好广告、观众接受和节目性质的关系和平衡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喻国明也认为,植入式广告意味着智慧与规划,绝不是简单的摆入和拼贴,“观众不是不能接受植入式广告,而是不能接受广告植得太粗糙。”
2、夸大化
PS成为常用广告手法,广告里的美女总是超美的。我在这举个例子,欧莱雅不是唯一一个使用“过度美化”手法的化妆品公司,各大品牌广告里所有的女星基本上看不到一条皱纹,更不要说眼袋、雀斑了,每个明星的肤色都被PS得又白又滑,脸型也仿佛一个模子裁出来的“锥子脸”。
不仅如此,就连快消品公司也走上了PS之路———牙膏广告里,每个人的牙齿都白得反光;沐浴露广告里,每个明星全身上下都没有一点疤痕;洗发水广告里,每一根头发都亮丽有弹性,甚至有某明星在自己短发上套上长假发为洗发水做广告。这样的广告夸大了它的作用,以至于让我们对大量的广告产生质疑。另外,很多电视广告一看一听就是假的,甭看吹得天花乱坠,像真的似的,可事实上一点也不可信,甚至假得不能再假了,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相信电视广告,一有广告就换频道。
3、庸俗化
有的电视广告格调十分低下,太过庸俗,简直不堪入耳。比如像“你泡了吗?”“你愿意包我吗?”这样的广告词就极具挑逗性。甚至可以说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侮辱和侵害。
4、繁琐化
在此,我想说说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是关于电话广告的。我本来急着要办业务,电话接通了却要先听一大串的广告,转人工服务,还给我播上半天音乐,电话都拿酸了,才打通。如今,客服电话名目众多,各家银行的、通信公司的,还有燃气、电力、水务„„设立这些电话的目的原本是为了便民,可其中一些电话怎么反招人厌烦?
5、陈旧化
在重大的节日来临之际,成都春熙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商业重中心,却耸立着一块破旧不堪的大广告牌,的确碍眼,有损形象。很多游客建议有关部门是否该把此广告牌撤换,还人们一个繁荣,靓丽,清洁的春熙路。这样的情况在各大城市都有发生。时代在发展,哪些广告牌也应不断地跟新。
6、“洋”化
广告法中对有些内容做了规定,好多内容都不允许刊登发布,其中,第十四条 广告宣传要尊重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按规范要求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不应出现以下内容:语音港台化、洋化,对祖国语言文字有不良影响(第3点)
洋化广告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而产生的。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洋化广告在为商家带来利益和知名度的同时,也对中国的市场和文化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7、一般化
目前我个人觉得在日化行业这方面的广告太过一般化。也由于它的一般化,消费者在选择洗发水等日用品时也有很多的选择,比我说我们偶尔选择潘婷、又经常选择其他品牌等等。
8、雷同化
这个特点和一般化差不多。就是很多相同产品的广告在很大程度上选择了与竞争对手类似的手段,以至于没有给消费者留下很深刻的形象。比如蒙牛和伊利。
三、建议
总之,针对当代广告的特点和问题,查病先找因,治病要治根。要治理电视广告的“病”,我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对广告实行总量控制,限制广告播出次数和时间,尤其不准在节目中间插播广告;对广告的真实性和“健康性”严格把关,防止虚假广告、不良广告走上荧屏;着力提高广告的质量和品位,让广告也具观赏性
第四篇:当前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0-09-21来源: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作者:孙闽 吴毓婷点击 730 次
孙闽 吴毓婷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8
【文章摘要】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 发展脉络,揭示我国建筑装饰业的发展特 点,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建筑装饰行业在 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经验,着重分析我国 建筑装饰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可能性,由 此判断我国建筑装饰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业内企业认清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企业 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装饰;成长性;行业特点;发展趋势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 之一,建筑装饰业是是从建筑业中分离而 产生的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包括公 共建筑装饰装修和住宅装饰装修。其所需 技术主要是传统的施工现场手工制作与组 装技术,是比较典型的劳动密集型服务 业。二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业装饰业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状态。进入2008 年,房地产市场走势扑朔迷离,与其命运息息相关的建筑装饰业又将迎来 怎样的挑战,是否能继续二十年来的高速 发展态势,本文将进行深入探讨。
一、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特点分析
1、国退民进、内资主导。
随着国有建筑企业的逐步改制和改造,建筑装饰行业 中民营经济成份已占绝对比重,达到企业 总数的 95% 以上。此外从市场份额来看,行业从外资主导已经转变为内资主导。当 前我国 95% 以上的公共建筑物装饰市场、100% 的住宅装饰市场和 85% 以上的公共 建筑物设计市场已被中国企业占领。
2、五不一高:
(1)区域发展不平衡、市 场化程度高。
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 衡,导致建筑装饰行业东部与中西部地区 有明显的差异,形成了建筑装饰行业“东 强西弱”的发展格局——广东、江苏、上 海、北京、浙江等地的企业保持着市场领 先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07 年底公布 的“2006 年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中,广东省有23 家,江苏省有9 家,浙江省有7 家企业上榜,区域落差十分突出。
(2)不大、不强、不优、不富。不大:2006 年底
在工商登记注册的,营业范围包括装饰、家居装饰等内容的企业,全国共有17.5万 家,平均年产值仅89.6 万;不强:2007年 装饰百强企业的平均产值为5.78亿元,总 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4%。其中行业首家 且目前仍是唯一的上市企业——金螳螂07 装饰收入便达32.8 亿元,照此计算,我国产值超过5 亿元的装饰企业实属凤毛 麟角,行业集中度弱;不优:我国装饰企 业产业化水平低,虽近年有所改观,但仍 未有业内业外都叫得响的品牌。正规的装 饰企业绝大多数仍是核心竞争力不强,品 牌不响;不富:与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率 相比,建筑装饰行业的利润率偏低,业界 有“干十年装饰不如干一年房地产”的说 法。行业龙头金螳螂走高端策略,其高档 酒店装饰业务利润率也只有18-20%的水平,可想见其他企业的利润率。
3、发展速度快、市场容量大。
近十几 年来,我国建筑装饰产业处于高速增长之 中。1993-2005 年,我国建筑装饰业总产 值复合增长率(CARG)达到 23%。2005 年我国建筑装饰业总产值达到1236 亿元。
2006 产值增长近300 亿,达到1523 亿元。从发展速度上分析,我国06、07 年GDP 年分别为10.5%、11.4%,而06、07 年我 国建筑装饰业分别增长17%、23%。据此 算来,建筑装饰行业发展速度高于同年 GDP 分别6.5、11.6 个百分点。并且据我 国建筑装饰协会预测,2005-2010 五年我 国建筑装饰市场容量将达到17769 亿元,复合增长率10% 左右。
二、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特点发展趋 势预测
1、发展势头仍会迅猛。
从建筑装饰产 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来看,我国城市化进程 不断加快、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带 来的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以及由于房地产 业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私人拥有住宅的比 例提高等因素构筑了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持 续、高速增长的坚实基础。1995 年以来我 国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发展之势,2005 年 末,我国城市化率达到43%。而2004 年末 全球城市化率平均水平约 51%,相较之下,我国与它们的差距仍很明显。按照国 际经验,城市化水平处于30% 到70% 之间 的时候,城市化将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由此判断,未来若干年我国仍处于城市化 快速发展的阶段。从个人住宅装饰来看,我国居民住房需求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根据我国住宅发展规划,在今后10 年内,我国每年至少要竣工住宅建筑面积2 亿平方米。同时,我国城市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也直接拉动了二手房、旧房装饰装修的 需求;从公共建筑装饰市场来看,随着我 国经济的增长,我国居民的消费在升级,同时随着国际业务的发展,到访中国的外 国人日益增加,这将拉动我国旅游业、餐 饮业以及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 展,而涉外酒店、会展中心等城市基础设 施的建设将拉动公共建筑装饰市场的需 求。
因此,虽然过去十多年中我国建筑装 饰行业保持了20% 的复合增长率,但上述 因素的存在将促使建筑装饰产业继续保持 高速增长。
2、行业结构趋于合理。
根据国际同业 发展路径来看,建筑装饰行业的设计专业 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不可避免,在 这一产业升级过程中,无疑要淘汰一批落 后企业,同时也出现一批竞争力强、优势 明显的优质企业。
虽然我国建筑装饰市场容量很大,并 且每年保持高速增长,但由于从业者较 多,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经过20 多年的发 展,行业市场已经趋向成熟,市场结构也 日趋完整。据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评价 办公室统计,2006年全国新增装饰企业约 为500 家左右,远远低于2000-2002 年每 年500-1000 家的水平。这表明长期制约 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散乱差的状况正在得 到逐步的改善,产业集中度正在快速提 高,龙头企业群渐次形成,大者恒大、强者愈强已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马挺贵.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建筑装 饰材料世界,2008(1):10-132、骆永平.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面临的 “PE ST”.广东科技,2007(9):165-1663、罗李胜.中国装饰行业现状:增长平稳,竞争空前.中国经济周刊,2006(2):46-47
【作者简介】
孙闽(1985-),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硕 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吴毓婷(1984-),女,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第五篇: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及其应对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及其应对
万宝瑞
《 人民日报 》(2014年03月13日07 版)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并积极应对,对于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业发展主要趋势
农民阶层分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初步形成。农民阶层分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现,表明农村劳动力正在重新布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第一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占比逐渐下降。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农民阶层分化:一部分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镇;一部分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保持农户家庭经营模式,或者由传统农民转变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或专业合作社成员;一部分农民成为兼业化农民,农闲时进城打工,农忙时回村务农;还有一部分农民转变为农资供应商、乡镇企业主、农业经纪人或农机作业服务者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我国有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达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8.9万家,县级以上示范社达10万多家,实有成员达5300多万户;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超过30万个,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800多元;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国公益性监管服务机构15.2万
个,经营性专业服务组织超过100万个。这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具备一定的现代经营能力和资金实力,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生力军,引领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农地流转规模化加快,农业生产“非粮化”明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农地流转加快,促进规模经营发展。近几年,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流转面积达3.1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3.9%,是2008年底的2.9倍。流入方仍以农户为主,但向合作社、企业集中流转趋向明显。流入农户的土地面积占流转总面积的62%,流入合作社和企业的面积占近30%。截至2012年底,经营土地面积10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有270多万户,农业合作社30多万家。
“非粮化”日趋明显。近年来,土地租金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提升,种粮效益比较低。尽管国家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但生产粮食的经济效益远不如种植非粮作物。因此,相当多新型经营主体选择了种植效益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如蔬菜、果类等。截至2012年底,土地总流转面积为2.78亿亩,流转后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面积为1.56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的56%,低于全国约68%的平均水平。
粮食生产“十连增”,但保障粮食安全难度加大。2003年到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17124万吨,实现了粮食生产“十连增”,增幅达39.8%。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净进口量逐年攀升,2012年粮食净进口超过7000万吨,创历史新高。保障粮食安全难度加大。粮食继续增产难度较大。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极端灾害天气频发,病虫害严重侵袭,短期内突破性的增产科技成果不多,粮食在高基数上继续增产难度较大。
粮食消费量快速增长。我国粮食消费总量持续上升,增产幅度赶不上消费增长的速度,粮食自给率逐年下降。粮食消费持续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人口增加导致粮食需求刚性上
升;二是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转移到城镇,由粮食生产者变为粮食消费者,消费结构也随之改变,即口粮消费减少、肉蛋奶消费增加。
工业用粮不断增长。我国工业用粮占粮食消费总量的比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3年,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工业用粮为4719万吨。到2011年,谷物工业用粮已达8050万吨,增长70.6%。
农民增收“十连快”,但农业生产收益下降。近10年来,我国农民收入以两位数幅度增长,其中非农收入增长幅度占比较大。由于生产成本逐年攀升,农业生产收益率出现下降趋势。
农民收入增长“十连快”,主要来源于非农收入。从2003年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622元增长到7917元,年均增长率达13.07%。其中,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由1541元增长到3535元,年均增长9.66%;工资性收入由918元增长到3447元,年均增长15.8%。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由2004年的35%上升到2012年的43.5%。非农收入逐渐成为农民家庭增收的主要来源。
农业生产收益下降,生产成本快速攀升。我国农业已进入生产高成本时代,粮食、大豆、油料、棉花、糖料、蔬菜等农产品每亩投入量的增加快于同期每亩产出量的增加,收益率明显下降。在农产品生产投入增量中,直接生产成本上升是推动农业生产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机械作业、排灌、土地租金、劳动力等成本,占总成本80%以上。
高风险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农业高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价格机制不健全,农民几乎没有市场定价权,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不稳定;二是近年来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给农户造成了直接损失;三是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和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千家万户的经营风险集中到他们身上,并随之放大。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但耕地质量恶化。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跃升,农业资源过度消耗,耕地质量趋于恶化。
耕地质量退化严重。我国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存在“一高一低”的弊端。“一高”,是施用量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和消费国,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10,每年施用的化肥总量却占世界的1/3,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投放量是美国的1.7倍。“一低”,是有效利用率低。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8.3%、28.2%和26.1%,远低于国际水平。由于过量施用化肥、缺施有机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土层厚度下降。
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加剧。我国耕地污染退化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在华南、华东、东南等矿区和工业发达地区,土壤受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的污染日趋严重。土壤污染直接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农业发展转型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掌握集中连片的土地、大型农机具、资金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具有经营头脑和市场意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引领者。各地应因地制宜,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先,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力度,包括传授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产加销经营思想和市场理念。其次,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服务。第三,给予财政支持,允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部分财政项目,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和先进农业科技项目等,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财政补助力度。第四,给予金融支持,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贷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过去十几年的农业发展实践看,农业收益增加80%以上是靠提高价格。应继续加大农业补贴,扩大品种覆盖,提高补贴标准。同时,逐步提高重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完善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力争主产区财力水平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提高单产是今后粮食发展的主要途
径。按世界粮农组织排序,2011年我国谷物单产水平位居世界第二十二位,依靠农业科技支持,粮食增产还有很大潜力。具体可考虑以下三方面:一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我国12亿亩粮田中,中低产田面积占2/3。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是未来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方向。二是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我国旱作耕地近10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一半以上。发展旱作农业是充分发挥旱区资源优势、发掘粮食增产潜力的重要途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三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粮食增产。主要是发展良种繁育、粮食耕作栽培、土壤改良、平衡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对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制定修复计划。应尽快组织相关部委,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为依据,根据污染区域、污染物类别以及污染程度制定修复计划。其次,突出重点,研究修复技术体系。建议由农业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组织全国范围的优势科研单位联合攻关,研究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应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把粮食主产区的土壤污染修复列为重点工作。再次,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政策和法规。参照德、英等国污染控制和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防止土壤污染情况恶化,把治理土壤污染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作者为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