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动物的生活教案

时间:2019-05-15 02:2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四单元 动物的生活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四单元 动物的生活教案》。

第一篇:第四单元 动物的生活教案

第四单元 动物的生活

第一章动物的运动第一节运动的基础

学习目标:1.识记骨、关节、骨骼肌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知道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3.能列举出脊椎动物运动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新知自学

知识点一:脊椎运动的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功能:支持、保护和运动。

骨:杠杆作用;

骨连接:支点;

骨骼肌:提供动力。知识点二:长骨

2、长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髓。

(2).长骨的生长、再生

长粗和再生:靠_骨膜 内层_成骨__细胞的分裂。

(2)长长:靠__骺端软骨层

细胞的分裂。

(3).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硬而不脆。坚而不重、硬而不脆的性质使骨适于动物身体的支撑和运动。知识点三:关节

3、骨连接的种类:(1)无活动性的骨连结,如颅骨的连结。(2)有一定活动性的骨连结,如椎骨之间的连结。(3)关节:能够活动的骨连结,如肩关节、膝关节等。

4、关节的结构:

(1)、基本的结构:

(2)、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有_韧带_,增强了关节的__灵活性和牢固性__。(3)、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有关的结构分别有:

提示:(1)灵活性:关节软骨、关节腔内的滑液和关节囊、韧带。

(2)牢固性:关节头和关节窝的结合,关节囊和韧带。

知识点四:骨骼与骨骼肌

5、骨骼肌的组成:肌腱(两端)和肌腹(中间)。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第二节运动的完成

学习目标:1.理解动物躯体运动的发生。

2.概述屈肘和伸臂的机理。知识点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1、骨和骨骼的区别:

(1).上肢骨就是骨骼,因为它是有尺骨,桡骨等许多块 的骨组成的整体;成年人骨骼是由206块骨通过不同的方式连结成的。(2).单独的一块则是骨,如肱骨、肋骨等。

2、哺乳动物运动的完成:骨骼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骨骼由骨和骨连接组成。

3、曲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 肱二头肌舒张 两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垂直提一桶水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某人右上肢瘫痪(肌肉不能收缩),是由于(控制右上肢的神经受损)

5、运动产生的过程:神经刺激→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运动)

6、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配合。

神经系统:控制运动,提供运动的指令。

消化系统:提供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

呼吸系统:提供能量利用和转化时需要的氧。

循环系统:运输氧和养料,排除废物。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的行为就是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它包括内容十分广泛,如爬行、奔跑、游泳、飞翔,以及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

甚至动物竖耳静听、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2、动物行为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它不仅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还包括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第二个特点:它是由于适应环境而产生,对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第三个特点:动物行为是 动物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和激素调节产生的,所以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3、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特点。

2.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特点 难点: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 教学过程: 实验:(课本80页)蜗牛取食行为靠身体的 结构完成。

大家谈(81页):

阅读知识链81页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行为的概念 2动物行为的产生是由

3动物行为的意义 阅读实际用回答

人们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测一测:

1.动物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下列是动物行为的一项是()A. 田鼠的取食 B.大雁南飞 C.猫捉老鼠 D.以上三项均是

2.动物在自然界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那么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A. 只是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B.把有害的动物全部消灭

C.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D.以上三项都是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 孔雀开屏 B.两只蟋蟀在斗架 C.蜜蜂的舞蹈 D.鲸“喷”水 4.对于动物行为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物行为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B.动物行为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C.动物行为是由适应生活环境产生的,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D.动物行为是动物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产生的 5.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之一是控制有害的动物,鼠类是有害动物。其危害是()A.咬坏衣物、污染存粮 B.盗食谷物、传播疾病 C.啃咬青苗、破坏田埂 D.以上三项都是 6.动物的行为是指()A. 动物的心脏跳动 B.动物的内部生理活动 c动物的呼吸 D.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7.鼠类的行为表明鼠类是有害动物。常用的灭鼠方法有()A.器械法 B.药物法 C.生物灭鼠法 D.以上三种都是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两只公羊在打架 B.鸡的育雏 C.老虎心脏的搏动 D.变色龙改变体色

9.动物的气味在个体间起通讯作用是动物的“语言”。下列不起通讯作用的是()A. 椿象在受到攻击时,释放臭气 B.狗在走路时,隔不远撒尿留下气味 C、黑尾鹿遇到危险时,释放香草味 D.老虎在自己的领地周围撒尿留下的气味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学目标:

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教学重点难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兔子在逃跑时竖起尾巴;鸟类在逃跑时发出鸣叫声。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动物们各种有趣的行为。运用所学的知识,想一想,各种动物的行为对它自身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新课导入: 一探究课本84页:

二、阅读知识链区别7种动物行为,回答问题

1、动物行为类型包括、、、、、、2、攻击行为是动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相互攻击。其特点是

3、防御行为是动物之间发生的保护性行为。

三、检测

1.两只狗为了争夺一块骨头在打架,属于动物的()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社群行为 D.繁殖行为

2.有一种无斑雨蛙,在光滑的绿叶上面时呈绿色,而在粗糙的树皮上时呈棕色。对于无斑雨蛙来说,这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体色的行为属于()A.防御行为 B.攻击行为 C.贮食行为 D.以上三项都对

3.一种鹈鹕成群地在海滨岩石上筑巢,从周围的海洋里捕食鱼类,并且在这里进行繁殖。这种行为是()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社群行为 D.节律行为

4.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鱼,能随周围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和图案,这种行为对比目鱼来说()A.不利于保护自己 B.属于节律行为 C.属于防御行为 D.属于觅食行为 5.下列行为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A.杜鹃把卵产在大尾莺的巢里 B.家鸽用“鸽乳”喂养幼鸽 C.两只狗在争夺一块骨头 D.天冷时,老母鸡把雏鸡护在翼下 6.下列几种动物有社群行为的是()A.蚂蚁 B.野兔 C.绵羊 D.猪

7.驯鹿在最北部地区度过夏季。夏天过后,它们便迁往南部过冬。这种行为属于()A.繁殖行为 B.社群行为 C.防御行为 D.节律行为 8.每当春季的夜晚,常会听到猫的叫声,这种现象属于()A.繁殖行为 B.节律行为 C.贮食行为 D.社群行为 9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A. 两只雄海豹为争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 B 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 c.一只鹰捕食一只飞行的小鸟 D.螃蟹举起螯反击天敌的进攻 10.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攻击行为的是()A. 两只公鸡为了一只虫子而打架 B.两只狗为了争吃一块骨头而争斗 c.黄鼬在追小鸡 D.两只蟋蟀为争夺巢穴、配偶而发生战斗 11.在繁殖后代时,既不孵卵又不育雏的鸟是()A.杜鹃 B.大雁 C.海鸥 D.孔雀 12.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种行为?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E.节律行为(1)清晨喜鹊在树梢上鸣叫()(2)新西兰有种原始蜥蜴,一年中有半年冬眠()(3)孔雀开屏()(4)两只黄鼬为争夺一只鸡而争斗()(5)黄鼬遇到敌害,肛门旁的臭腺释放臭气()(6)老猴发现猛兽后,高声吼叫并带领猴群逃跑()

课题:第二章第三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举例说明两种行为的概念。区别这两种行为。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 教学过程: 身边事资料分析 89页 大家谈 知识链

1、从动物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来看,可以将动物行为分为_______行为和_______行为。1.实际用

1.动物的精彩表演2.警犬的应用3.特殊训练的海豚4.山喜鹊 想一想:试试看

1.有一种蜜蜂的工蜂,它会掀开已死的幼蜂的巢室的盖子,然后把死蜂取走。这种行为是___________,是由体内的________决定的。

2.母狼如果在哺乳期失去了幼仔,它会继续哺育其他动物的幼仔,甚至人类的婴孩(如狼孩)。母狼的这种行为属于()A. 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攻击行为 D.贮食行为

3.蜜蜂采蜜、鸟类迁徙等动物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所以叫做()A. 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贮食行为 D.防御行为

4.刚孵化出的小蝴蝶,立刻就能腾空飞翔,这种行为是()A. 攻击行为 B.节律行为 C.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 蜜蜂采蜜和猫捉老鼠 B. 蚂蚁做巢和牛耕田 C. 母鸡育雏和蛇的冬眠 D. 蜘蛛结网和马拉车

6.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 红雀喂幼鸟 B.蜘蛛结网 C.野鸭的迁徙 D.鹦鹉学舌

7、决定先天性行为的是()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体内激素 D、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8.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它们()A. 适应复杂环境 B.逃避敌害 C.找到食物 D.找到配偶 9.把两边相关内容写在横线上。

①蜘蛛织网 A.先天性行为 ②黑猩猩设法取到挂在高处的香蕉 ③大雁南飞

④经调教的猪,能定点吃食、睡觉、排便

⑤蛇的冬眠 B.学习行为 ⑥黎明时公鸡打鸣报晓 ⑦大山雀偷饮牛奶 ⑧小狗做“算术” ⑨灯蛾扑火,为光明而死 ⑩蜜蜂中的一些工蜂清洁蜂房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动物作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课文,知道作者是抓住小动物的外形和习性两个方面的特点。(可以写它的外形、脾气等特点,也可以写它怎样捕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习性,还可以写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等)

2、学习例文的写法,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写。

3、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对它的喜爱。

4、写完后要多读几遍,认真修改。教学重点:

1、通过复习课文,把握写作方法,能按要求完成习作。

2、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

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详、写清。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收集、积累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是不是见过很多动物?(是)如天上飞的鸟,地上的爬虫,水里的游鱼,动物园里的猴子大象,家里养的小猫小狗等。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小动物。在这之前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学的几篇与动物有关的课文,那高傲的白鹅;有“上将派头”的白公鹅;既古怪有可爱的猫;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在作者的笔下是那样的生动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课文《白鹅》和《猫》,是怎样来写的?(生回答教师板书)

(一)《白鹅》 抓住了总的特点“高傲”;《猫》抓住了总的特点既古怪有可爱。

(二)《白鹅》有顺序:从叫、走、吃三个方面来写,一个特点一段,如果长的话,可以分几段来表达一个特点;《猫》1-3自然段先写总猫的古怪;再从三方面分写突出古怪;第4自然段写满月时的小猫可爱、淘气。

(三)具体: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它的特点。

(四)正确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

二、小结归纳:

写小动物要害是描写它们的特征,并用具体的例子来加以说明这个特征,才会使人明白。

老师:一般写小动物应该描写它们的哪些地方?(板书:外形、动作、声音、生活习性、事件。)

三、师生共同总结出写作方法:

1、要有顺序

2、抓住特点,详略得当。

3、重点要突出,(因为,我们不可能把这种动物的每一个特征都写出来,如果都写出来,就太长了,所以要重点写好一个方面。)写好过渡句。

四、共同构建作文框架

(以一种动物为例,学生可以按照这种方法,构思其它动物的写法。)【注:本环节,最好是说一段,写一段。免得学生最后一下子不能记得清。】(1)家里有猫的同学举手。你们家的猫,你的感受是什么?用“我们家的猫真让人感到()”来描述;或者用“我们家的()真是一个()的家伙。”(开头如何写:要总写猫的特点。)表现在哪些地方?(样子、睡、吃、玩……)

〖写开头。〗

(2)为什么这样说?你能用具体的事例一个个说清楚吗?(中间部分的写作内容。先用口语来表达。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来表演一下。)

样子:包括颜色、大小、耳朵、鼻子、眼睛、尾巴……什么样子的? A: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B:连起来说一说。

〖描写动物的样子。〗【注:你可以不写猫,也可以写出狗、猪、蚂蚁等。】(3)睡:常常睡在什么地方?一天睡多长时间?怎么睡的?你家里的人看见了,说什么?表达了人们对猫怎样的感情?

A: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B:连起来说一说。〖描写动物的“睡”。〗

(4)吃:爱吃什么?其他的东西是怎样吃的?他为什么爱吃肉?现在还逮老鼠吗?为什么?怎么办呢?他偷吃家里的东西吗?你怎么发现的?怎么说的?赶走了吗?为什么?

〖每说完一个,再连起来说一遍。争取说的连贯通顺。在说的时候,注意指导学生的语言、用词、句子。〗

(5)最后还可以总结,与第一自然段相呼应,突出喜爱之情。

五、板书设计:

我喜欢的动物

(开门见山写动物总的性格特点)分{外形、动作、声音、生活习性、事件} 总(突出喜爱之情,与第一自然段相呼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学生写作,教师指导。写完后,可以让学生读一下,评价。教学过程:

一、范文欣赏:《我家的猫咪》

二、学生完成习作: 要求:

1、写出特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一个一个表达,把每个特点写清楚。(注意分段)

3、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4、一气呵成。不会写的字,用拼音表示,不必查字典。

三、大声读一读,看看哪里还需要修改。然后仔细地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

四、学生展示,老师指导。

五、把修改后的作文,写在作文本上。

(课下完成,课堂上,尽量多的让学生展示。展示的文章,要分层次,最好是优中差各一,指出优点,不足,和学生一起修改,学生在听的时候,一般能听出哪里不通顺,哪里觉得别扭,用词不合适,从中,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这一部分,也单独一课时,时间更充足。

六、板书设计: 范文欣赏:

《我家的猫咪》

第一自然段: 总写:我家有只“变色猫”,名叫“四脚鸡”。第二自然段:分写:写外貌和为什么叫“变色猫”? 第三自然段:分写:为什么叫做“四脚鸡”。第四自然段:过渡段: 第五自然段:捉老鼠的能手

第六自然段:总:写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三篇: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教学内容:

1、欣赏:《野蜂飞舞》、《狮王进行曲》《水族馆》

2、活动:声音的长短

4、唱歌:《小青蛙找家》《小蜻蜓》

5、欣赏:狮子、大象 教学要求: 总要求:

1.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本单元通过游戏、模仿、歌唱、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3.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歌声表现不同情绪的歌曲。

2。进一步熟悉“×-”和“×”,感受声音的长短。

3.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教学准备:

歌曲《小青蛙找家》《小蜻蜓》的录音带;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野蜂飞舞》、《狮王进行曲》《水族馆》的录音带。

重点和难点:

重点:

进一步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音乐活动从模仿动物的叫声入手,认识声音的长短,让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难点:

通过欣赏描述动物的音乐,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简单描述音乐形象。在多声部节奏练习中,聆听、感受、表现其他声部的节奏及三声部的和谐美。

课时: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小青蛙找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

2、学生能够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并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3、情景创编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小青蛙着急、高兴等心情。

2、通过游戏、情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教学准备:青蛙头饰、青蛙故事图片。

教学方法:启发法、观察法、聆听法、听唱法、讨论法、表现法、游戏法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动物说话》音乐,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进教室

二、综合训练、音乐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学生随音乐跟老师按x x | x x x | 的节奏做跺脚、拍手、拍肩等动作

三、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它非常调皮,常常跑到很远的地方玩,也不跟家里的妈妈打招呼,这不,今天它又出去玩了,我们来看看今天发生了什么事

四、新课教学

1、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小青蛙遇到什么困难了?(找不到家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它找家。学唱“小青蛙找家”。⑴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情绪。

⑵师:小青蛙是怎样找家的?(生答:又蹦又跳、又蹦又叫等。)⑶教师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⑷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模仿青蛙叫并做动作。⑸学生听琴填词演唱。⑹学生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2、歌曲处理:

⑴师:小青蛙找不到家了,心情会怎样?(生:着急、害怕、会哭等)想喊谁?(生:妈妈)让学生亲自喊一下。

⑵师:小青蛙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回到了家,这时它的心情又是怎样?(生:高兴)。

⑶学生听音乐演唱歌曲,表现小青蛙着急、高兴等心情。⑷学生分组讨论:当青蛙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回家了,她会怎样夸奖小青蛙?

⑸各小组选代表说一说,师生共同评价。

3、学生完整表演歌曲

五、创编活动

1、师:老师要请孩子们一起来扮演这几只调皮的小青蛙 场景

一、几只调皮的小青蛙出场了-----------音乐响起(动物说话)【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的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场景

二、不知不觉,天黑了----------------音乐响起(闪烁的小星)。场景

三、惊慌失措的青蛙们开始找家--------------音乐响起(小青蛙找家)场景

四、回到家的小青蛙和妈妈一起进入梦乡--------------音乐响起(小宝宝睡着了)

六、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不能不跟家里人打招呼就乱跑;不要跑到离家较远的地方;找不到家要自己想办法,回到家,不要慌张害怕)

板书设计: 小青蛙找家 找不到家 着急

找到家 高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野蜂飞舞》。

2.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教学目标: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感受声音的长短;

2.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通过聆听使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优秀音乐作品。

3、感受乐曲紧张的情绪,并借助语言、线条或图形、肢体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2.初听乐曲

(1)学生安静地聆听乐曲。

(2)让学生猜一猜,这首乐曲描写的是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3、揭示曲目

教师简要介绍歌剧《萨旦王的故事》剧情以及乐曲在歌剧中表现的情景。

4、复听乐曲

(1)乐曲的速度是怎样?力度是怎样?(2)乐曲的旋律是怎样的?(3)感受是乐曲的紧张的情绪。(4)结尾部分:渐弱的力度表现了什么?

5、表现乐曲

学生让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可利用手指在空中画线条表现野蜂飞舞的线路,用手臂的动作模仿野蜂在空中飞行的姿态。

第三课时 声音的长短

教学内容:

声音的长短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或生活中的声音,感受声音的长短。

2.通过“恒拍”的训练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听一听、仿一仿 1.课件呈现动物嬉戏的录象。

要求:欣赏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模仿一下。

【通过欣赏学生喜欢的各种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模仿自己所看到动物的声音和形态。(1)指声表演。(2)集体表演。

【给学生模仿的空间,是让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首先,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其次,让学生了解到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是有长短的,初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 3.整理学生在录象中收集到的声音,如: 小鸭:嘎 嘎 小猫;喵 — 小狗:汪 汪汪 小鸡:叽叽 叽叽 青蛙:呱 — 小羊:咩 咩„„

4.学生用不同方式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比一比,谁表现的方式多。【在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方式有很多,如:①模仿叫声②拍手、拍腿、拍肩③跺脚④体态律动(跳跃、跑跑、走、舞蹈动作等)⑤捻指⑥嘴打梆子⑦“嗒”式读谱法„„】

二、谈一谈、议一议、仿一仿

1.让学生收集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和动作。2.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声音和动作: 泉水:叮 咚

火车:呜„呜„卡嚓 卡嚓 大钟:当 — 汽车:嘀 — 闹钟:嘀嗒 嘀嗒 牛 :哞 — 老鼠:吱吱 吱吱 心脏跳动:咚 咚 钉钉子:叮当 叮当 狮子:吼 — 小兔:蹦蹦 跳跳

【通过收集自己所熟悉的声音或动作,并按节奏模仿出来,进一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 3.节奏组合表演

(1)师引导:谁能用刚才收集的火车的声音来表演火车开来的声音?(2)学生自由组合表演,教师给予指导。

(3)请表演好的学生表演展示给大家看,并给予奖励。鸣笛声‖ 呜 呜 ︱ 呜 呜 ︱ 呜 呜 ︱ 车轮声‖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奖励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4.以小组为单位,边听《火车开了》边模仿鸣笛声和车轮声。(可以用声音,也可以律动)

5.学生分小组合作表演其他声音和动作的组合,教师指导。(学生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既培养了学生稳定的节奏感,又熟悉了歌曲《在动物园里》,为下一节教学这首歌曲奠定了基础。)

①小鸭:嘎 嘎 小鸡:叽叽 叽叽 ②锤子:咚 咚 钉钉子:叮当 叮当 „„

6.教师引导学生由二声部逐渐过渡到三声部: ①小猫:喵 — 小羊:咩 咩 老鼠:吱吱 吱吱 ②大钟:当 — 铃声:叮 呤 闹钟:嘀嗒 嘀嗒 ③ 风 :呼 — 泉水:叮 咚 树叶:哗啦 哗啦 ④狮子:吼 — 青蛙:呱 呱 小兔:蹦蹦 跳跳 „„

7.分组表演,比一比,哪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种类多,节奏稳定。评奖激励,自评、互评。

(生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这样,不仅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创造节奏。

1.用“×—、×、××”三个节奏型说话。(1)师示范:小白 兔 ︱ 跳跳 跳 ︱(2)学生创造:如: ① 老 师 ︱ 早上 好 ︱ ②小妹 妹 ︱ 真漂 亮 │ ③ 哎 — ︱ 你 在 ︱ 哪 里 ︱ ④赵丽 君 │ „„ 比一比,谁创造的有新意。

【语言本身就有生动、丰富而美妙的节奏,结合语言,提取节奏对儿童来说易于理解,易于掌握。】

2.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演奏“×—、×、××”(1)认识打击乐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

(2)让学生尝试演奏,了解其音色,同时教师规范其演奏姿势。(3)尝试用打击乐演奏前面所创编的节奏。

3.播放《在动物园里》,学生用打击乐演奏歌曲中的“×—、×、××”节奏,也可律动,如:跑跑 走,或蹦蹦 停、拍手等。【用打击乐表现“×—、×、××”,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能力。】

四、在学生的欢呼声中结束新课。

第四课时欣赏《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教学内容:

《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基本方式。

2.通过欣赏乐曲,熟悉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加深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段的体验,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3.通过模仿、模唱、表现、创造,加深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段的体验,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教师将黑板装饰成森林的样子,再贴上一些小动物图片

(2)、播放几个音乐片段让学生猜一猜,乐曲表现的是什么动物?为什么?

2、完整聆听

(1)引子部分,感受引子音乐所营造的阴森、恐怖的氛围。(2)第二部分

聆听第二部分主题,感受狮王威风凛凛的音乐形象。

描写狮王的主奏乐器是什么?狮子形象是通过什么手段表现的?

再次聆听,随音乐模仿动作。(3)聆听狮王的吼叫,吼叫了几次?

4、介绍作曲家

5、随音乐表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水族馆》。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比聆听,感受速度、力度、音色等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想象鱼儿、水草在水族箱里轻盈起舞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听辨乐器的音色,熟悉乐曲中的音乐主题,感受音乐中不同音色乐器所描绘的各种水中动植物轻盈、透亮、随波荡漾的形态。

2.体会主题旋律的特点,并运用各种形式进行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听赏:《水族馆》

(一)导入

1.谈话法导入(让学生描述海洋世界看到的各种水底景象。)2.聆听乐曲中的音乐主题片断 让学生猜猜乐曲中的演奏乐器,并说说其音色特点,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所描绘的不同意境,并即兴用肢体动作表现。

(二)感知学习

1.初听乐曲 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用线条或色块来表示,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听后进行交流讨论。

2.复听乐曲

(1)让学生边看海底世界的图画或影视,边随着音乐律动,模拟各种水中的动植物,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各种水中动植物轻盈、透亮、随波荡漾的形态。

(2)让学生选一种印象最深的动物或植物画一画,然后把它组成一幅海底世界长卷。设计说明:本环节通过听觉、视觉和动觉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积极地描述对音乐的感受。复听音乐的环节可以两者相结合,在听音乐选一印象最深的动、植物画一画的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让班里个别有美术特长的学生进行;也可由教师事先准备一些剪贴画,让学生听听、贴贴。一定要体现音乐性,不要变成美术课,还要注意学生的常规。

(三)创编

1.学生根据乐曲的旋律,分组自选合适的乐器伴奏或模仿演奏

2.创设情景,配上道具、搭建造型分角色表演

3.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为乐曲编上简单的故事 设计说明: 本环节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把对音乐的体验及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培养生生间的合作能力。因此,教师的启发是关键,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个环节的创编内容可根据时间有选择性地进行,在学生分组表演完,可别忘了师生评价这一环节,这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拓展

1.让学生查找、收集有关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生平、作品,用各种形式来简单介绍。

2.简单了解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3.聆听其它描写海洋世界的音乐作品 如:《水草舞》 设计说明: 通过学生查找、收集有关资料,让他们了解法国作曲家圣桑及他的著名代表作《动物狂欢节》,聆听其它描写海洋世界的音乐作品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开阔他们的眼界。本环节可以作为课后拓展作业,下节课进行交流;也可以是上节课已经布置完成,本堂课进行交流、反馈。

三、总结

1.从乐曲的情绪上,或从不同的演奏乐器、不同的音色上让学生知道能表现出不同的意境

2.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让学生从小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3.从激发情感的角度,去鼓励学生勇于发现、探索海洋奥秘的情感 说明: 总结的方式可由教师按照课的安排自行设计,可以从以上三方面来进行,关于让学生树立保护海洋环境意识这点教师可以通过观看一段影片片断,启发学生说一说。

【案例分析】

音乐欣赏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积极地描述自已对音乐的感受呢?这是值得我们教师好好动脑筋研究的一个问题。教师要允许学生按自已的“水平”去想象,因为音乐想象决不拘泥于具体的某一事物,而是每一个人在聆听过程中对作品的再创造。由于这首乐曲逼真的模仿力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想象的意境,于是通过说、听、猜、动、画、创、演等方法展开教学,并根据班级学生的能力,配上道具、乐器,搭建造型等加以渲染和表达,从而很好地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和理解。

第六课时

一、教材分析

《小蜻蜓》选自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七课的歌曲,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虫忙的情景,结束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以肯定的口吻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蜻蜓》,学会歌曲后能为乐曲伴舞,培养学生的音

乐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肯定的态度让学生知道小蜻蜓是益虫,要爱护、保护它。

三、教学重点

1、学习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学会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

★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五、教学材料

《小蜻蜓》伴奏与范唱、琴、录音机、铃鼓、鼓

六、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教态亲切、自然)

师: 1 2 │ 3 4 │ 5 — │ 同 学 们

好!

生: 5 4 │ 3 2 │ 1 — │ 老 师 好!

2、导入新课

① 师: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才一个谜语,好吗?(边猜谜边板书)

谜语: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一双翅膀薄有明,捕捉虫子有本领。

② 师:a、同学们有见过蜻蜓吗?

b、那老师来问一问,小蜻蜓吃米饭吗?吃肉吗?那它吃什么呀?(蚊子)

c、蚊子同学们喜不喜欢啊?不喜欢,为什么?对,蚊子是害虫,到了夏天蚊子会吸我们的血。

d、那小蜻蜓把不好的蚊子吃掉了,帮我们捉住了害虫,它对我们有帮助,是不是益虫啊?

e、那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是益虫吗?益虫就是对我们有帮助的昆虫。

f、我们要保护益虫。

③ 师:a、有两位叔叔觉得小蜻蜓特别的棒,所以给小蜻蜓写了一首歌来感谢它。

b、周康明叔叔为小蜻蜓写了一首儿歌,也就是我们唱歌时用到的歌词。(板书)

c、钟立民叔叔给小蜻蜓谱了一首曲子,也就是我们唱歌时用到的旋律。(板书)

d、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这两位叔叔为小蜻蜓写的这首歌,好吗?

3、学唱歌曲

① 聆听歌曲《小蜻蜓》范唱。

② 师:这首歌好不好听?那我们是不是要给它拍拍手、鼓鼓掌呢?先听老师是怎么给这首歌拍手的。

(师按照3/4拍的强弱规律给乐曲拍手)

③ 跟着音乐,学生随老师用拍手、拍腿来为歌曲伴奏。(强 弱 弱、1 哒 哒、2 哒 哒 ……)

④ 师:a、刚刚我们是怎样为歌曲伴奏的?对,1 2 3、2 2 3 ……

b、这是什么节奏啊?对,是3/4拍。3/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很好,强弱弱。一起来跟老师拍

一次。(强调第一拍的重和强)

★游戏:小朋友两两面对面坐好,在每个节奏的第一拍(重音)处互相击掌。

⑤ 朗读歌词,师用鼓打节奏(强调歌词由周康明所创)

⑥ 学唱歌曲《小蜻蜓》

a、师范唱(强调歌曲由钟立民所创);

b、学生随琴小声地唱;

c、随琴演唱。(强调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4、创编活动

① 创编舞蹈动作(学生先自由想象、发挥、后师进行教导);

② 学生上台表演。

5、下课,师生行礼道别。

第四篇:第四单元教案

12、夜晚的实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4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4、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感受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板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词,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字词,相机字音。

(2)指名试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掌握情况。

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4.指导分段

一(第1自然段);二(第2—6自然段);三(第7—9自然段)。

5.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生字。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两遍。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词语意思及引号用法。

2、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技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技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按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指导。

1.精读第一段。

(1)默读,口头填空:斯帕拉捷 时,常常看到 现

象,产生好奇:。

(2)交流。

(3)朗读这一段,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看出

来的?

(4)指导朗读。

2.精读第二段。

实验的情况怎样?

(1)默读,思考:斯帕拉捷共做厂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交

流。

(2)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刻呢?写的时候要有重点。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次实验?(第一次)

(3)轻读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

(4)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

(5)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是怎

样简明扼要地写的?交流。

(6)指导朗读。

(7)小结

(8)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

三、指导复述实验过程。

1.分部分复述:同桌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2.完整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后各自练习复述。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2、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技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技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

1.斯帕拉捷是怎样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要求:先概括回答,再详细地复述。)

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3.过渡:斯帕拉捷的实验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二、精读指导(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概括回答。

2.指名读第7自然段。

3.引读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1)指名将其中的奥妙说一说。

(2)把自己对“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4.齐渎课文最后一句。说说读懂了什么。

三、总结全文,复述全文。

板书:

看到——好奇——夜晚的实验 凭什么

蒙眼

堵鼻

听觉 涂身 堵耳

教学反思: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由于”造句。

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领会“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教学难点:通过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体会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看录像。(大海)

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关系呢?

2.揭示课题。

(板书:1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呢?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个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两个生字。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低廉威胁大显神威望洋兴叹

慷慨敬畏喜怒无常无穷无尽

3.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提示:“矿”是后鼻音,“匮”读第四声。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低廉:(价钱)便宜。

慷慨:大方,不吝惜。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敬畏:又敬重又害怕。

望洋兴叹: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讨论: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全文可分几部分?哪部分写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第二段(第4—8自然段):写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第三段(第9自然段):写开发海洋,首先得保护海洋。

四、精读训练

1.自由朗读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呢?

画出有关语句。

交流: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说说自己的理解。

(2)“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抓住“慷慨、丰富、每日不可缺”几个词)

这两句之间的分号,说明什么?这两句都是讲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因此,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

(3)“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

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抓住“无情、冲垮、毁灭”等)这句是讲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所以人们在热爱海洋的时,又——(敬畏海洋)

3.引读第3自然段。

4.指导朗读第一段。

要读出千百年来人类对海洋既“热爱”又“敬畏”的复杂心情,及面对它“喜怒无常”的无奈。

齐读第一段。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教学重点: 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读训练

1.过渡: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进入信息时代的我们,还会像千百年来的人们那样“望洋兴叹”吗?(指读第4自然段)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2.学习第二段。

(1)齐读第4自然段。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人们是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呢?快速读读下面几个自然段,交流。

(3)课文是怎样具体开发、利用海洋的呢?对照课文,根据板书,四人小组逐个自然段讨论。

交流:

①“由于„„都在闹‘能源危机’”、“—座座„„”、“一艘艘„„已驶向„„”、“„„已潜入„„”。

(人类“能源危机”,导致到海底开发矿藏)

看图理解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朗读第5自然段。

②“由于„„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21世名的餐桌上„„来自海洋”。

(人类“食物匮乏”,导致到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

朗读第6自然段。

③“潮汐发电站„„价格低廉的电力。”(人类用较少的价钱,获得大能量的电力)

朗读第7自然段。

④“用海水淡化„„缓解„„水荒。”(人类遇干旱,用淡化海水的方法缓解)

“在海底建设城市„„”(人口增长,拓宽生存空间)

朗读第8自然段。

(4)朗读第二段。

3.课文学到这儿,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人类面临困境时,把“目光转向海洋”,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给人类带来了希望)

根据板书,概括地说一说。

自由说、指名说。

4.齐读第三段。

为什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海洋?

朗读第三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海洋与人类有密切关系,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让它真正成为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四、练习

指导造句“„„由于„„”。板书

开发矿产资源

索取高蛋白食品

利用水力发电

淡化海水缓解水荒

建设海底城市

教学反思:

14、学会合作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教学准备:课件、实验的材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体验“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教学重点: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游戏材料。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渡船

1、讲清要求:老师这儿有一张报纸,我把它铺在地上。这张报纸就是一条小船,报纸外边就是河水。老师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你们要一起站在这条“小船”上,谁也不要落水。哪个组愿意试一试?

2、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参与游戏。

3、小结:做了这个小游戏,你有什么感想?

(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再大的困难,也能被克服,合作才有力量!)

二、揭示课题

1.看来,有些事情光靠个人的努力是办不成的,需要大家的合作才能成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合作的文章。(板书课题:学会合作)2.齐读课题后,提问: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指导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在文中寻找答案。出示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将文章读正确,读流利。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读完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你能解决几个问题。孤立:1得不到同情和援助;2同其它事物不相联系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倾泻:课文指美妙的乐曲好似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飞扬出来。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

协作:若干人或若干单位互相配合来完成任务。顾名思义:看到名称而想到它的含义。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情不自禁:抑制不了自己的情感。

(3)生谈谈如何合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合作为了提高效率)。齐读生字词。3.听了同学的合作心得,就让大家再来合作一回: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3自然段):说明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第二段(第4~6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第三段(第7自然段):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4、小结

三、布置作业

1、生字描红

2、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容理解“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的意思,懂得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不同侧重点,领悟这两个事例在文章中的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与感受,获得“只有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教学准备:

《西班牙斗牛士》交响乐磁带,七个彩球与玻璃瓶。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主旨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学会合作》,通过学习,你知道作者围绕“合作”主要阐述了哪几个观点? 1)、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2)、指名回答。

1、配乐曲《致爱丽丝》读文。2、板书:离不开合作 怎样卓有成效的合作

二、朗读、探究课文

(一)探究“离不开合作”。

1、为什么离不开合作,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自读课文第1——3节,找出相关部分。(边读边画)2、指名说。(1)学生、工人、军人作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离不开合作的原因。

(2)对于以上观点是否认同?你能举出反例吗?

3、师小结:看来社会上的确离不开合作,那么“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1)指名说(小合作有小成就„„不合作就没有什么成就)。(2)指名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出这句话成为一个生道理)。

(3)师:如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合作,同学们好好读一读这一段,记住这个人生道理。(要求读出味来)自读、指名读。

(4)师:谁牢牢记住这个人生道理了,谁起来告诉大家。指名合书说、齐说。

过渡:我们认识了合作的必要性,知道了在人与人之间离不开合作,那么怎样才能使合作的效果更好,也就是怎样才能卓有成效的合作呢?

课文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向我们阐明,同学们自由朗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二)学习探究“怎样卓有成效”地合作。1、自由读(边读边作笔记)。2、学习第一事例。

(1)指名说说第一个事例的内容。(2)谈谈你对交响乐团的认识。

生交流回答(人数多,乐器的种类多)。

(3)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演奏的乐曲如何呢?(师播放交响乐《西班牙斗牛士》)

指名说,师提示结合课文内容。

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合作的这样完美呢?读读课文找一找。说一说,这主要依靠„„协作精神。

(4)师:这就是课文要向我们表明的观点。那么怎样读,才能体现这种协作精神。

3、学习第二事例(1)谈谈这个实验

A、小组交流,探讨实验的目的与其中所面临的困难。B、小组互相指点朗读,抓住人物与事件的特点。(2)感受这个实验

A、师:实验最后成功,外国专家说了一句话,请同学们读出自己体会的语气。B、指名读。

C、分析什么是“合作精神”。(亲自做实验来体会)

师引出说出“在合作过程中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有自我牺牲精神。”(板书:自我牺牲精神)

(3)升华“自我牺牲精神”。生小组交流,集体自由谈感受。

(4)有感情朗读这一事例,读出“中国小学生可贵的合作精神”。

(5)师小结:可见,卓有成效的合作,不但要协作精神,还应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A、自读课文第六小节,边读边画出具有意义的句子。B、齐读这一小节。

(三)师总结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板书:成功)

请同学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感受,集体交流。

三、迁移运用 1、合作“演讲”,要求:小组进行合作,做好一次演讲。2、小组训练,师巡视指导。3、展示自我。

四、课外拓展

作业:

收集有“合作”的名言警句、歇后语等。

板书设计:

14、学会合作

教学反思:

统一目标

协作精神

自我牺牲精神取得成功

习作4

文题:记一次实验

写作目的要求:选择一个科学课上的实验,将经过写下来,或者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边实验、观察边做记录,然后将实验的经过、结果写下来。作前准备:开展实验活动,组织观察交流。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揭题:记一次实验

二、指导习作:

1、课前做好写作的准备:

布置学生注意面容科学课上的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的经过和结果,或自己动手做一个实验,做好记录。2、完成习作:

A、让学生拿出记录,回忆实验情景,和同桌说一说实验的经过和结果,可以说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也可以说科学课上观察得来的实验,要求一定要说清实验的步骤和结果。

B、明确要求,完成作文初稿。

a、在学生实验、观察、记录并简单叙述实验经过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

b、在完成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C、交流作文初稿,师生评点。

a、教师点名或小组推先代表在班上交流,对于实验步骤清晰,实验结果阐述清楚的学生,教师及时表扬鼓励;

b、评点细化,以起到对学生的指导,提高的作用。D、根据个别点评,学生再次修改。

E、誊写作文,要求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第五篇:第四单元教案

动手做做看

教材简说: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价值观: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要勇于实践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方法。时间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初步谈话:

同学们,你喜欢发明创造吗?敢于怀疑科学家的话吗?

2、谈话质疑: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我放进一颗石子,水就会怎样?(观察后回答)如果我放进一条金鱼,水却不会满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想不想知道你回答的对不对?好,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吧。答案就在课文中。

二、初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3、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没有读通的句子再读几遍,然后听听学习伙伴是怎样读的。

4、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然后读音并组词,并告诉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识字方法引导:

(1)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2)偏旁归类识字:哎、哄(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4)联系学生生活识字:考试的“考”。(5)编写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5、课件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6、去掉音节。用多种形式检查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如:抢摘“丰收果”“夺红旗”“猜字谜”等。

7、全班交流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三、感悟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

(2)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要求:让学生反复读一下“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

3、出示伊琳娜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己读书思考。

(1)、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然后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

(2)、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并说说理由。

(3)、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读好伊琳娜的话。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4)、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练读科学家说的话。了解他这样做的用意,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4、围绕郎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读课文结尾郎志万的话,说说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示下面几种理解:

a、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的去试一试。

b、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c、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d、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四、拓展延伸:

从课外书或者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五、布置作业:

实践天地:

你心中曾有过新奇的想法吗?你想过让它变为现实吗?请你的家长协助你,动手试试看,你的想法能不能实现!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卡、用开火车读、齐读、分组读、男女赛读的方法认读要认识的字。

2、分段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掌握好要求会写的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然后轻声读一下。

2、指名分别读出要求会写的字音。

3、四人小组合作分析字形以及记忆方法。

4、小组代表汇报记字方法。

5、教师补充记忆方法。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让学生指出自己感觉哪个字比较难写然后教师重点指导。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四、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生字

1、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它们?

2、让学生试着组词或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

生气→→哄骗→→动手做了做。

伊琳娜

笑了→→不是哄骗→→明白一个道理。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反思:

但在教学时,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问学生一些问题时,学生并没有像我所预设的那样回答,我在引导他们时,虽然学生的回答接近我的教学设计,但同时也有点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后要多听课,多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邮票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不带齿孔的最早的“黑旋风”邮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

板书:邮票。

2、再出示带齿孔的邮票问:两张有什么区别?一张有齿孔,另一张没有。

板书:齿孔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标出自然段。

3、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看看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把它挑出来,并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2、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3、借助汉字特点识字。

(1)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2)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4、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1)“我说你找”。

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在文中找出来。

(2)“我指你认”。

一个同学指生字,另一个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用字组词。

(3)“找一找”。在生活中找一找本课的生字。

5、写字指导。

刀、仍、便,是新认的字。“刀”字便”二字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6、学生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认读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二、朗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顺。

2、学习第一段(略讲)

A、自读。(要求读顺。)

B、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抓住“正式”让学生明白邮票最先是在英国发行。)

C、齐读。

3、学习第二、三、四段。

A、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

问:那个人做了什么样的举动,以至于阿切尔被他吸引住?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齐读此句话。

B、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读。

(让学生用铅笔尖,刺一刺白纸,然后撕一撕,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C、“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D、“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三、明理导行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

如: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因为他遇事能动脑想办法,说话彬彬有礼;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因为他能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并且能把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动,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给更多的人带来方便。随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牛顿到爱迪生,从伊琳娜到阿切尔,无一不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四、积累运用

1、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如,一大张邮票 一枚别针 一台机器 一家小酒馆 一位先生)还可以说“一枚”、“一家”什么呢?在生活中找找看。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

2、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再记到小本子上,或者用这个词依照书上的句子说一句话。

3、积累以下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五、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2、2、作业布置: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切尔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会观察

阿切尔想到:机器打孔肯动脑

阿切尔做到:研究造出勤动手

反思:本次教学不足之处,就是课堂时间有限,没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在课堂上有多

次的说话训练,但没有让学生当场做小练笔.画风

教材简说: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学生分析:

学生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学生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自悟。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2、全班交流。

① 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② 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

③ 请学生上黑板画画文中的景色。

④ 请学生给学生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 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③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喜欢文中的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三、实践活动

1、你有更好的画法吗?

学生畅所欲言

2、小组合作,擅长画的同学画,擅长写的同学写文。

3、全班展示作品。

四、写字指导

“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字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写字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板书设计:

旗子 飘

小树 弯

画风

雨丝 斜

风车 转

反思:《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课文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在教学实践中,我遵循以下理念。

一、加强读书实践“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学。《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争当文中小朋友。接着我通过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利用学生的肢体语言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二、学科整合、读写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写风,通过句式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同时在愉快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以发展。当然,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不例外。首先教学内容局限知识面窄。如在作业布置中鼓励他们把“声音、气味”用自己的奇思异想用画笔画出来。再者,学生的活动面不够广。个别学生发言次数过多。以上就是这节课给我的点滴启示,教学是需要老师用心一点一滴的去学习积累的,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启发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促动学生主动发展。让课堂生动、精彩。今后我会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

16充气雨衣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主要讲小林细心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动手发明充气雨衣的事,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必须将识字教学放在显要的位子。要注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识字,并安排生动有趣的读书和巩固识字的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默读速度快的优势读书,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识字,在默读中感悟。教学中需把握的一个主方向——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突出语文性。另外,教材中为我们提供了两幅色彩鲜艳的插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 来观察对比,帮助课文内容的学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4个字。

过程与方法: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默读课文。

2、难点: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默读感悟。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教材中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儿”不能告诉你,就去请教“字典老师”。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充气雨衣,请小朋友们跟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小朋友们读了它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

课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5、思考、讨论。

(1)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

(2)怎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

三、朗读品味,表达情感

1、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组内赛读。

3、出示课件(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指导朗读。

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

2、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动手做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板书设计:

充气雨衣

旋转起来的裙子

塑料救生圈

?→

(板画)?

(板画)

称赞

雨衣

充气雨衣

(板画)

(板画)

反思: 小林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学习课文后,说一说小林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呢?他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当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他就积极开动脑筋,连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小林一直在想啊想,并从徐徐张开的裙子和吹气的救生圈上受到启发。实用的充气雨衣终于制成了。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自己解决。

在教学最后,我说:“你们生活中有遇到问题的吗?”孩子们提出了很多,闫朗说:“我每天系红领巾,我都系不好,我想发明一种带拉锁的红领巾,只需一拉,问题就解决了。”我马上启发说:“就有这样的领带,叫易拉得。”这孩子真聪明,能结合自己遇到的问题,来动脑筋思考,看来每天系红领巾,也确实成了他的一大难题。但愿他能按照这一想法来试一试。由此,我想到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确实有许多孩子,红领巾系不好,带在脖子上,不美观。如果真的发明了易拉得红领巾,这一问题不就解决了。

语文园地四

教材分析:

《学习园地四》有四大部分组成。

一、我的发现:这一项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其中包括两大组词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奶牛、牛奶、蜜蜂、蜂蜜、水池、池水”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图画、牙刷、山上”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画图、刷牙、上山”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二、日积月累:这一部分包括“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教学重点是认识“肤、胆、姓、厕、毕、斧、驾、警”八个生字,积累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发明、发现”和“优美、美丽”的填空练习。“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目的是让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语言,激发动手创造的欲望。

三、口语交际:这次训练是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是对本组专题的扩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与人协作的能力。

四、展示台:这次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其实这只是一个范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能。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办个“小制作展览”,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识记,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调换顺序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2.通过“加一加”和游戏识字等方法,能自主根据形声字特点进行识字。多次复现积累运用词语。

3.通过自主阅读,能自己读懂小故事《鲁班造伞》,明白“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的道理。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初步练习用“先„„接着„„再„„然后„„最后”说话

5.通过展示邮票、名言、书法作品、小制作等,使同学们互相学习,乐于展示。教学重点: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近义词词义的区分,练习用“先„„接着„„再„„最后”说话。课前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游戏导入。

师:我们先来比一比,谁的脑子最灵活,老师说一个词,请同学们把它倒着说出来。如:“好人——人好”,“领带——带领”等。

师:书中也有几组类似的词语,大家看看,你发现什么了?

2、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蜜蜂 蜂蜜

水池 池水 图画 画图 牙刷 刷牙 山上 上山

3、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全班交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示例:

算盘 盘算

到达 达到

展开 开展

网上 上网 喜报 报喜

喜欢 欢喜 上海 海上 故事 事故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①学生自读课本,拼读生字,同桌互相正音,并想想两个熟字与新字的联系。

②出示生字,请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举出几个从课外学到的类似的字,介绍给大家。(虾、烤、吐、理、湖、蝴、清、松、城、渔、狸、情、描、纺 放、花、箱、盒、圆、病、赶、近)③游戏识字。

*任意抽卡片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领读。强调“姓、警”的正确读法; *送信游戏。

*扩词练习:给字宝宝找朋友。*同桌互读,全读对的给同桌画颗星。

2、我会填

①学生自读两组词。说说每组的两个词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②小组讨论,试着把每组的两个词填入句中,看哪个词更准确一些。③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订正,并读句子。

④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我会读

①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

②朗读感悟:鲁班是怎样造伞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还有什么问题?(鲁班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③拓展:再谈谈鲁班的其他发明及趣事。(如:《鲁班造锯》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他的徒弟们用斧头砍伐,但效率非常低,工匠们每天起早贪黑拚命去干,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

他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于是他立即下山,请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锯发明以后,鲁班又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④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小制作

1.谈话导入: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又聪明又能干,会剪纸、会画画、会折纸,还会捏橡皮泥娃娃。今天,就请大家用你们灵巧的双手来展示你的才华吧。

2.动手做小制作。用准备好的材料做自己喜爱的小制作,可以合作。

二、示范说话

老师:老师也非常喜欢小制作,昨天也回家做了一个,大家来看看这是什么?(高兴地出示圆头小娃娃)大家想不想知道它是怎么做成?那好,请同学们认真地听老师介绍,待会儿也请你们像老师一样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老师手拿小制作向大家介绍,学生仔细看作品,认真聆听。(我的小制作是圆头娃娃。它的材料有线球、彩色毛线和针线。我是这样做的:先找一个圆圆的线球做成娃娃的头,再用彩色毛线缠起来连在娃娃头上,做成娃娃的身子,接着在身子两边用毛线做成娃娃的手,最后把一根根黑线缝在娃娃的后脑勺上,做成娃娃的头发。这样就做成了圆头小娃娃。我可以把它挂在墙上、也可以挂在包上作装饰。)

三、指导表述

1.刚才你们听明白老师是怎么介绍的吗?(对了,老师作品的名字,作品的材料、形状、颜色、用途和制作方法。)

2.老师介绍制作方法时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了哪些连接词?(先„„再„„接着„„最后„„)

3.说话时还要注意什么?(注意说话要清楚、完整、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

四、学生按要求练习说话

1.课件出示说话要求。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小组练习说话,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相继巡视指导。

3.每组评出说得好的同学,选派出来介绍给大家听。4.评出“最佳解说员”

五、作品展示

将教室布置成展览馆形式,学生自由欣赏、品评作品。

第三课时

展示台

导语: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碰到美的东西你会怎样?(生交流)

一、展示邮票

1.老师简介邮票的种类

邮票有很多种。只是因为自其诞生之日起,邮票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用途,可分类归纳为:

普通邮票——发行量大,图案比较固定。往往多次印刷,有多种版别。纪念邮票——是为某一事件或场合特别发行的邮票。

特种邮票——为宣传特定事物而发行的邮票,基本上只要不是普通邮票和纪念邮票的邮票都属于此类,范围比纪念邮票更加广泛。

福利邮票——又称附捐邮票,是为福利、健康、赈灾、慈善等事业而发行的邮票。公务邮票——是政府机关单位用于支付公务邮件所使用的邮票。航空邮票——航空邮票适用于空运邮件,因此也被称作“空运邮票”。2.小组展示自己收集的邮票,介绍其内容。3.小组推荐新颖的邮票在班上展示,并做有关介绍。

二、展示名言

1、同学读自己收集的名言,可以说一说作者和自己为什么会收集它?

2、老师出示收集的一些名言。如:

★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鲁迅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布莱克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伏尔泰。★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 ★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杜威 3.开展互赠名言活动(小组成员之间)。

三、展示自我

近期的优秀作品(如书法或美术作品,小制作或作文等)。

四、展示其他作品

1.通过出示条幅、书法作品、雕刻作品、搜集到的其他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等展示,并说明喜欢它们的原因。

2..教师与学生一起介绍其他有意义的课外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拓宽展示内容,从多方面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展示剪报本、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有趣的兴趣小组活动;课外活动等。)

五、总结

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愿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先„„再„„接着„„最后„„)

留心美的事物

下载第四单元 动物的生活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四单元 动物的生活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四单元教案

    Unit 4Where is my car?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描述物体的位置,分A、B、C三部分。以A、B部分Let’s talk中谈论位置和方位交际用语为线索,和A、B部分Let’s learn中......

    第四单元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加和减教学内容: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2、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实际问题。 4、练习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

    第四单元教案

    4、塞北江南 葡萄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生字词。 3、学习用“五光十色”、“热情......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主备人:徐秀虹 教学内容:塞北江南 单元说明: 本单元编排了《葡萄沟》《小镇的早晨》《日月潭的传说》三篇主体课文,体现了我们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的特点。学习本单......

    第四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P47—48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材编排特点: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教学。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理解乘......

    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Unit 3 Look at me! Part A. Let’s learn 教学目标: 1. 能够听说,认读face, eye, ear, mouth, nose 等关于身体部位的词,并能用英语介绍自己的身体部位。 2. 进一步巩固How are......

    第四单元教案[模版]

    《云南的歌会》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2)解释下列词语。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第四单元道法教案

    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父母多爱我 教学目标: 1.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2.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