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心理学课程教案第1章
(师范)
雷 永 生
教育学院教育与心理教研室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心理学与教育
本章主要问题:1、2、3、4、5、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与方法;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发展; 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的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
本章教学方案:以讲授为主,从日常生活中的人的心理现象入手,让学生对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侧重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生以前对心理学的认识和了解,克服不正确的认识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好基础。讲课中可视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调查,并可以适当让学生进行讨论(时间把握在十到十五分钟之间)。
本章教学时间:4课时。
一、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
1、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现代心理学把人的心理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特点。
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地球生命进化过程中所开出的一朵奇葩。心理现象不仅人有,而且动物也有。当然它们之间是存在着区别的。虽然研究人的心理必然地要涉及到动物的心理,但现代心理学仍然还是把有关人的心理作为它的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虽然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但心理学仍然要把探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作为其研究的重点,企图揭示人的心理的奥秘,加深人类对自己的认识,使人类能够真正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万物之灵。
对人的心理现象的初步理解。人的心理现象无时无处不在,它不仅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差别,而且也在随时随地地影响着我们的一切行为及其表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思所想、喜怒哀乐,无不都反映着人的内在心理活动。“我思故我在”,只要有人的生命的存在,人的心理就会像滔滔江水一样川流不息,就会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就会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人的心理是客观存在着的,使我们时刻可以感受到的。
2、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知识结构体系。心理学作为也门学科发展至今,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研究体系。虽然也还有待进一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尤其是在今天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相互交错之时。一般来说,现代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或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即人的心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心理过程。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基本的共同的形式结构和基本元素。包括知、情、意三个主要部分。
心理差异或个性心理。主要研究有关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的产生形成和具体表现。包括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关系。上述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使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师范类公共课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除此以外,师范类公共课心理学环研究有关青少年心理、学校社会心理、教育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其目的在于为师范生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适应未来工作需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现代教育科学素养的人民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备注:此部分为本章重点教学内容。
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指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所承担的责任,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等,是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人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和方向。
理论任务。揭示人的心理的实质及其活动的规律,为更好地认识人类自身服务,树立正确的人的心理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破除唯心主义和各种封建迷信思想。同时也促进心理学科的积极健康发展,不断完善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体系。
实践任务。主要表现为要为人们的心理积极健康发展服务。研究人的各种实际心理问题,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或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的不同分工与合作。在研究任务方面,现代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之间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关系。这里主要涉及到的是普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由于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所以对人的心理现象的研究就成为了影响现代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和关键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心理研究的基本观念和思路。人的心理是可以研究的,人的心理也是可知的,心理并不神秘和虚无。当然心理的研究也是不容易的,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障碍,有赖于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和改进,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一般来说,心理学主要通过人的心理的外部行为表现来研究人的内部心理活动。当然也还有内省、生理学等方法。现代心理学对人的心理现象的这种研究方法和思路及又有点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不一致问题等。
具体研究方法。主要由观察、试验、测量和文献资料分析以及教育经验总结法等。这些方法既可单独使用又可结合使用。
研究的基本原则。对人的心理的研究除了要运用正确的方法之外,还应该坚持一些基本原则,以保障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又不违背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和法律,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尤其是作为一个心理学研究者的职业素养问题,必须得到重视。这些原则有客观性、发展性、全面性和联系性等。
备注:此不分不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只要求学生做一般性的学习了解即可。
三、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
1、心理学的学科发展简史。现代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是在西方或欧洲产生的。从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至今,心理学已经走过了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
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心理学地发源地在欧洲,这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实际尤其是科学发展实际有关。后来心理学的研究重心逐渐由欧洲转移到了美国,时至今日美国仍然还是世界上心理学研究和发展最快的国家。当前心理学研究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能够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实际心理服务,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按照我国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的看法,现代心理学共有八大流派,即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等。此外心理学还有八大研究主题,即心理的生理基础,感觉与知觉,学习心理,身心发展,个别差异,动机与情绪,社会心理,异常行为与心理治疗等。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与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中国古代也有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值得我们去认真地研究和总结,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例如修身养性,个人心理调节,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处理等。当前我国心理学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在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方面已经取得辽一定的进展,虽然路途还很遥远。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一般我们把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主要划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前者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为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上的必要支持,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等。后者主要研究心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解决人们的各种实际心理学问题,包括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等。现代心理学已经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分支学科体系。
2、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现代心理学是一个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它与其它学科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心理学与生理学。生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树立身心合一的正确观念。
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需要借助于哲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研究人的心理问题,哲学也需要心理学研究的有益补充。
心理学与社会学。人的心理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因此社会学的许多研究有助于对人的心理的正确理解,心理学的研究也是对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丰富。二者相得益彰。
心理学与教育学。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人的心理现象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心理学为提高教育活动的科学有效性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二者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两个方面的科学理论知识素养和训练。
备注:此部分不作为教学的重点。只要求学生做一般性的了解。
四、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1、现代心理学对教育的贡献。现代心理学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和发展,起着理论基础的作用。一方面它通过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为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质量提高。另一方面它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心理学帮助,有利于改革成效的取得。
2、教育活动对心理学研究的贡献。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为心理学研究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积累了经验。
备注:此一部分要适当地组织学生课堂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心理学学习对于自己将来工作的重要意义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五、心理学的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
1、心理学的学习目的。心理学的学习一方面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另一方面要为努力实现师范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服务。根本的目的还在于要增加对人的心理的认识了解,树立人的正确心理观。
2、心理学学习的意义。对于师范生来说,心理学是一门必修课。其学习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实现自己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3、心理学的学习。要学好心理学这门课,除了要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外,尤其要注意学习与研究思考相结合的问题。要学以致用,通过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体会,来研究思考他人的心理活动,由己及人,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不断提高心理学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兴趣。
本章作业和复习思考题:
1、简述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2、谈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篇:心理学课程教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心理的研究方法,理解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第二节 心理科学的发展
一、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一)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历史,但只有一个短暂
(二)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由于心理现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为指导思想,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发展性原则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常用的具体方法 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有:
(一)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心理学的实验法也有两种主要形式:
实验室实验法
这是指在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设施,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例如,当我们需要知道室内光亮度对学生视觉阅读效果有什么影响时,即可选择正常同等视度的若干学生作被试,在实验室的设备条件下,一面控制室内光亮度的不同变化(自变量),一面测量被试在不同亮度下阅读的速度(因变量),然后通过实验所获得的各项数据,加以处理和分析,即可得到某种光亮度对视觉阅读最适宜的实验结果。
实验室实验法,便于严格控制各种因素,并通过专门仪器进行测试和记录实验数据,一般具有较高的信度。通常多用于研究心理过程和某些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但对研究个性心理和其他较复杂的心理现象,这种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自然实验法
这是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例如,研究评价(表扬或批评)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问题,即可以采用自然实验进行。如有一个实验,选择100名条件相当的学生作被试,把他们随机分成四个不同评价性质的实验组。然后令所有被试“做算术”加法练习五天,每天练习十五分钟,在评定时,表扬组只给予正确评价;批评组只给予批评;忽视组只可以间接了解评价,控制组则不给予了解任何评价。最后检查学习效果,发现表扬组最好,批评组次之,控制组最差。这说明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扬和批评都是必要的,而应以表扬为主,不作任何评价反而会降低学习积极性。
自然实验法比较接近人的生活实际,易于实施,又兼有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优点,所以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研究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大量课题。
(二)观察法 客观观察法
这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通过观察被试在自然情境中的表情、动作、行为和言语等外部表现,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必要时也可采用录音录象等辅助手段进行。例如,教师经常通过学生的劳动、学习、游戏等活动,通过学生在课堂上、考试或竞赛中的表现,以及通过学生日常交往情况等等的观察,便能了解学生的许多心理特点和变化,即是采用的客观观察法。
但是,作为科学研究的方法,必须要有严格的要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要较系统地、长期地进行,对观察的具体情境和被试的各种表现要作详细的记录,对系统观察获得的材料要能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使其具有理论认识的价值。如达尔文的《一个婴孩的生活概述》和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陈鹤琴的《一个儿童发展的程序》等著作,主要就是采用客观观察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2.自我观察法
人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也能进行观察和分析,这通常叫做自我观察法。人在实践中的认识活动,自我体验,动机的意识,或对某些心理特点和行为的感受与评价等等,都可以进行自我观察和分析。这是由于心理学对象的特殊性而采用的一种可行的、也是必要的特殊方法。不过,自我观察时需要按照客观的指标,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观察技能,才能更有效地实施。
自我观察法和客观观察法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如研究者对其他被试进行客观观察时,必要时亦可要求被试本人作出自我观察的口头陈述,以进行比较验证,这样更能提高观察研究的效果。
(三)访谈法
访谈法也可以叫口头调查。它是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口头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的调查方法。要使晤谈法富有成效,首先应创造坦率和信任的良好气氛,使被调查者做到知无不言;同时,研究者应该有良好的准备和训练,尽量使谈话标准化,记录指标的含义保持一致性。这样才有可能对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概括。
(四)问卷法
问卷法是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问题表格和相应内容让被调查者自行陈述的方法。它可以同时向许多人搜集同类型的资料,加以分析、处理和研究。问卷法的正确实施还应注意:首先要尽可能消除被试的各种顾虑,便于说出真实的想法,为此常需要足够量的被试,以减少可能出现的误差。其次,提出的问题要简单明确,易于作答,而又能反映出某种心理状况。最后,还要注意某些技术性问题,如设问的策略、要求的一致性、问题的量和质的关系、所获答案便于处理和统计等等。
晤谈法与问卷法相比,其优点是,如研究者可以直接控制晤谈进程,可以不同的方式考察被调查者对问题回答的真实程度,并可以根据被调查者的反应即时提出临时应变的问题等等。但是晤谈法较费时间,调查的数量有限。
(五)测量法
这是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如测验量表),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一种方法。目前,心理测验名目繁多,如按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智力测验、才能测验、人格测验、诊断测验等等;如按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文字性测验和非文字性测验两种;如按实施方式不同,可分为个体测验、团体测验等。关于心理测验法的实例将在以后有关章节中介绍。
不过,对人进行心理测验涉及的因素较复杂,测验量表的制定也较困难,实施的精确性和可信性还需要在测定之后的较长时期才能看出。但这种方法如能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仍不失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具体方法。
(六)文献历史法
第三篇:心理学课程学会合作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课教案 《学会合作》
——————09心咨2班 第一组
【活动目标】
1、了解友好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验团结合作带来的快乐情感,增强合作意识。
2、初步掌握如何进行团结合作,培养合作能力。【活动内容】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活动形式】游戏、讨论。【活动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准备】歌曲,音乐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 心理剧《五指争功》
我夺得全省希望之星后,五个指头很兴奋,觉得自己功劳最大,于是争吵起来。
大拇指闪亮登场,说:“我力气最大,干重活没我可不行。按图钉是我,发信息是我,打游戏是我,按遥控器是我,数钱还是我!”
食指不服气,说:“我苗条,很漂亮。握笔时我是最重要的,按照相机的快门没我也不行,点鼠标、扣扳机、指引方向更是需要我。”
接下来中指上场了,他慷慨激昂地说:“我又细又长,是五指中的姚明。你们都是我的保镖和跟班,我是具有领导风范的手指。”
听完中指的话,无名指急急忙忙上场了。他说:“我是不可一世的,是高贵的象征。我的待遇高,主人对我备加呵护。我几乎不干活,只戴戴戒指。我是天生尊贵的!”
小指听了四位哥哥的话,不甘示弱地说:“我小巧玲珑,主人说我是劳动模范。我贡献大———哪里脏我去哪,抠鼻子、掏耳朵„„我可是主人的清洁工啊!你们可别小看我。”
就这样,五根手指开始七嘴八舌地吹嘘自己。皮球爷爷听了它们的谈话,笑呵呵地说:“你们五个谁能把我举起来,谁就是最有用的。”五指兄弟听后,都纷纷上前去试,但都失败了。皮球爷爷告诉他们:“一根手指是举不了我的!”大家听后便团结起来,一起把皮球爷爷举了起来。
师:同学们,看了刚才五指的争论,大家觉得五个手指,谁最重要呢?(学生讨论)教室请学生谈谈看法,引出主题。
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和我们的五个手指一样,长短 不一,只有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形成一个有力的拳头,变得更有力量。
二、神奇的合作
1、刚刚我们知道合作是很重要的,现在呢,老师带大家做一个游戏,游戏名字叫做《神奇的合作》。大家知道么,平时一些一个人完成不了的事在有了大家的合作之后就变的可能了哦。
2、游戏规则
取四个板凳按依次侧放,请同学们正坐在板凳上,依次后背往后靠,靠至另一名同学膝盖上,等到四人动作完成同时抽出板凳。
注意事项,游戏完成时要将板凳插回学生下方,让其承力,结束游戏。
三、小小茶话会
师:我们看过了心理剧也玩了游戏,大家了解到了合作的重要性,现在我们要参加一个小小茶话会,话题就与我们的话题有关,那就是:在我们大家身边有那些事是需要合作才能成功的呢?老师在黑板上给大家列了一下提纲,我们还是以小组讨论,三分钟后我们来分享成果。
学校中的合作____________ 家庭中的合作____________ 社会中的合作____________ 其他的合作______________
3、教师提问:茶话会的上半场,我们已经讨论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它的积极作用,那么下半场老师就想问一下同学们有没有因为不善合作而导致不良后果呢?这就是我们茶话会下半场的任务了,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畅谈吧!
教室小结:听了同学们的经历后,大家是不是觉得团结合作对我们的作用很大呢?所以呀,大家做事千万别老各想各的,因为这样,往往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如不过大家不信,我们来听听这手儿歌吧!
四、听儿歌,演续集
播放儿歌《三个和尚》并问,三个和尚为什么后来没水喝了呢?
(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听也停了,讨论也讨论了,现在大家想想同学们要是那三个和尚,在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后,应该怎么做呢?现在我们请同学上台演一演下面的续集吧。(同学表演)
师:大家演的真不错,三个和尚后面都有水喝了,大家看到这个圆满的故事结局,大家高兴么?而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生回答)
五、教师总结
1、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同学们今后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老师希望通过今天学习,能使大家知道合作的重要性。生活之中处处有合作,希望大家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乐趣,现在让我们在这首《众人划桨开大船》中结束这堂课吧!
2、播放《众人划桨开大船》 设计者
09心咨2班第一组
组员
陈达
孙丹 李珍毅
周莹
李亚龙
彭镁
范艳文
刘佳
个人心得
作为本次教案的试讲人,在这次活动中我学习了不少。首先,从教案的材料准备和整体整合,这是一个需要团体配合的工作,正和我们的题目相得益彰。上课时,第一次扮演老师的角色站在讲台上,深刻体会到了老师的不容易,教导好一节课需要很多知识和经验的支撑。这次活动之后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不足,作为老师,仪表言行还略显稚嫩,课程过程的衔接不够流畅,而且在游戏环节对于规则的失误很不应该,虽有及时改正但是错误已经存在只能再以后的时间里反思且努力让下次不再这种错误。
陈达
09心咨2班
第四篇:心理学课程教案
《心理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录相示教 教学目的:
本章对现代心理学及其研究和发展进行一个整体性的介绍,为随后各章建立一个总体框架,并为随后各章中所共同涉及到的一般性专业知识和术语预先做出交待;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学引起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具体讲有以下问题:
1、说出心理学的界定及其具体研究对象。
2、解释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3、记住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
4、列举心理学的流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5、用自己的话说说格式塔学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6、简要说说心理学的四种主要研究方法。
7、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些基本术语:被试、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组、控制组。
教学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所包含的范畴;
2、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3、实验法。教学难点:
1、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观点;
2、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些基本术语。
第一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重点:
1、什么是心理学
2、个体心理现象
3、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讨论问题设计:
1、你理解的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
2、心理学有哪些作用?
第二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节心理学的源流(1课时左右)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1课时左右)教学方法: 讲授,自学 教学重点:
1、各心理学流派的基本观点
2、实验法的特点 自学内容设计:
1、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2、查阅其他书籍了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3、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及学习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第三次(2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录相《爱德华大夫》 教学方法: 录相示教 教学目的:
通过观看教学片《爱德华大夫》,掌握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了解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等,引起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第二章行为动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目的: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行为的动力产生、运行的基本规律。因此,本章对个体行为动力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不仅介绍了需要与动机的基本含义与分类,而且将有重点地介绍有关需要和动机的各种理论。具体讲有以下问题:
1、了解行为动力在人类行为中的意义。
2、掌握需要的基本含义,了解其特征、分类。
3、记忆并叙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及各层次关系并能做出简要评价。
4、了解需要的其他理论。
5、掌握动机的含义和功能。
6、能解释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7、简要说明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8、简要说明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教学重点: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应用价值;
2、动机及其功能;
3、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教学难点:
1、各个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讨论问题设计:
1、动机与行为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吗?
2、你赞同哪一个动机理论?说说你的理由。自学问题设计:
1、需要及其种类。
2、需要的其他理论。
3、生理性动机和几种主要的社会性动机
第三章认知过程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课程论文 教学目的: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等,它是人类其他心理活动的基础。注意是心理活动进行的前提,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类认识的起点,知觉与人的知识经验是分不开的,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贮存库,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过程。具体讲有以下问题:
1、知道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的基本观点。
2、能说出注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3、领会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4、理解知觉的特征。
5、能正确表述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6、知道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7、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能领会运用。
8、知道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并能明确说明遗忘的规律是什么。
9、能有效运用学习中增进记忆的方法。
10、能说出思维的概念及人类思维过程的表现形式。
11、清晰表述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影响因素、问题解决策略。教学重点:
1、注意的基本特征;
2、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3、知觉的基本特性;
4、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教学难点:
1、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3、概念形成策略与问题解决策略
4、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认知过程概述(30分钟)第二节感知觉(60分钟)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重点:
1、感觉的基本规律如适应、对比、后象等。
2、知觉的基本特性;
3、注意的基本特征。自学问题设计:
1、几种主要的感觉
2、知觉理论
3、知觉类型(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超感知觉与错觉)
课程论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及知觉的基本特性说明知觉与过去知觉经验的关系。
第二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记忆(1课时左右)第四节思维(1课时左右)教学方法: 讲授,自学 教学重点:
1、三级加工理论及各阶段的特点。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自学内容设计:
1、记忆的种类?
2、增进记忆的方法。
3、概念与推理。
第四章情绪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目的:
情绪情感是人的心理生活的重要方面。本章从情绪情感的概念出发,探讨情绪情感与人的心理生活的关系,介绍各种情绪理论,及情绪的特征和表现,最后研究情绪的调控问题。
具体讲有以下问题:
1、能说出情绪的本质。
2、理解情绪的功能(与认知的关系及与行为的关系)。
3、能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4、了解情绪的主要理论。
5、说出表情的种类。
6、了解不良情绪主要表现形态及其调节方法。
7、能说出心境、激情和应激的特点。教学重点:
1、情绪的功能;
2、心境、激情和应激的特点;
3、不良情绪的调节。教学难点:
1、情绪的功能;
2、各种情绪理论的基本观点。讨论问题设计:
1、生活或学习中你有遇到过消极情绪吗?你是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2、你怎样看情商? 自学问题设计:
1、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2、情绪的分类。
3、情绪的调控(情商、健康情绪的条件、暴怒、焦虑、过度紧张、自卑等不良情绪的调节。)
第七章个体心理发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自学 教学目的:
本章从心理产生与发展的角度,探讨人类个体心理的变化历程,重点突出儿童心理的发展。首先对心理发展的含义与相关观点作界定与介绍,然后分别对个体认知和语言的发展、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作概要阐述,最后分析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
具体讲有以下问题:
1、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及毕生发展观。
2、了解关键期的基本含义。
3、了解四个主要学派对心理发展的基本看法。
4、理解并记住皮亚杰提出的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征。
5、解释依恋的含义,并说明依恋与其后心理发展的关系。
6、根据自己的成长历程,说说影响人格成长的主要因素。
7、分别举例说明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并明确其辩证关系。教学重点:
1、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征;
2、依恋的含义,及依恋与其后心理发展的关系。教学难点:
1、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征 讨论问题设计:
1、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谈谈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心理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3、你如何看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自学问题设计:
1、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2、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及关键期。
3、儿童认知的发展及人格与社会性的具体发展进程。
第八章学习心理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目的:
学习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本章在介绍了各种最具代表性的学习观之后,系统地阐述了“为迁移而教”“为使学生学会学习而教”“为适应个别差异而教”等现代教学思想的心理学定位。本章的学习可对读者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与效果起促进作用,为大家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心理学的支持。
具体讲有以下问题:
1、掌握学习的定义。
2、理解加涅、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3、记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掌握学习迁移及其基本分类。
5、掌握主要的迁移理论的要点。
6、了解学习策略的定义及构成。
7、分析你平时学习中使用策略有何不足,应如何改进。
8、知道认知风格及其基本分类。
9、分析一下自己认知风格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的定义及加涅、奥苏伯尔的分类。
2、学习风格及其基本分类。
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学习迁移及其基本分类。
5、主要的迁移理论的要点。教学难点:
1、学习策略的定义。
2、学习理论及其应用价值。
3、迁移理论及其应用价值。
4、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5、学习风格的基本分类及其应用价值。
第一次(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学习与学习理论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重点:
1、学习的定义及对学习的理解。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3、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派的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讨论问题设计:
1、学习对于人生而言其作用与意义是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 自学问题设计:
1、联系第一章及第六、七章中对行为主义理论的介绍,深刻理解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2、联系第一章及第其他章中对认知心理学的介绍,深刻理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第二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节学习迁移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重点:
1、学习迁移的定义及分类。
2、学习迁移理论及其应用价值。讨论问题设计:
1、学习迁移与学校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第三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学习风格(60分钟)第四节学习策略(30分钟)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重点:
1、学习风格的定义。
2、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沉思型与冲动型学生的特点与因材施教。讨论问题设计:
1、你认为什么是学习策略?你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哪些?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学生为什么要学会学习? 自学问题设计:
1、认知风格的其他分类
2、学习策略的分类
3、学习策略的训练
第九章人际交往心理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目的:
本章从人与人交互作用的新视角,依据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之成果,介绍和分析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所发生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如人际沟通、人际认知、人际关系、人际互动等。了解和熟悉这些知识原理,对学习者现在的在校生活和未来的教师职业活动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具体讲有以下问题:
1、能说出人际沟通的含义和基本构成要素、记住其条件。
2、能简要说明人际沟通的心理功能。
3、记住印象形成的主要特点。
4、能举例说明印象形成的主要心理效应。
5、学会运用归因原则分析具体的行为问题。
6、能解释人际关系的内涵和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7、能举例说明人际吸引。
8、能够使用人际关系测量方法去实际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
9、能说明人际互动的几种现象。
教学重点:
1、印象形成中的几种主要的心理效应。
2、归因原则。
3、人际吸引的条件。
4、社会助长、社会惰化、从众等几种主要的人际互动现象。教学难点:
1、印象形成的主要特点。
2、归因原则。
3、舒茨的人际关系需要理论。
4、社会测量法。
第一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人际沟通 第二节人际认知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重点:
1、人际沟通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印象形成中的几种主要的心理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自学问题设计:
1、人际沟通的结构主要有哪些要素。
2、有效沟通的条件是什么?
3、日常生活中你常用的非言语沟通方式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4、多文艺作品中找出一些描写非言语沟通的段落和句子。
第二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人际关系 第四节人际互动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重点:
1、人际吸引的条件。
2、社会助长、社会惰化、从众等几种主要的人际互动现象。讨论问题设计:
1、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
2、分析自己的人际关系,谈谈今后在人际交往中的打算。自学问题设计:
1、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的阶段。
2、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及联系自己的实际,掌握人际关系的维持方法。
3、分析人际互动现象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第十章学习心理健康与辅导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目的: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整体印象,为以后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基础。本章包括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及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在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辅导等内容。
具体讲有以下问题:
1、说出健康、心理健康、心理辅导的含义。
2、说出心理健康的意义与标准。
3、解释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辅导的关系。
4、用自己的话说说心理健康的相对性。
5、列举衡量心理健康的方法——环境适应判定法、症状观察法、心理衡量法的特点。
6、说说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及途径。
7、分别说说挫折适应与辅导、学习辅导、青春期辅导及生涯辅导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重点:
1、心理健康的意义与标准。
2、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及途径。
3、挫折适应与辅导、学习辅导、青春期辅导及生涯辅导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
1、心理健康的方法——环境适应判定法、症状观察法、心理衡量法 心理健康的相对性。讨论问题设计:
1、什么叫健康?
2、什么叫心理健康?
3、你是如何看待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
2、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学问题设计:
1、什么叫健康?
2、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五篇:心理学课程教案 第4章
第四章 注意
本章主要问题:
1、注意与人的认识心理过程的关系;
2、注意的心理活动规律或特点;
3、注意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本章教学方案:本章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与心理学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对于注意在人的认识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对于注意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在学校教学和学习活动中实际应用等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和理解。教学内容应以注意的心理规律及其教学应用为主。
本章教学时间:4课时
一、注意与人的认识心理活动过程
注意作为人的一种重要心理现象,与人的其它认识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密切关系。
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和集中是它的两个主要特点。其中指向是指对对象的选择,而集中则是指排除干扰。注意的生理机制主要与人的大脑的觉醒和激活状态有关。注意的理论主要有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和中枢能量理论等。
2、注意与人的认识心理活动过程。注意是人的认识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同时它自己的存在也离不开人的认识活动。注意不同于人的其它认识心理活动,因为它并不反映具体的对象和内容,它只是人的认识心理活动的伴随状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二、注意的心理活动规律
心理学研究一般把人的注意心理活动划分为两大类型,人的注意的心理活动规律也就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人的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心理活动。因此其活动规律主要就表现在如何引发方面。依据心理学的研究,无意注意的有效引发主要决定于注意对象或刺激物的特点方面。当然注意者个人的需要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等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无意注意只是人的注意的初级形式。
2、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反,有意注意是人的注意的高级和主要形式,是有预定目的和需要意志努力的人的注意心理活动。因此其心理活动规律就主要表现在如何保持上。有意注意的保持主要决定于人的主体的因素,诸如如何克服干扰,加深任务理解,利用间接兴趣,发展自控能力等。有意注意对于人的社会性活动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注意的相互转化。人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人们的实际认识活动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人的“有意后注意”。一种自觉地有目的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心理活动。
备注:此一部分讲述是最好结合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进行,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不利提高学习效果。
三、注意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对人的注意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值得我们很好地加以利用。
1、教学过程中的注意心理问题。事实证明课堂教学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与人的注意心理有关。或者说都与我们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主意,与学生的注意品质的缺陷等有关。即与所谓的非智力因素有关。
2、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的组织。研究表明教师如果要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的主意,就必须要善于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合理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品质和能力,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等。
3、学生注意品质的培养。心理学一般把人的注意的品质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它们也是我们培养学生注意品质的重要方面。
注意的范围。是指人的注意对象的数量特点或广度问题。人的注意范围大小是存在差别的,注意范围大小主要与对象特点和人的知识经验有关,而且人的注意范围的大小是可变的和可训练的。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人的注意的时间性特点和保持问题。人的注意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这是注意的起伏现象。它不同于注意的分散。注意的稳定性同样与注意对象特点和活动任务有关。也与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着一定的联系。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的注意的对象性特点和能力问题。是同一活动过程中注意的不同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是人后天不断学习训练的结果,是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能力。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的注意的任务性特点和速度问题。是人的注意在不同对象和不同活动任务之间的转移。这种转移的速度同样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同样会影响人的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教师一定要学会对学生的不良注意品质的矫正,并通过对学生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自己也要学会注意品质的自我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备注:此部分可适当结合心理测验进行,让学生增强对自己注意心理活动特点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
本章作业与复习思考题:
1、2、简述注意与人的认识心理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 试述注意的类型及其心理活动规律;
简述人的注意的良好心理品质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