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蒸”字的教学看识字教学
从“蒸”字的教学看识字教学
始丰小学
褚惠君
11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首届“临海之秋”本色语文教学观摩会,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课堂。茹茉莉老师的引领的《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感触颇多,茹老师的课既不激越高亢,也不绚丽多彩,既扎扎实实,又创意迭出,给人以清新明快、淡雅平实之感。
课中,茹老师问: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小鱼所遇到的危险?出示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请生读句子,茹老师出示“蒸”字,问孩子们四点底跟什么有关?三点水跟什么有关?多了一点是不是表示更多的水? 我们学过哪些四点底的字?孩子列举了“热、点、烈”等字,老师追问:这些字都跟什么有关?(跟火有关)海滩上哪来的火啊?动画演示蒸发,“蒸”字由下而上渐渐消失,动画演示水被沙粒吸干。小鱼会怎么样?回读文句: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我诧异于她识字教学既扎扎实实,又创意迭出。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它不仅外行很美,内涵也极其丰富,可以这么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副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谜。所以古人早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聪明识字始。郭沫若也曾经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专家们的论证也说明:识字能促进语言、思维的协调发展。茹老师巧妙运用教学课件,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孩子,以教促思,以演促思,由此我就想到: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会写,识字量占小学六年识字总量的60%,平均每学期大约要认识500个左右的汉字。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不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而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将使学生不堪重负。如何化难为易,使学生积极主动、兴致盎然的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去呢?
第二篇:从“晶”字探讨字理识字教学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同富小学(530600)杨红艺 蓝 倩
记忆效果的增强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识字教学也是如此。字理识字从汉字的音、形、义着手,就形索义,据义记形,让学生经历分析、推理、综合的过程。这样的教学,重在帮助学生理解,增强记忆。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中的“我的发现”时,在学生自己观察几分钟之后,我利用小黑板出示教材所安排的汉字:第一组:多、吕、昌、炎;第二组:双、朋、羽、林;第三组:品、晶、众、森。我接着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按照习惯逐个认读,并说出了字宝宝的结构以及记住它们的方法,有些还能说出前面两组字的特点,还有的指出了生字的偏旁,并进行扩词。我给第一组字增加了“圭”字,给第二组字增加了“从、兢、喆、皕、孖”,班上的蓝华航同学说出了“赫”字,让同学认识了更多这一类的字。当说到第三类字时,学生们对这一类字的结构在认识上有了分歧,有的说是上下结构,有的说是左右结构„„他们相持不下。我本来可以马上告诉学生这是一种特殊的“品”字形结构的字,并加深学生的印象,但是我又觉得这是一个识字的契机,因为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使学生自主识字,尽早进入阅读,所以我决定抓住时机,以“晶”字为突破口,帮助学生认识更多“品”字形结构的汉字。
师:孩子们,要想弄清楚“晶”是什么结构,我们得仔细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三个“日”字,一个在上,两个在下。生2:“晶”是由三个相同的“日”字组成的。(学生都发现了“晶”字的结构的特殊性。)小结:像“晶”字一样由三个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合体字,我们称之为“品”字形结构的字。(老师工整地在黑板上板出“‘品’字形结构”几个大字,并趁机让学生观察“品”字:三个“口”,一上两下。)
师:三个“日”字合成一个“晶”字,“日”是太阳的意思,你们猜猜看,“晶”是什么意思? 生1:明亮的意思。
师:想想看,你们还见过哪些类似的字宝宝? 生2:“森林”的“森”。生3:“观众”的“众”。师:想一想,“森”字与“众”字各跟什么有关?(出示:
生4:从古人写的“森”字,我们可知道“森”与树木有关,三个“木”叠加在一起是“森”字。生5:“森”由三个“木”叠加在一起,表示树很多。小结:“森”表示树木很多,很茂密,而树高林密,必然光线昏暗,所以“森”有阴森之义。生6:古人写的“众”字是上面一个“日”字,下面是三个人。
师:这表示什么意思呢?(生答不出)古人把“众”字写成“日下三人”,表示许多人在日光下劳动,后来“众”被用来表示人多的意思。小结:从古人写的
我们可知道“森”与“众”的意思,真有意思!还有谁知道别的字吗?
孩子们沉思了一下,潘格同学举起手来高兴地说:老师,韦志鑫的“鑫”就是这一类的字。我肯定了他的答案,并在黑板上板书“鑫”。师:“鑫”是什么结构?猜猜看,“鑫”字与什么有关? 生:“鑫”是“品”字形结构的字,跟金子、钱等有关。(孩子们回答得很干脆,因为他们明白了字理。)
师:对,看到“鑫”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三块金子闪闪发光的情景,这代表钱多的意思。韦志鑫的爸爸妈妈希望他像金子一样有用,有出息,将来能挣大钱,所以给他起了这个名字。(孩子们一阵哄笑,记得更牢了。)师:隔壁班有个可爱的女孩子叫黄淼淼,(在黑板上写“淼”)“淼”是什么结构?“淼”字与什么有关? 生:“品”字形结构,跟水有关。师:对,“淼淼”指水茫茫。黄淼淼的父母希望她像水一样温柔,心胸开阔。(孩子们开心地笑了。)
最后,我趁热打铁,指着黑板上“品”字形结构的字“晶众、鑫、淼、森”说:“结合字形,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汉字的大概意思,这是我们识字的一种方法。”可见,我们教学生识记生字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一下子记住这些品字形结构的汉字,而是想方设法地利用古人造字的方法,借助字理,给学生创造第一次与这些“品”字形结构的汉字见面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了解汉字的构字方法,达到识记生字的目的。其实,这就像书中所说的“认字如认人,见面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记得了”。
“晶”字的教学,利用了汉字的构字方法,实现了学习迁移,学生触类旁通。整个过程花了十分钟,我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心里只有一个字——“值”。教育的目的在于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可见,依据字理引导学生识字,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教法趣味性强,诠释到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和理解生字所蕴含的深刻意蕴,它给识字教学插上了乘风的翅膀。
第三篇:字理识字教学
字理识字教学——讲述汉字的故事
“心得”一词出自《吕氏春秋·先己》:“故心得而听得,听得而事得。” 现指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在我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的吕俐敏博士关于“聚焦汉字教学,提升专业素养”的专题讲座后,更理解了“心得”一词的含义。我们都知道,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汉字的起源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
我比较关注识字教学,但是有些现象着实让我担忧:有的老师把讲读字与认读字混为一谈;有的老师只是盲目地让孩子描红而不从兴趣出发,走他孩童时期识字的老路;有的老师方法单一,所有的左右结构的字都用加减法记忆,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兴趣就在单一枯燥的加减中慢慢地消失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教会孩子方法是我们教学的催化剂。
在一次识字教学评优会上,经历了几节大同小异的课后,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让评委眼前一亮:一位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家”字,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字,学生看了半天,没人猜得出。老师接着写“家”,学生纷纷笑着说:“里面有猪、猪!”可还是猜不出究竟是个什么字。老师笑了,接着写,全班学生屏息凝神,听课老师也瞪大了双眼,当老师的“家”字还没停笔时,孩子们已经喊上了:“家,这是家字。”随后老师又写了一个“家”字,并告诉学生:“这四个字都是‘家’字,我是按照由古到今的顺序写的。最早的一个是甲骨文,是我们的祖先最早使用的文字。你能猜猜它为什么这样写吗?”孩子们开始想象„„这一环节是我们看到了字理识字的广阔天地。
我在想:汉字识字教学究竟该教什么,怎样教?才能让孩子接触到汉字文化,品出一点汉字的韵味,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吕老师的讲座给我打开了一扇窗,字理教学完全能成为识字教学的亮点,就是从孩子角度出发,当他了解汉字背后有趣的故事,让他爱上汉字,了解老祖宗留下了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在吕老师的报告中,她结合学员的姓名及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例,从文字学角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指出了识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倾向,例如有的对汉字进行了错误的归类,把形声字说成会意字,或把会意字说成形声字,有的违背造字规律随意解释,任意曲解汉字的偏旁和部首等等。吕老师明确指出,一种不合理的识字教学可能对学生学习汉字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汉字的形体不是随便画成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的,也就是说,汉字的构形有一定的理据。如果我们在汉字教学中把汉字的构形理据分析出来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某个形体的构形原理及其演变过程,这就是字理教学。我们所说的“字理”实际包括构造之理和演变之理两个方面。动态演变是纵向的,贯通古今的;而静态构造是横向的,可以分为字源构造、历变构造和现实构造等不同的构形模式。
第四篇:字理识字教学案例
字理识字教学案例
刘湾镇中心小学 崔静
一、案例背景: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行,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识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面对小学低年级2000多字的识字量,怎样开展教学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呢?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我们一年级组的识字课题,做了一节一年级语文课《雨点儿》。
《雨点儿》一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对于进入小学学习才三个月的孩子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雨点儿》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和阅读很好的教材。文章篇目短小,但语言文字很有特点。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来呈现的。这篇课文生字量挺大,要认识12个生字,识字和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字理识字,揭示课题
师:老师带来一位“朋友”(出示课件:动画“雨”字演变:要下雨了,天上飘来一片乌云,接着下起雨。乌云就变成横,雨点儿就变成雨字的下半部分。)快来打个招呼吧!生:“雨”。
师:仔细看,雨字是怎样演变的。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师:板书“雨点”,读一读。
生:“雨点”。
师:板书“儿”,连起来再读,有什么不一样? 生:“雨点儿”。
师:范读,注意儿化音的读法。生:“雨点儿”。(多名读)师:雨点儿给你什么感觉? 生1:可爱 生2:好玩儿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读出可爱。片段二】:多元识字,增强实效
1、教学“数不清”:
师:出示“数”,指名领读,(还有一个读音:shù 数学、数字);出示“清”,指名领读;“数不清”,齐读。师:文中说什么数不清? 生:雨点儿数不清。
师:出示“数不清的雨点儿”(指名读)数不清的雨点什么样?
生:雨点儿太多了,多得都数不过来了。师:数不清是什么意思?
生:多得没有办法数清楚。(再指名读,齐读。)
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吗?出示填空:“数不清的” 生:蚂蚁、细菌、雪花„„(同桌交流:头发、树叶、星星、人„„)
2、教学“云彩”:
师:出示“菜(艹)——彩(彡)”,说说发生什么变化了? 生:菜的草字头去掉,换成三撇,就是彩。
读词:云彩(出示)注意轻声。对比读:云彩——彩云(配图片),对比有什么不同?
生:把“云彩”这个词的两个字调换位置就变成了“彩云”。出示:云彩的图片和彩云的图片,看图体会词义的变化。师:相同的两个字变换位置,词义也发生了变化。
扩充词语(出示图片对比):牙刷——刷牙;雪白——白雪;牛奶——奶牛;
第五篇:字理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字理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新课程倡导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是 “认写分开、多认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识字提速”,有利于小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及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的阶段。要达到“多识字”的目标,还须构建开放的识字教学体系,将识字与阅读、生活巧妙地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
1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
2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否则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3教给方法——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70 %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对识字有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编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生理心理特点,体现多认少写的原则,把认字和学习汉语拼音、学习儿歌韵文以及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但是,具体实施中我们发现,学生识字难度大,因为方块字本来就不表音,这些汉字的出现又无由易到难的规律可循,而且识记量大。也有部分家长反映学生怕认汉字,渐渐地不喜欢上语文课了。若长期如此,问题就变得严重了。经过调查了解,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教师思想上对识字重视不够,喜欢花大量时间去分析理解课文,课堂上舍不得花时间,花工夫识字;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学生与生字经常见面的机会不多。同时发现学生当中普遍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看到一个学过的字一下子读不出来,但是他马上口中念念有词地把这个字所在的儿歌念出来,等念到这个字时,就想起读音来了。这个现象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会认,离开它,学会就不会认,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这个字,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是让学生能从本课会认过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
随着识字方法的多元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识字的乐趣。今天,要和大家说的是其中的一种:字理识字。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样的一些造字方式、造字方法,对这些造字方法的分析,运用直观的、联想的,这样一些手段进行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
字理识字教学法主张在解析字理时运用以下方法:
图示法。即用图画(如挂图、卡片、投影、简笔画、光盘、电脑等)追溯汉字的本源。主要用于象形、指事和会意字。如教“石”字,就展示石头图,教“山”字就展示山的图,教“牧”字,就展示农夫手持鞭子放牛图。
联想法。即引导学习者根据字形进行字理联想,以加深对汉字形、义、音关系的理解。主要用于象形字、会意字。如教“自”字,就引导学习者联想人的鼻子的形状;教“坐”字,就联想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堆上。
故事法。即像讲故事一样阐明字理。主要用于会意字。如教“及”字,就像讲故事一样介绍古代指一个人在前边走着,后边伸出一只手抓住了他,“及”有到、够得上的意思。教“麻”字,就像讲故事一样介绍制麻的剥皮、沤制、晾晒的生产过程。
演示法。即用动作、实物游戏等表现字理。主要用于会意字。如教“看”字,可用以手遮目的动作演示;教“笔”字,可用毛笔演示;教“从”字,可通过表演一人跟着一人走来理解字理。
推理法。即引导学习者按一定的道理推断形、义关系。多用于会意字。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用“一”表示少,“三”表示多的思想方法。按这种方法学了“人”,可推断“众”的形义关系;学了“木”,可推断“森”的形义关系。
迁移法。即将学的甲字的字理用于学习乙字。主要用于会意字和形声字。如学了“目”字后,在会意字和形声字中再遇到部件“目”,可以想到它与眼睛有关。如“泪”是眼中流出的像水一样的液体;“盲”是眼睛看不见。
“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猜谜法、歌诀法、点拨法、比较法等。孩子往往非常感兴趣!
当然,除了我们常见的几种识字方法之外,还有一些识字方法,比如:双脑识字、计算机辅助识字等等,都是一些新型的识字教学方法。老师们可以深入地思考一下,这么多的识字的经验,作为老师,我们怎么样去看待它?我认为可以有这样几种共识。首先,每一种识字经验都是有价值的,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实验、去探索!第二,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哪一种教学的经验包括识字教学的经验是万能的、可以包打天下,所以第三——我们应该提倡新的教学思路——就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多元化,走一条取长补短,综合运用多种经验的识字教学的路子!
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让识字教学百花齐放,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