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五篇

时间:2019-05-15 02:0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第一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让课堂讨论“走出误区”创造卓越

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中一个相对自由的环节,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感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通过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理解、获得新的收获。课堂讨论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讨论就是践行这一要求的集中体现。

然而,日常教学中我们的课堂讨论往往热闹有余而实效不够。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讨论更具有实效,创造卓越呢?通过两次不同的教学过程,我有以下的几点体会。

教学西师版第九册七单元27课《江姐》 第一次教学片段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着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下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面前看了一下,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师:请同学们默读本段,批注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学生默读批注。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自己的感受吧。

生:我觉得江姐非常的勇敢,快要去刑场了还这么镇定地打扮。生:我觉得江姐很有勇气,不怕牺牲。

师:不错,还有哪些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呢? 生:我觉得江姐不怕死。

生:江姐面对死亡还如此从容不迫,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生:我从“像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这个句子体会到江姐打扮得很认真,很重视这次打扮。

„„

跟进后的教学片段:

师:默读本段,细细品味作者细腻的描写,勾出打动你的字词句,批注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学生默读批注。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你的感受或想法吧。

生:我从“梳好了头”“取出”“脱下”“用手拍拍” “擦去”这些动词体会到江姐非常的从容镇定,快要去刑场了还这么镇定地梳妆打扮。

师:能抓住一个个细小的动作来的词来体会,孩子你读得真仔细。

生:我从“理着”“在镜子面前看了一下”“试着走了几步”这几个动词看出江姐打扮很认真丝毫没有害怕的感觉,感受到江姐很镇定,临危不惧。

师:有了你的补充,显得更完整了。

生:我觉得江姐为了革命,把生死置之度外,面对死亡从容不迫。

师:对了,面对死亡如此勇敢、镇定,还能用“从容镇定” “从容不迫”,把生死“置之度外”“临危不惧”这几个词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多种表达,所以我们要多积累。

生:我从“像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体会到江姐的打扮得很认真细致。师:临刑了,江姐还要那么认真地打扮,你认为此时江姐在想些什么呢? 生:江姐可能在想:“这是我最后一次给自己打扮,我要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更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表现了江姐对生命的留恋,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生:江姐还有可能想:“革命即将胜利了,可是我却不能等到那一天,但为了革命这也是值得的,我要像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一样从容地离开这个世界。“

„„ 情况分析:

从这两次不同的教学来看,第一次学生的讨论显得笼统、杂乱,也不够深入。跟进后的教学中,学生的讨论能够立足于文本,品味语言,理解感悟的针对性更强,讨论层层深入,条理也很清楚。究其原因,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一、让讨论由“笼统空谈”为“赏析品谈”。

本段语言文字描写很细腻,特别是一连串动词的使用,刻画出一个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热爱生活的江姐。这段是引导学生细品语言的一个绝佳的语段。第一次教学时教师提出的问题是“默读本段,批注出自己的感受。”这个问题的提出比较笼统,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因而学生的讨论是在泛泛而谈。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学生只是从感悟的角度来学习,而忽略了对文本细腻描写的欣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跟进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注意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把批注落实到一些关键的字、词、句上,提出问题“默读本段,细细品味作者细腻的描写,勾画出触动你的字、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这样引导学生以文本为基点,细致品读语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学生的发言看出学生对文本的语言的关注更细致,能够关注到本段一系列连续性动词的运用,发言中有理有据。

二、让讨论由“无序杂乱”为“丰富有序”。

语文课上的讨论没有数学的逻辑思维要求那么严密,再加上学生的认识理解的有限,课堂讨论时学生的发言往往条理不够清晰,很难控制。第一次教学,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谈到江姐很重视这次打扮,打扮得很认真,有的谈到江姐面对死亡从容不迫、镇定自若,有的谈到江姐热爱生活等。其中部分学生谈到的观点是相似的,只是表达不同而已,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学生虽然发言热烈,但头脑中的思维不够清楚,对于“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把生死置之度外”这些类似的表达缺乏归类引导,学生对自己发言的角度认识不够清楚。因此学生课堂讨论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引导,往往会出现表面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最后学生头脑里还是一片茫然,造成讨论低效的现象。

第二次教学中,教师就学生的发言进行了归纳总结,如“对了,面对死亡如此勇敢、镇定,还能用把生死‘从容不迫’“从容镇定”‘置之度外’这个词来表达,同一个意思还可以多种表达,所以我们要多积累。”这样让学生明白,他们发言的角度是相同的,只是表达不同而已,同时也鼓励学生多积累语言,丰富表达。

三、让讨论由“浅尝辄止”变为“循循深入”。

读书不求甚解理解就不会深刻,讨论不求甚解会让人头脑混乱。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对学生的讨论采取了不作为的态度,学生讨论如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其中有个学生谈到“江姐打扮得很认真。”其实江姐临行前这一细节的描写,有着丰富的内涵,学生由于感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帮助。然而教师却不置可否,不了了之。这样的讨论不能不说是课堂的遗憾,学生却浑然不知。

在跟进后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揣摩江姐当时的内心世界,提出问题“临刑了,江姐还要那么认真地打扮,你认为此时江姐在想些什么呢?”这样引导学生循循深入,感悟理解更深刻,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学主导的作用。

四、让讨论由“关注自我表达”到“关注他人表达”。在学生的发言中,可以发现学生讨论时只是注重了自己的表达,而没有对同学所表达的内容、观点进行思考。学生讨论时只管自己说,就好像是把自己要说的倒出来就算了事,没有对别人的发言进行思考。在第一次教学讨论中,有个学生说到了江姐不怕死。这样的表达是不恰当的,但是没有一个学生指出来。“不怕死”这样的表达是要看死得是否值得。无谓的勇敢那是亡命徒,而有意义的献身才是真正的勇者。那么,教师可以对此提出问题“你认为不怕死,这种表达恰当吗?”“什么情况下属于勇敢,什么情况下属于亡命徒呢?”新课标对高段学生提出了要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这里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机会。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讨论时,往往只是听别人的发言而没有做笔记的习惯,而当讨论完后,也忘得也八九不离十。因此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对不同的观点或精彩的表达做笔记。当然,笔记可以记录得简单一些,比如记关键的或精彩的词句。学生通过听并进行思维判断,进行记录,收获会更大。

第二篇:高中化学课堂讨论有效性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讨论有效性研究

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堂教学重形式、轻实质,教学效率低,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具体的表现是: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不够,因此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为适应新的课堂改革的需要,实现化学课堂的高效益,我们不断地探讨、研究、总结课堂模式。而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也日益成为一种主流。课堂讨论成为老师组织教学、学生探讨问题的必须环节。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组织下,经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生生、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活跃思想、深化认识、提高能力、觉悟的一种方法。课堂讨论作为一种契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方式,广受老师们和学生们的青睐。

但是,我们平时在听课、上课中发现,学生讨论取得良好效果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很多讨论流于形式,大量无序、虚假、低效的讨论占据了课堂教学。这一方面助长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化倾向,另一方面又遮盖了教学中理应暴露出的问题。所以,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亟待加强。鉴于此种现象,我决定对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我们着重进行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研究:

(1)调查目前我校高一高二化学课堂讨论的现状。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多数是过分地注重讨论的形式,对课堂讨论的实际效果关注不够。具体表现为:讨论的目的不明确;讨论的题目设计不合理;教师对讨论缺乏适时的点拨与引导;没有讨论的实际结果;讨论流于形式;讨论次数过多等等。

(2)对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①讨论的目的不明确,具有明显的随意性。②讨论的问题或易或难,缺乏讨论的价值。③学生参与度不均衡,教师缺乏有效指导。④学生思维水平肤浅狭隘,教师缺乏准确客观的即时性评价。

(3)课堂讨论的形式及原则的研究。

(4).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研究。

(5)讨论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围绕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设计的梯度,以使活动课中的问题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通过多重的问题设计、讲答,在原有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然,问题的设计不应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提高课堂讨论实效的对策研究。①准备策略:科学安排课堂讨论的组织。②组织策略:适时调控课堂讨论的过程。③结束策略:及时进行课堂讨论的总结。以高一高二化学课为主渠道,探索哪些方法与策略更有利于提高课堂讨论的实效性,并在研究探索中提高讨论交流的实效性。通过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方法观、学生观。研究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引导调控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参加讨论交流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开展讨论的参与率,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习惯。

研究过程中综合选用多种研究手段,诸如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访谈等,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1)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调查学生课堂讨论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相应对策。

(2)献资料法:通过上网搜集、阅读理论书籍等途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3)行动研究法:依据调查出的情况,分析原因,制定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构建了有效的课堂讨论教学模式,提出了明晰、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策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认真贯彻实施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养成,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诸城二中)

第三篇: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策略

陡子峪明德小学:王金山

小组讨论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形式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活动,是探究式科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在课堂内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引导和推动科学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概念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等起着积极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提高讨论的实效,是实现讨论学习的优势的关键。

一、精心设置不同层面的问题或情景,是保证有效讨论的前提。自主学习的课堂就是一个充满问题的课堂,课堂里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在解决问题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小组讨论是围绕各种各样的问题展开的,巧妙地设置各种层面的问题是保证讨论有效性的前提,也是评价讨论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下面按不同的教学需要及教学目的,谈谈本人在教学中如何设置讨论问题或问题情景的一些做法及效果,从而反观讨论的有效性:

(1)在学生自学之前,可设置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略做讨论,各抒己见,带着多层次的问题和疑惑,投入到下一步的探究中。

(2)对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关键问题,可适时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培养他们细密严谨的科学精神。

(3)设置一些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举一反三,集思广益,触类旁通,有利于学生在不断的互相其启迪中加进自己的思考,使学生对科学的规律及概念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4)在进行小结归纳时,设置一些对比性或归纳性的问题,有助学生更好地区分相似或相关的概念、总结实验规律和本质,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的能力。

(5)对一些比较抽象、难度大或学生日常了解甚少的知识,巧妙地设置一些有趣味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的热情、活跃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摆脱枯燥的记忆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二、良好的讨论习惯是实现有效讨论的有力保障。

良好的讨论习惯要从低年级就开始抓,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低年级的学生尤其喜欢一起讨论学习,却往往不能合作学习,更难以有效地开展讨论学习,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容易忘记了对自我的约束、放-1-

任自流;又或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做“主角”;又或讨论中观点缺乏科学的根据;又或讨论过程中容易“跑题”;另外,部分同学怀着 “听众”的心态参与活动等,所有的这些都会影响讨论学习的优势的发挥。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实施了一些小策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小组讨论活动的意义,尽快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小组讨论习惯,为提高讨论质量建筑一个有力保障。

(1)首先要树立学生的时间意识,使教学过程保持一定的紧凑性。

刚开始接触小组讨论的同学(如三年级的同学)容易进入到一种放松的学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会出现滞后,影响教学的质量。这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调整好对待小组学习的心态,帮助学生理解讨论学习的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可先让他们明确讨论活动的时间约束,让他们意识到这一活动的紧凑性,意识到这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而非自由和放松。

我是这样处理这一问题的:在小组活动前明确提出讨论的时限是多少,可在讨论前口头说明或者在讨论的记录表上注明,根据情况,讨论活动一般以3-8分钟为宜。另外,本人还通过比赛的形式增加学生对讨论时间的认识和重视。如让小组间的同学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掘出最多的宝藏”,给学生一种要抓紧时间讨论的心理暗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带着任务进入到讨论的,摆脱了刚开始较易形成的那种随心所欲、不受约束的学习状态,这是首先让要学生明确的、也是最基本的讨论习惯。

(2)帮助学生不断形成的良好讨论习惯。

良好的讨论习惯需在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巩固。如我在学生刚接触信息课的时候,就请几位小演员分成两组,表演关于讨论礼仪的情景剧,然后学生评评哪个是“明星小组”?他们在讨论中有哪些礼仪值得我们学习?在小组讨论中哪些行为不可取?为什么?你们想成为“明星小组”吗?说一说你们小组要怎么做?这个活动能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良好的讨论习惯及其重要性。另外,我要求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礼仪记录在书本的第一页,时时提醒自己在活动中遵守这些共同制定的礼仪,并让这些礼仪最终成为一种习惯。我还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些讨论礼仪,要是哪个小组提出的讨论礼仪通过了班级的“审核”,这个小组将会得到适当的加分、表扬或者奖励,而这条礼仪也将被增加到讨论礼仪的条例里。

(3)引用生动活泼的讨论礼仪,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中低年级的同学对说教式的条例都不感冒,常常对它们“视而不见”,要让学生易于、乐于接受这些条例,就得让这些条例接近他们的思想,用他们的语言跟他们沟通,用活泼生动、具有童趣的礼仪条例代替说教式的规定,让学生在实施、培养这些礼仪时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为他们营造一种快乐轻松的氛围。

为了培养不同的讨论习惯,我是这样跟学生沟通的。例如:①为了发挥小组成员积极性,保证小组成员的参与度,我们制定了这样一个礼仪:每一个小组都有一棵“智慧之树”,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发挥自己的智慧给“树木”浇水,这样才能让自己小组的“智慧之树”长得更高;②为了控制学生讨论时的音量,避免讨论声音越卷越大的现象,我们又制定了这样一个礼仪:为了避免“交流信号的互相干扰”,小组成员讨论时的音量在小组范围内听到就可以了;③为了避免小组发言时的“交通阻塞”,我们规定小组内一次只能有一位成员发言;④我们要做一位文明的“小律师”,遇到不同的意见,要以“科学之理”服人等等。这些礼仪让学生感到非常有趣,都努力争当明星小组。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还用简笔画的形式来表达这些礼仪,以便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提醒,提高效率。如用“喇叭”符号来表示控制讨论音量的问题;用“嘴巴”来表示每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发言的问题;用“博士帽”来表示讨论时要运用科学的道理,不能强词夺理等。在课堂上,我认真观察和倾听学生的讨论,发现有需要提醒的地方,我灵活地把符号画在黑板上以示全班或用卡片出示给某小组,及时打击一些不良习惯的苗头,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了课堂的时间,还不会打断其他同学正常的讨论活动,另外,这些礼仪和做法还可以延伸到讨论活动以外的教学、实验当中,非常实用,效果也很不错。

三、创建二次交流的平台,强化和提升讨论的质量。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间的二次交流对促进小组讨论的质量有明

显的帮助。组间的二次交流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可作为讨论后的总结或二次讨论,也是展现小组成果的舞台,它能提高小组成员的凝聚力,促进组间的竞争和学习;它还能展现不同小组的学习风貌,利

于组间的取长补短,利于发挥模范小组的示范作用,利于提高学生讨论的热情、思维能力的提高,而这些最终使得讨论的质量得到强化和提升。

(1)如小组讨论结束后,不同小组讨论的结果会有较大区别,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结论。这时,可组织一场小型“辩论”会,正反方各选出代表的小组,以组间辩论的形式再次展开讨论。根据情况,正反方可请1-2个小组作为代表,其他同学可做评委,老师作为总裁判,看哪个代表组的理由更充分的理由,能够讲服对方及其他小组,最后再请所有小组举手投票,也便于老师做最后的总结。一般来说,证据、论点充足又科学的小组常常在“辩论”中获胜,而这些优秀的小组便成为了小组学习的好榜样,老师的好帮手。通过组间交流会这样的环节,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会更完全面,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会更全面和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也渐渐提高,而这些素养无疑能使讨论更富成效。

(2)一般情况下,小组讨论的问题是中等难度的,小组间讨论结果不会相去太远,只存在一定的区别,完全错误的观点不多,不同的小组都有各自的可取之处。有时候,一些小组的理由更全面或者更详细些、一些小组的表述更科学些、一些小组的解决方法更灵活或更可行一些等,老师此时只要请个别小组作为代表总结,或者有针对性地请两、三个小组做总结,引导学生对比和思考,达到小组间互相学习、促进和完善的目的,提高了小组讨论的质量,促进小组讨论的发展。

实践证明,精心设置的问题、良好的讨论习惯及组间的交流和

讨论对实现有效讨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有效讨论学习对实现学生思维的转变和优化,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等科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讨论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讨论有效性

南和县教研室 王少科

上一次地理联片教研活动我们共同探讨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从误区分析到策略实施,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是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合作探究”即课堂讨论,它在课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是,我们平时在听课、上课中发现,讨论取得良好效果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大量无序、虚假、低效的讨论占据了课堂教学。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教师随意出示讨论主题。

2.讨论主题的跨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得出结论。

3.把讨论当成一节成功课的必要的一个环节,无论需不需要都加上这一环节。

4.讨论过程中各小组成员有时没有分工,效率低,浪费大量的宝贵课堂时间。

5.讨论的时间掌控随意性大,有时过长,有时则过短。6.讨论的方式比较单一。

7.教师参与方面较少。比如:很多时候,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讨论中包揽了发言的权利,有学生趁机偷懒、说闲话,或者出现讨论偏题、时间过长、争论不休等现象。

这一方面助长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化倾向,另一方面又遮盖了教学中理应暴露出的问题。所以,课堂讨论的 “有效性”有待加强。鉴于此种现象,如何提高地理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1、精心挑选问题,精心挑选问题是讨论有效的重要前提。讨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问题太难,超越了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会使他们感到无从下手而产生观望态度;问题太浅,学生感到无味,没有思考的兴趣,会有厌倦情绪。

2、明确角色分工。明确角色分工是讨论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角色分工要根据小组成员的构成、座位的设计来设定。成员数过多过少都不利于讨论的开展,这与讨论的议题有很大的关系。成员的构成应该考虑学生间的相容性与互补性的特点。课堂内讨论小组的组建以六人小组、八人小组为好。要做好角色分工。角色包括以下几种:主持人、记录员、质疑者、发言人。比如 :八年级上册73页的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的活动2.3、确定讨论方式。讨论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应当结合现实的教学情境,研究并灵活选用最为有效的讨论方式。例如:(1)任务分工式讨论。各个小组内再进行任务分工,在各自完成自己分得的任务后,再进行集体讨论,这样,使得责任明确,学生学习的机会更多。(2)滚雪球式讨论。先两个人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逐渐增加为三个人、四个人等讨论形式,使讨论的范围不断扩充。(3)书写式讨论。不一定上来就用语言交流,可以要求学生把想要发表的意见写下来,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避免了讨论时表面热闹,却没有实质性进展的状况。

4、讨论时间的安排。讨论时间依不同的问题而定,一般在 5——15 分钟为宜。但要注意以下两点:(1)安排充足的讨论时间,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放开让学生去思维,不能在提出问题后象征性地留几分钟就迫不及待地收场。否则长此下去学生就会丧失热情不再主动思考。教师要安排讨论,就要留足时间,充分考虑可能遇见的各种情况。(2)在讨论之前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讨论前的独立思考看起来好像浪费一点时间,其实很有必要,是值得的,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先独立理出思路,带着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可以为后面的讨论节省时间,提高讨论的效率,避免盲目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

5、老师的适当参与。许多教师认为,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不宜过多地参与,一旦教师参与了,便容易主宰讨论过程,限制学生的观点和见解。这是有道理的,却也存在着问题。比如,很多时候,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讨论中包揽了发言的权利,有学生趁机偷懒、说闲话,或者出现讨论偏题、时间过长、争论不休等现象。所以,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任务,适当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老师要做讨论过程的组织者,和联络员,学习成果的欣赏者。教师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和学习的需要,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利弊,以便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改进讨论的方式方法,提高讨论的效果。

6、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有的老师为了避免课堂失控,组织课堂讨论时统一步调,以教师为中心,由谁发言、如何发言都由教师来确定;有些教师虽设计一些较开放的讨论题,但往往是在学生兴致正浓时突然刹车,浅尝辄止,不敢深入;有些教师精心设计了讨论话题,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却是虚张声势,将学生请入早已设好的“圈套”中,即“用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这些讨论形式在而本质上仍是单向活动,是封闭、消极和被动的,学生找不到自由发挥的兴奋点,就会渐渐失去讨论的兴趣。这就需要老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和环节,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氛围,真正让学生大胆参与讨论、深入有效讨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比如:八年级77页,讨论完活动之后,教师可以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分析家乡身边的水资源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生活意义。

7、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所付出的劳动和表达的观点应及时给予评价,注意要多表扬、鼓励。另外,评价既可让学生给,也可让老师给。并且要教给学生讨论、评价的方法。

8、拓宽地理知识面。其实很多学生也想参与讨论,在师生面前表现一番,但是苦于平时地理知识欠缺,无话可说。这就需要平时多让学生积累地理知识,或在讨论前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以方便讨论的开展,既而提高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附:课堂讨论成果的展示

1、发言学生的确定。讨论时根据角色分工,一般会由小组推出一名代表发表本组的意见,一定时间后,最好要进行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对于教师,应热切关注整个学习活动,对谁已经发言了,谁还没有发言要心中有数。另外,最好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回答,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使他们也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借助道具展示成果。当讨论成果无法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时,可以借助一定的道具来展示。如模型、板书、板画、小论文的形式来展现。

第五篇:课堂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定义 张璐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现代的有效教学比传统的有效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正是有效教学、人性化的一次飞跃。

国内对有效教学标准的定义

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一)基础性:包括①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②是否注重个别差异;③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言语概念式表述、案例领悟式表述和图式结构式表述;④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二)发展性:①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②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如开放性提问,适当的幽默,鼓励冒险精神等);③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老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④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这两个纬度的缺点是:①把研究过多地囿于课堂教学范畴,就课堂教学谈课堂教学,看不到教学与其他外界系统(如政策、管理乃至社会)的联系。②标准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与指导性。

国际有效教学标准一: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

师生为一个目标协同努力,能激发学习者之间互相帮助,使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使教学交流大大增加,师生间能及时传递语言、意义与价值。这个标准为教师提供了若干教学指导。

1.设计需要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 2.要让创造性的活动与可用时间相匹配;

3.妥善安排班级座次,以便学生可根据个别与小组的不同需要相互交流、协同工作; 4.积极参与学生的创造性活动;

5.小组分配多样化,如根据学生友谊、不同学习能力、语言、项目或兴趣,以提高生生互动;

6.与学生共同设计小组方案;

7.师生共同学习教材与技术,促进共同活动; 8.用正确的方式指导学生合作。国际有效教学标准二:语言发展

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的素质。学生的识字、阅读、语言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各种水平的语言发展都该通过应用与师生间有目的的、深思熟虑的交谈加以培养,并在各门学科中都能实现。在这方面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倾听学生谈论他们熟悉的话题,如家庭与社区; 2.对学生的谈论与问题有所反应,不伤害学生; 3.充分运用示范、引用、复述、澄清、提问、表扬等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4.尊重学生与教师不同的交谈互动方式,如谈话停顿、眼神交流、话题转换与所喜爱的话题;

5.通过听说读写把学生的日常语言与教学联系; 6.鼓励学生运用书面词汇表达他们的理解; 7.尽多提供各种机会促进生生、师生交流; 8.鼓励学生运用第一与第二语言。

国际有效教学标准3: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发展其新的知识与技能,与学生个人、家庭、社区经验相联系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在这方面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以学生已有的家庭、社区与学校经验为基点; 2.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与用语,设计有意义教学; 3.通过与学生、家长、社区成员交流以及阅读相关文献学习当地的用语与知识;

4.帮助学生把他们的所学应用于家庭与社区; 5.与学生合作设计以社区为本的学习活动; 6.向家长提供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7.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从集体合作到个别竞争;8.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参与。

国际有效教学标准4:挑战性的活动

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通过思维挑战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

当前的教学评价工具不够完善,学习标准也有欠缺,使不同学生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提供有认知挑战的教学,可教会学生思维与分析。为了把握挑战的合宜性,则需要教师做到如下几点。

1.确保学生对每个教学主题都有整体认识; 2.对学生的学习确立挑战性的行为标准; 3.设计教学,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 4.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

5.与挑战性的标准对照,对学情有直接的反馈。国际有效教学标准5:教学对话——通过对话进行教学 思维以及形成、表达与交流观点最好是通过对话、提问、分享观点来教。作为教学个别化的一个途径,教学对话最好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中加以渗透。在这方面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安排定期的频繁的师生交流;

2.根据清晰的教学目标,与学生进行教学对话; 3.确保这种交谈学生比教师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4.对话能展示学生的观点、判断与理性推断; 5.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交谈;

6.仔细倾听、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7.通过提问、复述、表扬、鼓励,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

8.指导学生准备一个产品,体现已实现的教学对话目标。国外有效教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实证以上五个标准,国外研究还列举了5个著名的教育模式。

1.认知指导教学:一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强调运用数学语言、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2.认知复杂性教学:以开展认知挑战活动为特征。活动分小组进行,需要多种认知能力,活动程式多种多样。强调了除标准5以外的其他4个标准。

3.真实性教学:运用学科探究帮助学生建构(把学生先前的知识与当前教学材料联系起来),同时重视利用背景化教学渗透教学价值观与教学主题。

4.交互教学模式:以小组讨论为基础教学生阅读。学生的讨论是应时性的,强调运用遇到难题时求助、不断的总结、阅读预测等策略。

5.一致性教学:综合科学教育与文学教育,突出教学背景化、语言与文学素养的发展及挑战性教学。

从上述国际有效教学标准的研究中可以看到:①学生学习中的社会与文化因素在教与学的理论中受到重视;②社会文化理论与动机理论进一步拓展了教与学的定义;③学习是以师生间的互动、班级的社会结构及学校机构为基础的积极、互动的知识建构过程;④有效教学的五个标准是相互交融、相互支持的。

下载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有效性

    课堂管理中的师生交往技巧(八) (2009-10-31 19:53:02) 转载▼ 标签: 分类: 师生交往 课堂管理 师生交往 技巧 杂谈 2.肢体语言 通过头部和肢体动作所表示的语言,包括首语和手势语......

    课堂有效性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

    课堂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高效性 摘要: 如何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怎样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这是当前教育改革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我们作为一线的体育老师们一直以来探......

    提高课堂有效性

    摘要: 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提高课堂实效性,一、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二、课前准备要做到位;三、教师授课一......

    课堂有效性论文

    对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长春中学 周蓉蓉 自我校开展 “分组合作,快乐高效”五板块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有效教学观念便在教学上不断深入,那么怎么做到课堂有效教学呢?作为实......

    课堂有效性(大全)

    课堂有效性 【摘要】 本文主要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改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谐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

    课堂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年级学生刚步入校门不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学习的专注性、持久性也较差,再加上儿童进入小学后,相对于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造成他们......

    学习课堂有效性

    听钱志亮教授《有效课堂哪里来》有感 柿子园中学 王增福 寒假期间,听从学校统一部署,在家收听收看了钱志亮教授关于有效课堂的转题讲座。钱志亮教授的讲座分为了五个部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