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教案
第九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美国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师 生 活 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导入: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产品是美国生产的?请列举一些产品或品牌。(可口可乐、摩托罗拉手机、福特汽车、柯达胶卷等。)
总结: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它的工业产品遍布世界,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认识美国的工业状况。
2.引导:你知道美国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吗?(钢铁、汽车、化学、电子、宇航、石油、飞机制造、军火等。)
3.展示“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
引导:请同学们在图上指出下列工业城市,并说明<也 总结:东北部是美国开发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区,主要是传统工业部门。后来逐步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转移,这两个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以新兴工业门类为主的工业区。 4.引导:美国有哪些产品居世界前列?(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轮胎、铅、载重汽车、发电量、磷肥等。居世界第二位:煤炭、新闻纸、水泥、钢、小汽车。) 提示:多看“阅读材料”。 5.引导:根据以上“材料”学生发现美国的工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 板书:完整的工业体系,产量大,技术先进。 6.引导:有人说:“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你同意吗?你能列举一些有关高新技术的产品和其他事物吗?(航天飞机、微软公司、彼尔·盖茨、爱国者导弹、大型轰炸机。) 板书: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7.引导:近几年,美国的经济平稳发展,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 (1)美国经济增长中的27%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 (2)1988-1996年,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新增就业机会105.6万个。 (3)预计到2001年;因特网收入将超过3500万美元。 (4)美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于信息产业。 板书:带动美国经济的增长。 美国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板书:“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巴西》第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 1.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区划等。2.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及形成过程。3.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过程与方法 1.利用世界政区图和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农矿产工业图等,直观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工农业分布等。 2.利用录像、图片和相关资料,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3.通过数字、图片等资料,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通过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 3.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激发对地理学习兴趣,探讨地理学习的方法。教学重点 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认识巴西人种的构成;了解巴西的工农业生产特色。教学难点 1.利用资料说明巴西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2.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3.探讨解决巴西能源不足的问题。 五、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1.创设情景导入。 播放2002年世界杯决赛中巴西队惊险的救球和精彩的进球的录像片断。通过录像和图片说明巴西队是世界一流的球队(简介巴西的足球)。说说看,你去过巴西吗?你还知道有关巴西的哪些事情?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巴西。要到巴西去,就要知道巴西在哪儿? 2.我们先了解巴西的位置。老师出示拉丁美洲政区图和世界政区微缩图,让学生找出巴西的邻国、海陆位置。小结:巴西是一个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10个陆地邻国;位于拉丁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远离欧亚大陆。)师:你知道面积比巴西大,人口比巴西多的国家吗?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面积比巴西大;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人口比巴西多。)3.展示巴西的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巴西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说明巴拉圭盆地在巴西高原边缘,与邻国巴拉圭相邻。 (让学生估计出巴西北部是约占全国面积1/3的平原地区,南部是约占全国面积2/3的高原地区。)4.了解巴西的主要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可以用影片《冲出亚马逊》让学生在大脑中重现热带雨林的环境和气候) 5.你想知道居住在巴西的是哪个人种吗?这些人喜欢什么活动吗?通过录像激发学生兴趣。看录像2.3,(巴西狂欢节——欧洲天主教的节日;男女老幼都爱的桑巴舞=葡萄牙的民歌、游戏+非洲鼓乐、舞蹈)大家边看录像边听教师简介巴西的狂欢节和桑巴舞。 师:你对巴西的人种构成和喜爱的活动有什么感觉? 当地的土著居民是什么人? 玛雅文明有何成就? 为什么要掳掠、贩卖黑人奴隶?黑人奴隶从哪里来的? (2)通过卞卡一家,了解巴西人的特点:拥有大量的混血种人。 出示巴西人种构成扇形图,让学生说出巴西为什么有多种人种及大量的混血种人。 小结: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二、巴西的农业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巴西的位置和人种,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下面我们来了解巴西的工农业情况。1.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里程。 过去:单一经济;现在:拉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主要矿产有铁、锰、金、煤等;咖啡、甘蔗、柑橘等产量居世界第一,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业发达。(主要介绍铁、煤,咖啡,伊泰普水电站和伊塔比拉露天铁矿;介绍三峡水电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讨论:1.二战前,(几个世纪)巴西为什么只发展单一的经济? 2.二战后,(几十年)巴西就成了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说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巴西以前是殖民地国家,资源和资金都被殖民统治者掠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摆脱了殖民者的统治,建立了独立主权国家,发展多种经济,加快工业化的步伐,经济取得飞这速发展。使学生懂得,国家要强大,就要独立自主地发展经济。(如曾经富裕的伊拉克) 讨论:1.① 重工业为什么多集中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地区? 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气候、人口及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东南沿海多港口,便于海上运输 ;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纬度较高,气候凉爽宜人,居住人口多;附近矿产资源丰富。) ②农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地带?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消费等方面进行分析。 (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这里地形平坦,纬度较高,气候宜人,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这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便于就地消费。) 2.巴西的能源矿产不多,政府采取一些办法解决能源矿产短缺的问题。对此,你还有哪些建议?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结合有关能源发展的新趋势及有关国家的相关做法思考。 学生的建议:1.进口能源(如日本);2.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如甘蔗制酒精);3.研究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调整产业结构:如柑橘遇病虫害后,砍柑橘树栽甘蔗,利用甘蔗为原料制酒精。) 启示:注重节能,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等。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巴西的位置和人种,认识到它是一个民族的大融炉的缩影;了解到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点,认识到它也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的大国。 三、课堂小测验 1.创造了世界著名的玛雅文化的是 人; 2.巴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矿产是 ; 3.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 4.巴西与巴拉圭合建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是____________; 5.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最大的高原是____;他们大部分都在(国家名)。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在() A.东南亚地区 B.巴西高原 C.亚马孙河流域 D.刚果盆地 巴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热带雨林的危机 3、巴西主要的热点经济作物 4、巴西的工业布局及城市分布特点。能力目标 1、运用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分布图,掌握巴西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 2、运用巴西的矿产资源图及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巴西工业区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教学难点 热带雨林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课。 大家看录像,说出展现的内容。 播放日韩世界杯,巴西队获得冠军时的录像片断。说说看,你还知道巴西的哪些事物? 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巴西 重难点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巴西。2.展示世界政区图。 要求: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总结: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板书:位置、环境、热带面积广大。巴西的地形图 读图回答:1.二条特殊的纬线:赤道、南回归线。2.巴西所处的温度:热带 3巴西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4.巴西的主要地形: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占面积的 1/3巴 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占面积的2/3(提问):(一).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国家?(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地理位置决定。 2.亚马孙流域经过这里。(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亚马孙河并展示图片)3.安第斯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 (二).热带雨林有何作用它为人类提供了那 些资源?(活动):学生分组讨 论并推选代表举例说明。教师提供图表总结。经济价值——提供木材 提供全球气候 提供新鲜空气 环境效益 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三).巴西是怎样开发和利用热带雨林的?(活动):由学生出示资料进行角色扮演:角色分工1.林业部长 2.外国开发商3.当地农民 4.生态学家。(小组成员认领角色,通过讨论,然后上台表演。各小组经过角色之间引起的争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总结):开发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二.热带经济作物王国 1.看图9.35请回答: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在哪一地带? 结合图9.33,34图说明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有哪些产量居世界前列的作物?(咖啡、甘蔗、柑橘、橡胶、可可、玉米、棉花、大豆等,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这里地形平坦,海拔较高,气候宜人,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这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便于就地消费。 总结: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热带土地广阔,为热带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三、民族工业的发展 1.导入: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 的呢?工农业生产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些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阅读课本,自学探究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1)殖民初期,出口“巴西木”。(2)16世纪中期,种植甘蔗,制糖业兴起。(3)17世纪末,掀起采金热。(4)19世纪初,大量种植咖啡。 总 结: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3.展示“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图,观察该图,看看巴西有哪些丰富的矿产?分布在何处?对巴西的现代工业有何影响?(主要矿产有铁、锰、金、煤等,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富的铁、锰等金属矿产,便于发展重工业;而 矿产的分布,又影响着工业的分布在接近东南沿海的矿产地 总结:的确,依据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巴西的钢铁、造船、汽车、飞机等制造业都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4.引导:巴西重工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除靠近矿产地等因素以外,还受哪些因素影响? 提示:从交通、气候等方面考虑。(东南沿海多港口,便于海上运输;这里纬度较高,气候凉爽宜人。)5.引导探究:巴西的能源矿产如优质煤、石油等都不多。想一想巴西该怎样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1)利用水能,合作修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2)进口能 源。(3)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等。(4)研究利用太阳能、风能、潮夕能等。 总结应用 四.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桑巴王国”巴西,知道了它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热带雨林最多的国家,该国铁矿丰富,工业发展很快,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占世界重要地位 板书设计:一.位置和自然环境 1.位置:纬度位置: 主要位于南半球,热带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 2.地形和河流: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 3.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二.热带雨林的危机 1.经济价值——提供木材 提供全球气候 提供新鲜空气 环境效益 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2.热带雨林的保护 三.热带经济作物王国 1.主要作物:咖啡、甘蔗、可可、剑麻 四.民族工业的发展 1.主要城市: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巴西利亚 2.人口和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 乡土地理教案 一,课题:遂川三宝之——狗牯脑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遂川,了解遂川的乡土地理,狗牯脑是遂川乃至全国有名的茶叶,了解了狗牯脑的生长环境,名字来源,通过对其的宣传,有利于狗牯脑茶走向世界,为成为世界一流名茶而努力,从而也增进学生的家乡感情,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重点:狗牯脑茶的生长位置,环境条件。四,教学方法:ppt教学 五,课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讲乡土地理,我们的家乡——遂川,一提起遂川我们都会想到一句歌谣“遂川有三宝,金桔,板鸭,狗牯脑”今天呢我们就讲讲最后一宝————狗牯脑。(图片导入) (二)新课讲授:4月16日上午,以遂川百年名茶——狗牯脑茶为题材的电影《神茶》,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汤湖镇“温泉宾馆”前举行正式开机仪式,影片以“狗牯脑”茶在清嘉庆年间得到皇帝御题“神茶”后荣获国际博览会金奖为主线。影片《神茶》的拍摄,将改变过去民间传说版本多,但缺乏系统描述的现状。 (三)大家肯定会觉得狗牯脑这个名字很奇怪,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遂川县志》和当地《梁氏族谱》记载:清嘉庆年间(1796~1820),遂川汤湖乡境内,木商梁为镒,水运一批木材到南京销售,因突遇洪水,木材全部冲失。梁为流落南京,遇寡妇杨氏,并结为夫妇。杨氏精于制茶,尔后梁为镒偕杨氏返回故乡,并带回一些茶叶种籽,在当地的狗牯脑山上种植,该山形似狗,取名“狗牯脑”,所产之茶即从名之,自制茶叶,称所制茶叶为“狗牯脑茶”。由于该茶叶制作精巧,色、香、味超群,受到人们称赞,而有了名气。 而且在狗牯脑山上只有一小片的地方山雾缭绕,那地方的茶叶是最醇香,正统的。 (四)狗牯脑的种植面积变化及其原因 (1)1957年狗牯脑茶园归集体所有,汤湖人民公社茶山生产大队建立狗牯脑茶加工厂,聘请梁家为技术负责人,但由于管理体制、方法欠当,以及没有很好照顾技术负责人的实际利益,狗牯脑茶质量产量都比较低。 (2)1964年,吉安专员公署拨专款1.2万元扶持,县动员8名城镇知识青年到汤湖落户,以梁家的人员、茶园为基础,创办遂川县狗牯脑茶厂,由梁家人负责,当年扩大茶园30亩。 (3)1974年后,狗牯脑茶园发展到82亩,产量突破500公斤。(4)1981年,汤湖人民公社从各生产大队抽调劳力,在狗牯脑山上新开茶园220亩。 (5)1988年,利用老区专项扶贫贴息贷款20.4万元,采取乡村联营方式(农户出土地,茶厂出资金,收益按比例分成)与3个村93户茶农联办狗牯脑茶厂璜石联营分厂,当年种茶树500亩。致使狗牯脑茶产量很快上升,形成了汤湖乡的支柱产业之一。 (6)1990年,全乡茶园面积扩大到3159亩,总产3.22万公斤;1986年使用“汤湖”牌商标注册防伪,1990年改为“狗牯脑”牌商标注册。 (五)狗牯脑的分布 主要就分布在遂川县汤湖镇的狗牯脑山上,狗牯脑山苍松劲竹,百鸟高歌,清泉不绝,云雾弥漫,更有肥沃的乌沙壤土,昼夜温差大,是一个栽培茶树的绝妙佳境。其他地方也零星分布着一些,国家标准GB/T19691—2008的规范的狗牯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就是整个遂川县.(六)生长的优越条件 狗牯脑山,海拔900余米,山高林密,土质肥沃,雨量充沛,云雾弥漫,泉水潺潺。茶树生长,因日照短,多散射光,使芽叶持嫩性强,氨基酸,咖啡碱、芳香物质等内含量丰富。 (1)地形地貌:遂川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峰峦叠嶂,岭谷相间,河流纵横,正所谓“高山出好茶”。 (2)气候条件:遂川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山地地区日照时较短,多漫射光,昼夜温差较大,境内森林植被覆盖率达77%以上。狗牯脑茶独特香味特征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3)土壤条件:该地主要土壤类型为山地黄壤、黄棕壤、棕壤和沟谷水稻土,自然植被好,覆盖率高,无明显水土流失,土壤中养分含量较高,有利于茶叶生长。 (七)狗牯脑享誉全国 与学生的互动:问学生知道哪些狗牯脑的得奖情况? 遂川狗牯脑茶是遂川“三宝”之一(金桔、板鸭、狗牯脑),是中国历史名茶。先后多次获取殊荣:早在1915年获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1930年获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甲等奖;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22年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55年北京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2010年被选入上海世博会江西馆展览,等等;狗牯脑的发展当然也造福了我们遂川老百姓。狗牯脑今后的发展 (一)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加强企业与茶农的密切联系,使企业茶农实现双赢,提高产业辐射能力。同时政府要加大对茶叶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茶农的培训,推进种茶技术的普及和提高。 (二)加强与部门的协调配合,发挥联动应。与政府协调,建立“公司+加工厂+茶农”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吸纳茶农以茶园入股,在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支持。 (三)挖掘狗牯脑茶文化,增强文化搭台、产业唱戏功能。充分挖掘茶文化优势,提高茶文化品味,把茶文化引入旅游文化领域。 最后,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对狗牯脑茶,遂川有个更好的印象,是遂川的同学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以后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当然也更加欢迎其他地的同学来遂川参观旅游,一品茶香! 土地资源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及特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理解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记住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差异的成因;知道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各种图表(分布图、统计图、景观图、漫画等)和文字材料,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教学,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通过调查家乡土地资源状况的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土地资源重要性和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教学,增强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①掌握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特点和我国耕地、林地及草地等主要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②学会阅读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资源统计图等图表的方法,培养利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土地国情和国策的教育,使学生增强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难点 ①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与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②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准备 ①课前,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活动小组,每组以6~8人为宜。每个学生准备红色和黑色粗笔各一支。 ②课前,教师准备与各课时相关的图、表、文等资料,包括挂图、投影片、录像片、动画课件等。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设计 □提示和建议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自然资源?什么是可更新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作答,教师略作总结并引入新课。教师板书: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土地有哪些用途?如果失去了土地,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将会怎样呢? 教师板书: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师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所见所闻,谈谈土地的用途及重要性。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思考、讨论、谈认识,由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土地的用途很广,有的土地可以种植粮食、蔬菜、瓜果,为人类提供食物;有的土地可以栽种树木,为人类提供木材;有的土地可以生长牧草,为人类提供放牧牲畜的场所,提供肉、奶、皮毛等畜产品;有的土地还可以用来建房、筑路等等。土地对人类极为重要,失去了土地,人类就没有了食物来源,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就会停止。) 教师提问:人类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对土地的认识也很深刻。课本上有6句话对“什么是土地?”作了精辟概括,请解释这几句话的含义。 学生思考、讨论、谈自己的认识,教师启发、引导,由学生总结(略)。 教师承转:同学们讲得都很好。我们知道,土地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这正说明土地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土地才有着不同的用途。土地的类型如何划分?又具体分为哪些类型呢? 教师板书:1.土地资源的类型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投影片(或录像片),本课是全节的基础,要把基本知识砸实;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得出有关结论。 认识土地的用途不是 最终目的,而是通过认识不 同土地资源的用途,为学习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打下基础。 问题的第二问发散性较强,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保护学生的探究欲。 对这6句话,学生解释得准确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解释其涵义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人类对土地的感情,使学生对土地的认识得以升华。 □师生活动 那么,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不同类型。其中,耕地、林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而建设用地属于非农业用地。 教师板书:耕地、林地、草地(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教师提问:我们学校附近的土地有哪些利用类型?槐树镇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看下图说出)。 关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教学要注意两点:第一,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在知道耕地、林地、草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同时,应根据当地实际加以拓展,如滨海地区的学生理应知道用于发展养殖业的滩涂也属于土地利用类型中的一种(还有坑塘、湖泊、河流等);第二,要结合图3.8让学生知道目前的土地不都是可利用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承转:我们知道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那么,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怎样的呢?如数量大小、类型多少、比例构成、地区分布等等。 教师板书:2.土地资源的现状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这些图表和文字材料,分析、归纳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下面材料。[文字材料] ①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 课本是从全国角度探讨土地利用类型的,未免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为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加强对土地利用类型的理解,故设计了这 □提示和建议 斯、加拿大、美国等大国相比,我国山地面积最大,两个问题。教师还可提出我国耕地只占土地面积的1/10,世界上许多国家(如印度)的耕地比重都在30%以上;我国森林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②课本阅读材料——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师生活动 一些更贴近生活的话题去谈,如你村、你家周围的土地有哪些利用类型?并可让学生画一画分布草图。 学生阅读材料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求学生一定要脱离课本,有关结论必须从这些材料中获得,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第二,要教给学生分析这些图表和文字材料的方 □提示和建议 [统计表] 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法和技巧;第二,教给学生概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土地资源现状的方法和知识结构(如总数量、人均数量、比例构成、地区分布等),以便做到举 一反三。 [统计图] ①课本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②课本图3.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学生阅读后分组,每组重点分析一部分材料,从中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某些方面。由组内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全班评议,由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综合同学们的发言,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从圆形统计图3.8可以看出,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既有耕地、林地、可利用的草地、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可利用的土地,也有沙漠、石山、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利用的土地;第二,从统计表可以看出,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第三,从文字材料、图3.7和3.8可以看出,我国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少(分别只占13.5%、16.6%),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只约为世界人均数的1/3)。 教师板书: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学生完成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由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从图3.8可以看出,有利条件是: 学生活动时需提示:第一,从图3.8中分析得出的应是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方面的特点:第二,要从三方面进行评价:首先是说明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特点,其次是分析特点的成因(联系我国地形、气候等因素),第三是分析这些特点对生产有什么有利和不利之处。 □师生活动 教师提问:课余,通过自己的观察或询问父母,□提示和建议 了解一下你家乡的土地主要有哪些利用类型,构成比例如何,你认为这样的比例构成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我国土地资源既有对生产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知道,除数量、类型和构成等外,地区分布也是说明土地资源现状的重要方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主要土地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呢? 教师板书: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我国干湿地区图、我国地形图,重点阅读课本图3.9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概括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大势。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本图3. 9、我国干湿地区图、我国地形图和以下4个问题的投影片。 ①在图3.9上,用红色和黑色粗笔分别标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位置、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②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属于何种干湿地区?属于何种地形?土地利用程度是 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一定设法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获得,不能参照课本的现成讲述,否则,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目标便不能实现。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为学生播放反映三大林区、四大牧区等景观的录像片。没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挂图或阅读课本和地图 册的插图即可。高还是低?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③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属于何种干湿地区?属于何种地形?土地利用程度是高还是低?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④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还是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东部近海地区?属于何种干湿地区?属于何种地形?土地利用程度是高还是低?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学生分4组读图、讨论,各组由代表重点总结其中一个问题,教师补充。 学生总结:(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这里属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属于平原或低缓丘陵地形,土地利用程度高,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种植业和渔业;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 □师生活动 在东部季风区,这里属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属于山地地形,土地利用程度高,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林业;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属于高山、高原和盆地地形,土地利用程度低,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牧业。)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读图,比较完整地分析、概括了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大势。请同学们再用4个字,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总特点。 教师启发,学生参考课本内容思考。 标注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能为学生读取土地资源分布大势、分析成因,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指图总结,以强化学生的读图意识,牢固建立土地分布的空间概念。 □提示和建议 本节正文内容较少,活动内容较多。活动分两大学生总结:分布不均。教师板书1.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低缓丘陵 2.林地-东部季风区的山地 3.草地-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总特点分布不均 教师提问:在读图总结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大势的基础上,我们共同完成活动1:用简练的文字填写比较表,联系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分析、解释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学生填表比较(填表略),分析原因,教师启发、补充。由教师总结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教师总结: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东西差异,是由我国地形、气候分布的东西差异所造成的。首先,因为我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而且我国东部属季风区,降水比较丰富,所以这使得东部平原区特别适宜用作耕地。第二,因为我国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所以,它们成为我国三大宜林地区。第三,因为我国的高原、高山和大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这里处于内陆,气候干燥,不适宜森林的发育和耕作业的发展,而是分布着面积广大的草地;另外,由于我国西部地势高峻、气候干燥、自然环境恶劣,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目前条件下还未利用的土地。 教师提问: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不仅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而且南北方也有很大不同。请同学们结合图3. 9、我国地形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题、三个内容,一是土地 分布的东西差异;二是耕地的南北差异;三是水土匹配的南北差异。对学生的要求逐步提高,由比较差异,到分析原因,再到评价。活动能使学生对正 文的认识深化,贴近生产实际,提高分析能力。 表中的“未利用土地”,应相当于“难利用土地”,要给学生说明。 分析原因是难点。教师要带领学生复习我国地形类型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为分析土地东西差异的成因做好铺垫。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为学生播放反映北方旱田、南方水田景观和农民劳作场面的录像片。没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挂图或阅读 课本插图即可。读图3.10和3.11,认识我国耕地南北差异中的第一个内容。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北方旱田、南方水田、我国地形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下面三个问题的投影片。 ①在图3.9上,标注出旱田与水田分界处标志性的山脉与河流的位置和名称;标注出与分界处位置比较接近的年降水量线的位置及数值。 标注旱田与水田的分界及比较接近这一分界的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及数②从图中获取北方旱田与南方水田的不同信息,值,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进行比较(可列表)。 ③联系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状况(或温度带与干湿地区),分析北方旱田与南方水田不同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由学生总结,教师提示、补充。 学生总结:首先,在东部季风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旱田,以南为水田;其分界处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边标注边讲述)。第二,北方旱田与南方水田的不同可归纳在下表中: 第三,因为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水源缺乏,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旱田;而我国南方降水充沛,水源丰富,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水田。由于环境不同,使两种耕地的作物种类、播种方式等产生了差异。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读图3.12,认识我国耕地南北差异中的第二个内容,即比较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南北分布的差异,并评价这种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对农业生产是否合理。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根据图3.19制作的动画,演示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差异。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教师指导、补充。学生总结:(首先,我国北方的土地资源比南方更丰富一些,相差大约1/4;而南方的水资源比北方丰富的多,相差大约1/2。第二,这种水土资源的匹配,对农业生产是不合理的。因为北方虽然土地广阔,但灌溉水源缺乏,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而 能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 识,应认真完成这一环节。 比较旱田与水田的不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不局限在课堂上提供的信 息,也可根据自己平时通 过其他途径(如网络、电 视、广播、旅游、文章等)获得的信息去比较和描 述,把学习课本知识与平 时的 生活积累结合起来,丰富课本内容。 没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挂图或阅读课本插图即 可。在认识我国水土南北差异的过程中,要向学生渗透差异普遍存在的思 □师生活动 教师提问:既然我国南北方水土分布不均,不利于农业生产,那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认识了这样一环节个问题:我国的土地资源不仅比例构成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这种不均的突出表现是我国土地资源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而养发在东部又有南北方的不同。可见,我国土地资源的差异无处不在。这种差异既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便,也使我们的生产、生活丰富多彩。 第三课时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共同探讨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两个问题,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现状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知道,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资源是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它属于可更新资源,如果利用恰当,就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相反,如果利用不当,或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的退化,使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请同学们看两个不珍惜土地资源的事例,阅读后谈一谈自己的感想。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下面两段文字的投影片。①古巴比伦的兴废——位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王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建筑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是,由于不珍惜土地,致使土 □提示和建议 根据课本和学生实际,教师也可在其他提出类似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激发探究欲,培散思维能力。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课教学的立足 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遵守法规、珍惜土地、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识。需要强调,对学生进行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是本节 课的重点所在,应贯穿教 学的始终。列举人类不珍惜土地资源的事例,目的是让学 生的思维做一次反向扩散,强化“合理利用土地”地遭到侵蚀,水土大量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居住在那里的苏美尔人不得不纷纷逃离家园,很多城市和乡村变成废墟,完全停止了小麦生产。原来一个土地肥沃、兴旺发达的巴比伦古国变成了不毛之地。的认识。类似事例很多,教师可以选取更典型的事例提供给学生。 ②中亚土地的荒漠化——中亚地区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为过量灌溉用水,乱砍滥伐森林,超载放牧,使草场退化、荒漠化十分严重,成为世界四大沙尘暴活跃区之一。 学生谈感想,并达成必须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共识。 教师导入 从世界上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例,我们深深认识到:必须珍惜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教师板书: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师生活动 阅读后,要引导学生充分谈自己的感想,达成共识,为探讨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做好铺垫。 □提示和建议 教师承转:我国的情况怎样?目前,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形势非常严峻。那么,我国土地利用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 教师板书:1.存在问题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片、阅读文字材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为然后用几个字分别概括它们各属于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哪一类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依次出示反映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的景观和下面一段文字材料的投影片,利用课本图旁的3段文字配上解说。 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我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到1985年,我国森林实际消耗量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采伐一遍。建国初期,东北地区有原始森林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可采的地步。学生分析、概括,教师引导、补充,使对每个问题的表述更加准确。 学生总结:(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乱砍滥伐森林,乱占耕地等。) 教师板书: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 化草原退化 滥伐森林乱 占耕地等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课本第71页问题。 教师应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耐心启发,让尽量多的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由学生代表归纳、总结,教师补充。 学生总结:(我们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途径了解到许多前面提到的土地利用中存在学生播放反映水土流失等现象的录像片,以增强直观性和生动性。没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挂图或课本插图即可。 因为森林是三大土地资源之一,而课本没有有 关我国森林被破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所以补充了 “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 重”这段材料。 图片“土地荒漠化”中 也包含“草原退化”的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从中 读取这一内容。课本第71页问题设置的目的,是力图拓展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并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可能有些学生还不 的问题,但问题不仅仅是这些。综合同学们所讲的内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农药和污水对土地的污染,农村建房抢占良田,有些耕地闲置、浪费等等。) 教师承转:通过刚才的学习和交流,我们了解到我国在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是立国之本,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因此,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土地就显得更加重要。那么,如何解决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呢? 教师板书:2.解决措施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认真阅读课本第72页第一自然段、图3.14和阅读材料;接着分4组做简短交流并回答这些问题。 □师生活动 善于发现问题,教师要耐心启发学生去回忆和联想,认识并讲出发生在自己身边不珍惜土地的一些事例。发生在身边的土地利用问题看得见、摸得着,更能增强危机感和紧迫 感,激发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感和兴趣。 □提示和建议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以下4个问题的投影片。 ①针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了哪些法律保护土地资源? ②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单独把“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其内容之一? ③我国把每年的几月几日定为“全国土地日”?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全国土地日?规定全国土地日的目的是什么? ④我国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人士提出了哪些不同的合理利用土地的措施?请你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读课本有关内容后,各组代表回答以上问题,师生共同评议,由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学生总结:(我们的看法是:首先,针对水土流失,应大力植树种草;针对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应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场,建设防护林;针对过度砍伐森林,应做到砍伐与植树相结合;针对乱占耕地,应做到耕地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如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农村建房屋要建在非农业用地上,将平房逐步改为楼房等。第二,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宣传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进行社会调查,为合理利用土地出谋划策等。)(其他问题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讲得都很好。归纳大家的看法,解决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依靠法律管理和保护土地;二是科学规划用地;三是因地制宜用地;四是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五是开展宣传活动等。 教师板书:依靠法律 科学规划用地 因地制宜用地 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 开展宣传活动等 教师提问:下面,我们共同完成活动内容1,说 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上互联网查一查2002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什么,当年我国举办了哪些宣传活动等。 在学生分析的问题中,“为什么单独把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其内容之一?”“规定全国土地日的目的是什么?”“请你也谈谈自己的看法。”等三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提示。其中,让学生谈自 己的看法,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针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谈解决的措施;二是谈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做些什么。(其他问题略) 课本原则性地讲述了解决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措施,只要求学生 □师生活动 灭绝。“小草的哀求”——由于超载过牧,导致草地退化甚至荒漠化,草地产草量下降,草质下降。“飞来的山峰”——由于人口增加,其住房要占用一部分耕地,使耕地大量减少。 活动2和活动3中的第一部分可以合在一起完成。 活动3中的第二部分需要安排课下专门时间进行。可分组去村、乡、县等土地管理部门调查,以获取材料。可以写调查报告,也可采用其他体裁。调查报告可以借鉴课本上这篇报告的内容结构,但应增加“建议”“展望”等内容,在激发学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各类土地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势在必行。我们相信,经过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会得到解决,我们的努力会换来一片片肥田沃土。 □提示和建议 活动2和活动3中的第一部分都属于发散性活问题教师应多加启发,提供话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调查家乡的土地利用状况时,对城市和乡村学生的要求应有区别,要根据当地实际有所侧重。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事先确定几个典型地点,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查,以获得第一手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能够指出亚洲与其他洲的分界线 2、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地图、经纬网及相关资料的使用 学会总结归纳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己居住的大洲—亚洲的热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 教材分析 本章是我们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节课,将七年级上册学习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其它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这一节主要从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学起,使学生学会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来分析归纳某一大洲位置的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能使用地图等相关资料,描述亚洲的位置、濒临大洋、相邻大洲及分界线 难点 学会归纳出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图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死海、里海、贝加尔湖)简单介绍图片,这些都在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它们在亚洲的什么地方呢? 亚洲有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呢?亚洲的范围有多大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讲授新知: (1)大家还记得上册,我们学过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吗?对于一个区域,我们可以用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了解它。(2)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要明确亚洲的位置,我们先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看。观察地图: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各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学习,讨论出问题答案。小结: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3)展示“亚洲经纬度地图” 观察地图,找到亚洲东西南北四至点的经纬度? 各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讨论得出答案。 小结:亚洲的经纬网位置(26°E-170°W,81°N-11°S)(4)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观察地图,根据上册学习的大洲和大洋 ①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 ②说说亚洲与邻近大洲的分界线? 各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讨论结果。小结:(播放亚洲与邻近大洲分界线的地图图片。)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 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 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5)【活动】P3/图6.3,简述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小组活动:根据我们对亚洲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利用地图通过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个方面总结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3、课堂小结: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了解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这对亚洲的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亚洲的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区域人们的不同生活状态。 4、作业 亚洲 北美洲 东西半球位置 南北半球位置 濒临海洋 面积 所跨的纬度范围 所跨的经度范围 5、教后反思: 新学期第一节课,既要承接上册的相关知识,利用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利用地图、多媒体、幻灯的直观演示,培养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运用探究学习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引导学生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并掌握总结其它大洲(北美洲)和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方法。备注:使用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2012版) 第一章 航空运输相关的地理环境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2009级交通运输(民航运输管理)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航行运输地理课程的基本特点,让2009级交通运输(民航运输管理)学生对世界航空地理有基础认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以后课程的循序渐进。教学重点:第二节 时差与航空飞行 第四节 影响航空飞行的天气 引入:签到考勤、利用如地球仪、中国地图、海口市地图、机场航图等现有资料更加生动地讲解本章。 第一节 地球的运动 教学内容: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教学重点:无 教学难点:无 教学学时:1学时 教学过程: 一、部分地理坐标: 1、地心:地球的中心部位;地层内部。 2、地轴:地轴,即为地球斜轴,又称地球自转轴。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这个假想的轴运转。故又称地球自转轴。这个轴通过地心,连结南、北两极,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始终正对着北极星。通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赤道面。 3、赤道:赤道是南北纬线的起点(即零度纬线),也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 4、纬线:线圈的圆心位于地轴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地球上纬线与经线垂直;赤道纬线圈最长。两极的纬线圈则缩成一点。 经线:经线也称子午线,和纬线一样是人类为度量方便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定义为在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或格林尼治线。零度经线直穿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 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立一根竹竿在地上,当中午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候,竹竿的阴影就是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5、重要空港城市经度、纬度资料: 北京 北纬39度54分20秒,东经116度23分29秒 上海 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 广州 北纬23度06分32秒,东经113度15分53秒 海口 北纬19°32′-20°05′,东经110°10′-110°41′ 二、地球的自转: 1、自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相同,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即自转周期,叫做一日。由于观测周期采用的参照点不同,有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和太阳日(24小时)之分。 3、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南、北两极点等于零。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每小时15°。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 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三、地球的公转: 1、公转的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相同,也是自西向东。 2、公转所需时间:地球绕日运动的轨道长度是94000万千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天文上通常所说的年是365日5时48分46秒,这是一个回归年。 3、地球公转的重要意义:公转过程中引起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在地球上产生了四季的更替。我国传统上以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第二节 时差与航空飞行 教学内容:航空运输和时差、与时差计算的有关概念、飞行时间计算 教学重点:与时差计算的有关概念、飞行时间计算 教学难点:飞行时间计算 教学学时:3学时 教学过程: 一、航空运输和时差: 2008年6月,中国海南航空公司开通北京直飞美国西雅图航班HU495起飞为北京时间16:20,到达西雅图塔科马机场为当地时间当日12:00。国航CA931北京到日内瓦,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14:15,到达日内瓦为当地时间当日22:10。 二、与时差计算的相关概念: 1、地方时: 在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即当地的时间。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2、理论区时: 国际上通常使用区时制。区时制把全球化分为24个经度宽15度的地区。各时区均以本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又称标准时;同一时区内区时相同,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中间隔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3、格林威治时间: Greenwich mean time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是指位于伦敦郊区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标准时间,因为本初子午线被定义在通过那里的经线。 4、标准时: 使用方便时机采用的时间。实际上,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不严格按时区来计算时间。为了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统一的时间,一般都把某一个时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采用的时间。例如,我国把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我国领土辽阔。东西跨了62个经度,分属五个时区。但现在全国(除新疆采用东六区的区时,称乌鲁木齐时间外)都采用北京时间。 美国本土48州共有四个时区,从西往东依次为太平洋时间,山地时间,中部时间和东部时间。还有阿拉斯加(州)时间。美国还实行夏令时,美国夏令时始于每年4月的第1个周日,止于每年10月的最后一个周日。夏令时比正常时间早一小时。 思考题: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主人翁的时间为什么会多出一天?(引出日界线) 例题:现在杭州为11月19日10:00,请分别计算伦敦时间、纽约时间、东12区时间、西12区时间。注意观察东12区时间与西12区时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目的:最基本的时差计算练习,并引出日界线问题) 5、日界线: ①日界线的概念: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②日界线的特征: A.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 B.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不完全按照180°经线延伸。这是为了附近国家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C.日界线两侧地理事项的对比:见表1-1。 6、夏令时(Daylight Saving Time:DST),又称“日光节约时制”和“夏令时间”,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各个采纳夏时制的国家具体规定不同。目前全世界有近110个国家每年要实行夏令时。自2011年3月27日开始俄罗斯永久使用夏令时,把时间拨快一小时,不再调回。 三、飞行时间计算: 例题1:冬季,希腊雅典(东2区)19时向世界转播体育比赛实况,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B) A.13时 B.次日凌晨1时 C.次日17时 D.23时 例题2:家住广州的一位同学,要给在纽约某研究所访问的父亲打电话,要电话到研究所办公室的时间,选择在广州12月5日中午2点,这合适吗?为什么?(纽约为凌晨1点) 例题3:假设2022年世界杯冠亚军决赛将于5月1日下午3:00在海口举行,一位英国的球迷将从伦敦赶来观看现场比赛,他的旅行时间总共需要20个小时,他应该什么时候出发?注:英国从每年的3月份到10月开始实行夏令时(4月30日12点) 例题4:一架飞机于美国太平洋时间(西5区)2008年8月7日8时由旧金山起飞到北京观看奥运会,飞行9小时后,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此时北京时间(A)(考虑美国旧金山实行夏令时)A 8日5时 B 7日21时 C 7日4时 D 6日10时 例题5: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出发向东航行,过日界线于当地 时间2001年1月2日15时抵达加拿大温哥华地区(西七区),途经14天2小时,该船在青岛的启航的时间是(B) A.2000年12月19日2时 B.2000年12月20日4时 C.2000年12月19日17时 D.2000年12月20日13时 例题6:假定世界各地金融市场均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如果某投资者12月10日上午9时在法兰克福市场买进欧元,12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元,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D)A.东京 B.香港 C.伦敦 D.纽约 例题7:在上述假定的营业时间内(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下列各金融中心能保证24小时作业的是(B) A.法兰克福、新加坡、伦敦 B.伦敦、香港、旧金山 C.伦敦、东京、纽约 D.东京、洛杉矶、纽约 例题8:一架海航飞机于2008年2月1日6点从甲机场(60°E)起飞,直达位于45°W的乙机场,中途飞行了20个小时,求飞机到达乙机场时两地的地方时各是什么时间?(甲:2月2日2点乙:2月1日19:00)例题9:.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18时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18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B)(考虑夏威夷实行夏令时) A、9月17日0时30分 B、9月17日19时30分 C、9月18日18时30分 D、9月16日18时30分 例题10:圣诞节12月25日当地时间上午9:00,小强远在纽约留学的姑姑乘飞机回沈阳探亲。自纽约至沈阳,飞机飞行时间约17小时。小强应在什么时间到机场迎接姑姑最合适?(D) A25日15:00 B25日13:00 C26日19:00 D26日15:00 例题11:在开辟“极地航路”前,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在北京时间2000年7月8日下午3时从上海直飞洛杉矶(西八区),到达时当地时间是7月8日上午10时,该飞机的飞行时间是(B) A.19小时 作业题: 1、利比亚2010年2月发生政治骚乱后,我国政府决定尽快撤侨。中国政府要求中国国航尽快组织包机前往利比亚撤侨。国航撤侨包机CA060于北京时间2月23日17:15分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到达希腊雅典机场为雅典时间23日21:25分。经过转场等待加油过站后,包机于雅典时间23日23:35分从雅典起飞,于利比亚的黎波里时间24日0:25分到达的黎波里机场,请问包机在空中飞行多少小时?(12小时) 2、一架俄罗斯航空公司的飞机冬季从圣彼得堡(30°E)起飞,向西南经过11小时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5区),起飞时圣彼得堡为18日15时,求飞机抵达时哈瓦那当地时间为(18日19:00)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与航空飞行 教学内容:大气的垂直分层 教学重点:无 教学难点:无 教学学时: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1、一般按温度的垂直变化来划分。大气分层按大气温度的垂直结构,可把大气 B.10小时 C.8小时 D.15小时 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层和散逸层。 2、对流层:地面以上大气的最低层称为对流层,对流层顶的气压约为200hPa,对流层顶的高 度夏季高于冬季,在赤道附近约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约10—12公里,高纬度为8— 9公里。对流层对整个大气圈而言只是很浅薄的一层,但它集中了大气质量的80%以上,几乎全部水汽、云和降水,主要天气现象和过程如寒潮、台风、雷雨、闪电等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有强烈的垂直混合。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3、平流层:对流层顶向上到50公里左右为平流层。平流层中水汽和尘埃很少,也没有对流层中的云和天气现象。 4、飞机航行层:准确地说是在对流层顶部。大部分飞机严格来说没有进入平流层。对流层和平流层实际上是没有明确分界线的,大约在8000米以上空气就已经很平静了,绝大多数民航班机(超过95%)在8000~11000米之间的高度飞行,如果是短程航班,高度会更低。一般情况下飞机的巡航高度是受到地面空管的控制的,空中划分有严格的高度层限制,不同飞行方向的飞机是不允许进入同一个高度层的。 5、飞机高度层配备和航路航线角的关系: 航线角小于180度(东向),6600米以上同向间隔1200,5700米以下同向间隔600。 航线角180度至359度(西向),6000米以上同向1200米,6000米以下同向600米。 第四节 影响航空飞行的天气 教学内容:天气基本要素及其对飞行的影响、影响起降的特殊天气、影响航行的 重要天气、重要天气系统简介 教学重点:影响起降的特殊天气、影响航行的重要天气、重要天气系统简介 教学难点:影响起降的特殊天气、影响航行的重要天气、重要天气系统简介 教学学时:3学时 一、基本要素及其对飞行的影响: 1、天气的基本要素: 气温、气压:大气的温度及压强 降水:云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风:空气的水平运动分量,矢量,风速风向。 二、影响起降的特殊天气: 1、地面大风:地面风会直接影响飞机的操纵,高空风会影响飞机在航线上的飞行速度和加油量。侧风会影响飞机的操纵,风向不稳定的时候还有可能导致低空的飞机失速,严重可以导致飞机坠毁。 2007年12月31日6时40分许,中国国航CA1308次航班在降落首都机场时,由于大风引起颠簸,飞机在与地面接触两次后又重新弹起,第三次才平稳着陆。3名机上乘客与1名机组人员受伤被送往机场急救中心治疗。 2008年6月24日晚8时,南航深圳分公司运行指挥中心接到最新气象信息:“风神”将正面袭击深圳。于是,机务人员立即将停在停机坪上的十几架飞机逐一捆绑在地面。机务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今年第一次将飞机绑在地上,以免被吹倒。而使用钢索的量将视风力和飞机大小而定。 2009年2月25日下午3点,从昆明飞往临沧的东航MU5963次航班,于下午3点40分飞抵临沧机场上空后,因机场上空刮起8级大风,每秒风速就达18.2米而被迫返航。 2、低空风切变:低空风切变(600米以下的风切变)对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有严重的威胁。风切变即是在短距离内风向、风速发生明显突变的状况。强烈的风切变瞬间可以使飞机过早地或者被迫复飞。在一定条件下还可导致飞机失速和难以操纵的危险,甚至导致飞行事故。 2010年3月17日22时,有“飞机杀手”称谓的“风切变”现象突然“造访”浦东机场上空,为安全起见,多架国际航班备降虹桥机场。 3、低能见度: 低云:低云是危及飞行安全的危险天气之一,它会影响飞机着陆。在低云遮蔽机场的情况下着陆,如果飞机出云后离地面高度很低,且又未对准跑道,往往来不及修正,容易造成复飞。有时,由于指挥或操作不当,还可能造成飞机与地面障碍物相撞、失速的事故。 降水:强对流天气多发生在积雨云形成的云系中,降雨范围可大可小,有时东边日出西边雨,有时又会从河东一直下到河西。当强对流天气(我们俗称雷雨)出现的时候,往往在短时强降水的同时,伴随着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会给飞行造成很大的困难,严重的会使飞机出现失去控制、损坏、马力减少等危险状况。强电子流形成雷击,可以损坏雷达罩、天线、风挡玻璃、机翼,轻则会导致机体烧蚀现象;强烈颠簸,可以造成机体结构变形,当然飞机中的乘客就更加危险;如果在飞行中,突入雷雨,飞机误入积雨云或者进入强降水区,容易诱发引起发动机停车,而且使机翼、机身表面粗糙,阻力增加,有利迎角变小,升阻减少,失速速度增大,使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严重降低;如果是在起飞降落的过程中进入雷雨区,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可能遭遇低空风切变,飞机会很难操纵,容易失去方向,甚至失速坠落。 雾:低能见度对飞机的起飞、着陆都有相当的影响。雨、云、雾、沙尘暴、浮尘、烟幕和霾等都能使能见度降低,影响航空安全。地面能见度不佳,易产生偏航和迷航,降落时影响安全着陆,处理不好,还会危及飞行安全。 海南雾主要出现秋冬和初春季节,类型有辐射雾、平流雾等。辐射雾是地面空气因夜间辐射散热冷却达到水汽饱和状态后形成的,这种雾大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又比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我省秋冬季节较为常见的是辐射雾。 平流雾是当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下部冷却而形成的,平流雾多见于春季,一般出现在海陆交界地区。2011年2月海口出现的大雾天气属于平流雾。平流雾的特点是范围广、厚度大、浓度高、持续时间长,不容易因阳光照射或温度有所升高而消散。 三、影响航行的特殊天气: 1、雷暴:雷暴是夏季影响飞行的主要天气之一。闪电和强烈的雷暴电场能严重干扰中、短波无线电通讯,甚至使通信联络暂时中断。当机场上空有雷暴时,强烈的降水、恶劣的能见度、急剧的风向变化和阵风,对飞行活动以及地面设备都有很大的影响。雷暴产生的强降水、颠簸(包括上升、下降气流)、结冰、雷电、冰雹和飑,均给飞行造成很大的困难,严重的会使飞机失去控制、损坏、马力减少,直接危及飞行安全。 2、飞机颠簸:大气湍流、空中急流都会造成飞机的颠簸。由于空气不规则的垂直运动,使飞机上升下沉。严重的颠簸可使机翼负荷加大而变形甚至折断,或使飞机下沉或上升几百米高度的危险。 3、飞机结冰:结冰对飞行是很危险的。由于冰霜的聚积增加了飞机的重量,更重要的是因为机翼流线型的改变,螺旋桨叶重量的不平衡,或者是汽化器中进气管的封闭,起落架收放困难,无线电天线失去作用,汽化器减少了进气量,降低了飞机马力,还可使油门冻结,断绝了油料来源,驾驶舱窗门结冰 封闭驾驶员的视线等原因造成飞机失事危险是可以想象的。结冰的形态可以分为明冰、毛冰与雾凇三种。明冰和毛冰最危险。因其牢固,不易排除,而且增长极为迅速,成为最危险的一种积冰。重要案例介绍: 低空风切变: 2004年7月12日晚上9时左右,从长沙起飞的东航MU5302航班在到达目的地上海即将降落时遭遇气流,机身发生强烈颠簸,造成包括空乘人员在内的10名人员受伤。飞机落地后,受伤人员立即被送往医院急救。50多岁的张先生对媒体说:“飞机一开始很平稳,在即将降落时,突然出现异常情况,猛地一个颠簸,五六个人被抛了起来。我后座的女士被抛起后撞到了我的后颈,之后,飞机又出现了两三次颠簸。由于事发突然,出事后乘务员并没有说明情况。飞机平安降落到上海虹桥机场后,我们终于松了口气。紧接着我们这些受伤者被送往了医院急救。当时机上的人员都特别紧张,有位老太太双手合十,不停祈祷。据东航介绍,MU5302航班在浙江嵊县上空7500米时,遭遇了“风切变”,机身出现了3次颠簸,未系安全带的乘客和空姐在颠簸中受伤。 地面大风:2004年11月30日傍晚,印尼首都雅加达东南500千米处的中爪哇旅游名城梭罗市笼罩在一片大雨中。傍晚6时左右,一架从印尼首都雅加达飞往泗水的印尼雄狮航空公司MD-82型客机在梭罗机场降落时,突然发生不测,飞机降落地面时冲出跑道,撞毁了机场的栏杆和护网,最后冲入100米开外的一片被稻田包围的公共墓地中。在一声巨响中,飞机机身被撞成两截,客舱上出现一个大洞,飞机机翼从机身上断裂脱落。当时机上共载有157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而雄狮航空公司则表示,可能是机场地面上积起的雨水导致飞机滑出跑道,再加上机场的大风,飞机失去了控制。 飞机结冰:2004年11月21日,中国东方航空云南公司CRJ—200机型B—3072 号飞机,执行包头飞往上海的MU5210航班任务,在包头机场附近坠毁,造成55人(其中47名乘客、6名机组人员和2名地面人员)遇难,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事故调查组认为,飞机在包头机场过夜时存在结霜的天气条件,机翼污染物最大可能是霜。飞机起飞前没有进行除霜(冰)。 雷暴:1997年5月8日晚21时许,中国南方航空有限公司深圳公司波音737-300型B2925号飞机执行重庆深圳3456航班任务,在恶劣天气中强行降落深圳黄田机场(现更名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着陆过程中失事。“5·8”空难事故伤亡情况:机上旅客65人,其中死亡33人,重伤8人,轻伤20人;空勤组9人,其中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6人。 2008年6月10日晚,苏丹航空公司一架A310客机在喀土穆机场降落后起火焚烧,根据最新统计,事故造成至少28人死亡,数十人仍失踪。失事飞机是由约旦首都安曼经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飞往苏丹首都喀土穆的班机。人数:203名乘客和14名机组人员;原因:飞机在雷暴中降落发生爆炸着火。 降水、低云:2007年7月17日:当地时间7月17日,隶属于巴西塔姆航空公司的一架载有170多名乘客的A320型客机,在巴西圣保罗康根尼亚斯机场着陆时坠毁。这起空难事故可能已经造成199人丧生,其中包括地上人员。据悉,这架空客A320飞机是从巴西南部的阿雷格里港飞往圣保罗的。客机失事时,圣保罗正在下大雨,天空中云层很厚。有目击者称,客机出事时,机场跑道十分湿滑,飞机着陆时未能及时制动,先是在冲出跑道后横穿了一条繁华的马路,而后又在撞上塔姆航空公司的一个仓库后,一头扎进了路边的一个加油站。 四、重要天气系统简介: 气团:在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稳定度等物理特性相近的比较均匀的大块空气。按热力分类,可分为冷气团、暖气团。冷气团经过时,容易形成云雨、雷暴天气。暖气团经过时容易出现雾、低云、毛毛雨、小雪等天气。 锋:冷暖气团交界处形成的狭窄过渡带。根据锋的移动情况,可分为暖锋、冷锋、准静止锋。 气旋:在低压中心周围形成的较大尺度的水平空气涡旋为气旋。 台风: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东亚一带叫台风;在南半球称旋风。第二篇:乡土地理教案
第三篇:初二地理教案
第四篇:地理亚洲教案
第五篇:航空运输地理教案