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例样张(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2:3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课例样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课例样张》。

第一篇:教学课例样张

早期阅读教学活动案例格式要求

1.纸型:A4纸,行距1.5倍。2.字体:

(1)大标题:宋体4号居中,加粗;(2)单位与作者:宋体5号居中,加粗;

(3)版块标目(设计意图、活动案例、反思与观点聚焦、资料库):宋体小4加粗;

(4)活动案例标目(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实录与分析):宋体小4加粗;

(5)设计意图正文:宋体小4;

(6)活动案例:大环节用一、二、三,小环节用1.2.3.环节文字宋体小4,实录文字楷体小4,分析文字楷体小4加粗。

3.示例:

《胆小的老鼠》第一课时(大班)教学活动案例

湖州市第一幼儿园 许芳芳

【设计意图】——观点呈现与教学材料特色分析

我们研究的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绘本作为教材,为提升幼儿阅读能力服务的教与学的全过程,是师生共同进步的活动,是集体教学活动。

猫和老鼠是幼儿熟悉的角色,生活中有关猫和老鼠的认知经验和动画片《猫和老鼠》的有关内容为幼儿阅读《胆小的老鼠》奠定了知识经验的基础。《胆小的老鼠》是一本充满想象力和趣味性的图书,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营造了出乎意料的喜剧效果。封面上,在猫的阴影笼罩下,小老鼠探着脑袋,传达出紧张的情绪。前环衬是淡绿色的墙面,投影出猫蹑手蹑脚觅食的动态,紧张感在延续。扉页上,画家用蓝色渲染出气氛,浅蓝色的门下面开了个小口,里面探出一只老鼠的小脑袋,楼梯的一角和小老鼠的身形也构成强烈的反差。正文更是以多变的情节吸引着幼儿的视线,让幼儿始终关怀着小老鼠的遭遇和猫的结局。后环衬仍然是淡绿色的墙面,不同的是,猫的影子走出了画面——故事结束了,小老鼠的恐惧也烟消云散。对于这样一些画面唯美、内容精致、寓意深远又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图画书,是非常适合幼儿欣赏的。我们采取了分步阅读的教学策略,让幼儿从观察画面入手,到自主表达图意,到系统编讲故事,再到欣赏文本故事,了解有关文字或符号的意义,最终表现作品,整个系列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学会看书。本课时是第一次阅读,我们称之为“进入式阅读”。【活动案例】 活动目标:

1.了解图书的基本内容,愿意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画面。2.感受图书前后联系的结构特点,体验老鼠的胆小行为。3.对猫和老鼠的关系有好奇心,有继续看书的愿望。活动准备:

人手一本图书,PPT课件

活动实录与分析:——环节清晰,情境描述生动,实录过程详略得当,分析深刻细致

一、出示图书,观察封面封底

1.教师逐次出现图书的封面和封底,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封面、封底上有什么。(有小老鼠、猫的影子及垃圾桶)。

2.教师以神秘的表情缓缓地展开封面和封底,使之以连页的形式呈现,请幼儿猜一猜,也许书里会讲什么事。

幼:也许是两只小老鼠看见了猫的影子很害怕的事?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它很害怕的? 幼:小老鼠的眼睛瞪得大大的。

师:嗯,有道理。我们来做个紧张害怕的表情。幼:(幼儿做瞪大眼睛害怕状)幼:可能讲了猫抓老鼠的事情。

师:你们猜的都有可能,书里就是讲了猫和老鼠的事情。3.提取原有经验,交流幼儿所了解的猫和老鼠的关系。幼:他们每天都喜欢追来追去。师:谁追谁呢? 幼:猫追老鼠。幼:猫要抓老鼠的。

(此环节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导入环节,由观察封面、封底入手,猜测图书内容,引发幼儿的阅读愿望。从观察与猜测中,幼儿了解到图书的主要角色,急切地想要知道角色间发生的事情。教师同时利用幼儿原有的对猫和老鼠的认知经验,引导幼儿有目的地阅读图书,为自主进入图书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阅读,初步感受图书

教师提出阅读任务:书里讲了猫和老鼠的什么有趣的事呢?请小朋友到书中去寻找答案,找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待会儿与大家分享。幼儿从椅背的布袋中取出书,安静地看书7分钟左右。

(带着对图书的猜测,幼儿立即进入安静阅读的状态。凸显了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希望在书中找到能验证原有经验的依据。此时幼儿的阅读是自主的,状态是安静的,是探究式的阅读。因为每个人理解和阅读的速度不同,所以教师的任务是促成幼儿浏览全书,只是关注幼儿的阅读状况,不做任何提示和引导,给幼儿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幼儿以自己的速度进入到图画书的内容与画面中,体现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

三、集中交流,分享个体信息,帮助幼儿理解易产生认识分歧的画面。1.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喜欢的画面,其余幼儿翻至该幼儿介绍的相应页面,边看书边听同伴介绍,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幼1:我喜欢22和23页。小老鼠拿着一根长长的绳子在猫的身体上跑来跑去,然后把猫拴住了,小老鼠就在猫的肚皮上开心地吃它们偷来的东西。幼2:可爱的小老鼠看见一只大猫,它就拿了绳子,叫了很多小老鼠把它捆牢,猫很惊讶。小老鼠把偷来的东西拿出来,然后在猫身上吃偷来的东西。师:(作奇怪状)真奇怪呀,老鼠居然把猫捆住了!

幼3:我请大家翻到第10页。有一只玩具猫在可爱的老鼠后面,老鼠姐姐说:“原来是一只玩具猫呀。”老鼠弟弟就跟着姐姐走了。师:你怎么知道这是一只玩具猫呢? 幼3:上面有字。

师:哦,原来你认识字。这些字是谁说的话呢? 幼:老鼠姐姐。

师:哦,原来文字也能帮助我们看懂图书。

幼4:我想说第16页。两只小老鼠从桌子上偷了一块巧克力蛋糕,还有两只小老鼠已经偷好了,跑到地上了。

2.重点观察第16页,到底有几只老鼠在偷蛋糕? 师:请大家仔仔细细看16页,这里有几幅图? 幼:有3幅图。

师:你认为有几只老鼠在偷蛋糕?说说理由。

幼1:有6只小老鼠在偷蛋糕。冰箱上面有两只老鼠,垃圾桶上有两只老鼠,下面有两只老鼠。

幼2:我认为有2只小老鼠在偷蛋糕。它们先从冰箱上跳下来,跳到垃圾桶上,然后跳到地上。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同意有六只老鼠的请举手(数后确认17人);有两只老鼠的请举手(数后确认3人)。那么到底是几只老鼠在偷蛋糕呢?请看一段动画(播放flash课件,展示两只老鼠偷蛋糕的动态过程)。现在看清楚了吗?是几只小老鼠呢? 幼:两只。

师:(风趣地)看来真理掌握在少数的三个人手里呀!它们是怎么偷走这块蛋糕的?

幼:它们偷偷地爬到冰箱上偷了一块巧克力蛋糕,再“扑通”跳到垃圾桶上,再“扑通”跳到地上,然后“嗨哟嗨哟”搬回家了。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这句好听的话。(师幼共同讲述并辅之以动作表演)(让幼儿在自主阅读图书后从书中寻找自己喜欢的画面,教师及时提取幼儿个体的阅读信息并组织集体交流活动,幼儿发现什么,教师就和他们讨论什么,而且点到即止,不做深入分析,要求所有的幼儿随着同伴提供的信息进行验证和补充,时时呼应幼儿的需要,实现跟进式教学,促成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当幼儿产生意见分歧时,教师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帮助幼儿解决阅读连续画面产生的认识分歧,感受图画书在一个页面中利用一连串动作画面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积累阅读经验。)

四、再次阅读并交流,引导幼儿关注易忽略的画面,帮助幼儿形成对整本图书内容大概的了解。

1.教师布置再次阅读的任务:猫怎么会被老鼠捆住呢?小老鼠在遇到真猫以前还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

2.幼儿再次安静阅读,从书中寻找相关信息。

(教师将幼儿自主阅读中发现的信息进行梳理,形成新的阅读任务并交给幼儿,使阅读要求的落实来之于幼儿,又回归于幼儿,激发了幼儿再次阅读的兴趣。)

3.集中交流,了解老鼠遇到真猫前发生的奇怪事。提问:哪一页表现的是小老鼠遇到了真的猫?

幼:17页。小老鼠在吃蛋糕的时候,有一只老鼠说:“我觉得有点不对劲,这次不是玩具猫,是真的猫的影子啊!救命啊!救命啊!”

师:你怎么知道这只猫的影子就是真的猫呢?哪一页告诉我们这个秘密? 幼:在18页,真的猫一只眼睛闭着,一只眼睛睁着扑过来,小老鼠吓得撒腿就跑。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猫的样子(幼儿尝试睁一眼闭一眼的动作);小老鼠吓得……(故意拖长口气)幼:(接话)撒腿就跑。

提问:在遇到真的猫之前小老鼠又遇到了什么奇怪的事呢?

幼:第4页和第5页,姐姐对妹妹说:“我发现了很多好吃的,我们快去偷吧,要不然就被猫偷去了。”妹妹说:“如果猫发现了怎么办啊?”姐姐说:“我拿个毛线球捆在你腰上,如果你看到猫来了,就绕着它跑来跑去,这样就把猫捆住了。” 师:原来,老鼠抓猫是有预谋的!哈哈,真有趣!还有吗? 幼:14页,小老鼠看到一个鸡毛掸子。师:请大家找一找,还有哪一页也有鸡毛掸子? 幼:在13页。

师:小老鼠以为是什么?它怎么啦? 幼:小老鼠以为是猫,吓得逃跑了。

师:(播放PPT:13页、14页翻页及大小结构的完整图)原来,这本书里有很多的秘密,前面好像让我们猜个谜语,翻到后面会告诉我们谜底。所以,看书时要前面看看,后面看看,才能把一件事看懂呀。让我们下次再来看这本书,再一起找找书里的秘密吧。

(此环节是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进行阅读后的信息反馈,还是从观察图画入手,引发语言表达,注重引导幼儿了解画面的前后联系,即了解图书的结构特点,使幼儿逐渐具备观察图示和关注图示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好奇好问的兴趣和学习行为,并保留继续阅读的愿望。)【反思与观点聚焦】——反思围绕观点而展开,有核心观点聚焦

第一阶段的阅读是进入式阅读。即对书本特点的了解性阅读。教师始终让幼儿自主阅读图书,从书中寻找自己喜欢的或有疑问的画面,获得与自己经验碰撞的焦点,进行集体交流,促成生生互动。整个流程是:幼儿浏览图书——寻找最喜欢的画面——集中介绍。教师的任务是促成幼儿浏览整本书,对书中的角色、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幼儿发现什么,教师就和他们讨论什么,而且点到即止,不做深入分析,实现跟进式教学,是整个阅读活动的热身环节。整个活动对教师自身有着很高的要求,要善于倾听,不放过幼儿提供的任何信息,并及时提取有效信息引发幼儿集体讨论,营造外松内紧的课堂教学氛围。

对于图画书的特点,我们认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学作品的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二是美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物象形态的生动性、色彩的鲜明和协调性;三是书本结构的精美完整。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注重让幼儿观察表述图意,了解书的文学性特点外,还尤其注重让幼儿了解图书的结构特点和美术特点。在《胆小的老鼠》这本书中,了解前后页大小图的独特结构就能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而这些经验是无法通过自由阅读获取的,所以在教学中单独设立,引导阅读。当然,第一课时不必求取完整的情节段落,只需幼儿有对此结构的关注即可,为第二课时理解情节段落抛砖引玉。【资料库】——提倡可操作性、可借鉴

1.把所选用图书原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给与标注。2.教学活动中需要的教具拍成照片或给与制作图示说明。3.提供与教学活动案例配套的有特色的多媒体课件。

第二篇:教学课例

找准切入点 长文也轻松 ——河大版《社戏》教学实录

隆尧职教中心 王春华

一.教材分析

《社戏》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就体裁而言,它属于小说。就内容而言,它是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体现了语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教学本文除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就是培育学生对课外生活的关注。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体会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作用。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追忆及作者眷恋故乡的情感。【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体会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本文最后一段对豆对戏的赞美,似乎与文章前面的内容矛盾,因此,对文章的最后一段的正确理解是教学的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思路】

《社戏》是鲁迅小说中的美文又是一篇四千余字的长文,包含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从字词到文学常识,从情节到主题,从景物描写到人物刻画,从语言品味到写法揣摩,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有许多可以大讲特讲的东西。如果要面面俱到,恐怕不是两三节课可以解决的。但这些因素是否作为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就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取舍。,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对教材恰当取舍,突出重点,避免遍地开花,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设计《社戏》的教学时,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地割爱,从内容入手,紧紧抓住“乐土”二字,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体会小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赏心悦目的“景色美”,趣味横生的“童趣美”,感人至深的“人性美”,并由此启发学生仔细揣摩品味课文语言锤炼的精确,修辞运用的贴切,景物描写的细腻。整节课,都围绕这些中心问题展开,课堂教学内容简洁明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教学目的达到了。

选择好了教学内容,还要注意选准问题的切入点。我在设计《社戏》的切入点时,从文题入手,由看社戏时并不好看,而小说结尾却说“再也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引出矛盾,引起学生进入思考状态。课堂教学也由此渐进状态。【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认真自学,精心预习。(学生通过前一段时间的训练,已经基本掌握预习一篇课文的要领:

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3在文中标出美词、美句、美段及你认为有价值的句子,并注明理由。

4、尽可能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5、试着用一到二句话概括文章内容)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罗大佑的《童年》)

师:大家听过这首歌吧?它勾起了我们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童年是人生中最值得品味的一杯美酒,长大了每每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如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是温馨的。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追随儿时的鲁迅,回到浙江绍兴,回到平桥村,去他的童年看一看那令他魂牵梦萦的社戏吧!(展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师:我们在课前布置的三道预习题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师:我们看第二道题:故事情节是围绕什么展开的?(课文的线索是什么)生:围绕社戏展开的。

师:大家是怎么知道的?或者是通过课文的什么了解的? 生:看题目。师:很好,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要关注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揭示了文章的线索主旨。大家能从学过的课文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生1:《羚羊木雕》。生2:《散步》。

生3:《金黄的大斗笠》《爸爸的花儿落了》《紫藤萝瀑布》。(大家意犹未尽)师:哇,回答出了这么多,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希望继续坚持!

本文的线索是社戏,那么根据课文中人物的活动在社戏前可加什么动词? 生4:“看”。

师:既然是戏,为何不是听戏?咱们不是经常这听那些戏迷们说:走,听戏去!生5:戏迷懂行,看戏是为了听戏,而小孩子是图热闹所以用“看”。

师:非常好!俗话说的好:内行听门道,外行看热闹。(此时老师顺势让学生理清思路)那么课文围绕看戏写了几部分?

生6:三部分: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

师:好,咱们再看那夜的戏热闹吗,好看吗?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课文哪个地方写出“我”的感受的?(同学们纷纷举手)

生7: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师:大家同意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同意。

(三)质疑探究 齐读最后一段(两遍)

思考:那戏真的好看吗?那豆真的好吃吗?结合课本回答。(师巡回教室,提示学生作圈点批注。)师:戏怎么样呢? 同学异口同声:不好看。师:戏不好看,豆也很—— 同学异口同声:一般般。师:那么,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呢?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生1:课文第18节,“那铁老生却又不翻筋斗,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可见戏并不好看。

生2:课文第19节,“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作者想看的没演可见戏并不好看。

生3:课文第21节,“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唱。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作者最讨厌的演了可见戏不好看。

师:刚刚同学们的回答其实都是从正面直接写戏的不好看,那课文有没有从侧面写戏的不好看呢?同学们可以找找看观众看戏的反应。

生1:课文第21节,“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呵欠来。”

师:回答得很好,文中写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神态描写,都是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这样的写作方法,如果我们能好好体会,争取在自己的写作中间有效运用,那么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一定能上一个台阶。

师:戏并不好看,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为什么迅哥就忘不了那夜的戏和豆呢?“我”究竟难忘的到底是什么呢?

生:人

师:那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让“我”难忘?请大家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每一小组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生1:课文第7节,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双喜能看出大人的忧虑,并及时打包票,让大人放心,可见双喜是非常地善解人意。

生2:课文第26节,“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说明双喜考虑事情周到。

生3:课文第26节,“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阿发居然带着小伙伴们偷自家豆,可见阿发很无私,慷慨大方。

生4:课文第33节,“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这里可见双喜很聪明,机灵。

师:双喜在这里的言语给人感觉好像偷人家豆子还是给人家面子。大家好像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小伙伴的身上,还有别人吗?

生1:还有六一公公,他的豆子明明被别人偷了,但他似乎不真正生气,只要别人表扬两句,他就非常高兴了。我觉得他是一个淳朴,善良的人。

生2:课文第39节,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可见六一公公非常热情好客。

生3:我认为还有八公公,伙伴们不仅用了他的船,还用了他船上的盐和柴,八公公是个细心的人,他肯定发现了,但他并没有找小伙伴们“算账”。可见八公公是个善良的人。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概括一下文中的几个人物,大家可以和我一起总结,(学生和老师一起说)双喜: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是孩子们的领袖。

阿发::憨厚、无私,慷慨大方。

六一公公:是一位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老人。

八公公:善良。

师:所以“我”难忘的是平桥村的人美。(板书:人美)大家回过头再来看一下文中对这些人物的描写用了哪些方法?

生: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师:那“我”难忘的除了人,还有没有其它呢?

生(众):景色。

(四)品读赏析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写景句,找出你比较喜欢的写景句并说明喜欢理由。

(朗读,思考)

生:课文第11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是从嗅觉进行景物描写。生: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是从触觉进行景物描写。

生: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是从视觉进行景物描写。

师:11小节是这篇课文最典型的景物描写,它的一大特点就是抓住人的感官进行景物描写(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等)

希望大家记住这一景物描写的方法,并在我们的写作中能运用自如。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11小节一起感受“我”所难忘的平桥村的美景。(板书:景美)

师:“我”所难忘的除了人美,景美,其实还有和平桥村的伙伴们所结下的深情厚意。

(板书:情美)

(五)总结点评。

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虽然大家有些意犹未尽,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让我们课后再细细体会。现在我们结合板书一起来巩固一下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师随生说:“我”醉翁之意不在戏,而是在平桥村的淳朴村民以及和小伙伴们所结下的友谊,在意的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看戏的感觉,难忘的是看戏前后那种自由自在的氛围,怀念的美丽的江南美景。

好,大家说得很好。

(六)布置练笔

师:课下找出“归航偷豆”的有关段落,把表现“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别标出来朗读记诵并尝试运用这种方法描写一段景物。

(七)板书设计

社戏

看戏: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 乐土:人美:语言 动作 神态

景美:视觉 嗅觉 触觉

情美:亲情 友情 乡情

四,教学反思

《社戏》的体裁是小说,我放弃了小说教学的传统模式,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找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不能明明白白说出学生在《社戏》中到底学会了什么。

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是注意了几个方面:一是做好教材的取与舍和找准切入点,只有对教材恰当取舍,突出重点,避免遍地开花,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选择好了教学内容,还要注意选准问题的切入点。切入点要鲜明醒目,击中“要害”,让学生有“想头。二是要还课堂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赏析品读。教师要转变观念,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能动起来,都能够诵读,都能够说点什么。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及时抓住教学的有利时机,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显示了较高的思维、探究潜力。这给了我们 深刻的启示:学习文本,就是要让学生走进文本,在对文本的浸润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能运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品读文本,在学习文本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感,真正体现二期课改中的“三维”教育的精神,确实是语文新课程教学值得好好探究的问题。

第三篇:教学课例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发声体与不发声体的差异,能总结发声体的共同特征,培养对比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分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能概括出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声现象,通过听觉感知,得到美的感受,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

教学方法:启发、观察、实验、探究、讨论等方法相结合

器具材料: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烧杯、水、钢锯条、鼓、真空玻璃罩、闹铃、抽气机、胸麦、土电话、收音机。

一、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一:几种声音(1)轻松的口哨声(2)机器的马达声(3)切割机的工作声(4)锤子的敲击声

2、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个问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讲授新课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相互讨论,得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学生活动一:利用手边的器材发声,并认真观察现象。(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2)音叉的振动没有立即停止,因此声音也不会立即停止。学生活动二:敲击音叉一下。(让学生自己感受声音是否立即停止)(3)振动停止,声音的发生便停止。

学生活动三:用力敲击音叉一下。让音叉的声音快速停止。(根据生活经验解决简单的问题)

2、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多媒体播放二:声音的片段

(1)雷声————地面上的人能听见(小视频)初步思考声音的传播条件(2)静静的垂钓者。(图片)(3)隔墙有耳。(图片)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耳朵的呢? 演示活动:真空杯中放入正在发声的手机。(1、不盖盖子

2、盖上盖子)

学生活动:认真听听声音有何变化,思考:声音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师生共同分析,不盖盖子时,声音听起来很清晰,盖上盖子时,声音明显变小,甚至几乎听不见。

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方式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利用课本表格总结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关系。

(学生自读课本“常温下声音在常见物质里的传播速度”表格)

5、回声

多媒体播放三:回声小视频。

(学生“自读课本”了解回声知识)通过看视频,知道回声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课后练习1、2、3、4、5

四、作业 课后练习6

五、板书

振动————发声(声音)————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波的形式

声音~~~~~~~~~~~~~~~~~~人耳

传播(介质)

气体、液体、固体

六、设计仓促,对教学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解决不彻底。

第四篇:《卧薪尝胆》教学课例

12、《卧薪尝胆》教学课例

郑村小学 施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刻苦自励,发愤图强,胜不骄败不馁,才能获得成功。

2.学习第四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教具准备

幻灯片、粉笔、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现在是三年级的孩子了,相信你们一定学过或者看过很多的成语了吧。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诉大家都学过哪些成语故事呢?并和大家分享下故事的内容好不好呀?

学生1:我学过《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在一个森林里,住着一只老虎,有一天老虎的肚子很饿了,想找个小动物当点心,他在路上走着走着,遇见一只瘦小的狐狸。于是老虎就扑了上去,没想到狐狸大喊一声:“哼,森林里大家都知道我是大王,大家都怕我,你敢吃我?”老虎看狐狸又瘦又小,不相信他说的话,可是看狐狸说得那么认真,又怕他说的是真的。于是,狐狸说:“你以为我在骗你呀?要是你不信,你就跟在我后头瞧瞧吧。我走到哪儿,大小动物见了我,就会吓得跑走的。”老虎想:“我得去瞧一瞧。”于是狐狸仰着头在前面走,老虎跟在狐狸后面。山上的鹿呀羊呀,一看见狐狸后面跟着一只大老虎,都吓得跑走了。老虎看了,还以为他们害怕狐狸,不知道他们害怕的是自己,老虎吓得再也不敢吃狐狸了。

老师:嗯,这位小朋友说的非常棒,那有谁知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学生2:《狐假虎威》中“假”是“借”的意思。告诉我们就是有人仗着别人的势力欺负人,并且获得了成功。

老师:嗯,这位小朋友很聪明,那大家还知道哪些其他的成语呢?

学生: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老师:是的,大家说的非常好。其实呀很多的成语它都有一个故事,并且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个成语,看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又有什么深刻的道理呢,那就一起来看一看课题吧!是什么呢?

学生齐读:卧薪尝胆

板书:卧薪尝胆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老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然后告诉老师主要交代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呢?

学生: 时间:两千多年前

地点:长江下游

国家:吴国和越国

事件:双方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出示勾践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的幻灯片。

老师:图上画的是谁呀?他正在干什么呢?文章哪个自然段是具体描写“卧薪尝胆”这个内容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

(1)理解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

(2)出示句子,读一读,思考问题。

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① 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② “卧薪”“尝胆”的滋味又是怎样的呢?

③ 勾践是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宫殿不住,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食,而是睡柴草,尝苦胆,受这种苦折磨自己呢?

(3)出示句子。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

(4)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归纳小结: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的结构属于总分式。这一段中用了两个“不忘”,强调说明勾践将仇恨与耻辱铭刻在心,久久不能忘记。

(5)指导朗读,读出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情感。

3、理解第二、三自然段。

提问:越王勾践时刻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1)理解第二自然段

① 思考:勾践夫妇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呢,同学们大声读一读,待会告诉老师原因好不好?

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板书:兵败求和

老师:越国打了败仗,越国人民家破人亡,勾践除了这样做还有其它办法吗?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的?

学生:没有其他办法了。万般无奈 只好

② 指导朗读,读出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求和的感觉。③ 思考:对勾践的意见,吴王及其谋臣各有什么反应呢?

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而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要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吴王的骄傲自大。

④ 小结:

从这一自然段可以看出人物鲜明的特点:勾践很有心计,委曲求全,以图东山再起,而吴王骄傲自大,注定了会失败。

⑤ 指导朗读,把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2)理解第三自然段

① 指名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 互相交流:

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粗茶淡饭

思考:为什么这些对勾践夫妇来说是受尽了屈辱? 做一做下面的填空题: 勾践夫妇:

在越国穿的是,在吴国穿的是 ;

在越国住的是,在吴国住的是 ;

在越国吃的是,在吴国吃的是。

板书:受尽屈辱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出勾践在吴国受尽屈辱?

一方面:受辱面之大。(物质、精神)

一方面:受辱时间之长。(三年)

对于勾践夫妇来说,这些就叫屈辱!而且,这屈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整整三年,真是可想而知,受辱程度有多深啊!

4、指导朗读,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就是勾践,你在吴国受尽屈辱,度日如年,谁来读?

5、思考:这种生活确实是生不如死,支持勾践活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报仇雪恨)

6、理解第五自然段。

(1)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什么呢?(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2)“卧薪尝胆”的结果是什么?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3)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老师:学习完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再来和老师一起回顾课文的内容好不好呀。(1)故事的原因: 时间:两千多年前 地点:长江下游 国家:吴国和越国 事件:双方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

(2)故事的经过:经过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勾践夫妇万般无奈只好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他们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整整干了三年,受尽了屈辱。回国以后,勾践卧薪尝胆—白天,亲自下田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尝苦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3)故事的结果: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转弱为强,灭掉了吴国。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后来这个故事成为了一个成语,就是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报仇雪恨。

四、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并根据兵败会稽、受尽屈辱、卧薪尝胆和转弱为强四个关键词把《卧薪尝胆》的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下节课讲给大家听。

2、建议好学的小朋友课后读一读《破釜沉舟》的历史故事。

板书设计

12、卧薪尝胆

兵败求和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报仇雪恨

转弱为强 灭掉吴国

教学反思

《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讲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会稽一战勾践大败,但并不气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战后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导致兵败亡国的悲惨下场。文章脉络清晰,易于理解,借助课堂教学,学生对本课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1、开始上新课之前,我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成语,并说出这个成语所讲的内容及所反应的深刻的道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

2、通过提问“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切入课文的重点(第四自然段)。由此拓展到课文的前后内容,使学生不仅知道勾践卧薪尝胆的前因,而且知道励精图治的结果,从而感受到勾践发奋图强的意志与精神。

3、设计填空练习,在具体比较、推想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勾践夫妇在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勾践夫妇在吴国受尽了屈辱,通过设计填空题:“勾践夫妇在越国穿的是,在吴国穿的是 ;在越国住的是,在吴国住的是 ; 在越国吃的是,在吴国吃的是。”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很快能理解勾践夫妇在吴国“受尽了耻辱”。

4、课后的总结。在讲完整篇课文之后,我要求和学生一起再把故事原因、经过和结果回顾一遍,这样更能让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一点。

5、存在的不足。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平淡,没有太多的激情,课堂的教学气氛不是太活泼。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另外,课堂的掌控和应变能力有些欠缺,没有很机智的处理课堂中所出现的失误。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慢慢改进。

第五篇:教学课例-《雷雨》

《雷雨》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不同的自然景象。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我认为课文主要写了雨前和雨后的景色。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本单元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再次强调“垂”字的笔顺。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3、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巩固生字、词语,会写“垂”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图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词语。(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复习“垂”字的写法。(出示笔顺,学生书空练习)

3、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雷雨》。随机板书:18、雷雨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二、朗读想象,图文结合,体会意境

(一)引导学习雷雨前:(学习1~3自然段,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平时见到的雷雨前的景象,与课文接轨,再体会作者的细心观察和用词之妙。)

1、联系你平时看到下雷雨前的景象,想象一下,雷雨前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出示图片)

2、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结合图片说说)

3、在文中找出相关词语或句子,再读一读。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4、教师范读课文。

5、指导朗读1-3自然段.(二)学生观看雷雨中插图(让学生先观察图画,说说雨中的景象,再结合课文有感情的朗读。)

1、看,雨中的景象怎样?谁来说说?

2、谁来读一读,课文中是怎么描述的?从哪儿感受到雨下得很大?(出示雷雨中课件,电闪雷鸣,给学生渲染气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教师范读。(重点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雨的大小。)

4、个别学生读,再小组朗读感悟。

(三)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比较课本上的两幅插图有什么不同。)

1、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这一部分,找找描写的雨后景物有哪些?并圈出相关词语。

3、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描写的景物的课件。

4、体会重点词。挂——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坐——蜘蛛又坐在网上。

(学生观看课件,体会“挂、坐”两字的形象之处。)

5、谁来把雷雨后美丽景色读一读。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吧。

6、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小朋友,请你们看着画面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吧。齐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雨后的美景。)

三、拓展训练

看到雨后的美景,你有何感想。(出示雨后的图片,学生欣赏,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课堂小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雷雨真是神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天气时好时坏,变幻莫测,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秘密,得到许多乐趣。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雷雨

雷雨前:乌云 树叶 蝉 大风 蜘蛛 闪电 雷声

雷雨中:越下越大

渐渐地

雷雨后: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教学反思:

《雷雨》这一课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如火,本课的好词好句。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并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符合我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摹景物时用词、造句的生动、形象。这篇课文我觉得学生在朗读方面表现不错,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我这一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同时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下载教学课例样张(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课例样张(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牛郎织女教学课例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文......

    识字教学课例

    多元识字教学案例 上允镇中心完小 刘国莉 【背景】: 我在2016年6月13至14日聆听了澜沧县教育发展中心开展了网络研修与小学语文送教下乡培训整合成果展示课。这次展示课有低......

    爱国主义教学课例

    爱国主义教学课例——《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了解廉颇和蔺相如各自不同的性格,共同的爱国情操。二、教学重点 1.......

    体育教学课例

    《跳绳》教学课例 小学二年级体育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学生。他们的天性是喜欢玩、好奇心强、争抢好胜模仿力强、喜欢表现,但好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一部分......

    识字教学课例

    课例展示: 《丑小鸭》教案 富江县学校 陈海玲 教学内容:《丑小鸭》第一课时识字课 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会认14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联系词句理解字义。会写4个生字。了解课......

    诚信教学课例

    诚信教育——文言文中诚信教学课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诚信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2、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教学重难点 文言文的理解,从中挖掘出诚信......

    《风筝》教学课例

    《风筝》教学课例 一、生成背景: 《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本文又有一......

    田忌赛马教学课例

    (一).教材简析【课文内容】《田忌赛马》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在孙膑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 课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赛马起因,再写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