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与教育学

时间:2019-05-14 21:2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教育与教育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篇:一教育与教育学

1.(D)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学记》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洛克

3.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活动要以(B)为中心。A.教材 B.儿童 C.课堂 D.教师

4.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_(C)。A.夸美纽斯 B.凯洛夫 C.赫尔巴特 D.杜威

5、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C)

A、教育实体 B、学校 C、学校教育系统 D、终身教育

6、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A)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D、信息革命的出现

7、教育的多元化的特点(C)

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20世纪以后的教育 D、后工业社会教育

8、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C)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康德的《论教育》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9、《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作是(B)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激励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出自选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的。(A)A.洛克《教育漫话》 B.卢梭《爱弥儿》C.康德《论演说家的培养》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1.被公认的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是(D)。

A.《学记》 B.《雄辩术原理》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12.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13.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主张(B)。

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B.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C.教师处于顾问地位D.学生活动处于中心地位 1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5.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B)。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16.前苏联(C)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 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D.申比寥夫

17.“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构成了(A)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A.实用主义 B.经验主义C.实验主义 D.进步主义

18.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A)。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平等性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 19.教育制度的主体是(A)。

A.学校教育制度 B.教育体制 C.社会教育制度 D.业余教育制度 20.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D)。 A.中国 B.日本 C.新加坡 D.德国

21.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心理起源论者所强调的是(B)。

A.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 B.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人类语言产生后的必然要求 D.对外部自然界的恐惧

22.社会上出现专事知识传授活动的知识分子和专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场所——学校,一般地说是在(A)。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3.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B)。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4.美国教育家杜威要反对的是(B)。

A.儿童中心论的观点B.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C.活动中心论的观点D.经验中心论的观点

25、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C)。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26、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A)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八股文

27、“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D)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28、“教学相长”“及时而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D)。A、中庸B、大学C、论语D、学记

29、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A)。A、孔子B、孟子C、荀子D、朱熹

30、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A)。A、孔予B、孟子C、荀子D、朱熹

31、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B)。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32、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B)。A、夸美纽斯B、洛克C、卢梭D、赫尔巴特

33、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D)。A、中庸B、大学C、盂子D、学记

34、重视启发教学,提出“助产术”的人是(B)。A、亚里斯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昆体良

35、第一个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D)。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 D、赫尔巴特

36、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而编写《教育学》的是教育家(C)。A、夸美纽斯B、杜威C、凯洛夫D、赫尔巴特

37、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的标志是(D)。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民主主义与教育》D、《普通教育学》

38、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D)。

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读写算的教育D、军事体操教育

39.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A)A.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B.英国哲学家培根C.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D.英国哲学家洛克 40.“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把“教育”作此解释的是(A)A.许慎B.孔子C.朱熹D.韩愈

41.“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B)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2.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43.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B)。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44.教育的终身化是(C)的特点

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20世纪以后的教育 D.后工业社会教育 45.“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B)时期的教育特征。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

46、古代(D)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47、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B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4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C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49、“学不躐等”出自 C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5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51、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52、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53、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54、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C)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55、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D)

56、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B)

5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C)A.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58.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A)A.商代 B.周代 C.夏朝 D.春秋

59.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B)

A.六艺 B.八股文 C.自然科学 D.四书、五经

60.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文”。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 6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B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62.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二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A.组织教学能力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和组织学生能力D.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2.学生的说谎、偷窃、欺骗等属于()。A.情绪冲动B.性格障碍 C.情绪适应困难D.行为障碍

3.问题解决的系列搜索策略也称()。A.启发式B.搜索式C.算法式D.排列式 4.奥苏伯尔提出的三个主要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A.结构性、可操作性和可辨别性 B.稳定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5.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教育与遗传B.遗传与环境 C.社会与遗传D.教育与环境

6.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那么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7.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

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

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8.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

A.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

B.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

C.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

D.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等 9.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10.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不同之处在于()。

A.教育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内在关联,而儿童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B.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内在关联,而儿童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C.教育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D.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11.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是属于()。

A.能力的量的差异B.能力的质的差异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12.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B.认知建构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认知识结构理论 13.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是()。A.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 B.知识理解的策略和知识记忆的策略C.通用策略和专用策略D.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14.观察法的不足是()。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 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C.作出精确的判断相当不易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

15.根据动机影响范围的大小可以把动机分为()。

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C.意识到的动机和没有意识到的动机D.广泛性动机和狭隘性动机

16.在问题教学的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激起以下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A.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B.对有关的知识保持相当的注意、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C.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D.回忆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认知策略、提出必要的假设

17.对于体育活动和社会公益劳动而言,随着年级的增高()。

A.社会阻抑作用和社会助长作用并没有明显的变化B.社会阻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不明显C.社会助长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D.社会阻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18.实验法的一般程序是()。

A.设计方案,设计等组,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B.设计方案,设计等组,进行初测,进行复测,对比分析C.进行初试,选择与设计等组,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D.进行初试,设计方案,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 19.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A.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发展 B.从主观责任到客观责任发展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 20.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一般应包括()。A.提出问题、判明问题性质、选择算法、找寻条件B.提问、识别、探索、解决C.判明问题性质、选择算法、找寻条件D.提出问题、选择算法、找寻条件

21.道德观念即()A.道德准则B道德观点C.道德判断D.道德认识

22.信息加工论认为,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变问题状态的算子构成了()。A.算子系列B.问题空间 C.问题解决D.问题情境

23.关于迁移的经验泛化说是由心理学家()。

A.桑代克提出 B.武德沃斯提出C.贾德提出D.詹姆士提出

24.心理学上把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称作为()。A.气质B.性格C.个性 D.个性心理特征

25.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A.知识的应用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B.知识的应用就是知识的迁C.知识的应用是抽象知识的具体化过程D.知识的应用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26.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A.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B.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C.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D.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27.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四次复习的时间应该安排在()。A.一星期后 B.半个月C.半年后 D.一个月后

28.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A.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B.生活概念和科学概念C.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D.高级概念和低级概念 29.教师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可能出现的过当表现是()。

A.教师出现家长制作风B教师过分地溺爱学生C.教师过分地迁就学生D.教师对学生过分地严厉 30.服从可以分为()。

A.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和对权威个人的服从B.对群体意志的服从和对权威个人的服从C.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和对群体意志的服从D.对群体纪律的服从和对权威个人的服从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31.理解学习策略的定义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A.学习策略主要表现为一种活动方式B.学习策略是符合规律的活动方式C.学习策略是一种技能D.学习策略是一种能力E.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而形成的 32.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因素有()。A.教师B社会C.学生D.环境E.家庭

33.小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是()。A.直观—操作性B.动作—形象性C.指导—模仿性D.讲授—发现性E.基础—再现性

34.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包含以下几种成分()。A.目的B.个体已有的知识C.障碍D.假设E.方法

35.下面罗列的各种模式中哪些是属于概念同化的模式?()A.并列性同化B.类属性同化C.总括性同化D.并列结合性同化E.结合性同化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36.简述师生间人际关系的特点。37.请说明男女性在智力成分上的差异。38.班级群体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9.什么是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迁移可以分成哪几种? 40.请分析规则接受学习的特点。41.请阐述认知同化理论。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42.请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43.请举例说明PQ4R阅读法。

44.请联系教学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 B.霍尔 C.桑代克 D.加涅

2.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对结果作数量分析并可反复验证()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法 D.问卷法

3.在学科性质方面,教育心理学属于()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应用科学 D.交叉科学

4.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来进行的学习属于典型的()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

5.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并能适时调节学习进程的学生具备了较高水平的()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6.从学习动机的来源上,可以把学习动机划分为()A.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B.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C.主导动机与辅助动机 D.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 7.下列活动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A.阅读 B.驾驶 C.运算 D.写作

8.某生学习英语字母“b”时,总是发出汉语拼音的“b”的音,这种心理现象是()A.功能固着 B.反应定势 C.纵向迁移 D.特殊迁移 9.小学生常用的组织策略有()A.抄写与过度学习B.群集与形象联想 C.形象联想与谐音法 D.群集与概括

10.使用复述与复习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A.理解信息 B.应用信息 C.转换信息 D.保持信息

11.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新奇的观念和联想能顺利出现,并作出快速的取舍,这表明其思维具有()A.流畅性 B.灵活性 C.新颖性 D.独创性

12.试误说揭示问题解决过程是()A.建立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的正确联结

B.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问题从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C.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 D.通过有目的的某些尝试,在豁然之后得到解决

13.个体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A.个性 B.态度 C.品德 D.意向

14.学生中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多半原因在于()A.道德情感不深 B.道德认识不足

C.道德意志力不够 D.缺乏合理的行为技能 15.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A.班主任 B.目标和规范 C.学生人数 D.班干部

16.一般能力即平常所讲的智力,其核心是()A.记忆力 B.注意力 C.想像力 D.抽象思维能力

17.场独立与场依存概念的提出者是()A.卡特尔 B.威特金 C.吉尔福特 D.列维托夫

18.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学习兴趣 B.缺乏学习动机 C.智力低下 D.缺少某些学习技能

1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此时的心理冲突为()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20.以下哪种角色是教师职业最显著的标志()A.“家长代理人”角色 B.“学生楷模”角色 C.“知识传播者”角色 D.“严格管理者”角色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最近发展区 22.先行组织者 23.元认知 24.气质

25.挫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认知建构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27.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28.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如何?

29.皮亚杰将儿童道德性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30.竞争与合作对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有哪些影响?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任选其中2题作答。3题都答者,只计前2题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31.针对某个小学班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机的状况,请你为有关教师制定一个正常教学条件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案。32.论述小学生概念学习的影响因素。

33.结合教育实际谈谈如何对待与处理师生冲突。实际阐述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两学考试)试题之二(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1分,共20分)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A.1~2 B.20~40 C.60~70 D.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了。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

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A否认B文饰C投射D幻想

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注意的功能有()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 2.知觉的特性包括()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

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标准化 E.知名度 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A.潜在才能 B.能力倾向 C.性别倾向 D.性别态度 E.成就 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

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A.情境性 B.激动性C.暂时性 D.表浅性E.外显性

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 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 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A.横断研究法 B.封闭式研究法 C.纵向研究法 D.开放式研究法 E.群体序列研究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心理学2.意识3.社会知觉4.思维5.流体智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 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4.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五、论述题:1.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2.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一、单

1B2C3A4D5A6B7.B8C9.C10C11B12B13B14B15A16B17B18B19B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BD 2.ABCE 3.ABCD 4.BCD 5.AB6.BCD 7.ABCDE 8.ABCDE 9.ACD 10.ACE

011121314-

第三篇: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新增考点一:教育的基本形式

从纵向看:落后的、原始的、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

从横向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新增考点二:教育平等

教育平等是人类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类价值的基本尺度,也是衡量社会公正程度的基本标准。

其含义包括四个重点:1.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的发展;2.教育权利平等;3.教育机会均等;4.差别性对待原则

教育平等的理论:1.古代朴素(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古典自由主义(夸美纽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

3.民主主义学派(强调个人自由,教育平等)

新增考点三:三纲领和八条目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新增考点四:韩愈的师道

1.由“人非生而知之者”,肯定“学者必有师”。

2.“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传道是仁义之道,授业是儒家的六艺经传与古文,解惑是解决学“道”与“业”过程中的疑问。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4.提倡“相师”,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属性和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P11)

教育媒介是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和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是教育活动的中介。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有人认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是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它主要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构成了教育中三对最为基本的矛盾。其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二.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朱熹)

2.生物起源说(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把教育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3.心理起源说(美国的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说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3.劳动起源说(苏联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资料卡片:教育的基本形态(P13)

根据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可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四.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1.原始社会的教育 三个特征:(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普及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3)教育具有原始性。2.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产和相分离;封建社会的教育基本上也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

古代东西方教育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1)古代中国

学校萌芽:五帝时期已有名为“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是萌芽状态的学校。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一类是“序”,一类是“校”;商代有了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大学”“小学”“庠”“序”,X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它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西周“学在官府”又称为“学术官守”,并有了“国学”“乡学”之分,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当时的学校教育轻视体力劳动。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宫是养士的一个缩影,它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其特点是学术自由,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两汉时期的教育:西汉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元朔五年设立太学,是最高教育机构;东汉设立鸿都门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汉代地方官学通常称为郡国学或郡县学,其发展始于“文翁兴学”。隋唐时期科举制,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组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宋元明清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2)古代印度

四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记诵《吠陀》经,僧侣是唯一的教师。后来教育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3)古代埃及

宫廷学校和职官学校(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肩负着文化训练和业务训练的任务,农民子弟和奴隶子弟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4)古希腊教育

古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灵活,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古斯巴达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5)中世纪的西欧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学、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新的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埃拉斯莫斯、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人。3.近代社会的教育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治化 4.现代社会的教育

现代教育的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1)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相结合(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法国教育家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所谓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3)教育的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概言之,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的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

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现象(P19)

教育现象被认识和研究,便成为教育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可以构成教育问题,只有当教育现象中的某些矛盾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具有研究价值的时候,才能构成教育问题,成为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教育问题(P20)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包括教育内部诸因素、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最基本的规律有两条: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即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另一条是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即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资料卡片: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及教育科学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于方针政策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3.教育学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一)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P21)

1-6

现代教师应具备三种专业精神:敬业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其中,敬业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辅相成。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成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大学》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守仁的《传习录》韩愈的《师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

(1)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2)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3)论教育内容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中提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是孔子所主张的学习内容的四个方面。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4)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一,启发诱导(P22)朱熹:“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苏格拉底提出的“助产术”早几十年。

第二,因材施教

第三,学、思、行相结合 第四,温故知新

孟子:性善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大丈夫人格,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子:性恶论,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闻—见—知—行 墨子:兼爱非攻,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它们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堪称一大创造。人的知识来源分为三个方面:亲知、闻知、说知。必须重视说知,即依靠类推和明顾的方法来获得知识。道家: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道法自然”,主张培养“上士”或“瘾君子”;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讲究辩证法,提倡“用反”“虚静”等辩证原则。《学记》:《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在战国末期,作者乐正克,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为突出。(1)教学相长。“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尊师重道,这是《学记》提出的教师观。(3)藏息相辅。课内课外相结合相补充。“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4)豫时孙摩,四条原则:(预)预防性原则,(及)及时施教原则,(孙)循序渐进原则,(摩)学习观摩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5)启发诱导,反对死记硬背。“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6)长善救失 此外,《学记》还主张“学不蹋等”,即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P23)三大里程碑: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术和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产婆术)分为三步: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19世纪达到高潮。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政治学》,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班级授课制思想萌芽)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英国哲学家培根为地理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贡献,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培根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1623年培根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期并列。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P24)

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1)泛智教育 “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

《世界图解》(2)教育适应自然(3)班级授课制

(4)教学原则 提出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等原则 卢梭:性善论,“归于自然,远离社会”,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已到了人类手里,就全变坏了。”这是《爱弥儿》的开篇第一句。康德:《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认为自由是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必要的管束和训导是实现自由的必要保证。作为哲学家,康德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要素教育论包括德育、体育、智育等。裴斯泰洛齐虽不是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人,确实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这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白板说”,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由此提出“绅士教育论”。《教育漫话》

资料卡片:德国教育家特拉普成为德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P25)

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也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1)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两个概念“意识阈”和“统觉”,统觉就是新观念和旧观念同化和吸收的过程。(2)教育目的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

(3)教育性道德原则

在西方教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4)教学四阶段论

赫尔巴特的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后来被他的学生席勒发展为五段,即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特点。

赫尔巴特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做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杜威: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1)论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教育即社会”(2)论教育的目的 教育无目的论(3)从做中学

在经验论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从做中学”,这种探究的五个步骤即思维五步说或五步探究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杜威的教育学提出以后,西方教育学便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

(三)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主要的教育学流派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法国的比纳、美国的霍尔和桑代克,代表著作有《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纲要》。

基本观点:反对赫尔巴特(P26)2.文化教育学

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德国的狄尔泰、斯普兰格、利特。代表作和基本观点(P26)3.实用主义教育学

兴起于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批判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学(P27)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指明了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之一。(P27)5.批判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

(P27)

(四)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

1.蔡元培:毛泽东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2)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

抱定宗旨,改变校风。内容:改变学生的观念;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性趣。(3)教育独立思想

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2.黄炎培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敬业乐群”“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3.晏阳初: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 三大方式: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 4.梁漱溟

“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乡村建设的实质是中国文化改造的问题。

5.陈鹤琴

(1)“活教育”的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活教育课程

(3)活教育的教学原则(4)活教育的方法(5)活教育的步骤 6.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提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毛泽东赞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颂他为“万世师表”。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等人提出的教学理论,充实了教育学的内容,提高的教育学的科学化水平,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1)布鲁纳

《教学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倡导发现法(2)赞科夫 《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3)瓦根舍因

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2.其他学者的观点(1)皮亚杰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2)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3)苏霍姆林斯基

和谐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P30)

第四篇: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单选题练习一

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单选题练习一

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学制 答案:B

2、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A、《说文解字》 B、《礼记·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论语》 答案:C

3、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学记》 B、《论语》 C、《理想国》 D、《孟子》 答案:A

4、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反映了哪个阶段的教育思想()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现代教育制度 答案:C

5、“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等级制度()A、隋唐时期

锡林郭勒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xlgl.offcn.com/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A、首陀罗种姓 B、刹帝利 C、吠舍种姓 D、僧侣祭司 答案:D

7、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A、教育理念 B、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答案:A

8、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B

9、以下著作中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的是()A、《爱弥儿》 B、《巨人传》 C、《教育漫画》 D、《理想国》

锡林郭勒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xlgl.offcn.com/

答案:C

10、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A、智者派 B、历史学派 C、犬儒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答案:A

11、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答案:B

12、《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A、启发式教学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教学相长 答案:A

13、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答案:C

14、古希腊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的思想家是()A、苏格拉底

锡林郭勒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xlgl.offcn.com/

B、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答案:D

1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哪本著作()A、《民主主义与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画》 答案:B

16、提出“泛智教育”的著名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答案:A

1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A、白板说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三品说 答案:C

1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康德

锡林郭勒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xlgl.offcn.com/

答案:D

19、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康德 答案:A 20、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A、凯洛夫 B、马卡连柯 C、赞科夫 D、巴班斯基 答案:A

锡林郭勒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xlgl.offcn.com/

第五篇: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读书笔记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三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

三、教育的形态

(一)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

(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习教育

1.家庭教育的特点: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

局限性:内容的零散性,教育方式的随意性 2.社会教育

类型:社会举办型,学习举办型

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 3.学校教育

含义:学校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与体力的教育活动。

特点: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形式的稳定性

(三)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与近代社会教育

四、教育的本质及基本规律

(一)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和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2.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3.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4.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相对独立性,历史时代性

(二)教育的基本规律

1.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教育受经济,文化,政治等等所制约并对他们的额发展起作用。

2.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说:宗教

(二)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19世纪 法国)、桑代克(美国)、沛西能(英国)理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错误: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三)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孟禄(美国)

理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错误: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

(四)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等(苏联)理论:教育是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原始社会教育

特点:1.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谈不上严密的计划性

2.没有阶级性,教育是为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服务

3.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

4.教育手段:身教,言传

5.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6.生活教育——教育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

7.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8.教育水平低,没有专门人员,机构场所和组织形式

9.教育与原始的宗教和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古代封建社会教育 1.古代中国

古代学校的萌芽:五帝之大学:成均(董仲舒《春秋繁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庠,序,校)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

(学在官府,政教一体,官师合一)

春秋战国:私学——百家争鸣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翟及其后学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商鞅,韩非

秦朝:文化专制,教育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服务

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严禁私学,颁“挟书令”,焚书坑儒,吏师制度

汉代:对以后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教育起了规范化和定型化的作用

教育发展的条件: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帛和纸作为书写工具出现

独尊儒术

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度

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成为基本教材和科举依据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明代: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开学堂

2.古代印度

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等级制度。

3.古希腊,古罗马

古代雅典教育: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

内容丰富,教育方式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

罗马帝国灭亡后:

教会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七技:骑马、击剑、打猎,投枪、游泳、下棋、吟诗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宗教性

(三)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

(四)近代社会教育

1.国家加强了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五)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 1.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民主化一方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一)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的思想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由法国人保罗朗格朗首先提出。

(二)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全民化是指教育对象的全民化

(三)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四)教育的多元化

(五)教育手段和技术的现代化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概念及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教育本质,揭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2.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 3.教育目的问题 4.教育制度问题

5.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问题

6.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 7.学校管理问题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

这一时期的教育学著作:

《论语》、《孟子》、《老子》、《四书集注》(朱熹)、《传语录》(王守仁)、《大学》(无名氏)、《师说》(韩愈)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昆体良)

1.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孔子(儒家):(1)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有教无类

(2)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于礼

(3)基本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4)教学思想和方法:

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墨翟(墨家):(1)兼爱非攻

(2)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3)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

道家:回归自然,道法自然

学记:战国后期出现的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

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 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尤其以教学原则总结最为突出。

“建国君民,教学为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外相结合,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学不躐等”: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学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

1.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2.问答法分三步:(1)苏格拉底讽刺

(2)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与归纳,得出明确定义。(3)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思索,得出结论

柏拉图:

1.著作:《理想国》

2.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

1.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2.《政治学》

3.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二)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的关键人物和著作: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洛克——《教育漫话》 卢梭——《爱弥儿》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 斯宾塞——《教育论》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夸美纽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捷克

1)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主要观点: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法则的原则

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提出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3)卢梭——《爱弥儿》

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变坏了

(4)康德——德国: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的教育学。(5)裴斯泰洛齐——瑞士(6)洛克——英国

1)白板说:“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2)主张绅士教育 3)轻视国民教育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德国

1)1806年《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2)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3)四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4)教学理论:

 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

 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 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2)杜威——民主主义教育学

1)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2)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三)20世纪以来的教育学的发展

1.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

1)代表人物: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 2)基本观点

 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思辨的教育学

 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真正的“科学化”  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论证三个基本阶段  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征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3)

不足之处:唯科学主义

2.文化教育学——19世纪末,德国

1)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2)基本观点:

 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 教育的研究必须采用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进行

 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和唤醒,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3)

不足之处:思辨气息很浓,带有很强的哲学色彩,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

3.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

1)代表人物:杜威——《民主主义教育学》,《经验与教育》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2)

基本观点:

 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 教育使学生个体经验不断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具有其他目的  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生活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知识

 课程的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 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 教学过程应该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特发展,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3)

不足之处: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苏联

1)

代表人物: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 凯洛夫——《教育学》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1930年),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2)

基本观点:

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 教育一方面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另一反面又反作用于它们

5.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

1)

代表人物

美国:鲍尔斯

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1976)

阿普尔(《教育与权力》,1982)

法国:布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1979)2)

基本观点:

 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师是维护社会不公平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

 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

 批判教育学的目的是揭示看似自然的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积极寻

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工作的策略

 教育现象不是中立和客观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用伪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是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制度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法国

1)

代表人物: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 2)

基本观点:

 教育学研究应以教育制度为优先目标

 教育制度是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间疏离的原因 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求进行制度分析  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求要分析显性的制度也要分析隐性的制度 6.

下载一教育与教育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教育与教育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教育到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发展过程。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克伯屈。 3. 是以教育学本身作为研......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3......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一、 教育的概念 从词源学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一词,都与儿童的培养相关,如古希腊语的教育一词与教仆相关,中国甲骨文中的“教”,是......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Convertor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 (一)词源溯源 1.汉语词源溯源 (1)古代的教和育 (2)在古代典籍中,先人们常用“教”字表示“教育”的意思。 “修道之谓教”--《......

    教育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答案:一、选择题 1.D;2.B;3.B;4.A;5.A;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

    幼儿教育学一

    《幼儿教育学》作业一一、1、全面发展教育2、游戏3、体育游戏4、保育 教育 二、CAABCBCCBC 三、1、ABD2 ACD3 ABC4 ABCD5 ACD 四、对对对错对对对对错对错错对对错 错对错错......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最近一段时间,我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培训学习,特别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让我学习到了许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收获颇......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5篇范文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 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2、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