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

时间:2019-05-15 02:3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

第一篇:XX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

XX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www.xiexiebang.com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两个小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表内乘除法;购物;图形的变化;测量等。

其主要知识点:

.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本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学习数学是刚刚入门。但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组织复习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需求,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习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在复习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性,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把握复习内容的难度,不要为了提高难度而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与代数

课时 图形与几何

课时

数与代数。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的口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具有一定的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重点: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及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难点:培养一定的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咱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与代数”。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进行的教学内容,避免复习时杂乱无章,尽量做到目标明确、有条不紊。】

师:想一想,在“数与代数”这一小板块中,我们学过哪些内容?

学生可能回答: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师:对,现在就来检查一下,看你到底有没有学会?

出示:教材第97页第1题。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学生的竖式计算方法。

在引导学生编故事时,可以适当提醒学生一些情况,如上下车问题等。注意随时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引导学生合理地编故事。也可以出示“我选36-8+19编了一个故事:有36只小鸡在草地上玩,跑了8只,又来了19只,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小鸡?”让学生模仿编故事。

师:我们学习了加减运算后,还学习了哪些关于数与代数的知识?

•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教材第97页第4题。

师:你们还记得乘法口诀吗?我们先来做对口令的练习好吗?

师生对口令,复习乘法口诀。

师:你觉得哪句口诀不好记?如果某句乘法口诀忘了怎么办?

生:如果忘了某句乘法口诀,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知道的相关口诀去推算出来。如忘了“八九七十二”,我们就可以根据“七九六十三”去推算,因为7个9是63,8个9就是比7个9多一个9,所以63+9=72,就是说“八九七十二”。

教材第97页第2题,师:你们理解乘法的含义了吗?知道除法的意义了吗?现在请大家结合具体的题目来说说你对乘法含义及除法意义的理解。

出示:教材第97页第2题。

师:你能举例说明并解答吗?

生1:我画的是每行7个小圆圈,求8行一共有多少个小圆圈,就可以用8×7来解决,表示8个7是多少。

生2:8×7可以表示8个7是多少,也可以表示7个8是多少;或7的8倍是多少,8的7倍是多少,这样的题目都用乘法解决。

生3:35÷5可以解答求35里面有多少个5的题目;也可以解答35是5的几倍的题目。

……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并引导学生适时评价,总结归纳。

教材第97页第5题。

师:能举例说一说“3倍”的意思吗。

生1:我们班喜欢吃香蕉的有8人,喜欢吃苹果的有24人。24里面有3个8,24是8的3倍。

生2:我们说某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倍,就是说有3个这样的数。例如,7的3倍就表示有3个7,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7×3=21。

教材第97页第3题。

师:你能运用你所学的这些知识点解决问题吗?试试看。

出示:教材第97页第3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生1:从全班学生40人里面减去男生22人,就是女生的人数,算式是40-22=18。把女生平均分成6个小组,用除法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所以是18÷6=3。

生2:第二个问题要求全班同学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就是计算男生折的只数与女生折的只数的和。已知男生折了38只,女生比男生多折了13只,所以38+13=51就是女生折的只数,再加上男生折的38只就是一共折的只数:38+51=89。

师:除了上面的两类运算之外,我们在“数与代数”部分还学习了“购物”的有关知识。

•购物。

师:咱们先一起来解决“买早餐”的问题吧!

出示:教材第97页第6题。

师:仔细看图,说一说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我想买1碗粥、1根油条和1个茶鸡蛋,5元够吗?

生2:我想吃两个肉饼,需要多少元?

……

边让学生提问题,边组织其余学生解答问题。

师:肉饼的价格是油条的几倍?画一画,说一说。

生:肉饼4元,油条1元,4÷1=4,肉饼的价格是油条的4倍。

师:想一想2×3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因为粥的价格是2元,所以2×3解决的是买3碗粥需要多少钱的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付钱的小游戏吧,看你学会购物没有。

师:首先说说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生:我们认识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的人民币。

师:怎样拿出12元8角呢?

生1:拿出1张10元,2张1元和8张1角。

生2:拿出2张5元,1张2元和8张1角。

学生只要能取出12元8角就要给予肯定。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做游戏,一个人说钱数,其余人说付钱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数与代数”部分的知识点,促使学生归纳所学的知识点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数与代数”是我们数学课的主角,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了数的计算和应用计算解决问题,是今后我们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单纯的重复知识点,而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并进行自我总结,不断提升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

2.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体验探究的成功与乐趣。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中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如引导学生自己说涉及的知识点,讲述解决问题的思路等。

3.复习计算时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多安排一些练习题。一般的学生要保证基本要求做一些基本形式的练习,而优秀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练习。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复习的过程中,抓住这次重要的机会,都能有所提高。

A类

填表。

水果

原来有

卖出

又运来了

现在有

34箱

7箱

3箱

8箱

9箱

1箱

50箱

0箱

0箱

B类

24元

6元

3元

30元

一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一辆玩具汽车的几倍?

小玲有50元,可以买哪几样玩具?

小青想花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他可以买哪两样玩具?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试着解答出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水果

原来有

卖出

又运来了

现在有

34箱

7箱

3箱

8箱

9箱

1箱

50箱

0箱

0箱

B类:24÷6=4 可以买玩具轮船和木马:30+3=33 玩具汽车和木马。玩具轮船的价钱是玩具汽车的几倍?30÷6=5

教材习题

第99~102页“练习”:

.56 18 8 8 9 9 8 54 64 63 7 8 20 9 21 30 40 5 9 9 8 6 42

2.略

3.5×8=40 40÷5=8 40÷8=5 说一说略

4.5×2=10

18÷3=6

20÷4=5

3×2=6

5.24 3 27 7 35 24 6 42 7 35

6.28+13+57=98

7.9×4=36 36÷6=6

8.7×5=35 6×3=18 18元<20元 够。

买5个面包圈需要多少元?8×5=40

9.24÷4=6 24÷8=3

0.100-56-25=19 20-3+20=37

1.7×5=35 63-35=28 63÷7=9

2.6×4=24 24位<26位 不能坐下

9×6=54 54元>50元 不够。

3.8 45 83 62 73 22

4.12 7 74

5.50 4 10 18

6.6÷2=3 可能买了百合花,12÷6=2

可以买4枝玫瑰,5×4=20;可以买5枝康乃馨,4×5=20。

图形与几何。

.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学会了测量。

•我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了1米=100厘米。

•我还学会了剪出能够沿着一条线完全重合的图形。

•我知道了平移和旋转现象。

……

师:同学们说得很具体,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教材第98页第1题。

师: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我们学了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师: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米?

生1:我拇指的指甲盖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2:我们的课桌长度大约是1米。

……

只要学生举出的事例正确就给予表扬鼓励。

师:关于“厘米”和“米”,你还知道什么呢?

生:我知道1米=100厘米。

师:说得非常好,大家一起说一遍,看谁记得最好。

2.教材第98页第2题。

师:说一说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生: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的0刻度与物体的一端对齐,物体的另一端到尺子的什么刻度,读出来就是物体的长度。

师:你能说出下面物体的长各是多少厘米吗?

出示:教材第98页第2题。

生:最上面的铅笔长5厘米,中间的一支长4厘米,最下面的回形针长2厘米。

师:说得很正确,注意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就应该像图中这样与0刻度对齐。

3.教材第98页第3题。

师:说一说在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法对长度进行估计。

生:我可以把要估计的物品的长度与1厘米或1米比一比。

【设计意图: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趁热打铁进行针对性的巩固训练,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咱们这学期的内容到这就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努力,相信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通过结合具体例子能加深学生对测量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使数学更贴近学生,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2.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A类

填空。

米=厘米

500厘米=米

35米-3米=米

5厘米+8厘米=厘米

8米=厘米

B类

按要求画图。

在距离小旗3厘米的地方画一朵小红花。

小红花前方7厘米的地方有一个气球。

在小红花和气球之间,距离气球5厘米的地方画一棵大树。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100 5 32 23 800

B类:

教材习题

第103页“练一练”:

.8 2 3

2.厘米 厘米 米 厘米3、4.略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XX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

XX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反弹高度。

.使学生经过实验收集数据,在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价值,提高合作能力。

3.使学生在亲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教学处理的过程中,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测量、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

难点:探究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分数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尺子、篮球、乒乓球、足球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许多球,体育课上大家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的知识来玩球,大家有兴趣吗?〔出示三种球:篮球、足球、乒乓球。〕

师:谁来拍一拍?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这些球从高处落下后都会反弹。各种不同的球反弹的情况相同吗?什么情况下反弹得高一些,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低一些呢?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和下落高度的关系怎样?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揭示课题:反弹高度。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常见的拍球活动中引出这节课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很自然地引起学生热情,诱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获得结论。】

师:想要知道答案我们就要亲自试验。我们应该怎样做实验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应该先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内容应该包括设计实验步骤,每一步怎样做;还要设计如何收集数据。

•我们应该做好小组分工,如组员分工可以是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我们应该记录好球自由下落的起始高度和反弹高度。

•我们的实验要在相同的条件下多做几次,避免实验误差。

……

师:谁能具体说说实验的方法呢?

生:选一块靠墙的平地,在墙上量出一个高度并做上标记。再选择一个球从这个高度自由落下,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

师: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生1:把球从指定高度落下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生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做上标记,测量反弹高度时,取整厘米数。

生3:要及时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师:现在就请大家先在小组里,商量好之后确定分工,然后用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开始实验活动,收集数据后计算出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起始高度的几分之几,最后总结出结论。然后看看乒乓球的反弹情况,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不一样,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师:我们知道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但实际上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因素还有许多,谁知道呢?

生:与球充气足与不足有关,充气足的球反弹高度大。

师:在活动中,你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生:用到了我们学过的测量知识,还有有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方面的知识。

师:你还有哪些想要研究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试一试。

【设计意图:实验后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同一种球”和“几种不同的球”的实验数据的观察分析中获得实验结论,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师:今天上课我们通过几次实验,研究了球的反弹高度,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又有哪些收获?

……

师: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上网了解有关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其他因素。

【设计意图:适度的课外延伸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限于课堂。】

反弹高度

活动任务: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哪种球会反弹高一些?各自的反弹高度是多少?

设计方案:实验步骤→小组分工→收集数据→做好记录。

动手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计算球的反弹高度是起始高度的几分之几,得出结论。

交流反思:1.发现和结论。

2.用到的知识和方法。

3.收获和问题

.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对接生活的过程,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构建新的知识或信息。由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现实:拍球活动引入,并对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处理,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寻求验证方法。这些鲜活的生活经验用于帮助经历、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简单明了,而且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经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实现了经验的改造或重组,为后续的探究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积累有效的探究活动经验。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是负责任的态度。在有些情况下,猜想比教会证明更重要,有了猜想,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因为这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猜想,所以在后面动手操作、合作实践获取验证数据时会特别地投入而专注。

A类

.已知一个小球从10米高的地方自由落下,每次反弹高度都是原来的一半。请问等小球静止的时候,一共运动了多少米?

B类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约30米

B类:

看图找关系。

.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表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图对刻画事物或数之间关系的作用,能分析一些简单的关系。

3.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力。

重点: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难点:结合图表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数学与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下面是一辆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行驶速度变化的情况,要想看懂这幅图,你知道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吗?

生:我们首先要知道,这幅图的纵轴表示这辆汽车每分行驶的速度,横轴表示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

师:这就是用图表来表示数量关系,这样更简洁、准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看图找关系”。

【设计意图:了解图表中横轴与纵轴的重要性,为看图找关系做好准备。】

.汽车行驶速度。

师:仔细观察上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

生2:点A表示时间为0.5分时,汽车的速度是200米/分。

……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描述汽车速度的变化情况吗?在小组里跟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可能会说:

•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4分,速度在变化。

•在第1分内,汽车行驶速度从0提高到400米/分。

•在1分到3分汽车的行驶速度没有变化,是匀速行驶的,速度都是400米/分。

•3分以后汽车的速度减慢,最后为0,说明汽车停下来了。

师:说一说汽车从1分到3分行驶路程的大致变化情况。

生1:汽车行驶路程一直没有变化。

生2:不对,车一直在走,路程应该在增加。图上显示的水平直线,是汽车从1分到3分的速度没有变化。因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增加行驶的路程应该也是在增加的。

小结:速度不变,时间增加,路程也会随着增加。

2.足球场内的声音。

师:下面大致描述了某足球比赛场内声音的起伏情况。先说说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生: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音量。

师:从观众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一共经过了多长时间?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观众从19:00开始进场,到21:45全部退场,一共经过了2时45分,即165分。

师:比赛开始前半时,足球场内的音量是如何变化的?

生:比赛开始前半时,足球场内的声音逐渐变大,从开始没有声音到声音逐渐变大。

师:上半场什么时间足球场内的声音变得非常大?你觉得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上半场比赛从19:30开始到20:15结束,在这45分内,当上半场比赛进行20分,也就是19:50的时候,足球场的声音变得非常大,可能是主场球队进了球,球迷们在欢呼吧!

师:试着描述下半场足球场内音量的变化情况及比赛的情形,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内交流看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看图”,然后学生对图表的认识更加深刻。】

师: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生1:画图能直观的表示出信息。

生2:图表蕴藏了一些有趣的关系。

……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新课,再次梳理知识,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看图找关系

先看纵轴横轴

再看线段趋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力求有效利用教材资源,发掘教材中的有效因素,达到让学生掌握看图找关系的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从看图引入中,让学生感受图表的直观、简洁、明了等优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结构的条理清晰,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什么,能够较为投入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预测未来。我们知道,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虽然小学阶段不要求学生学习函数的概念,但函数思想在小学阶段的渗透是重要的。由于图能够直观的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做好从图中分析量和量之间关系的内容的教学准备。“足球场内声音变化情况”的有趣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图的观察,将直观感受到随着时间的变化,音量也在发生变化,这正是函数思想的萌芽。

A类

.小明和小英一起上学。小明觉得要迟到了,就跑步上学,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小英开始走着,后来也跑了起来,直到校门口赶上了小明。问:下列四幅图像,哪一幅描述了小英的行为?哪一幅描述了小明的行为?

B类

2.下图是小明和小红两人600米赛跑的行程图。

跑完全程小明用了分。

小明到达终点后,小红又跑了分才到终点。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每分米,小红的平均速度是每分米。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第②幅图描述了小明的行为;第④幅图描述了小英的行为。

B类:

2.4 1 150 120

比赛场次。

.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逐步列举、解决问题”的数学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育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

师:学校即将举办乒乓球比赛,六班10名同学参加比赛,每两名同学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体育比赛中也包含着数学问题。

师:是啊,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赛场次”的问题。

【设计意图:把学生引到所需探究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的情感体验。】

.乒乓球比赛。

师:六班10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名同学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哪些信息值得思考?你是怎样想的?

生:“每两名同学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意思就是如果甲、乙、丙三人参加比赛,那么甲和乙、甲和丙、乙和丙之间都要进行比赛,也就是说不同的两人之间就会有一场比赛。

师:你有什么办法帮助思考这个问题呢?

生:可以列表排一排,也可以画图数一数。

师:那就先用画图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找到答案了吗?有什么感受?

生:参加比赛的人比较多,画出的图很乱,不容易数清楚,很麻烦。

师:是啊,参赛的人比较多,不管是画图还是列表都很麻烦。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生: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找有什么规律。

师:好啊。我们把参赛人数变少点,把情形变的简单点,看看有什么规律可循。如果是2人参加比赛,要进行几场比赛?

生:2人参加只需要进行1场比赛。

师:如果是3人参加呢?

生:我用3个点表示参加比赛的3个人,每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我们就在两点之间连接一条线段,这样画下去,结果要进行3场比赛。

师:4人参加比赛呢?

生:我所用的方法是列表法,先看横格,再看竖格,在横格和竖格相交的格子里画符号,就表明两支球队进行一场比赛,结果发现要进行6场比赛。

生1

生2

生3

生4

生1

生2

􀳫

生3

􀳫

􀳫

生4

􀳫

􀳫

􀳫

师:咱们一起来看看这其中有什么规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可以跟同学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可以用加法算式计算出比赛的场次,算式就是从1开始依次加2,加3……一直加到比参赛人数少1的数为止,所得和就是比赛的场次。

师:用你发现的规律算一算5人参加比赛,一共进行几场比赛?再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验证一下你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

学生进行验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总结的规律正确吗?现在你算一算10人参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验证结果规律是正确的,学生尝试计算后,组织交流订正;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2.联络方式。

师:星星体操表演队为了联络方便,设计了一种联络方式。一旦有事,先由教练同时通知两位队长,两位队长再分别同时通知两名同学,依此类推,每人再同时通知两个人,每人同时通知两人共需1分。你能画图表示出联络方式吗?

学生尝试画图表示联络方式,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组织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分

示意图

通知到的同学数

2+4=6

2+4+8=14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通知到的人数增长很快。w

生2:新通知到的人数在成倍增加。

师:如果有126名同学,需要多长的时间通知完?自己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组织交流汇报,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表象素材的帮助,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师: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开始我们解决10名同学之间的比赛场次问题,并不容易。可我们从简单情形入手,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这类问题就简单多了!

师:只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你会发现就在精彩的比赛中,就在有趣的问题中,就在你我的身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及进一步应用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欲望,使数学思想得到延伸。】

比赛场次

列表 画图 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

.数学实践课具有实践性、开放性、问题性、探索性、知识性等特点。本课力求突出实践课的探索性,不但要实践,更需要思考,要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其中的道理,学习其中的数学知识。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许多数学学习的方法,具备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因此,本课设计了体会规律的必要—探究规律—应用规律三个环节。探究比赛场次的计算规律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开放的环节,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列一列,算一算,再在小组内说一说,看看有什么规律可循。充分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再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师只做简单的点拨和引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学习比数学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应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简便性与实用性,不仅教学生解决问题,更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A类

.XX年奥运会期间,为了便于各国朋友观看精彩的比赛,北京特地开设了奥运专线。从工体北路到奥体中心共10站,每2站之间都要设计1种价格的车票,一共要设计几种价格的车票呢?

B类

2.奥运会排球比赛赛制:12支球队,平均分成2个小组,每组6支球队。小组内进行单循环赛,即每2支球队之间进行1场比赛。单循环赛阶段,一组要进行多少场比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2+3+4+5+6+7+8+9=45

B类:

2.1+2+3+4+5=15 15×2=30

第三篇: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教案(第 97-103 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 好习惯,感受复习的作用。

2、进一步掌握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 有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能在购物情景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结合具 体的情境,加深理解乘法、除法和倍的意义,熟记 2—9 的乘法口诀、能熟练 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3、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活动经验;能 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用 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测量有关的简单问题,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重难点: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法、除法的初步认识,倍的含义的应用,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人民币的认识,米和厘米的认识等。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总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数与代数

一、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二、问题 1:先计算再编故事。

出示 32+15+28

65-36-12

36-8+19 让学生想想计算这些算式要注意什么?说说运算顺序,独立计算再组织学生进行 错误辨析。最后让学生自己选一道题编一个故事。问题 2:说一说,画一画。8×7 可以解决什么问题?35÷5 呢? 用点子画再说意义。背口诀,说说你觉得哪句口诀不好记?忘了怎么办?

问题 3:举例说说 3 倍的意思。

参考 73 页淘气和笑笑的回答。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来说明。

三、课堂练习巩固。

第 99 页 1-4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1、每分钟正确计算 10 道题。

2、用附页 2 中的点子图进行表示。

3、根据图写出一个乘法和两个除法算式。引导学生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 关系。

4、学生先根据题意画图,再列式计算。

三、游戏(口诀开火车练习)

四、小结。第二课时:复习数与代数(二)

一、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问题 4:出示第 9 页 6 买早餐情境图。先让学生看懂题意,找出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1)提问题,只要合理老师就给肯定。

(2)现让学生画图表示肉饼的价格是油条的几倍,再列式计算.4÷1=4

(3)2×3 可以表示买 3 碗粥需要多少元。

二、课堂练习巩固。第 100 页 5——8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1、从鱼嘴两边开始,按箭头的方向进行计算,最后到鱼尾都是 35。

2、先让学生说一说表格中的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独立列式计算,还可以题加减的问题。

3、用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9—12 题、引导学生读题找出题中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列式后集体订 正。

三、课堂作业:第 13 题。

第三课时:复习人民币

一、提出问题并独立思考

问题 5: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复习认识各面额人 民币。再用不同的面值的人民币进行组合,请学生说出总面值是多少。让学生想办法拿出 12 元 8 角。

二、课堂练习巩固。课本第 102 页 14-16 题 学生独立读题思考,找准与所求问题相对应的数学信息。独立列式,再集体订正。

三、相互启发 读三位同学的对话,再说说自己对前面几个问题的思考。

第四课时:复习图形与几何

一、提出问题并独立思考

问题 1: 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再让学生用手比划 1 米和 1 厘米各有多长,让学生回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问题 2: 先让学生回忆如何用尺子度量物体的长度,如何 看尺子上的刻度,再让学 生具体说出铅笔、蜡笔和曲别针的长度。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三个物体中谁最 长,谁最短。说说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问题 3: 交流日常生活中估计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课堂练习巩固。

课本第 103 页 1-4 题

1、巩固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通过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使学生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

3、让学生确实经历测量长度的过程,掌握方法。

4、让孩子照样子做一做,教师补充些美丽的图案让学生欣赏。感受对称美。

三、总结。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设计:复习图形与几何 1 米=100 厘米

第四篇:XX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

XX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实验。

.通过“滴水实验”活动,了解实验活动的步骤:明确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重点:了解实验活动的步骤:明确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

难点:实验方案的确定和实验过程的操作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实验方案单和实验报告单。

师: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人与水的和谐”是满足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前提,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但是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有关水的实验,一起来谈谈节水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滴水实验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首先树立节水意识,引导同学们重新认识身边的水,重新思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在我们的生命中是何其重要。】

.明确活动任务。

师:明确活动任务——设计滴水实验,推算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会滴多少水。

2.设计活动方案。

师:全班分小组讨论,设计一个什么实验,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小组讨论,派代表全班交流汇报。

师生共同得出:先用盛满水的纸杯扎个眼代替水龙头,计算这个纸杯平均1分滴掉多少水,再推算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一年滴掉多少水。

3.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

师:小组讨论,需要哪些数据?怎样得出这些数据?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

生1:需要用量筒,测量出一满纸杯水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生2:测量一满纸杯水滴完,需要多少时间。

师: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出这个纸杯平均1分滴掉多少水?1年呢?

生1:用一纸杯水的体积÷滴完的时间=每分滴水的体积。

生2:每分滴水的体积×60×24×365=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浪费的水的体积。

师:现在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实验操作。

完成表格。

实验方案

实验名称

计算一个纸杯平均1分滴掉多少水

实验人员

小组

测量工具

秒表、量杯

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个纸杯平均1分滴掉多少水

先用量筒测量出纸杯里水的体积是毫升,用秒表测量滴完这杯水的时间是秒=分

计算这个纸杯1分滴水的体积

2.推算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浪费多少水

实验分工

测量水的体积人员:;测量一杯水滴完的时间人员:

动手实验。

师:按照实验方案实验,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

计算过程与结论

反思交流。

①和同伴交流并分享实验结果。

②根据实验结果,完成教材第89页第2题。

③读教材第90页第3题,说说你知道的节水知识,哪些节水的方法好?

提示:

①刷牙时不要让水龙头一直开着。

②用洗衣机洗衣服,最后一遍的水用来擦地板。

③所有水龙头都应该用节水型的。

……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号召同学们树立一个全方位的节水意识。】

师:水是生命之源,我们一定要树立节水意识,爱护每一滴水。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一直遵循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节水意识,号召学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注意节水。】

滴水实验

明确任务

设计方案

动手实验

交流反思

填写实验方案单填写实验报告单实验结

.通过此次实验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节约用水,减少浪费,对我们整个地球至关重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明确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求实的精神,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A类

.完成下面“实验报告”中的有关计算与分析。

内容:测量家中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的滴水情况。

测量:1分滴水40次,5分共滴水45毫升。

计算:1时滴水毫升,1昼夜滴水升。

根据以上数据,你的感想是。

B类

2.小明刷牙时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约6000毫升。小刚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3口杯水,每杯用水约200毫升。

小明刷一次牙的用水量可以够小刚刷牙多少次?

如果按每日刷牙两次计算,那么采用接水刷牙的小刚,每月可节约用水多少升?1年呢?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540 12.96

感想:要注意节约用水。

B类:

2.200×3=600 6000÷600=10

6000-600=5400=5.4 5.4×2=10.8

0.8×30=324 324×12=3888

教材第89页“交流反思”

编码。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编码的规律,从而体会数字编码的编排特点及编码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2.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会用数字进行简单编码。

重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会用数字进行简单编码。

难点:培养学生对信息选择和处理的能力,掌握简单的编码方法,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方法。

师:我们看过不少的警察故事,警察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一点点地努力着,最终能够把犯人找出来。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交流探讨。

生1:因为警察很聪明,他们知道谁是犯人……

生2:他们找到了证据。

师:对!他们找到了证据,证据就是线索,用我们数学的语言,就是编码。下面我们来看这个小故事。

有一个被警方通缉的男罪犯,打算坐飞机逃走,他劫持了一个专门制作身份证的工人,为他做了一个身份证,号码为***8。正当罪犯拿着这个身份证去坐飞机时,却在出关检查时被捉住了。原来是工人在制作身份证时,故意留下了线索,协助警方抓捕了罪犯。这个身份证号码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

板书课题:编码

【设计意图:用常见的电影情节,穿插一个小故事,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导出新课,能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探索身份证编码的编排规律。

出示:教材第91页下图。

.初步了解出生日期码。

你对身份证有什么了解?

同桌两人交换收集的身份证编码,用线标出出生日期码,再交换回来,检查是否正确。

2.小组对比讨论、猜测行政区代码。

活动要求:对比小组内所有人收集的身份证号码的前六位,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及你们认为相关的信息。

学生汇报。[板书:省、市、区、行政区代码]

3.分析顺序码。

请先把妈妈的身份证号里的倒数第二位圈起来,汇报数字;再把爸爸身份证号里的倒数第二位圈起来,汇报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师:第15、16位表示派出所代码,派出所代码和性别码合起来称为顺序码。

4.介绍校验码。

最后一位数字叫校验码,是根据前17位数字按一定的公式自动生成的,是电脑用来识别身份证的真伪的。

5.总结身份证编码的编排规律,找出故事中工人留下的线索。

探索银行卡编码的编排规律。

出示:教材第92页上图。

.初步了解发卡银行标识代码。

你对银行卡有什么了解?

同桌两人交换收集的银行卡编码,用线标出标识代码,再交换回来,检查是否正确。

2.小组对比发卡银行自定义代码。

活动要求:对比小组内所有人收集的银行卡的发卡银行自定义代码,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及你们认为相关的信息。

3.分析校验码。

最后一位数字叫校验码,是根据前15位数字按一定的公式自动生成的,是电脑用来识别银行卡的真伪的。

帮助破案。

.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排除犯罪嫌疑人。

师:根据身份证编码的编排规律,我们可以排除哪些嫌疑人呢?

生1:根据出生日期码,可以排除两个嫌疑人。

生2:可以排除出生于1970年和1983年的两个人。

师:然后呢?想想,银行卡有没有什么判断依据呢?

学生接着寻找线索。

2.出示:教材第92页发卡银行表。

发卡银行

发卡银行标识代码

发卡银行

发卡银行标识代码

甲银行

666543

乙银行

888128

甲银行

666789

乙银行

888462

……

……

师:很明显,从现场找到的这张银行卡,是哪个银行的?

生1:666543……

生2:是甲银行的!

生3:我知道罪犯是谁了!

……

师:很好!我们都知道是谁了!

【设计意图:设计具体的情境,一点一点地启发学生,引导他们对编码的认识与思索。】

师:数学,首先是活用于生活的,数字更是奇妙无比的。同学们,除了身份证上的编码,银行卡上的编码,我们还在哪些方面用到了数字编码呢?

生1:电话区号,手机号码……

生2:邮政编码!

师: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数字时代,数字编码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字,让他们自主地发现身边的数学世界。】

身份证号码 银行卡号 编

.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板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2.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加以运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A类

.向家长说明身份证的作用,解释家长身份证号码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B类

2.注意搜集所在省市车牌编码,并把它们统计下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略

B类:

2.略

教材第92页活动

数图形的学问。

.能有条理、有次序地数出线段的条数,并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掌握线段计数的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把计数线段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感受到数学规律之间的普遍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学会数线段的方法。

难点:让学生掌握数线段条数的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老师和你初次见面,表示友好可以握一次手,这一动作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

师:我们把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称为线段,这两个点称为线段的端点。每两个点就可以确定一条线段。

师:我们已经有过数线段的经验,我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你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线段计数的方法和过程。

【设计意图:老师和同学握一次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由远及近,好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在缩短,“两手相握时”形成“两点一线”,为学生解决本课中的数线段问题埋下伏笔。】

.鼹鼠钻洞。

师:读图理解题意,找出已知和未知的信息。

生1:已知有四个洞口,鼹鼠可以从任意一个洞口进入后向前走,然后从任意一个洞口走出。

生2:所求的问题是鼹鼠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可以走。

师:你能画出示意图吗?

生:把每一个洞口看成一个点,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洞口,然后把这些点都画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你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出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方法一:按照基本线段多少的顺序去数。

如上图中,首先有AB、Bc、cD三条基本线段,其次是包含有两条基本线段的是Ac、BD两条,然后是包含有三条基本线段的是AD一条。所以线段AD上总共有线段3+2+1=6。

方法二:按照线段的端点顺序去数,如下图。

线段最左边的端点是A,即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AD三条;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BD两条;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一条。

所以上图中共有线段3+2+1=6。

2.菜地旅行。

师:读图理解题意,找出已知和未知的信息。

生1:汽车从红薯站开往土豆站,中间经过西红柿站、茄子站、胡萝卜站。

生2:所求的问题是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师:一共有几个车站?你能把上面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师:根据情境,画出示意图,有顺序地数一数,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生:把每一个车站看成一个点,然后转化为数线段问题,数法和上面的例题方法类似。

师:如果有6个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提示:你能自己画出线段图解决吗?

生1:画出有6个点的线段,然后自己重新数一数。

生2:还可以在5个点的基础上数下去,在5个车站的结果上,加上一个车站的车票就可以了。

自己动手画一画,并解答,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师:如果有7个车站、8个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车票?

生讨论,交流汇报。

师:你能总结一下数线段的方法吗?你喜欢哪种方法?如果是有n个车站呢?

生:1+2+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除了通过从点数和从基本线段数两种方法外,还可以通过数点列算式计算的方法来解答。】

师:记住今天所学的知识了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数图形的学问

n个车站:1+2+3+…+

B类

4.妈妈和她的5个老同学聚会,每两个人都要合影一次,一共要照多少张双人合影?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5 2.10 3.10 画图略。

B类:

4.15

第五篇: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东西南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8、59页。教材与学情分析

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方向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要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具有相当大难度的。因此,这部分内容不能作为单纯的知识点去讲授,而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在活动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理念。教学中以学生十分熟悉的身边具体情境作为学习的资源,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以自主活动为主线,展开多层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切、自然的具体情境中学,玩中学,学中做。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但能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从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教学目标

1. 在现实情境中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培养方向感。

2.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与位置,3.体会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小组活动: 学校操场周围有那些景物?

拍摄校园景物并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讲一个关于方向的故事。淘淘他和笑笑去玩耍,可是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怎么才能不迷路呢、那就是会辨东南西北。

(板书课题:东南西北)

(4)有一首儿歌教我们辨认方向的,我们来学一学。(早晨起床,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二、联系实际,说一说,辨认方向。

(1).找一找:找教室里的东方、南方、西方、北方。

我们教室里也有东、南、西、北,东面在哪儿? 太阳从哪儿升起?

找出教室里的东面,再让学生跟据儿歌指出西面、南面、北面、教师贴上标记卡片。(东、南、西、北)

(2)说说教室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3.)辨一辨,说一说。辨认四个方向。

请同学分组,每组面朝不同的方向,说一说,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4).找出规律:刚才我们面朝的方向不同,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是不变的?

A引导发现:

1、面朝的方向不同,前后左右的方向就不同。2.生活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是不变的。东——西,南——北。

3、生活中我们只要认准了一个方向,就能指出其余的三个方向了。

4、建立方向标

在实际生活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是不变的,所以,在数学上,在作图时,就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你记住了什么?

五、作业

——设计学校平面图。

(1)美丽的校,让学生观察自已的校园。

(2)要求以操场为中心介绍,看看操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分别有些什么景物和建筑?

(3)请你当小小设计师:作校园平面图。(4)展示看着贴好的图再次介绍操场景物。

教学反思

方向的认识,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经验和常识,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知识,这一节的目标是经历在室外和室内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能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方向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判断、交流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方向的认识水平。

一、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

本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先把学生带到室外,在操场上辨认方向,提出问题:谁能说说我们怎样辨认东、南、西、北?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太阳在南边;太阳从西边落下等。使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有关方向的表象,同时,通过学生的口述活动,把少数人的知识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共同知识。接下来让学生“找方向”和“判断方向”,以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在这里,老师充当的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方向的认识不能完全靠学生死记硬背,在充分借助现实情境让学生辨认方向后,我加入了一个小游戏“抢椅子”,让没有抢到椅子的同学说出他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是谁,这样不仅激发了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方向的认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前与后、左与右的对立性和前、后、左、右的相联性,丰富了教学内容。

三、存在不足与改进措施

尽管本课大部分同学都能充分的领会并运用,但仍有极少数同学方向感差,对他们来说辨认方向仍是一个难点,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通过个别指导来帮助他们。问题就是结束太过匆忙。

下载XX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总复习---《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主备: 黄华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12页“总复习”单元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谁的分数高 教学反思:计算难度较大,准确率较低,学生2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口算一定要熟练,分两课时教学。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

    五年级上册数学8总复习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8总复习教学反思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把小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小板块:“折一折,做一做”“玩一玩,做一做”。教材的编排意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折纸、剪纸的活动中体会图形的轴对称特征;让学生在玩游戏中,体会平......

    2016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

    省新中心小学 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 葉新杰 2018年秋 本单元教材从整数除法入手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和小......

    分桃子教学设计(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

    《分桃子》教学设计 泉州市丰泽区云谷小学吴红红 2010年9月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分东西的活动,有一定的分配经验。但是技巧上没有很好的经验,基本上都......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花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花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花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

    10-2总复习-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10-2:总复习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进一步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