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究灭火的原理》
《探究灭火的原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灭火的原理,知道灭火的方法;了解不同火灾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能采用合适的灭火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普通突发事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灭火原理和方法,锻炼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火、灭火、自救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难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课件展示火灾现场的图片。
【教师引导】火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使用不当,造成火灾,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伤害。发生火灾,我们要及时进行灭火处理,那么面对火灾,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引导】同学们回忆下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1)物质具有可燃性;(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3)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知道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大家看以下几个问题,参考燃烧的条件,想一想这些灭火事例采用了什么灭火方法和原理?或者根据给出的灭火方法,思考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①如何熄灭酒精灯? ②堆放的纸箱着火,如何处理? ③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 ④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可形成隔离带,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教师提问】根据上述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你能归纳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吗? 【学生尝试进行归纳、总结】(1)降低着火点;(2)隔绝氧气。【教师讲解】灭火实际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归纳出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破坏。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请大家想一想如何熄灭一支点燃的蜡烛?利用了什么灭火原理?请同学们利用已有知识和实验室常见仪器,分小组讨论熄灭点燃的蜡烛的实验方案,请各小组代表回答讨论的结果。
【学生给出的方案】1.吹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2.罩上烧杯,隔绝氧气。3.剪断烛芯,移除可燃物。4.浸入水中,降低温度、隔绝氧气。
【教师补充】大家回答的非常好,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熄灭蜡烛。通过前面知道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二氧化碳可以作灭火剂,所以我们也可以利用二氧化碳熄灭蜡烛,二氧化碳起到了隔离空气的作用。请看下面的实验视频。
【多媒体展示实验视频】将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蜡烛燃烧现象。
【教师介绍】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灭火器是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主要是利用二氧化碳达到降低温度、隔绝空气的灭火目的。
【教师引导】我们知道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我们来看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解释或解决以下问题。环节三:巩固提升
【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自主思考,回答】
问题1:根据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釜底抽薪”? 问题2: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如何灭火? 问题3: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应该用什么方法灭火? 问题4: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1.“火上浇油”油是常见的可燃物,燃烧时会放出热量,因此向火中浇油会使燃烧更旺。“釜底抽薪”薪指柴,柴是可燃物,即通过清除可燃物的方法达到灭火的目的。2.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使其隔离空气,并降低可燃物的温度。3.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并隔绝空气,同时迅速报警。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重要知识。
作业:任选如下一个题目,完成一篇科技小论文,我们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1.常见的灭火器种类、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2.常见火灾的防范措施及火灾中的自我防护。
第二篇:通信原理实验改革探究
通信原理实验改革探究
摘要本文在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对通信原理实验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究。旨在更好地配合理论教学,加强学生对通信原理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本文从通信原理实验课的特点出发,在实验内容、实验平台、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四个方面制定了系统的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创新能力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更高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工作需求,他们必须练就自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对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会学会用。实验是对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辅助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实验进行教学改革是各高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本人凭借多年的理论和实验教学经验,结合本校理论和实验教学现状,不断探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并将之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改革重点总结如下,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实验内容改革
以前我们的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对动手开发能力的培养却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将实验课程内容调整为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三部分。并逐渐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
验证性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是学生理解、巩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必要手段,我们挑选有代表性的实验去做,一方面强化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做出铺垫,打下基础。同时必须保证验证性实验与理论课教学的同步性。
综合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系统的概念,必须按实验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的方案是由教师提供综合性实验涉及的相关资料,然后由学生根据资料写出完整的实验方案,由教师提供相应实验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学生在读懂电路图的基础上,画出相应的电路方框图,并标出具体的测试点,完成整个实验内容的设计。这样有助于学生系统理解整个实验,还可以通过改变系统参数,测试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平台改革
以前我们的实验平台主要是通信原理实验箱,实验箱比较适合于验证性实验,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但用来操作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却有捉襟见肘之感,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不强。随着实验内容的改革我们又增加了System View平台、MATLAB仿真平台和EDA设计平台。
System View是美国ELANIX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用于系统仿真分析的可视化软件工具,它使用功能模块描述程序。利用System View可以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并以时域波形、眼图、功率谱等形式给出系统的仿真分析结果。对学生深入了解硬件系统的具体实现很有帮助。EDA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借助EDA软件平台,用硬件描述语言完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
EDA实验平台一方面可以简化电路,学生用硬件描述语言代替实际连线,可以在一个可编程逻辑器件上实现多种不同的实验内容,做到举一反三;另一方面学生要充分学习实验理论以便能够自己编写程序,这大大改变了以前实验中学生只知按照实验步骤连线来完成测试内容,而根本不追求理解掌握实验原理的误区。这一平台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态度。
MATLAB是美国Math 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MATLAB用于通信原理实验中,通过数学函数实现实验内容,可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深入了解通信原理的具体实现,与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数学推导直接挂钩,强化记忆。还可以通过改变参数多角度分析实验结果进行仿真,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很有帮助。其难点在于学生要充分学习MATLAB的应用,自己动手编写模块文件,这对初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的实验策略是验证性实验采用传统实验箱结合MATLAB仿真,MATLAB具有出色的图形处理功能,比较直观,而实验箱可以把通信原理知识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很好结合;设计性实验采用EDA技术结合MATLAB工具,MATLAB平台侧重通信模块功能的数学实现,而EDA平台强调通信模块功能的硬件和软件实现,二者结合可以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有全方位的把握;综合性实验采用多种平台相结合,由学生根据自身状况自行取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融多种实验平台于实验教学中,我们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方法是实验箱操作与软件仿真相结合,验证性实验较为简单,主要依靠实验箱上已给模块连线操作,借助数字示波器观测分析实验波形。已有固定实验模块主要是模拟现实应用,测得波形大多存在延时和失真,对于理论学习不够扎实的学生,往往不能观测和识别正确的波形,更谈不上做出详细准确的实验分析结果。因此,可以借助MATLAB绘制波形,有利于学生把握实验结果,从而提高实验的整体效果。
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法是模块仿真和EDA技术相结合。DSP技术和EDA技术是目前实际通信产品开发的两种主要技术,前者对普通大学生来说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因此建议采用EDA平台。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实际工程的设计方法,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自选平台,灵活施教。对于大型通信系统的模拟仿真和设计建议学生采用System View软件实现,对较简单的通信系统,建议学生采取MATLAB仿真结合EDA设计。具体实施由学生根据自己对平台的熟练程度自己选择。综合性实验大多费时费力,为此我们对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以方便学生自由安排时间完成实验。实验管理方式改革
为了更好的对通信原理实验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我们一改传统的实验管理方式,尝试采用由我们实验教学小组自己开发的通信原理实验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验预习、预约,还可根据实验要求和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实验项目,使学生在实验进行之前,对实验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掌握了主动权。完成实验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交电子实验报告,查询实验成绩。
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对实验教学进行宏观调控,更合理地安排实验时间、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及辅导教师,提高了实验中心的运行效率。实验辅导教师能够及时获得学生实验预习和预约结果,据此安排必要的实验准备工作并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指导和成绩管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有机互动,使实验的运行机制更科学合理,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操作对象,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结束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的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已经初见成果,我们一改以往以教为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以学为主、以设计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理解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开发能力和常用硬软件的熟练运用能力进行充分的锻炼。这种改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金小萍.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8(1).[2]孔令红.基于EDA的通信原理实验课程教学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10.[3]贾雅琼,俞斌.“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2).[4]田克纯,覃远年.《通信原理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8).
第三篇:《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科学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学会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将本节课设计为让学生亲历由录像将学生带入情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充分利用网络、图片、录像、以及FLASH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标。通过真实情景,引发学生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灭火方法进行探究的积极性。
由情景中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与假设→根据实验事实作出正确结论→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在学生经历这一“做科学”过程后,用灭火的实例录像将学生带入应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将灭火器的种类,使用方法等制成动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接受防火安全教育,学会逃生和自救。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只有了解化学,才能利用化学改造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3、培养学生的消防意识和法制观念。
【重点与难点】
1、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探究 ;
2、燃烧的条件的自主探究;
3、燃烧条件的探究与灭火原理与方法的应用。
【教学器材】
(教师)棉质手帕、酒精、水、火柴、酒精灯、烧杯、蜡烛、镊子、坩锅钳、细铜线圈;
(学生)短蜡烛3根、烧杯(100ml、250ml)各
一、水槽、水、火柴、镊子、小剪刀、沙土、抹布、小石块、小木条、纸条。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以及影像)(1)森林大火火灾场面,(2)温馨的生日蜡烛的点点烛光。(3)1994年新疆的克拉马依市友谊馆大火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资料使学生了解燃烧的“功”与“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
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条件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火灾将会造成的危害,意识到学习防火和逃生知识的必要性 【提 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
【讲解】火的利用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它除了给人类带来光明、温暖、可口的食物还有和平和科技的进步。然而火一旦失去控制,也会带来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说这句话时擦燃一根火柴,话说完将火柴随手丢弃(在桌面上放一玻璃,玻璃上堆几张纸,造成失火)
【过渡】幸好同学们及时发现火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有责任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进行研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火有关的内容。
【板书】3.3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燃烧的概念以及燃烧的条件。
同桌之间相互提问预习结果。
(幻灯片展示)火是燃烧的结果,是不是任何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呢?
【学生小组做探究实验】
给学生提供小木条、纸条、水、火柴、蜡烛、小石块、烧杯等用品,要求学生根据课本的“探究活动”进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通过该实验你们得出什么信息呢?(每小组出一名同学分析)
教师总结:物质要燃烧必需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自身的着火点(及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Flash展示物质着火点的比较】
强调: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Flash展示物质燃烧的条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过渡】我们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回想一下我们接触到的物质跟氧气的反应,你认为什么是燃烧呢?(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过渡】火是燃烧而产生的,火对我们的意义重大,它给我们带来了光明、温暖、可口的食物、还有……,但是使用不当,会给我们带来灾难,那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由那些呢?
【探究】
学生小组实验:
探究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品:水、火柴、沙土、抹布、剪刀、烧杯等。小组合作探究“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
教师讲解:要让燃烧停止,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即可: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过渡】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都有可能发生下面这样的突发情况。你们有能力保护自己甚至救助别人吗?
【Flash课件演示】
火灾逃生演示动画
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逃生与自救中的知识。
【板书设计】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大庆市景园中学
刘秀丽
第四篇:《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科学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学会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将本节课设计为让学生亲历由录像将学生带入情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充分利用网络、图片、录像、以及FLASH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标。通过真实情景,引发学生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灭火方法进行探究的积极性。
由情景中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与假设→根据实验事实作出正确结论→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在学生经历这一“做科学”过程后,用灭火的实例录像将学生带入应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将灭火器的种类,使用方法等制成动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接受防火安全教育,学会逃生和自救。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只有了解化学,才能利用化学改造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3、培养学生的消防意识和法制观念。
【学生认知情况分析】
1、学生对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且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重点与难点】
1、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探究 ;
2、燃烧的条件的自主探究;
3、燃烧条件的探究与灭火原理与方法的应用。
【教学器材】
(教师)棉质手帕、酒精、水、火柴、酒精灯、烧杯、蜡烛、镊子、坩锅钳、细铜线圈;
(学生)短蜡烛3根、烧杯(100ml、250ml)各
一、水槽、水、火柴、镊子、小剪刀、沙土、抹布、小石块、小木条、纸条。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以及影像)⑴ “神七”飞船的发射升空;⑵森林大火火灾场面,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火灾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⑶温馨的生日蜡烛的点点烛光。⑷1994年新疆的克拉马依市友谊馆大火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资料使学生了解燃烧的“功”与“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条件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火灾将会造成的危害,意识到学习防火和逃生知识的必要性 【提 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
【讲解】火的利用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它除了给人类带来光明、温暖、可口的食物还有和平和科技的进步。然而火一旦失去控制,也会带来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说这句话时擦燃一根火柴,话说完将火柴随手丢弃(在桌面上放一玻璃,玻璃上堆几张纸,造成失火)
【过渡】幸好同学们及时发现火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有责任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进行研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火有关的内容。
【板书】3.3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燃烧的概念以及燃烧的条件。
同桌之间相互提问预习结果。
(幻灯片展示)火是燃烧的结果,是不是任何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呢?
【学生小组做探究实验】
给学生提供小木条、纸条、水、火柴、蜡烛、小石块、烧杯等用品,要求学生根据课本的“探究活动”进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通过该实验你们得出什么信息呢?(每小组出一名同学分析)
教师总结:物质要燃烧必需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自身的着火点(及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Flash展示物质着火点的比较】
强调: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Flash展示物质燃烧的条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过渡】我们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回想一下我们接触到的物质跟氧气的反应,你认为什么是燃烧呢?(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过渡】火是燃烧而产生的,火对我们的意义重大,它给我们带来了光明、温暖、可口的食物、还有……,但是使用不当,会给我们带来灾难,那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由那些呢?
【探究】
学生小组实验:
探究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品:水、火柴、沙土、抹布、剪刀、烧杯等。小组合作探究“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 教师讲解:要让燃烧停止,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即可: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过渡】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都有可能发生下面这样的突发情况。你们有能力保护自己甚至救助别人吗?
【课件演示】
“逃生与自救”flash。
与学生共同探讨逃生与自救中的知识。
【板书设计】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第五篇: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反思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反思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反思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二、通过实验的方式突破重点与难点。我设置了一组学生探究实验——燃烧的条件,一个学生演示实验——灭火演习。让学生在实验中去体验、去感受,使学生能通过身边常见的物质,简单的化学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降低了难度,使学生较轻松的得出燃烧的条件,并分析出灭火的方法。
三、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情景。影片的引入,直观、形象、生动,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利用燃烧为人类服务。根据燃烧条件得出灭火方法,分析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及所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