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课程心得
心理学课程心得
在上这门课之前,我从没有接触过心理学,我印象中的心理学就是通过人的肢体语,表情上的一些表现来剖析人的心理,通过暗示催眠别人等等,或许高深的心理学也确实是这样。通过这门课程我发现,其实心理学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它就是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的心理变化等等我们都会遇见的问题。虽然我并没有从这门课里学会看透人心、催眠别人,但是我就得它真的可能是我性格,甚至是人生转折点,我并没有就那个知识点去剖析一些心理学的问题,只是就心理学课程给我的无限帮助来谈谈我的感受。当我们把感觉到的事物的属性综合起来,产生了对事物的全面的反映,我们有了知觉,进而有了认识。在形成认识的过程中,有太多的环节,而这些环节我们并不是每个都了解,所以对于刚刚发生的事或刚刚认识的人,我们会有太多的误解。信息的整合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定势效应等等影响我们对人的深入了解。“以貌取人”大概就是这样出现的吧。我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人,但一个人的第一印象确实影响了我的态度,或许每个人都会因为一个人的举止行为去评判他的性格,决定是否和其交谈,或者是否和其交朋友。但是,大多数时间里,感官会欺骗我们。就像《大染坊》里的那个老板,他扮成一个乞丐去其他店家,伙计从衣着上评判了他,认为他是乞丐,不可能买得起布,就用低价羞辱他,他却因此低价买入了大量的布,使这家店损失惨重,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以前并没有注意这些问题,这会使你损失大量的好朋友和机会。从这我学会了不能从表面去评判别人,只有当你真正认识他以后,你才能知道他是否会像表面那样你不愿成为朋友,或者他将成为你后半生的挚友。不要让你最好的朋友因为你的第一印象而错过。
上过那节关于睡眠的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的睡眠一直是不规律而且效果很差的。我总是注意哪些细小的声响,哪些声音总使我很难入睡,所以我会等其他人入睡后再睡,而这样又会造成睡眠的无规律,而且无规律的睡眠又会使睡眠质量下降,很长时间里我的精神状态都不好。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总是不能集中,而睡觉的时候又会集中注意力于睡眠上,结果越是这样就越睡不着。通过心理学发现,睡眠中,人完全没有意识活动,而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度。集中的注意力结果就是意识活动兴奋或紧
张,这样的状态下根本不可能入睡,入睡需要注意力的分散,将过分集中于细小声响的注意力,分散于一些其他的事情,回想白天上过的课、默背英文单词或者听些舒缓的音乐,都可以分散集中的注意力。就像医生所说的治疗失眠者时最简单的方法:数羊。通过数数这样简单、无意识的事情,分散你集中于其他事情的注意力,就能解决较轻的失眠。这些方法很好的帮助了我的睡眠,使我既能较快入眠,又能拥有高质量的睡眠。
记得老师说过有关睡眠规律的问题,人的睡眠有规律,才能有效的提高睡眠质量。每天准时起床,如果较困的话,每星期可以有一天睡到自然醒,我做了,虽然并不是每次都准时,但确实有帮助。最初或许会在白天有些困乏,但遵循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一段时间以后,就能感受到效果,白天更有精神,而睡觉的时候更快入睡,并且睡的很香。由此还可以推广的其他的事情,比如吃饭等等,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确实是我们所需要的,尤其是大学生。
我认为最有帮助的就是《记忆与学习》那一章,作为学习了十几年的学生,记忆一直都是我最头疼的事情,或许这就是人们发明电脑的原因吧。我的记忆力不是很好,总是记了忘、忘了记的,最令我羡慕的就是那些“过目不忘”的人。我以前总是以为,记忆力是天生的,和后天的努力无关,学习了这一章以后,我才明白,记忆力的提高后天是可以努力的,并且能够超越自己以为的那个记忆界限。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在人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其中的很多理论研究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识记时有累积抑制,影响了识记后的回忆成绩,一段时间后,抑制作用解除,引起回忆量的上升。以背单词为例,我在背单词的过程中,总会背了一部分之后回头看看,却发现一片空白什么都没记住,进而积极性下降,甚至不愿意再背了,反正都没有效果。看了这个理论才知道,并不是没有记住,只是存在积累抑制而已,一段时间后再想,会比马上想想起更多的东西。明白这点之后就不会因为对记忆力的否定而放弃努力了。再比如,材料的相互干扰,一段时间后,干扰的消失以及材料间联系的增多,整体性加强,识记的材料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引起回忆量的上升。以前总是从课本的第一章背起,这样就会越背越乱,越来越记不住,原来不同章节之间的信息是会互相干扰的,而有机整体对记忆是有帮助的,那如果想理清大
概的思路,看目录,将课本的整体网络整理出来,那么记忆力不就提高了吗?试过之后,果然有用。
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看,遗忘的规律是
1、数量上受时间因素制约。
2、进程上是先快后慢。遗忘总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最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较慢了。以曲线来看,最后保留大概20%的记忆,既然如此,那么就在最初的那个阶段返回去看下,保持新鲜记忆,并且循环之,翻看的时间较短,比较方便。即使这样还是会在睡醒一觉后忘记,但总有那记住的20%,找出它们,划掉。既然之后的几天里这部分还不会忘记,那么就没有必要在这几天里再看。这是针对短时间考试攻坚,而如果要长时间知识储备,那么就要将所有的在几天后都要重复记忆,延长他的记忆时间,把它作为你作息时间的一部分,那么你所记住的东西就会记得很牢。
提高记忆的方法有很多,我比较喜欢的是“触类旁通”法和记笔记。“触类旁通”法是我自己编的,就好比背单词,我们总能记住一些常用的、比较不容易忘记的单词,而这些单词就可以“旁通”到其他的,如我能记住survive,就会记住service,看起来有相似点的事物是可以“触类旁通”的。这样连接关联的事物,每当你想起一个,你就会想起另一个,区分、辨识之后,是另一遍的记忆,无意识的增加记忆的次数,之后就不会忘记了。还有就是记笔记,我觉得写虽然不如看的快,但是写的记忆度要远远大于读与看。我们可能还没有能力将知识改编成歌词,用韵律法增强记忆力,无非也是关联,将字词关联到韵律上去,写可能是我们能用的加深记忆力最好的方法。每一次的写就仿佛用刻刀将写的东西刻入我们的头脑之中,虽然不能永远不忘,但可以延长遗忘的时间。
如同记忆一样,我通过心理学给予我的帮助有很多。老师说过一句话:“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在此之前,我想过很多,我觉得性格就是长期某种习惯导致的结果,就像睡懒觉一样,这是一种长期的习惯,睡习惯了,也就成为你性格中的一部分,加之其他懒惰的习惯,综合起来可能就会使你有了懒散这个性格特点。再类比“急躁”,或许你的家人就是那种急躁的性格,在他们的长期教导中,你会觉得不遵守承诺的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有人如此,你就会急躁,甚至于生气、与人吵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然,不遵守承诺的行为肯定是不可以做的,但是我们不能强迫别人去遵守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且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些习
惯既然是长期养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其他的,甚至相反的习惯去代替它们。但是我去做过之后才发现,太难了,也许就是我性格中的懒惰发挥了效用,我不想去改变了,所以我用类似于自我暗示的方式告诉自己:性格是天生的,它不可改变。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意识到我错了。
性格可以改变,那么我们如何去改变它呢?如何使这个过程尽量的不那么痛苦?我觉得应该从动机与需要中找寻答案。动机包含的内容:
1、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
2、动机为个人的行为提出目标;
3、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
4、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我要为自己改变性格找寻一个强有力的动机,用某些必须达到的目标促使我们改变一些习惯。若为解决赖床找寻一个动机的话,可以列举赖床会导致的结果: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等。在用不赖床人健康的身体状况作比较,反差出来了,外在的动机也就出现了。内在动机,我可以提醒自己赖床会浪费我的时间,我可以用这个时间来增加我的知识储备,实现我的理想,用美好的未来来激励、暗示自己,赖床是不好的,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才是我所需要的。这样是否能改变性格,我还不清楚,但我会用实践来证明,反正这样的实践“百利而无一害”。
这些都是心理学给我带来的好处,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这些比复杂、深刻的理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感谢心理学,感谢老师。
第二篇:爱情心理学课程心得
爱情心理学课程心得报告
爱情心理学课程心得报告
摘要:现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各个高校中表现非常的突出,而在这其中由于青春期的情感问题产生的又占了一大部分,这些问题不仅严重的困扰着大学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许多不好的影响,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隐患,可能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本文通过对自身的一个分析和对周边同学的调查剖析的案例来试图发现自己及同龄人中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做出一个合理的分析和概述,同时希望能为社会及学校能够及时的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现实依据,也为这门课能更好的积极的引导学生提供一些建议。
一,了解自我: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自己,我把自己定义在内向与外向之间,我既不属于两者的任何之一,又兼具有两者的某些特征。从小生长在农村的我,带有农村孩子的一切普遍的特征,狭小与封闭的乡村环境在一定的程度上形成了我从小便带有的自我封闭的性格特点。这是我的性格里面趋向于内向的最主要的形成原因。而后来由于为了学习需要,我不断的更换学习环境,走向乡镇,城市。在这个过程之中,由于视野的扩大和交际面的变宽,我的性格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在不同环境与人不同人们的交流之中。我逐渐的体会到了乐观活泼的生活态度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我开始逐渐的改变自己,放开自己的眼界。几年下来虽然自己尚未有完全的消除长期的乡村生活给我的像个上带来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但是却一定的程度上使得我更加的想着乐观外向的生活态度转换,使得我的性格特征逐渐的向着介乎二者之间发展。现在的我把生活看作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段美好的旅程,这段路途之中有风雨,而更多的是风雨之后的彩虹,我与其消极的应对这一切,随风雨的飘落而感伤,随彩虹展现而忽然的激动,还不如平常的心态去看待,把一切都看成是一种生活滋味的体验,一种生命的感动而努力的去珍惜,用心灵去记忆。我热爱运动,喜欢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几乎所有的球类运动,因为它带给了我激情与活力,让我体会到团队合作和共同分享成功后喜悦的美好感觉。也让我体会到竞争中的快乐和奋斗的美好。
对于爱情我一直期待我能够拥有的是一种伴侣式的爱情,它在缓慢的时间推移
之中慢慢的发芽,可能从友情中发展而来,温存和相互的支持多余热情,平淡却深厚,能够味了共同的美好梦想一起努力,一起奋斗,累的时候能够相互理解支持,失望挫折的时候,能在黑暗中给对方一双温情的手,表示我永远和你站在一起,支持你。成功的时候或者在快乐的时候能够相互的分享,从而把这种快乐能够转化成为生命中永恒的美好记忆。
我认为现在的我对于爱的理解还不够,还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之中积极的体味生活,感悟爱情。在我看来如果要获得终身爱的能力,我们首先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是选择一个他人眼里最好的异性来做自己的爱人,而应该选择一个最适合的人来做自己的爱人。她不一定很美丽,但却很善良,她不一定很聪明,但却很善解人意,总之与自己志趣相同的在一起才是爱情长久最初的必要保障。其次我认为,对于爱的能力的培养,双方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是必要的,它就像是桥梁一样,是双方能够保持心灵的联系使爱能够持久的基础。拥有终身能力的爱也需要承诺的巩固,但承诺却不是唯一。“只有迷恋的爱是不完美的,只有亲密的爱是不能永恒的,只有承诺的爱更是空洞的”,在承诺之外,终身的爱还需要有对于生活和共同理想的激情。以前我以为爱就是两个人相互吸引在一起,而当我认真的学完这门课程,听完老师的叙述,在听到别人亲身经历的感慨之后,才知道爱情不是简单的两个字,终身的爱更不是简单的在一起,爱需要众多的因素。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慢慢的积累,终生的去感悟。
二,案例分析
1,实例: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小a,在进入大学的后的第一学期内已经先后谈了3,4个男朋友,每个男朋友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最短的是一周不到,最长的也没满一个月,而且基本都是相互认识不到几天之后就在一起。据在与同学的交谈中了解到,在她与她男朋友相处的时候模式基本上是恒定的,那就是先是在认识的时候,看外表而生好感,然后努力要在一起,在一起的时候,只会努力的想从对方获得某些好处,等到了某一次感到有点烦了,就随便的找一件小事然后借口吵架,随之要分手,继而自己又感到一些后悔伤心难过不已,然后又试图去找另一个,重复自己以前的行为„„
2,影响:她的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自己的感情,也伤害了他人的期许,在同学中也形成了不好的影响,甚至导致周围的同学都认为她是一个随便的女人,使得同学都不太喜欢与她在一起交流和玩耍,给她自己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这是一种对感情的亵渎的行为,毫不重视感情的价值所在,只把它看成了自己快乐和消遣的工具,这种不负责的行为也给他人带来了心灵的伤害。是一种应该被社会价值体系所唾弃的行为。
3,启示:从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要珍视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不要带着纯粹的求取快乐和发泄的心理状态去对待自己的感情,同时要摆正自己对待爱情和生活的价值观念。只为了求取快乐或者排遣寂寞孤独的爱是不长久的,也是不明智的,是最终将会走向终结的,这种爱情有还不如没有,既然知道只是为了玩玩,哪能投入真心,又哪能真正的付出自己的感情呢?最终会带给当事双方深深的伤害。同时我们也要努力的学习怎么去理解爱,理解怎样爱他人,爱自己,增强爱的能力,为拥有一份稳固的爱情而做出努力。三,建议
1,本课程由于现在也在针对大一的学生开放,而相对于大多数的大一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刚从高中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到大学来。自身最多或许只是对于爱情的期待,而多数都还没有经历爱情,对于爱情中产生问题的迷惑和所要求解决的愿望还并不是太过于强烈,本课程中的一些实际举例问题很难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难以得到他们的共鸣。就会使得本课程按道理本来应该是比较受到追捧的而实际却是课堂没有活力和生气可言,只变成了学生求取学分的工具,这样不仅是学生没有学到知识,对于其情感问题的解决也毫无作用,还浪费了大量教学资源。所以我建议能不能把这门课程有针对性的对大二以上的学生开放。因为大二以上的学生很大的一部分由于大学生活的洗礼之后,很多都已有过对于爱情的迷茫或者正在经历爱情,他们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带有强烈的愿望。这样的话可以火的很好的课堂效果。
2,由于这个课程并不像一般的课程那样对书本的系统知识要求较高。而更加的倚重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教训。学生所需要学到的东西,想要了解的东西书本简单的说教也难以满足使得他们能够幸福,而他们也更需要从现实中得到解决的办法和经验去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我建议,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应该主要教学方法是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贴近事实的例子,来广大学生建立一个模型,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得出启示和解决的办法,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来解决他们的一些困惑和问题,使他们能够获益,也达到使本课程能够真正的发挥到最大的效用。
3,由于我们的这门课程本身没有太多的资料和资源来使我们运用,辅助学习。能用于教学的也只是一些简单的与爱情有关的电影,然后写一点简单的影评。而学习的内容也只是简单的老师讲一些知识,这样的课程单调而乏味,很难使学生进入状态,这样就很难是学生学到东西,就会使得本门课程所能产生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我建议,希望能够在简单的教学环节上多加一些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的互动环节。这样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就能使学习的效果显著的提高,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用学到的东西来 解决自己情感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参考文献:姚志强《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报告》,冉龙彪《大学心理健康》,《生字格性学报告——性欲和爱情原理》,天津中医药大学《当代大学生的婚姻与情感问题调查报告》,陈迭华《大学生心理基础》
新闻101 袁波
第三篇:视觉心理学课程心得
视觉心理学课程心得
视觉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上完一个学期了,这门课程还是很有收获的。当我在考虑给出的主题去做相应的设计应该考虑主体的深层内涵和能打动人的部分。
设计是什么?之前我也有一直问自己这个问题。很迷惑,但是自从我上了这门课程之后,我明白了。设计,就是以图片的方式和人们的心灵进行沟通。设计师的任务,就是将所要传达的主题深入刻画和表现出来。设计师和艺术家不同,艺术家是表现出自己所认为的美,但是设计师是表现大众所认为的美。所以,很多情况下,设计师所认为的好的作品并不被大众所认可。对设计师而言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什么是好的作品?怎么细化作品的主题?现在的社会,到处充斥着广告垃圾,信息量的大增使得人们对广告已经产生麻木的心理。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夺人眼球,给人留下深刻影响呢?这很值得我们每一个做平面设计的人去思考。
我们现在考虑问题,当我们观看物体、它与我们及其他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它的形状、颜色、运动等某一属性时,大脑必须执行的某些基本操作。也许,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视野中的物体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每个物体并非以清楚和确定的方式做了标记,我们的大脑必须使用各种线索,使景物中对应同一物体的各个部分整合在一起。在现实世界中,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物体可能部分被遮挡或是呈现在易于混淆的背景之中。我们要做的,将它再现。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通过发现各个部分的最优组合,主动地构造这些“整体”。这种组合最有可能对应于真实世界中某个物体的有关方面。很明显,重要的是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格式塔学派试图对视觉系统共同的相互作用类型进行分类,并把它们称为知觉定律。他们的组合定律包括接近性、相似性、良好的连续性和封闭性。
接近律说明,我们倾向于将那些相互靠得很近且离其他相似物体较远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其他实验显示,接近律通常指“空间上接近”,而非在视网膜上的接近性。
格式塔的相似律是说,我们将那些明显具有共同特性(如颜色。运动、方向等)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如果你看见一只正在跑的猫,你就会把它身体的各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因为一般来讲,当猫跑时,它的各个部分会在一个方向上运动。同样原因,正在树丛中爬行的猫也会被识别出来。但是,如果它纹丝不动,我们就很难发现它。
封闭性在线画图形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如果一条线形成了封闭的或几乎封闭的图形,那么我们就倾向于把它看成是被一条线包围起来的图形表面,而不仅仅是一条线。
第四篇:爱情心理学课程心得报告
爱情心理学课程心得报告
明知故犯的修行
一,了解自我上这门课第一节的时候,我刚刚分手两个月零四天。不知道是我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还是我真的了解一些什么,我并没有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盲目。我对自己面临的情况有比较明了的了解。只是。我不能接受。
我需要学会的就是让自己试着接受那些你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我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我有很多很多的日记要写,我还有很多很多的作业要做。生活日复一日的强行发生和被迫接受之后,我发现我要说的话,都烂在了肚子里。想见的人,都渐渐淡漠。想做的事,有心无力。包括这篇论文,因为和爱情有关,被我一再推迟,一写再写。关于爱情,可能到现在,我都没学会接受。
我在明知故犯。
或许我的经历,放到爱情心理学的理性分析来说,这是一个很容易归类,解释和分析的案例。典型的初恋综合征,八年的爱情长跑,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饭,逛街,做作业,摔倒,陪家人聊天„„都被彻底的渗透。突然的抽离,让你有一种巨大的空虚感和信仰空洞。但是,那些不可力抗的因素实实在在,发生那些你不得不接受的事实。解决办法就是:找个朋友说说心情,找个晴天爬爬山,找个雨天清醒清醒。一切不安,就简单的尘埃落地,尘归尘,土归土。就像生命的消逝那样客观,所有的不安终归都入土为安。只是,我,可以理解,但无法接受。
我放开自己,说服自己,淡化自己的情绪。慢慢的,静静的,傻傻的。终于有一天,我想起来的时候貌似没有那么心痛,只是隐隐,怅然若失。
学习了爱情心理学,让我对自己平时自己苦苦思索的问题,有了一些系统的理解,我曾经终日思索自己行为的正当性,究根究底,想从壹加壹的自然公理开始论证自己的失恋之后可能的无数结果。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我思考的问题叫做——爱情心理学。这门课给我帮助很大。让我对于爱情心理有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虽然,它没能教我,或者,直接让我怎么接受现实。我想这个问题,放到上帝身上都是没有办法。一切,还是那句老话:时间会带走一切。
黑格尔说:“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绝非理性所能解决的”。那我暂且就在这里,不哭不闹,不颓不废,做自己该做的事,等待时间慢慢的流逝。就当这一切是一场明知故犯的修行。路还长!
二,案例分析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我看过最神奇的一本书,里面女主人公的爱情深深的打动了我,甚至我会开始留意一下身边从没留意的人和事,看看是不是也有这么一个女的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在某个角落爱着我。尽管,现在的我还在失恋的阴影里里面,但是我对失恋这事没有太多兴趣。我现在用我课堂所学来谈谈里面女主人公的心理。
这是空前绝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最最感人的单相思。将“单相思”这样令人绝望的爱情推向一个无人企及的高度,我的六年单恋也只能望其项背。女主
人公的狂热在你跳开之后,你发现,一切是如此的荒诞,但是,随着小说的渐进,你发现所有的荒诞都是如此的合理,就像一个诡异的空间几何证明题,当你从最基本的公理慢慢的推断的时候,你会发现,眼睛看起来怪怪的两个线条竟然是平行的!女主人飞蛾扑火般绝望的爱情,就是我们价值观里里面两根根本不可能平行的线。她的爱情就这样继续着,直到她爱情最后的寄托——她和作家的儿子病逝,她也奄奄一息之后才提笔写信,铸就一场旷世单恋!
“在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所觉察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委身屈从,热情奔放,这和一个成年妇女的那种欲火炽烈、不知不觉中贪求无餍的爱情完全不同。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热情集聚起来,其他的人在社交活动中早已滥用了自己的感情,和人亲切交往中早已把感情消磨殆尽,他们经常听人谈论爱情,在小说里常常读到爱情,他们知道,爱情乃是人们共同的命运。他们玩弄爱情,就像摆弄一个玩具,他们夸耀自己恋爱的经历,就象男孩抽了第一支香烟而洋洋得意。可我身边没有别人,我没法向别人诉说我的心事,没有人指点我、提醒我,我毫无阅历,毫无思想准备:我一头栽进我的命运,就像跌进一个深渊。我心里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
爱情是两个人的游戏,就像乒乓球,一个人派过去,总得还有一个人打过来,不然,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但是,女主人公确有着一种决绝的爱情观,穷尽一生,用暗恋将“爱情”进行到底!“我整个的一生,我的一生一直属于你的,而你对我的一生一无所知。”这是我们“正常”价值观里面两根怪异的平行线。
茨威格对于那个妇产医院的描写让我触目惊心,那不是医院,而是屠宰场。一个屠杀尊严,屠杀人性,屠杀生命的屠宰场。是这个社会的阴暗面。我甚至想,那个医院对于女主人公,就像R先生,一个本该拯救的她,让她体会生命的美丽,爱情的甜蜜的人,变成了屠杀女主角一生的杀手!
佛洛依德的心理学是建立在的人动物性的基础上的,似乎所有的人,潜意识里,其实都是用下半身思考的。所谓理性,不过是受制于本能一种大趋势下得小打小闹。用动物性本能来解释人类的爱欲冲动。他把人类满足需要的冲动称为心理能量,就是力必多。正常情况下,作为心理能量的力必多需要投注于对象,并合理释放,这样能量才可以保持平稳,心理状态也才能保持健康。
“自幼丧父”,失去了第一个内心能量可以投注的异性对象。由于丧夫,母亲总是郁郁寡欢、情绪消沉,这样以自我为中心的母亲,绝不可能给女儿足够的关爱。对于生性敏感、情感纯真的陌生女人来说,在同伴中也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没有倾诉的对象、没有知音,13岁少女所有的心理力量只能投向自身。在弗洛伊德看来,心理能量的内投必然导致自恋的结果,以自我取代现实,筑起自恋的世界
这是所有人都会犯的傻,但是,一旦你犯到了极致,就成了一种似乎无法否定的高尚。一个人在爱情面前所坚持的卑微,升华成了一种忠贞不渝的高尚,将原本动物性的感情升华,用暗恋的形式自杀式的将她的爱情进行到生命的终结。赢回了原本应该一塌糊涂的尊严。嫁,当妓女,一夜情,种种的不合理,一瞬间都有了支撑点了。为了爱情。
分析自此,用一首普希金的诗作结吧。
《我曾经爱过你》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 或许
在我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失
但愿他再也不会去打扰你
我再也不想让你悲伤难过
我曾经默默无言地,毫无指望的爱过你
我既忍者羞怯,又忍者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的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像我一样的深爱着你
三,对于本门课程的意见
首先,谢谢老师,让我度过了愉快的一个学期,不至于又稀里糊涂的修一门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我很喜欢老师的课。
至于不足,我能想到的就是,互动太少!
课堂的气氛不够热烈,我想,爱情心理学这种课程应该是一门互动性很强的学科才对。你甚至可以安排作业,诸如弄个陌生异性号码什么的!那样,这门课会更有意思!
最后谢谢老师!
机械学院 机信098黎茂恒
学号:0908030247
第五篇:恋爱心理学课程心得报告.
恋爱心理学课程心得报告 ——
题目:形形色色的爱情观念
内容摘要:人们在这忙碌的世界里忙碌的走来走去,在那万千中才会寻找到那个陪伴我们一生的人,有人珍惜、有人麻木、有人漠然,都会有失去,也会有收获;就算那些彼此相爱的人最后不能在一起,也没必要让心碎得不能愈合,每个人的爱情观念都各有不同,每个年代的爱情价值也不相同,爱情构成要素纷繁复杂。在这形形色色的世界里,爱情也变的不那么单纯。
关键词:爱情价值观彼此感觉相互理解 正文:
一、爱情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从整体说每个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种族对它都各有不同的见解;无论结论是什么,归根到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在相同的外在条件下对爱情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多共性。许多看似不相关的规律都互相存在着联系,由多种社会原因构成当时人们共同的爱情价值观。尽管生活在同一时期、同一坏境或一样的种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先天或是后天的因素,从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念。
上这课之前,自己内心所谓的爱情观,不过都是那些不成系统的思维与偶尔的神游所产生的无厘头的想法;正如罗曼在《恋爱的人们》中所说:“就算辣椒足够的辣,但还是会想到它足够的香。”对一切爱情效应都是自我的不完全的了解。对很多问题都是迷糊的,比如在不同时期人们对爱情的需要是多样性的,其中有作为交换的功利性的——比如历史上的和亲,有作为侵略借口的——比如古希腊与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线,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对自由的爱情大多时期都是禁锢的;古代的女子谈爱情的自由那都是不守三纲五常的、都是下流的,在几千年的进程中,她们就没有获得真正
随心的爱情,而又从何来谈观念。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个女子想得到如自己所愿,要付出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在现在社会,固然很宽松,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所想的权利。但现在人们在考虑伴侣或是结婚对象时,总是追究得更多,两个人之间互相都想在这场爱情中获得更多;总是不停的揣摩对发的想法,可是爱情到最后没有人能真正的全身而退,不存在许多人总是抱怨付出了些什么而最终伤的越深。人们总是在进行不同的针扎,谁都期待遇到自己心目中的标准对象,在现在越来越物质的社会,更多人的爱情价值观发生转变;就比如说有的女孩把爱情当作生活必需品LV则是生活奢侈品,而有的女孩把LV当作生活必需品爱情则是生活奢侈品。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选择有独到的见解,我们却不能单纯的认为那种才是正确的,每个人的想法总是千差万别。我们不能根据我们的想法对别人评头论足,在自己遇到同类事情的时候,也总有矛盾、总有困惑,总觉得无论怎样选择总是有人要在爱情中受伤。
这课对不同人的心理以及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产生怎样的爱情观念做出很多解释,很多问题都是从普通人的生活中发现并阐述,爱情并不是谁谁特有的;每个人的看法不一,但很多的基调是一样的,就像画画那样,要求每个人选颜色的基调一样,但结果却是各有风格。很多你不能
接受的并不代表别人不能接受,这一分钟不能理解并不代表一直都不理解。爱情很奇妙,能让两个不认识的人最终在一起,并且很多是一生。两个人的遇见,如果你对对方感兴趣,你就会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正好对方的想法和你一样你们在一起的几率就会无形的增多;但这也不排除外界的影响,比如家族的阻碍——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最好的证明,明明相爱的两个人总是会因为种种原因最后不能在一起。这其中还有很多比如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很多人的爱情出现背叛之类的事,归根都是从两个人之间不信任引发的。以前的社会条件下总是很少发生异地恋之类的问题,现在信息处于膨胀化的年代,以前的很多不可能都变成事实;有些明明相爱的人总是会出问题,其实并不能怪谁,电子邮件中爱的表达并没有在脸颊上真实的一吻那样动人;长距离的浪漫关系通常没有身边的浪漫关系那样更令人满足。并不是双方出现了问题,而这就是人性最初的解释。罗伯特·斯腾伯格认为,三大基石能够组合成不同类型的爱情。爱情的第一个基石是亲密,包括热情、理解、交流、支持及分享等特
征。第二个基石是激情,以身体的欲望激起为特征。激情的形式常常是对性的渴望,但是,从伴侣处得到满足的任何强烈的情感需要都属于这一类别。爱的最后一个基石是承诺,包括将自己投身于一份感情的决定及维持感情的努力。在本质上,承诺主要是认知性的,亲密是情感性的,而激情是动机性的。爱情关系的“热度”来自激情,温暖来自亲密,相形之下,承诺所反映的是一个决定,它完全不是情感性的。
二、每个人都要经历或多或少的爱情,不能结果如何,但都有开始和过程,我们每个年龄段、每个成长坏境都深入的影响我们的恋爱观。在此后的生活中也会影响,喜欢什么样的类型有来自内心的剖析,但外界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我个人的观点是最初自己喜欢的什么都会因为时间坏境的不同而改变,但都会在内心挣扎,那是不是我想要的,都会不停的问自己;自己是不是需要或者是有没有必要拥有这一段感情。相信很多和我一样的同龄人也经常这样挣扎,总是在想我们之间合适吗,我们之间有可能吗,在这思考之间我们会失去一些然后得到一些;但不管结果是怎么样,我们都会成长、都会把以前想不明白的自然就明白了;两个人是否会在一起,比如两个人是否有思想上的交流、是否都互相爱对方这些都很重要,但我个人认为两个人最重要的是要相互理解、信任与支持。如果每天都用吵架结束谈话,都互相觉得对方不理解,双方都保护自己那所谓的自尊心;最终,无论怎么相爱的两个人都会在争吵与猜疑中失去彼此。
欺骗和背叛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并不是所有的欺骗都是恶意的;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没有必要斤斤计较那偶尔的欺骗,我是说好的欺骗。更没必要在吵架的时候把那些不快乐的全翻出来说落一遍、这样无休止的说落,没有人能够承受的了,就连莎士比亚都无法承受她老婆天天的暗骂与说落,最后郁郁而终;更何况广大的平常人呢!背叛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不可容忍的,也包括我,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伴侣背叛自己,可是背叛的事还是天天发生;而最后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借口。在我看来这些都没有必要,如果不爱了就不爱了,谁也没有必要在背叛与被背叛中不停的纠缠。
恋爱就像吃辣椒,不吃的时候它总是奇香无比,但真正吃的时候却辣的你痛不欲生,后悔莫及,发誓永不再吃,然而辣劲刚过,你又对它朝思暮想。越辣越香,越香越辣,你总是在思念与后悔之间游离,这就是爱情的逻辑。
——《恋爱的人们》罗曼
三、这门课的一系列观点,在或多或少上可以较好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看法;也在一
定程度上让能给处于对爱迷茫与挣扎的青年一个方向。更好的去理解爱的含义,懂得理解他人的感受,在这之间并懂得成长要付出的代价。在以后遇到事情上能较好的解决,并尽量给自己留下较少的遗憾。
参考文献:彭彦章《情爱物语》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