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主要论述简答题

时间:2019-05-14 18:3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主要论述简答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主要论述简答题》。

第一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主要论述简答题

1.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那些?

(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

(7)充分发挥学生组东兴

2.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

(1)教育方针比教育目的包含的内容更多。

(2)教育目的在对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上要求明确,教育方针则在“怎样教育”和“怎么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3.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1)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现正相关趋势。

(2)其基本关系表现为;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4.简述教师有哪些职业角色;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

(3)教育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管理者(4)家长代理人,父母,朋友,知己角色(5)研究者角色,学习者角色。5.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作用:

(1)指导作用(2)评价作用(3)教育作用(4)保障作用

6.怎样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相互统一。

(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动性。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促进。

(4)贯彻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1.或是学生的主体作用2.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7.试述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

(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做出社会性的规范。(2)学校教育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即使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8.运用奖惩应注意一下几点;

(1)要是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2)奖励与惩罚一定要公平公正。

(3)建立应该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9.主要的教学原则有那些?(1)循序渐进原则(2)直观性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启发性原则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0.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11.心理健康的标准。

(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和谐(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合理。

12.简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教师要了接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是学生的不同特长得到发展。

13.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想统一的评价和考试标准。(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14.简述素质教育及其内涵和意义。

(1)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3.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15.列举分析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

(1)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能力。知识的多少与才能的高低并不等同,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不相同,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增加而自然发展起来的。

(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知活动之中。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16.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

17.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维持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着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18.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与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评定的过程。

19.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实践,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20.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维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得到更多答案。21.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综合。(4)高等教育大众化。(5)建立终身教育体系。22.教师布置作业是因遵守的要求:

(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2)考虑不同学生的需要。(3)分量适宜,难度适当。

(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选择性。(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的完成时间。(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23.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

(3)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24.简述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信息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人的体内分布着7种不同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人体内的组合形式多样。这七种智力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认知智力。25.教师职业道德: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26.试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设置合适目标,控制作业难度。(3)表达明确期望,提供及时反馈。(4)合理运用奖惩,有效运用表扬。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竞争学习。27.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励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的归因观。28.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3)学习的态度与定势。(4)学习环境的相似性。(5)认知结构的特点。(6)学习策略的水平。

29.我国新型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30.如何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级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31.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1)师范教育

(2)入职培训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3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要素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原型启发

(4)已有只是经验

(6)情绪与动机

32.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与教师,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做到:

(5)研究和了解学生。(6)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7)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8)提高教师自身素质。(9)发扬民族教育。

(10)主动与学生交流,善于与学生沟通。(11)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12)提高法治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33.分析磨难教育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1)根据青少年教育现状,应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磨难教育,培养坚强的意志力。(2)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2)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4)发挥榜样教育作用。

(5)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铸。

34.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此外还有课程理论等因素。35.简述迁移的作用:

(1)迁移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经验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3)迁移的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知道作用。36.简述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知行统一原则

(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7.试述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

(1)存在的问题:1.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到落实。2.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章。3.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4.知于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德育行为的养成。

(2)改革趋势:1.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2.确立符合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3.坚持贴近识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4.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5.坚持知行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6.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

38.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学校专业的设置。(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39.阐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内部因素:1.学生自身的需要与目标结构。2.成熟程度与年龄特点。

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生的焦虑程度。

外部因素: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2.教师的榜样作用。

39.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品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4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那些?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教师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41.简述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四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42.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1)课堂气氛是指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2)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这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3.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4.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

4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意义。

根据布鲁纳的教学观和教学原则,为了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明确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关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结构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要注意运用反馈原理,促进学生自我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44.本文节选了宋代王安石的一篇关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文章。讲述了“神童”方仲永因家长“不使学”而最终没有成才的故事。方仲永的成长经理告诉我们:遗传素质是一个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离开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教育,这种可能性就无法转变为现实的发展。方仲永由神童到“泯然众人”的经历说明,良好的先天素质是智力超常的前提,优良的环境,与精心的教育才是儿童超常发展的主要原因。45.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5)研究能力(6)学习能力

(7)观察学生的能力(8)创新能力

(9)教育教学交往能力

(1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46.简述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做好对课堂的监控(4)培养学生自律的品质。

47.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8.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素质与营养。(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3)学校教育(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49.简述师生关系的内容。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生结成授受关系。(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50.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判断。

(5)给与适当的奖励与惩罚。51.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内容。

(1)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即由一定的、几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2)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子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时间的过度阶段,这两种发展水平中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去。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现有水平,而且应适应最近发展区,积极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这一点更为重要。

5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5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激发学生奖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相结合。(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4)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54.简述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发。(2)行动研究法。(3)质的研究发。(4)叙事研究法。(5)观察法。(6)调查法。(7)实验法。

55.组织复习的有效方法。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7)掌握复习的量。

56.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1)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2)解决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57.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58.简述学习策略的特点。

(1)操作性和监控性有机统一。(2)外显性和内隐性有机统一。(3)主动性和迁移性有机统一。

59.教育在替身人类地位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2)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3)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4)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60.现代学生观的主要观点。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61.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证。62.简述有效实施课程计划的条件。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2)教师的特征。(3)学校的特点。(4)校外环境。

63.联系教学实际,谈谈符合促进学习迁移而教。

(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2)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

(3)提高学生知识的概括水平。

(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5)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7)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旧知识,引出新知识。64.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的统一。

(2)要求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要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和谐发展。(3)是因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5.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容。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66.从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练习法。(2)实验法。(3)实习作业法。(4)实践活动法。

67.操作技能训练中,组织学生联系要遵循的原则。

(1)明确训练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2)准确的师范和讲解。

(3)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并且及时进行反馈。(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68.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动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他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存在即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类型中,有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另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则不一致。(3)一致的情况: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就差(负向一致)。

(4)不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会不好(负向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学习效果也可能会好(正向不一致)。

(5)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觉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69.简述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2)建立素质教育保障机制。(3)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70.班主任的基本素质:

(1)心理素质。(2)道德素质。(3)知识素质。(4)能力素质。

71.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简述多元智利理论的核心是认真对待个别差异。

(1)从理论上来说,多元智力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样的。这一理论看到了不同学生身上存在的优势智力不同,从而支持了关注学生个别差异。

(2)从实践上来说,在教学实践中,多元智利理论提倡因材施教,并且提出了训练学生不同智能的具体方法。有效的为了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支持。

7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73.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的传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塑造自己的行为。他表现了教师的暗示对教学效果的巨大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善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7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哪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到重学生发展的转变。(2)由重教师的教到重学生的学的转变。(3)由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4)由封闭想开放的转变。

(5)由信息单一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的转变。75.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基础。(2)合理运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充分利用变式。(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76.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把学生按照一定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77.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的统一过程。

78.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务: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2)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

(3)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79.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的要素有哪些?

(1)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2)课堂的性质和特点。(3)学生的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条件、设备。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

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具体的、综合的考虑各种有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80.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第二篇: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精选第一章

二、简答题

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是什么?2.简述各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3.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4.简述赫尔巴特教学理论。

5.简述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

6.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7.简述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缺陷。8.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9.简述教育学的研究经历了哪些阶段。10.简述行动研究法的步骤。

11.简述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1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13.简述教育目的的意义。1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5.简述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16.简述学习教育学原理的实践意义。

17.简述定量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的用途和局限。18.简述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19.简述教育调查表的编制及其基本要求。

20.简述教育研究中定性分析的特点。21.简述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

22.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主要特点。

23.简述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的基本过程。2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25.简述检索文献需遵循的基本要求。

26.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局限性是什么? 27.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的目的。

28.简述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29.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教育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30.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31.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2.简述历史研究法的主要作用。

33.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34.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35.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36.简述教育的概念。

37.《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38.作为权利主体,学生享有哪些合法的权利? 39.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较,出现了哪些变化? 40.简述《学记》的教育思想。

41.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4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43.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44.简述心理发展的概念及基本特征。45.潜在课程包括哪些内容? 46.简述建立学制的依据。

47.简述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4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教师进行哪些角色创新? 49.简要评价“教育万能论”

50.如何理解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5t.简述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52.基础教育的入门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53.一名称职教师或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良好人格特征是什么? 54.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55.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56.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57.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2.【答案要点】(1)构造主义心理学。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冯特、铁钦纳。这一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还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是实验内省法,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内省法分析出意识过程的基本元素。

(2)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詹姆斯,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安吉尔等。机能主义也主张研究意识,但他们认为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可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 2 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则为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等人。行为主义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4)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由弗洛伊德建立,代表人物有荣格、阿德勒等。这一学派比较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精神分析学派还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6)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者认为,人在充分发展自我的潜力时,力争实现自我的各种需要,从而建立完善的自我,并追求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7)现代认知心理学。早期的认知心理学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而奈瑟于60年代末所写的《认知心理学》一书.被看作是认知心理学正式建立的标志。认 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是,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的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即认知过程。3.【答案要点】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他强凋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4.【答案要点】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他的教学理论主要有:(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问接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核心、权威和主导的地位。5.【答案要点】(1)专业知识素养,要求教师要具有:

①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 ②精深的学科知识,要求教师所掌握的知识达到“化”的程度; ③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2)专业能力素养,要求教师具有:

①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 ②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能力; ③精湛的语言能力;

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⑤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⑥较高的教育机智; ⑦教育科研能力。6.【答案要点】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3)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7.【答案要点】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缺陷:

(1)它未能根据前苏联当时已有很大变化的文化教育情况、教育自身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提出和解决新的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而是仍然坚持30年代形成的全部结论,使它带有浓重的滞后性和封闭性,而缺乏创造性。

(2)该书的严重不足还表现在对一系列教育、教学理论问题的处理过于绝对化和机械化,缺乏辩证法。8.【答案要点】(1)课程结构。第一,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第二,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2)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3)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4)教材开发与管理。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5)课程评价。第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第二,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第三,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6)课程管理。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9.【答案要点】

(1)古代:教育学的萌芽。(2)近代:教育学的形成。(3)现代:教育学的繁荣发展。

(4)20世纪50年代后教育走向成熟。10.【答案要点】(1)发现问题;(2)界定问题;(3)文献探讨;(4)拟订计划;(5)设立假说;(6)收集资料;(7)实施行动;(8)评价效果;(9)撰写研究报告。11. 【答案要点】当代教育学是一方面进行形式上的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密切关注教育实践的发展。学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为教 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密切的另一表现是: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他们通 过行动研究,将教育经验升华为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发

展和完善教育理论。12.【答案要点】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功能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当代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13.【答案要点】

(1)教育目的能规范教育者的行为,指导教育者按既定的目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2)教育目的能激励受教育者,强化其成就动机和学习动力,满足其身心发展方向的客观要求;

(3)客观的、切实可行的教育目的,能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4)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政权意志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14.【答案要点】(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15.【答案要点】(1)课程表的安排,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4)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5)对具体的教学单位和课的类型结构进行规划;(6)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结果,为课程实施提供反馈信息。

16.【答案要点】(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3)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4)教育原理可以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用。

17.【答案要点】(1)用途有三个方面:①数据描述;②数据推断;③数据的综合分析。

(2)局限也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统计分析手段的条件性;②统计推断的概率特征;③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导致数量分析的模糊。18.【答案要点】(1)确定调查课题;(2)选择调查对象;

(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4)制订调查计划;

(5)调查的实施;

(6)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19.【答案要点】(1)教育调查表的编制应抓好两个环节:①明确研究问题;②了解具体内容。

(2)要编制好调查表,还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①适用;②准确;③规范。20.【答案要点】(1)定性分析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质的规定性;(2)定性分析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3)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具有一定弹性;

(4)定性分析主要是对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

(5)定性分析对研究者及背景的敏感性。21.【答案要点】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是:

(1)保证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既要体现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要倮证各类学科之间的协调平衡。

(2)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基础性和多样性。这 些基本关系包括:基础课与提高课,分科课与综合课,理论知识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

(3)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精简课程,加强基础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特长;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保证 学科间的合理关系;统一性与灵活性、稳定与变革相结合。22.【答案要点】(1)教育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搜集资料的活动;(2)教育观察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

(3)教育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

(4)教育观察是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 提的;

(5)教育观察总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一类是人的感觉器官,另一类是科学的观察仪器与装置。

23.【答案要点】(1)确定理论研究课题。教育理论研究首先要确定选题,即明 确理论研究要研究 什么问题。

(2)收集和分析文献资料。这是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3)确定概念范畴并提出研究假设。

(4)形成理论体系并进行检验。对理论的检验可以分为两种,即实践检验和逻辑检验。

(5)拟定理论研究的论文写作提纲,撰写理论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研究论文一般包括标题、问 题的提出、论点、论据、结论等基本成分。24.【答案要点】(1)由研究对象所决定,教育研究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2)研究的周期较长,影响的因素复杂;

(3)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5.【答案要点】(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3)勤于积累;(4)善于思索。

26.【答案要点】(1)历史是按年代顺序,经历了一个时间空间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而历史文献常 常是滞后记载,历史史料十分零散,很不系统,影响到历史研究的可靠性问题;

(2)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事实,历史文献的理论内容,是经过“加工”的抽象形态,留存着加工者们 的主观认识,很容易造成失误;(3)历史研究中无法做精确的量的分析。

27.【答案要点】(1)展示研究价值,取得社会承认;(2)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3)有利于提高研究水平;(4)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

28.【答案要点】(1)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2)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3)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4)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29.【答案要点】教育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1)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 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们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人作为教育的对象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3)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30.【答案要点】(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1.【答案要点】(1)问题必须有价值;(2)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5)问题要有可行性。

32.【答案要点】(1)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

(2)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3)有助于我们开拓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并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评判分析能力。

33.【答案要点】(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34.【答案要点】(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35.【答案要点】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 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36. 【答案要点】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 教育,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T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 化的活动。

37.【答案要点】《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这规定了《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

(1)发展黎础教育。基础教育一般指普通中小学教育,它是一个奠定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状况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2)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8.【答案要点】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包括人身权和受教育权,其中人身权主要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39.【答案要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以法治教。

40.【答案要点】(1)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为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2)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

41.【答案要点】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包括:(1)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2)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42. 【答案要点】现代教育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 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3.【答案要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44.【答案要点】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45.【答案要点】潜在课程是指学校教育的总体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如学校建筑、设备)、文化环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和人际环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集体舆论、校风、校纪等)。潜在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46.【答案要点】(1)生产力发展水平;(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人口发展状况;(4)民族文化传统;

(5)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47.【答案要点】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意义:

(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2)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48.【答案要点】(1)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

(2)由命令主导型教师变为指导帮助型教师;

(3)由被动阐释、执行型教师转向主动研究、决策型教师;(4)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向综合专家型教师。

49.【答案要点】(1)“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它把教育视为人发展的决定因素,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2)教育对人的主导作用并不是无条件的。首先,教育的主导作用有一个范围限制,它是指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中,教育相对于其 他因素而言起主导作用。没有其他几个因素综合作用,教育是不可能发挥出主导作用的;其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担任教育者,他们能够反 映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能起主导作用。如果这些条件不 具备,教育就不可能发挥主导作用。

(3)教育不是万能的,人的发展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教育万能论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它是不科学的。50.【答案要点】小学教育是在幼儿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的,在层次上属于初等教育阶段,在性质上 具有基础性特点。为小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发展打好基础,为中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打好基础,为 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打好基础。51.【答案要点】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普及性;(2)基础性;

(3)强制性。

52.【答案要点】基础教育的入门性体现在:一是各项教育任务的要求是基本、初步的、浅近的,是 小学生可接受的;二是凡要求学生掌握的,必须是扎实的、牢固的,这样的基础才是坚实的。

53.【答案要点】(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2)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3)心胸开阔,兼容并包。

54.【答案要点】(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教育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55.【答案要点】(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教育开始迈向网络时代。

56.【答案要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7.【答案要点】(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规定教育的社会性质和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依照教育 目的,可使教育避免发展方向的失误。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具有激励教育行为的作用,它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向着更高层次 发展。

(3)评价作用。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准绳,衡量实际教育活动 与预定目的的偏差的,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做出调整,进行有目的的控制。

第三篇:湖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教育学

1、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1、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性,个别性。

2、简述社会教育的特点。

答: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

3、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答: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具有同一性。

4、简述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答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5、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和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6、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答: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7、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答:(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3)教育生产化;(4)教育民主化;(5)教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7)教育多元化。

8、简述教育理论建设的原则和要求。答: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9、简述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10、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答:(1)政治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2)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1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答: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1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答:(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14、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答: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本理论。

15、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答:(1)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2)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3)科学发展将促进学习教育专业和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16、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7、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2)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8、简述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答: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社会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19、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答:保存、传递,交流、融合,创造、更新。

20、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21、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答: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22、简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答: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23、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答:(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24、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不均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

25、简述遗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地位。

答: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

26、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答:(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27、简述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作用。答:价值的发现;潜力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28、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9、简述教育目的作用。答:导向、协调、激励、评价 30、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答:(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31、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答: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教育目的随人类的发展而演进。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32、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33、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答: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4、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答:(1)学生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思想感情;具有个性特征。(2)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教育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35、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答: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人类文化的传递着;(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36、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答: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7、简述教师教育能力的要求。

答: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

38、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答: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

39、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内容。

答: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40、简述师生关系。答:(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41、简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答:树立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42、简述隐性课程的特征。

答:潜在性、整体性、持久性、非预期性。

43、简述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答: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能性。

44、简述如何研究学生。

答: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2)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45、简述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答: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

46、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答:(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

47、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48、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答: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学校的特点;校外环境。

49、简述课程评价的功能。答:诊断、修正、决策

50、简述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答: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51、简述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趋势

答: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课程综合化趋势;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52、简述教学概念的内容。答:(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53、简述教学的意义。答:(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

54、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答:(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55、为什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答: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

5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57、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答:(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58、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关系。

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表现在:(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

59、简述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的条件。答:(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60、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答:(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61、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答: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62、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3、简述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特点。

答:一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二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三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有如下特点:师生的互动和联系加强;自主和合作学习方法增加;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64、简述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

答:发现教学;程序教学;范例教学;暗示教学。

65、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答: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66、简述备课的主要内容。

答:钻研教材;了解学习;制定教学方案。

67、简述课的组成部分。

答: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68、简述上好课的要求。

答: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6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答: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70、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答: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71、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

答: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综合型。71、简述德育的意义。答:(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72、简述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

答: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73、简述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答:(1)德育目标。(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74、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

答: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75、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答:(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2)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3)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76、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答: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77、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答:德育过程的规律有:(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78、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答: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79、简述我国德育的途径。

答: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会、周会、晨会及时政学习,班主任工作。80、简述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

答:说服法,榜样法,陶冶法,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81、简述德育的基本模式。答:认知、体谅、社会模仿。82、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答:(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83、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

答: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84、简述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答:(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85、简述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答:(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86、简述班集体形成的基本特征。答:(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87、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答:(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88、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89、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答:(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90、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答:(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教育心理学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2)具有定向性与顺序性;(3)具有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

3、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4、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答: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5、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答:(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2)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16)

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7、简述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答: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观察事物的持久性不断增强;观察事物的精确度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概括性明显发展;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断完善。

8、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答: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抽象记忆有较

快发展。

9、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答: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认知发展。

10、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答:(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11简述如何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答:(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3)帮助中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12、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答:(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13、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答:(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14、简述学习的概念。

答: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15、简述联结学习的有关理论。

答:(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6、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答: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答: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17、简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答: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18、简述联结学习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答、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塑造。消除不良行为:餍足,代价,结合消退和强化。

19、简述认知学习的有关理论。答:(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20、简述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答:(1)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完形(2)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1、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答:

(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22、简述认知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重视对关系的了解;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23、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24、试述建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答: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25、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不是完全成正比的;学生个性不同,二者的关系不同,使得学习效果反作用与学习动机。

26、简述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答:(1)强化理论。(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2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28、简述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答:

(一)树立自信心(1)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2)设置合理的目标;(3)进行归因训练。

(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1)使任务更有趣;(2)引发认知冲突;(3)合理使用表扬;(4)合适的反馈。

29、述迁移的作用。答:(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30、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答:(1)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沃尔夫)、相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沃斯)、经验类化理论(贾德)、关系转换理论(苛勒)等。(2)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辛格莱和安德森的产生式论,格林诺情境性理论。

31、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32、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答:(1)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33、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答:(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习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4、述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35、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1)用好正反例证。(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自觉进行自觉概括。

36、简述错误观念的性质。

广泛性;自发性;顽固性;隐蔽性。

37、简述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答:(1)引发学习者对原有观念的不满;(2)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可理解性;(3)显示新观念的合理性;(4)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有效性。

38、简述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内容。答:(1)诊断错误观念(2)引发认知冲突(3)理解新观念(4)应用新观念(5)反思观念转变过程。

39、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答:(1)痕迹衰退说(桑代克)。(2)干扰说。(3)同化说(奥苏伯尔)。(4)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40、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答:(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2)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41、简述技能及其特点。

答:所谓技能,指通过练习而获得,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42、简述技能的作用。

答:(1)调节和控制动作(2)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3)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43、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答:(1)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心智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44、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答:(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5、简述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答:提高成绩需要采用新的结构和方法;经过长时间练习后,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所下降,注意力分散,学习动机下降;在个人知识方面,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

46、简述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答:(1)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他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他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47、简述心智技能的形成特征。

答:对象脱离了支持物;进程压缩;应用的高效率。

48、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答:(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49、简述学习策略对解决教学改革的意义。

(1)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2)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3)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和发展。50、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

答: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 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

51、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答: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52、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答: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53、简述复述策略的常用方法。

答、利用随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记忆和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试图回忆;画线。

54、简述精细加工常用的策略。答: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诀;关键词法;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55、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使用。

答: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人力资源的利用。

56、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答:发现问题,理解与表征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57、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答:问题的特征;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58、简述如何进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答:

(一)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59、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答:(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60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答: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接受学生的想法;(3)重视学生的独特性;(4)提供榜样。

(三)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1)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2)发散思维训练;(3)学会容忍模糊性;(3)推测与假设训练;(4)自我设计训练;(5)头脑风暴训练。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61、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答;(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模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62、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答:(1)有效的说服——正反面论据;(2)榜样示范;(3)价值澄清;(4)群体约定;(5)赏罚控制。63、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答:(1)情绪稳定、乐观。(2)人际关系和谐。(3)人格完整。(4)正确的自我观。(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6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答:(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正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65、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答:(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如艾里斯的理性

情绪辅导方法。

66、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答: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67、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答:(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68、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

答:(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3)个别化教学。有: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导教学、掌握学习。

69、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答:(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 望。

70、简述群体动力的表现。

答: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71、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答:(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72、简述课堂管理的目标。

答: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73、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答:为师生调整和改正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好决策的功能。

74、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答: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75、简述教师社会角色。

答:知识的传播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者;榜样和模范公民;教学的研究者。

第四篇: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 教育心理学

***********************************

一 教育心理学概述

***********************************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五要素:

①学生②教师③教学内容④教学媒体⑤教学环境 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A.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B.学习过程: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

二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 A.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 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B.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C.最近发展区: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D.人格,又称个性,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

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E.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经历了从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的过程

F.性格: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人格的核心。

***********************************

三 学习的基本理论

***********************************

1、联结学习理论

①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②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③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⑤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认知学习理论

①苛勒的完形-顿悟说②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③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①人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②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进行

③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4、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

㈠学习观

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②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过程 ㈡教学观

①教学的目的在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㈢教师做法

①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颖性,同时跨度应适当,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③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

A.广义的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B.刺激分化:选择性强化和消退时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C.意义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

四 学习动机

***********************************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培养:

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A.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激活、指向、强化)

B.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C.学习需要: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缺陷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D.学习期待: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E.成就动机: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

F.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

五 学习的迁移

***********************************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其促进迁移的教学

影响因素:

①相似性②原有认知结构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促进迁移的教学:

①精选教材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有哪些影响

①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 ②原有的认知结构概括水平

③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 A.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

六 知识的学习

***********************************

1、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②正确运用变式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3、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①深度加工材料②有效运用记忆术 ③进行组块化编码④适当过度学习⑤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A.知识:个体对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

B.概念学习: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C.直观: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D.概括: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

E.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

七 技能的形成***********************************

1、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①准确地示范与讲解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馈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④注意学生个别差异 A.技能:通过联系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B.我国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时间模式,经历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 ***********************************

八 学习策略

***********************************

1、认知策略

㈠复述策略

①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②排除相互干扰

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④多种感官参与

⑤复习形式多样化

⑥画线

㈡精细加工策略

①记忆术②做笔记③提问④生成性学习

⑤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㈢组织策略

①列提纲②利用图形③利用表格

2、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和方法

原则:

①主体②内化③特定④生成⑤有效的监控⑥个人自我效能感 方法:

①指导教学②程序化训练 ③完形训练④交互式教学 ⑤合作学习

***********************************

九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目的、认知、序列)发现、理解、提假、检假

***********************************

1、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①问题的表征②已有的知识经验③定势与功能固着④个体的个性心理特性

2、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的知识的概括 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㈢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②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③ 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3、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㈠环境㈡智力 ㈢个性

4、创造性的培养

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发散思维②推测与假设 ③自我设计④头脑风暴

A.创造性: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

十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柯尔伯格(美)三水平六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相对功利

②习俗水平: 寻求认可、遵守法规

③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普遍伦理

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㈠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②自我意识增强

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㈡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3、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①有效的说服②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利用群体约定④价值辨析

⑤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⑥角色扮演⑦小组道德讨论

A.态度: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认知、情感、行为)

B.品德: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

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认识<品德核心>、情感<直觉、想象、伦

理>、行为)

C.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

***********************************

十一 心理健康教育

***********************************

1、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

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标准(六条)

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③自我调控能力 ④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⑥小组辅导

3、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①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

②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③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理性情绪辅导 A.焦虑症: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B.抑郁症: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C.强迫症:当事人身不由己的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 D.恐惧:对待特定的无实在危险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E.心理测验: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分认知测验、人格测验

F.会谈: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

十二 教学设计

***********************************

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环境

㈠教学事项: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加涅)①引起学生注意②提示教学目标③唤起先前经验④呈现教学内容⑤提供学习指导⑥展现学习行为⑦适时给予反馈⑧评定学习结果⑨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㈡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

㈢教学媒体㈣课堂教学环境A.教学目标: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学习结果,是教学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最可靠的标准·

B.布卢姆认知目标六层次: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C..布卢姆情感目标五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D..布卢姆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E.行为目标: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

十三 课堂管理(促进、激励、维持)

***********************************

课堂结构

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情境结构: ①班级规模的控制②课堂常规的建立③学生座位的分配 课堂教学结构:

①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②课程表的编制⑨教学过程的规划 A.课堂气氛: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

十四教学测量与评价

***********************************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①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②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④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A.教学评价:有系统的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B.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

***********************************

十五教师心理

***********************************

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②微格教学③进行专门训练 ④反思教学经验

2、教师的教育能力

①教学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 ③注意分配能力 ④教育观察能力 ⑤创造能力⑥教育机智

A.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方面都存在差异

补充:

1、课堂的三大要素: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境

2、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情绪

3、影响课堂效率的三大因素:教师、学生、课堂情境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简答题答案

简答题

简述儿童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的进行(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3)发展具有阶段性

陶行知提出的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个解放是什么?

陶行知在了解儿童身心特点的基础上,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主张“六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2)解放儿童的双手。(3)解放儿童的眼睛。(4)解放儿童的嘴。(5)解放儿童的空间。(6)解放儿童的时间。

谈谈游戏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作用。

游戏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作用是:

(1)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

(2)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3)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

对幼儿实施批评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施批评法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1)要根据不良行为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批评方法。

(2)批评要有针对性,实事求是,注重事实和儿童的态度。(3)批评必须做到公正合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为原则。(4)批评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5)批评要注重实效。

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是什么?

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是:(1)培养全面素质

(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

(3)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阔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

简述幼儿园应担负的教育幼儿的责任。

幼儿园担负教育幼儿的责任有:

(1)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2)早期发现幼儿的身心障碍,进行早期治疗。

(3)对处境不利的幼儿进行补偿性教育,使广大幼儿接受教育。

怎样帮助幼儿处理好同伴关系?

(1)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

(2)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①正确引导幼儿的竞争行为 ②对幼儿的攻击行为的矫正 ③对幼儿说谎行为的纠正 ④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纠正

家庭教育有哪些特点?

家庭教育的特点有:(1)家庭教育的率先性。(2)家庭交往的密切性。

(3)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生活性。

(4)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样性。(5)家庭教育的终身性。

(6)父母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

幼儿园教师在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应注意哪些?

幼儿园教师在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应该注意:(1)态度诚恳、和蔼可亲,对儿童表现出信任和忍耐。(2)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感受。(3)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

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是:(1)纯真美好。

(2)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3)幼儿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生产。(4)多重角色。

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1)注意倾听。(2)教师在与幼儿交谈的时候注意身体的姿势。(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4)教师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游戏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是:

孩子们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于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学会理解别人,并尝试体验长大后可能成为的角色。在游戏中,他们首先学会发现自我,他们了解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会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反应等。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原则是:(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裴斯泰洛齐的幼儿教育思想是什么?

裴斯泰洛齐的幼儿教育思想是:(1)倡导爱的教育。

(2)强调母亲的教育作用。(3)明确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4)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原则。(5)教育内容分为体育和劳动教育、智育、德育。

角色扮演法的教育过程是什么?

(1)开始。

(2)选择参与者。(3)扮演及观察。(4)讨论及评价。(5)集体扮演。

(6)经验共享与类化。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有哪些?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是:

(1)教师在与家长谈话时切忌使用专业术语。(2)要用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

(3)交谈时不要谈及别的儿童。与家长不要谈论别的儿童,也不要随意和别的儿童做比较,说长道短。

(4)谈儿童缺点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

(5)如幼儿在场,教师要注意双方谈话的内容,以免影响幼儿的自尊心以及家长的威信。

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1)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2)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3)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

2、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

3、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

4、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

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有哪四种本能?

福禄贝尔认为儿童的四种本能是:

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质?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是:(1)爱心。(2)观察力。(3)沟通能力。

(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5)科研能力。(6)写作能力。(7)自学能力。

(8)意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

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2)终身教育

(3)教育民主化(4)教育现代化

(5)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6)教育科学研究就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时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有四个要素:即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由于这四个要素的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地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螺旋式向前发展。皮亚杰强调儿童自身成熟这一前提条件,也强调了后天不断的练习与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他的理论观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辩证性。

从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中,我们不难看出,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但大致可分为先天与后天因素这两大类。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真诚(2)接纳与信任(3)深切地了解

教师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工作?

教师应这样做好幼儿入园工作:(1)进行家访。(2)发放调查问卷。

(3)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求得家长的密切配合。(4)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对于幼儿园的兴趣和向往。(5)把握好幼儿入园的

(3)(3)生活情况,如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

(4)幼儿在园学习活动中的表现。(5)特殊事故或者意外发生的原因。(6)园所内的消息或者通告。

(7)归还家长交来的幼儿衣服、药瓶或者幼儿弄脏的衣物。(8)育儿经验的交流。

制定学前教育目标应遵循的依据。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是:(1)社会要求。

①幼儿园教育目标要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情的需求。②幼儿园教育目标也要预见社会新的要求,具有前瞻性。

(2)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游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3)游戏是愉快的。

(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实施活动性原则。

(1)提供活动的机会和环境

(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活动是多样的(4)活动不是装饰品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是:(1)执著的事业心。(2)自信、自尊。(3)意志坚强。

(4)聪慧的认知能力。幼儿教师应该是心思聪敏,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5)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6)合作精神和能力。

(7)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

遗传决定论的主要思想什么?

遗传决定论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这一理论夸大了遗传及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

其代表人物就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与“成熟势力学说”的创始人格塞尔。

活动性原则的意义是什么?

活动性原则的重要意义:我们认为,在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儿童是在其原有发展水平上,通过与外界事物相互作用或操作活动,或在与教师和同伴的交往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其智力,体验与理解自我与他人间的相互关系和情感。因此.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示范法可分为哪几种形式?

示范法分为以下多种形式:(1)完整示范。(2)部分示范。(3)分解示范。(4)不同方向示范。

幼儿交往关系有哪几种类型?

(1)受欢迎型(2)被拒绝型(3)被忽略型

简述托儿所的保教任务。

1980年卫生部颁发《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其中明确规定托儿所的保教任务为:

(1)保障小儿健康。

(2)培养小儿的生活习惯,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良好习惯。(3)发展语言能力,获得知识,发展智力。(4)进行品德教育,培养泼泼开朗的性格。

(5)给小儿适宜的艺术形式的陶冶,萌发小儿初步的美的情趣。

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

(1)和谐的生活气氛

(2)整洁优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3)安全的、无危险隐患的环境(4)属于儿童的天地

引起幼儿园入园不适应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幼儿之所以出现入园不适应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为:(1)环境的巨大变化。

①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②成人与幼儿的关系。③陌生的活动室环境。④要求的提高。(2)家庭的因素。

(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

为什么说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

(1)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

(2)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3)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

简述创设托儿所睡眠环境的要求

为婴儿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应做到:(1)睡床卫生、舒适和安全。(2)空气流通,室温适宜。(3)宁静温馨的睡眠气氛。

实施直观形象法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采用直观形象法应注意的事项有:(1)内容的选择。(2)实施要求。

①手段可以多样化。

②形象化对象也可以多样化。③要与语言法相结合。④与行为练习相结合。

简述幼儿教师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基本要求。

(1)态度诚恳,和蔼可亲,对儿童表现出信任和忍耐(2)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感受(3)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简述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

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里提出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简述杜威的儿童观。

(1)重视儿童的本能

(2)儿童具有自我生长的能力

(3)儿童与成人在心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别

3~5岁儿童心理特征是什么?

(1)学前初期(3~4)在幼儿园称小班,特点突出表现在: ①最初步生活自理 ②认识依靠行动 ③情绪作用大 ④爱模仿

(2)学前中期(4~5)心理发展出现较大质变,表现在惹事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开始发展,具体表现在: ①更加活泼好动 ②思维具体形象 ③开始接受任务 ④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5~6岁儿童心理特征是什么?

(1)好学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

简述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

(l)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在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想象的过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想象的方向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想象的主题容易改变。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主题无预定目标,不稳定,内容零散,所以想象的形象之间不存在有机联系。

(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影响,幼儿想象不仅容易受外界刺激左右,也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无意想象实际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

简要说明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语词的理解(3)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4)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一)多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

1、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

2、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 3、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4、认知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 5、特殊能力有所表现 6、创造能力萌芽

3~6岁注意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1)无意注意占优势,其发展表现为: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2.与兴趣和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2)有意注意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有如下表现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

幼儿观察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5)观察方法的形成

简述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基本特点)。(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简述4~5岁儿童想象的特点。

无意想象中出现了有意成分,但仍以无意想象为主,具体特点:

1.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想象过程常随感知形象、外来因素和自己情绪而变化; 2.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表现在出现了有一定目的、一定范围的自由联系; 3.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

4.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

简要说明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一般趋势。

1.判断形式间接化。2.2.判断内容深入化。3.判断根据客观化。4.判断论据明确化。

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是什么?

在儿童性格差异日益明显的同时,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 1.活泼好动;

2.喜欢交往; 3.好奇好问; 4.模仿性强; 5.好冲动。

简述学前儿童主义发展的趋势。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1)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原始的定向反射是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也是儿童最早出现的最初级的注意。

(2)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发展。选择性注意,指儿童倾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选择性注意在新生儿时已出现,其发展表现在两方面:a.性质的变化b.对象的变化,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

(1)儿童最初只有无意注意,定向主义和婴儿的选择性注意都属于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指有目的、有意识支配的、主动的注意,出现较晚。

简要说明个性的结构特点。

(1)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主要包括个性的调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

(2)个性的调控系统,包括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前者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后者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

(3)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个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及社会性。

儿童动作发展有哪些规律?

1.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2.首尾规律; 3.近远规律; 4.大小规律; 5.无有规律。

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持续性 3.观察的概括性 4.观察的细致性 5.观察的组织性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包含: ①亲子关系的发展。②同伴关系的发展。③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④亲社会行为的发展。⑤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有哪些?

①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②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③记忆容量的增加。④记忆内容的变化。

3~6岁儿童的有意注意有哪些特点?

幼儿期,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水平低,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一下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一般地,了解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访问法、问卷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儿童思维的真正形成是在2岁左右,幼儿期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

学前儿童最早发展的是直观行动思维,其发展具有如下特点: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化;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

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成为幼儿期思维的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另外还具有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片面性等派生特点。

在幼儿期末,幼儿明显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①从简单到复杂(从不齐全到齐全,从笼统到分化)。

②从具体到抽象。

③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到有意,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

④从零乱到成体系。

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①父母的惩罚

②榜样

③强化

④挫折

制定学前教育目标应遵循的依据。

简述幼儿体育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在其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2.重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3.专门的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4.注意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简述幼儿智育的内容。

幼二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平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发展幼儿的智力

① 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 ② 培养幼儿良好的智力品质

③ 帮助幼儿尝试使用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 2)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

3)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简述德育的目标及其内容。

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其目标与内容如下:(1)幼儿德育的目标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幼儿德育的目标强调从情感入手,符合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2)幼儿德育的内容

① 发展幼儿的社会性。② 发展幼儿的个性

如何理解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解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自身应有的需要和权力

(2)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是指幼儿体、智、德、美等几大方面都发展(3)幼儿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应是幼儿的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

(4)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是指通过教育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5)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是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的过程(6)幼儿的全面发展是与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紧密联系的

我国幼儿园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

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性质。我国幼儿园的性质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1)幼儿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要服务社会(2)幼儿园担负着教育幼儿的责任 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②尽早发现幼儿的身心障碍,进行早期治疗 ③对处境不利的幼儿进行补偿性教育,使广大幼儿接受平等的教育

简述现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1)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由于幼儿阶段身体的发育和技能的健全发展是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园教育把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

(2)幼儿智力教育强调利用感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3)幼儿品德教育强调从情感教育入手,重视幼儿良好性格和习惯的培养(4)幼儿美育把培养幼儿感受美的兴趣放在

下载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主要论述简答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主要论述简答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简答题《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

    1、简述高等院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答: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教育关系是主要关系,并不为主观意志所左右。这种关系的好坏对教育教学影响极大。心理关系,表明师生之间相互认可......

    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口诀(一)

    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一) 1 二十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口诀】全民多现身 ①教育的终身化。②教育的全民化。③教育的民主化。④教育的多元化。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 简述教育......

    2014年教育学和心理学常考简答题

    2014年 教育学和心理学常考简答题 1.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整理版

    心理学简答题整理 感觉的特性(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

    教育心理学B简答题整理

    1. 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简述程序教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所谓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

    教育心理学论述(推荐阅读)

    维纳的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自己的学习动机归因特点。 该理论认为学生对学业成败会做出不同的归因。学生往往倾向于从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身体状况等......

    教育学 心理学 教育材料学习

    迁移与教学?1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3再进行教学时,具体分析所要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4再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有......

    教育学简答题

    1、 教育:教育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 智力活动:主要是指人认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