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心得

时间:2019-05-13 03:2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学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学心得》。

第一篇:心理学心得

《第二章 学与教的理论》学习心得

学习理论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教学理论以学习理论为基础,依据人的学习过程来研究如何教的问题。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三种学习理论,分别是: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通过这章的学习,我初步了解了这三种理论,明白这三种理论的不同。

一、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1、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是由刺激情景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对中学生数学学习有着一定的作用,例如:

第一,数学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内容之前做好准备,如教师要讲清楚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不要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第二,教师可以在讲完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后,适当安排应用概念、定理、公式的课后练习,使应用过的联结越来越紧密,以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数学知识。第三,在教学实践中,每当学生掌握了一种数学方法和知识,教师就要及时给予鼓励,顾名思义鼓励就是满意的联结。(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斯金纳认为,学习是指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所以,学习就是在反应(R)和强化刺激(S)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对数学课程学与教有重要作用:

第一,在数学学习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如对学生的解决方案、结果等应及时做出评价和正面鼓励。

第二,教师在教授复杂的数学课内容时,应该把复杂的内容分解成为简单的几个部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由易到难的过程。

第三,在学习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时要及时进行强化。

2、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

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不掉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2)程序教学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程序教学建立的一系列学习原则和开发程序教材的系统方法,直接影响了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认知注意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是: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

1、苛勒的顿悟说

(1)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2)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

总之,顿悟说重视的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组织作用,认为这种组织表现为知觉经验中旧的组织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顿悟。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1)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2)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3)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认知发现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已有认知结构、学习内容的结构、学生独立思考等的作用,它对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把布鲁纳的教育观点运用到中学数学实践教学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应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概念、定理、公式等,还应该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全面掌握知识的产生过程,有利于对数学结论的记忆。第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按一定的方式构造好,以便于学生记忆和保持。

第三,为了迁移学习做好准备,使学生对数学的基本原理有着深刻的理解,从而根据原理的结构,举一反三。把学科学习的基本结构渗透到学习过程中,不但有利于学习内容的记忆、基本概念原理的领会,更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1)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生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并具体描述了典型的信息加工模式。(2)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 a、信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 b、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 c、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 d、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4、认知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在以下几方面对学习是有启迪的:(1)刺激选择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2)人类记忆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

(3)“组块”理论,为了尽可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较多的知识,我们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

(4)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人们的个人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各自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因而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1、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

(3)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

2、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1)随即通达教学(2)抛锚式教学(3)支架式教学

3、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1)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a、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进程 b、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2)情景化教学(3)重视社会性互助

4、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四、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比较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有机体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有机体只是被动的接受外部刺激,通过尝试错误来获得正确的反应,而缺乏主动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参与。

认知主义理论十分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内部心理机制,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的行为。鲁纳等人的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是把新的知识整合到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虽然每个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但只要对知识的表征系统进行设计,就可以通过个体的主动探索进行学习。他认为学生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认知主义不同的是,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建构出来的。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建构完整的意义,并进行主动的学习。

五、总结

由于学与教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们的规律不可能用一种理论来全面概括或解释。每种理论或学说既有它的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在教育技术实践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应用。在各种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把握各类基本原则,掌握各类基本特征,为得到优化的教育过程与良好的教育效果做辅助。

第二篇:心理学心得

心理学心得

心理学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我非常荣幸地在校网几近崩溃的情况下挤进了心理学这门课。选修课对许多同学来说,可能就是点个到、得点学分那么简单。但我是很认真地选修了这门课,真心的想学到些知识。关于心理学是讲什么的,之前我并不了解,我是想学习些推测心理活动、预测心理发展和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

这门课程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每次听完课,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我都因为有所收获而满心欢喜。老师虽然没有讲授我想学的一些知识,但是有意无意地让我学到了更多意料之外的事,这让我更加喜欢上这门课。至于我从这门课里学到了什么,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整的,暂时想到的就是:学会了面对压力或是不开心的事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老师有一次在上课时,无意中说到自己当天遇到不开心的事,但是仍然很快就投入到轻松地授课中);懂得了在看待问题时,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老师举例说夫妻之间发生一些矛盾时,从对方的角度思考,尽量往好的方面想,矛盾很容易消除);学得了更好记忆的方法,比如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告诉我记忆和以往的规律......还有很多东西是我从这门课程中学到的,只是一时没想起来,或许它们已融入我的思想了。

在学习心理学这门课的过程中,有过欢笑、有过感动、也有过深思,这门课深深地吸引着我,即使是周末也不愿错过上课而早早起床。老师想知道我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大概是想提高以后的授课效率,让自己的课更具吸引力。To be honest,我很喜欢这种有激情很上进的老师,所以很乐意为老师提供一些个人建议。

首先,我对老师的整体授课方式比较满意。在授课过程中讲述身边有趣的事例这很贴切实际;讲述苏格拉底的经典故事,让我们在轻松中自由地思考;放映纪录片增添课堂乐趣,同时扩宽了我们的视野。我最感兴趣的环节是看记录片,这个环节同时带动了我的视觉、听觉,还让我更加专注不断思考。值得开心的是,老师在下学期会专门开设观看纪录片的课程,非常期待老师开设的新课。

其次,我个人觉得老师讲心理学内容时,有那么一点点单调。当老师放映那些跟教科书上的排版一样的课件时,同学们大都低下头做自己的作业了。我非常喜欢哈佛大学里的幸福公开课,那位老师并不是用某个教材来授课,而是用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专门编排比较活跃的授课内容,讲述对我们思想有深刻启迪的故事。只有喜欢或是赞同一个人才会对她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我对老师很赞同也不乏喜欢,所以觉得老师也可以做到课堂活跃而有吸引力。希望老师下次授课时,考虑编排些更有意思的课件。

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我认为大学生主要是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1.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典型案例:小张自言从小属于“被管大的一代”,上中学时,爸爸妈妈什么都不让她干,早上来不及吃饭,妈妈就把早餐送到学校去。到北京上大学后她慌神了,每天不知道该干什么,还觉得时间不够用,整日浑浑噩噩,学习成绩下降,成了班上的“第三梯队”。她开始头痛,注意力无法集中,成了心理障碍队伍中的一员。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2.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典型案例: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如某高校一名数学系新生在中学是老师宠爱、同学羡慕的数学尖子,升入大学后不久,在一次新生摸底考试中未能及格,自信心顿然坍塌,在一个寒冷的早晨跳楼身亡。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从一进校门起,新的竞争又宣告开始,大家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因此入校后短暂的兴奋之后就应当及时冷静、认真地分析利弊,正确认识自

我,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3.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社交障碍。典型案例:某医科大学学生小王由于来自农村,缺乏体育、音乐才能。别人去踢足球、跳舞,他不好意思向人请教,自傲与自卑发生冲突,最终跳楼身亡。这个学生的问题属于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不与人交往并非出于自愿,内心矛盾重重。消除社交障碍主要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惧。否则,对自己的神态举止特别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反而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紧张。社交障碍是一种恐惧心理的自我加强过程。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恐惧愈演愈烈,最后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这种问题的同学要大胆一些,多参加集体活动,并敢于抛头露面。4.理想、目标落空造成内心困惑。典型案例:进入大学后,学习失去了中小学时的动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社会市侩、阴暗的一面,习惯于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在现实面前感觉到困惑。某大学男生小赵中学时成绩优秀,进大学后很快奉行“六十分万岁”,他直言:大学没什么意思。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学好专业课,提高专业技能,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锻炼组织社交能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去努力。在学习内容上注意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除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外,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5.情感受挫促成心灵苦闷。典型案例:时下的大学校园,恋爱已是公开的秘密,部分大学生匆匆加入“恋爱族”,由于对爱或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饱受失恋之苦,但又难以自我调适,轻者陷入情感的漩涡难以自拔,重者则会痛不欲生,寻死觅活,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谈恋爱是一种审美,一旦双方产生了恋情,要沉着、冷静、理智地对待,既应珍视纯洁的感情,又不能任其发展,注意适度控制,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对于单相思和失恋者,要注意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恋爱是以双方自愿为原则的,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大学生有这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有义务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学校首先应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具体应做到:(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大学生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3)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4)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首先,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题讲座和报告等。要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开展经常性的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要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的心

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在心理辅导或咨询中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

再次,学校要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谈心活动,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大学生缓解来自经济、就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另外,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认真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行动计划”和“大学生健心工程”。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努力开办网上心理健康栏目,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要支持大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互助和自助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和重大节庆日等学生社团活动及组织各种社会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育人氛围,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最后,学校要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摸排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要特别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要建立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值班制度、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度,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到院系、部门、学校的快速危机干预反应机制,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

第三篇:心理学心得

心理学心得

很高兴的选到了大学心理这门选修课。这学期的心理课学习我知道了世间最大的景象是一望无际的海洋,而比海洋更大的是那无边无际的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便是人的内心活动!每个人的内心活动都不一样,可谓千差万别。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觉得我的心理成长起来了,我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我的理想是想做一名出色的教师,心理课的学习就好像为自己未来的教育事业插上高飞的翅膀,使我学会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理解别人的行为,这将会更好地找到教育工作的切入口和突破口!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我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心理课的学习都有助于大学生增强解决这方面问题的能力。不管是面对各方压力还是人际问题,我们首先都是要要一个强大的内心,开阔的胸怀,善于理解,坚定自己的信念,种种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比如大学生恋爱心理学,目的就是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老师就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过程及心理活动,什么是爱情、恋爱动机、择偶过程、感情纠葛、失恋问题,都一一有所涉及。许多我们困惑不解问题,经过老师的点拨,豁然开朗。

经过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劳累时,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时,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战胜疾病的力量还是在自己坚强的意志。

学习心理学之后,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更多的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这门选修课是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第四篇:心理学心得

儿童社会性发展简述

1.序论

对于如何教化众生及其相应的哲学思考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形成。在人类社会形成后,关于如何教育新生代融入社会的方法相继出现。但真正把社会性这一概念加以重视并在心理学研究中广泛使用则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

区别于品德和人格,社会性主要着眼于人在社会存在中获得的一切特征、符合社会规范的典型行为方式。社会性所揭示的典型行为方式,既是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道德准则的反映和表象。通常认为人的社会化过程不仅是道德发展和人格完善的过程,也是从中获得行为方式的过程。2.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经典理论与新学派 2.1三种经典理论 2.1.1精神分析理论

基于人格学说和对成年期精神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自由联想的解释,弗洛伊德创立了关于儿童个体发展的理论学派——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成年期人格的特点源于生命的前5年。这是他整个理论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这一论断表明,个体童年早期的经验在人格发展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埃里克森继承并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思想,他认为,在考察儿童发展时既要考虑生物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也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埃里克森相信儿童的人格形成作用在于帮助个体适应社会。在儿童社会化的不同时期,其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普遍的冲突。每一个时期儿童与环境之间发生作用的模式都决定着该时期心理发展的成败,并构成儿童日后社会行为的原型。2.1.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和沃尔特斯。区别于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变化是由个体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

该理论认为,个体社会行为起源于以偶然强化为中介的直接学习和模仿。儿童的社会行为不是性本能发展的产物,而是直接学习、模仿和强化的结果。对于个体社会行为的掌握而言,于模仿相比直接学习是一种更基本的途径。通过直接学习,儿童某种行为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决定了儿童是否重复这些行为。模仿是儿童行为学习中更重要的一种途径。由于人类社会中的部分行为无法直接学习,因此儿童的许多行为是通过对现实的或象征性的榜样的行为模仿来获得的。强化是儿童获得行为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主要分为直接强化和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是儿童自己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对该行为以后重复发生的可能性的影响。替代性强化则指榜样行为的结果对学习者的学习所起的强化作用。2.1.3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科尔伯格。该理论认为儿童从一出生就是其自身发展的积极动因。他们积极地从环境中寻找、选择适宜自己的刺激,主动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儿童对客观世界的知识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这种作用,环境事件于机体自发的成长在知识的发生中整合为一体。关于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认知发展相互依存。儿童的某些特定社会机能只有在相应的认知机能形成之后才能出现,某一年龄段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都可以从相应的认知发展阶段中找到根源。

由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产生的深远影响,一般在讨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观点时也把其包括在内。2.2三个新学派 2.2.1习性学习性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最早是在研究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进化于技能的一门科学,又称行为学。90年代以来这一理论在儿童社会性发展领域,尤其是在儿童的依恋和同伴关系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由于该理论反对严格的实验控制,强调在自然环境中对行为进行观察研究,因此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2.2.2发展心理生物学

发展心理生物学是70年代后从习性学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学科分支。它主张从有机体的生理机能和结构两个方面来研究行为发展的问题。由于强调把有机体及其行为作为整体来考察,又被称为整体性理论。凯恩斯基于整体性理论发展处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性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五点。第一、个体的社会行为、社会网络和二者所处的生态环境是连续的发展过程的结果。所有人在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生理结构和机能方面的生物变化。第二、社会行为模式是一个由生物的、认知的社会网络系统和生态系统等环境因素组成的生物—社会系统的一种特性。第三、人在一生社会性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有倾向地进入与他人的社会交流中。第四、个体的社会模式,一旦组织起来,随着每一次的重复,会变得日益难以改变。社会行为具有完整性和保守性。第五、任何特定的社会交流的方向取决于活动本身的性质、互动各方的发展状况、参与者的角色特性以及交流发生的环境。2.2.3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模型主要由四个层次构成。第一个是心理学家们最熟悉的微系统,主要包括家庭和学校两部分。大部分心理学研究都是在微系统水平上展开的。第二个是中间系统,指儿童直接参与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第三个是外层系统,指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个人有着影响的环境。最后一个是宏系统,指儿童所处的社会或亚文化中的社会机构的组织或意识形态。生态学模型表明,宏系统的变化会影响外层系统,并进而影响到儿童的微系统和中间系统。布朗芬布伦纳认为,生态环境的变化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在变化发生时,由于个体面临挑战,必须学会适应,发展会因此而产生。3.社会性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3.1进化的影响

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的行为具有更高的社会性,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语言和文化传播的目的。其行为模式较其他物种具有更强的可塑性,更易受文化因素于学习经验的影响。进化学提供了一种观察人类行为的新颖角度,即从进化意义上研究人类行为。

人的社会性行为是生理机制,尤其是大脑与腺体活动,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部分社会性行为与饮食、交配等生理行为一样,因其能保证人类的生存而被保留下来。这些具有特殊适应性的社会性行为模式经过上百万年的进化已被写入我们的基因当中,从而能在特定时期能表现出来。而与具体环境相对应的社会性反应是高级神经系统,尤其是脑与外部刺激以一种极其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刺激情境构成行为产生的外因,起着开关的作用,启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某些基因程序,进而启动相应行为。3.2遗传的影响

如上一节所述,人类的许多行为是通过包含基因信息的遗传机制实现的。即某种适应性性状能通过基因型进行亲、子代之间的传递,从而得以保存。因此,行为的遗传机制收到广泛关注。严格来说,行为是不能遗传的。遗传只能通过携带亲本信息的基因传递来实现。该信息通过某些酶或蛋白质的产生来调控细胞的代谢过程从而实现对行为的影响。随着对遗传学研究的加深,对行为的基因机制的认识日益增加。

对每一对相对性状而言,不仅局限于单基因控制,许多基因也会对其产生额外影响,进而产生不同的表征。这些不同的表证会体现在个体行为的差异上,而基因正是以其自身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于平衡为前提和目的得以遗传、变异和发展。行为的基因机制是与其外在环境动力机制合而为一的,个体行为的发展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所决定。4.父母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4.1父母的影响 4.1.1父母教养观念

教养观念指在教育和抚养儿童过程中对儿童的发展和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儿童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父母的教养观念和行为及儿童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一方面,父母教养观念通过直接影响教养行为间接作用于儿童发展;另一方面,父母对其行为结果的理解与评价又反作用于父母教养观念。4.1.2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相对稳定,不易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最早研究人员把教养方式分为三种:权威型、专制型和放任型。4.1.3父母教养行为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人们就发现不同父母子女间的抚养行为存在一些固定的成分。因此研究人员把这些固定的成分作为区分父母行为的维度。随着研究深入,区分行为的维度逐渐增多。按照行为目的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是以塑造儿童行为为目的;第二是以表达情感为目的;第三是一了解儿童为目的。4.2儿童的社会化过程 4.2.1认知社会化

在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个体的成熟与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儿童的认知发展同时还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儿童的社会交往喂儿童的认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有一个社会基础,儿童与一个有能力的成人间的交往对促进其社会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儿童是思维、学习及解决问题等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首先是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中完成,然后经过内化以能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中,儿童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成人的指导,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选择和组织成人以及周围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因此,在促进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儿童与成人间的相互配合十分重要。4.2.2情感社会化

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形成情感,其表达情绪的方式也十分单调,个体间基本不存在差异。随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增多,儿童的情感不断得到发展。父母主要是通过亲自交往塑造和指导儿童,是其形成父母及其所处社会文化背景所期望的情感表达形式。但是,父母对儿童情感发展的作用受到社会环境因素、亲子交往的特点、儿童年龄及气质特点等因素的制约。社会文化传统对儿童情感的社会化,特别是情感的表现形式影响较大。影响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某些社会对情感的表现方式有所限制;第二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有些情感占绝对优势;第三是情感的表达方式具有文化特定性。5.小结

儿童社会性发展是一个十分广阔的研究领域。从概念上讲,凡是涉及到自身、他人及社会有关的心理现象的发展都属于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范畴。本文只节选了其中几个微小的部分加以说明。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心理学家对儿童社会性这一问题的逐渐关注,使这一领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相比于心理学其他领域,我国在这一领域与外国的差距并不明显,而且由于我国不同于西方的文化背景,我国的从业人员完全有能力在这一领域创立出独特且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理论。

第五篇:爱情心理学心得

爱,可以随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情一直以来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是什么?爱情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从社会层面说,爱情是一种复杂的、多方面的、内容丰富的社会现象;从生理方面说,爱情是男女生理成熟后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从动和好感;从心里方面来说,爱情是男女双方对对方的一种依赖和倾慕。

弗罗姆给爱情下的定义独树一帜。他认为爱情既是一种体验,又是一种行动。在他的著作中,爱情不仅仅是激情或情感,它还是行动,只有当一个人用行动表明他对所爱的人理解、关心、尊重,并怀有责任感时,爱情关系才得以建立,没有理解、关心、尊重和责任感,就谈不上爱情。

再说说喜欢与爱的区别,喜欢,是先利己后利他/她,意思是与他/她相识是因为他/她身上有某种对你有利的东西;而爱,是先利他/她后利己,有时候甚至可以为了他/她而让自己受委屈。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爱,是无私的。

我们不应该还停留在高中式的恋情里,我们应该开始理解“我们”“责任”“生活”“未来”这些词的含义。莎士比亚说:“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胁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之上的。”她告诉我们,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必须具有共同的东西。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生活,对未来共同的规划。我认为有了这些,我们就真的长大了,不再懵懂。

我审视自己的过去,看今朝,我发现越来越不明白爱情,或许,是因为太多太多......我觉得要找到那种不整天黏在一起的恋人,似乎很难。每当在大学校园里,看到一对对男男女女在卿卿我我,纠纠缠缠,还那么的肆无忌惮。我心里会不由觉得这无疑是在浪费生命,好似大学是为他/她们提供了一个找媳妇/老公的平台。像他们那样不是我所追求的,也不是我所憧憬的。也难怪人们常说,恋爱中的男女很幼稚,就像个小孩。大学里的恋爱,不应该是这样的。现在(在大学)我所向往的是志同道合似得爱情,两个人在一起可以相互促进,互相监督,互相进步,为了两人共同的理想而努力.当然,这是在谈一场以结婚为目的恋情,我也一直努力去完成,尽管现在我还没有觅得我所求之人,但我相信,她就在那。

当然,现在我还不想谈论到婚姻,这些离我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不想去设想,因为我现在的想法很“邪恶”。我相信属于我的,她终究会来的。总之,我相信,爱情可以随缘,但不代表不努力!

石XX

机自102班机械工程学院

下载心理学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学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领导心理学心得

    领导心理学心得 领导心理学,是在管理心理学的母体中孕育出来的一门学科。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管理系统中的个体、群体、组织和领导。由于领导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与特......

    教育心理学心得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科目:教育心理学论文题目:《心理学自我个性分析》姓名:高 敏摘要:心理分析可以做好心里治疗;能够完善心里教育;能够帮助自我个性发展。通过三种方法去认识自我,比......

    心理学培训心得

    心理学培训心得 沟溪小学 林婷 带着期待与责任,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教师心理健康C证”的培训。这短短5天的培训对我个人而言,收获是丰富且充实的。作为一个刚当班主任的我来说,......

    人际交往心理学心得

    人际交往心理学心得 交往是一门艺术,然而交往需要读懂对方的心理,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有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愿望。”......

    运动心理学心得

    《运动心理学》课程学习心得 在运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方面,我们着重学习了几种经典的如自我理论,目标定向理论、自我效能理论,以及行为塑造与改变的理论及行为矫正技术的种类和......

    心理学心得(精选五篇)

    管理心理学助推教育教学管理 ----校长任职班学习心得 2015年的10月至13月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学院吴安民老师的管理心理学培训,通过半天多的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管理心理学方面的知......

    教育心理学心得

    学习心得 通过本次《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得到了一些新的心得。 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教学......

    心理学课程心得

    心理学课程心得 在上这门课之前,我从没有接触过心理学,我印象中的心理学就是通过人的肢体语,表情上的一些表现来剖析人的心理,通过暗示催眠别人等等,或许高深的心理学也确实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