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技术对旅游管理学科的教学意义
旅游学院 2013级 旅管2班
张习粤
1332104038 教育技术对旅游管理学科的教学意义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对教育的影响和冲击也已悄然开始。其实质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这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便是--现代教育技术。它是教育技术在信息社会发展的新特征。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目前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地位并在积极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优化各学科的教学探索正在不断发展,并且通过实践证明逐步显示出强大的优越性。对于旅游学科来说,就是要变革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旅游教学,这既是旅游教改的需要,也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其他学科的文献较多,但是应用于旅游学科的文献寥寥无几。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能够极大地影响传统教学模式,有效的进行学科整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旅游教学是针对旅游教育教学的现状提出的课题研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旅游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旅游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途。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旅游学科的教学,有声、有色、形象直观,旅游学院 2013级 旅管2班
张习粤
1332104038 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增进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视。
1、教师角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科学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认知的深化,加深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但是,它在给科学教育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要认真研究新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及时对每个学生进行成才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这里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从而真正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将从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学生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地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预测和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找到他们恰当的学习起点和创造一种他们能适应的教学模式,以期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大教育观念,集中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活动,既要做引路人,又要做学生的朋友。而现代教育技术正为增强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提供了条件。
2、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操作技能 旅游学院 2013级 旅管2班
张习粤
1332104038 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师与学生处在相同的环境中。这为教师创造了一个熟悉但更具挑战性的环境。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理论、手段、方法和技巧,并深入研究、交流开展电化教学的心得体会,互相推荐和提供软件资料,多渠道收集,或通过简单的辑纳编制新的软件教材。
3、媒体课件要适时适地适用妙用。
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科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空间,但教师必须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应科学、合理、巧妙地使用多媒体。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完成,包括在科学学科中挖掘人文精神。它也不可完全代替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如果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那么任何的教学也都失去了它的意义。总言之,不能让多媒体辅助手段“喧宾夺主”,而要尽量让它发挥“辅助”作用,真正为优化科学课堂教学服务。
总之,冲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采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是现代科学教育的要求,也是现代教学发展的需求,对于整个教学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篇: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
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课堂的范围和容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能提高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适时、适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新课程下的教与学的变革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与教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只有互应,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面对21世纪教育的新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在举国上下全面推行新课程的形势下,我们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下如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实现教与学的变革?下面谈谈我的认识与做法:
第一,建构现代教育技术新环境,为促进教与学的变革奠定了基础。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与教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只有互应,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技术(特别是Internet)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反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为实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实现“建构主义理论”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必经之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
从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来看 :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图形、影象、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在辅助教学过程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真切,感受深刻,从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较为鲜明的感性认识。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它是从已知到未知,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和从知识点到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应理解为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学习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性的信息加工过程。而计算机网络创设的环境,正适合这种认知过程的需要,它是确定呈现教学材料顺序的理论依据。
从对事物认识的本质来看: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进一步发展到创造性实践的过程。促使思维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这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指导思想。因此,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社会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探知”和“导行”。其激趣导入、探知明理、深化导行、总结延伸等环节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思想进行的。这种模式,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利用现代化手段,完善传统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能力。因此,我们认识到:要构建一种适合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型网络系统,为教与学的变革服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变革教与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第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传统的教与学模式的变革。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加开放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为此,新课程下,教师的一种新型角色——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教学过程引起了教学领域的革命性的变化。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了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要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教育技术改变了这个顺序,它可以把远方的东西放到学生眼前,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它可以把时间和空间放大,又可以把时间和空间缩小。怎样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就怎样运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大了教学容量,活化了学习形式。通过教育技术,可以把过去许多不容易理解的新科技内容增加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现代化。由教育技术编制的教材软件,把声、像和文字结合起来,增加了教材的艺术感染力。如《雪地里的小画家》,配
上动画,录上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在具体中加深理解。软件以雪地画画的情节把小朋友带入情景,让他们充当学习的主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知识,从而感受学习的乐趣。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跟着动物画画,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脚印。自己操纵鼠标,学画自己喜欢的动物脚印。这种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控制,不受教学过程的限制,不受外界的影响,学生自由自在地漫游在知识的王国里,兴趣盎然。
第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时空,更新观念,改革教法,促进教与学的变革。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只要发挥它的作用,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对落实新课程,实现教与学的变革,实现学校优质教育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也对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冲破了教育时空的束缚,变革了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就要达到“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传统教学以教室为中心,而现代教育技术却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连通学校、家庭、社会、图书馆和科研院校,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教与学的模式。人们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获得一切学习资料,不管在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装有教育软件或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读书和学习,跟上随时随地都在大量涌现的迅速变化的新知识、新事物、新行业。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图、文、声并茂的教育信息进行学习,并和教师及其他学习者进行即时的交流,实现实时交互式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拓展了教育教学的信息资源,变革了教学的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的方式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新课程改革。教无定式,但教学有式。现代教学方式是贯穿现代启发精神,以便使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特别是更好的发展能力,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多样的,我们应该多角度思考权衡利弊,创造性的选择和创生新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最优化。网络是一个声、象、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它的巨大信息包容量所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远远大于任何教师、任何教材,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图书馆,包罗万象的知识信息宝库,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教育教学信息。它具有传统教材文本所没有的资源集中和共享的优势:网络中心服务器和光盘库将所有教学软件、电子图书、备课系统及声像资料集中管理,只要你轻轻地敲键盘、会使用鼠标,你就会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料,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实现实时交互式教学。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促进教与学的变革的高效之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
化的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学艺术的探究者,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任重道远。我们小学教学改革要在积极继承知识教学传统和充分总结知识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适应时代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着力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最终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三篇:小议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引入中学历史课能更好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有助与实现课程目标。
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两个心理实验。一个是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通过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 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具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信息技术还可以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内驱力,促进积极思维,激发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通过多媒体软件可以赢得教学时间,可在有限时间里补充背景资料,收到更好的教学效益。如讲授理论性较强,头绪较多,关系错综复杂的复习课时,通过计算机在短短一节课内,可把图示纲要线索,知识结构体系,教学难点、重点,连同现实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揉入课件中,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这样,学生不但对教材内容理解得更深透,还扩大了信息量,还能有时间展开更有意义的讨论,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锻练。例如学习郑和下西洋或“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航海家哥伦布的航海路线,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
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课件,把历史画面、地图、动画和录像片段等有机的排列起来,分别演示了航海家的航海过程。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而且可以把学生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历史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二、坚持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可以进行互动式的分层教学模式,提供更好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学生之间是存在着个性差异的,现代教学呼唤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教育。现在许多教师仍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把先前的“人灌输”变成了“电脑灌输”,只重形式,不重内容,脱离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初衷。历史教学在现代教学技术的帮助下,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需要、兴趣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学生自己操纵计算机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学习目的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按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差异的分层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辅导者、促进者。分层自主学习模式将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发
生根本性变化。
在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精心制作“以学为主”的“学件”或构建“资源库”,学生在掌握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自己的学习。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合理设计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提供学习资料、设计问题,设置相关链接或热键,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各种活动。让学生点击热点,通过超级链接进人有关的网页,这些网页上的知识基本上都是课本的内容。但在这些知识的有关文字上都设置了热链接,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学生们创览完毕之后,如要迸人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则要接受知识的挑战,检查其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合格才能进人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否则重新学习。如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则可以通过按钮或进人网上聊天室与老师、同学通过聊天的形式解决。进人练习巩固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色彩丰富。内容多样的练习,让学生有选择的在计算机里完成,而且教师还可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不同,在练习中设计坡度,学生通过一关自然进人下一关。
三、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可以成分挖掘德育因素,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在讲授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用大银幕播放一段电影《鸦片战争》相关片断。这样做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凝重的历史情境;而且轻而易举的使学生理解了当时林则徐用海水、石灰来销烟的方法,较之传统教学法(教师口头描述)效果更加到位,达到了激发学生爱国感情和学习历史的强烈兴趣。又如讲《抗击外来侵略》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使活生生地民族英雄形象
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民族英雄同喜共悲,与历史脉搏一同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于心灵深处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典型感人的片段剪辑,虽然只有几秒钟时间,却能引起感情上的广泛共鸣,不仅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而且总结出的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内容、要点,培养了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另外,多媒体技术还能使历史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第二。初中历史课与信息技术整合应避免的倾向。
一 多媒体技术引入中学历史课可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初中阶段不要盲目加大知识的容量,必须围绕课程标准取舍。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地提供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但历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不要随意加大知识的容量,否则学生接受信息过多,造成“胃胀”、“消化不良”,这些情况应该尽量避免。因为从历史学科本身而言,它是一门严肃的社会学科,具有内在的规律和理论,学生通过学习,应当掌握基本史实、形成一定的理论认 识和思维能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正常人在45分钟的时间内能够接触了理解的知识和要培养的能力都有一个限度,我们既要最大可能的利用这个限
度,又不能超越这个限度。盲目加大知识的容量与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二、应避免在整合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过多而忽视信息质量反馈的倾向,这不利于能力培养。
视觉刺激优势理论告诉我们:正常人有效接受的最佳途径是视觉,约占全部信息量的80%,其局限也是比
较明显的,形象和形象的流动使思维静止在形象阶段或停止思维,压抑抽象理性的深入。当兴趣停留在感性的层面,就有沦落为一般意义上的娱乐。课件的制作力求精致,实用,简便,忌“花”、“虚”、“繁难”。电脑课件设计时,应注意声音文件、视频文件、图片文件和文本文件的结合问题,声音文件不宜太多,应以音乐为主,注意音量的控制;视频文件也不宜太多,以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准:图片文件应与文本文件相结合,色彩不宜太鲜艳,以免分散学生对文本文件的注意力,也不要太简单,太简单了会显得枯燥,吸引不了学生。在课件设计时应注意留足给学生记笔记和思考问题的时间,但又要注意课件演示的时间控制问题,不要影响教学的进度。实际上片面追求形象性、生动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堂的中心转移到画面的生动形象、声音的千奇百怪等方面,从而达不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课堂教学目的,更谈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任何脱离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的生动性、形象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三.要避免“信息技术万能观",避免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而忽视教师作用的倾向,传统教学方法中的面对面交流,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都是信息技术所不能替代的,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所必需的。
很多老师在上课时重用多媒体,而忘记了教师自身的力量,尤其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这些能够对学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人文力量。任何脱离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的生动性、形象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教学过程不是由机器主宰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将一节课的时间排的很满,内容的科学性也较高。但师生之间的交流减少了,直观的刺激太多了,他们对于多媒体的感觉会麻木,原来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过多使用多媒体而丧失,自然学习效果要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
我们的观点是:一方面,我们不能把信息技术简单化,把它认同与黑板、粉笔之类的工具,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把它神秘化,认为是解决一切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工具。同时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电化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可以说,现实中存在和使用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考虑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组合是否恰到好处的问题,而不要一味追赶时髦。我们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并不是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而是要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认清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仅仅是教学工具之一,不是每一门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用计算机。比如,对于历史课来说,讲文化史、科技史用计算机可能效果就好一些,讲战争史效果也好,但讲政治史、经济史的效果就不好了。
第三必须重视历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相同的媒体信息就可以存储在光盘中,只需要备有学习工具即可长年使用,这样,历史教师的备课效率大
大提高,可有更多时间去不断交流、学习、研究新的科学知识、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必需要有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作基础。影响教师制作历史课件除不熟悉计算机技能外,资源的匮乏也是一个不容怱视的原因。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建设。共享的资料库,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资源共有,也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关系。
第四篇:早餐对大学生的意义-1314 旅游管理
早餐对在校大学生的意义
生理学角度的意义:
早饭用餐一般在辰时,即7点到9点,这是胃的“主时”,必须吃早饭。因为气血从子时到卯时一直是阳气运化,到了辰时就需要补充阴,而食物就属阴。而且,九点到十一点的巳时是脾的“主时“,脾把经胃摄入的水谷,运化成为身体能够利用的精微物质,然后交给小肠去吸收,通过大肠排泄。如果早晨没有吃东西,这个时候的脾,就会处于空运化的状态,脾就会受伤。而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胃酸分泌过多,容易造成胃炎、胃溃疡,更会使得体质变酸,患上慢性病。还可能诱发低血糖的发作,严重时还会造成营养缺乏症,如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另外由于食物可以刺激胆汁分泌。不吃早餐使胆汁淤积于胆囊内,容易患胆囊炎和胆石症。除此之外,不吃早餐,人体只得动用体内贮存的糖元和蛋白质,久而久之,会加速人体的衰老。对于减肥的人来说,不吃早餐反而会发胖。午饭的时间,则要记得吃饭七分饱和多吃蔬果。吃八分饱,给肚子留下足够的空间,以供血液的循环和食物的消化。对于多吃蔬菜水果的人,可以减轻癌症与心脏病的风险。晚餐记得要少吃,因为夜间不利于消化,食物累积在胃里会对未造成伤害,严重的会引发胃癌。早餐能量与学习的关系:
由于早餐距离前一晚餐的时间最长,体内储存的糖原已经消耗殆尽,所以应及时补充,以免出现血糖过低。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会出现饥饿感,大脑的兴奋性随之降低,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不吃早餐,或者早餐的质和量不够,容易引起能量和营养素的不足,降低上午工作、学习的效率。而且当胃里没有了食物,但胃还是要不断地摩擦,时间久了,就会感到胃痛,再加上没有食物供给能量,常常会出现头昏、无力、心慌、出冷汗等。可见,只有早餐摄取了足够的能量人才能在一整天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他能最快的转化为能量被人体利用,对于学生,快速转化被大脑利用。
早餐质量的意义: 早餐讲究的是要吃好,高质量的早餐可以提供更长时间的饱足感,帮助控制体重,使注意力更集中,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带来好心情等。好的早餐要饱含有足够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纤维的优质早餐,如由稀饭(碳水化合物)、瘦肉或鸡蛋(蛋白质)、水果或蔬菜(纤维素)构成。水果和蔬菜,这不仅是为了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和纤维素,还因水果和蔬菜含钙、钾、镁等矿物质,属碱性食物,可以中和肉、蛋、谷类等食品在体内氧化后生成的酸根,达到酸碱平衡。但不宜太清淡和太油腻、丰盛,会导致跟不上营养、能量需求和影响消化。而且,吃早餐应该吃“热食”,才能保护“胃气”。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体内各个系统更加挛缩、血流更加不顺。伤了胃气,伤了身体的抵抗力。
第五篇:对旅游管理学科的认识和体会
作业一:对旅游管理学科的认识和体会
旅游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新兴学科。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中国加入WTO,中国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
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壮大,我国旅游业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我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饭店业发展欣欣向荣,不可否认的是旅游业在带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我国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缺口,有关专家认为我国旅游就业前景广阔.而旅游管理学科是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育而建立的一个新型学科。在我国,这门学科的产生只有二十年的时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不但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方面,而且已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迫切需要兼有人文、地理、经济知识的经营管理人才。旅游管理学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已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我对这个学科的认识以及体会。
一、素质要求:
旅游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先,旅游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管理学知识、旅游经济学知识、旅游法学知识、旅游地理学知识、旅游历史学知识、旅游文化学知识、旅游规划学知识以及国际旅游学知识。
其次,旅游管理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如旅游管理者要有较好的形象,有些院校在招收旅游管理专业考生时会在身体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一般要求男生身高不低于1.70米(或1.65米),女生不低于1.60米,有些院校还会要求考生做肝功能检查。
再次,从事旅游管理还必须熟练掌握英语,因为管理者在工作中会经常处理英文的文件,也经常会和一些外国人打交道,而且很多旅游企业在招聘面试是全英文的,英语好的人就会很占优势。
此外,旅游管理人员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基本的工具,在工作中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同时沟通协调管此前的应届生就业状况不够理想,但2005年是国家放开外资旅游企业进入内地市场的一年,内外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熟悉电脑操作、旅游专业毕业的管理人才、导游人员、开发策划人才、营销人才,都是企业争夺的对象。但是,从事旅游业的人才都需要有相关认证,如导游资格证、领队证等。能力、组织能力、团队精神也很重要。旅游业在2005年对管理类毕业生的需求也将增加。进入21世纪以后,旅游业一直都被人们认为是“朝阳产业”。
二、业务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面向现代旅游业,根据旅游业形势的发展培养拥护党的路线,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导游、旅行社、旅游景点景区、旅游购物商店等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能够胜任旅游企业及其它相关行业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创业型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面向现代旅游业,根据旅游业形势的发展培养拥护党的路线,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导游、旅行社、旅游景点景区、旅游购物商店等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能够胜任旅游企业及其它相关行业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创业型人才。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
《中国旅游业“十五”人才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旅游人才战略,大力开发旅游人才资源,全面提高旅游队伍的素质,对于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我国,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严重供需脱节。一方面,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酒店等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另一方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选择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就业的越来越少,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在中等旅游职业院校从事教师、考研或其他行业等形式就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低,“有业不就”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一问题不能不令人深思。从理论上讲,“学以致用”应该是毕业生择业时需要充分考虑的一大原则,这对个人、对学校、对社会都有重大意义。而这种“弃本行从他行”、“学非所用”的选择,显然是对本科学习多年积累的专业优势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考虑到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对高校而言,不能不说是旅游管理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于企业而言,“所用非所学”,极有可能提高企业的培训成本;而对社会总体而言,不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很有必要对造成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状况的原因作深入的剖析,以便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对策: 1.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今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将会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出现更多的专业方向。现在,市场上旅游策划、市场销售、线路设计、会展设计等类人才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需求,因此专业细化将是一个趋势。各个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力来设置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做到实用性、超前性和结构的合理性。二是改进教材内容,提高教材质量。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新的教材应注重理论的超前性、管理方法的实践性、范围的国际性。三是优化旅游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拓宽师资来源。从企业等实际工作部门中聘用教师,为学生开设各类讲座或实际操作训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从国外聘请师资;增派访问学者,吸引留学生回国,加强教学科研成果的应用,增加教师的实践阅历,创造条件使教师深入旅游企业,通过实际工作增加实际管理经验。
2.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在课程设置上,要适当增大实践教学课时数的比例。在实践教学手段上,一方面,可以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来进行培训或给学生授课,另一方面,可以把课堂搬出教室,到模拟实践基地或宾馆、酒店、旅行社去参观、去学习。目前国内很多公办院校都设有实践基地,民办院校在实践这部分存在很大欠缺。
3.努力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在这方面,授课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一方面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给学生高水平的授课内容,在讲授课程时形式多样地进行引导,结合3D动画传达要表述的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旅游专业的兴趣。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教改项目,组织学生开展旅游考察调研、旅游扶贫和旅游策划等活动,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旅游社团活动,培养学生旅游组织、策划、公关、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4.密切校企合作
加强旅游高等院校与旅游企业的合作。通过合作可以企业的设施、设备,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结合具体企业的情况,熟悉工作流程,使学生对讲授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高校对企业存在的研究并加以解决,这既可解决旅游企业的难题,又可提高院校科研水平,给广大民办教师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特别对于毕业直接进入学校的老师迫切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合作,旅游高校还可以直接了解用人企业的要求,可有效解决供需脱节问题。5.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学校应当抓住每一个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并提供就业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薪金标准、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通过与学生的广泛交流,调整学生的择业心态。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开设类似创业学、创业管理的课程,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