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姚家园语文朗读特色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小学朗读特色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实施方案
安民学校姚家园校区
一、打造朗读特色课堂的意义
朗读是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也是语文课的主旋律。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我校在叶圣陶思想的指引下,在总校领导的指导下确立了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的语文课堂教学,发挥朗读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个人素质。
二、开展特色课堂的目标
1.通过诵读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2.创设优美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扩展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结合我校国学诵读主题,学习课内外古诗、美文加深文学素养的积淀,提升气质。
4.朗读训练由阅读课向其它学科延伸。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尽可能地去理解所读文章,让文章的音乐美和建筑美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三、打造特色课堂的理论依据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本学期开始我校区开展语文朗读特色教学活动,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针对朗读教学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保证特色朗读教学工作顺利推进,按不同年级制定朗读目标。把特色朗读教学工作有成效地开展下去,针对工作的开展采取以下措施。
四、特色朗读教学的措施
1,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通过网络收集文献资料、音像资料,丰富教师的学习内容,为特色教学取得实效提供理论支撑。利用周二、周五教研时间组织教师集体学习、研讨,要求每个教师进行自学、实践。紧紧围绕特色教学,认真学习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积极开展教学实践。
(2)、教师自己要起示范带头作用
教师的普通话要过关,教师必须做到朗读清晰、准确、能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充分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让听者感到“声声入耳”,学生能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得教师传出的信息,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课文。学生模仿教师的语气、语调、表情和动情有味的读。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非常喜欢朗读,也很重视朗读,在全班创造一种朗读的氛围。比如:学生朗读得比较好时,教师可双目发亮,表现出大喜过望的神情,或夸大其辞地鼓励表扬。
(3)课堂上充分利用音频,视频材料做示范,更艺术化地感染学生(4)老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朗读指导。2,积极开展朗读教学。
(1)保证读书时间,培养良好习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每节课要保证有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坚持晨读、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朗读训练。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2)、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
音乐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听众。音乐配读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会让学生更注重朗读的技巧。从语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速的快慢读出文章的旋律美。课文里的古诗词,一般都具有句式整齐、平仄相配、节奏鲜明、句末押韵,好似高山流水的特点。在教学古诗时,如能让学生配乐读,可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美学感染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除此,对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配乐读,能有效地增强文章的节奏感,更好地领悟散文所具有的音乐美。这样既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3)、富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
教学生朗读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有声语言,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4)、按照低、中、高年组制定不同的阅读标准。
按不同的年级采用比较朗读,齐读,分组读,自由读,表演读,谈读书感受等不同形式的读书方法,和读书形式进行读书活动。不仅在语文课堂上重视朗读,还可以延伸到思品、美术、音乐等其他学科,让读书活动在全校全面展开。
3、是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来激励学生朗读
有朗读还要有听众,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学生成绩单纯由教师评价的模式,改由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和同学等多方评价。除教师评价外,还要有多种多样的诵读评价方式。比如:
(1).读给家长听。要求学生把一个自己喜爱的作品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标准读给家长听,请家长给学生的朗读按每项1分的标准打分。学生会在课下练了又练,然后郑重其事地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不但能锻炼能力,而且增进与父母的感情。
(2).两人互评。在诵读课上,以前后座的两个学生为单位互评。每人都有一张评价表,记录对方的朗读成绩,评价标准与以前一样,总分3分,读错一字、有停顿或不流利分别扣0.1,严格要求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丰富饱满。学生两人互读,读完互评。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很专心地、积极地读,热情地、认真地评。让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3).以小组为单位比赛。依然是六人小组,每组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和算分。就像电视台的“歌手大奖赛”一样,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评委。每人发一张评分卡,当一个成员朗读完毕,其他同学开始打分并依次出示所评成绩。
五、特色课开展活动时间安排: 时间: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
1, 教学开展阶段(2013年2月至2013年3月)
确定课题,教师培训,理论学习,教师普通话比赛,向学生布置朗读任务和要求,开始进行课堂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教学实施阶段(2013年4,5月份,)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老师互相听课评课 3,教学验收阶段(2013年6月份,)评出三节语文朗读优质课,组织听公开课 进行全校学生的朗读比赛。评出集体奖和个人奖。六.成立课题研究领导组和指导组。(1)总校指导组成员: 李文敏
陈阿伦
(2)学校领导组成员:
杨福林
冯自霞
郭彩云
付双宝
2.特色课堂开展成员组,落实分工,明确职责。(1)开展组成员
王亚飞
宋显芝
王景秀
吕桂莲
曹春燕
彭高峰
于树照
卢琢 王长英
张树静
(2)人员分工
为了确保特色课堂的顺利实施,经校委会研究决定,成立以校长为首的管理领导小组。校长杨福林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条件,德育主任郭彩云协助教导处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主任冯自霞,负责 全校特色课堂项目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搜集整理教师培训材料和教师培训工作。组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并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在教学工作中实行朗读特色教学实践,起好带头作用。特色课堂的开展分低、中、高三个小组 低年组组长:王长英
成员:张树静
彭高锋
于树照
卢琢 中年组组长:付双宝
成员
冯自霞
吕桂莲
曹春燕
高年组长:宋显芝 成员:王亚非
王景秀
各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特色朗读教学计划,并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起好带头和组织作用。以保证特色教学的顺利实施,提高课堂实效,完成活动开展的目标。
七、主要参考文献
1.王继坤《现代阅读学》济南出版社
1991年6月
2.方明编《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年3月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
2002年7月
4.熊生贵《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年5月
5.徐美娟《用朗读点亮语文课堂》《江苏教育研究》
2011年1月
安民学校姚家园
冯自霞
2013,2.20
第二篇:课堂教学朗读艺术
课堂教学朗读艺术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文字正确、流利、响亮、有感情地读出来,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朗读是一种口头语言的艺术,指导朗读更是一门艺术。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随着素质教育对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朗读教学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应该讲究朗读训练的技巧和方法,使朗读训练艺术化,让学生爱朗读、会朗读,从而爱语文、学语文。
一、重视朗读的基础性
朗读的训练要体现一个“熟”字。朗读的程度深,课文就能琅琅上口,自然成诵。只有多读,才能更快更好的理解课文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得更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不就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吗?那么这个“熟”字,需要学生在上新课之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重视朗读,教师首先也要重视起来。每天都要布置朗读的作业,借助家长的力量,对口头作业也要经常检查反馈。同时,晨读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让对所学的课文读熟、读精。教师要好好的利用,不要两手反握在背后,去做一个旁观者,实践证明,如果和学生一起去读,效果会更好。
二、注重评价,鼓励学生朗读
学生由于年龄、性格、兴趣、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就造成了有的学生领悟快,有的学生领悟慢;有的学生读得响,有的学生读得轻。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就要将因人施教落到了实处,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提高整体的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需制定出不同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地读,读响亮,要让老师听到你的声音,特别是个别读的时候,更要勇敢,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哪怕学生只有一点点的进步,都应该给予肯定,让每一个学生对朗读都充满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创造和谐融洽的环境,让学生学会听,学会自己去评价。在朗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评一评谁读得好,好在什么地方,或是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篇课文时,请每组选派一个代表进行朗读比赛,其他小朋友做评委,看看谁读得最好。每位小朋友的情绪都很高,个个竖起小耳朵听得很认真,发言也很热烈,把参赛小朋友的不足都指能一一指出,连很细微的地方也不放过。通过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很好的掌握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当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俄国作家果戈理曾说:“像样地朗读一篇抒情作品„„需要同诗人分享那充满他那心灵的崇高的感受;需要整个心理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听得出一种真实的内心激动。” 要有“心灵的感受”,要有“内心的激动”,就要我们在朗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能力在朗读表达中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人们的语言表现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1、利用已有的资源,培养语感。课文插图能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形象、直观,也可以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词,对朗读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在教学《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让学生仔细看图,就能理解“停机坪”,就能体会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活泼可爱,在这个基础上,在配上优美的音乐,就能把课文读得更生动。
2、进入角色,去体会作者的心情。情感是朗读培养语感的重点,用声音形象来感受作品,尽可能理解作品深层的涵义。虽然语言文字本身,不管从文字形式还是以语流形式读,都不可能具备形象性特征,教学中,教师又不能用自己的理解去替代学生的思维和感受,要从语言反映的事实中诱导学生去想象、去体验、去感受。这就要借助学生丰富的想象。学生只有通过想象,再现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才能产生真情实感,才能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3、不能忽视教师的示范作用。现在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讲得越少越好。可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在朗读教学中,有时非常需要教师的范读和讲解,特别是长句或古诗词。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就会少走歪路,就越能把握文章的情感,摸着朗读的门路。这就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朗读教学被教育者们越来越重视。朗读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意义大的工作,相信朗读教学会更加辉煌,我们的课堂会更加有语文味。
朗读训练的评价艺术
评价,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使其向预定的教学目标逼近。朗读训练必须抓好评价环节。朗读训练中的评价同其它教学评价一样,在讲究实用性的同时,更应追求艺术性。具有艺术性的评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效能,促进整个训练向纵深发展。朗读训
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应凸现科学性
进行朗读评价,无论是指导思想、评价内容,还是评价标准、操作方法等都必须合乎科学,不能犯科学性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使评价的结论成为指导和改进学生朗读的客观依据。
朗读评价要具有科学性,首先,评价者必须把握正确、客观的评价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既是朗读教学的总要求,同时也是我们进行朗读评价的标准。
正确 要求学生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要一字一词读准确,不读错字,不丢字、添字,要按句逗停顿,不重复字句,不顿读、唱读、指读。流利 要求学生把句子读完整,不读断句。要读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要
读得连贯自然、速度适中。
有感情 朗读要读出不同语气,语调适中,要读得有轻重缓急,情感表露要朴实自然,用声音的本色表情达意。同时,还应注意针对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美读”方法。“理论文和说明文,逻辑地读。抒情文和诗歌,感情地读。记叙文的叙述部分和人物的对话部分,一要读出事情的经过,一要传出各个人物的语气神态。”(叶圣陶语)“正确、流利、有感情”三者要求逐步上升,我们在朗读训练的各个阶段要把握不同的评价标准,分层评价,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一方面,就“面”上而言,可“根据阶段目标,在各学段有所侧重”。比如在低年级段,侧重于评价学生是否把书读正确、流利,而在高年级段,则侧重评价是否达到 “美读”的标准。另一方面,从“点”上来看,教学一篇文章,我们又可以按“初读──正确、流利”、“精读──正
确、流利、有感情”的标准进行评价。
其次,评价内容应体现多元化。朗读评价是对学生通过训练所形成朗读能力的综合性测评,因而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此进行了具体阐述:“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之所以要进行多元化、综合性的评定,一是由于朗读技能的复杂性和任务的多面性决定的,过于强调朗读技能的某一方面,所作出的评价必然是片面的;另一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也利于学生发挥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迈向成功。
最后,评价主体应体现互动化。进行朗读评价,应强调评价主体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首先,教师要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评价。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同时,鼓励学生读后主动征求别人意见:“大家觉得我读得怎样?”最后,教师要注意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引导、组织他们参与评价,发表意见。在评价中帮助别人,完
善自我。
二、评价要突出激励性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过:“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学生在前进的路上遇到的成功或失败,既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也可能成为新的动力,评价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时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武器,做到“好话多说,坏话好说”,突出激励性。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这方面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这里,我们不妨欣赏他的一个精彩教例,领略一下激
励性评价的魅力。
于老师在丹阳师范附小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指名读第一段课文时,有位学生把“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罪犯被抓住了”这句话读破了。于老师耐心地说:“这句话比较长,难读,请你再读一遍。”谁知这位学生第二遍又读错了。接着读第三遍、第四遍„„一连读了七遍,学生还没读对。读第八遍前,于老师抚摸着她的肩,鼓励说:“你深吸一口气,放松放松,然后一字一字地把这句话默读一遍,第八次准能把漏掉的字读出来。”果然,她成功了,于老师又和同学们一起鼓掌祝贺,并送上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记住,爱心献给别人,信心留给自己。”这一教例中,于老师运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不断激励这位学生,点燃了她的希望之火,扶植了她的自信之树,让她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倘若教师在学生第一遍读错时就当头棒喝:“你坐下,别浪费时间了。”那将会给这位学生造成多大的心灵创伤(当时有几百人听课),也许这孩子一辈子也不
敢当众发言了。
朗读评价突出激励性,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激励要以事实为依据,评价要中肯,而不能无根据地胡夸,学生每次读完都是“读得不错”、“鼓掌祝贺”,把激励廉价化、庸俗化。二是不能为激励而激励,以贬低一个来褒扬另一个。应该杜绝“你比××好多了”之类的评价。三是正面鼓励并不排斥指出错误。我们在突出学生优点的同时,还应让学生看到自己在朗读中存在的不足,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力求改正。
三、评价要体现指导性
评价是对前一阶段训练的再认识、再学习的过程,它既是前期活动的终结,又是新的活动的开端,评价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评价要体现指导性。一方面,通过评价对前期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让学生不仅知道“怎样改进和完善”,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朗读中的缺点,知道今后在朗读中应该发扬什么,克服什么,今后怎么办。例如,某学生读得不行,我们就不能在评价后简单了事,结束该生本次朗读训练,而让其他学生继续读。这种二元结构模式(“朗读──评价”)的评价,只能是形式主义,走过场,不能体现评价应有的功能和意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评价对该生的朗读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然后让他加以运用,再次朗读,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这样,形成“评价──指导──练习──提高”、“再评价──再指导──再练习──再提高”良性循环,有效地促
进了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四、评价要注意教育性
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听、说、读、写能力,当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与此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诚如加里宁指出的那样,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教师应树立鲜明的“育人”目标,把“教书”纳入“育人”这个大目标。就朗读评价环节而言,我们同样应高擎“教书育人”的大旗,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注意其教育性。例如在互评过程中,学生站起来,往往是指出别人的缺点,这儿不好,那儿不行。诸如“声音不够响亮”、“缺少表情”、“我觉得他读得不好”„„有的学生简直就是挑剔,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大家主要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优点(即使该生读得不到位,但能当众发言,本身就是件值得肯定的事),其次才是不足。同时,教育学生在指出对方不足时,语言要委婉得体。多说“我觉得他在××地方再加上点感情就更好了”、“ ××读得很好,不过,我对他还有个小建议„„”之类的话。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对事物一分为二的观点,而且也能教育学生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取长补
短,不断进步。
五、评价要张扬学生个性
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的活动。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因此,我们在重视学生共性发展的基础上,更应注重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于漪老师早就大声疾呼:“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卓越的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强调指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发展个性必须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朗读训练的评价环节当然也不例外。在朗读评价过程中发展学生个性,我们认为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朗读评价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表情朗读作为学生对文章情感内省的一种外现形式,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个性色彩。同样的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有的人从中领略到盎然的春色,读起来是欢快明朗的;有的人则从中感悟到人生沉浮,沧海桑田,“坎坷知多少”,读起来是苍凉悲壮的。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朗读时,就不能搞标准化,不能把感情朗读变性为“感情+朗读”,即统一要求学生带着什么感情或用什么语气去读课文。更不能搞“家长制”,把教师自己的意志、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那样做只能是把学生变成“人形鹦鹉”,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都是毫无裨益的。
其次,朗读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性格特点及学习基础因人而异,不能“千人一词,简单划一”,避免因评价而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对一些语文基础较差、胆子小的学生,我们在评价时就要适当降低要求,只要是比以前有进步,就应该加以鼓励。又如对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评价时则应更加讲究,如用“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很好,谁愿意和他比一比”之类的话,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当然,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我们还应倡导学生在评价中的合作,从小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总之,我们要切实抓好朗读训练的评价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第三篇:姚家园卫生计划2013,9
安民学校姚家园校区卫生工作计划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学校不仅仅要学生取得学习成绩和思想素质的逐渐提高,还要让学生的健康的成长,这就是学生的卫生安全了,卫生安全也要时刻的注意,卫生安全了,学生才能够健康的成长。学校卫生安全当然也包括食品安全。加大学生们的健康意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首先要做到人人讲卫生。以下是学校本学期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加强学校卫生各项工作开展,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知识水平。
二、工作目标:
建立行之有效的卫生制度,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卫生;搞好卫生室建设;以预防为主检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卫生习惯方面的培养;不断改进学校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传染病和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作好学生防近措施,努力控制近视的新发病率;齐全学校卫生基本档案。
三、工作要点:
1、建立齐全学生健康卡,了解学生健康状况,积极作好近视、沙眼、蛀牙等疾病的矫治工作。配合平房乡保健科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收起学生的卫生防疫本,及时查漏补缺,发现传染病及时上报。2,配合朝阳区中小学生保健所做好学生体检工作。
3,配合瑞邦口腔医院做好7--9岁学生窝沟封闭工作。
4、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搞好校园内外公共卫生和清除卫生死角。教室、办公室要求做到清洁有序,各包干区做到每天早晚清扫和中午突击扫;保持厕所清洁;绿化美化校园。
5、组织学生学习卫生知识,认真上好体育、健康教育、常识学科中的健康经验课程。及时更换卫生宣传窗、黑板报资料,采取多种形式想学生宣传疾病防治的卫生知识,不断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
6、认真执行饮食卫生有关规定,加强学生饮食卫生,做好在校学生的午餐管理,确保学生饮食安全工作。
7、开展晨检活动,坚持传染病的报告与隔离;坚持对学生的个人卫生抽查;教育学生养成“五要”“六不”的行为习惯。五要是:要定时作息;要睡前刷牙;要勤换衣裤勤洗澡;要勤剪指甲;要勤理发。六不是: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吸烟;不用公共毛巾;不乱扔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8、培养学生良好的坐姿和阅读书写习惯,教育学生保护视力,认真做两操,遵守用眼卫生要求。
四、工作安排:
1、划分公共场地,落实包干责任。
2、开学大扫除,协助班主任做好包干场地清卫工作。
3,9.9配合朝阳区中小学生保健所做好学生体检工作。
4,配合瑞邦口腔医院做好7--9岁学生窝沟封闭工作。
5、收好新生的放一本,集中存放,配合防疫站及时接种疫苗。
6、落实具体工作,要求做好班级的包干场地清卫工作。
7、宣传及口腔病的预防。
8、6、食品安全教育。
9、检查个人卫生。
相信只要学校的卫生状况搞好了,那么学生的健康成长就不成问题了。学生在很好的卫生坏境中成长,自然心情顺畅,学习成绩和思想成绩也都会得到很高的提升的。
当然学校要做好的事情不仅仅是卫生方面的成果,还有其他很多的工作,不过每一项工作都会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这些都是不能够忽略的。
安民学校姚家园校区2013.9
第四篇:小学语文朗读课堂教学论文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篇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文本的情感。因为在学生朗读时,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就能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每篇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选择好训练的“点”,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方法,要因文而异、因情而异且因人而异。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也要讲求一个“精”字,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要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或者一些重要的段落精心地进行指导,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目标更加明确,品悟起来也会更加充分,在朗读中切实提高自己品悟语言的能力。
二、精读中领悟,重在“巧”
朗读如果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不够的,需要教师精心引导,让学生细心品味课文中的语言,让学生在朗读中养成好习惯,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大意。学生的悟在于教师的巧妙、适时的引导。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加以点拨和引导。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小鹿的玫瑰花》这篇文章时,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问学生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为什么没有白栽呢?很多学生的回答却是因为玫瑰花很美。这显然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够准确造成的。对此,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马上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先让学生去读,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一些描写玫瑰花很美的句子,然后再让他们有感情地去朗读微风、黄莺的话,并展开自己的合理想象,想象一下微风、黄莺当时还会说些什么话,还有一些其他的动物,它们又会说些什么话。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分角色进行朗读,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各自的角色当中,从小动物的角度去感受玫瑰花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乐趣”的大道理,这种感受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领悟得到的,不是靠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得到的。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读中体悟
学习语文知识时,想象是领悟人物情感的前提,而领悟情感能够深化学生对情境的感知。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对于能揭示情境的一些词句,如描写神态、动作的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再现,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中体悟情感。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地让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让学生从语言中去揣摩、判断当时人物的内心动机和想法,然后再让学生在每一句话的提示语中添加一些自己内心活动的词语来辅助自己去理解课文内容。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训练“学生读到位”“边读边想”外,还要善于发现并且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读书习惯,如唱读、语速过缓、平淡乏味等。二是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圈点勾画,这样能够有效把握阅读内容的重点,还能够找出理解方面的疑难之处。三是要让学生了解并且学会运用速读、跳读、精读、略读、赏读等多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渐学会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来选择不同的读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会让他们终身受益。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朗读能够让学生在品读中去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们坚信,当学生喜欢上了朗读,并且学会朗读的时候,语文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
第五篇: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这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但如今不少教师忽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导致一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却不能流利通达地朗读它,从而影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么为什么要重视朗读呢?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使朗读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
我们不难发现常常在语文课堂上“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示意学生马上停下,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对于教学中存在的这个问题,我们该怎样解决呢?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走走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二、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朗读
平时听课时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地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为此,我大胆探讨:1.以强带弱。把朗读能力强的同学安排到各个小组,让他们来帮助朗读比较差的同学,通过小组表演朗读或以组与组竞赛的方式带动他们读起来,逐渐培养起他们的语感、兴趣、悟性。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三、在理解基础上朗读和感悟
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如朗读《丰碑》一课前,我们应先让学生了解其主要内容。《丰碑》一文主要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从中得知《丰碑》的基调是庄严、悲痛的。同时,我还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而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却在有关环境和将军的描写中突现。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将军神态的变化以及这些神态变化所体现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学生了解了文章思想内容后,在朗读时,就会特别注意朗读出将军神态变化时应有的语气、语调等。在朗读第7自然段时,学生就明白要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所以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要多种方式示范朗读技巧
教师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例如在指导朗读《燕子》一课时,我示范第1自然段,让学生注意老师在朗读时的适当停顿、语气变化,使他们在自己朗读时能准确运用朗读技巧。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录音机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感受朗读技巧在朗读中的运用。
五、朗读形式应该多种多样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并要充满激情,特别是低年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朗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所以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总之,在课堂上要做到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而学生一旦爱上了朗读,就能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使他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将词汇运用得更好,从而写出更加真情实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