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种多样的住房》说课稿五下冀教版
《多种多样的住房》说课稿
新华小学 姬利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新华小学的姬利利,是今天下午的第六号说课教师。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冀教版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多种多样的住房》第二课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说学生;
四、说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准备;
六、说教学过程及板书;
七、说教学效果预测 下面依次进行:
一、说教材
本主题的学习内容是《锦绣中华在我心》,向我们介绍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而本课教材内容则通过几幅图展示了老北京的四合院,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老房子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保护历史遗迹,传承中华文明。同时,教材中还安排了新疆的阴房、竹楼、吊脚楼、延安的窑洞等许多不同风格的住房图片,但没有做详细的说明,在教学时,要收集相关的文字、音像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着的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的要求,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人们住房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建造适应当地居民生活的住房。
2、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能力与方法目标: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知识目标:
1、了解四合院、乔家大院和北方窑洞的的特点,体会人民的智慧。
2、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感悟人们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虽说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但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阅历浅,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所以我尝试以图片的形式,开启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四、说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故《品德与社会》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为了给学生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则采用展示图片、播放录像等直观教学法。
2、交流讨论法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具有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意义的活动建构过程。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我比较多地采用小组成员间进行交流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为他们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台。可以自主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五、说教学准备
通过教学实践我充分认识到,想要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必须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在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下载了乔家大院的视频,以便于学生观察及活动的顺利进行。
学生课下收集不同区域住房的图片和资料等。
六、说教学过程及板书
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4个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复习引入 交流自学
活动二:互动探究 学习新知 活动三:引导实践 设计住房
活动四: 课堂小结 升华情感 下面依次进行:
活动一:复习引入 交流自学
因为这是第二个课时,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谁知道房屋的起源呢?谁还能记得,在我国有哪些会“走”的房子啊?其实,在我国除了这些会“走”的房子,还有一些有着特殊价值和意义的老房子,下面我们就一起去认识它们。(出示北京四合院图片)大家看看,这房子有什么特点?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进行小结:这房子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形,房房相连,院院相通,这就是北京有名的四合院。(用时5 分钟)活动二:互动探究 学习新知 这一活动内容包括三方面:
1、体验四合院的生活。
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四合院历史悠久,结构独特,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等特点。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现在的住房有什么特点?和四合院相比,你更喜欢哪种住房?根据学生的发言,我进行总结: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为了保护四合院,北京市政府已经规划出25处四合院保护区。在我国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老房子,如山西的乔家大院。就这样自然地过度到下一个环节。(用时5 分钟)
2.小小交流会——认识乔家大院等独具特色的住房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认识乔家大院时,我先播放一段《乔家大院》的影片,接着激情引入:通过课前的预习,其实同学们对乔家大院一定有了充分的了解,现在咱们进行一个交流会,看看谁收集 到的资料最丰富?在学生汇报交流完毕之后,我以大屏幕出示乔家大院图片。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聆听声情并茂的解说。解说词我把它呈现在在课件中。认识完四合院和乔家大院后,我进行了简单的小结:北京四合院与山西乔家大院是我国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除了四合院和乔家大院以外,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住房,请看下面一组图片。(教材第16页)由于现在学生都住的是楼房,地域相差较远,不了解这些房子的名称及特点,因此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介绍。(用时12分钟)
3、窑洞知多少
窑洞的基本特点教材第17 页介绍的很清楚,学生通过预习就能明白。可是由于年代相差较远,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基本没有住过窑洞。学生对窑洞冬暖夏凉的原因很难理解,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我收集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再请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说说土豆窖的样子及体验,帮助其他同学理解窑洞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的原因。根据学生发言,我进行总结:窑洞之所以冬暖夏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有一个厚厚的“屋顶”,犹如空调。另外,窑洞的顶和壁既不能直接从大气中吸热,也不能直接向大气中散热,只有窑洞口能够直接和外界接触。因此,窑洞里的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的气温变化,夏天不太热,冬天不太冷。(用时6分钟)活动三:引导实践 设计住房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同学们,你们也是一位位充满智慧与才能的中国人,请每个小组合作设计一套未来的理想住房。设计完之后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加以介绍。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设计最新颖、合理。选出来的学生,我会贴星星进行表 扬。(用时10分钟)
活动四: 课堂小结 升华情感
课堂总结时我播放了一首轻音乐《雨的印记》并配以总结:我国地域辽阔,因为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需要,所以人们建成的住房多种多样,这正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我们为之骄傲。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楼林立,许多古建筑被遗弃、破坏,我们应该保护这些结晶,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用时2分钟)板书:
板书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根据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多种多样的房子
四合院 乔家大院 窑洞
保护、适应自然环境
这种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本节课教学重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七、教学效果预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做出了以下预测:这节课我用大量的图片充斥着学生的整个视觉神经,既给学生带来一种美的享受,也让学生们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有助于学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并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城区《品德与生活》说课比赛说课稿
《多种多样的住房》说课稿
执教者:姬利利
阳泉市新华小学校
第二篇:冀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多种多样的住房教案
《多种多样的住房》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现代教育将网络技术作为工具与品德与社会课程融合,帮助学生增强对学习课程的理解和对知识的链接与拓展。为了在教学中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使用网络技术,使教学方式有了改变,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有了新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能够进行搜集整理,分析,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住房》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通过前面的学习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概况,本课引导学生继续了解我国的一些区域去通过观察人们活动的变化来理解区域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所居住房屋的不同。教材首先首都北京的“胡同游”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体会与自己家乡自然环境的异同。这里既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学习内容,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教材呈现了中国地图;还编排了学生的小文章、歌谣、故事和小资料等内容。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是把区域的差异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发他们的联想和体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地去了解和收集相关的资料。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合作和小组探究相结合。
2.利用互联网上网浏览图片和查找相关信息。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1.生活区域不同人们住房的特点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建造适应当地生活的民居。
2.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搜集有关首都北京四合院及祖国各地房屋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知识目标:
1.了解北方窑洞和四合院的的特点,体会人民的智慧。2.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学重点:
通过互联网搜集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人们的住房,由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建筑材料以及生活习惯、劳动条件等不同,住房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感悟人们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聪明才智。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准备;
1.学生课下收集不同住房的照片、图片和资料等。2.让学生向长辈调查自己家庭住房的变化情况。
教学过程:
一、夸夸我家的房子
同学们,你喜欢自己的家吗?能向大家介绍你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吗? 如果学生说到平房,就请他说一说他们家院落的布局 教师可以简单画平面示意图。
(北面、东、西面都有房子,再有南就是一个四面都有房子的院子了)
二、新授课
1.老北京的四合院
(1)师:孩子们,你们有谁去过北京吗?你都到过北京什么地方呢?(请孩子们说一说,如果没有人去过这时就用课前搜集的图片引出北京)教师可以介绍说: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可是北京的一大特色,连外国游客到了北京都想游览四合院。这是北京的一大景儿,叫做“胡同游”。
(2)师:你们想去看看吗?孩子们,现在交流信息很方便,我们可以立刻让大家“到”北京看看,我们可以上网搜索北京四合院。
教师操作,利用互联网搜索,一个视频片段师生共同欣赏。板书:四合院
(3)教师介绍四合院的特点
(四合院的房子很独特,房房相连,院院相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4)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国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老房子,教师出示在网上收集到的乔家大院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5)你们知道这些房子的价值和意义吗?
(历史悠久,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观赏价值,有独特的风格,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交流祖国各地不同的民居
师:我国地域辽阔,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住房,孩子们把你们找到的各种房子的图片和资料,和书上16页的图片,在小组内讨论,看看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风格呢?(多让学生说说感受,学生讨论不同地域的民居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感受祖国人民的聪明才智。)3.介绍窑洞
师 :孩子们,还记得我国的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吗、现在我们一起到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看看,就是在那里的窑洞里,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板书:窑洞)
(1)课件出示:
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以北、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直立不易坍塌的特点,挖窑洞居住。窑洞既省工省料,又冬暖夏凉。
(2)师:要想更多的了解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我们可以上网搜索,百度搜索之后播放。
(3)结合刚才的片段,说说窑洞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的原因?
(学生可能说的不全面,教师补充:窑洞冬暖夏凉,因为窑洞挖在山坡上,因此它的“屋顶”和“墙壁”都相当厚。人们挖窑洞时,都选择土质比较坚硬的地方,这种厚而坚硬的墙壁不容易传热。所以,窑洞的顶和壁既不能直接从大气中吸热,也不能直接向大气中散热,只有窑洞口能够直接和外界接触。因此,窑洞里的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的气温变化,而且温差变化不大。)
4.住房变化
师:孩子们刚上课的时候,都夸了夸自己的家,课前老师还让大家了解你家住房的变化,请大家课下把你了解到的添到书上18页的表格中。
三、总结本课 结合板书
四、课后作业
师:看过这么多的住房,你一定也想建造一种你喜欢的的房子吧。请大家课下把自己设计一种住房吧,比比谁的创意更好。
板书设计
多种多样的住房
北京四合院
乔家大院 窑洞:冬暖夏凉
平房 竹楼 吊脚楼 窑洞 楼房
教学反思:
祖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不同,人们生产生活也不相同,各地住房风格更是各不相同。怎样使这样丰富的教学内容很好的呈现给孩子们呢?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和上网搜索,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非常直观形象的地了解了不同地域风格迥异的住房及其特点,明白了区域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生不仅了解了各地不同的住房,而且学会了如果想更多的了解,在不能实地考察的时候,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图片,影像资料等。现在人们通过网络,发布各种信息,使我们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孩子们在感受祖国壮美的同时,又培养了孩子们利用课本和网络搜集整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第三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多种多样的住房教学随笔 冀教版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随笔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多种多样的住房
为增进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品德与社会》课特别强调实践和体验,要求学生在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提升对社会的关心,发展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基本认识,进而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为此,《品德与社会》课根据不同的社会情景和课题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探索和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性学习,以儿童的主体活动为主,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注重养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富有生命意义的、有益于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有益于群体认知和合作的鲜活的开放系统。
如:在《多种多样的住房》这个主题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收集不同住房的照片、图片和资料;调查自己家庭住房的变化。教师引导儿童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通过介绍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人们住房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突出学生在交往和互动过程中的自主发展,注重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不断扩展和提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作为老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在教学中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四篇:冀教版初中英语说课稿
冀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3-lesson22
说 课 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围绕Danny,Jenny,LiMing 和Mrs.Li在北京的参观游玩活动为中心,讨论了有关打车,放风筝,照相,给家人写信,发电子邮件,购物的话题。学习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There be 句型和表达害怕、安慰的方法。本节课是本单元第六课,它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There be 句型的运用,通过乘车,指路的对话,学习指路,讨论长度的表达方法,激励学生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学习策略目标)知识目标:
①掌握词汇及短语掌握下列单词和短语:today, turn, traffic, light, climb, true, start,in an hour, more than, ②会运用下列句式: stop doing sth.Go down this street ,turn left at the traffic lights.--How long is it?--It is___ meters(kilometers)long.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及知识自学的综合能力。情感目标:
①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保持深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学习动机。②通过合作学习,对话交流,学会与小组成员或伙伴合作。③激励学生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情感 学习策略目标:
①积极回答问题,能意识到自己的语言表达错误并自觉纠正; ②善于抓住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认真听讲,不懂就问 ③敢于挑战难题,坚持不懈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此外,根据我国国情和外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现阶段外语教学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目的语素质教育、潜在外语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四方面。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重点单词、短语,讨论长度和指路的表达法 难点:文章中较难句子的理解及应用。确立重点与难点的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了: 1.任务型教学法: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分层教学法:达到了生生互动、关照两头的效果;
三、说学法
1.积极回答问题,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积极体验,大胆实践。课堂上有大量的提问,还有抢答题,都要求学生个别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开口讲英语。
2.积极参于,学会合作。本课设计了两个合作学习的任务,操作简单,学生一定很感兴趣并且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精神。
四、说流程
1.总体设计及依据
Leading—in(导入新课)(8分钟)-Pre-task 指导学生先学,为完成学习课文任务做好铺垫(13分钟)-Task cycle(完成任务环节)(9分钟)-Post—task(检测完成任务情况:当堂训练)(8分钟)-Check(小结:自我评价)(1分钟)-Homework(1分钟)
依据:
⑴遵循人类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2.分步设计及依据
StepⅠ Leading—in(导入新课)目的:以图片导入,既复习了前面所学内容,又激发了学习兴趣。(8分钟)
1.导入新课。观看有关前几课的图片,复习相关内容,创设英语氛围,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促进预习的开展,导入新课。
2.复习how old ,how tall, how far,引出how long的用法,学习讨论长度的句式,并加以训练,为新课的活动做好铺垫。
StepⅡ Pre-task 指导学生先学,为完成学习课文任务做好铺垫(13分钟)
目的:了解有关长城的情况,学会运用单词、短语和句式,解决课文第二部分的难点,为完成之后的学习任务做好铺垫。
1、通过提问、讨论、回答帮助学生了解有关长城的情况 2.运用单词climb, true,短语 more than 和句式:--How long is it?--It is___ meters(kilometers)long.StepⅢ Task cycle(完成任务环节)(9分钟)Task 1: 回答问题,理解课文第一部分。学习语言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的听力。问题设计照顾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其中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通过看简易地图,指路,练习指路的表达法。
目的: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的听力。Task 2: 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第二部分 合作学习任务: 1.提出问题: 2.学生看课本,听录音,找出问题答案 3.回答问题,讲解语言点,并完成相关练习1>翻译对话,2>找出不理解的内容。3>分角色朗读对话(角色Jenny, Danny and LiMing)。1.提出合作学习任务
2.深入各小组参与讨论指导 3.检查任务完成情况。讲解难点进 4.进行朗读表演,总结评价。StepⅣ Post—task(检测完成任务情况:当堂训练)(9分钟)
1.比一比,谁更快(抢答题--短语连线),学以致用,准确认识所学短语,训练听,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尤其激励后进生
2.读一读,看谁做得对,熟悉并运用本节课所学语言点,训练听,说能力,体验成就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StepⅤ Check(小结:自我评价)(1分钟)
通过学生自评,总结本节课学习知识的情况,培养学生自己检测能力。StepⅥ Homework(1分钟)
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复习巩固,运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3.板书设计(根据本课的重难点)Unit3 Lesson22 ① how long 多长(长度,时间).how old, how tall, how far ② more than 多于,超过
③ climb 爬,攀登 true 真正的 start 开始
本课以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学习能力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特点,利用任务型教学和分层教学法,从听、说、读、写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温故而知新,达到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第五篇:冀教版小学英语说课稿
冀教版小学英语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第二册Unit3 Lessen 17 Skirt and Pants 第一部分单词的教学,以下我将从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进程的设计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第17课,在本课中我借助“探究式”教学,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溶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体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听、说、认读shirt skirt pants blouse sweater五个单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知识的了解。
4、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读五个单词,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能听懂句型。
5、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2)单词的教学。
二、说学生情况
英语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在此之前他们对英语很陌生,针对他们爱唱,爱游戏,爱表现,爱凭兴趣做事,教学时必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本课内容是学生每天接触最多,了解最深的服装的英语教学,教学时充分运用现有的服装资源,学生将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这堂课的重难点,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作为教师要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以人为本,主要采用直观情景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以游戏教学法、图片教学法等并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和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玩中学、在表演中学。
四、教学工具
教师准备:相关的单词卡片;所学单词相应的服装,录音机
五、说教学步骤
第一步:自由会话,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在这个环节我先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会话。Hi!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My name is Zhang Xin.What is your name?Nice to meet you.教师就这样面带微笑,边说边走下讲台与学生握手问候。这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渲染了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
设计理念:学生在一个平等、尊重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是放松的,敢于说敢于参与教学。一个微笑、一个问候、一个简单的弯腰握手动作,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每个学生都敢于和乐于开口说英语,个个抢着与老师握手,学习热情就特别高涨。提高了“导”的艺术。第二步:歌曲热身,创造愉快的氛围
在热身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跟着节奏演唱歌曲:How Are You?播放录音。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跟节奏唱,这样使学生感到很轻松很愉快。然后老师说: It’s time for class.Are you ready ? Now, we are going to learn“Unit3 Lesson 17<
设计理念:让学生处在愉快的氛围中,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兴奋起来,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景。第三步:创设情景,呈现新知
利用服装来进行教学服装的英语单词,并用句型What is it? What are they?引出对服装的认识(汉语),利用单词卡片,然后老
师教读,学生跟读,书空拼读,并纠正错误的发音,提问“What colour is it?” 引导学生说短语激发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意识,并为下节课 的教学做铺垫。三年级的学生英语字母的正确书写尤为重要,激励学生上台在四线三格书写,并给予奖励。设计理念:
我以实物的呈现,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景真实,学生理解得很快,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五个单词教学时间很长,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单词,在教学时出示单词卡认读,开火车读,走近学生有相应的服装进行练读,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所学知识。第四步:趣味操练,巩固认知
在操练时,我首先进行了一些机械的操练活动,如 “Look and Guess”看口形、猜单词:老师不出声说单词,学生猜是什么单词,猜对的学生可获得一个奖品。接着做耳语传话游戏:老师将单词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学生,由第一个学生小声往后传,以次类推,当传到最后一名学生时,由他大声说出来,哪个小组最先正确无误说出来,那个小组获得一个奖品。
设计理念: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的学习,那么学习对于儿童来说是可以
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因此,这部分教学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的前提下,重视对学生思维,观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在师生,生生等不同的合作方式中,学会倾 听,学会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五步: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练习新知
在这一阶段让一名自告奋勇的学生上台用What is it? What are they?提问卡片上的服装单词,学生回答。
设计理念:加深对单复数的理解,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第六步:课堂总结,总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最后布置家庭作业:把今天学习的单词读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理念:通过对知识的小结,帮助学生将本课的信息进行加工、储存,从而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反思 :这节课不论是新知识的呈现,还是操练运用,都能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紧紧地抓住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但我觉得在课堂操作上,有不少欠妥的地方,气氛也不够浓烈,有时没能和学生融合在一起。每上完一节课,总能找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教学中能够扫清迷惑,成为一位不断钻研与进步的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