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时间:2019-05-15 02:1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第一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A.组织教学能力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和组织学生能力D.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2.学生的说谎、偷窃、欺骗等属于()。A.情绪冲动B.性格障碍 C.情绪适应困难D.行为障碍

3.问题解决的系列搜索策略也称()。A.启发式B.搜索式C.算法式D.排列式 4.奥苏伯尔提出的三个主要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A.结构性、可操作性和可辨别性 B.稳定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5.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教育与遗传B.遗传与环境 C.社会与遗传D.教育与环境

6.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那么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7.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

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

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8.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

A.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

B.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

C.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

D.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等 9.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10.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不同之处在于()。

A.教育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内在关联,而儿童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B.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内在关联,而儿童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C.教育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D.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11.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是属于()。

A.能力的量的差异B.能力的质的差异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12.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B.认知建构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认知识结构理论 13.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是()。A.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 B.知识理解的策略和知识记忆的策略C.通用策略和专用策略D.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14.观察法的不足是()。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 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C.作出精确的判断相当不易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

15.根据动机影响范围的大小可以把动机分为()。

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C.意识到的动机和没有意识到的动机D.广泛性动机和狭隘性动机

16.在问题教学的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激起以下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A.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B.对有关的知识保持相当的注意、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C.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D.回忆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认知策略、提出必要的假设

17.对于体育活动和社会公益劳动而言,随着年级的增高()。

A.社会阻抑作用和社会助长作用并没有明显的变化B.社会阻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不明显C.社会助长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D.社会阻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18.实验法的一般程序是()。

A.设计方案,设计等组,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B.设计方案,设计等组,进行初测,进行复测,对比分析C.进行初试,选择与设计等组,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D.进行初试,设计方案,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 19.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A.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发展 B.从主观责任到客观责任发展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 20.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一般应包括()。A.提出问题、判明问题性质、选择算法、找寻条件B.提问、识别、探索、解决C.判明问题性质、选择算法、找寻条件D.提出问题、选择算法、找寻条件

21.道德观念即()A.道德准则B道德观点C.道德判断D.道德认识

22.信息加工论认为,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变问题状态的算子构成了()。A.算子系列B.问题空间 C.问题解决D.问题情境

23.关于迁移的经验泛化说是由心理学家()。

A.桑代克提出 B.武德沃斯提出C.贾德提出D.詹姆士提出

24.心理学上把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称作为()。A.气质B.性格C.个性 D.个性心理特征

25.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A.知识的应用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B.知识的应用就是知识的迁C.知识的应用是抽象知识的具体化过程D.知识的应用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26.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A.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B.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C.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D.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27.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四次复习的时间应该安排在()。A.一星期后 B.半个月C.半年后 D.一个月后

28.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A.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B.生活概念和科学概念C.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D.高级概念和低级概念 29.教师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可能出现的过当表现是()。

A.教师出现家长制作风B教师过分地溺爱学生C.教师过分地迁就学生D.教师对学生过分地严厉 30.服从可以分为()。

A.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和对权威个人的服从B.对群体意志的服从和对权威个人的服从C.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和对群体意志的服从D.对群体纪律的服从和对权威个人的服从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31.理解学习策略的定义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A.学习策略主要表现为一种活动方式B.学习策略是符合规律的活动方式C.学习策略是一种技能D.学习策略是一种能力E.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而形成的 32.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因素有()。A.教师B社会C.学生D.环境E.家庭

33.小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是()。A.直观—操作性B.动作—形象性C.指导—模仿性D.讲授—发现性E.基础—再现性

34.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包含以下几种成分()。A.目的B.个体已有的知识C.障碍D.假设E.方法

35.下面罗列的各种模式中哪些是属于概念同化的模式?()A.并列性同化B.类属性同化C.总括性同化D.并列结合性同化E.结合性同化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36.简述师生间人际关系的特点。37.请说明男女性在智力成分上的差异。38.班级群体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9.什么是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迁移可以分成哪几种? 40.请分析规则接受学习的特点。41.请阐述认知同化理论。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42.请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43.请举例说明PQ4R阅读法。

44.请联系教学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 B.霍尔 C.桑代克 D.加涅

2.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对结果作数量分析并可反复验证()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法 D.问卷法

3.在学科性质方面,教育心理学属于()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应用科学 D.交叉科学

4.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来进行的学习属于典型的()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

5.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并能适时调节学习进程的学生具备了较高水平的()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6.从学习动机的来源上,可以把学习动机划分为()A.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B.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C.主导动机与辅助动机 D.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 7.下列活动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A.阅读 B.驾驶 C.运算 D.写作

8.某生学习英语字母“b”时,总是发出汉语拼音的“b”的音,这种心理现象是()A.功能固着 B.反应定势 C.纵向迁移 D.特殊迁移 9.小学生常用的组织策略有()A.抄写与过度学习B.群集与形象联想 C.形象联想与谐音法 D.群集与概括

10.使用复述与复习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A.理解信息 B.应用信息 C.转换信息 D.保持信息

11.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新奇的观念和联想能顺利出现,并作出快速的取舍,这表明其思维具有()A.流畅性 B.灵活性 C.新颖性 D.独创性

12.试误说揭示问题解决过程是()A.建立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的正确联结

B.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问题从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C.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 D.通过有目的的某些尝试,在豁然之后得到解决

13.个体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A.个性 B.态度 C.品德 D.意向

14.学生中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多半原因在于()A.道德情感不深 B.道德认识不足

C.道德意志力不够 D.缺乏合理的行为技能 15.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A.班主任 B.目标和规范 C.学生人数 D.班干部

16.一般能力即平常所讲的智力,其核心是()A.记忆力 B.注意力 C.想像力 D.抽象思维能力

17.场独立与场依存概念的提出者是()A.卡特尔 B.威特金 C.吉尔福特 D.列维托夫

18.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学习兴趣 B.缺乏学习动机 C.智力低下 D.缺少某些学习技能

1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此时的心理冲突为()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20.以下哪种角色是教师职业最显著的标志()A.“家长代理人”角色 B.“学生楷模”角色 C.“知识传播者”角色 D.“严格管理者”角色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最近发展区 22.先行组织者 23.元认知 24.气质

25.挫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认知建构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27.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28.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如何?

29.皮亚杰将儿童道德性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30.竞争与合作对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有哪些影响?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任选其中2题作答。3题都答者,只计前2题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31.针对某个小学班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机的状况,请你为有关教师制定一个正常教学条件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案。32.论述小学生概念学习的影响因素。

33.结合教育实际谈谈如何对待与处理师生冲突。实际阐述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两学考试)试题之二(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1分,共20分)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A.1~2 B.20~40 C.60~70 D.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了。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

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A否认B文饰C投射D幻想

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注意的功能有()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 2.知觉的特性包括()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

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标准化 E.知名度 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A.潜在才能 B.能力倾向 C.性别倾向 D.性别态度 E.成就 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

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A.情境性 B.激动性C.暂时性 D.表浅性E.外显性

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 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 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A.横断研究法 B.封闭式研究法 C.纵向研究法 D.开放式研究法 E.群体序列研究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心理学2.意识3.社会知觉4.思维5.流体智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 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4.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五、论述题:1.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2.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一、单

1B2C3A4D5A6B7.B8C9.C10C11B12B13B14B15A16B17B18B19B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BD 2.ABCE 3.ABCD 4.BCD 5.AB6.BCD 7.ABCDE 8.ABCDE 9.ACD 10.ACE

011121314-

第二篇:教育学、心理学试卷

一、填空题(20分,每格1分)

1.品德是个人依据___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___心理特征和倾向。

5.惩罚应少用、慎用,当确实需要运用惩罚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___;(2)___;

(3)___。

4.小学儿童在选择朋友的过程中,普遍具有___和___两大特点。

6.个性是一个系统,包括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结构和__________结构。

11.小学儿童认知需要的发展表现为二个特点,其一是________,其二是_______。

18.个性差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1.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

4.在交往活动中,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普遍具有___特征,而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则通常有着___的特点。

10.小学生的评价受__的态度和评价调节;____的态度和评价对儿童自我评价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11.在家里被娇生惯养、处境优越的孩子通常自我评价_;而在家庭缺乏地位、不被重视的孩子则自我评价一般_。

4.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时必须具备的普遍的、共同的能力被称之为___能力,它又叫做____。

18创造力的三个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19.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光有情感上的体验还不够,必须经过__以形成__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1)___;(2)____;(3)_____;(4)_____。

9.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即______、______的良好配合、_____的训练。

11.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具有的_______的、_______的、______的心理特征。我们在学习时,不要把年龄特征与____简单对应。

2.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是:从_______;从_______;由_________。

4.班集体中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心理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近代以来,随着课程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渐渐形成了课程的一般结构,即____、_____、______。

5.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____实现的。

6.小学阶段,教学的任务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1)____、2)______、3)______。

12.一般来说,教学工作的实施,由_、__、__、__几个环节构成,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小学工作具体实施最常见、最普遍的过程。

13.教师劳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____,面向___,面向_____。”

6.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

1.个性

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小学儿童逐步养成一些道德行为习惯的年龄阶段是()。

A 低年级 B 中年级 C 高年级

5.在实施品德教育时,应考虑年龄特点选择教育的起端,年幼学生可选择(),年长学生可选择()。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动机 D 道德行为训练或激发道德情感

8.据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在(),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在()。

A 10~13 岁 B 13~15 岁 C 15~18 岁 D 18~22岁

12.形成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外,还有()。A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B思维迟钝 C不良的行为习惯 D情绪易变

3.班级人际关系包括()。

A 师生关系 B 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C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

A 弗洛伊德 B 马斯洛 C 韦克思勒 D 吉尔福特

1.技能体现一种经验,是个人在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行为方式。

A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习惯化了的熟练的 B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后突然出现的熟练的C 经过知识积累而形成的 D 自然形成的2.智力的核心是()能力。

A想象 B 记忆 C 观察 D 思维推理

6.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

A 13% B 3% C 0.3% D 1%

10.勇敢、勤劳和朴素特征,主要属于()。

A 理智 B 气质 C 性格 D 情绪

1.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特征是()。

A 稳定性 B 可变性 C 稳定性与可变性

2.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教育因素

14.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同伴关系发展的高级形式是

A 同伴 B 同伴团体 C 集体 D 友谊

22.某学生,易冲动,待人热情,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对学习内容理解快,但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他的神经系统类型属于

A 兴奋型 B 活泼型 C 安静型 D 弱型

1.规定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是:___。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课程计划

6.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

A.少先队活动B.教学活动C.课外活动D.后勤工作

7.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

A.分层教学B.小组合作教学C.班级授课制D.个别教学

9.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中用得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____。

A.谈话法B.讨论法C.练习法D.讲授法

12.“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是___

____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8.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培根 D 昆体良

10.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三、三、判断题(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ˇ ”,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判断

4.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

2.小学儿童择友标准中最显著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

1.小学生的需要发展是单一的,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

2.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

5.小学儿童入学的头几年,对于成就需要的发展尤为重要。()

7.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政治志向上。()

3.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的,智力是平常的。()

6.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各有积极的消极的方面。()

2.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需要要是最积极的因素。()

3.遗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4.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时间指标,这是心理发展的原因。()

5.在社会生活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条件,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26.小学儿童行为规范训练还应适合其年龄特征,高年级应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格和爱国意识的教育。()

31.对自我评价过高,有着盲目优越感的儿童,才用个别说教的方法常常容易奏效。()

6.小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8.小学阶段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才符合这一原则的要求。()

10.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和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中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4.在小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要尽可能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越多越好。()

5.就目前我国的各方面情况而言,我们只能改进班级上课制,而不能废弃它。()

4.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就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发展。()

5.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早教育就早发展、早成熟。()

四、讨论

1.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如何培养孩子获得良好性格?

1.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八、实例分析(第45小题6分,第46小题5分,共11分)

46.东汉名将马援,小时候并不怎么样。有一次,他见到同学朱勃,朱勃年方十二,能口诵《诗》、《书》,举止娴雅,学识渊博,马援见了很惭愧,他哥安慰说:“朱勃是小器,早成;你是晚器,晚成。”马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努力,更加刻苦,后来很有作为。这说明了什么,对教师的启示是什么?

2.二年级学生李民,学习成绩一般,平时身上较脏且时有臭昧,同学们不愿与他交往。请问如何调整这个处境不利儿童在集体中的地位?

五、教育实践应用题

某班上语文课,课文内容是讲沙漠中的骆驼。当教师讲到“骆驼的嗅觉很灵敏,几十里外的水源,它都能嗅到„„”时,小颜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骆驼怎么能‘嗅到’呢?”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

如果是你执教,你会怎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呢?请按照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谈谈你的做法。

第三篇:教育心理学试卷~~

教育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10分)

1.我国的____A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

A.《学记》

B.《中庸》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论语》

2.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______B______。

A.学科课程论 B.实质教育论 C.活动课程论 D.现代课程论 3.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_A____。

A.1951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2年

4.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____B____。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5.在教学中,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贯彻____A____原则的要求。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性 D.巩固性 6.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教学法是_____B______。

A.快乐教学法

B.“掌握学习”教学法 C.“纲要信号教学法” D.导学式教学法 7.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家是____C____。

A.皮亚杰

B.赞科夫

C.维果茨基

D.苏霍姆林斯基

8.下列关于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表述错误的是____B____。

A.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有重要影响

B.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C.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D.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9.“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____A____。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洛克

10.国家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政策和总方向指的是____A____。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c)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B)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D)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D)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D)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B)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D)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D)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B)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B)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D)A.斯巴达 B.埃及 C.希腊 D.雅典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C)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D)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C)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C)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D)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D)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D)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A)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A)

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B)

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D)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

21、“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

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A)

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A)

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3

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B)

26、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 B.教育学C.教育论 D.德育论(C)27、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卢梭 D.裴斯泰洛齐(A)

2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C)

29、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D)30、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A)

3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

3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夸美纽斯C.康德 D.赫尔巴特(D)

33、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D)

3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B)

3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C)

36、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D)

37、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B)38、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A)

39、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B)40、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C)41、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B)

42、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2.1)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C)

43、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D)4

44、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 D皮亚杰(C)

45、“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A 1948年 B 1952年 C 1958年 D 1960年(D)

46、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B)

47、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C)

48、人的身心发展具有(3.1)

A 系统性 B 能动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B)

4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C)50、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弗洛伊德 B 威尔逊 C 格塞尔 D 皮亚杰(C)

51、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D)

52、提出“白板说”的是

A 华生 B 洛克 C 卢梭 D格塞尔(B)

53、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D)

54、“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均衡性 D 差异性(B)

55、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D)

56、“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A)

57、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 成熟 B 遗传素质 C 环境 D 教育(B)

58、“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B)

59、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C)60、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C)6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4.1)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B)6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A)6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D)6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C)6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D)5

6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A)6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D)6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D)69、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5.1)

A 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D)70、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 实践的属性

B 社会的属性 C 自然的属性

D 现实的属性(C)71、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 动力

B 动机 C 条件

D基础(A)72、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 认识

B 设计 C 设想

D 安排(D)73、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B)74、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C)75、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 正常的保护

B 热心的保护 C 一般的保护

D 特别的保护(D)76、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C 隐私权决定的 D 名誉权决定的(B)77、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

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C)7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系统化

B 多样化 C 复杂化 D 专门化(B)79、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学科专业素养 B 教育专业素养 C 品德专业素养 D 职业道德素养(A)80、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 管理能力

B 控制能力 C 教育能力

D 研究能力(C)8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 必然要求

B 必然结果 C 心理前提

D 必要保证(D)8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 条件

B 任务 C 途径

D 结果(A)83、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 自由发展

B 自主发展 C 自愿发展

D 自动发展(B)84、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 权利 B 威严 C 权威 D 人格力量(D)8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6.1)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C)86、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D)8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B)88、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A)8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D)90、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B)9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地方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A)92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A学校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D)9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

B工具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B)9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A)95、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C)9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C)97、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98、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D)99、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B)100、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C)101、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D)102、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D)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103、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7.1)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C)104、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B)105、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C)

106、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A)107、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D)108、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B)109、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C)

110、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D)111、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B)112、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D)

113、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目的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C)

114、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A)115、“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D)116、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B)117、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8.1)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B)118、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A)119、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C)12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 效度(D)

121、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A)

122、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C)123、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B)124、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D)12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 1856年 B 1860年 C 1862年 D 1866年(C)

126、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9.1)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D)127、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C)

128、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A)129、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C)

130、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知 B情 C意 D行(A)131、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D)132、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B)

133、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C)134、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D)135、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A)136、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C)137、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C)138、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A)139、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B)140、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D)14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10.1)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D)14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A)14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C)14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A)

14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C)

146、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D)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

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B)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A)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D)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C)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A)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B)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B)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D)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像力

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A)A.从众

B.依从 C.服从

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C)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C)

A.系统脱敏法

B.支持疗法

C.宣泄疗法

D.认知作业法

20.心理学家冯特于_____B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1869年 B.1879年 C.1889年 D.1899年

21.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D_____。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2._____B______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A.感知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23.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1分钟以内,而且信息容量相当有限,这是____C_______。A.感觉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24.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是_____D______。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 C.抽象与概括 D.具体化

25.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教师在提供感性材料时,变换其非本质特征而保持其本质特征,这种方式是_____A______。

A.变式 B.定势 C.下定义 D.联想

2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态是_____A______。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27.通过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一个8岁的儿童测得的心理年龄为10岁,他的智商为_____A______。

A.12

5B.135 C.80 D.100 28.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时,动机水平和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成_____D______。A.正比 B.反比

C.正U型曲线 D.倒 U型曲线

29.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直接决定活动完成的心理特征是____A_______。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D)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5、根据皮亚杰理论符号功能的大发展发生在(B)被皮亚杰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发生在(A)个体的思维从动作向运算的转变发生在(C)个体的思维已经采用命题形式发生在(D)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6、()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7、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8、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9、一旦抚育者离开,儿童就会表现出类似哭闹行为,称为(D)A.“同步性交往(儿童与抚育者之间交互发生影响的·行为)B.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C.陌生人焦虑(遇见陌生人,婴儿就会哭闹或者畏缩于母亲身上的现象)D.分离焦虑

10、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C)A.自我评价

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C.自我定义。

D.自我同一性(个体对“我”是谁,是干什么的,“我”的期望、信仰和价值观是什么的一致和内化的认识)

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那六个层次(D)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B)

A.布卢姆、B.加涅、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3、奥斯本提出了(D)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D.头脑风暴法

4、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5、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B)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 D.认知策略

6、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7、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8、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9、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B)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10、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1、人工智能是属于(D)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D.机器学习

2、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C)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3、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A.桑代克 B.斯金钠 C.加涅 D.金布尔

4、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5、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C)

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6、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

A.奥苏贝尔 B.加涅 C.布鲁纳 D.塞伦

7、提出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

A.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托尔曼

8、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

A.效果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准备律

9、根据强化物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A)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10、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11、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1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13、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14、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15、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D)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1、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信仰、态度和行为的过程,称为(A)A政治社会化 B.民族社会化(个体形成本民族大多数人所共同具有的社会特性)

C.法律社会化(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观念和遵守法律行为的过程)D.道德社会化(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与之相符合的行为的过程)

E.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根据社会对男女基于不同性别所产生的不同角色要求和期望而形成的相适应的行为过程)

2、学校教育 入职培训属于(B)A.早期社会化(儿童掌握语言)B.预期社会化(学校教育、入职培训)

C.发展社会化(职业教育、成人教育)D.反向社会化(青年人较老年人电脑、开车)

E.再社会化(罪犯改造、精神病人入院治疗)

3、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A.归因

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C.自我认知(主我读客我的认知与评价)

D.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映倾向)

4、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5、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

A.能力 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6、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那种因素的作用(A)

A.熟悉性临近性 B.形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7、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B)

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

8、浪漫的爱的组成是(A)

A.亲近和激情 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

C.激情和承诺 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

9、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

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C.暗示

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式)

10、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

A.服从 B.从众 C.模仿 D.暗示

11、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

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1.对于心理健康的非病状态的表示以下哪个不正确(A)

A.非病状态是心理健康标准的底线 B.非病状态是心理健康的一个较为主观的标准 C.非病状态是指一个人心理的正常状态 D.非病状态是指一个人适应良好的状态 2.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哪一层面的标准而来(C)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3.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C)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 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 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

4、关于外展训练的表述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A.外展训练又称户外拓展训练

B.外展训练最早是用来训练士兵的求生能力的

C.外展训练需要利用特别设计的器材,往往难度很大 D.外展训练需要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来带领实施

5、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C)A.学习动力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厌学 B.要让学生掌握上课记笔记的学习技巧,养成上课记笔记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令人信服地让学生了解记笔记的作用、具体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笔记

C.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学习方法是相同,所以应该从小学起就全面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成绩好的同学也会有厌学情绪

6、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C)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7、关于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B)A.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事先预防比事后补救效果好 B.人际关系问题一般是学生相对较少关心的问题

C.教师应该以客观、公正、理性、平等、睿智、成熟和坦诚的态度和形象来面对学生,处理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D.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寝室关系等问题

8、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哪种标准来划分的(B)A.问题的内容 B.内在心理根源 C.特定发展时期和阶段 D.问题的性质

9、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10、关于危机定义的表述,以下错误的是(C)

A.危机是一段时间的解体和混乱,在此期间可能有过多次失败的解决问题的尝试。B.危机是生活目标的阻碍所导致的,人们相信常规的选择和行为无法克服这种阻碍。C.危机状态指的是人们遭受重要生活目标的挫折,或其生活周期和应付刺激的方法受到严重的破坏的状态,危机状态即是破坏本身

D.危机之所以是危机,是因为个体知道自己无法对某种境遇作出反应。

11、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B)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12、在危机干预时,在当事人认同和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现实可行的用于摆脱困境的短期计 划,是为了(A)A.帮助当事人看到摆脱困境的可能性 B.迫使当事人行动以改善自己的境遇 C.让当事人通过制定计划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D.让当事人作出放弃自杀的承诺

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6.1)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17

2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 A] 2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 A] 2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 [ A] 24.短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土2个组块 [ D] 25.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 C] 26.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 A] 27.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A] 2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

29.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威廉·冯特[ B] 3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7.1)A.操作技能 B.技巧C.操作能力 D.能力 [A ] 3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C.智力 D.思维程序 [A ] 3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8.1)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A] 33.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B] 3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C ] 3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D] 3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B] 3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9.1)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A] 3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D] 39.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C] 40.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10.1)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D] 18

4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D] 42.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D] 4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D] 4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 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A] 45.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B] 46.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 [A] 47.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B] 48.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11.1)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A] 49.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A] 50.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B] 5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D] 52.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C] 53.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

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也属于心理障碍 [C] 54.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12.1)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C] 55.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B] 56.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 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D] 57.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 [B] 58.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D] 59.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 [A] 19

60.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B] 61.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A] 6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C] 63.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A] 64.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C] 65.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 [A] 66.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13.1)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B] 67.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 [D] 68.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C] 69.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A] 70.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D] 71.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A] 72.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A] 73.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集体凝聚 [B] 74.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是权威意见 B.将有助于他 C.旁观者的意见 D.是客观的意见 [A] 75.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 C.互相帮助 D.遵守纪律 [A] 76.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B.和口头的规范

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A] 77.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A]

78.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B] 79.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A.行动对抗 B.不团结、不信任 C.拉帮结伙 D.互相为难 [A] 80.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A.主要因素 B.辅助因素

C.外部互动因素 D.环境因素 [A] 81.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C] 82.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C.文字符号系统 D.情感感染 [B] 8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B] 84.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D] 85.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 A.人际关系 B.对立统一关系

C.心理互动过程 D.人与人的矛盾 [A] 86.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A.必要条件 B.辅助条件

C.重要表现 D.主要过程 [A] 87.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进团结协作 [A] 88.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C.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D.真正目的 [C] 89.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监控与管理 B.准则与控制

C.限制性影响 D.限制与规范 [B] 90.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B]

91.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B] 9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D] 93.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A.教室的布置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习方式 D.学生座位的分配 [D] 94.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的实施 D.教学方法的选择 [A] 95.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违法的

C.也是不必要的 D.是必要的 [D] 96.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D] 97.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

C.过度学习 D.疲劳和厌烦 [D] 98.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D] 99.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

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B.没有问题行为 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 D.也有问题行为[D] 100.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B] 101.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14.1)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D] 102.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 C.某种题型 D.多种题型 [A] 103.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 A.基本过程 B.全部过程

C.主要过程 D.系统程序 [D] 104.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 C.标准规则 D.系统程序[D] 22

105.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B] A.教师随堂评价 B.教师自编测验 C.随常考试 D.课堂提问测验

106.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

学业[A] 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的测验 C.结构的测验 D.智力发展的测验 107.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C] A.比较密切 B.缺乏学业效度 C.很不协调 D.基本协调

108.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C]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a)年。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2.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A.冯特

B.詹姆斯

C.华生 D.魏太默

3.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b)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4.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b)意识状态。

A.可控制的 B.自动化的 C.白日梦状态

D.不自觉的 5.有的人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影响睡眠,这属于(b)失眠。

A.假性

B.情景性

C.失律性

D.功能性 6.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c)

A.视知觉

B.听知觉

C.视、听知觉

D.视、感知觉 7.绝对感觉阈限是指(c)

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

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

C.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D.差异觉察能力 8.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a)毫微米。

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 9.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b)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0.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c)秒钟。

A.5

B.20—30

C.60

D.120 11.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d)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12.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b)

A.较低智力

B.中等智力

C.较高智力

D.非凡智力 13.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是(c)

A.动机

B.诱因

C.需要

D.目标

14.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a)

A.行为参照

B.省力

C.服从

D.强迫

15.脾气急躁、行为勇敢有力的人属于(a)气质。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6.助人为乐、廉洁奉公,反映性格的(c)特征。

A.理智

B.情绪

C.意志

D.态度 17.美感属于(a)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都不是

18.人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面的特征属于(b)特征。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19.狼孩现象主要是由(b)因素造成的。

A.先天

B.后天

C.遗传

D.狼奶 20.青年期一般指(b)岁。

A.6—12

B.12—18

C.6—18

D.10—20 24

第四篇: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口诀(一)

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

(一)二十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口诀】全民多现身

①教育的终身化。②教育的全民化。③教育的民主化。④教育的多元化。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具体体现在:【口诀】两权一目的(两圈一亩地)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体现在:

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3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顺序性人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教学上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

②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身心发展不同的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任务。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有针对性。

③不平衡性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是不均衡的,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适时而教,抓住关键期。

④互补性个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因此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⑤个别差异性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具有不同的特点,从个体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性,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4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表现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口诀】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5 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口诀】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①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③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④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口诀】社会和个人两方面

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③人们的教育思想

④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7 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口诀】概念+结构+作用。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的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口诀】双基+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①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②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③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④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9 教学过程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口诀】建(间接性)交(交往性)育人。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

①认识的间接性②认识的交往性③认识的教育性④有领导的认识 11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口诀】明确内容;方法合理;语言热烈;板书从容

①目的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 ④结构合理 ⑤语言艺术⑥气氛热烈⑦板书有序⑧态度从容 12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口诀】主(主动性)抓(抓重点)情境(设置情境),培方法(培养思维方法)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③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1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口诀】小联(联系实际)在乡(乡土教材)下训练运(运用知识)输技能(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4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口诀】依学生,依目标,依内容,依媒体,依自身。

①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②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③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④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⑤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15班级授课制优缺点【口诀】大养人,教主导,学集体;限独立,少动手,难个别,缺灵活 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缺点: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作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第五篇:2009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2009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 育 心 理 学(中 学)

试 题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1、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 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A、动物 B、人类 C、学生 D、儿童

2、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时,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下列哪些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A、认识定义的符号 B、熟练的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 D、背诵定义

4、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维果茨基 D、埃里克森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勤奋感 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感

6、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下列哪类自我意识()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7、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

A、杯弓蛇影 B、蜜蜂采蜜 C、望梅上渴 D、近墨者黑

9、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A、言语信息学习B、动作技能学习C、智慧技能学习D、认知策略学习

10、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后,掌握了“四边形”概念。这种学习是()

A、连锁学习B、概念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学习

11、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而发的学习动机,属于()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问接的、远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12、“闻一知十”属学习中的 现象()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创造性

13、创造思维的核心是()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4、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班图柆

15、“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下列哪种社会心理效应的表现()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群体激化 D、从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

16、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法有、自然实验研究。

17、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教学认咶能力、教学 和教学监控能力三方面。

18、在个体心理的发展阶段中,初中阶段正好处在少年期,高中阶段正好处在 期。

19、在影响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中,随年龄增加,的影响越来越强。2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为 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21、条件学习有经典条件学习和 条件学习两类。

22、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新旧知识的同化主要有三种方式,即 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3、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并还是对现实的准确表现,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具有 性。

24、班图拉将人们事先对自己是否能成功从事某种任务的估计称之为。

25、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可因学生的 而异。

26、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提出了迁移的 理论。

27、在课堂教学中,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呈现直观材料,这种直观方式属 直观。

28、根据技能的分类,“默读”主要属于 技能。

29、阅读时的“划线”策略,属于认知策略中的 策略。

30、在问题解决中常用的两种一般问题解决策略是:算法式的和 式。

31、观察学习和 学习是品德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

32、在个体品德的构成中,道德 是其品德的核心部分。

33、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及普及心理有关知识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34、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中,群体对每一成员的吸引力被称之为。

35、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一般可分为品德性问题行为和 问题行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

37、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38、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39、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4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41、简述专家型教师需具有的主要知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3、有些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专门开设了学习策略课程,但发现这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并不明显。试用“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来分析之。

2009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 育 学(中 学)

试 题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1、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一书中确定了“终身教育”思想,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A、《学会关心》B、《学会做事》C、《学会生存》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2、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

A、弦琴学校B、鸿都门学C、国子监D、航海学校

3、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

4、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B、《礼记》C、《史记》D、《左传》

5、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以下实行中央与地方合作教育制度的国家是()。

A、加拿大B、美国C、法国D、英国

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D、学生亚文化

7、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特点。

A、主体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

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

A、方向性B、可能性C、现实性D、必然性

9、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理论联系实际B、因材施教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10、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

11、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1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

1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14、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

15、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增容题栏内。

16、正规教育又称制度化教育,是近代以 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17、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 从而影响人类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8、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形式相比,学校教育具有可控制性、相对稳定性和

性等特点。

19、普通教育学有两大基本任务,分别是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和教育学的。20、1657年发表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大教学论》的学者是。21、20世纪上半叶,对世界各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与赫尔巴教育学形成对峙的教育理论,首推美国教育家杜威的 教育理论。

2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具有 性。

23、教育教学中“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24、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在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最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论和 本位论。

25、从层次来看,教育目的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

2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和具有一定的 能力。

27、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关系。

28、制约课程的关键因素包括社会、儿童和。

29、常用的课程评价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和 评价模式。

30、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5个阶段,包括:、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

3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32、教学策略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综合型和 型四种主要类型。

33、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情、意、行。

34、教师就某一思想道德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明白事理的方法叫。

35、班主任的领导风格一般可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和 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与原始社会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呈现哪些特点?

37、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38、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9、简述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40、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4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中,照明灯突然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了会换的。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 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这个案例。

43、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但这位老师的学生却说,我们也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其实有些要求一躲也就躲过了,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

请运用德育的原则,谈谈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的问题。

下载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招聘心理学教育学试卷1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http:// 江西省教师编制考试试题一、江西省教师编制考试试题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卷5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 http://www.xiexiebang.com 江西省教师编制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江西省欣瑞教师编制教育学心理学考题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5篇)

    教育学名词解释题库 1)课程目标:即通过课程希望学生发生的预期变化,具有一种教育构想和蓝图的能力。 2)课程内容:即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达成学生预期变化而组织起来的教学与学习的......

    大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经过一天的培训学习,收获很大。尤其是听了由赤峰学院的教授主讲《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老师用朴实无华却幽默风趣的语言,讲授了“何为人师、怎样为师”及......

    教育学 心理学 教育材料学习

    迁移与教学?1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3再进行教学时,具体分析所要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4再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有......

    教育学心理学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作者: 徐新琳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

    教育学 心理学

    教育学与心理学复习试题 1、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2.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一)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A.自发性活动 B.主体性活动C.生产性活动D.社会性活动 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