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3《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的作用一定。
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总结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结论。
3.教材内容安排:通过实验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在通过讲授法得出固体凝固的相关知识。
4.教材的特点:第一,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第二,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5.对教材的处理: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得出相关结论,继而利用多媒体可见来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3.学生的认识特点: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目标】教学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
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教学难点】
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理知识。
2.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根据前苏联心里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稍高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进行探究。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究,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尝试自己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讲授法
通过老师形象生动、富于引导式的讲解,辅以演示实验、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探究的思想,在探究的过程中讲授必要的物理知识。
3.学法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首先,通过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典型的教学材料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4.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实物、视频、图片等材料,为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提供必需的感性材料。
【教学用具】
学生实验,二人一组。每组配备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火柴、坐标纸。A组同学另配备烧杯和冰块,B组同学另配备易拉罐和松香。
【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进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从而得出实验结论。本节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探索物理规律的活动中来。比如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固体进行实验;自己根据图像说出不同固体熔化时的特点;自己通过看熔点表分析物理规律等。同时,本节课还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课堂上仅进行了固体熔化的探究实验,固体凝固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课后利用冰箱完成。新教材降低了对学生分析图像能力的要求,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时可只要求学生根据图像看出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改变即可。
第二篇:《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熔化和凝固》,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重点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五、教学程序设计;
六、教学体会;
七、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内容,安排在“温度和温度计之后”来学习,这一章内容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几乎每节教材都是从生活实际开始,引入新课,学习了知识之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熔化与凝固》这一节是学学自然知识的延续,也是初三热学和高中热力学知识的基础,无论从大刚不是从物理知识的扩展角度来说,本章和本节教材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节教材所采用的“实验----分析----比较----总结”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2.知道晶体的熔点.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4.会查熔点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海波和蜡的熔化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四、教学难点
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现象较为熟悉,但理论知识却又较为缺乏的事实,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在熔化特点教学时)以先猜想,再实验,最后总结的实验指导法为主,将课本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辅以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运用实验、微机等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兴趣、渗透方法有机结合,目的在于全方位培养学生。
学生学习时,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不成熟的特点,采用实验探究法和类比法,通过实验归纳、小组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新课引入时以课件形式展示课本问题(黑龙江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0C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0C。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用酒精温度计呢?根据什么来选择呢?),接着演示一个实验:加热使一块冰熔化。从而引入新课,这样既提出了让学生急于想得到答案的问题,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给学生一种亲切熟悉的感觉。
2、进行海波与松香熔化实验之前,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想,在新课学习中重点指导学生正确顺利地完成海波与松香的熔化实验(全班共分十组,每组六人,让八个小组观察海波熔化过程,二个小组进行松香熔化实验。)记录数据并在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上描绘出图象。让学生讨论分析。
3、考虑到有些小组的实验也许误差较大,利用课件快速再现海波与松香的熔化过程,并展示两者熔化过程的图象,便于分析。
4、通过对图象的分析可顺利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和区别。
5、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过程,由于海波在凝固中会出现过冷现象,因此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即与熔化过程类比),这样既可避开了过冷现象对学习带来的干扰,又可让学生在类比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分析总结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总结。
为了让学生更为全面的理解熔化和凝固知识,设计习题见附页。
七、教学反思
1、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熔化和凝固概念固然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总结等方法,尽可能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再现物理思维,使学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教育。
2、本节内容虽不难,但学生学习中仍存在几个疑点:第一、为什么固体会有晶体非晶体之分?第二、晶体和非晶体除了熔化过程的区别外,还有哪些区别?这些问题让学生觉得留有余味。
3、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把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到最后小结我都尽力设计适当问题,创设物理情景,并通过自己有意识地引导、点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第三篇: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熔化和凝固》,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重点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安排在“温度和温度计之后”来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在物态变化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但不同的物质又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出乎学生意料的,掌握好本节内容是突破本章难点所在,也是有效学习其它物态变化的基础。内容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物质熔化实验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其他知识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参照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确认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②、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③、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晶体熔化图象的描绘,能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随堂实验使学生树立规范实验、仔细实验、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以及学生分工协作的团结精神
三、学习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教材从固体熔化实验出发,通过学生实验、操作、分析及归纳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我确定
学习重点:1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由于学生缺乏对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感性认识;图像法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次的应用,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因此我确定
学习难点: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描绘晶体熔化图像;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四、教法与学法点教学时)以先猜想,再实验,最后总结的实验指导法为主,将课本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辅以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运用实验、多媒体等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兴趣有机结合,目的在于全方位培养学生。
学生学习时,根据学生的好奇心,抽象思维较不成熟的特点,采用实验探究法和类比法,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印发熔化过程记录表、方格坐标纸。相应实验器材
(海波)、冰、蜡和水;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玻璃棒和钟表。学生:全班同学按5-6人一组分好组,准备好课本和学具,课前预习相关内容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激发欲望---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演示实验加以验证----相互交流获得新知----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进行实验前向学生展示出自学提纲,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引领作用。
㈠、创设情境设疑,启发探究欲望
请学生回答“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什么?”夏天冰棍从冰箱里拿出后不一会儿会变成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展示不同物质熔化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确认,并让学生回答类似的显现还有哪些?从而引出新课。设计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日常的自然现象中领悟关于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特色。
㈡、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实践
第一个环节:设疑提出问题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过程中温度是否发生变化?不同物质变化规律是否相同?吸热还是放热 ?
第二个环节:自由猜想
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意识,教师让学生结合问题和生活经经验自由猜想。
第三个环节:教师指导设计实验
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验器材的限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实验的思路,设计出实验方案。
第四个环节: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1.分工协作,职责分明
为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组织工作,帮助学生分好小组,6人一组,(报时、搅拌、读数、观察状态、记录、描点各一人),根据学生选择海波、冰和蜡做为药品的不同分组
做熔化实验时。教师要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特别是强调实验时要加强分工协作。学生只有分工明确,实验才有望成功。
2.仔细观察,认真实验
实验时要培养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的科学态度。特别强调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同温度下的状态、熔化时的状态及温度,及时记录实验中的数据(每1分钟记录一次)。注意:当海波和萘开始熔化时,要及时搅拌;
第五个环节: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学生在方格坐标纸上描点、把所描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完成图像。指明坐标轴上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完成海波、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加以投影演示海波和蜡熔化过程及图像,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像进行以下分析:
你的猜想是否正确?1.海波和蜡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海波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温度怎样变化?各阶段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让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数据和图像并展示本组答案。
比较不同小组的数据和图像,再分析不同物质变化规律是否相同?结合学生的图像和回答,引出晶体和非晶体概念,熔点概念
第六个环节:交流探究成果,及时调控矫正
通过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规律和图像,教师投影一组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对比数据和图像,教师适时指出熔化的逆过程是凝固,让学生讨论推出物质凝固的规律和图像及特点,达到对知识的迁移。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归纳出晶体和非晶体本质区别。熔点和凝固点及其关系,及晶体熔化和凝固各阶段的特点。教师在展示几种常见的晶体及非晶体。
教师问:通过你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和上述结论相同吗?若不同?是哪不同?问题可能出在哪儿?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交流
这样的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们由过去的“观察者”变为“探究者”,由“验证者”逐渐转变为“实验者”,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让他们体会到了未知世界探究的乐趣。同时突出了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
㈢、巩固反馈,知识迁移:
出十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
A-52.3℃,这时还能用水银温度计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B
㈣、总结:
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结由学生自己来做:
整理自己学到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巩固。明确本节课中采用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探究了哪几个问题?作业设计:1.做课本第8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小题。2.课外实验:探究蜡烛凝固和冰的凝固特点
板书设计
4.2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固体→液体
晶体: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做晶体(如海波)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非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需要从外界吸热
二、凝固:液体→固体
凝固点: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凝固放热
六、教学反思:
1、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熔化和凝固概念固然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总结等方法,尽可能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再现物理思维,使学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教育。
2、本节内容虽不难,但学生学习中仍存在几个疑点:第一、为什么固体会有晶体非晶体之分?第二、晶体和非晶体除了熔化过程的区别外,还有哪些区别?这些问题让学生觉得留有余味。
3、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把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到最后小结我都尽力设计适当问题,创设物理情景,并通过自己有意识地引导、点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第四篇:熔化和凝固_教案
第一节: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仪器】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萘、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画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点明课题: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动画展示:正在喷发的火山。(让学生用以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引出问题: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本课设计中用多媒体的方式引入大量的生活物理,从这些感性素材中概括出物理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进行新课
第一部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进行实验:
(1)四个同学为一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性学习,教师课前要对组长进行指导,交待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2)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3)第1小组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68℃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动画展示:如何用图象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熔化时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级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设计意图: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常见现象之一,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参与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有利于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第二部分:认识熔点和凝固点。
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得出结论:(1)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知识扩展: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同时记住冰的熔点是0℃,钨的熔点最高。
设计意图:这是初中物理中第一次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物理过程,教师应通过班级讨论的方式,解释清楚曲线上每一个点的含义,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图象法是一种非常简洁、有效地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为今后使用图象法学习物理打好基础。第三部分:认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归纳总结: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逆向思维:从冰吸热可熔化成水,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成冰的道理,知道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让学生根据物质熔化的规律推理出物质凝固的规律: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联系生活: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菜不被冻坏。
前沿科技: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学以致用: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本部分从设计上启发学生应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学习,并紧密的联系前沿科技,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基本规律:
(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继续吸热。(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基本技能:
(1)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技能。(2)组装垂直组合实验器材的技能。基本方法:
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来分析问题的方法
(四)板书设计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萘在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3.认识固体熔化曲线。
三、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
第五篇: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初二物理
一、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1、水的三态是什么?铜也有三态吗?
2、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叫做熔化;从______变成______叫做凝 固。
3、在观察熔化现象实验时,熔化图象怎样得到的:
(1)方格纸上画一条横轴表示______。(2)方格纸上画一条纵轴表示 ______。
(2)记录各个______的______在方格纸上描出点。(4)用平滑曲线把
______边接起来。
4、固体分______体和______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重要区别是晶体
______,非晶体______。
5、观察图4-4和4-5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图象是熔化图象?(2)两个图象是不是同一种物质的?(3)图4-4中AB段所能表明的物理意义。(4)图4-5中BC段能表明的 物理意义。
6、晶体在熔解过程中:(1)温度______。(2)______热量。
7、关于物质的熔解正确的说法是()
A、物质在熔点熔化需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也不断升高 B、物质在熔点熔化需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却不再升高 C、晶体在熔点熔化需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再升高 D、晶体在熔点熔化不需要再吸收热量,温度不再升高
8、如图4-6所示,烧杯中装的是冰水混合物试管中装的是-5°C的冰,它
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那么试管中的冰是否会升温到0°C,试管中的
冰是否会熔解?
9、下面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晶体熔解时不需吸收热量 C、只有晶体熔液凝固时保持温度不变 D、各种液体凝固时都要放出热量
二、蒸发练习题
1、关于汽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B、汽化现象只在沸点发生
C、汽化现象在沸点以上温度才能发生 D、任何温度下,液体都能发生汽化现象
2、关于蒸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越大蒸发越快 C、液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也越快 D、液体越多,蒸发越快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_______,从气态变成为液态叫做 _______,汽化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
4、加快液体蒸发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煽扇子,会使人感到凉快的原因是()A、使人体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 B、加快人身上的热向外辐射
C、加快人体周围空气流动,从而使人身上的汗蒸发加快;蒸发要吸收 人身上热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
5、能降低室内平均温度的最好办法是()A、打开电风扇 B、向地板上洒些水
C、关上房门,打开电冰箱的门 D、以上方法都可行
答案:
一、1、固、液、气;有
2、固态;液态;液态;固态
3、(1)时间(2)温度(3)时刻;温度(4)各点
4、晶;非晶;有一定熔点;没有一定溶点
5、略
6、(1)不变(2)吸收
7、C
8、略
9、AB
二、1、D
2、D
3、汽化;液化;蒸发;沸腾
4、升温;加大表面积;空气流动加快
5、C
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