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反思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公开课教学反思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这节课是声音特性的第一节课,是学生接触声音特性的第一个概念,这节课的学习至关重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在学习声音的另两个特性“响度”和“音色”时就会得心应手。
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活动为主线,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初步接触探究实验,介绍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科学研究方法,需要花时间、重细节去理解掌握。虽然把理论知识与生活结合,有丰富的听觉体验,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维,但有些欠缺的方面,主要从以下几点阐述:
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一方面是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熟 练,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的自我要求不高,初学物理,不能精练地将现象和结论进行总结,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培养。
2、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加强训练。
3、我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做得不够,在实验中,发现学生不能很好的设计出实验步骤,自己就着急把方法告诉学生。
针对上述问题,我觉得应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着手改善。
1、学生方面:发挥学案作用,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归纳概括,养成严谨细致的作风;加强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意识。
2、教师方面:斟酌教学语言表述,浅显又通俗易懂,平实又蕴含知识,不重复、不拖泥带水。设置合理的问题及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注重发散,层层推进。充分相信学生,发挥老师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角色。
总之这一节公开课对我来说不但得到了锻炼,更让我知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更让学生有了一次与以往课堂不同的体验,同时领导和各位老师的评课更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努力,做得更好!
第二篇:《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①能根据现有材料对耳的的构造和作用提出假设。
②能在已有的资料、经验的基础上对声音的传导途径提出假设。③学会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验证假设。·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②建立声音的传导途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②培养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的爱心和同情心。③培养学生问的交流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好耳的各部分形状的贴纸,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声音在耳朵中是怎样传导”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谈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见,耳朵是我们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直接导入突出耳的重要性)(2)组织学生讨论:关于耳朵的知识你知道哪些?你想研究关于耳朵的哪些问题?(3)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并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如: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评析】学生对于耳的现有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外部特征,以及知道它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器官等知识上。而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这些知识学生们了解甚少,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从而累积资料,在头脑中留有一定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环节的活动也是为了能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为教师进行后面的教学找好起点。
(4)带领学生选择本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
2、假设耳的结构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耳的结构是什么样的?(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想法。(3)小组总结一个耳的结构。(4)教师发耳的结构的贴纸。
(5)各组把分到的耳的各部分形状的贴纸试着根据自己组假设的结构拼成耳的形状。
【评析】教师课前做好了耳的各部分形状贴纸,让学生根据贴纸的形状一边拼摆一边和同伴交流想法,并修改自己最初的假设,在“验证──实践──验证”的活动中一步步接近科学的结论。【注意】教师在设计有关耳的贴纸时可以将有关耳的结构的示意图复印后分剪,再分别复印。学生会在拼摆的过程中发现当各部分很好地衔接时才会呈现一个完整的耳的结构。
3、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1)谈话:现在,请每组选一名同学带着你们组组装的耳朵到前面来展示。(2)教师找两三个小组说说他们小组在刚开始时认为耳的结构是怎样的,然后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成功组装了一个完整的耳,如果没有成功又是如何修改自己的假设再进行验证的。
(3)全班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交流讨论,弄清耳朵各部分的作用。
4、研究声音的传导途径
(1)谈话:根据耳的构造和搜集到的资料你能画出声音的传导途径吗? 【评析】有了前一部分的学习再加之学生的资料积累,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依据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画出声音传导的途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这个活动重在培养学生们整和信息的能力。
【说明】在正常情况下,声波经外耳道振动鼓膜,鼓膜对各种声音都可共振。鼓膜的振动引起了3块听小骨的振动。听小骨的振动将声音传导给耳蜗卵圆窗,使卵圆窗产生了同样的振动。卵圆窗的振动使螺旋器中的毛细胞产生兴奋,兴奋由位听神经传导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从而使人感知声音。
(2)让学生们观察教材中的图,说说为什么耳朵是一个奇妙的接收器。【注意】这个问题只要学生能理解,有自己的解释就可以,不必要求答案的统一。【说明】在此有条件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放映动画片《猫和老鼠》中一集有关声音在耳中传导的动画,该集动画片可以更形象地把教材上的图画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同时也会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有关耳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五、认识耳的重要性
1、提问:谁来说说耳朵的重要性?
2、让学生用手捂住耳朵,教师轻声说一些话,然后让学生谈谈刚刚自己的感受。【评析】此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一个有听力障碍的人的角度来感受一下,从而可以使学生有真实的感受,让学生们理解有听力缺陷的人的处境,对他们报以爱心和同情心。
第三篇: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设计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导的原理。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物理与生物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物理”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能力。
2.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教学重点
1.人类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2.骨导的原理。●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用具
音叉(若干个)、人耳的构造挂图、录音机。●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到声音呢?
[生]耳朵。
[师]这里有一个声音,请同学们听一听是哪位同学?
二、进行新课 [人耳的构造]
[师]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
[生]分组讨论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生]耳聋是怎么回事?
[师]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
[生]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又是怎么回事呢?
[师]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传导性耳聋。
[师]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听觉,我们每一位健康的人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使这些人恢复听觉。
[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生]分组操作(两个学生一组,轮换听音叉的声音)[师]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生]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师]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生]听不到了。
[师]请同学们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下颌骨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生]分组操作。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上,能听到声音。[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骨能传声。
[师]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
[科学世界]
[师]实际中我们如何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呢?如果将你的双眼蒙上,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生]结果表明“能”。
[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双耳效应。请同学们阅读科学世界,完成活动二的内容。
[生]老师,我们明白了: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的结果。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音响设备都是双声道立体声或多声道立体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科学世界中介绍了一些知识,具体详细的知识,就要同学们课后自己去查阅了。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1)空气传导(2)骨传导 2.双耳效应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自我检测内容 2.小论文:助听器的功能
3.课后查资料了解“双声道”与“多声道”是如何实现的?把你的想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五、板书设计
空气传导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我们怎样听到声音骨传导
基础双耳效应: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
第四篇: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残疾人的美好情怀。
一、引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猜我在做什么?(教师做各种动作)你们是怎样知道的?(靠耳朵听到的)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了解周围的事物,那么同学们想知道,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我们的科学之旅,探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新课:
(一)人耳的构造:
师:说到人耳,我们最熟悉不过了。在生物课中早就认识了耳朵,谁能回忆一下,人耳的构造是怎样的?
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请大家结合我们学习的声现象知识和已有生物知识,讨论讨论人耳听到过声音的过程是怎样的?(请学生利用投影片或挂图讲解)
(教师暗地里用录音机把上述两个过程中把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录下来,这个过程可能有几个学生完成)。
师:根据同学的分析讲解。请大家小组讨论完成黑板上人耳听到声音的流程图。
(二)骨传导:
师:我把刚才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了下来,下面我们放一下,听听这些同学精彩的讲解。大家听是谁在回答问题,问学生自己听起来像不像? 提问:别人听录音机录制的声音是你自己的,而自己听起来却不像呢?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你能不能从声音传播的途径出发做一个大胆的猜想。
学生实验,(想想做做)分析结论,并回答上面的问题。介绍骨传导。师:人耳在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如鼓膜或是听小骨损坏,都会导致听觉障碍,引起耳聋。那么耳聋就一定听不到声音了吗?你能有什么办法让耳聋的人听到声音吗?
师:人的耳朵如果不是听觉神经出现问题,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借助于骨传导来听到声音的。据说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仍能坚持谱曲,他就是用牙咬着一根木棒另一头抵在钢琴上,来创作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他在耳聋后谱写的一部《命运交响曲》。聆听这美妙动听的乐曲,我们不得不为这位伟大科学家的那种与困难斗争、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精神所折服。
请大家用双手捂住耳朵,还能听到美妙的音乐吗?世界是美妙的,耳聋的人是无法听到这优美的乐曲的,也无法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他们生活 在一个无声世界,在他们内心是痛苦的,他们需要我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同时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的健全的身体。
师:当然现在的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帮助耳聋的人听到声音的助听器更先进一些(简单介绍戴助听器)。
(三)双耳效应:
师:人类在自然进化的历史长河中,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是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其中,人的耳朵进化到今天已经非常的精良了。如果在进化过程中,只进化一只耳朵或者说人只有一只耳朵行不行呢?
生:提出想法,并说明原因。(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实验:让一名同学紧闭双眼,并用手捂住一只耳朵,让周围的同学轻轻的击掌。判断是哪个方向的同学在击掌。
师:可见人只有一耳朵虽然可以听到声音,但不能准确的判断声音的方向,是不行的。这就是人的双耳效应。正是有了双耳效应才能使我们在欣赏交响乐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今天的立体声就是利用的双耳效应原理。有关双耳效应更多的了解,请同学阅读课本,走进科学世界。
生:学生阅读课本科学世界。
三、小结:我们时刻在与声音打交道,今天我们又进一步了解到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对你印象最深过程的是什么?
第五篇:《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是初二学生开学的第二课,由于第一节学生刚学完声音的传播,学生会对本节很感兴趣,这节的特点是简单易懂、小实验探究较多,而且非常有趣,学生乐于参与。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挂图和课堂师生小游戏让学生了解人耳构造并知道人耳是怎样感知声音的,让学生知道保护好人耳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的师生互动小游戏让让学生知道人耳的重要性,珍爱健康,同时也要关心他人,特别是聋哑人等。重点: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点: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教学准备:音叉、小槌、挂图等。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复习提问: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传声介质有哪些?真空能不能传声?(学生作答)引入新课:
老师的讲课声大家都能听到,大家想过没有,如果大家想听到我的讲课声,它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1、要有声源;
2、要有传声介质;
3、人耳能感受声音。前两个我们上节课已经讨论过了,这节课我们通过对人耳朵的学习,来认识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新课教学
合作探究
(一)人耳感知声音途径 1.出示挂图。
师:(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你知道人耳的构造吗? 生:生物课上我们已经知道了耳朵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从外耳道传人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师:你讲得很好。说明你生物学得很好。大家掌声鼓励。你们知道耳聋是怎么回事吗? 生:在声音传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变成了耳聋。
师:正确。一般来说,耳聋分两类:一类是神经性的,是由于听觉神经损坏引起的;一类是非神经的,是声音传导发生障碍(如耳膜损坏)而引起的。前者不易治愈,后者比较容易治疗。
同学们,假如我们都变成了耳聋,听不到任何声音,请想像一下,我们的生活将变成什么样? 生:我们将听不到音乐,听不到老师讲课,无法与他人交谈、沟通,很苦闷。
生:我们上街听不到汽车喇叭声,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生:我们将失去获得信息的渠道,生活在一个非常寂静的世界里。………
师: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听觉,他们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难,我们健康的人应该多关心,帮助他们,特别要尊重老人,希望你们学有所成,将来有志于这方面的研究,使更多耳聋的人能听到声音。合作探究
(二)骨传导
师:我把刚才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了下来,下面我们放一下,听听这些同学精彩的讲解。大家听是谁在回答问题,问学生自己听起来像不像?
提问:别人听录音机录制的声音是你自己的,而自己听起来却不像呢?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你能不能从声音传播的途径出发做一个大胆的猜想。
学生实验,(想想做做)分析结论,并回答上面的问题。
介绍骨传导。
师生共同活动:教材17页《想想做做》实验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从而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贝多芬晚年双耳失聪,他的耳聋就是非神经性耳聋,为了能继续进行音乐创作,他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创做出了大量的乐曲。他感知声音的方式就是骨传导。
小问题:生活中我们通过听录音机录自己唱的歌,感觉不是自己的声音,而别人听我们的录音和我们自己唱的歌却没什么两样?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自己听自己说话是骨传导,听自己的录音是空气传导,所以听起来不像自己的,而别人听自己说话和听自己的录音都是空气传导,所以听起来没什么区别。合作探究
(三)双耳效应
师生共同游戏:让班级一名同学闭上眼睛,让他通过双耳感知声源的位置,看能否找准?再让该同学捂住一只耳朵,让他通过一只耳朵感知声源的位置,看能否找准?(教师暗示不同位置的同学鼓掌发出声音)
结论:双耳很容易判断准确声源的位置,单耳不容易判断准确声源的位置。
人耳能判断声源的位置,这就是双耳效应。
因为声源到双耳的距离不同,声音传到双耳的时刻,强弱和其它特征不同,这就是双耳效应的基础。
三、随堂训练习题。
四、学生总结,教师指导。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半规管前庭—听觉神经—大脑。
二、骨传导:通过人的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从而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三、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 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六、教学后记:学生通过生动的有趣的课堂实验探究知道了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骨传导、双耳效应。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随堂就能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