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案例分析:大班科学活动《连连看》大全

时间:2019-05-15 02:0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教学案例分析:大班科学活动《连连看》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教学案例分析:大班科学活动《连连看》大全》。

第一篇:幼儿教学案例分析:大班科学活动《连连看》大全

幼儿教学案例分析:大班科学活动《连连看》

幼儿教学案例分析:大班科学活动《连连看》

一、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很喜欢让玩具连接到一起,而且每次孩子都有好多种方法,为了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让孩子能有解决问题的信心,提高幼儿探索钻研的积极性,我将“连接”活动的重点放在了探究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鉴于以上情况,特设计此节课。

二、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了,我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出什么是连接。伴随着《一同去郊游》的音乐,我带小朋友去科技馆,在去的路上,有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我说:“小朋友们,请你们想个办法,让我们顺利过河吧。”孩子们就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最后决定用椅子搭桥过河。这样,我便顺利引入了“连接” 的概念。我进行了小结:“一个一个相互连在一起就叫连接。我们刚才搭的桥就是用了连接的方法,桥是用一个个椅子连接起来的,桥又把河两岸连接了起来。”

探索活动一:幼儿尝试相同物体的连接——同类连连看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科技馆,看到了和平时不一样的玩具,还见到了孩子们期待的机器人博士。我接住了一歌机器人博士的外来音:“哈哈,小朋友们,今天我要考考你们啦!请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框里相同的物品连接起来。”我之后强调“相同的物品”,并指出连接完成的小朋友快速把连好的物品放在前面桌子上,并回到座位。接下来幼儿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用多种方法连接,并把自己连接的方法做了介绍和分享。我们重点探讨了几种连接方法,如:接、插、串、夹、系。这时候我引导小朋友发现了一个现象——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

探索活动二:尝试不用辅助物的连接——创意连连看

由于在刚才的连接游戏中我们发现所有的纸条都是用胶带或者胶棒来帮助连接的,因此这次的难度就增加了,我利用机器人博士提出了新的要求: “小朋友们,先别得意呢,我这儿还有一个更难的题:请你们不用别的东西帮忙,让纸条自己连接起来,看谁的方法最有创意。”小朋友们这次开动脑筋,真的想出了好多种连接纸条的方法,我请幼儿分享了自己的连接经验,同时也提出了我的连接方法。

在此过程中,刚开始很多幼儿无从下手,只是随便摆弄手里的两根纸条,我发现第一个幼儿想出了把两个纸条头拧在一起,其他几个幼儿看到了也开始纷纷效仿,我没有吭气,悄悄的站在一个折叠纸条的小朋友后面。当他把两根纸条折叠在一起相互交错缠绕连接起来时,我大声地表扬了他:“你的方法跟别人的不一样,你的方法真有创意!”刚才效仿别人的几个小朋友听到我的声音后开始重新解开纸条,自己探索不一样的方法。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有不少幼儿的方法出乎我的意料。

最后我跟幼儿讲述了生活中连接的作用,并请幼儿找出教室和自己身上运用连接的地方,让幼儿知道连接是无处不在的,丰富多彩的连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在延伸活动中,大家一起在建构区玩连接游戏:尝试为汽车连接起不同的路,更加使目标升华,与幼儿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三、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为探索活动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有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心智需要,探究活动满足了幼儿的这种需要。从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10多分钟时间里只有一个活动内容——连接纸条,幼儿却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活动兴趣。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着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另外,他们的思维水平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提升。我的体会是,只有多为幼儿提供这样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才能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展开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活动,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反思这次的教育活动,我认为还可以做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1.重视给幼儿表达、交流的机会。如:让幼儿谈谈自己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别人的困难自己是否也遇到了„„即使幼儿还不能关注同伴的方法、建议对自己的帮助和借鉴作用,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可能也是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因为在表达交流中,可以使幼儿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2.尝试让幼儿在活动结束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如:让幼儿根据自己对今天学习活动情况的满意程度给自己贴星,最满意的贴三颗,不太满意的贴一颗,介于满意与不满意之间的贴两颗,并说出理由和调整、改进的方法和策略,以此促进幼儿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关注、评价和反思调整能力。同样,通过同伴间的评价,引起幼儿对同伴的关注以及学会尊重、接纳同伴的意见、建议,提高幼儿从多种途径获取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信息的能力。

四、活动点评

幼儿园教学由教师的“教”向幼儿“主动学习”的转换是我国课程文化的“痛”,当下的教师都亲历着这种转型期的“阵痛”。关注“探究”,一方面我们会把幼儿园的“探究活动”不折不扣地限定在杜威提出的“问题解决五步骤”的框架内,认为只有让幼儿经历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才算是探究活动,就像原汁原味的瑞吉欧方案教学、美国项目活动那样。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受教师水平、师幼比例与材料设备等条件的制约,全方位开放或低结构化的“探究活动”在我国大部分幼儿园还很难实施。另一方面我们又容易犯表面“探究”的毛病,以为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就是“探究”了。在“大班笔套制作活动”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在集体活动情境下真实的中国式的幼儿手工探究活动。探究的问题“如何做笔套”是教师直接呈现给幼儿的,幼儿的任务只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一些线索自己去解决问题——完成笔套的制作。这是一种由教师呈现问题,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这种探究活动的意义是尽可能让幼儿进入主动学习。所以,在这个科学活动中,幼儿获得的主动学习意识与主动学习成就感是由教师的“教”转向幼儿“主动学习”的价值所在。

这个案例的清新之处是把由教师的“教”向幼儿“主动学习”的这种转换之“痛”消解了,让这种转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发生着,带给我们一种轻描淡写的优雅。

第二篇:大班:幼儿科学活动案例评析

大班:幼儿科学活动案例评析

幼儿好奇好问、爱探索爱活动,几乎科学领域的有关现象和事物,诸如天上飞的小鸟、地上爬的蚂蚁、电视上出现的图象,甚至幼儿自己身上的一颗黑痣或小小的肚脐眼,都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幼儿对于科学活动常常乐此不倦。作为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幼儿科学活动,如何让幼儿科学活动发挥最大功效,一直是我们思考、探索的问题。

新《纲要》告诉我们,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我们应让孩子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新《纲要》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儿童的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儿童真正地“做科学”。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做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孩子们首先要通过感知、熟悉、提问、回忆来明晰自己的研究对象,提出自己真正关心的或有疑问的问题;然后分析自己面临的问题,充分运用已有经验作出猜想和假设;在带着问题通过亲自动手做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依据观察到的事实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在同伴间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案例描述与分析思考

一、让科学与生活更加贴近

案例:在“认识电”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线路板,让幼儿把两节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使小灯泡发亮。结果,幼儿很快获得了成功,并且操作得很熟练。

分析思考: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生活即教育”。美国心理学教授特芬尼.桑顿引用许多人的研究成果证明,幼儿是否能成功地解决遇到的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们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地为幼儿设置问题情境,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把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

在以上科学活动中教师注意到了为幼儿提供丰富多采的操作材料,但很多时候,只是要求幼儿按照老师设置的程序去操作。但这符合幼儿的生活需要吗?如今,幼儿的生活中充满了数不胜数的使用电池的玩具、文具、生活用品,如电子游戏机、电动玩具、闹钟、录音机、手电筒等,而这些物品的电池型号不同、安装方法也有差异。如果幼儿只学会熟练单一地操作实验中的线路板,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有向他们提供一系列常见的生活用品,让他们通过探索、尝试,在反复的拆装中学会正确地给不同物品安装不同的电池,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我们应注重让幼儿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去学习,这样,他们的眼界将更加开阔,他们对于现代科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将理解得更深。如在进行“火”的科学主题活动时,我们就把幼儿带到消防队,让他们观看消防员叔叔的消防演习,边看边听消防员叔叔介绍消防车的构造、介绍先进的消防器材、介绍在生活中如何注

意用火安全......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比在课堂上干巴巴地讲解消防车的结构要有价值得多。

二、猜想、探索与交流是幼儿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案例:一次,我倒了一大杯水,可水太烫喝不了。细心的威威看见了,说:“老师,我有办法让这杯水快快变冷!”威威的话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很多孩子好奇地围了上来,于是,“让热水快点变冷”的科学探索活动应运而生了——

① 猜想让热水变冷的办法:围绕着“有什么办法让热水变冷”,我让孩子们充分猜想、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对不同意见提出质疑。孩子们的办法可多了,“把热水杯放在冰箱里”、“拿筷子在水里搅拌”、“把热水放在窗上,让风吹冷”、“用扇子扇风”、“往杯里加冷水”等等。我鼓励他们用绘画的形式把猜想的办法记录下来,以便进行实验。

② 怎样证明热水变冷了:实验开始前,孩子们对自己的办法和别人的办法能否让热水变冷充满疑问,急于动手实验。这时,我提问:“怎样证明你的办法使热水变冷了呢?”有的幼儿说用手摸,有的说用嘴尝,也有的说看杯子上是不是有热气,用温度计插到水里测量......③ 怎样让热水冷得更快:热水变冷实验后,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怎样让水冷得更快?孩子们通过交流、探索,反复实验,得到了多种方法。

第三篇:大班幼儿关心同伴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幼儿关心同伴教学案例分析

培养幼儿去关心同伴,首先要让孩子们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友好相处,也是他们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幼儿园这一时期的孩子最喜欢与同龄的朋友交往,他们彼此都处于同样的心理状态,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找到共同语言,最能情投意合,他们从中能体会到交往的真正乐趣,但同伴之间闹矛盾,吵架,打架也是不可避免的,正确引导孩子们与同伴友好相处是我们教育的重点。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了孩子们在与同伴相处中一些问题: 镜头

(一)我班吴滟隆小朋友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喝水的时候会推别人一下,排队时候会挤小朋友,同学游戏的时候他有时会横冲直撞过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一次进行综合活动《朋友树》请小朋友起来讲一讲自己的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介绍说:“我的好朋友是顾宫铭,还有棒棒,高原也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棒棒立即站起来反对:“他才不是我的好朋友。”理由是吴滟隆经常打人,这让吴滟隆很尴尬。镜头

(二)我们的智力游戏角新来了一些拼图玩具,孩子们都想玩一玩。孟思宁和蔡子郁小朋友为了一块拼图争吵了起来,俩人都想得到这块拼图,最后这块拼图被这两个小朋友抢坏了,谁也没有玩成,她们互相指责,最后生气了谁也不理谁了。镜头

(三)小朋友都坐在地板上玩雪花插片玩具,李政阳小朋友拼插出了很多的造型,可是他筐里插片是越来越少了,旁边的小雨正专心致志的拼插花篮,他趁小雨不注意从她筐里拿了一把插片,发觉还不够,李政阳就把小雨插好的造型拿了过来给拆开了,小雨发现了嚎啕大哭起了…… 镜头

(四)吃水果的时间,孩子们洗好手坐到桌前准备拿水果吃,赵国智和彭锦阳俩人都伸手拿同一块水果,都认为这个水果好,谁也不让谁抢了起来…… 镜头

(五)小朋友站队要做操了,李思成找错了点站到李熠朗的位子上,朗朗什么也不说一把把李思成推开,李思成没站稳摔到了地上…… 分析:

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的孩子们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的独生子女,在与同伴交往的中更加以自我为中心。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措施:

发现了孩子们有这些现象我马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首先我通过教学活动来帮助孩子们,让他们学习掌握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如:通过《朋友树》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伴之间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并懂得不仅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在社会课中我们设计了《让位》鼓励幼儿以良好的情绪与同伴交往,让幼儿体会到了在活动中与同伴进行交往、共同分享的乐趣。情景表演《红红生病了怎么办?》教育与同伴交往时,要互相关心帮助、心中有他人,学习关爱别人的方法。

再次就是组织幼儿游戏,通过各种游戏促进他们与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交往。在建筑游戏中,让孩子们学会和同伴商量共同组建物体,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并与同伴不争抢玩具,知道互相谦让;在角色游戏《医院》中,培养幼儿对待伙伴要有同情心,学会关心照顾小伙伴,小医生在给他的“病人”打针时真的轻手轻脚起来,喂药时也是很细心的;音乐游戏活动中我选取了歌表演“拉拉钩”,让孩子们边唱边与同伴拉拉手,笑一笑,抱一抱,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彼此的友爱,教育孩子们在与同伴之间产生不愉快时要放开胸怀进行互相原谅;在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中,让能力强的幼儿多带动能力弱的幼儿,让性格开朗的孩子多和内向的孩子接触,他们在交往中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共同商定、友好合作,让他们感受到交往的乐趣。

还有就是在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中促进他们与同伴交往。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同伴交往是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如:晨间谈话,洗手、喝水,就餐,散步,自由活动等。我其间及时运用随机教育和个别教育,对孩子进行正面的鼓励和引导收到较好的效果。有一天午睡后女孩子们都来找老师梳头发,妍妍和琪琪都争着第一个让老师梳她们马上就要争执起来了,我适时的说:“你们都是好朋友互相让一让,谁愿意让你的好朋友先来梳呢?”她俩竟互相谦让起来都让对方先梳头。琪琪说“你先梳吧,我给你拿着卡子”。她们的友谊又增加了,妍妍还对琪琪的帮助表示了感谢。孩子们在一起说一说,聊一聊,让一让更进一步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交往。

反思: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孩子们的交往发生了变化,变得对同伴有礼貌了,知道尊重别人了,知道互相谦让了……。作为老师我们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孩子们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孩子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与同伴友好交往。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孩子们通过交往技能的训练,才能真正积累交往的经验,才会达到我们预订的目标关心同伴。为此,老师要抓住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机会对孩子们强化交往技能,让他们愉快相处,互敬互爱。

第四篇: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为主体,在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

这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能量单元的起始课,电、磁是本课学习的基础,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和存疑的问题入手,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经历回忆(电路知识和磁铁性质)——探究(电能否产生磁)——进一步验证(短路是否使电流增强)——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巩固(改变导线使磁针偏转角度更大)——拓展活动(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中是否还有电)等步骤,紧扣思维的层层深入发展,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与观察活动,并对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释。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的“扶”与“放”,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体现的较为充分,第一环节的通电导线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而第二环节中,只设计了三个探究任务,至于怎么操作?就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有了前面的“扶”学生后面的“放”也显得轻松自然。而且通电线圈等的磁性最大化是要多次实验才能完成的,这也给学生更多的探究的余地。我们知道,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舞台,学生才是课堂舞台中真正的“主角”。好的教师不是自己当主角,而是尽可能把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想、去做、去说。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害怕一旦放手后,学生会跌跌撞撞,会错误百出,学习会偏离既定的方向,课堂会不可收拾。于是,教师总是不敢放手,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小步走’,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把探究活动分成几步,甚至细心地为他们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小问题,在课件中来个“温馨提示”,学生只要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总能得到老师想要的结论,初看这样的课堂似乎很成功,教学目标都能达成,学生与老师配合得很好,教学过程也很严谨、流畅。但细细分析,这样的课堂真的有效吗?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真的有利吗?

其实学生并不怕跌倒,他们本来就是在跌跌撞撞中认识这个原本陌生的世界的。如果生命的生成需要成本,那么这样的跌撞就是他们该付出的成本之一。学生的学习潜能需要激发,当我们放开手会发现,虽然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但是他们的步子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坚实。教师惟有懂得放手,孩子才能展现独立,张扬个性。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放手”做好基础

我一直尝试在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更大的探究空间,但总有许多时候不如意,静下心来反思,才发现孩子并没有适应这样的方式,该怎么转变孩子的习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尝试:

1、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 “学贵有疑”,科学的怀疑精神既是科学的基本精神,也是科学创新的支点。但是由于师道尊严的思想根深蒂固,教师言行都是准则、真理,学生从来不会去怀疑老师的答案。传统的“喂养”教学,学生依靠教师的讲解去思考,依照书上的设计去实验,产生懒于提出新问题、新设想的依赖心理。学生的科学怀疑精神找不到适宜萌发的土壤,好问的天性经常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学生沉湎于自我否定,对自己的认知、记忆、思维以及言语、操作等活动抱着消极心理,自信心不强,总认为自己提不出几个问题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生疑发问。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幼稚肤浅的还是超越要求的,教师都应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创造良好的生疑发问的气氛。而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若罔闻,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情绪,挫伤生疑发问的积极性,压抑学生的思维发展。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怀疑精神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不断开拓、创新、实践的过程。怀疑精神固然可贵,但实践更是必不可少的。当学生对某一理论或现象提出怀疑的时候,我们教师在鼓励他们的同时,还要善于引导他们,用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去证实自己的观点。在这个求索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受益无穷。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相信自己的观点;在全班汇报和回答问题的时候,鼓励学生大声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对于学生的回答,不管正确与否,首先表扬他的勇气,对于学生错误的答案不要马上纠正他,而是要先鼓励他的想法中正确的地方。在平时课堂的每个细节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敢想、敢说、敢做。

3、鼓励每个孩子自己动手探究

以往我们总是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并按照操作员、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分工好每个人的任务,这样的分工,貌似使小组探究更高效、省时,但实际上却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在一个小组中,往往有一大半的孩子在充当看客的角色,并不能真正融入到这个探究活动中去,甚至久而久之,有些连看客都不愿当了,顾自己在做着其他的事情。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才会感兴趣,印象也会更深刻,所以我们要为每个孩子创造动手探究的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份探究材料,一张记录单,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究,自己记录,之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发现。我觉得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为“放手”搭建平台

“电和磁”都是很抽象的,因为电和磁,学生都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建立概念,比较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认知,需要设计好探究活动,为“放手”搭建好平台。

作为《能量》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

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让学生从回忆组装简单的电路,调试指南针开始,这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大胆放手让学生实验。之后让学生回忆电流路径,指南针指示南北的性质,为本课的学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第二,指导学生“重演”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将导线放在不同的地方,观察小磁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经历科学家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强探究的趣味。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解释:“电可以产生磁”。

第三,如何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大?我改变书上让学生做单一的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重新设计了以下三个探究问题:

1、你们认为怎样改变这根导线,会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大些?(绕线圈、折叠、揉成团等)

2、你们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

3、应怎么摆放导线,小磁针偏转角度最大?。

我并没有告诉学生该怎么操作,只是给学生探究的任务,让学生经历先讨论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自己动手实践,发现将导线短路和变导线为线圈的方法可以使小磁针的偏转更加明显,学生不仅进一步证实了“电流产生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最后利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废电池”中的微弱电流,是对电生磁的应用。

这样的活动,从扶到放,为“放手”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引领探究思维的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 “我们坚信: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我们的课堂中不乏热热闹闹的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背后却是对思维发展的缺失,因此,当我们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不能放弃对学生思维的引领,做好创造性及控制力度的协调统一。

本课的教学伊始,教师通过讲述奥斯特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在对“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期待中开始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中。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握住教材,安排好活动,引领起思维,那么放开手学生会走得更好。本课中,安排了两个思维点:

第一:在学生“重演”了奥斯特的实验,并交流了观察到的现象后,让学生分析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磁针偏转与电流有没有关系,你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导线中有电流就偏转,断开没有电流就复位,说明磁针偏转肯定与电流有关;通电之前磁针没有偏转,而且导线是铜的,磁铁也不会吸引铜,所以磁针偏转不可能是导线的原因。从而得出:通电之后的导线产生了磁性,导致磁针发生了偏转。

教师最后再进行小结:电流能产生磁性之后,出示第二个问题:有什么办法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明显?

引导学生从电和磁的关系上思考,学生想到增加电池、增加导线的长度、把导线变粗、电路短路等方法。在课堂中不可能一一探究,只选择了改变导线,至于怎么改变这根导线,则是让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探究任务自主探究的。而其余学生想到的改变因素,则是放到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中去研究(见下表)。

课 后 探 究 一

我想研究:

1、增加电池会不会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

2、改变导线长度会不会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3、改变导线粗细会不会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4、会不会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在相应的栏目打√或填写)

我的猜测:

A.会

()

B.不会

()(在相应的栏目打√)

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

我的结论: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为主体,我们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的探究之路走得更远!

第五篇:大班幼儿韵律活动教学案例

一、赶花会

(一)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和ABA结构,学习用小鸭子走路和看花等动作分别表现A段的欢快与B段的悠扬。

(2)探索表演各种花的造型动作,表现B段各句的起止和过程。

(3)体验用不同身体动作表现各种不同形状的花的神奇。

(二)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组织幼儿观察过多种姿态的不同颜色、不用形状的花。

小鸭子、鸭妈妈以及各种造型的花卉图片或桌面教具。

鸭妈妈头饰一个,小鸭子头饰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逛公园

(1)春天到了。公园正在举办《花卉展览》,我们一起跟着爸爸和妈妈去逛公园看花卉好吗?

(2)幼儿围成大圆圈,开展音乐游戏《逛公园》。

(3)小猫捉老鼠了,爸爸、妈妈带着大家一起来到了公园。哇!公园里的花卉真漂亮呀!听说公园有花卉展,许多朋友纷纷前来,快来看——谁也来公园了? 2.布置花卉场景

教师随着音乐的节奏,操作小鸭子和鸭妈妈教具,让幼儿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

(1)鸭妈妈带着可爱的小鸭子在赶路,他们去花会观赏鲜花,花会上的花千姿百态,真漂亮呀!鸭妈妈带着宝宝看得真开心。天黑了,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2)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再次欣赏音乐观看表演,引导幼儿感知小鸭子去公园赶花会和小鸭子回家的音乐是一样的。

3.教师扮演鸭妈妈、幼儿扮演小鸭子角色,开展《赶花会》韵律活动

(1)鸭妈妈带着小鸭子赶花会,你觉得他们高兴吗?

(2)教师唱谱,带领幼儿随着A段音乐,欢快地表演小鸭子走路的动作。

(3)《花卉展览区》到了!花儿真美丽呀!看一看,做一做花儿开放的动作。

(4)教师唱谱,带领幼儿探索表演开花、摆造型动作,教师反馈,幼儿练习。

(5)幼儿完整地倾听教师唱谱,欣赏B段音乐,并做开花摆造型动作,教师可用动作及语言给予提示。

(6)天黑了,小鸭子和鸭妈妈逛花卉也很累了,我们跟着音乐走回家吧!教师边唱谱边随着音乐表演鸭走路的动作。

(7)教师带领幼儿连贯完整地听音乐表演《赶花会》,在开花前和变化动作前,教师均可用手势提示幼儿变换动作。4.讨论活动

去公园赶花会人很多,在路上我们要注意什么?提醒幼儿学会找空地方行走,避免和他人发生碰撞。

让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开展想象创作,学习小鸭子走路等动作,然后重现秋游中的赏花活动,激发幼儿通过动作尽情地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之情,并乐意参与到游戏中去。活动中引导幼儿用身体来表现不同的花的造型动作,除了幼儿单个的造型,还有两个幼儿合在一起做开花造型动作,也有三个及更多幼儿的合作造型,还有幼儿结合了我们春游时看到的美丽的花卉做了造型,这些都给活动增添了一些亮色。

(四)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在孩子创编花的造型动作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了让幼儿欣赏各种盆栽及根据图片上的4种有特色的花的造型来模仿,创编花的造型动作,很多幼儿都 能够在 老师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做出各种花的造型,来充分感受美,表现美。最后的拓展游戏花儿找朋友的动作表演,我觉得很有意义,可以放在根据音乐完整表演的过程中。

二、张家爷爷的小花狗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并唱准如弱起的节拍。(2)尝试用拍身体的方法替代部分歌词,玩默唱的游戏。

(3)在默唱的过程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玩具小狗一个。

(2)幼儿会玩音乐游戏《小花狗》。

(三)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小花狗》

教师出示玩具小狗: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小花狗》好吗? 2.幼儿学习歌曲《张家爷爷的小花狗》

(1)教师:刚才,我们玩了好玩的小花狗游戏,你知道这只小花狗是谁家的小花狗吗?你知道这只小狗叫什么名字吗?

(2)教师随着音乐轻声地念歌词,然后,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

(3)教师放慢速度唱歌,幼儿感受其中的弱起部分。

(4)幼儿学唱歌曲,教师用指挥的方法,在重拍处用“点头”的方法唱准节奏。

(四)学习玩“默唱”的游戏,表演歌曲

(1)默唱游戏:唱一唱,拍一拍。教师:我们要来玩一个游戏。在唱歌曲的时候,有的歌词不唱,用动作来表示,你们想做什么动作?

(2)幼儿自主选择动作,教师帮助确定,并带领幼儿练习,例如:拍手、拍腿、拍肩等。

(3)不唱第一句歌词。师生听音乐拍手和歌唱,进行默唱活动。(表演2遍)

(4)教师选择“小花”的歌词,带领幼儿默唱歌曲,试试不唱“小花”,在“小花”歌词处做捂嘴巴动作。(表演2遍)

(5)变化默唱歌曲的动作,引导幼儿不唱“小花”,但在“小花”歌词处做拍腿动作。(表演2遍)

(6)幼儿尝试默唱别的歌词,表演歌曲。

教师:你们还想不唱什么歌词,玩默唱游戏呢?(例如:叫小花、名字、小狗等)带领幼儿唱一唱、拍一拍,进行默唱游戏表演活动。

(五)活动反思

在幼儿学习默唱的方法时,如果幼儿有困难,教师可以降低难度。在唱到不唱的歌词时,可以用捂住嘴巴的方法进行,也可以从整句不唱开始,逐步过渡到一个词不唱。为增加活动情趣,教师可引导幼儿为小狗起名,也可以用幼儿起的名字替代小狗的名字。在幼儿熟悉了默唱的方法之后,可以增加游戏的难度,不唱部分可以由一个词减少为一个字,或者由一个词增加为几个词;也可以使用加快速度的方法增加难度。向家长介绍游戏的方法,提供歌曲,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父母一起玩玩唱唱,体验亲子游戏带来的快乐。在数学活动中玩“拍手数数”的游戏。游戏可以这样玩:教师报一个数字,幼儿按这个数字有节奏地拍手。教师视幼儿的掌握情况,数字可以由小到大,要求幼儿拍手的速度也可以越来越快,从而不断地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巩固幼儿对数的认识。

三、快乐的阿依古丽

(一)活动目标

(1)在听音乐合拍做动作的基础上,学跳有情节的新疆舞。

(2)按舞蹈情节记忆动作顺序。

(3)初步体验新疆舞蹈的欢快与民族特色。

(二)活动准备

(1)新疆娃娃或新疆帽一顶。

(2)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三)活动过程

(1)在《水果丰收》乐曲伴奏下,复习踵趾步及摘果子等动作。

(2)了解《葡萄丰收》舞蹈情节。

(3)教师出示新疆娃娃或新疆帽,幼儿观察并说出这是新疆小朋友以及新疆人最爱跳舞的特点。

(4)教师讲解舞蹈情节。

(四)学跳舞蹈(1)教师示范,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舞蹈,幼儿观察并说出老师跳了些什么动作。

(3)先练习“手”的动作。在座位上坐着做、站起来站在椅子前面做。

(4)重点练习踮步与进退步。

(5)教师边说故事情节,边示范舞蹈,幼儿跟着老师学习舞蹈。

(6)重点练习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动作,在继续完整练习舞蹈。

(7)教师或一些幼儿戴新疆帽舞蹈,其余幼儿欣赏并拍手伴奏,体验新疆帽舞蹈的欢快情绪和民族特色。

(8)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在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下,进行即兴地齐奏或轮奏。对于踵趾步孩子还是不太会,一折一折的,没有美感!看来不止要教会,还要培养他们对于舞蹈的美感。

因为教室场地比较小,所以我把动作分成手和脚两部分。先根据情节练习手部动作。然后再站起来练习脚部动作。因为有了故事情节动作顺序倒不难记。就是踮步与进退步需要特别的练习。

(五)活动反思

(1)针对班内幼儿多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幼儿分成男女两组,这样学习时对掌握不好的孩子老师能个别指导,根据男女幼儿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鼓励女孩创编不同的动作,在自己的实际能力上得到提高。

(2)学习动作时,孩子之间会互相遮挡,可以把动作图谱先分散在教室四周,让孩子自由选择进行模仿练习,教师进行观察指导,等孩子基本掌握动作后,在放在一起连贯表演。这样,更尊重幼儿、主体性得到更好的体现。

(3)老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来控制幼儿的情绪,如眼神、动作。另外音乐指令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1234567来让幼儿起立准备、7654321回到自己的位置。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形成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让音乐活动上得轻松自如。

四、啄木鸟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理解乐曲的内容,并能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啄木鸟活动的动作过程。(2)引导幼儿自己分辨乐曲的基本结构。

(3)幼儿在表演时能加入表情,并体验表演创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啄木鸟》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以故事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早上好。今天老师要给你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么?

果园里,有些松树生病了,一点精神也没有,一只啄木鸟飞来了,她东看看西看看,仔细地检查,发现原来是虫子在捣乱。于是,它就“笃笃笃”地为大树治病。松树慢慢地好起来,感觉舒服多了。啄木鸟开心地拍起了翅膀。最后大树的病好了,啄木鸟高兴地抖动着翅膀,跳起了舞,可开心了。

(2)幼儿听音乐,根据故事情节,尝试分辨乐曲结构后学习创编动作。

1)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给你们讲了啄木鸟的故事,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听一首《啄木鸟》的歌曲。你们要仔细听听看,音乐中哪一段是松树生病,啄木鸟检查?哪一段是啄木鸟捉虫的音乐?哪一段是松树感觉很舒服长叶子的音乐?哪一段是啄木鸟跳舞的音乐?

2)老师完整播放音乐一次,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音乐后自由做动作。3)老师引导幼儿逐段欣赏儿歌。

师: 你觉得这段音乐说了什么事?(教师播放“查病”音乐,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内容)师:啄木鸟会怎样查病呢?(幼儿扩散回答)幼儿集体在“查病”音乐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检查的动作。(老师要提醒小朋友要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

幼儿仔细欣赏“治病”音乐。教师提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一跳一跳的、很快等)是啄木鸟在干什么的音乐?(引出治病)

师:啄木鸟会怎样为松树治病捉虫呢?(逐渐引导幼儿自己用动作表现,老师要适当的知道幼儿)

幼儿伴随“治病”的音乐自由表演啄木鸟的捉虫子的动作。(老师要提醒小朋友要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

让幼儿欣赏“松树长叶子,啄木鸟跳舞”音乐后老师提问:松树身上的虫被啄木鸟捉掉了,感觉怎么样?(很舒服、慢慢地、很高兴等)它会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创编大树长枝叶和啄木鸟跳舞的动作)

(3)幼儿随音乐完整表演创编的动作。1)幼儿整体表演。

2)幼儿分角色表演。(男孩当苹果树,女孩当啄木鸟,然后再反过来表演)(4)活动结束。

幼儿陪着老师随《啄木鸟》的音乐背景做飞翔动作走出教室休息。

(四)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可充分发挥想象,根据乐曲旋律理解故事内容,并创编相应动作。班级幼儿节奏感较好,在欣赏音乐时就能根据节奏的旋律动起来,并且很快就发现了乐曲的特点。我请了几名幼儿上台手拿“啄木鸟指挥棒”随着音乐律动,体验音乐节奏,幼儿在此环节兴趣浓厚。整个活动环节流畅,从熟悉音乐到创编动作,幼儿都掌握得比较好。最后的集体表演也比较成功,大部分幼儿即能创编新动作也能找准音乐中的强拍。

四、杀鸡宰鸭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杀鸡宰鸭》。

(2)能根据歌词创编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吃鸡(鸭)等动作。(3)体验生活中热情招待客人的快乐情感。

(二)活动准备(1)熟悉歌词。

(2)教师事先让幼儿观察捉鸡(鸭)、杀鸡(鸭)的过程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3)鼓励幼儿在爸爸妈妈杀鸡(鸭)时做他们的小帮手。(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用挂历纸制作厨师帽。

(5)炖鸡汤和红烧鸭的实物,歌曲录音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厨师,导入活动

(1)我是个厨师,今天我给大家做了两道好吃的菜,你们想知道是什么菜吗?让我来唱给你们听。

(2)教师范唱一遍歌曲,在歌曲的结尾出出示两道菜(炖鸡汤和红烧鸭)

(评:教师在开头以厨师的身份导入,让幼儿进入“厨师做菜”的情景,使幼儿在开头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有利于活动的更深层的开展。)

2.幼儿学唱歌曲

(1)厨师做的是什么菜?(炖鸡汤、红烧鸭)要做出这两道香喷喷的菜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拔毛)

(评:在这一环节教师巧妙的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结合起来,)

(2)幼儿与教师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说歌词。(评:在这里出现音乐是为了让幼儿在熟悉歌词的同时感受的歌曲旋律,为下一环节的填词歌唱打下基础。)3.幼儿学唱歌曲

(1)放慢速度,让幼儿试着在音乐的伴奏下填词歌唱。

(评:在没有范唱的情况下,让幼儿尝试填词主动学唱,是基于幼儿对歌词曲调比较熟悉)

(2)请幼儿用清晰快乐的歌声表现接待客人时的愉快情 感。

(四)活动反思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拔鸡(鸭)毛、吃鸡(鸭)的先后过程。

“在做这道菜地之前,我们先要学会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等准备工作,你看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歌词?为什么?你喜欢这句歌词配上哪个动作?

(3)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双手按|× ×× × ××|的节奏轮流做 拔毛的动作。请一些创编的较好的幼儿做示范表演。

(4)启发幼儿为第12小节创编各种表示高兴的动作。(高兴得跳起来、跳起了舞

(5)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共同讨论逐句创编1--12小节的歌表演动作。

(评:这一环节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创编拔毛时“横拔”、“竖拔”、“两只手轮流拔”等都是幼儿的创意。)

五、兔子舞

(一)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结构与节奏,掌握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2)大胆探索创编木偶小兔的动作,并能合着音乐节奏运动。

(3)享受游戏情景营造的快乐,发展空间协调能力和结伴交往游戏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兔子头饰一个。

(2)录音机,兔子舞音乐。(3)事先请一幼儿扮兔姐姐。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坐成半圆形欣赏音乐,感受快乐情绪。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从跳舞毯那里带来一首音乐,你们想听吗?(想)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幼儿欣赏音乐,并自由做节奏动作,如拍手、拍腿等。师:“喜欢这段音乐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师小结:“这是一段非常活泼、热情的音乐,听了让人觉得特别开心,特别想跳舞。”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表演。

(2)熟悉木偶兔子的故事,探索创编木偶兔子的动作。师:“嘘,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音乐说了一个故事—木偶兔子开音乐会的故事。夜幕降临的时候,森林里一片安静,木偶兔子们聚在草地上,围坐成一个大圆圈,当有魔力的音乐传来,奇迹出现了,木偶兔子全身活动起来,跳起了快乐的兔子舞。”

师:“让我们一起变成木偶兔子,起来跳舞吧。”“木偶兔子变变 变—幼儿做木偶兔造型。

幼儿创编木偶兔的舞蹈动作,全体幼儿表演木偶兔子舞。以“领头人”的方式,幼儿随音乐舞蹈一次。师:“刚才XX小朋友的动作特别 有节奏,有精神。”幼儿跟着学。“XXX小朋友跳舞时笑得特别甜。”幼儿跟着学。师:“让我们有精神地、快乐地再来一次。”幼儿随音乐再表演一次。(3)用“兔姐姐”教学的方式,学习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学习第一个基本动作:兔跳。师:“学会了木偶兔的舞蹈,不知能不能去参加兔子音乐会,让我们好好想想办法。”(兔姐姐跳上)

师:“HEIIO,兔姐姐。” 兔姐姐:“HEIIO,木偶兔子们。” 师:“兔姐姐,你去那里呀?” 兔姐姐:“我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呢!” 师:“太棒了!你能不能带我们一起去呀?” 兔姐姐(作思考状):“行是行,可是你们会学兔子跳了吗?”请幼儿上来学兔子跳。兔姐姐:“对了,兔子跳是用脚尖轻轻地跳,低低地跳,像我这样。还要有节奏地跳,瞧这样。”示范:

前 后 前前前; 1 2 3 4。

(跳 跳 跳跳跳 拍手 拍手 拍手 拍手)幼儿伴乐自由练习。

学习第二个基本动作:兔子蹦。兔姐姐:“木偶兔子们跳得真不错,如果再加上兔子蹦起来的动作就更好看了,瞧我这样。”示范:

前后前前前,蹦嚓 蹦嚓 蹦嚓 蹦嚓。

(跳 跳 跳跳跳,踢腿 踢腿 踢腿 踢腿)

“如果你们学会了这个动作,就可以去参加兔子音乐会了!BYE—BYE。”(兔姐姐下)教师讲解师范动作难点:伸出腿,勾脚尖,另一条腿曲膝。幼儿伴乐自由练习。(4)组合兔子跳和蹦两个基本动作。师戴上头饰:“现在,让我这个兔姐姐带你们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吧。不过天黑了,森林里可能会迷路,小兔千万不要掉队!”

众幼儿用基本动作组合成韵律动作前行。师:“瞧,这里就是开音乐晚会的大草地。咦?怎么没人?” 录音机传出有魔力的声音:“亲爱的兔子朋友们,你们来迟了,今天的舞会已经结束,请你们明晚七点钟准时来参加我们的兔子音乐会。BYEBYE—”

师:“今天我们练兔子舞迟到了,让我们回去休息休息,养足精神,明天再来!”幼儿喝水休息。

(5)进一步熟练韵律动作,享受游戏情境的快乐。兔姐姐上:“小兔子们快醒醒,我们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啦!让我们坐上动物快乐小列车,出发吧!呜—”

幼儿双臂搭在前面小朋友肩上成火车状,蛇行韵律成圈状。师:“终于来到目的地,让我们到大草地上找个位置,等待音乐会开始吧。” 录音机传出有魔力的声音:“哈哈,亲爱的兔子朋友们,兔子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在今天的舞会中,我们将选出跳得最棒的木偶兔子,做为我们的小舞星,并为他戴上最美丽的花环。好!让我们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动起来、扭起来吧!”

劲舞音乐响起,众幼儿表演创编的木偶兔子的各种舞蹈动作。幼儿推选出若 干名小舞星,师为他们戴上花环,并祝贺他们。

(四)活动反思

(1)适时引导,拓宽孩子思路。有时孩子很想表现,但不知往何处思索,这时教师在活动中抛给他们一个智慧之球是多么重要。比如让孩子自由想象兔子是如何跳舞的,第一个小朋友往上跳了,我马上暗示孩子们从兔子跳舞的方向来表现,他们马上表现了往前,往后,往左,往右,旋转的小兔跳。我把他们的不同方向兔跳动作一串联,我们的兔子舞就创编好了!

(2)全身心投入,象孩子一样快活。当我们忘记自己,当我们象孩子一样投入自己设计的活动时,我们的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能力也会不断提升!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

下载幼儿教学案例分析:大班科学活动《连连看》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教学案例分析:大班科学活动《连连看》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大班科学教学计划

    幼儿大班科学教学计划 根据教材大纲的指导,教师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爱好,引 导幼儿对大自然的奥秘的认识与探本学究。 为了更加系统的促进大班幼儿的科学教学制定计划如下:......

    幼儿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篇一: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教案前: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高邮市城北实验小学幼儿园王丽设计意图: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

    幼儿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幼儿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F班 钱虹 主题:幼儿园大班主题:我要上小学 主题关注: 1、行为习惯方面 (1)、入学的适应能力,如理解并听从指挥、用好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自己整理并保管好......

    大班科学活动《鸡蛋壳的游戏》教学案例

    大班科学活动《鸡蛋壳的游戏》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的: 1、通过亲自动手摆一摆、搭一搭、试一试、想一想的过程,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意识。 2、培......

    大班美术活动案例分析

    大班美术活动案例分析 美丽的锡箔纸画 观察内容: 美工区里婧诗与婧羚一起选择了新的画种材料:锡箔纸画。一开始,她们看着材料的质量容易破损,都小心翼翼的把锡箔纸铺平,拿起最常......

    大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我发现“筑长城”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说:“谁愿意去玩筑长城啊?”可......

    幼儿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星期一,A老师埋怨地说: “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

    大班科学《好玩的对对碰》案例分析

    大班科学《好玩的对对碰》案例分析 大班科学《好玩的对对碰》案例分析案例: 对对碰游戏是大班孩子们喜欢的竞赛类游戏,我班的科学区里就有一个数字对对碰,活动目标是帮助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