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梁涛+方案设计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情况:开国大典、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及发展情况。
二、能力与方法
1、识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及职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形式、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2、在教师指导下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内在关系、建立的意义和特征。
3、学生通过课前网络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采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课堂的交流、讨论、分析、归纳、探索,培养学生联系社会实际、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学习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高度民主的政治体系。它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
2、认识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逐步完善。树立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意义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意义。
难点:新中国政治建设的过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管理国家的高度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立的原因、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教学方式
切实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用具
搜集、剪辑有关“人大”“政协”、少数民族的录像和资料,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第1页(共8页)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课前发动学生各历史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收集“人大”的选举和职权、“政协”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资料,要求有条件的同学采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做好记录。组内进行讨论,归纳,准备课堂交流。
2、预习课文,思考课后“阅读与思考”和“自我测评”。进行合理的整理。
(二)导入设计 教学导语
西方主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建立起代议制和两党政治,那是资 产阶级的民主。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后,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来确保我们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当家,做国家的主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23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设计意图
本模块贯穿古今中外政治制度演变的线索。这里以中西对比方式导入、点题,意在引起学生关注。
屏幕打出以山水蓝天为背景的本课标题:
第二十三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设计意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结构
一、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1、新中国成立的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
2、开国大典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背景、内容、性质
2、颁布的意义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1957年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确立:以宪法形式确立 1949年9月《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性质: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3、意义: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昭示了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4、曲折: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人大”建设趋于停顿;“文革”时,名存实亡。
5、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断发展完善。
6、认识:只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会顺利发展。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下的多党合作——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2、确立:1954年以宪法形式确立。
第2页(共8页)
3、性质:是我国的政党制度。
4、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主要形式:政治协商
6、意义: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7、曲折:1957年严重破坏;:“文革”时瘫痪
8、发展: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1、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2、确立:以宪法、法律的形式确立
3、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
4、新阶段: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过 六、三大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的作用
设计意图
本板书设计,供教师参考,以便更好地理解本课知识结构,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疏理、掌握这些知识结构,同时可在巩固新课时灵活应用。
(四)师生互动
一、开国大典
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次全体会议
2、开国大典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情景营造
请全班同学齐读毛泽东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以感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基本胜利的形势。
课堂设问
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的时、地、任务、内容?
要求学生看书回答。
情景营造
放出开国大典图和国旗,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时的情景。
问题2:为什么说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特色?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分析得出答案。
问题3: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和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历史得出答案。
二、第一部宪法
情景营造
放一分钟一届人大通过宪法的录象,让学生感受第一部宪法通过情景。课堂设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目的、性质、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要求学生看书回答。
2、要求学生分析部分宪法条文,回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怎样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2)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3)宪法颁布有何意义?
设计意图
第3页(共8页)通过上述,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加深对宪法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归纳能力。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确立:以宪法形式确立 1949年9月《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性质: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3、意义: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昭示了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4、曲折: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人大”建设趋于停顿;“文革”时,名存实亡。
5、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断发展完善。
6、认识:只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会顺利发展。
情景营造
放一分钟一届人大开幕式录像,并要求学生看后快速看课本137页内容。课堂设问
问题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注:所有提问均投影。)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共同纲领》的规定,特别是1954年宪法的正式规定。)
设计意图:看录像以增强直观感,看书是让学生自已归纳,并得出决论:是以宪法形式确立起来的。
问题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者有何区 别?
要求学生快速讨论回答。接着课件打出参考答案。(内容见课件)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理解上述三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问题3: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请学生根据《共同纲领》内容回答。(参考答案见课件)(提问请概括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请学生快速阅读并简要归纳课本137页宪法关于全国人民代表职权的规定。设计意图:上述两问是让学生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和全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联系和区别,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同时解决课后自测题。(各问在学生讨论和均投影出参考答案。)
问题4: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高度民主的,它的实 行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请学生归纳课本138页的第一段和表格内容,结合投影出的材料以及课前自己所掌握资料,分组讨论,各舒己见,概括回答上述问题。(提问后,教师可提示并说明自己的看法:
1、与西方比较:三权分立,两党政治不适合我国;
2、中国仍处于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3、选举制度:人民代表普选产生,有高度的民主性和广泛性。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及全国人大的最高权力。)(在讨论中也许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故教师应作好充分准备。如:人大代表有何权利和义务;允许自己推荐自己做人大代表候选人吗?在押人员有无选举权?等等。也可教师提出让学生去探究。)
设计意图:
1、通过提供新情景和有关材料使学生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培养正确价值观。
第4页(共8页)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
(演示)教师演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构图表。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这一图表,并简要加以说明选民与人民代表的选举、监督 负责的关系,政府与人民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人民就是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管理国家,实现当家作主。使学生全面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时间允许可请学生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全面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认识人民与人民代表、与政府的关系,进一步认识这一制度是高度民主的。从中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问题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有何意义?
请同学朗读138页大字第二段内容。接着投影意义主要内容,以加强对意义 的掌握。
问题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经历了怎样曲折发展历程?你认识到了什么
第一问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归纳课文要点回答。第二问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参考答案见课件)
设计意图:曲折发展历程,在下节有专门讲述,故此处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解决。无需用过多时间,这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突出了前面重点,节省了时间。第二问要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从而得出认识:什么时候坚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在什么时候就得到顺利发展。因此,今天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以培养爱国精神。如何进一步完善呢?可请学生进一步讨论,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参与意识。
师:我们的国家实行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由此导入第二方面内容。)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下的多党合作——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2、确立:1954年以宪法形式确立。
3、性质:是我国的政党制度。
4、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主要形式:政治协商
6、意义: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7、曲折:1957年严重破坏;:“文革”时瘫痪
8、发展:1982年提出成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课堂设问:
问题1: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个民主党吗?请学生回答。
接着投放出八个民主党派情况的表格。提问学生:前苏联和前东欧各国大多 是一个政党,西方各国大部分实行两党政治或多党制,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本138页至139页内容后小组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从
1、西方的政党政治不适合中国国情;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础;
3、1949年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共同参加新政协;
4、1954年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立等方面提示。(参考答案见课件)
第5页(共8页)设计意图:
1、让学生掌握这制度建立过程。
2、使学生初步理解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问题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请学生快速回答。
提示:西方的两党政治中,一个是执政党,一个是在野党,两党互相竞争,互相攻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接受领导,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多党团结合作的关系。
设计意图:
1、进一步理解这一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一制度的内涵。
接着请学生简要介绍采访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情况。投影1949年新政协选出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副主席名单;中央重大决策征求民主党派意见;政协会议讨论国家大事和政协提案等资料。
问题3:请学生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设计意图:
1、通过提供的新情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参政议政,多党合作的内涵。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
问题4: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是什么?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指导思想是什么?现在坚特发展这一制度的指导思想又是什么?
请学生阅读课文快速回答。(参考答案见课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能力。
问题5:请列举事例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起到了什么作用?
要求学生结合内容、讨论回答。
教师提示:
1、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一届政协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对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2、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成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调动了民主人士的积极性,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发展。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教师演示图表,归纳这一制度确立、曲折、发展历程。边演示边提问,使学生掌握这一制度形成、发展全貌。以落实基础知识。
师:新中国建立初期确立的另一重要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1、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2、确立:以宪法、法律的形式确立
3、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
4、新阶段: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过
情景营造
播放《爱我中华》歌曲,投影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要求学生分析歌词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我们是各族平等、统一的国家,各族人民热爱祖国。)
(设计意图)美妙的旋律、欢快的乐曲、熟悉的歌声,把学生带入浓厚的民族大团结的热烈气氛中。把学生的热情推向高潮。同时用学生最熟悉的歌词思考
第6页(共8页)民族关系的核心内容而导入课文。
课堂设问
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一内容中的前提、原则、目的是什么?
(请学生分析140页第一段回答。)
参考答案: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下,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目的是促进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和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设计意图:
1、使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
2、培养分析能力。问题2:为确立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先后在哪些法律文本中作了相关规定?
参考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其中标志着进入新阶段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能力;使学生了解这一制度的发展情况。问题3: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制度的实施起到了怎样作用?
(投影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材料。提示学生从政治、经济方面归纳分析课文和投影内容。)
参考答案:政治上:实行后建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100多个自治州、自治县,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经济上:各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民族自治区日益繁荣与发展。
设计意图:
1、通过学生分析提供的新材料和课本相关内容,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它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各民族的团结以及国家的统一。进行思想教育。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问题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优越性?
提示:由于时间关系,此题可作为学生课外作业。
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不断提问学生,结合多媒体动态,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形成本节知识结构以及它们的内在关系。
2、引导学生归纳以三项政治制度为核心建构起来的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其主要职能是政 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坚持国家统一、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共同 繁荣的重要政治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掌握整节课内容的结构和特点,进一步深化知识。
3、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各项政治体制的建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不断提问,让学生不断补充完整。(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科技文化教育、国际地际迅速发展和提高来说明。接着可以进一步以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标准说明这些政
第7页(共8页)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制度。)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三项政治体制的认识,并进一步培养爱党、爱国情操。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和方法。
课后活动建议:
对所学三项政治制度,可任选一项,分组进一步搜集和采访本地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了解他们参政议政情况和人大、政协职能、民族区域自治情况,思考哪些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整理成文。
教学后记
本课内容多,理论性强。为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前教师、学生一定要做充分准备。如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整合等。课堂中应强干弱枝,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不断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切实贯彻学生为主体思想,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是学生能够投入的更多。
第8页(共8页)
第二篇:梁涛军训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为期五天的军训任务截止今天下午就已经全部结束了,这五天的时间里我们进行了立正、稍息、跨立、敬礼礼毕、蹲下起立、起步的行进与立定的队列训练、教唱革命歌曲、组织各个方队的拉歌、指挥以及个人表演等活动,通过五天的军训,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同样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五天来,同学们在各自教官的带领下,经受炎炎烈日的考验,经受了大运动量的考验,你们用健康的黝黑肤色、饱满的精神状态、整齐化一的队列动作、昂扬的坚韧斗志向军训教官和学校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教官们也欣然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五天来,同你们强健了自己的体魄,从站一会就可能晕倒的小学生变成了歌声嘹亮、步伐有力的强健小军人,也使自己有了更加竖强的意志品质。
五天来,你们抖擞了自己的精神,在训练中,教官对你们的严格要求,使你们提高了自己的集体荣誉感和自己的纪律意识,知道了什么是钢铁般的纪律。
五天来,同学们学会了基本的队列,培养了良好的队列纪律,体会到了一些解放军训练的刻苦,加强了队列中令行禁止的养成。
五天的军训虽然短暂,可是你们通过军训,磨砺出了坚强的意志,体会到了令行禁止的纪律,树立了健康向上的决心。虽然仅仅就五天的时间,但这一天军训将会是你人生中难以忘怀的宝贵经历。军训中磨砺、体会、树立的意识、纪律、决心将使你更好的度过三年紧张、艰苦而又丰富多彩的实践学习生活,圆满完成自己三年的学习八条。
希望同学们以此次军训为起点,做到以下几点:
1、要树立远大理想,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
明辨是非的人,争当“四好少年”。
2、要将此次军训的成果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养成严于律已的好习惯,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3、要珍惜三年的学习生活,珍惜青春的基金时代,努力拼搏,奋发进取,在学习生活中锻
炼自己,塑造自己、展示自己。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校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也祝全体同学们在未来初中生活中,学习愉快、学业有成,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生。谢谢大家!
第三篇:梁翠珍历史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第一学期即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我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教学任务。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备课—— 周到细致,找准重、难点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能坚持认真备课和教学,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虚心向同年级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也坚持做到周前备课。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和各种听课交流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忙到夜里十一、二点。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还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虽然我们学校历史科大多无法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我仍不断进行教材分析,制作课件,争取把第节课都备到最好。
复习阶段,我把全书及每一单元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总结,并打印出来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并 精心印发了一些历年中考、期末试卷中出现的最新题型,及时地让学生明确考试的方向。
二、上课——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上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和写教后感,找出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
三、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性.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这样虽然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四、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在课后的辅导中我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教学总结
梁翠珍
华山中学
第四篇:龙头村村民组长梁金涛事迹材料
农民老党员,群众服务员
龙头村村民组长 梁金涛
梁金涛同志任龙头村村民组长已有10年。在村民组长这个岗位上,梁金涛同志几年如一日,认真落实的龙头村两委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认认真真配合村两委为群众做好服务。他所在的村民组的计划生育合格率100%,社会风气良好,群众安居乐业。共产党员梁金涛的形象已深深地扎根在了广大村民的心里,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称颂。
村民组长是农村基层最低微但又是最辛苦的职务,大到村的中心工作,小到鸡毛蒜皮,家长里短,都要村民组长去操心。但是,梁金涛却干得有滋有味,毫无怨言,始终默默地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朴素情怀。村民组长是村党支部的得力助手,要想做好工作,就必须对组里的情况了如指掌。梁金涛是个闲不住的人,一有空就走家串户,了解情况。村民组里的哪里的卫生状况差了,谁家媳妇生了小孩了,谁家生活发生困难了等等,只要梁金涛知道了,就会马上向村和有关部门反映,事情一般都会得到妥善解决,时间一长,乡亲们有什么事情也愿意向梁金涛反映,把他当成了贴心人。
梁金涛同志工作起来认真劲儿在村里是有口皆碑的,只要一接到村里交给他的任务,梁金涛恨不得不吃饭,不睡觉 也要完成。在去年收取新农合医保费时,他天天利用一早一晚乡亲们都在家的时候上门进行宣传。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自己先关起门来将政策吃透,特别是优惠措施,上门宣传时,梁金涛不是单单照本宣科和索然无味的劝说,而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为对方算一笔账,并耐心地解释新型合作医疗的意义,让乡亲们觉得新型合作医疗是于国家,于社会,于个人都是有利的事情。最后,乡亲们都是心甘情愿地交了钱参了保。当年,梁金涛所在的村民组新农合参保率达100%,名列各村民组前茅。梁金涛说,“我收合作医疗款是觉得这是件好事,我不希望看到乡亲们生了病却看不起,更不想看到谁家因病致贫的情况发生!”。在村里收取农保款的工作中,梁金涛更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不厌其烦地一趟一趟跑村民家,推心置腹的讲道理,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梁金涛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工作,过着平凡的日子,但是在他身上的一点一滴无不折射着一名党员村民组长的高尚品格。在新农村建设中付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辛苦,我们在享受着新农村建设成果时,永远也不要忘了有他的功劳!
第五篇:单喜涛学习历史关心政治
学习历史关心政治
近来本人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从事着党的教育事业多年,更应认真地去认识党,走进党,融入党,激发起内心深处对党的热爱,重点应学习历史关心政治.激发起内心深处对党的热爱,并将这份对党的热爱化为工作的动力.在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后,使我对党有了更深的认识,胡锦涛同志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胡总书记指出,9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胡总书记说,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胡总书记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胡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学习了“七一”讲话,使党员都要严格按照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行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要经常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员必须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党员应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对一个人来说,能做到这几点真的很并不容易,尤其是那一身正气,一心为他人,我想也只有真正的党员能做到,更让我觉得能成为一名党员是何等的光荣。我会把胡总书记的话牢记在心,用此来做为自己前进和努力的方向。我知道我很难全部做到,但我会不懈的努力。本人也深信我党能进一步实行政治体制改革者在经济上走在世界前茅后在政治上也能进一步理顺
各种关系,用事实证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党是伟大光荣和正确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