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五周选修课团队合作的教案
第十五周选修课
主题:
一、主题内容:
中国有句古话,“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意思是说,如果一千个人同心同德,就可以发挥超过一千人的力量,可是,如果一万个人离心离德,恐怕连一个人的力量也比不上了!
这,就是团队的力量!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团队精神!
那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呢?团队合作的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几方面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表达与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多么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不能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白做。我们常说“行胜于言”,主要是强调做人应该多做少说。但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你的好想法要尽快让别人了解。所以要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表达能力,积极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并掌握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艺术。第二、培养自己做事主动的品格
我们都有成功的渴望,但是成功不是等来的,而是靠努力做出来的。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喜欢只知道听差的人,我们不应该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应该主动去了解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自己想要做什么,然后进行周密规划,并全力以赴地去完成。第三、培养敬业的品质
几乎所有的团队都要求成员具有敬业的品质。有了敬业精神,才能把团队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有责任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努力。要记着个人的命运是与所在的团队、集体联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多参与集体活动,并且想方设法认真完成好个人承担的任务,养成不论学习还是干什么事都认真对待的好习惯。要知道,有才能但不敬业的人没人敢用。第四、培养自己宽容与合作的品质
今天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今天的竞争是集体的竞争,一个人的价值在集体中才能得到体现。所以21世纪的失败将不是败于大脑智慧,而是败于人际的交互上,成功的潜在危机是忽视了与人合作或不会与人合作。老师在考察学生时发现,有些人的动手能力强,点子也不错,但当他的想法与别人的不一致时,就是固执己见,不肯与人商量;当问及与班干部的关系时,有些学生说了班干部许多不好的话;当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同学时,应试者对同事很挑剔,缺乏客观看待事情的品质。有的同学,在家里都是被照顾、被包容的珍宝,特别有一些家庭环境比较好或有家庭问题的人,由于有优越感或对周围的人缺少信任感,更不容易做到宽容待人和与人合作。实际上,集体中的每个人各有各的长处和缺点,关键是我们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能够在平常之中发现对方的美,而不是挑他的毛病,培养自己求同存异的素质,这一点对当代职场人士来说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不仅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需要,而且也是获得人生快乐的重要方面。第五、要培养自己的全局观念
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考虑团队的需要。它要求团队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配合,为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努力。曾经有这样两个大学生:他们共同承担一个项目,但其中有分工。其中一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技术上的难题,此时他只会自己冥思苦想乱翻书,却不屑于向坐在旁边的高手请教一下。而这位高手此时不是把他当做是共荣共辱的合作伙伴,而是坐在旁边等着看笑话。这是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所以在工作期间,要有意识地培养全局观念。比如要建设一个优秀班组,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而不关注别人的感受。要建设一个优秀部门,每个人就不能借口自己有这样那样的事情而不参与集体组织的活动,否则将会像一盘散沙,优秀集体难以形成,自己也很难从中受益。第六、团队中领导的作用
领导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象征、旗帜、符号,是一种精神力量。因此领导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全局,形成蝴蝶效应。要使整体团队有战斗力和士气,领导首先要表现出自信心和斗志,才能转化成团队的力量。做为领导者应该明白自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并为这个目标坚持下去。关键时刻,如果考虑无关事情,决不是领军人物所为。
从拿破仑的前冲我们清楚看到,作为领导,能够身先士卒,带领团队一起前冲,不是给某一因素前冲。从另一方面,亦可以看出,在团队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仍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尤其作为一个商界的领导人物,你的自信,可以感染到无数你接触到的人。有没有乐观自信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一场交易的成败与否。在工作中应该保持一种认真快乐的工作态度,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能够带动员工的情绪,营造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干劲十足、快乐而努力的工作,这样更加有利于形成一个快乐互助的团队。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团队精神都是非常关键性的。微软公司在美国以特殊的团队精神著称。象Windows 2000这样产品的研发,微软公司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为了培养团队精神,我建议同学们在读书之余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团体的工作。在与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助互惠的过程中,你们可以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你千万不要不愿意把好的思路、想法和结果与别人分享,担心别人走到你前面的想法是不健康的,也无助于你的成功。有一句谚语说,“你付出的越 多,你得到的越多”。试想,如果你的行为让人觉得“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当你需要帮忙时,你认为别人会来帮助你吗?反之,如果你时常慷慨地帮助别 人,那你是不是会得到更多人的回报?
在团队之中,要勇于承认他人的贡献。如果借助了别人的智慧和成果,就应该声明。如果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就应该表示感谢。这也是团队精神的基本体现。
总而言之,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要有一个优秀的指挥者去激发、协调、统筹。其次,这种团队的力量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力量,离不开每个个体尽心尽力的付出。只要在指挥者的统筹安排下,明确目标、责任,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每一个个体的力量,严格执行每一个步骤计划,我们就一定能达到超越预期目标的效果。也只有如此,当一个团队的利益最大化以后,每个个体得到的利益才会随之最大化。
二、时间:两个课时
三、分组:10人一组(男生女生搭配)
四、资料清单: 1.拼图一份
2.白纸三张
五、任务清单: 1.2.3.4.分组
选出一位组长,并在纸上写下队员的名字 团队口号
团队报数,在两分钟内由组成的队员轮流报数,看哪组报的数字最大,过程中不能出错。5.6.7.8.9.10.拼图拼好(必须4个人以上完成):简单说说拼图的过程 铅笔的30种用处(写在纸上)
阅读和参考主题内容,写出团队合作的作用8个 组长对本团队成员的做出评价(优缺点或者建议)
对本团队整体的评价(优缺点或者建议:建议如应该做会更加有效率。。。)对组长做出评价(优缺点或者建议)
第二篇:第十五周教案
大班第二学期教学活动设计 第十五周(6月5日—6月9日)
大一班:黄玲
星期一(6月5日)上半日活动
活动一
活动领域:健康活动
活动名称:《良好习惯保健康》 活动目标:
1、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提高在炎热夏日自我保护的意识。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夏季饮食应注意什么。
物质准备:搜集有关夏季饮食卫生的图片、视频。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提问:请幼儿说一说夏天里最喜欢吃什么?是不是你想吃什么爸爸妈妈都会同意,为什么?
二、夏季饮食应注意什么
1、幼儿讨论:哪些食品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哪些食品是对身体没有好处的?
2、教师总结:夏天在吃东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应该怎样做?
食物容易腐烂,防止食物中毒;少吃高热量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多喝凉开水,少喝饮料
三、延伸活动
1、发起“小小卫生宣传员”活动,引导幼儿不但自己要注意饮食卫生,还要向别人宣传。
2、制作小小宣传员的标志牌。
星期二(6月6日)下半日活动
活动一
活动领域:创意美劳 活动名称:《蔬菜集结号》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各种常见的蔬菜。
2.运用搓水滴的技法做出不同的蔬菜造型。3.多吃蔬菜,合理饮食。活动准备:
材料包:超轻土、纸盘。自备材料:粘土工具组。活动过程:
一、欣赏理解
教师展示作品与幼儿互动,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哪些蔬菜?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教师:(展示作品):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蔬菜宝宝,你认识他们吗?他们分别是什么样子?(胡萝卜一头粗、一头细,它是橘红色的、叶子是绿色的;茄子是水滴形,紫色的;辣椒尖尖的、红红的)
二、作品创作
(一)材料对对碰
教师点击《巧小孩创意DIY》第六级P30“材料对对碰”,引导幼儿观察材料。
教师:材料包中都有什么颜色的超轻土?想一想用它们分别能做出哪些蔬菜。
教师:纸盘有什么作用?
(二)巧手总动员
教师:怎样做出白菜?你还想制作什么蔬菜?
教师点击《巧小孩创意DIY》第六级P31“巧手总动员”,播放视频,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制作步骤,提高幼儿制作的兴趣。
(三)操作步骤:教师可根据活动进度分别点击《巧小孩创意DIY》第六级P31分步骤操作图,向幼儿示范操作技法。1.取适量白色超轻土捏揉,团成圆形后搓成水滴状。2.取适量绿色超轻土分成四份,做成扁水滴状,用黏土工具为
其添加纹理,做出白菜叶。
3.将做好的白菜叶粘贴组合在白色水滴上,大白菜就做好了。幼儿创作作品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点击《巧小孩创意DIY》第六级P30“七彩哆来咪”作为背景音乐,提高幼儿的创作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巡回指导,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快乐体验
教师:小朋友作品晾干了,快拿起水彩笔为你的蔬菜画上可爱的五官,让他们变成蔬菜宝宝吧!
教师:小朋友,快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蔬菜宝宝吧!
分享完成后,教师点击《巧小孩创意DIY》第六级P30“七彩哆来咪”中的“钢琴”图标,播放儿歌伴奏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幼儿设计动作,拿着蔬菜宝宝走秀。
四、创意无限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吗,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蔬菜还可以用来做拼画呢!
教师点击《巧小孩创意DIY》第六级P31“创意无极限”,请幼儿欣赏视频。
教师:视频中的小朋友用蔬菜拼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眼睛鼓鼓的金鱼、随风飘摇的椰子树等真漂亮啊!
五、教师小结
活动二
户外体能活动:《赛龙舟》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腿部力量和协调性。2.体验团结协作的乐趣,培养竞争意识。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观看赛龙舟的录像。物质准备:节奏轻快地音乐、红旗一面。活动过程:
一、准备运动:热身
听音乐,师生一起做模仿动作,游泳(活动上肢)、射击(弓箭步、左右开弓)、乒乓球(半蹲、体转)、竞走(全身运动)、体操(放松运动)。
二、游戏部分
1、幼儿自由结伴五人一组,后面幼儿依次爆竹掐年幼儿的腰或拉住衣服,蹲着向前走。(教师只交待“开龙舟”游戏的基本玩法,让幼儿自己在玩中体验怎样使“龙舟”前进的技巧)
2、教师观察:幼儿自由结伴的情况。开龙舟游戏时,幼儿能否步调一致,有节奏的蹲着向前走。
3、集中幼儿,一起说说“开龙舟”游戏玩的怎样。
4、讨论:怎样让“龙舟”上的小朋友走的一样快,让“龙舟”顺利的开起来呢?
5、小结:事前商量好办法,密切配合,大家要在同一节奏上,这样才能成功。
6、第二次游戏,老师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三、竞赛游戏:赛龙舟
教师:小朋友们的龙舟开的很好,下面我们来进行龙舟赛,看哪条龙舟最先到达红旗处,就算胜利。
1、幼儿五人组龙舟,并排从起点出发,开展龙舟赛。
2、加大难度,八人一组,十人一组组成龙舟,再次比赛。
四、放松整理活动 活动反思:
星期三(6月7日)上半日活动
活动一
活动领域:科学领域 活动名称:《小海龟度假》 活动目标:
1、学习10的合成与分解,知道10有9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故事挂图《小海龟度假》;小海龟卡片;沙坑卡片;数字卡片;分合号卡片;金色串珠卡片;插片玩具;水果、雪花插片。
学具准备:金色串珠卡片;棋子。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插片玩具,引导幼儿复习9的合成与分解。
2、教师出示故事挂图《小海龟度假》,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教师:“有几只小海龟爬到了沙滩上?”
“小海龟在沙滩上挖了几个洞?”
“10只小海龟要分成两组,有多少种分法呢?”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出引导幼儿学习10的分解。
(1)教师出示小海龟和沙坑的卡片,设置情景,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教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有多少只小海龟呢?” “请你们说一说,小海龟要住在两个沙坑里,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2)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学习10的分解,并在黑板上摆分解式及数字,边摆边读。
(3)教师引导幼儿按照顺序整理分解式。
(4)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和小孩子一起读出分解式,并讲解分合号、总数与部分数。
教师:“10分成两份有九种分法。”
“哪个是总数,哪个是部分数?”
2.教师通过分水果,引导幼儿巩固10的分解。3.教师通过分雪花插片,引导幼儿巩固10的分解。4.教师引导幼儿用彩色串珠卡片和金色串珠卡片练习10的合成。
三、操作活动
第一组:教师引导幼儿用棋子练习10的合成与分解。第二组:教师引导幼儿用彩色串珠卡片和金色串珠卡片练习10的合成与分解。
五、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1)教师引导幼儿在角区活动中练习10的合成。
(2)数学活动时,教师引导幼儿用数棒练习10的分解。2.家庭延伸:
(1)家长引导幼儿在家中分豆子,练习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
(2)家庭完成《亲子册》29页。活动反思:
活动二 区域自主活动
星期四(6月8日)下半日活动
活动一
活动领域:美术
活动名称:《我的特殊名片》 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做到轮流发言,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
2.学习用多种方式设计、装饰名片。活动准备:
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名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展示各自手机的名片,了解名片用途、主要内容,比较名片的不同,如外观、单双面设计、字体、中英文、图标等。
二、引导幼儿设计自己的特殊名片
教师提问:我们就要毕业了,小朋友需要名片吗?名字挂牌和名片有什么不同,名片可以送给谁?名片上面可以怎样设计?
1、幼儿自愿结伴围绕制作特殊的名片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且欣赏不同的名片。
2、根据同伴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各自的想法,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装饰名片,教师及时帮助解决实际中的难题。
(1)在名片中间写上自己的名字(字体公正、有设计感)(2)用不同的图案,线条装饰名片。(3)装饰名片反面。
三、延伸活动
师生相互赠送各具特色的特殊名片,教师提示幼儿好好珍藏。活动二
户外体能游戏《赛龙舟》
星期五(6月9日)上半日活动
活动一
活动
领域:礼仪教育 活动名称:《关爱弱小》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动画内容,能够简单描述故事主要情节。
2、引导幼儿树立关爱弱小的意识。
3、引导幼儿做到关心和帮助弱小。活动准备:
《礼仪宝贝成长记》动漫故事书第六级第四本、多媒体设备、眼罩。活动过程:
一、开场舞
开场舞:点击《礼仪宝贝成长记》动漫书封面,播放礼仪主题曲,教师带领幼儿舞动起来。舞蹈完毕,相互问好。
二、导入活动
律动导入: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律动。
三、感知理解
教师点击《礼仪宝贝成长记》第14页的“礼仪梦工厂”图标,引导幼儿欣赏动画。
1.小冒和妈妈想要怎样帮助被一起的小猫呢?(把小猫送到动物收容所)
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礼仪宝贝成长记》第14页的下图背景,呈现正确答案。
2.小弟弟摔倒了,小冒是怎么做的?(小冒把小弟弟扶起来,把小弟弟脸上的泥土擦掉)
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礼仪宝贝成长记》第15页背景,呈现正确答案。
3.盲人叔叔的苹果撒了一地,大家是怎么做的?(大家帮盲人叔叔吧苹果捡了起来,放到袋子里)
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礼仪宝贝成长记》第16页的下图背景,呈现正确答案。
教师总结完毕后,可适当鼓励幼儿; 摸摸小肚皮,(双手抚摸肚子)
我们真无敌呀!(双手攥拳置于胸前,旋转两圈后伸出大拇指)
四、快乐体验
游戏名称:假如我是盲人
五、结束小结
教师点击《礼仪宝贝成长记》第18页“礼仪小乐队”图标,请幼儿欣赏并学唱儿歌《手牵手》。
活动二 区域自主活动
第三篇:第十五周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使学生的数概念、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进一步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也得到增强,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部分内容不作具体要求,因此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同时考虑了《标准》规定的知识领域和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并把相关的内容适当集中,一方面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便于学生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巩固所学的知识。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1.因数与倍数。
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如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这些概念较为抽象而且容易混淆,巩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明确它们之间的异同是复习的重点。此外,教材还以判断的形式对2、3、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了复习。这些内容非常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复习时力求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是儿童对数概念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本学期所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教材在复习分数的意义时,首先通过实例对分数的意义进行了强调: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即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例如每段绳子是全长的1/5。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也是复习的重点,应注意其概念的复习和三者之间关系的梳理。教材还通过教科书第138页的第5题对分数大小的比较进行了复习。此外,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均是学习分数的重要内容,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复习时也应加以巩固。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学期所学习的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比三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分数的简单计算内容更多、难度更大,它不仅包括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还包括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总复习将这三类题目集中编排,旨在帮助学生切
实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另外,分数加减运算的简便算法在复习时也应加以强调。
4.空间与图形。
本册教材“空间与图形”部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其中,本学期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的第二学段的内容,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对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现象有了直观的感知,本学期对图形变换进一步深入学习。复习时,注意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地认识。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中,将体积和表面积对应复习,帮助学生在比较中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为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教材在复习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并对单位换算进行复习,深化对这些单位的认识。
5.统计。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复习众数时,需让学生巩固众数概念及其在统计学上意义的认识,并深入理解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时的不同之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首先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既可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对两组数据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测。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供的大量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促进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可分为4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教师在组织复习之前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计算的正确率,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容易混淆,哪些知识出错比较多等,针对本班实际制定出恰当的复习计划。复习时,一方面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如复习因数与倍数时,既要巩固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还可以联系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也要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尤其是要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复习方式。如对于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内容,可以采用判断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于空间与图形部分可通过具体操作理解图形的特征和变换。总之,复习既要达到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的目的,又能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
下面就每一部分内容复习时需注意的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1.复习“因数与倍数”时,首先需要让学生巩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因为质数、合数等概念很难脱离因数、倍数的概念来单独认识和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老师可引导学生把这些紧密关联的概念系统整理,让他们在比较和区别中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在学生能够明确区分这些概念后,完成总复习的第1、2题和练习二十七的第1、2题。
2.复习“分数意义和性质”时,教材首先通过教科书第138页第3题的实例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数(或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通分的知识可结合起来复习,要让学生明确约分、通分虽然都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但在具体应用上有所不同:约分是应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通分是应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约分、通分是分数计算的重要基础,复习时可让学生进行适当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在此基础上,可结合总复习第5题,对分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复习,老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复习“分数加法和减法”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和归纳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弄清这些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在完成总复习的第6题之后可请学生用所学的验算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
4.复习“空间与图形”时,可结合总复习第7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和旋转。首先请学生说一说图二是如何通过图一变换而成的,并让学生利用附页的方格纸画一画。有的学生会利用图一旋转得到图二,也可能有的学生是先得到图一的对称图形,然后将两个图形分别绕旋转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二,老师对正确的方法都应予以肯定。完成这项活动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二,画出图二的对称轴,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复习长方体、正方体时,除了要掌握它们的形体特征之外,还要根据已有的空间观念分清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并能恰当地使用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单位,熟练地进行相应单位间的换算。
5.复习“统计”时,首先可结合练习二十七第13题复习众数,请学生总结众数和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特别要结合实例请学生说一说用哪个数描述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通过总复习第11题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引导学生总结该统计图的特点及其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分析数据,也可以请学生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第一课时 课题 复习内容
复习因数和倍数 复习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8页1、2题,第141页1、2题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指导
1、复习因数和倍数
2、复习2、5、3的倍数
3、复习质数和合数
三、数学分层测试卡巩固练习1、2、四、全课总结:、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够熟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分数的意义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4、复习约分
5、复习通分
6、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三、巩固练习1、2、3、四、全课总结(略)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第三课时 课题 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巩固练习1、2、四、全课总结(略)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活选择简便算法。
第四课时 课题 复习空间与图形
复习空间与图形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二、复习指导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略)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五课时 课题 复习简单的统计
复习简单的统计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二、巩固练习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
五.教学反思
教材第140页第11题,第143、144页第13、14题 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第六课时;数学分层测试卡88页综合检测题部分。基本练习;
综合练习;
拓展练习;
第四篇:第十五周教案
26、天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籍”,唤起学生与课文共鸣。教学难点:
理解第八、九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12月5日。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2、说说你对天窗的了解,你还想了解一些什么?
过渡:天窗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部分内容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3、指名读课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乡下的房子只有一排木板窗,但碰上大风大雨或冬天,木板窗一关,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加深对天窗的理解。
齐读课文第一到三小节。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所写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词。藉、霸、宙。
2、理解词语。(说说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新的词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默读课文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段:(1—3)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第二段:(4—7)夏天阵雨来了时,晚上,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第三段:(8—9)天窗是神奇的,想象丰富的孩子会因此产生种种联想。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教学反思: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籍”,唤起学生与课文共鸣。天窗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籍”,唤起学生与课文共鸣。教学难点:
理解第八、九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12月5日。教学过程:
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茅盾的名篇《天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内容?
(学生读课文后简单交流自己已经读懂的内容。)
二,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2、交流汇报。
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2)“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3)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4)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5)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这些问题中有两个问题是最关键的,弄懂了这两个问题,其它问题就容易理解了。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梳理问题。
(1)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三、深入研读,理解课文。
1、想一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重点学习课文的哪部分内容?(第二、三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课文第二、三部分。
2、默读课文二、三部分,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四、交流汇报,深入理解。
1、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1)请两个同学分别朗读第二段中的两个事例。
(2)“慰藉”是什么意思?(“慰藉”就是安慰的意思。)
(3)比较句子:
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小小的天窗是慰藉。
(读一读,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老师引读第4、6节)
2、为什么说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呢?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
(1)(交流汇报:明确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
(2)教师引读:我们把孩子的所看所想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老师的引读。
3、根据这些内容,我们再来思考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们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小组讨论,交流。
4、出示: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
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说说自己的理解,齐读。
那是不是有了天窗,我们人人都能看到种种事情呢?
5、有了想象,我们才能看到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的世界。实际上,我们周围有许多机会,文章最后一节中加引号的天窗就是指一切想象的机会,我们要抓主机会,积极动脑,展开想象。
五、体会文章中的想象。
1、怎样才能想象得好呢?我们来看看文章中的孩子们是如何想象的?
我们先来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
“雨脚”是怎样形容的?(卜落卜落跳)
“卜落卜落”写出了什么?(声音)
他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观察仔细)
还从哪些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带子似的、一瞥、掠过)
现在我们知道了要想象得好,首先要仔细观察。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呢?
孩子通过天窗看到了雨脚和闪电,又怎样会想到雷和风呢?(因为两者有联系。)他不仅想到了雷和风,还想到了什么?
个别读,齐读。
他怎么会从“一颗星”、“一朵云”想到“无数星”、“无数云”?(从数量上展开想象。)
还有什么?(从“一朵云”想象到千姿百态的云,从形状上展开想象。)
齐读。
为什么从“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蝙蝠”,“夜莺”,“猫头鹰”?
(从黑色的颜色、大小、形状想象,而且这三种动物都是夜晚出来活动的。)
男女生比赛读书。.
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象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
4、大家要不要也像文中的孩子那样展开想象?老师也为大家打开一扇天窗,让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5.学生读下面一段话,练习说话、写话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写话。
六、总结课文。
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个有创造力的人。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拓展阅读:《童年,再这里留下脚印》、《月光饼》
八、板书设计。
天窗
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看见想象
雨脚闪电星云无穷无尽 教学反思: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籍”,唤起学生与课文共鸣。教学难点:
2、理解第八、九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7、我是猫
教学目标:
1.会写“糕、贪”等13个生字,会认“馋、霉”等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年糕、贪馋”等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3.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暖的不满与愤恨。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12月6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一个精彩片断。(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
2.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重点指导:
(1)属于左右结构的生自有哪些?
(2)哪些字的字形容相混淆?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我”看见厨房没有人,决定抓住机会吃那块年糕,并由此发现了第一条真理。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我”人不见一个人影,咬了一口年糕不能动时,又发现了第二条真理。
第三部分:(5、6自然段)写“我”为了摆脱那年糕,使出种种伎俩,最终直立起来已经不是猫了,又发现了第三条真理。
第四部分:(7、8自然段)写在人们的嘲笑下“我”无奈地演完一场丑剧。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教学反思: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暖的不满与愤恨。
2、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7、我是猫
教学目标:
1.会写“糕、贪”等13个生字,会认“馋、霉”等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年糕、贪馋”等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3.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暖的不满与愤恨。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12月7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可以通过听写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默读思考,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猫在头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
2.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四、交流汇报,深入学习。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题,梳理猫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
第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
(这条真理是在猫看见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机,只好胡混光阴,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
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
(这条真理是在猫吃年糕的时候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还不快吃!假如有人来才好呢!)
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
(这条真理是猫在拔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最重要的是忍耐,便左右爪交替着伸缩。唉,这太麻烦,干脆双爪一起来吧!)
2.引导交流: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
学习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部分,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
(教师引导学生从猫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体会。理解:瘆人、难得的机缘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学习第二、三部分(3-6自然段)
(1)自学二、三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3-6自然段,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有感情地朗读你所画的语句。
(2)交流汇报
第二部分交流重点:猫咬了一下年糕,牙齿动弹不得。“当我意识到这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迟了。宛如陷进泥沼的人越是急着要拔出脚来,却越陷得深„„”的尴尬处境。
第三部分交流重点:重点体会猫在摆脱年糕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通过评读的方式体会猫的可笑——可怜——同情,通过读把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
出示:
(1)烦躁已极,便将尾巴摇了几圈儿,却不见何功效。将耳朵竖起再垂下,仍是没用。想来,耳朵和尾巴都与年糕无关,摇尾竖耳,也都枉然,所以干脆作罢。急中生智,只好借助前爪之力拂掉年糕。
(2)我先抬起右爪,在嘴周围来回摩挲,可这并不是靠摩挲就能除掉的。接着抬起左爪,以口为中心画了个圆圈。单靠如此咒语,还是摆脱不掉妖怪。
(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猫当时的处境。)
3.学习第四部分
(1)自由读第四部分,把人物的不同表现画出来。
(2)分角色朗读第四部分,深入体会。(读出各种不同人物面对猫艰难的窘境而表现出来的冷漠心态)
4.自由朗读全文,并重点朗读你自己喜欢的段落,提出自己还不太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
文章学完之后,你的脑海中留下的仅仅是猫可笑的形象吗?还有什么?(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拓展阅读:《泰戈尔散文诗二首》、《狗的友谊》、《母爱》
七、板书设计:
看见年糕
我是猫偷吃年糕可笑可怜同情
力拔年糕
众人嘲笑
教学反思: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暖的不满与愤恨。
2、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8*杨子荣借题发挥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默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作品对英雄杨子荣心理的描写。
3、通过拼读、练习、书写等方式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通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精彩的心理描写。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孤胆英雄的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时间:12月7日。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课前谈话: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民英雄为共和国的建立前仆后继,与恶势力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来到1946年的东北山林中去,感受孤胆英雄杨子荣身处险境与土匪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2.板书课题:杨子荣借题发挥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题目进行初步质疑。)
3.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这是怎样的一场战斗?杨子荣是怎样借题发挥的?他又是怎样的一位英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口头组词。
2、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拂晓时分杨子荣要入睡时听到了枪声和慌乱的叫喊声。
第二部分(3-6自然段)写杨子荣面对这场混乱,沉着思考,判断这是敌人的一个阴谋。
第三部分(7-12自然段)写杨子荣准确判断之后,来了个“借题发挥”。
四、依据提示,自学课文。
默读课文,你认为杨子荣是怎样一个战士?试着找出课文中描写杨子荣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他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学生按照自学提示充分地进行自学)
五、交流汇报,读中感悟。
1、重点讨论:你认为杨子荣是怎样一个战士?(杨子荣是一个勇敢机智、随机应变、处乱不惊的战士。)
2、重点朗读体会描写杨子荣心理活动的句子(第四、第五、第六、第十、第十一段中找)
3、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小组内进行有感情朗读。
六、通读全文,感悟写法。
1、认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品质的写法,说说在写作对你有什么帮助?
2、学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拓展学习,升华主题。
1.观察并评价课文的第二副图,朗读《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唱词。
八、布置作业。
1、继续有感情朗读课文。
2、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一个片段。板书设计。
入睡时分
听到枪声
杨子荣借题发挥
沉着思考
冷静分析
大智大勇
忠于革命
准确判断
借题发挥
教学反思: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武松打虎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教学难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时间:12月8日。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点击鼠标播放《好汉歌》)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关于《水浒传》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自由回答)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断——《武松打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比较组词。
岗()帐()耻()梁()堂()迸()
冈()杖()职()粱()膛()并()
(2)注意读音。
迸(bènɡ)、冈(ɡānɡ)
(3)注意字形。
脊:上半部笔顺为:先两边再中间,即:点、提、撇、点、撇、捺
梁: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4)理解字词意思。
重点理解:
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绾、直、却待、纳定、兀自、把棒撅了又打了一回,就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交流汇报。
文章记叙了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了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教学反思:
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武松打虎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
敬之情。教学重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教学难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时间:12月9日。教学过程:
一、快速读课文,回忆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深入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
(武松打虎经过是文章的重点。)
2.自由读4-6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1)大风过后,跳出大虫。(猛虎出现)
(2)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一闪、又一闪。(猛虎进攻)
(3)老虎翻过身来,武松打断梢棒;老虎咆哮起来,武松赤手空拳打老虎;武松用半截梢棒又打了一回,打死了猛虎。(打死猛虎)
3.这一部分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重点体会:
(1)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来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着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撺、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本段抓住了老虎和武松的动作,具体地写出了打虎的过程。)
(2)武松将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大虫急要挣扎„„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4.交流讨论:这段主要通过什么写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撺下来”表现出虎的气势。)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灵活。)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5.朗读指导。
通过指名读、评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加深感悟和理解。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6.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
指导提示:
(1)在读的基础上,理清打虎经过的三个层次(猛虎出现、猛虎进攻、打死猛虎)。
(2)语言要简练。
(3)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注意适当运用文中的精彩词句。
三、回顾前文,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4.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心理活动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5.自由读第一部分,体会心理活动描写之妙。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感受了武松打虎过程之后,你想对武松说些什么呢?请以“武松,我想对你说„„”为话题,说一两句话。
2.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穿越时空,来到了景阳冈,目睹了武松打虎的全过程,品味了作品语言的魅力,初步学习了评价一个人物。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回味武松打虎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好汉歌》再次响起)
的确,《水浒传》是一部不朽的宏篇巨著,108位好汉,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等待着你去阅读呢!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武松打虎过程讲给父母听。
2.阅读《水浒传》中的其它故事。
六、板书设计。
老虎:扑、掀、剪
武松打虎
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武松:跳、闪、躲、抡、打、揪、踢、摁
第五篇:第十五周教案(定稿)
第十五周教案(6月7日——6月10日)活动一:数学
(6月7日 星期二)
活动内容:《高高兴兴去上学》(点数1——50)(教案见十四周)
活动二:区域游戏(6月7日 星期二)活动内容:《钻爬平衡》
活动三:健康(6月8日 星期三)活动内容:《身边的危险》 活动内容:《身边的危险》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到危险对自身造成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体精神,鼓励幼儿发现、创新。活动准备:
意外事故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了解意外事故的损害
1.观看图片,了解一些常见的意外事故。
2.提问:看了这些意外事故你有什么想法?(意外事故会对人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无处不在。)
二、寻找危险在那里
1.意外事故给我们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危害我们生命安全的危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找出它们,好吗?
2.小朋友们请看这四幅图,这些行为的危险在哪里?(出示图片)
3.小朋友说得很准确,那么除了这些危险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还存在哪些可能发生的危险呢?(幼儿先自己想一想,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三、辨析讨论
1.小朋友说的很好,可是有一些小朋友对于如何避免危险还是不太清楚,前天老
师经过一个小区的体育器械区,有两位同学正在谈话,他们在说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师演示两个孩子说的话)
2.听了他们俩的说法的你有什么看法?
3.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同学刚才所说的危险随时存在,过于自信、无视危险、逞能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四、意外事故的原因
1.危险总是在不经意中发生,看看这几位同学发生了什么事?这些意外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出示图片)
2.回忆回忆你们的在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类似的意外事故吗?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为了让其他的小朋友和朋友不发生这样的危险你现在想要告诉大家什么? 4.小结:我们不但自己要做好,还要告诉身边的人,注意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活动四:区域游戏(6月8日 星期三)活动内容:《大型玩具、投掷》
活动五:数学(6月9日 星期四)活动内容:《变多了吗》(容积守恒)活动目标:
1.通过验证,初步感知容积守恒和守恒的概念。
2.培养幼儿通过操作来验证事物,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量杯一个、高矮粗细不同的杯子和相同的杯子各两个,幼儿用书幻灯片。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教师:今天熊妈妈和熊宝宝来到咱们班,要小朋友帮忙。请小朋友一起来听一听。
2.出示幻灯片观看图片,讲故事。教师:熊妈妈拿了两瓶牛奶,叫两只小熊:“孩
子们喝牛奶了!”他分别给两只小熊倒在了两个粗细不同的杯子里,两只小熊都去抢细的杯子,说:“我要这个,这个多。”熊妈妈说:“别抢,一样多。”但是两只小熊说不是一样多,到底谁说的对呢?
3.教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一猜到底谁说的对?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教师首先让幼儿发挥想象力,自己猜一猜,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那个杯子中的牛奶多,同时教师出示量杯、高矮粗细不同的杯子和相同的杯子)
二、教师带领幼儿亲自实验操作
1.教师: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证明那个杯子中的牛奶多。老师这里也有很多杯子,这个叫量杯,你们看他的上面有很多刻度,测量东西是可以使用。我们可以用水来代替牛奶,然后请小朋友到前面来操作,你可以利用这里面的哪些东西来证明哪个杯子的水多,哪个杯子里的水少?
2.教师先前幼儿到前面来说一说自己打算用哪些杯子做实验证明,随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其他幼儿观看,教师适当的给予提示。
3.在幼儿操作结束后教师一起带领幼儿讨论他的方法是否正确。
4.随后教师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来演示,可以用量杯来测量杯子的多少、也可以倒入同样的杯子里平视两个杯子中的水是否一样多。
三、理解故事中判断的标准
1.教师:刚才我们使用的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接着听故事,看熊妈妈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哪个杯子中的牛奶多?
2.教师:熊妈妈拿来两个一样的杯子,把粗细杯子里的牛奶倒入两个一样的杯子里,结果小熊发现两个杯子中的牛奶是一样多的。可以用一样的杯子来比较牛奶的多少,然后他们很高兴的把两个杯子中的牛奶喝完了。
3.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可以用两个一样的杯子来比较牛奶的多少。
四、幼儿操作实验
1.教师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进行操作进一步证实教师以上操作的准确性。
活动六:手工(6月9日 星期四)活动内容:《小朋友手拉手》
活动七:科学(6月10日 星期五)活动内容:《锯子的发明》 活动目标:
1.在了解鲁班造锯的过程中得到启发,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2.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活动准备:
1.故事《鲁班学艺》,茅草图片。
2.匹配课件图片10幅:鸟、飞机;鱼、潜水艇;蜘蛛网、渔网;脚蹼、青蛙蛙蹼;变色龙、军事伪装衣。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草,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师:你们看一看这些草上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找一找这些草特殊的地方? 2.师: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引导幼儿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3.师:看到这些锯齿你们能想到什么呢?(锯子、锯齿)。
二、了解锯子的发明,通过动手操作体验锯子带来的乐趣
1.师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他是根据什么发明的锯子呢?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师:小朋友说的非常准确,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我们把这种发明叫做仿生现象。
3.师: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制造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一看。
三、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出示匹配图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让幼儿自己说一说。
2.师:出示飞机图片,你觉得飞机是受什么的启发而发明的?我们来看看是不是? 3.师:教师一一出示图片让幼儿说一说。
4.师:你还能根据仿生现象,想出一种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工具吗?
四、结束
小结:小朋友真棒!给自己一个大拇指,你真棒!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记得赶快来告诉老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