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历史必修一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学案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吉林 敦化高级中学 任军
【学习目标】理解“冷战”的概念,分析“冷战”形成的原因。了解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认识“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重点】“冷战”兴起的原因;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难点】“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课堂导学】
◎从盟友到对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和()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样,以(、)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的框架。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二战后,()衰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的实力不断增强,()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美苏两国在()和()的矛盾也日益加剧,()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继()在美国发表演说后,1947年3月,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作为国家()和()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苏联等()采取了()一切敌对行动,美苏“()”从此开始。
◎美苏“冷战”
为了帮助()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以()西欧国家。同时,美、英等西方国家还企图用()拉拢()国家,但遭到()。
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成立了(),简称“北约”。北约是一个反对()国家的()集团。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同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1955年,苏联和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组成(),简称“华约”。从此,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
◎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冷战”开始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军事包围,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不惜以武力相威胁,从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和()局面。
二战后,德国被()四国分区占领。随着“冷战”的开始,()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美苏双力未能就()达成协议。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和()先后成立了()和(),德国被一分为二。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后来,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和(),从此朝鲜半岛处于()状态.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向()边界推进。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与朝鲜军民把“联合同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1961年,()发动越南战争,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1962年,苏联开始向()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在()对比中的不利地位。美国很快发现正在建设中的古巴导弹基地,便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世界在()和()间交替,但是,美苏两国()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探究学习总结 学思之窗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北大西洋公约》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第一缔约国应„„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思考
这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本课测评
“冷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冷战”?
1.二战后建立的两极格局事实上是()。
A.确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新国际格局
B.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C.建立了战后新的同盟关系
D.承认了美国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2.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所取得的世界地位是()。A.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B.整个世界的霸主 C.多极世界的一极
D.美日联盟的首领
3.“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的成立 D.德国的分裂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所打破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BABC
学思之窗】这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答案提示:“北约”和“华约”的主要内容中都规定了如果本集团内部任何一个成员国遭受武装侵略的情况,其他成员国必须予以援助,且不排除武力援助。这说明这两大集团都采取了相似的手段来应付对方可能给本集团带来的打击。又由于这两个集团内部都有一个实力强大的操纵国,因此,“北约”和“华约”的共同性质为,两大阵营内部分别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他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随着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在欧洲直接形成了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武装对峙局面。这将对欧洲的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同时双方在长期的对峙中为了加强自身的对抗力量将会使得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又会进一步加剧两大军事集团的冲突的可能性。但由于实力基本均衡,而且,欧洲对于美苏两国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战略地区,因此任何一方都恐难轻易挑起直接的武装冲突,于是,欧洲局势也有保持一种“刺刀下的和平”的可能性。因此,从这样的意义来看,北约和华约对于本集团内部盟国的安全乃至于欧洲地区的安全都各自起到了集体防御的价值。
【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冷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冷战”?
解题关键:“冷战”概念抓住“非武力直接对抗的一切手段”作为核心内涵;“冷战”出现的原因则应注意两个层次──为什么要“战”?为什么选择“冷”的方式。关于“战”要综合分析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苏联各自的国家实力、意识形态对抗、各自的发展目标及其因此造成的利益冲突等。但选择非武力直接对抗的“冷”的原因则需要从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人民,包括两国内部的民众都在祈望和平的因素上予以引导。答案提示:(略)
学习延伸如何理解这段话?如何评价“冷战”?
思路引领:美苏的长期“冷战”对世界和平带来的客观影响怎样?这种长期对峙的局面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造成了怎样的威胁?在威胁和平与安全的同时却存在长期的非战状态,保持这种状态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略)
第二篇:《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平陆中学高一年级历史教师 王圣国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初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分析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冷战”相关材料的研习,初步学会归纳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分组讨论,探究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初步掌握史论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冷战之中,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集团和国家利益不惜以大国意志分割世界,造成了国家分裂、地区冲突和骨肉分离;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从而认识到建立一种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是使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这些历史事件的出现及彼此联系。
这三大措施是美国在冷战初期的核心内容,是为了实现美国的霸权政策而提出。它们体现了美国充分利用了意识形态差异的来其实现其全球霸权的意图。把握住这些核心内容将有助于掌握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发展。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战改变国际的主要政治力量,随着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美苏两大国由合作走向分裂,逐步形成了战后的两极格局。在此政治格局之下,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世界相对稳定,但两强相争,又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美苏之间的关系影响到了其他各种关系的发展,认清此格局的影响对于认识当时和今天的国际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第一目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分析:“从盟友到对手” 教学要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战后初期的形势。第二目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总结:“美苏‘冷战’”
教学要点: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
第三目‘两极格局形成的表现与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教学要点:德国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两极格局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
出示材料:二战后期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提问:这表现了丘吉尔怎样的心情?这表明了当时的国际主要政治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建议:课本内容也可以重新整合为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部分。)
2.学习“从盟友到对手”一目,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正如丘吉尔所感叹的一样,在二战后期的一系列会议尤其是在雅尔塔会议上,虽然英国也和美国、苏联一起参加了会议,但是在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美苏两国。以此为基础,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出示表现美、苏、英、法、德等国二战后初期的基本状况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两者矛盾逐渐尖锐,关系由盟友逐渐成为对手。
除此之外,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18最后一段~119前三段,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两极格局形成的其他原因。
3、学习“美苏‘冷战’”一目,总结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教师简述背景,出示杜鲁门国会演讲的图片和部分演讲词: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企图。”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的咨文 设计问题:
①杜鲁门所说的“极权主义”和“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各是指什么?
②杜鲁门这次演讲表明了美国什么样的根本目的?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引入资料:二战后废墟上的欧洲、描述“马歇尔计划”的材料。在荷兰,我在一家面包店看到一张荷兰政府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招贴画,上面写着:“每天吃的面包有一半是靠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烤出来的”。奥地利为旅游业添置的各种设施,也归功于马歇尔计划。但是总的看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还是难以使一般欧洲人理解我们当时提供援助的规模有多大,以及我们在提供援助时所持的无私精神。不错,我们曾希望欧洲国家繁荣起来,并从我们美国购买东西,但这不是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宗旨。它的主要宗旨是,给予我们在苦难中生活的朋友、盟国和先前的敌人以帮助,从而阻止共产主义乘人之危向前推进。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副局长弗农•阿•沃尔特斯的回忆录《秘密计划》
引导学生思考:
①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它真的就仅仅帮助复兴欧洲吗?
②它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复兴”吗?
③“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C、北约的建立:
可结合课本内容、地图和北约章程: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
──《北大西洋公约》
引导学生思考:
①北约成立的目的和北约的性质是什么?
②提问:地图上可以看到希腊、土耳其并非是大西洋沿岸国家,为什么被吸收入北约组织?
针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气势,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何回应?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成立经互会和华约,并最终造成了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正式对峙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4.学习“‘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一目, 总结两极格局形成的表现与影响。
(1)看书归纳两极格局的形成表现
德国、朝鲜、越南和中国分裂状况;古巴导弹危机。(2)分析讨论两极格局的影响
在学习完上述内容之后。有人提出:两极格局之下,美苏的冷战造成了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所以这个格局的主要影响是消极的;也有人观点正好相反,认为它的主要影响是积极的。
分组讨论,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请你们小组选择自己的观点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料和课外知识中所知道的史实加以说明。
5.升华:
出示:柏林墙、越战中的屠杀等图片。学生探究: ①究竟哪些力量应该为这些灾难负责?
②在这样的一种国际环境之下,其他的国家如中国应该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6.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冷战双方的措施和对世界的影响。
强调这种对于多数国家不公正的体系并不牢固,随着多种力量的变化,它最终走向了瓦解,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第三篇: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学设计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格局、美苏争霸格局的区别和联系
两极、“冷战”和美苏争霸格局是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它们是由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演变而来的,从存在时间、内容和范围上要比雅尔塔体系小得多。
雅尔塔体系是世界大国根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而形成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其核心是美苏两分天下。因而,两极、“冷战”和美苏争霸格局都是在这一框架内演变的,它在二战后期开始形成,二战结束后正式形成。
“冷战”格局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除战争方式外的遏制政策,范围涉及全球。它主要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始于1947年,到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社会主义阵营荡然无存。至此,“冷战”格局让位于两极格局,美苏争霸格局占主导地位。
两极格局在雅尔塔体系形成后初见端倪,1955年“华约”建立后正式形成。它在时间、内容和本质上与美苏争霸格局有诸多相同之处,但美苏争霸格局完全以两国利益为着眼点,而两极格局还涉及到两大阵营其他国家,范围较之更广一些。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及“冷战”的性质
原因:(1)二战后,美国实力空前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操控世界。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日益增强,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3)美国虽实力强大,但苏联在政治军事上可与之抗衡,因而美国不敢贸然越过战时双方划定的势力范围界线,只能采取除武装进攻以外的其他方式。
(4)大战刚结束,美苏双方都不愿重燃战火,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
性质:由于“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其指导思想就是“遏制共产主义”,因而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不同 B.意识形态的分歧
C.国家利益的冲突 D.美国推行霸权政策
2. 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其主要内容是()
A.发出了西方国家对苏“冷战”的信号 B.“冷战”政策的正式开始
C.提出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抵制苏联 D.倡议建立“北约”集团
3.下列各选项中,不符合“冷战”基本特征的是()
A.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计划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支持联邦德国成立
D.发动越南战争
4.美苏“冷战”的焦点地区最初是()
A.朝鲜半岛 B.德国 C.越南 D.古巴
(二)能力提高
1. 1947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宣称世界上已分成两个敌对营垒,一种是“自由制度”,另一种是“极权政体”。其中后者是指()
A.君主专制制度 B.法西斯残余势力
C.社会主义国家 D.君主立宪制度
2.“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
A.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互对峙的产物
B.导致当今世界局势不稳定和战争的根源
C.以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
D.对西欧政治的一次公开渗透
3.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分别建立,这()
A.标志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B.是二战和“冷战”的产物
C.是德国自身历史发展的结果 D.纯属德国的内政问题
4.下列对“北约”和“华约”成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B.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威胁了世界和平
C.两强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导致美苏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最终形成
(三)延伸拓展
1.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为此,美国()
①推出了“马歇尔计划” ②建立了“北约” ③分裂德国 ④入侵朝鲜,并向中朝边境推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①帮助了东欧各国经济的复兴 ②为美国资本提供了市场 ③遏制了共产主义,稳定了西欧资本主义 ④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二战结束后,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我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害了世界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这段话表明美国()
①企图充当世界警察 ②要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 ③决定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④美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世界和平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 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归根结底应视为()
A.“柏林危机”的产物 B.美苏“冷战”的产物
C.两德对峙的产物
D.东德封闭边界的产物
(四)模拟练习
1. 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戴高乐的就职演说
2.二战后,世界局势的最大特点是()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B.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C.欧洲丧失了国际关系的中心地位 D.美苏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3.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和解决,说明()
①苏联试图改变美苏核力量对比的不利地位 ②是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一次较量 ③美国居于战略上的优势 ④谈判是解决重大国际危机的一种较好方式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前提是()
A.联合国对美国的约束 B.与苏联军事实力相当
C.美国害怕战争重演
D.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
5. 1949年,苏联与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其主要目的是()
A.回击马歇尔计划
B.打破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C.发展对外贸易
D.推动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6.二战后,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①都是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军事行动 ②是“冷战”政策的重要表现 ③组成“联合国军”直接参战 ④以美国的失败告终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7.下列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是()
A.土耳其 B.希腊 C.南斯拉夫 D.罗马尼亚
8. 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款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度降低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又停止了日本的战争赔偿计划。使美国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恢复日本的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战”的工具
B.缓和与日本的矛盾,减轻日本与美国的经济竞争
C.帮助日本发展生产,供应朝鲜战争所需军事物资
D.改善与日本的关系,与苏联争夺对日本的控制权
9.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两个德国的建立 ②杜鲁门主义出台 ③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④古巴导弹危机
A. ②①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①
10.观察右图并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
(1)你认为图画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3)“药方”起到了什么作用?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德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引自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二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之企图„„
──引自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4)多动笔墨。精读时要做读书符号,形成自己的符号体系。不断地归纳整理书本内容,第一遍要尽可能详尽一些,第二遍则可以简略一些,第三遍则要高度概括,这样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5)适当使用辅助书。辅助书不能多,最好挑选一本,有知识结构、重点解析及适当的练习,在自己对教材阅读思考后,作适当的参考和巩固之用。
(6)温故而知新。复习时的阅读,要读出自己以前不太注意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出新的认识。
(二)例题解析
例1: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下列关于这两个体系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 B.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
C.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D.没有进步作用
解析:本题是对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大国际关系格局进行比较。A项考查的是建立背景,它们分别是一战后和二战后建立的,故正确。从内容和含义上来看,两个体系都属于国际关系格局的调整,故B正确。国际关系的基础是实力,这两个体系格局都是以少数强国的实力为基础的,必然带有强权色彩,C项正确。D项过于绝对化,对很多重大历史问题都应当客观地、一分为
二地评价。本题正确答案为D。
例2:十月革命后,丘吉尔曾组织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苏俄;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他主张“给俄国和俄国人以一切可能的援助”;1946年3月,他又发表了反共反苏的“铁幕”演说。这表明()
①丘吉尔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忠诚卫士 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结盟 ③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④英国政府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
立场不断改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①项是讲丘吉尔的阶级属性,他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根本利益,这是最本质、最根本的东西。②项讲不同性质的国家可以结盟,这从二战中苏、美、英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史实足以证明。③项也符合史实。丘吉尔组织武装干涉苏俄时,是因为当时社会主义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敌人”;丘吉尔主张援助俄国人时,是因为苏英两国都遭受到法西斯的侵略,法西斯成为人类的最大灾难。④项关键在于理解“根本立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是相互对立的,从根本上说,资产阶级政府对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不会改变,因而④项错误。本
题正确答案为A。
(三)学习拓展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如今,德国已完成了统一,“柏林墙”大部被推倒,但也保存了极少部分,成为德国重要的历史古迹,教育后人。请查阅有关“柏林墙”的资料,以此为主题,并就德国分裂与统一问题,写
一篇历史小论文。
(四)自展才华
学会分析历史图片
历史图片直观生动,是我们掌握教材内容的重要帮手。历史图片有些是历史的直观再现(如照片),有些则是历史的寓意描绘(如漫画)„„但不管类型怎样,它本身就是历史。一般来说,分析历史图片首先应定好位,即将图片反映的史实与教材中我们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从社会背景、内容及影响等方面思考。其次,要仔细观察图片,找出图片所反映的直接信息。最后,由直接信息挖掘出隐
藏的间接信息。
同学们,知道了如何分析历史图片了吧!那么,就请以《赫鲁晓夫与肯尼迪博弈》为例,试着分析一下右图吧!
四、相关信息
(一)历史随笔
越南战争的概况及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1961年,美国对南越发动特种战争,1965年又将“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开始对越南北部进行大规模的连续轰炸,并于3月在岘港登陆,直接出兵南越。1975年春,越南军民发动春季攻势,于5月1日解放了整个
越南南方,胜利结束了战争。
越南战争改变了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美国此后开始从东南亚地区收缩力量,苏联则乘机南下扩张,改变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越南战争后,美国又因遭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军事力量发展缓慢,苏联则大力发展军事,从军事力量低于美国一跃而与美国平起平坐。在美国力量不断削弱的同时,西欧、日本却迅速崛起,世界局势从两极逐渐走向多
极化。
(二)学术前沿
关于朝鲜战争的影响与后果
朝鲜战争是“冷战”期间发生的第一场“热战”。关于朝鲜战争的影响与后果,有的学者认为,朝鲜战争是对“冷战”推行者的第一次惩戒,在心理上、政治上对其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它是“冷战”的恶果,但反过来又促进了“冷战”格局的发展,导致国际局势,特别是东亚局势进一步恶化,对“冷战”的加剧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也有学者认为,朝鲜战争不仅是美国“在战后争霸势头上遭到的当头棒喝”,更重要的是,它“关死了还是半掩着的中美关系的大门”,遏制苏联变成了同时遏制苏联和中国,美国战线大为拉长,这是它在对苏“冷战”中的重大失策。还有的学者认为,朝鲜战争加速了东北亚“冷战”格局的形成,推动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核武器竞赛,加强了朝鲜南北双方的对立,导致了中美之间20余年的敌对。也有学者分析了朝鲜战争对国共关系的影响,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国共双方的斗争出现了新的焦点,台海形势呈现对峙局面,两党关系重现严峻态势,这些变化都深刻影响和制约着中国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
第四篇: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美苏两国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的主要原因;
2、掌握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等的主要内容,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3、通过对德国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的了解,从而更加直观的理解美苏两国对峙的表现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变化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冷战的实质;
2、通过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的分析,认识各项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3、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研习等方式,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及国际关系造成的深刻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的分析,理解在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英国著名外交家帕默斯顿曾经说过: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战后的敌对关系。这样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逐步形成确立。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从盟友到对手(形成背景)
1、雅尔塔体系确立:
◆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2、冷战开始:
(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政治表现):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二、美苏“冷战”
1、美国的“冷战”政策:
雅尔塔体系确立后,美国加紧全面推行冷战,主要有三大表现:(1)“杜鲁门主义””(政治表现):见上(2)马歇尔计划(经济表现):
①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
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 ②提出者: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3)北约的建立(军事表现):
①时间、国家、地点、条约: 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③影响: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苏联的反击措施:
(1)成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经互会的成立: ①时间、国家:
②目的: 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3)成立华约:
①时间、国家、地点、条约:
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②影响: 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1)德国分裂: ◆背景:
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
◆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 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
◆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
◆分裂: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3)侵越战争: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
◆时间:1961年—1973年 ◆结果: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4)古巴导弹危机:
◆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合作探究:“冷战”带来的影响 积极影响:
1.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消极影响:
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3.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 【本课小结】美苏两极“冷战”格局的形成是战后两国政治、军事实力均衡的产物,两极格局之下,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集团和国家利益不惜以大国意志分割世界,人为造成长期的国家分裂、地区冲突和骨肉分离。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第五篇:25 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认识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2 教学难点
“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展示电池的正负两极和地球的南北两极导入课题两极世界的形成 展示课标要求和重难点
日常生活中,两个人互相不理睬,但又不断绝关系,我们一般称之为什么? 那么同学们知道冷战这个词的来源么?
破题:冷战一词是当年美国政论家斯沃普在为参议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讲稿中首次使用的。他说:美国正处于冷战方酣之中。它指的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明确“冷战”的定义是指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的政策。)二战后为什么会出现冷战?它是如何形成的?对国际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呢?由提问进入本课学习。
讲授新课
一、从盟友到对手
(一)雅尔塔会议
【展示幻灯片上的图片】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引入雅尔塔会议
打出丘吉尔的话“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
【设问】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系。【设问】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展示图片】 【设问】二战中美苏均为正义而战,并肩战斗,为人类和平创造了条件,为何战后双方却形成对峙?
材料 “二战时, 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1945于雅尔塔)“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前首相 帕默斯顿(1784~1865)
【设问】以上两则材料告诉我们什么? “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材料:美国工业产量占53.4%,出口贸易占32.4%,黄金储备占74.5%;武装部队300万,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原子弹;控制操纵联合国
【设问】战后美国在经济、军事、政治上的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美国成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具有极强的经济军事力量,具有称霸全球的野心。材料: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的威望。【设问】材料中苏联的实力怎样? 苏联军事力量增强,政治威望提高,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巨大阻碍,势必会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竞争。
材料: 不同的社会制度:美国是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社会主义强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对对方有敌意。
不同的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各自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两国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接的最大威胁。
【设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材料: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富尔敦发表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背后,座落着所有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首都……所有的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和平砥柱》
【设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兴起推波助澜
【总结】美国妄图称霸世界,苏联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影响大增,正是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下才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由盟友走向了对手,是双方你看不我,我看不惯,最终形成了对峙,两极格局新的原因归纳:
①“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②美国实力强大,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③苏联实力增强,极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影响 ④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⑤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兴起推波助澜
二、美苏“冷战”
【图片展示】冷战的表现
三、“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美苏两极世界格局下,不断的“冷战”,将会国际关系带来什么影响呢? 【图片展示德国分裂】 1.美苏对德国的争夺:
1949年德国分裂,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61柏林墙的修筑
【图片展示朝鲜分裂】 2.对朝鲜半岛的争夺:
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与朝鲜一起将美国赶回38线附近,美国被迫停战
【图片展示古巴导弹危机】
3.二十世纪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其结果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图片展示热战——朝鲜战争】
4.1950年,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美国组成所谓“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内战。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战争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图片展示热战——越南战争】 5.1961年美对越南的侵略,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战下,1973年美国惨败,其殖民统治受阻。
师:在这样的“冷”“热”交织的局面下回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呢?
四、辩证评价两极格局
材料一: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整个“冷战”期间,也就是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
材料二: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探究合作】冷战的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积极方面:
1.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科技的发展。
3.不同制度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消极方面:
1.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冷战”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重中之重,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
2.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被人为地划分为几个封闭的经济体系),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3.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局部战争不断,人类陷入新的战争威胁中。
【读史感悟】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失去亲人的痛苦……动荡不安的生活……经济的衰退…… 【探究】怎样才能避免冷战? 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要相互尊重彼此间不同的文化,理解彼此对不同社会制度的选择; 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问题和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自学和分析归纳能力,为学生解材料分析题做好基础。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下的冷战,以及冷战中的热战。冷战开始的信号是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的表现是1948年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军事上的表现是北约的成立,与此,1949年成立了经互会,1955年的华约组织。同时冷战中还有热战,表现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
课后习题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