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5:《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时间:2019-05-15 02:4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案25:《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案25:《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第一篇:教案25:《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教案25:

《 克和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

奉城一小,二年级数学教研组 教学内容:P45—46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关键: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教学准备:各种实物、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师:昨天,同学们到超市了解收集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1:牙膏是120克。

生2:蛋卷150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一袋大米是10千克。......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物品的质量,请大家一起看一看,(大屏幕展示)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引出质量单位“克”与“千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一组组的物品对比中,发现质量较轻的是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并认识物品的质量标识的习惯。)

二、感知、认识“克”

1、感知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2分硬币,请同学们拿1枚放在手上,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师:这种轻轻的,象没有感觉的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吗?(生举例)

生1:一颗扣子 生2:一个爆米花 生3:一根吸管 生4:一颗豆子

师:有没有同学提出异议?

生5:我不认为,因为一颗豆子比一枚2分硬币轻一些。师:那你认为是几颗呢? 生5:我估计是4颗

师:是4颗黄豆?还是4颗绿豆? 同学们纷纷说:应该是4颗绿豆。„„

(评析:通过学生充分的掂量、感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些事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1克很轻很轻的质量意识,通过学生充分比较、衡量到底有几个绿豆重1克?从而让1克的质量概念逐渐清晰、深刻。)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师:同学们举例说出了这么多重约1克的物体。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师: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请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币,右手放护肤霜。当你认为两边一样重时,看一看硬币多少枚,再估一估这袋护肤大约重多少克?

师:请各小组汇报,然后揭开胶布,看质量标识(误差在±2克内),算估对。(“耶”!教室内一片欢呼雀跃!当然也有唉声叹气的。)师: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评析:通过趣味性的掂量、猜测活动,巩固学生对较轻质量的认识,为学生估计生活中的物品的质量做了知识的储备。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感知、认识“千克”

师:现在桌面上有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生1:不轻也不重 生2:有点重

师:请你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生1:家里用的大手电筒 生2:两袋白糖 生3:一块红砖 „„

师:老师这有几袋物品(1千克的铁块,1千克的锯末,1千克的苹果,„),请你们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

(各小组活动)

师:请大家汇报各小组估计的结果。

(有大约2千克重的,1千克500克重的,3千克重的,1千克重的)

师:实际上发给大家的物品都重1千克。(教室内传出了“耶”——!然后,老师拿出1袋锯末,1袋铁块)从这两袋重1千克的物品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说:锯末看起来多一些,铁块看起来少一些。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也就是他们体积不同,但是他们都重1千克。

(评析:学生通过掂量亲身体验1千克重的洗衣粉的质量,先形成1千克的质量表象,又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举例1千克重的物体,然后,再来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质量相同,但体积不同的物体的质量,充分的体验、感悟形成了1千克的质量观念。)

四、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

1.建立1000克=1千克的等量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两袋盐,每袋重500克,两袋一共有多重? 生:1000克。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计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生答后,板书:1000克

生:我们把两袋盐放在电子秤上称,屏幕上显示的是1kg.师:1kg就表示1千克,板书:1千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000克与1千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因为它们都表示的是这两袋盐的质量,所以1000克和1千克是相等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1000克=1千克 2.形成1千克里面有1000个1克的观念。

师:现在樱桃与菠萝正在争吵,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多媒体播放课件:一个樱桃重1克,一个菠萝重1千克,樱桃与菠萝争吵:1000个樱桃冲着菠萝说:“我们个多,我们比你重”;1千克的菠萝冲着樱桃说:“我个大,我比你们重”。)

师:你们说一说1000个樱桃和一个菠萝到底谁重?

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是菠萝重,有的说是樱桃重,还有的说是一样重。

师:我们来称一称,继续播放课件:1000个樱桃上到天平的左盘,1个菠萝跳到天平的右盘,来回几次摇晃后到达平衡。你发现了什么?

生:1000个樱桃和一个菠萝一样重。(1000个1克和1千克相等)

(评析:通过计算和称量两袋食盐的质量,同学们很容易得出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1千克=1000克;又通过评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对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认识更加深刻,清晰而又牢固地建立了1千克里面有1000个1克的观念。)

五、认识各种秤并会用秤称 1.认识一些常用的秤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你见过哪几种秤?说给大 家听一听。(出示各种秤)

2.学会用秤称物品(练习读取盘秤上的数值)

请你称一称你从家里带来的物品,看有多重?出示盘秤。(介绍用法)。请各小组互相合作。3.培养估测意识

(1)先称1 千克的苹果数一数有几个,再估出3千克的苹果,称一称,看估得准不准。(2)分小组估一估大家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再选合适的称一称,看谁估得准。

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总评: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为了让学生了解克与千克每一个单位质量实际有多重,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并学会初步地估测和实际应用。本节课的教学凸显了以下几个特点:

1、引导学生到熟悉的生活中,观察、收集信息,从中了解数学知识。教师课前有意安排学生到超市去收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标识,到课堂上一起交流。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2、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亲身体验感知,形成质量观念。为了让学生了解克与千克这些眼睛看不见的每一个单位质量实际有多重,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掂量1个、5个、10个、20个2分硬币,通过肌肉感觉来逐步感知1克、5克、10克、20克有多重。通过左手放2分硬币,右手放小物品,感觉左右平衡后来估计小物品有多重。通过掂一袋1千克重的洗衣粉,感受1千克有多重,然后让学生掂1千克的铁块,1千克的锯末,1千克的苹果等,体积不同,但质量都是1千克的物品来估计它们有多重。通过以上动手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1克、几克、几十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3、引导学生通过算一算、称一称和评一评,建立克和千克的进率关系,形成1千克里面有1000个1克的观念。教师先拿出有两袋盐,每袋重500克,提出“两袋盐一共有多重?”的数学问题。学生有的用算的方法算出500+500=1000克;有的用称的方法知道重1千克,从而得出1000克=1千克的等量关系。这时老师并没有满足于克与千克这一进率关系的建立,又通过让学生来评1000个1克的樱桃和1个1千克的菠萝谁轻谁重,让学生在头脑中直观而又形象地形成了1千克里面有1000个1克的质量观念。

4、把猜一猜、估一估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估测和应用意识。在实际生活中除必要的精确的称量物品质量外,更多的情况下要用到估测。教学中,当学生初步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教师都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出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让学生“左手放2分的硬币,右手放一袋护肤霜。当你认为两边一样重时,看一看硬币多少枚,再估一估这袋护肤霜大约重多少克。然后揭开胶布,看质量标识(误差在±2克内),算估对”;让学生掂体积不同,质量都是1千克的铁块、锯末、苹果等,然后再称一称;还有就是估测练习:(1)先称1 千克的苹果数一数有几个,再估出3千克的苹果,称一称,看估得准不准。(2)分小组估一估大家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再选合适的称一称,看谁估得准。

5、“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基本理念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从这节课可以看出,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教教材”,而是主动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从学生所调查的丰富信息出发,灵活地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堂课中,教师在创设学习情境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平等地交流,通过合作交流产生思想碰撞,使其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板书:

克 与 千 克

轻的物体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 重的物体质量可以用“千克”做单位 1000克=1千克

第二篇:认识千克与克的教案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第1课时 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28-30页,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课前准备:

教师: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探索

1.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提问: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问:

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可适当进行安全教育)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质量的。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口答解题。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五、布置作业: 填一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单位。(3)()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它又叫做()

第2课时 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33页,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建立克的质量观念。课前准备:

教师: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1角、1元的硬币、羽毛、尺子、小型电子秤。学生:硬币(2分、1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

二、探索(一)认识克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2.认识小型电子秤。(1)介绍小型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我们可以先通过小型电子秤称出来。大家看这就是小型电子秤,使用非常简单,我们只要将要称的物体放在托盘上,电子显示屏就会显示出物体的重量。(2)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克”。

(二)体验克 1.教师提问引导:

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那么黄豆大家见过吧? 你感觉黄豆大不大?重量怎么样? 那你估计下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确定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称一称,看看是否接近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比1克轻?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要用到“克”这个单位?举例说明。4.估一估。一本数学本大约有多少克?先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出数值,然后用电子秤称一称看看估得准不准。然后再让学生估一估文具盒的重量。(数学书约300克)(三)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观察一袋盐重多少?(500克)两袋盐呢?(1000克)

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 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1千克=1000克

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注意读法:读作“1千克等于1000克”

。3.口答单位换算。

1000克=()克 4千克=()克 7000克=()千克 10千克=()克 5000克=()千克 9千克=()克

三、实际运用“克” 1.想想做做1。

(1)观察包装袋,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2)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有多少克? 2.想想做做2。先出示一个桔子,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克?一个哈密瓜呢?然后再让学生完成。3.想想做做4。

单位换算:学生先独立填空再说说每题是如何思考的。4.想想做做5。学生操作体验。5.想想做做6。活动:“称一杯水的重量”(1)观察“想想做做”第6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2)说一说:如果要称出一杯水有多重,该如何称的?(3)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用“千克”和“克”说一句话或讲一个小故事。

五、布置作业: 填空

()大约重1克()大约重1千克 3千克=()克 5000克=()千克

7千克500克=()克 23千克-15千克=()千克

第三篇:克与千克的认识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少教多学)

一、设计思想

《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与思考,我认为将动手感知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

1.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2.通过精心设计的、有效指导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1克和1千克的表象,从而建立观念。并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学习重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学习难点: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 2.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

三、学习准备:

一袋装500克盐、一枚2分硬币、1台天平、两包500克的砂糖、一克黄豆、一克瓜子、一千克苹果、一千克梨

四、学习过程

(一)、学生整理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克和千克的知识,梳理已有知识,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始学习。

1、四人为一组,归纳整理知识

2、组员互补,汇报各小组整理情况

3、老师根据汇报结果补充不足的地方,适当点拨。

例如:常见的称物体质量的工具---各种称,指导认读称,克和千克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质量单位的区别,克和千克的互相转化,常见的1克和1千克的物体,生活中什么地方见到过克和千克等等。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强化学生的记忆。

(二)、动手、动脑、探究新知

1、探究1克有多重

师:课前大家都收集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做得很好,但个别地方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到底1克有多重呢?还有什么物体的质量是1克呢?同学们用手中的工具来仔细认真的探究一下,有没有信心完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求知识的信心与欲望。)

(1)、小组合作用天平秤出一克黄豆和一克瓜子还有一个2分硬币的质量。(2)、小组成员先掂一掂手中的2分硬币,和一克黄豆,一克瓜子,互说感受,并归纳记录。(3)、小组成员汇报,教师补充不足,适当点拨。(4)、师生共同归纳:一克很轻很轻,秤较少或小的物体用克做单位。板书:一个二分硬币约重一克。

2、探究1千克有多重

师:刚才我们感知了1克的物体的质量,那么1千克有多重呢?按照刚才的方法探究一下。

(1)、小组合作用天平秤出一千克苹果,一千克梨还有一袋盐的质量。(2)、小组成员先掂一掂手中的一千克苹果,一千克梨还有一袋盐,互说感受,并归纳记录。(3)、小组成员汇报,教师补充不足,适当点拨。(4)、师生共同归纳:一千克有些重,秤较多或大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板书:一袋盐约重一千克。

3、探究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1)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千克和一克分别有多重,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大家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激发探究动力)(2)四人小组用天平先称出一袋砂糖的重量,记录。

(3)四人小组用天平秤出一千克砂糖的质量,记录几袋这样的砂糖。

(4)小组讨论计算一千克等于多少克,并汇报结果。

(5)师生归纳总结:一袋砂糖500克,两袋砂糖是一千克,所以500克+500克=1000克=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千克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第一题独立完成,及时评价。

2、“做一做”第二题(以小组为单位,称自己想称的物品,并记录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四)归纳整理

1、四人小组讨论回忆本节课知识

2、组内归纳整理,集体反馈 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四)、作业布置

1、基础练习

2、作业提升

3、拓展练习

(五)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1袋盐重1千克

1千克=1000克

第四篇:克与千克的认识

《克与千克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

大地小学——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挂图(或实物)出示几种有质量标注的商品,请同学们读一读净含量标注是多少?

2、同学们读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克与千克你们知道表示什么吗?(东西的重量)

但有的商品上不是用汉字,而是用字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出示带有字母表示的质量单位的标注读一读。

3、其实我们平时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所以克与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秤。

物体到底有多重是怎样得来的呢?(用秤称出来的。)那同学们认识哪些秤呢?(先让学生说一说后出示挂图,认识各种秤。并说明各种秤称出来的物品是克做单位,还是千克做单位,那要看秤上的标注。)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这些秤。

(二)认识克与千克。

1、认识克。

(1)老师这里有一个2分的硬币,你们猜猜它有多重呀?它大约重1克。(用天平验证)

(2)我们每个同学那里都有一个2分的硬币,请你拿起来用两只手指肚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很轻、太轻了)再拿另一只手拿起一个1角的硬币也掂一掂与2分的硬币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差不多重,也约重1克。)

(3)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师举出几个大约重1克的物品例子如:小橡皮、纽扣、卡子、两枚曲别针、一个乒乓球等等,它们都约重1克。

(4)猜一猜。

①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的几粒玉米粒约重1克呀?猜后用天平称一称,大约3粒玉米粒重1克。

②再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的几粒黄豆粒约重1克呀?猜后用天平称一称,大约4粒玉米粒重1克。(5)我们知道了一个2分的硬币重1克,如果是10个2分的硬币重多少克?20个呢?50个呢?500个呢?

2、认识千克。(1)请同学们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到底是多少克呢?你怎么知道是500克呢?(有标注)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

(2)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500+500=1000克)

请同桌把两袋盐放在一起在手上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说一说1000克的东西放在手上什么感觉?(3)下面老师用盘秤为大家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请看一看盘秤上标有什么字母?(kg)它表示什么?(千克)请一名学生上台读出这两袋盐在盘秤上的质量是多少。(1千克)。

(4)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这说明它们之间应该用什么符号连接?

(5)1000克=1千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女生读,男生读,齐读。)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你们说1千克重不重?

(6)师拿出1千克重的一袋洗衣粉,请学生猜一猜它有多重?然后再与刚才的两袋盐用手掂一掂比较一下它们的质量。(学生边掂边说差不多重,也是1千克。)是不是约重1千克。看看标注吧!确实是1千克。

(7)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准备的一袋玉米粒和黄豆粒。

①赶紧来掂一掂吧!它们有多重?放在手里什么感觉?可以和1千克重的洗衣粉比一比。

②通过同学们掂一掂,比一比,得出这一袋玉米粒和黄豆粒都约重1千克。③到底是不是1千克呀?我们可以怎么办?(用秤称)下面我们就用盘秤来称一称它们的质量,确实是1千克。看来我们同学的手就像一杆称一样这么准!(8)1千克这么重,想不想体验2千克有多重呀?那该怎么办呢?(小组合作把4袋盐合起来掂一掂)

(9)如果是几十千克的重量呢?其实我们的体重就有几十千克。谁知道自己的体重?得出我们现在的体重在30千克左右。下面请同桌同学互相抱一抱,来感受一下几十千克的重量吧!(10)最后让我们一只手拿起一个1克重的硬币,另一只手拿起1千克重的物品比较比较吧!你想说什么?(1克比较轻,1千克比较重。)

我们不难发现表示比较轻的物品质量应该用哪一个质量单位呢?表示比较重的物品质量应该用什么单位?但有时还要看一看前面数字的大小,才能正确判断出物体的正确质量。

3、扩展应用。

(1)这里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三个兔宝宝每人买了1千克的西红柿,但是黑兔宝宝买了6个,灰兔宝宝买了14个,白兔宝宝买了62个,这是怎么回事呢?(生:因为大小不一样。)

生猜完后教师出示实物观察得出结论:都是1千克重,但不一样多,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因为相同质量的东西轻的就多一些,重的就少一些。(2)师出示一袋卫生纸和几块铁块。

①请同学们掂一掂、猜一猜它们两个的质量是多少? ②用盘秤称一称:都是1千克,它们的质量是一样的。③结论:质量相同,看起来他的体积却不是一样的。④如果是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块谁重呀?(一样重)

4、小结:谁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学生总结)下面就让我们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完成你手中的题卡,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三、巩固练习。(题卡完成后同桌交换集体订正)(1)判断克和千克的单位

方便面100()一袋白糖500()一个西瓜重4()火腿肠250()一袋大米5()一个鸡蛋重60()(2)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2克()2千克 1999克()2000克 4千克()4000克(3)我是小法官。

①小明今年9岁,约重2千克。()②1千克铁的重量比1千克棉花重。()③一袋洗衣粉重500千克。()④5000克=5千克。()

五、你知道吗?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

1、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2克重,相当于什么呀?(两枚2分的硬币)那得多轻呀!

2、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100千克相当什么呢?(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克。1500克相当于什么呢?(三袋500克的盐)可真重呀!

第五篇:克与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谭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逐步积累对克与千克的感受。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学准备】

1.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些硬币,盐,绳子等实物。

2、多媒体课件一套。【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看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眼睛最明亮,你们觉得现在我们教室里谁是最重的?谁是最轻的?

教室里最重的是老师,老师的体重是100斤,最轻的是xxx,她的体重的xxx斤,而100斤,xxx斤,这些表示物体有多重的量都叫做质量,而我们说的斤,公斤,千克等都是质量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际通用质量单位

克与千克.(板书:克与千克)

二、探究新知。

活动

一、认识新朋友 克

小朋友们,请你拿出纸盒子里的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猜一猜,它有多重呢?那么小朋友猜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需要用到称量的工具,秤。

1、初步认识各重秤

物体的轻重我们可以用秤来称量,秤的种类有很多,(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在市场上面称量大袋的粮食用的磅秤,有实验室用的天平,有超市里经常使用的电子秤,还有水果店经常使用的盘秤,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物体的轻重程度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秤,我们现在要测量的是2分硬币的质量,我们就需要用到电子秤。

2、初步认识1g 我们一起来称量一下吧,那么这个2分的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再次用手掂一掂,说一说,你认为质量大约为1克是什么感觉呢? 1克是很轻很轻的,我们用一只手就能很轻松的掂起来,我们在计量较轻的物体时,用的计量单位是克,又叫g(板书:计量较轻的物体——克、g)

3、几粒黄豆大约重1克

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准备了小小的黄豆,大家拿出一颗黄豆,用手掂一掂,说说,它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掂的时候我看见有很聪明的宝贝,他一手拿黄豆,一手拿着硬币,一起掂,真是一个思维敏捷的宝贝啊,那么,你得出你的结论了吗?

对了,黄豆比1克轻,那么,你知道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g吗?动动小手,掂一掂 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答案,那么刚才小朋友的答案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用天平进行验证)原来6粒黄豆大约重1g。那么5粒对不对呢?也对,6粒小一点的黄豆和5粒大一点的黄豆

4、猜猜我是谁

老师昨天晚上在给大家准备学具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我就不知道我称量好的物体谁是谁呢?你能帮帮我吗?

(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一起掂一掂,猜一猜,请组长说一说 纸巾12g、1元硬币6g、盐500g、细绳比1g轻

生活中也有很多是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小朋友们昨天回去找到了那些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呢?谁愿意来分享一下(展示课前题单)

活动

二、认识新朋友千克、kg

1、认识1kg 一包盐是500克,那两包盐呢?500+500=1000g,那到底是不是1000克呢?我们就需要用到另一个称量的工具了,盘秤

简单认识一下盘秤,盘秤的单位是千克,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我们来称量一下两包盐,指针指向1,即为1kg,思考:为什么计算出的答案是1000克,而称量出来的答案是1kg,因为1000g=1kg,刚才我们学习了1枚两分的硬币大约为1g,1000枚2分硬币呢?那么2kg的质量大约会有多少枚硬币呢?1kg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请小组长拿出两包盐,放在袋子里,左手掂硬币,右手掂两包盐,小组内轮流掂一掂,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重的感觉,1kg用一只手掂一下就有一点困难了,说明计量较重的物体用的单位是千克,kg(板书:计量较重的物体用千克、kg)

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吧,小组一起合作,用手掂一掂,1kg大约有几本数学书,小组长汇报,教师盘秤验证,大约4本书

那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你找到的生活里有那些东西可以用千克来做单位?老师也找到了一件质量为千克的物体,一起来看看吧。洗衣液净含量5kg,苹果净含量25kg。

这瓶洗衣液的上面写着呢,净含量2kg,那么这个净含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秤一秤,咦?怎么会比2kg多那么多呢?净含量就是指这瓶洗衣液不包括瓶子的质量是2kg,包含了瓶子就会比2kg多。

(展示课件)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现在我们来做个练习吧,看看谁最棒。学生独立完成,展示题单,集体订正。

三、总结

我们学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四、拓展

刚才我们上课的时候说了体重,其实我们8岁孩子的标准体重如下:只有在标准体重内,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健康,长的更高,更强壮,小朋友们,回家后去秤一秤,自己的体重吧,看看你是多少kg?看看你达标了没有?最后啊,老师还有四句口诀来送给大家,我们一起读一读(展示课件)希望孩子们都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迎接更美好的明天!下课!

四、附板书设计:

千克

克 计量较轻的物体用克、g 计量较重的物体用千克、kg

kg

g

1千克=1000克

下载教案25:《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案25:《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克与千克》教案

    《克与千克》教案 伊宁市逸夫小学 李秀军 教学目标 1、创设让学生自主发现的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通过体验活动,自主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

    克与千克教案

    《克与千克》教案 康巴什新区第二小学:刘建华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掌握用称物体的方法和过程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

    克与千克教案

    克与千克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二)了解天平和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三)培养......

    克与千克教案

    第九单元 单元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

    克与千克教案

    教研专题公开课教案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

    克与千克 教案

    克和千克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二、教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学习的就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

    克与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克与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我是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第五小学的一名教师,我叫张艳。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

    《认识千克与克》教学设计

    《认识千克与克》教学设计小孟实验小学 刘盟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39、40页。“千克与克的认识” 是本单元第二课,是在学生认识轻重、初步感知物体轻重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