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评课报告

时间:2019-05-15 02:4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雨霖铃评课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雨霖铃评课报告》。

第一篇:雨霖铃评课报告

今天观看了戚凌云老师关于《雨霖铃》的教学实录,感觉戚老师功力深厚,经验丰富,设计精美,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气氛活跃,我很受启发。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浅陋的看法:

1、创设情境,自然导入。好的开场白是成功的一半,正所谓“题好一半文”。导入得精彩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他们的眼球,使他们认真上课。

2、朗读到位,诗词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朗读。徐老师特别强调朗读,很好的落实了课程标准的特别要求。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诗歌,这是非常好的有效的做法。一节课下来,学生能够当堂背诵,这是最佳的效果。此外,我认为朗读这一环节中教师的范读至关重要,教师与学生同一平台参与朗读,给学生亲近感,示范朗读更直接教会学生朗读要领。学这两位教师的范读都不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要会读。

3、意象是作品中的意象,是不能脱离作品这个情境的,要将意象与作品的整体赏析联系起来解读。苏州十中陈老师通过解读词中的意象,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情感。

4、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在文学作品中时常出现,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所在。突破重难点,使教学具有了深度和厚度。

5、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徐老师通过一个问题“整首诗是如何传达这种离别的伤感之情的?”就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但是学生的阅历和理解能力都有限,那么老师该出手时就要出手,给学生指点迷津!老师要做一位倾听者,发现者,引导者。

6、对于诗词教学,我们都是循着读、讲、诵的思路来展开,三位一体紧密结合。如果要说区别,就在于“讲”这个环节的区别较大,可以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也可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讲,教师听。那么很明显视频中的两位老师属于后者,学生主讲,老师引导。

总而言之,这两位老师对文本的解读非常到位,表达能力也非常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两节课都是好课,让我受益匪浅。

第二篇:《雨霖铃》评课报告

《雨霖铃》评课报告

我认真的观摩了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陈老师和海口一中徐老师的《雨霖铃》课例,并研读了这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聆听了专家们的意见,并对这两节课有了自己的收获,评价和思考。

这两位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都明确,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思路清晰。不过相比较而言,陈老师的教学重难点较突出,而徐老师的重难点欠突出,缺乏层次感。

这两位老师共同的优点就是特别注重“读”在语文诗词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头到尾都贯穿了这一方法,这是尤其值得我们广大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借鉴、推崇和落实的。因为语文这一学科特别注重文学素养的养成,如果能在读的基础上而“诵”,注重文学的积累,这对语文的突飞猛进就有实际上的重大意义了,所以我觉得语文老师如果在教学前能先成诵,做学生学习的行为榜样,那就相当有说服力了。

在这两堂课中,徐老师的课突破常规,没有从平淡的人物介绍开始,而是让学生直奔词本身。直入文本阅读的方法,让人耳目一新,让学生成为课堂阅读的主人,值得借鉴!

但是,我觉得两位老师的教学环节都有一个缺点就是太细了,有面面俱到之嫌。比如陈老师的设计中“作者介绍”这一环节,其实对于柳永,我觉得我们只需要让学生知道他是婉约派词人和和了解婉约派的诗风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介绍那么多细枝末节的东西,太繁冗了。在“点拨”这一环节中,老师的讲解占据了主要部分,其实我觉得可以设计让学生描述场景,依据学生的描述和理解,简要点拨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过于透彻,反而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生对语言的创造力,老师替他们代言了,学生就没有了表达自己心声的机会了。让学生自己多表达,老师切中恳綮的及时点拨,就可以让学生学习得更深刻些!

另外,该课中有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两位老师都是简单的带过,没有讲透,什么是“实”,什么是“虚”,这样学生容易淡忘,当离开课本去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可能又无法想起了,可从以前学过的诗词中选取例句再次让学生感受,强化记忆!

学完这两节课后,我想以后在语文教学中是应该细点呢,还是该根据考纲有的放矢的教学,只要能让学生学会解题的方法就行了呢?有时的确让我困惑,因为现实是要应试,不可能天马行空地教学。

另外,我又想,现代课堂教学讲究自主、合作和探究,很多老师的课越来越热闹,也越来越形式多样了,热闹的课一定是有气氛高效的课堂吗?我却想,为什么不给孩子充分静心思考的时间呢?毕竟人只有在心灵宁静的时候,才能让学生有“心得”,何苦老师罗嗦讲个没完呢!

到底怎样的课才是高效成功的课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深思!

第三篇:雨霖铃诵读课

《雨霖铃》诵读教学设计

无棣一中 王青梅

[教学目标]:

1、美读诗词,品味感情。

2、理解寓情于景、缘情写景、虚实相生等写作手法。[教学重点]:美读诗词,品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写作手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愁别绪,一直是诗人施展才情来咏叹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首宋词《雨霖铃》,去感受离别词的千种风情。

二、作者简介

借用梁衡的《读柳永》加深理解。“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因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 “男儿到死心如铁”,不像陆游那样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在市井这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成为婉约派风格的代表作家。

三、明确目标,即以美读诗词来理解诗词的感情和写作手法。

四、教学步骤

(一)初读感知全文思路,疏通字词,把握感情基调。

讨论交流词的内容,简评字音和诵读效果。

(二)学生再配乐诵读体味,请同学先自由朗读,再同学互相评论。

要求: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重音语调,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配乐:洞箫曲《秋窗风雨夕》,箫声呜咽凄婉,渲染气氛绝佳。穿插提示:虽说感情深沉哀婉,读时不能一味低沉缓慢,也应该有抑扬顿挫,低缓和愤激之情。如开篇应低缓沉痛,末尾应激愤悲伤,余恨无尽,余味无穷。

(三)小组再讨论:如何深入抓住细节解读作者的悲情,走进作者,感动自己。

(四)教师答疑。通过分析情与景的关系,指导诵读。

穿插写作手法指导。如对意象“柳树” “烟波”等及“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细节的引导;对寓情于景,缘情设景,虚实相生等手法的指导。采用调换方法比较阅读,如下面部分实录:

【课堂实录】

师:“杨柳岸晓风残月”既然是设想,换句话好不好?“青松坡清风明月”,大家感觉有什么样的不同?

生:老师您刚改的这一句不符合当时作者的心情。师:我改的什么心情啊? 生:比较豁达。

师:豁达。从哪里看出? 生:清风明月。

师:你想起了谁的诗作? 生:苏轼。“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你我那是可以共享的,取之无禁,非常的豁达。而青松则突显的是气节,和上文的离别不相吻合。

师:嗨,本以为境界很高,结果还是我改的不好。那为什么选用杨柳呢?选杨柳有什么好处?柔软?有的同学说谐音“留”。对,柳树一直以来就被赋予了离愁别绪。人们古时候有折杨柳送别的习俗。那,诗词当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运用了杨柳表示挽留的?

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 好,大家再来看我给大家展示的这首诗:

《柳荫送别图》题诗

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

任你东西南北 千丝万缕

总系不得郎舟住

东边啼鹧鸪 西边唤杜宇

一声声

行不得也,哥哥!

一声声

不如归去......生(开始哄堂大笑,继而赞叹连连):作者想运用柳树的千丝万缕来拴住游子的船,表达了千般不舍、万种无奈。离别诗词还是用柳树好。

师:这就是缘情设景的方法。情与景一定要和谐自然。在读这一句的时候包含什么感情?

生:留恋,不舍

生:还有凄苦无奈,因为见柳思留,但是想留而不能留啊……

师:大家体会这么深刻,赶紧来读一读,读出这种复杂难言的辛酸与孤独。

(五)小结:内容和手法。

(六)听教师朗诵,再配乐自读。

(七)牛刀小试;请选取词中你喜欢的一处描写,展开想象扩写成一段情景交融、语言优美的文字。

学生例文:

孙亭亭:曾经相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如今再次牵着你的手却是要与你分别。我又何曾不想与你并肩共看夕阳老,可现实不许。我是有千言万语对和你诉说,无奈欲语泪先流。准我尘埃落定,许你一生相随。

张从柔:又是一个凄清的早晨,河岸一排细弱的新柳。晓风拂柳,柳丝轻颤,在水面激起一层细细的涟漪,轻轻打破了那本已残缺的月亮。可柳丝哪知残月破人心碎。

(八)作业:“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离别没有时空界限,请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下让你难忘的一次别离。

第四篇:《雨霖铃》说课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二单元的《雨霖铃》。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其中主要的就是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雨霖铃》呢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

(一)单元教学目标

第三册第二单元的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目标:

1、领会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

2、具体领会唐代几位诗人以及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

3、初步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以“离情”为线索,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同时呢反映了作者柳永仕途不顺的郁闷心情,当然了这也是是柳永的代表作。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呢

二: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

2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4理解虚实结合这样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B教学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C教学难点:理解虚实结合这样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逐句讲解—鉴赏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对此,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词义渗透法、拓展法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离别时的情景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经常描写的场面,李白面对离别这样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孟郊笔下的离别则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透过这些饱含深情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游子朋友离别时的呆望,可以想象母亲送别儿子时的泪眼愁眉,那么今天我们同样来学习一首描写离别的名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柳永,解读他的不朽名作《雨霖铃》。

1讲述词牌名的由来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銮的金铃上,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2作者及其作诗背景

柳永,背诵婉约词代表,原名三变,字嗜卿,福建崇安人。世称柳七,柳屯田,柳永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妓填词,它是宋词婉约派的宗师,“通俗”是其的特点,他继承了民间词的风格,当时有这样一句诗流传甚广“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可见其影响广泛。

这首《雨霖铃》是他要离开汴京到各处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3诗词讲义(这一部分就是通过对这首次的详细解读,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其中呢,包括难点字词的讲解,有名句子的赏析等等,但是在今天说课内容上就不在多做演示)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似蝉而小,入秋始鸣,深冬方歇。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秋生冬死。这里用生命短暂的蝉开启全篇,奠定了整首词的凄凉的情感基调。骤雨,指阵雨。)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都门帐饮,指在京都城外设帐饯行。无绪,指没有好的情绪。兰舟,指木兰舟,木兰木质坚固,适宜做舟楫。先传鲁班曾刻木兰为舟,古典诗词便借用“兰舟”作为舟楫的美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凝噎,气结生阻,指因悲伤而说不出话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暮霭沉沉,指黄昏时云气浓重。楚天,指楚地天空。古时楚国占有江南,后来泛指江南的天空为楚天。)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经年,一年又一年,指离别时间之长。)便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情,指美好的情意,也指风流韵意。)

4作业:背诵,要求: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体会婉约派词的特点:

第五篇:《雨霖铃》

《雨霖铃》

各位尊敬的考官:

大家好!我是应聘中学语文老师的01号考生,我这次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接下来,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六方面进行说课。

1.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2单元柳永词第二首,是柳永的代表作。(版本、学段、位置、文体)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上片写词人和心爱的人长亭分别时的不舍情景;下片写想象别后生活的情状。笔调恣意渲染,声情哀怨缠绵。本单元是主要鉴赏宋词。(内容、情感)

《雨霖铃》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学习这首词对提高鉴赏评价古典诗词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作用:方法、能力)

新课标要求第四学段的学阅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借助对意象的分析,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品味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兴趣。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身心发展特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体会婉约派词的特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情感,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而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同样也是本课的难点。

2.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宋词,对词也有了基本的了解,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而且对于一些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也有所了解,但对于鉴赏品味诗词的方法还不是掌握得很到位,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说教法

古诗词阅读,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鉴赏能力,还要注意情感的熏陶与审美的提升。因此诵读感悟法将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我会引导学生诵读文章,品味语言,感悟意蕴。另外,辅助以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直观地感受意象特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4.说学法

而对于学生,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读中理解、领悟、品味来进行课文的学习。(学法)

5.说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情感激趣、整体感知、赏析意象、拓展赏析、对比体会这五个环节来完成,具体如下:

(一)情感激趣,导入新课

1.《雨霖铃》是一首关于离别的诗歌,在课前,我将利用多媒体播放《送别》,让同学一起跟唱,营造哀伤凄美的离别氛围,并回忆书写离愁别绪的诗词名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课堂氛围。

2.在预习基础上检查读音。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分享词人介绍及写作背景。我做补充,并简介《雨霖铃》词牌。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实现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试读。学生小声诵读,注意语调、语速、停顿及情感基调。2.听读。老师范读。注意特殊句式的读法。3.指读。请学生代表配乐朗读。教师指导。4.齐读。根据ppt课文字幕、意境图,边读边想象,理解词意。

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诵读方式,还有利于学生在诵读中体味诗歌的意境,获得感性认识。

(三)赏析意象,品味情感

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法来完,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

1.找出词中描写的离别情景及直接表现情感的词句。理解作者浓浓的离别之情。

2.学习上阕,重点学习融情入景的写法。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分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是眼前之景还是想象之景呢? 品味词中景色描写的词句,理解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以及虚实结合的写法,体会全词缠绵悱恻、凄凉清丽的意境。

3.学习下阕,重点鉴赏典型诗词意象。

学生找出典型意象,讨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特殊意义,诗人借此表达的情怀。此环节需要适时点拔,通过诱导让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4.说说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为什么?从写作技巧,意象意境,表达情感竟敢方面入手。此为自由鉴赏环节,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梳理小结,拓展赏析

1.我将梳理全词的结构,设置提问:请同学们看看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伤离别”这一主题的?学生讨论,我做补充,分析别前别时别后三个部分,并总结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技巧,及其情感的深沉与婉约。

2.赏析柳永的《蝶恋花》。学生讨论后派代表讲解,师生共评。进一步体会柳永词的婉约特点及缠绵悱恻的情感。

(五)对比体会,布置作业

1.对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特点。2.课后利用网络小环境,以“我眼中的柳永”或“我所熟知的柳词”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巩固和补充,有利于扩展知识面,进一步掌握词的鉴赏技巧,培养写作能力。

6.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提纲式板书为主,这样可以直观、清晰、明了的把整课的内容展示出来。一目了然,既方便学生记笔记又能突出重、难点。

另外,我的板书也比较注重归纳记忆技巧,能让同们很轻松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下载雨霖铃评课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雨霖铃评课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雨霖铃》

    《雨霖铃》 教学目的 1、体会词的感情和意境。学会鉴别和扬弃哀伤缠绵的情感。了解《雨霖铃》一词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层层深入,尽情铺叙的写作特点。 2、体会婉约派词的风格......

    雨霖铃同课异构

    诵读为体 品悟为用 ——《雨霖铃》教学案例之思悟安徽省阜阳五中高一语文组 朱联玉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语文诗歌教学往往采用诵读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以期诗景与诗情的融......

    雨霖铃 录课教案

    雨霖铃教学设计 (录课、2013-01-23 全县达标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作品的意境,体会词人情感。学习其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能力目标:初步掌......

    《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感情。 2、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3、体会词缠绵婉约的风格。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感情。......

    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 江淹《别赋》有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莺莺与张生离别的伤感;“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是岑参目送武判官归京的深情;“.劝君......

    《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词中意象,体会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2、掌握名句鉴赏的重要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2、品味鉴赏美......

    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 一、目标引领 1. 扣住词中意象,还原生活场景,体会文人情怀。 2. 分析画面特点,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 3. 背诵全词。 二、教材引领 聚焦重点:品味柳词的语......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现在我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一、教材分析《雨霖铃》是婉约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