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时间:2019-05-15 02:1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第一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杨艳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季羡林先生两次到德国,时隔四五十年,那儿的景色依旧。因此,在文章的结尾,季羡林先生不禁这样写道:“多么神奇的景色!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2、出示“(句子:多么神奇的景色!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指名读)师:这个从前指什么时候?

二、研读感悟,品味神奇。

1、师:那时候的德国,有怎样神奇的景色呢?让我们在时间的河流中踏上季羡林先生读书时的德国吧,去寻找那片让季羡林先生感到神奇的景色。

(出示自读提示,学生齐读:

默读2、3自然段,思考:

1)、作者在德国街头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为什么说这些景色是神奇的呢?

3)、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个景色的神奇的?运用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找出重点词句认真体会。)

(学生读书、找重点词句、思考,师巡视学情。)

2、师:找寻到那片神奇景色了吗?(指名说,相机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荫道上,应接不暇。)指名读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3、师:你从这两句话中的哪些词感受到景色美丽?指名交流,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点红这两个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指名说你对词语的理解。

(2)(出示图片)师解说: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齐读“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态;

这些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齐读“姹紫嫣红”),它侧重写花的色彩。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

(3)像这样描写鲜花盛开的词,你还知道哪些?(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出示句子,指导美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阴道上,应接不暇。

预设二: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4、还有哪些词让你感受到美丽?交流: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师:花的海洋说明花(多),(出示句子:不光这条街是这样美,任何一条街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阴道上,应接不暇。)

(1)理解“应接不暇”:指名说你对词语的理解。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应接不暇。

鸟语林里的鸟儿真多,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应接不暇。

(2)生活中,你还有“应接不暇”的时候吗?(指名说)

大街上的车川流不息,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应接不暇。

集市上来来往往的人真多啊,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应接不暇。

(3)师:(出示

6、鲜花盛开图及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里的鲜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我们仿佛来到了花的海洋,到处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就像走到了林荫道上,两旁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看得人眼睛都忙不过来,满眼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4)(出示句子)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阴道上,应接不暇。

(5)你在哪儿见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场景?(指名说)

(出示公园花展图片)展现在同学们眼前的,是老师国庆节期间去公园拍的照片,这就是公园里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色。你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么美的景色写下来吗?(用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等词语。)

(出示

7、小练笔:学生练笔。指名交流。评价:用词准确、句子生动、抓住了特点、能把今天学到的词运用到写作中去,真了不起!)

(6)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这神奇的景色吧!(男生读)

作者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到了德国。(女生读)

同学们,我们就在德国,到街上去看看吧!(齐读)

7、过渡:为什么在德国会有这样神奇的景象呢?联系课文第二自然段,静下心来读一读,找找原因吧!学生自由读,找出相关语句。

(1)指名交流:为什么在德国会有如此神奇的景象?出示:家家户户都养花......在屋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叶。练习朗读。

(2)正是这样的与众不同,才会形成德国街头那神奇的景色。

出示句子:

家家户户都养花......在屋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叶。

走过任何一条街......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应接不暇

指导学生用因果关系的句式将两部分连起来。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因为德国人......,所以走在德国的任何一条街......(3)是呀!就在一次次置身于这神奇的景色中时,作者很自然地有了这样一种感受,一种境界。出示句子:每一家......耐人寻味。齐读。

(4)这种境界指什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是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觉得(齐读——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很耐人寻味的。)

(5)理解“耐人寻味”的意思。(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得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6)同学们,自己在心中默默地再读读这个句子,想想,我们从文中哪里可以体会到“我为人人,2 人人为我”的境界?(指名说,出示相应句子我为人人: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人人为我: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为什么说这是耐人寻味的境界?(美好心灵、无私奉献、和谐友好相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读这个句子。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觉得这种境界是很耐人寻味的。

是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境界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

(7)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有没有让你感受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人与人间的互相关爱呢?指名说。(打扫街道的清洁阿姨,他在为我们带来洁净的环境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干净、舒适的环境;做清洁卫生、帮助同学;我为人人,不乱丢乱扔;走在任何地方都是干净的,也是人人为我;献血;过马路车让人,人让车;坐公交车先下后上;排队;)

(8)看来,这样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关爱他人的境界的种子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悄悄开起。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语言,你们想不想把它记在脑海里?那我们就先练习一下,试着把它背下来。(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练习背诵)

来,带着我们的感受齐背诵第3自然段。

小结: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通过抓重点词,我们理解了内容,读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能背诵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读成诵”,也是我们惯用的读书方法。

三、品味美丽,感叹神奇。

1、时间飞逝,四五十年后,季羡林先生再一次踏上德国街头,又一次看到了这奇丽的景色,当朋友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吗?他说:(齐说)——(出示句子:

10、句子:“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这个“美丽”打上了引号,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想一想,这美丽指的什么?(心灵美、种花的方式、情感、景色、品质精神、民族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正因为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才会有这美丽的景色。(板书:美丽景色、美好心灵)

2、这多年不变的美丽震撼着我们每个人,作者故地重游的时候,已由青年成了老年,当他再次看到这多年不变的景色时,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出示句子:

11、句子:多么神奇的景色!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齐读最后一段。读到这里,你对神奇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指名说)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也在别人眼里。

四、作业设计(出示

13、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继续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

3、推荐阅读:季羡林爷爷的回忆录《留德十年》。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美丽景色

美好心灵

第二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吴晓丽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悟德国的民族风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的大树指谁?

2、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精通12国语言,同学们知道吗?1935-1945年,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整整十年,德国人民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后,当他再到德国时,感慨万千,不禁写下了这样的名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题)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3、齐读课题。(强调:谁的花是让谁看的?)再读。

二、学习新词,通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初读要求)

2、出示生字,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生齐读。

3、指导书写。

4、默读课文,找到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最大的一点或两点感受。(出示要求)

三、自主研读,体会“奇丽”。

1、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学生再读这段话,深入理解词语。(板书: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描绘的是怎样一番景象?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画面。(课件呈现画面)学生声情并茂的读这段话。(2)“山阴道”

山阴道是我国一处山清水秀,令人陶醉的风景名胜。(3)“花的海洋”

①你是怎么理解“花的海洋”的?

②小结:作者把大片大片,没有边际的花儿比作浩瀚无边的海洋。③花的海洋除了写出了花美,还写出了什么?(4)“应接不暇”

①请学生谈什么是“应接不暇”。在哪见过这个词语?

(比如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见过,课文中的“应接不暇”指什么?)②描写花多还有哪里?走过任何一条街,你是怎么理解的?引读。③奇丽的景色除了美丽之外,又奇在哪?

4、课件播放画面,师生美读并背诵。

四、合作探究,感悟“人美”。

1、如此奇丽的景色,又源自德国怎样的养花习惯?

出示:家家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学生读。

2、这个奇特的养花习惯折射出德国怎样的民族特点呢?

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学生读。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五、教师总结,揭示主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德国奇丽的风景,是源自于德国人奇特的养花习俗,那就是——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源自于这个民族的伟大精神,那就是——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第三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德国奇丽的景色和奇特民俗的惊叹和赞美,并背诵积累第三自然段。

2、能正确理解“脊梁、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体会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民情的特点,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3、运用结合上下文与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能正确理解“脊梁、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体会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民情的特点,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运用结合上下文与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入课

1.首先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并配合导语引生入境

教师:德国是一个风景优美、名胜众多的国家。他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鹅堡,有享誉世界的蓝色多瑙河,有神秘迷人的黑森林,有神圣的科隆大教堂。师在一边出示这些名胜的图片,一边向学生简要地做以介绍之后话锋一转:德国以其美丽的景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游人。其间有一位中国老人却被德国的另一道风景所深深吸引,这道风景就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相机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这样,一来巧妙地引出课题,进入新课,二来由德国的自然风景巧妙地过渡到这里的 “人文风景”,为后面抓住景物描写引导学生悟情、明理——由景美到人美埋下伏笔。)

2.启发质疑,感受不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题目本身就耐人寻味,也会引发学生疑问。

揭题后教师引疑:读过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最想知道?预设问题会集中在:自己的花为什么是给别人看的?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随机在课题的“自己”和“别人”下面加上着重号,并相机询问:你认为自己的花应该是给谁看的?学生可能会说:自己的花应该是给自己看的。此时,教师再次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关键词——别人。大家都认为自己的花应该是给自己看的,然而作者却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读解感悟明意

1、初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句话回答了“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学生会很快找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中心句,后面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带动全篇课文的学习,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让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你从文中哪些语句读懂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3、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思考圈画的重点语句,并与同学进行初步交流。

三、细读析路品语

引导学生按顺序来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悟情、明理、品语并积累。

(一)从独特的种花方式中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即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第一个层次:聚焦三个“都”字 具体做法是:

①首先让学生自己谈体会。

②教师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以疑引读:

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在哥廷根这个小城里,有没有一家不养花?有没有一家把花种在屋里?有没有一家花的主人在独享花的美丽呢?学生会分别读出: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三句话,并且会将“都”字重读。

③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作者三次使用了“都”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如体会出哥廷根人都一心为他人着想,没有一个人例外等等。)

④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三句话。

(设计意图: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点,以读促思,训练开去。)

第二个层次:深究一个“脊梁”

①点击课件“脊梁”变红,齐读“脊梁”一词,订正读音。

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哪是花的脊梁?(花的脊梁就是花的枝干)③比较句子: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启发学生思考,既然是枝干为什么把它形容成脊梁?

④学生可能会说,把花的枝干形容成人的脊梁,这样很形象。结合学生现有的认识,让他们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脊梁?或问:你们能看到前面同学的脊梁吗?怎样才能让你后面的同学看到你的脊梁?(学生会立刻做出弯腰的动作)

⑤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创意表达:你们就是临街窗外那一朵朵鲜花,都弓着身子,将自己的头使劲探出窗外,好像在说——

⑥教师小结:一个“脊梁”把花儿怒放的情态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德国人养花是让别人看的。

⑦教师引读:

我们这里是喜欢的人才养花,他们是——(生接读:家家户户都在养花。)我们是把花养在屋子里,他们是——(生接读: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我们在屋子里看着一朵朵美丽的花朵,他们是——(生接读: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二)从奇丽的景色描写中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即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①自主朗读,找一找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描写奇丽的景色?(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花的海洋、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说一说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教师小结:作者不仅写了自己的所见,而且还善于通过自己的感受来写景抒情。

③想象朗读,在这里,仅仅是一条街是这样的吗?教师引读:走过哥廷根繁华的一条街 —— 生接读: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教师引读:走过哥廷根偏僻的一条街 —— 生接读: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教师引读:走过哥廷根的任何一条街——生接读: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④构建联系:阅读第二自然段中我们曾抓住了含有三个“都”字的语句,这段有没有相似的描写?让学生找出这段的两句带有“都”的句子,即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

红。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再出示第二自然段的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⑤教师小结:几个平实的“都”字述说着哥廷根人不平凡的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阅读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去感悟,去品味。

⑥再读这一自然段,用段中的一句话来解释什么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即,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教师板书,并启发学生思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中两个分句的关系及顺序。

引导学生理解只有存有“我为人人”的观念,才能实现“人人为我”的愿望。

⑦指导朗读及背诵:让我们一起走上德国的街头感受这奇丽的景色和耐人寻味的境界吧。配乐朗读。

第二步根据提示试着练习背诵。

出示:走过(),抬头向上看,()的窗子前都是()、()。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在屋子里的时候,();走在街上的时候,()。人人为我,()。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拓展查验小结

1.教师过渡:当年,季老先生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时光荏苒,四五十年后,当他再次走在德国街头,又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呢?快速浏览第四自然段,找找描写季老感受的句子。

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却依然不变。

2.引导学生体会“美丽”一词所蕴含的内容? 3.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出示重点语段,教师引导:

四五十年后,哥廷根街头依然是这样的景色——学生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四五十年后,哥廷根人依然是这样养花——学生朗读(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四五十年后,哥廷根人依然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学生朗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花的美丽没有变。人的习惯没有变。人的思想境界没有变。所以作者很自然的发出赞叹 —— 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4.诱发想象: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言虽已尽,而意无穷。你觉得季老先生的梦中会出现什么?他在盼望什么?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如果有时间,在课上进行交流。

作业设计:

1、你觉得季老先生的梦中会出现什么?他在盼望什么?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2、背诵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屋里

花的脊梁

街上

花的海洋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奇特的民族

奇丽的景色

第四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德国,老师将同你们一起去游览德国风光。准备好了吗?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季老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板书,齐读课题。

3、读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

1、作者季老在第二次走在街上时,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找一找。

2、生回答。

3、老师课件展示这句话。

4、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季老发出这样的感叹呢?让我们也随着作者走进德国,亲身去体验一番。

三、品读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一

指名读自学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边读书边思考看看哪些景色让你感到奇丽,把它画下来读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找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和词语。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欣赏了德国奇丽的景色,发现它的奇丽体现在花上,一个字──美。其实在这美丽的花的背后还隐藏着更美的东西。

3、出示自学提示二。(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3)学生汇报。

这儿的每一个人早已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化做了无声的行动,化做了满街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已经成为了德国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啊!所以作者写道: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课件展示)释“耐人寻味”

(4)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体会呢?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5)在四五十年之后,这位老人又一次来到了这条街上,他又看到了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我们一块来读读第4自然段。(齐读第 4段)学生汇报,课件展示句子。看到这些,老人不禁感叹“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出示句子)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什么变了?那没有改变的又是什么呢?课件出示

是的,四五十年后,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奇丽的景色没变,那奇特的民族没有变。这是一个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啊!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齐读)

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小结拓展

今天,季老先生带着我们去了一趟德国,让我们收获了满街馨香的愉悦,更让我们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份心灵的充盈。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带着对德国这个伟大民族的敬重,再次齐读课题。(齐读课题)老师知道,课前,很多同学收集了关于德国和季老先生的资料,交流资料。

五、推荐读书: 《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

第五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山阴道”等词语,并能积累有关描写花的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理解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导学——展教——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爱美之心人人皆有之。我也不例外,我爱美,更爱美丽的花朵。我爱各色的玫瑰花、爱鲜红的杜鹃花、还爱很大的向日葵。看着这些鲜花竞相开放,我心里就特高兴。

你们也喜欢花吗?

有一个民族,他们种的花是给别人看的——那就是德国人民。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季羡林老先生写的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黑板出示要求:自由读,学习生字新词。思考:季老先生几次踏上德国?德国给他留下什么印象?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2.出示词语:学生书写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书写(脊梁 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3.逐段轮读,明确段意:

学生轮读四个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预设:指导读好长句“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 道上,应接不暇。”)(1)学生借助每一段的意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小结用“合并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浏览课文,粗知风情,小结学法

1.学生浏览课文,圈画出能说明德国风情特点的关键词。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归纳板书:奇丽,奇特。3.指导朗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4.小结抓关 键 词体会的方法。

四、默读圈画,直奔重点,再悟风情

1.课文中的哪些语言让你感受到德国的这种风 情特点呢?请看学习提示: PPT:默读二、三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奇丽”、“奇特”的语句,并结合关 键 词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借助提示自学,同桌交流。

五、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感受风情

学生在充分自学,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自由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德国民族风 情特点的,体会相关词句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积累语言。预设如下:

预设A:抓关 键 词,品养花方式之“奇”。

PPT: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学生抓住关 键 词自由汇报,教师相机点拨。2.品“脊梁”,感受风 情之独特。

(1)还有哪里写出了德国独特的风俗习惯?(板书:花的脊梁)(2)指导“脊”字的写法。

(3)学生对照图片描述“花的脊梁”。

(4)对比句子,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茎微微向外弯曲,叶子挡住了整个花瓣。

3.指导朗读,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预设B:想象画面,品街头景色之“奇”。

PPT: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 道上,应接不暇。

1.想象练笔,体会词句表达效果。

(1)生自由读文段,并说说从哪些词感受到德国风景之奇丽。

(2)体会“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表达效果:两个写花的词语连用,是否显得有些重复?

(3)小练笔:读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2.想象引读,感受“花的海洋”。3.想象朗读,积累优美语言。教师范读、指名读、背诵。

4.小结想象画面品味语言的学习方法。

六、升华风 情,回顾学法,拓展阅读

1.归纳板书,升华风情

在德国,因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所以在家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因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所以我们走进德国大街时就总看能“花的海洋”。

2.总结。奇特 花的脊梁 奇丽 花的海洋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一、听写生词,巩固基础

二、知人论世,感受境界

1.简介作者,初步了解其留学经历。

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体会“美丽并没有改变”的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3.结合作者的留 学经历理解“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的含义。

三、摘抄句段,积累语言

四、小结学法,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季羡林的书籍。2.搜集反映德国风俗民情的资料。

附:学生拓展阅读材料《只砍有记号的树》 学习提示:

默读《只砍有记号的树》,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德国这个民族的特点,并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特点的。

只砍有记号的树

1944年冬,由于战乱,整个德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气氛里,经济崩溃,物资奇缺,老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对普通贫民来说,食品短缺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更糟糕的是,由于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根本无法熬过漫长的冬天。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能允许老百姓上山砍树。林业部门先在森林里找到老弱病残的树木,做上记号,再告诫民众:如果砍伐没有做记号的树,将要受到处罚。

当时的德国,几乎将所有的政府公务人员都抽调到战争前线,到处看不到警察,更见不到法官,根本没人来执行处罚。但是,面临国家崩溃的德国人,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时,他们并没有去哄抢树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也没有发生一起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件。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德国人在如此糟糕的情况下,还能都忠实地执行这个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规定?答案只有两个字:认真。正因为德国民众认真地执行政府的每一个规定,德意志民族在经历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之后,又奇迹般地迅速崛起。

下载《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北郭乡安玻希望学校 吴洁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能力目标:在勾画景色奇丽、民族奇特的句子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案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一、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很久没有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还记得我么?那么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展示出来,有信心么? 激情导入: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音乐在其中占重要......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进士小学曾桂香 教学目标: 1. 从“美”谈开,感受德国人爱花的境界,感受变与不变,体会作者真切赞美德国这个奇特的民族。 2. 抓......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

    《自己花是让别人看》说课稿

    《自己花是让别人看》说课稿 《自己花是让别人看》说课稿1 一.说教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第25课。本课所在单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